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总论,1,基本概念1,人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体:整体观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心理-意识?科学的最终目的?认识自然自我?改造自然自我?人类健康和幸福?科学的任务:描述、解释、控制和预测健康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2,基本概念2,医学: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李心天,医学心理学,1998)。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学科(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辞典,2003)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是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课程。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和描述健康和疾病,为健康和疾病的控制和预测提供科学观点和方法。,3,医学模式转变1,第一阶段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philosophicalmedicalmodel:神鬼、朴素唯物辩证法。中医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中医的现代化?第二阶段的生物医学模式biao-medicalmodel:十四十五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哈维(1578-1657)实验生理学、莫尔迦尼(1682-1771)疾病的器官定位、巴斯特的微生物学、科赫(1843-1910)细菌学、魏尔啸(1821-1902)细胞病理学。积极的和消极的后果?,4,医学模式转变2: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疗行为特点,“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分子水平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或化学的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找到特异的治疗手段”“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或躯体变量来说明”因此“化学和物理的语言最终足以解释生物现象”(恩格尔,1977)。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方法找不到病变的证据!积极和消极的后果?,5,医学模式转变3,第三阶段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a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1977美国罗彻斯特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在“科学”杂志发文指出:生物医学的还原论和心身二元论,医疗的冷酷和不近人情。认为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及其生活环境、医疗保健系统等。将疾病分为disease(生物学的)illness(心理学的)sickness(社会学的)是否正确?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或是心身一体的。为什么?,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现的动因及时代特征,1疾病谱顺位的变化2人们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3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增强4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涉及整个医学体系,必须使全体医学工作者包括各级领导都具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想和技能。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全面开设,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7,健康的定义,辞海(1989)中健康概念:生物学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可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WHO(1984)的健康概念: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包括道德品质,1990)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即:心身健康,8,心理健康定义,WHO健康概念: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包括道德品质)的完好或幸福状态wellbeing,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心理健康:能成功地发挥心理功能的状态:能进行建设性的活动;有协调的人际关系;能适应环境心理健康:能成功地发挥心理功能的完好或幸福状态。包括社会适应。,9,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充分的安全感;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10,心理健康十六字诀sixteenwordsformentalhealth,知己知彼Knowyourselfandothers反应适当Reactionbutadequately真实和谐Realityaswellasharmony悦纳进取Positiveacceptanceandstriving十六字“相、体、用”辩证一体。既是心理健康标准又是促进原则。参考文献:邓云龙等(2009,2012)。,11,心身健康的内涵,1身体:能灵敏地理解身体传出的各种需求信息并能正确判断和采取适当措施2心理:愉快地从事建设性工作、学习3信念:积极,且行为和价值观是一致4生活方式:健康、积极5社会交往和适应:良好,12,健康与疾病,疾病与健康是一个连续谱而非全和无健康与疾病是生命的两面而非不相容,健康亚健康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死亡,致病因素预防保健措施,致病因素预防保健措施,你健康吗?,13,健康、患病、就医和保健,健康:实际的感觉的:符合不符合疾病:实际的感觉的:符合不符合符合不只是有和无,而是多和少患病:体检出来的?感觉出来的?感觉与实际相符:多数感觉与实际不符:敏感?迟钝?就医和保健:每种情况不同!延误治疗和过分担心,14,影响健康的原因:心身一体,生物学原因:遗传、感染、中毒外伤、营养、气候等,心理社会原因:个性、认知、压力、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经济状况、文化,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身健康,健康的先天取决于遗传,健康的后天取决于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15,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心身一体观的三类疾病:1、致病因素首先或直接作用于大脑,病理改变主要在大脑。心理因素的作用?2、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以外的器官系统。心理因素?心身疾病?3、致病因素主要是理化因素,病变是器官的局部或组织损伤。致病因素似乎没有心理因素,但心理因素可能是潜在或基础的,如个性与车祸。健康的先天主要在于遗传,健康的后天主要在于心理!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16,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应激理论、情绪与健康三、研究个性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内外向,神经质,A型行为类型(Friedman1950)四、研究如何通过认知等心理机能支配或调节生理机能达到防病致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作用?机制?,17,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和分支学科,普通心理学:正常人的心理心理生理学:心理-生理精神病学、精神医学:精神疾病与精神健康临床心理学:临床,描述、控制为主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现象健康心理学:健康,促进、预防心理评估、咨询、治疗心身医学:心身相关行为医学: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神经心理学:大脑结构与功能,解释护理心理学:护理行为与疾病和健康,18,医学心理学简史,国外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9世纪下半叶:最早使用医学心理学命名其著作的是德国哥顿挺大学哲学教授洛采(BHLotze)。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第一次提出了心理测验概念。1896年,冯特的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韦特模(LWitmer)首次提出并使用临床心理学概念,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心理门诊。1908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美国心身医学会成立,并创办了心身医学杂志。,19,医学心理学简史,20世纪: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SFreud)。行为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心理生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著名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塞里(HSelye)、巴甫洛夫(IPParvlov)、沃尔夫(HGWolff)等为代表。,20,医学心理学简史,国内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古代、中医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整体观念和心理情绪与健康观点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大齐开设了心理学课,并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85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90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学会1993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21,慢性病患者心理特征,22,疾患和疾病Illness&Disease,疾患Illness是患者及其家属对症状的反应疾病Disease是与可证实的躯体损害或医师诊断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患者可有疾病而无疾患,或者有疾患而无疾病。两者不相匹配的情况非常多见,并且导致许多处置问题。,23,健康与疾病的客观性,健康与疾病是生命两个面疾病与健康是一个连续谱,健康亚健康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死亡,致病因素预防保健措施,致病因素预防保健措施,健康的首要原则:主动保健,预防第一,24,我国女性主要死亡原因1.恶性肿瘤2.脑血管疾病3.心脏疾病4.意外事故5.糖尿病6.肾脏疾病7.高血压性疾病8.肺炎9.慢性阻塞性肺疾患10.慢性肝病,我国男性主要死亡原因1.恶性肿瘤2.脑血管疾病3.意外事故4.心脏疾病5.糖尿病6.慢性肝病7.肺炎8.高血压性疾病9.慢性阻塞性肺疾患10.肾脏疾病,疾病发生均有先天和后天原因,只有后者是个人可控,25,影响健康的原因:消极和积极,生物学因素:遗传、感染、中毒外伤、营养、气候等,心理社会因素:个性、生活方式、精神刺激人际关系、经济状况、文化,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身健康,心理与躯体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慢性病即心身疾病,26,心身相关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心理行为有关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可以人为预防其发生发展,保护健康从心理开始!,心理或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已成为人类头号杀手!,可以预防的死亡病例病因构成变化,27,慢性病与心理问题的相互关系,心理行为问题导致慢性病慢性病直接影响大脑,导致心理变化慢性病影响身体内环境导致心理问题:血流、供氧、电解质、有毒代谢产物等生病是重大、持久的心理刺激:职责、地位等角色变化,影响生活(个人、夫妻、代际)、工作和收入,生理、心理、行为反应病后的心理行为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疾病的病情、治疗和康复,28,慢性病病人三个特征1:自我改变,必须学习与医药打交道,或许以前是不屑一顾的、有令人痛苦记忆的;药味、病友、穿白大褂的令病人觉得自己的无能、可伶、悲哀慢性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不可逆性甚至进行性等于被判“限期执行的死刑”或“无期徒刑”,令人无能、无助、无望慢性病意味着不再是健康的人:必须改变以前的生活工作娱乐习惯、交往对象、理想抱负、身份!,29,慢性病病人三个特征2:心身反应,生理-病生过程躯体感知增加,躯体感知被释义为症状,慢性症状患病、失能和就医,维持因素:包括抑郁、焦虑,别人的反应,医源性因素等,情绪波动,个人、家庭和他人关于疾病的知识和经验,诱因:精神应激、不良生活方式、医源性因素等,的,素因:遗传、发育、感染、中毒、性别、年龄、文化等,过分注意自身及与疾病、治疗、保健相关的信息,30,慢性病病人三个改变2:心身反应后果,慢性病加重、难治化!出现功能性疾病:1、有慢性病,但出现与慢性病病理损害不符的症状:部位不符、更严重、更多!2、没有慢性病:出现一个或多个系统症状,但检查正常!A、痛苦、失能、家庭不和、人际关系不谐B、10%-15%的医疗资源消耗花费在功能性疾病病人:反复、多方诊治,又不相信医生,31,慢性病病人三个特征3:心理反应,慢性躯体疾病的持久、不可逆性甚至进行性特征势必影响心理状态和个性产生忧虑、害怕、依赖、愤怒、否认、羞愧、罪恶、猜疑、憎恨、怯懦、嫉妒和过分求治等多种心理反应三分之一的病人有符合诊断的心理障碍:焦虑、抑郁、个性改变等,32,患病后五个心理历程1-否认,不愿接受患病的事实,或看轻疾病的严重性。因此不愿检查和治疗,希望维持原来的角色生活和兴趣爱好好处:维护暂时的心理平衡、自尊和病情坏处:不能知彼-疾病:延误诊治、不服从医嘱对策:知己知彼,科学就医,接受事实,33,患病后五个心理历程2-愤怒,接受了患病的事实,但产生强烈的怨天尤人、上天不公等观念,因而生气、易激惹、受挫和痛苦,甚至出现敌意,尤其是对医务人员和家人、陪人好处?坏处:愤怒类似焦虑: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和身体的运动性不安进一步恶化病情对策:知己:健康和疾病是生命的两个面是客观的;反应适当-辩证地看到积极面,34,患病后五个心理历程3-求治,从愤怒中开始平息,心中重燃暂时的希望;可能与医生或民间、神佛治疗者探讨治疗康复之道,有时幻想奇迹和偶然发生。好处:信心重燃,但极易丧失坏处:因不接受疾病的真实情况,急躁,可能选择不正确的诊治方法,延误诊治对策:接受真实的情况,科学地求治,35,患病后五个心理历程4-消极,多方求治无效或效果不理想,重燃的希望破灭,因此对诊治、对自己消极悲观、抑郁绝望,无助、无望、无欲,离群索居,甚至自杀好处?坏处?对策:接受真实,方能和谐;悦纳进取,发现生命的价值,重燃生活的希望,36,患病后的心理历程5-接受,最后接受真实的情况:采取正确可行的诊疗应对,学会与疾病共处;甚至愿意帮助和鼓励他人尤其是同病者坏处:疾病及其诊治有个体差异,个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他人好处:真实和谐,悦纳进取:虽然不能像以前一样,但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已可重新享受生命的价值、生活的幸福、奉献的快乐,37,以糖尿病为例看心身疾病,个性-生活方式-情绪问题糖尿病发生增加+病情不稳+病情加重糖尿病是慢性、进行性疾病,长期药物、饮食控制,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并发症,增加了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减少了社交、工作机会心理问题增加,38,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表现,1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一般晨重夕轻;2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3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兴趣丧失,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喜独处;4常有焦虑、无能无用内疚感;5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早醒为典型表现;6.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7对生活丧失信心,有自杀意念或行为;8性欲明显减退。,39,糖尿病心理误区之一:不以为然,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有的还可能反常地“红光满面”,给别人一种“体格健壮”的假象。还有的患者误认为血糖高些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还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40,糖尿病心理误区之二:恐惧焦虑,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可望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41,糖尿病心理误区之三:悲观沮丧,糖尿病患者中多的是已进入老年的退休者。他们原本梦想着在辛苦一辈子后好好享受生活,快乐地度过晚年。可现在却不仅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抵押车买卖合同7篇
- 北京房屋个人装修合同2篇
- 合同协议-装饰公司设计合同2篇
- 新解读《GB-T 31095-2014地震情况下的电梯要求》
- 新解读《GB-T 31149-2014汽车物流服务评价指标》
- 新解读《GB-T 31209-2014绿色制造 低温冷风切削 技术要求》
- 工地吊篮销售合同范本
- 房屋代理租赁合同范本
- 商业用地出让合同范本
- 公伤补偿合同范本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公众责任保险附加电梯责任保险
- 儿童智能玩具调研报告
-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民事判决书
- 尿道损伤的分类与治疗
- 供配电技术基本知识课件
-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 铁道车辆构造与检修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水资源》教案及教学反思
-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 电力市场交易体系规则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