(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薄 弱和供给不足,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正处于在由 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过程中, 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资金短缺问 题,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又迟缓,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政府扶贫贴息贷款效率 也不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短缺状况。 小额信贷的实践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小额信贷是一种城乡低 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 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 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 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小额信贷对于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发展农村经 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选择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课题, 深入分析了在当代中国经济发 展中,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指出在推行农村小额信贷的过程中 的受到的制约。 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系统分析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从 2002 年开始在恩施州大规模地推行,对恩施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例证明,小额信 贷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实际 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办法:为农村 小额信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制度降低农村金融服 务成本;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中的作用;小额信贷要为非农产业提供 更多的信贷支持。 本文中主要创新之处是笔者在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资料的前提下, 在系统研究农村小 额信贷在恩施州的具体实施情况中,找出在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的该 改善措施,为恩施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从而促使恩施州小 额信贷日益向有序、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恩施;小额信贷;农村经济;农村金融服务;发展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ii abstract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our country. insufficient supply and the weak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is a great problem which needs to be solved while developing the current national rural economy.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o an industrial country from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lacking of fund becomes the major factor which restricts the sustained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late and slow development of our rural financial market,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redit supply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discount government loads together make it hard to make a radical reform to the fund-lacking situation.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it or microfinance offered a brand-new way of solving this problem. microcredit or microfinance, a small financial service designed for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with low-incomes, which is not only an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aiding the poor. it aims to offer working and developing opportunities to poverty-stricken presents and miniature enterprises, helps them to survive and realize self-development through the financial service. microfinance plays an significant role in leading a reversal of rural funds, developing rural economy and raising not only the incomes of peasants but the benefit of rural credit corporations. the paper is about rural microfinance and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t has analyzed the effects that rural microfinance has devoted to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urrent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ing process, and has pointed out the restrictions it came across while carrying out. the paper set an example o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tujia to reduce the cost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by modern system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o play a full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 pushing rural microfinancial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service development; to offer more loans support to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the main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ignored shadow during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microfinance by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moting of microfinance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to give practical improvement measures with certain academicals support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t to the rur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us, to prompt microfinance development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a more ordered and efficient direction. key words: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microfinance; rural economy;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development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我国, 要提高其他产业必须先保证农业的稳定增长。 目前, 我国正面临把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的初期,所以要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但是,缺乏资 金一直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缺乏资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金融的落后,信贷 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政府的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效率也低。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小 额信贷的实践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于农村信用社增效、引导农 村资金回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恩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镶嵌在鄂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下辖恩施、利 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少数民 族贫困山区。恩施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被纳入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区域。2006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112627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19.5%,年平均增长 3.0%。 2000 年以来,全州粮食生产除 2002 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大幅度减产外,其他年份产量 均在 150 万吨以上。粮食基本上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 2000 年以来,尽管恩施州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 是: 1、农业结构调整尚欠力度 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低。目前恩施州农产品结构总体上讲 是大路产品多、低档次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 用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 营养化的消费需求。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中的自发性、盲目性仍较突出。农民是发展农 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执行者。但对如何获取市场信息以 及如何使用信息则显得束手无策。由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市场意识淡薄、信息 闭塞,盲目跟随心理较重,致使结构调整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 龙头企业不强,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制约了恩施州农 业结构的优化。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全州仍有 60%以上的村没有自来水,部分地方饮水安全性差,还有少数村不通 公路,一些村组公路质量差通车率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大发展。 3、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 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 (三)农村金融现状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薄弱和供给不足, 是恩施州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 重大问题。 第一,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缺乏制度设计。 农业发展银行无力从事扶贫开发等支农事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而作为商业 金融机构的农业银行却承担着大量的政策性金融业务。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不分, 不但降低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效率,而且还大幅度提高了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操作成本。 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业的力度非常有限, 而商业化后的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尽管迫于政策 压力承担了一部分支农贷款任务,但在利益机制驱动下,其支农贷款比重严重下降。 第二,农村金融市场无竞争,呈现高度的垄断特征。 尽管农村存在多种金融组织,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竞争的格局。农业银行业务范 围已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各种形式的非正 规金融机构,没有受到法律和政策扶持与保护,存在于金融市场之外。农村信用社几乎 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但经营活动存在着地域限制,缺乏改革与创 新,再加上历史包袱沉重,导致农村金融实力薄弱、服务质量较差、供给不足、金融产 品单一等。 (四)恩施小额信贷基本情况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 2002 年开始大规模地推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是 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推广和实际操作过程中仍 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避免的问题,如农民在借贷过程中出现“惜贷”问题,利率问题 和还贷问题等。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随着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和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为了改变经济现状, 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恩施州政府将小额信贷作为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积极地在州内推 广。 因此, 怎样因地制宜地推广和应用小额信贷, 使得恩施州经济得到最大受益和发展, 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共同致力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以小额信贷来解决农民的现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提高了 农村金融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选择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课题,以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试图分析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农村小额信贷对农 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及在推行农村小额信贷的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建议, 系统研究小额信贷政策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本 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意义 本文是对恩施农村小额信贷进行系统分析,作为农户金融需求研究的一部分,使对 农户行为、农户金融需求的研究更为深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的认识,丰 富了农村金融学、 农业经济学的内容。 因此, 本课题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学术动态 一、国外的理论综述 小额信贷的创始人, 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 尤努斯, 在其自传式著作 穷 人的银行中,详细阐述了孟加拉国格拉明银行(又名乡村银行)的创建过程,小额信 贷的产生及其具体操作模式。 该著作为全世界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行之 有效的新途径,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大西洋月刊专栏作家戴维伯恩斯坦为尤 努斯总结出了两个词: “信任”和“相互负责” 。 早在 15 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小额信贷,已经经历了 5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小额信贷 作为一种扶贫和农村金融发展的手段已在世界上被愈来愈多的国家所接受。 数以万计 的小额信贷项目和小额信贷机构力图把金融服务推进到那些以往得不到此类服务的贫 民阶层和微型企业中去。鉴于小额信贷在扶贫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联合国把 2005 年定为世界小额信贷年。 前不久,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简称 gb)的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4 创始人尤努斯(yanus)教授荣获 2006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这也充分证明了国际社会对小 额信贷在扶贫进程中所起作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1 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 小额信贷在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种形式, 目前国际国内对于小额信贷的定义没 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服务对象出发的,可以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 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如 cgap(全球小额信贷资源中心)对小额信贷的定义, 是指对贫困者提供贷款、 储蓄及其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经营、 生产、 消费等方面。 从目标的分析不同,可以分为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和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福利主义小额信 贷是非政府组织(ngo)。 如: 孟加拉乡村银行、 国际社会资助基金会的 “村银行(village banking)”等的小额信贷。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如:孟加拉社会进步协会、玻利维亚阳 光银行、 孟加拉社会进步协会、 墨西哥、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村行系统等。 杜晓山在 小 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中指出,cgap(全球小额信贷资源中心)是当今 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倡导者。 西尔维亚韦斯尼夫斯基发展商业性可持续的小额信贷中提出小额信贷是金融 行业的一部分,是满足那些从未或很少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家庭和企业的金融需求。因 此,小额信贷机构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低收入家庭。所以今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低收入家 庭需要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服务、信贷服务、支付服务和保险。 雷格伍德 在小额金融信贷手册一书中指出小额金融信贷中法规、政策框架相 关的各项事务、产品设计、绩效评估与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等小额金融信贷领域的最新 知识和世界银行专家的观点。 国际上对小额信贷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从小额贷款向微型金融转变,也就是从单一的信贷服务向公众提供更多的金 融服务转变。 第二,从福利主义转变到制度主义,即从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向商业性企业转 变。 第三,国际上关于小额信贷监管原则的一致意见正在形成,即区分审慎性监管和非 审慎性监管。 第四,逐步放松小额信贷利率的管制。 国外小额信贷的经验小额信贷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以农户小额 信贷开始, 80 年代出现了微型企业的小额信贷,90 年代出现了追求商业可持续发展和贷 1 徐忠.小额信贷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启示j.上海金融,2006(8):50-53.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款覆盖率为目标的小额信贷。2 目前,从国际范围看,多元化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一种特 殊的金融扶贫手段,正逐步融入正规金融体系。据亚洲发展银行统计,目前提供小额信 贷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类:正规金融机构,如农村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半正规金 融机构,如非政府组织从事的小额信贷业务组织;非正规金融,如民间的货币借贷者和 零售店主。目前国外典型的小额信贷模式有很多,每种模式除了具备小额信贷的根本特 性,还依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了创新,使其更适合当地的发展。 近年来, 国外学者对小额信贷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 一是2004年jeffreey poyoan 和 robin young 对拉美国家小额信贷业务正规化问题的探讨中指出原有开展小额信贷的 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如何转变为正规的金融组织; 二是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 持久性和延续性。在拉美国家,小额信贷的商业化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许多实施小 额信贷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已经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他们的研究认为,这种转变主要是 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并不是真正的金融机构,无法开展 存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利用捐助和资助资金开展业务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越来越多 的非正规金融开始寻求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以扩大业务规模获得盈利。 国外小额信贷发展与贫困减缓国际主流观点认为, 各种模式的小额信贷包含两个基 本层次的含义:一是大量为低收入(尤其是贫困户)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保证小额信 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3 khandker(1999)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关系, 认为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 zeller 等(1998)认为管理良好与创新的小 额信贷服务与贫困户生活质量改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他们对孟加拉、科麦隆、中国、 马达加斯加等国小额信贷项目与农户收入水平相关性研究中,都得出了正相关的结论; 贷款技术、食品支出、卡路里摄入等指标与信贷项目之间也存在正相关。世界银行发展 报告认为小额信贷为贫困人口开启了一条融资的通道, 产品与组织多元化的微观金融适 合农村贫困人口需求,有利于贫困人口提高收入和减少脆弱性。 总之,研究发现,国际上成功的商业可持续小额信贷机构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 提供长期的服务,或称持久性;二是服务于大量的客户,具有一定的覆盖率,或称规模; 三是服务于穷人,或称服务的深度;四是实现金融自负盈亏。也可以将这四个原则分为 两类指标来衡量小额信贷机构的业绩:机构指标:包括持久性、规模和金融自负盈亏; 客户指标:贫困的深度。 二、国内的学术动态 2 何晓玲.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商业时代,2007(35). 3 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6 国内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大部分是在 2001 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农村信用 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之后。 何广文的研究认为,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扶贫小额信贷相比,农村正规 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有较大优势,主要表现在:资金实力更加雄厚与信用评级制度结 合,有利于农户信用观念、金融文化的培育:贷款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较低等。并 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 信息不对称和小额信贷的高成本问题, 使得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放贷难问题得到了缓 解。 同时, 该模式还根据常规贷款记录决定后续贷款或累增额度, 形成了动态激励机制, 有利于农户建立主动还款意识,实现了农户贷款的较高回收率,制度绩效明显。 4 陈浪南、谢清河在分析中认为小额信贷本身就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 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性质应该界定为金融中介机构, 政府应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政策环境。 经过多位专家遴选编纂而成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与农业经济发展实务全书于 2003 年出版。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指出农村信用社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 题,而是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他认为“要从支持农村 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从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要,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 要性;从促进农村信用社自身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角度,充分 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紧迫性。 ”还建议要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 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实行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 5 被誉为“中国小额贷款之父”的杜晓山于 2005 年出版中国小额信贷十年 。该书 指出中国的小额信贷事业在发展壮大,1996 年,中国的小额信贷还仅仅是星星之火,主 要还是那些国际机构资助的小额信贷项目在活动。今天,不仅这些项目的规模和范围在 发展变化,而且政府主导型(政府部门与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合作开展的小额信贷) 和正规金融机构运作的小额信贷已渐成主力军。同时,各类项目又在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和功能。小额信贷在中国农村已成燎原之势,并已在城市展开。然而,中国的小额信贷 运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理念、理论和实践水平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该书强调:一 方面,我们为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所 4 何文广.农户小额信用货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2002(11). 5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与农业经济发展实务全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03.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我们的责任和任务是继续勇于直面挑战, 克服困难, 巩固成绩, 扩大战果,争取中国小额信贷事业的成功。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孙同全,于 2006 年出版扶贫小额信贷与公 益信托制度研究一书,该书阐述了目前中国扶贫小额信贷的分类和特点,并指出“扶 贫小额信贷资金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已影响到小额信贷的健康 发展” 。 7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乐柱的著作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研究 ,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思想的基点,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深入研究了合作 金融运行机理,分析了中国合作金融发展历程及异变现象,探讨了中国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之路,实证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出了 当前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金融的两条路径:一方面重塑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另 一方面培育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有许多创新见解。 8 6 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 孙同全.扶贫小额信贷与公益信托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8 张乐柱.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8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文选择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为研究课题, 旨在分析小额信贷 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及值得改进之处,同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 例,讨论小额信贷在恩施州实行的具体政策,研究小额信贷对恩施州农村经济发展起到 的作用,试图在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资料的前提下,在系统研究农村小额信贷在恩施州的 具体实施情况中,找出在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的该改善措施,为恩施 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论文写作的背景、国内外相关问题学术研究 动态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基础部分;第三章阐述我国小额信贷 的现状以及持续推行小额信贷所受到的制约; 第四章通过实证分析了恩施州小额信贷的 现状;第五章在以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恩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建议。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种对策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次级资料收集法和归纳演绎法。通过专业数据库、政府及行业统计部门、互联 网、专业出版物等信息渠道了解国内外及恩施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信息与数据,再 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国内成功小额信贷的一般特征,结合恩施州的特点,寻找适合恩 施州小额信贷发展的模式。 2、访问调查法和市场均衡分析法。通过对农户、企业及组织进行访问、到政府部 门走访了解,掌握恩施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情况,把小额信贷的运行纳入市场的框 架,分别对这个市场的需求者、供给者及其提供的产品展开研究,分析如何以合适的小 额信贷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实现供给者在经济上可行。 二、创新 本文中主要创新之处是笔者对改进恩施州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政策建议, 不仅仅考 虑到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环境上的紧密配合与支持,还突出强调了小额信贷机构提高 自身素质、并对这个市场做出灵活反应的能力。 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资料的前提下, 在系统研究农村小额信贷在恩施州的具体实施情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况中,找出在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的该改善措施,全面更新小额信贷 机构的运作理念和经营机制,实现小额信贷组织与客户的“双赢” 。从而促使恩施州小 额信贷日益向有序、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10 第二章 小额信贷理论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方式和金融创新,在我国扶贫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经过国内外小额信贷的近 20 年的实践证明,小额信贷主要在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 货币供求矛盾、拓宽信用社资金运用渠道、优化农村金融结构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经 济效应。 第一节 小额信贷的理论 一、小额信贷产生的理论基础 关于小额信贷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和有着不同的解释。他们包含着小额信贷提供的 服务内容、对象、特征和以及预期的目标。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归纳如下: 第一种是小额信贷是指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储蓄和汇款金融服务,主要是以捐 助机构的小额信贷。尽管小额信贷信贷本身不创造经济潜力,但它能够释放这种潜力, 能够使穷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生产资本来增加财富。 第二种是小额信贷是帮助穷人尤其是贫困妇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适合世界上 所有文化和经济状况。它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具有可持续性,并且采用商业化运作方 式。它给了穷人一个摆脱贫困的机会。 第三种是根据小额信贷包括贷款服务。存款服务、保险服务、养老金服务等。 二、小额信贷的概念 中国提出小额信贷概念有如下界定: 小额信贷是指为低收入阶层提供贷款和存款服 务 9。贷款:一般只用于生产目的而不用于消费。通常具有小额度、短期限、分期还款、 不需要担保和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市场利率水平、贷款成员自行组织等特点。各种模 式的小额信贷均包括两个基本层面的含义: (一)是小额信贷机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即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性这两个既相互 联系又相互矛盾的方面,构成了小额信贷的主体,两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完整或规范的小 额信贷。 (二)为大量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小额信贷项目的开展,服务于目标群体 层的含义。 总之,综合世界范围内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和实践得出小额信贷是将组织制度创 9 杜晓山,孙若梅.小额信贷基本内涵的界定j.小额信贷扶贫,1997。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扶贫到户项目有机结合成一体。 第二节 小额信贷的方式 一、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小额信贷模式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各国在为低收入者及家庭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项目和机 构,在进行长期而艰苦的探索后,取得了另人鼓舞的成绩。如,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农村信贷部、孟加拉乡村银行、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 、泰国 的农业和农村合作社银行、信贷联盟和众多的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一批组织和机构,成 功地覆盖了大量贫困客户,小额信贷机构实现逐步制度化且实现自身财务的可持续发 展,一直到 21 世纪初,小额信贷掀起了高潮。 由于商业化趋势的发展, 小额信贷机构的建立也不仅仅局限于初期的那种完全以项 目形式产生,而产生了多种方式。 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小额信贷模式有以下几种: 1乡村银行是指社区管理的存贷协会, 其成立是为了便于社区成员得到金融服务, 建立社区自我帮助的小组和帮助成员累计存款。 2个人贷款是指一种直接针对个人的贷款方式。如,印尼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就 采取此模式。 3信用联盟是指合法特许的完全由社员管理、自助式的金融机构,它不以盈利为 目的,由所有社员共同拥有并进行民主管理,每个社员都有一票的投票权来选举合作社 的负责人。主要在拉丁美洲及非洲法属殖民国家。 4小组贷款或称为团结小组,小组贷款分为联带小组和不联带小组。联带小组是 指通过集体责任来克服个人贷款的不足以此来降低机构的风险, 是一种扶持最贫困阶层 最有效的方式。 二、中国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模式 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国外的情况有所不同, 目前中国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主要是由国有 金融机构办理,其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四种类型: 1.小额到户扶贫贷款是主要向贫困农户发放的特殊政策性贷款, 由农村金融机构自 愿参与,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 2.由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 2/3 以上网点分 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12 3.由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主要是指是直接依据农户信用情况发放 的贷款。其次是农户联保贷款,主要是指 3-5 户农户自愿组成相互担保的联保小组,农 村信用社向小组成员发放的贷款。目前,在中国农户小额贷款最主要就是农户小额信用 贷款和联保贷款。 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信贷组织等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 三、小额信贷模式的一致性 尽管小额信贷模式多种做样,在时间中强调模式的多元化而非固定单一模式,但多 种多样的小额信贷模式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包括如下方面: 在各种小恶性带模式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即为整个低收入阶段层提供便利的金融 读物,帮助他们减缓贫困和促进发展,同时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生存和发展,即持 续地提供金融服务和机构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服务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贷款快速到达大量贫困户手中,考虑成本、 效率和效益因素提供服务,考虑客户和机构两个层次的持续发展。多元化的小额信贷模 式正式针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客户特征而设计的,都是 为最好地实现项目的目标服务的。 评价各种模式是否成功的标准一致,包括:1 为设定的目标群体服务,特别是为低 收入妇女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服务;2 节约服务对象的交易时间和成本;3 逐步达 到财务自立并能保证自我持续发展;4 在自己借贷业务上达到相当的规模;5 在自己运 作地区影响金融体系和政策;6 使服务对象获得权益和提高他们的能力。 对小额信贷的基本要素和模式如表 21。 1010 表 21 小额信贷的基本要素和模式类型 按收入分类 核心贫困阶层 中低收入阶层 目标群体 按性别分类 限定妇女 以妇女为主 不强调性别差异 信贷运作 按区域分类 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 农村和城市 10 杜晓山 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8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金融产品类型 贷款条件 贷款额度和期限 贷款偿还频率 储蓄特征 利率类型和水平 客户组织类型 团结小组模式 村银行模式 个人模式 混合模式 组织结构 机构组织形势 国际和国家非政府组织 信贷联盟 专门小额信贷机构 金融中介 正规银行 持续性 财务状况 补助阶段 运作持续性阶段 金融持续性阶段 第三节 小额信贷的特征 在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面向穷人的小额信贷机构都都是依靠捐赠机构和政 府的支持,这是小额信贷的主要特点,还有其他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商业利率形式的贷款 以商业利率形式的贷款主要是以利率决定金融市场的行为。 低息贷款政策挫伤了农 户进行货币储蓄的积极性,并对贷款者分配贷款的方式极为不利,也是低收入国家的金 融市场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因此,小额信贷符合穷人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既能激 励用户按时还款,又能使信贷机构实现收支平衡的利率政策。 二、贷款对象主要是贫困户 由于这类人群属弱势人群,其特点是生活贫困、有着强烈的改善目前生活状况的欲 望,但在他们的现实处境中,主要是缺少进行生产所需要的资金。 三、小额贷款与分期还款 小额贷款主要有两大缺点,一是贷款额度过小可能使借贷者无法从事合适的项目, 贷款过于零碎会降低借款者的还款热情;二是贷款额度过大会加重还款负担,使借款者 需要过大比重的现金收入为贷款服务。所以贷款的额度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贷款。而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14 分期还款则考虑到偿付期限与借款者现金流的对应关系,同时培养穷人“化零为整”的 观念。从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实行分期还款的项目来看,几乎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大 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借款户都能适应这种还款形式,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只有少数借款 人例外。如,1996 年和 1998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分别对河北省易县相同 的 100 个农户进行调查,内容包含了农户还款来源。这个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分 期还款制度的可行性(见表 22) 。11 表 22 易县扶贫社社员还款来源 年份 1996 1998 预期贷款 9.6 4.5 打工收入 30.1 32.4 出售贷款项目产品 40.5 64.3 副业收入 10.4 12.5 固定收入 4.1 其他 5.3 4.3 合计 100.0 100.0 四、穷人的自我管理组织特征 无论是乡村银行五户联保型的小组还是拉丁美洲的社区自我管理型的小组, 都强调 实行民主管理以及相互监督。 联保型小组通过社会担保与连带责任原理来增强抵抗风险 的能力,并促使还款动力的形成。社区自我管理的小组实际是存贷协会为加强社区与正 规金融的联系而架起的桥梁。 五、独立的经营机构以及组织系统 尽管小额信贷活动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他们不仅是作为独立的组织系统存在的, 而且要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则独立运行。 尽管政府实施的小额信贷项目也有自己独立的工 作系统和运行方式,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却是当前的主流,因为政府大规模推广的小 额信贷项目往往无法克服负面的影响。国际上小额信贷的机构主要分为三类: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小额信贷课题组, 易县调查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见表 23) 。 12 表 23 198 个调查样本的机构类型和地区分布 东亚和太平 洋地区 南亚地区 拉美和加勒 比地区 东、中、南非 洲地区 西和中西非 洲地区 合计 非政府组织 20 25 65 26 14 150 信贷联盟 2 3 12 4 7 28 银行 6 2 8 0 4 20 总计 28 30 85 30 25 198 12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小额信贷调查资料 ,1996. 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16 第三章 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践 第一节 小额信贷在中国的推广及具体政策 一、小额信贷在中国的推广 联合国是较早把小额信贷介绍到中国来的国际组织。 它所属的各类机构在华投资的 项目有多重目标。这些投资开始时(80 年代初期)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资金集中用于 县办企业和乡镇企业,稍晚开始提供小额贷款和滚动贷款。初期的小额信贷大多被用来 改善妇女地位和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医疗和生育卫生条件。到 80 年代末小额信贷才被 作为扶贫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 其方针日益倾向于最贫困的农民家庭贷款而不是面 向贫困地区。扶贫信贷资金最早设立于 1986 年,目的是“支持全国重点贫困县开发经 济,发展生产,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 。在此后的十多年逐步发展,成为扶贫工作的重 点手段之一,其规模最初为 23 亿元。此后,随着扶贫功能工作的力度逐年加大。1994 年, “八七计划”开始实施,扶贫信贷资金大幅度增加,1998 年突破 100 亿大关,2000 年达到 150 亿元。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以后指导性计划为 185 亿元。 13 随着扶贫信贷资金总量的增加,其在三项扶贫资金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 1986 年的 55%上升到 2002 年的 63%(见图 1) 。 14 图 1 扶贫信贷资金在扶贫资金总量中的比例 1996 年 2002 年 随着数量的增加,扶贫信贷资金的管理体制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由几家 银行分头管理到一家集中管理;由不同利率到统一优惠利率;由政策性资金的定位转变 到政策性较强的商业性贷款;由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或再贷款到经营行自筹资金;由 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由中央财政核销亏损到经营行自担亏损。总的趋势是随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扶贫开发工作地不断发展而逐步范化、市场化。 13 刘福合、苏国霞关于扶贫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 。 14 杜晓山: 中国小额信贷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一)在我国小额信贷的运行模式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自小额信贷模式经历了 “完全自治的扶贫经济合作社单线运行” 、 “政府+扶贫合作社双线管理”两个阶段的摸索,最终形成以“政府+银行+扶贫合作社” 为主的三线运行模式。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小额信贷试点初期,主要是按照按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扶贫模式, 在乡镇一级形成完全自治的扶贫经济合作社,采取企业化运作,实行单线运行。但在实 践中发现孟加拉乡村银行扶贫模式的一些规定与现行体制和政策有矛盾。比如,孟加拉 乡村银行扶贫模式模式强调政府不得干预, 小额扶贫必须由非政府组织扶贫合作社独立 操作,这样政府就没有管理扶贫合作社的责任,由此失去政府的支持而寸步难行。所以 这种模式只能在小的范围内使用,大的范围内实行起来就很困难了。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中科院又实行了“政府十扶贫合作社”双线管理的模式。一 条线是地方政府,是从一县一乡一村一户,负责小额信贷的规划、引导及监督;而另一 条线则是在县乡两级成立社团或者事业性质的扶贫合作社,它作为政府的组织,作为交 易的一方介入金融交易,负责向银行承贷、转贷给贫困户和向银行承还扶贫贷款,组织 项目实施和配套服务,召集中心组会议,落实贷款回收。其操作的经费和办公场地大部 分是由政府提供的,这样就加强了政府的协调支持力度。但是, “双线管理”模式由于 政府越位也引起一些问题,如承贷主体不明确,扶贫合作社没有能力承担呆滞贷款,由 放贷、收贷时差引起的利差和存贷不同息引起的利差,导致利息差额倒挂。扶贫合作社 部分工作人员不懂金融业务, 违章放贷, 形成的不良贷款回收难度大。 为了有效解决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