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化,突破了改革开放 之前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三大阶层。目前,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 工已经转移了约 2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 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阶层已经是一个数量 庞大的利益群体。 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社会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原因, 农民工长期处于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长此以往必将造成政治秩序的疏离,若得 不到有效治理必将影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影响我国民主政治建 设的顺利推进。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引用和借鉴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结合农民工在农村 和城市政治参与中的实例数据,得出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现状的结论。并在此 结论的基础上分析边缘化的成因,探寻消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对策,从而 保障农民工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实现社会 和谐、稳定的发展。 本文是在总结以往国内外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的水平与不足之上,对农民工 政治参与的边缘化现状进行深刻的定性分析。主要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组 织、经济、心理四个大的层面进行考察,进一步揭示出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 成因,并指出了边缘化现状对民主政治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所带来的不利 影响,呼吁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从造成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制度、组织、 经济、心理四个层面的成因中,逐一提出了消解边缘化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通过引用大量权威性实证数据,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 制度状况、组织状况等客观制约因素,结合农民工的心理,即经济束缚感、自身 的素质等主观因素出发,对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现状进行了一个全方位,多 视角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应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组织、经 济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组织;制度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is undergoing social transitional period, changes in social class,break through three classes:workers,peasants,intellectuals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urrently,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and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have moved about 200 million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the phenomenon that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work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migrant workers stratum is already a huge number of interest groups. migrant workers group is an important forc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the imperfection of social mechanism, migrant workers are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arginal condition for a long time. if things continue this way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alienation of the political order, if lacking effective governance it surely will affect rural and the whol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and also affect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hina. therefore,the study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by quoting and referencing a lot of empirical research data,combined with the instance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in rural and urba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coming to a conclusion that migrant worker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arginalized status. an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analysing the causes of marginalization,exploring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arginalization,sequentially to ensure the migrant workers have equal political rights. to further promote our democratic perfection,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armony andstability. based on summing up the level and defec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migrant work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uty, to make a deepgo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migrant work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marginalized current situation. it mainly investigates migrant work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rom four major aspects:system,organization, economic, and psychology, and further reveals the causes of migrant work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arginaliz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marginal situation to construct democracy and harmonious society,and to call for attention from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from the four causes:system,organization,economic,and psychology which cause migrant work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arginalization,it makes acountermeasures to resolve marginalization one by on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mainly through referencing a large number of authoritative empirical data, from the system condi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and other objective constraint factors, combined with migrant workersown psychology,such as constrained economical condition and their own quality o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n this paper raises the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countermeasure to the innovated mechanism in advancing and promoting the institution, organization, economic, and their own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marginalization;system; organizatio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第 1 章 引 言 1.1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 西方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都出现过了大量的农民劳动力,与我们称呼的农民 进入到城市中打工的现象相似。 “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国外叫“移民工” 或“劳工” 。 “农民工”被西方国家翻译成“immigrant peasant” (农民移民) 。国 外农民移民政治参与相关对策建议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国际上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视角对农民移民的政治参与研究,虽然时代背景 和历史条件与当今国内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就国际上 从经济条件制约政治参与心理的这一研究意义上出发与中国农民工内在经济束缚 导致边缘化的成因的研究还是具有很多的共性,国外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对于 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边缘化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维巴和尼(2009)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其参与政治的多寡, 而个体的参与程度受他们的市民态度和相关制度结构的干预作用的调节 1。卡斯尔 斯(2006)等学者则强调农民移民地位的边缘化对农民移民参与政治过程的影响。 他们分析了一个由被边缘化的农民移民组成的下层社会是由资本主义对廉价劳动 力的需求拉动所形成的。农民移民的边缘化决定着农民移民对政治的介入或缺乏。 为支持他们这一观点,斯密特(2006)和海斯勒(1996)对移民群体如何经常在当地 人所鄙弃的工资微薄、艰苦肮脏甚至危险的职业岗位上从事着生产和劳动进行了 详尽地讨论 2。 罗斯通(2001)和汗森(2001)考察了美国政治并提出了关于谁参与、何时参与、 为何参与以及怎样参与等一系列问题。在特定环境下,农民移民参与本身会呈现 出一种集体利益与选择利益的结合。以政治家、政党、利益集团以及社会活动家 而言,进入社会网络使得动员成为了可能。没有那些集团中的成员资格所提供的 选择性利益,政治家就只有集体回报那些参与者 3。从功利主义的观点看,农民移 民个人政治参与的投票选举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种理性的决定, 因为这一切均没 1王维,朱强: 浅谈农民工政治参与概念的界定 ,安徽农业科学,2007 年第 4 期。 2徐增阳,黄辉祥: 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 ,襄樊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 3罗月婵: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湖北社会科学,2007 年第 4 期。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有给农民移民带来多少经济利益。而农民团体的成员资格在个人决定投票时扮演 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所带来的消费利益使得参与投票的行为变得非常理性。 国外对于农民移民从制度的视角来考察,与中国农民工的制度与组织层面研 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性,国外是从不同国家制度和本国务 工人员的制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而国内研究主要从农村和城市不同的二 元体制结构进行分析,虽然在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就其制度本身的研究 意义上来讲,具有很多的形似性。 农民移民居住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是制约农民移民参政的制度因素。它们 限制了移民参政的可能性。艾尔兰(1996)强调,某些农民移民政策、选区的划分 以及行政管理实践会导致各种农民移民集团活动。并且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法国 和瑞典的农民移民政治融合进行了解释农民移民政治的关键变量是农民移民 居住国的制度是如何制约移民的组织建构的 4。莱廷(2001)总结出,农民移民的政 治参与其实是居住国制度结构的产物,他们的政治参与受占主导地位的社团领导 人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主导的条件。一个农民集团组织集体行动时,该 集团成员的态度和选择权一定要通过制度来调节。 社会化机制对农民移民的政治参与也有很大影响。温迪塔姆(2002)在他关于 社会化机制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地位变量,如年龄与教育为政治参与提供了 技能,但它们可能是不及一个人经历的社会化过程有力量的因素 5。他分析了美国 异族人口的投票参与率,指出农民移民群体地位变量指标与选民参与投票不会有 很大关联性。由于社会化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从政治参与中能否获得利益的机 制,因而对政治参与产生了影响。 农民移民社团组织对农民移民参政的影响。因为农民移民社团组织会对社会 的普遍关注性产生影响。农民移民社团组织的性质不仅仅反映在调节社团内部的 调解上,而主要体现在同主流社会的融合上。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农民移民社团组织在满足农民移民集团内部成员的政治经济需要上发挥着日益强 大的作用,促进了农民移民政治参与的可能性。 1.1.2 国内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民工群体的 政治参与问题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此,国内学术界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很多。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相关的文献和书籍,并逐一进行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将所有 4郑传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民工政治参与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第 3 期。 5贾勇贞: 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要障碍 , 探求 ,2008 年第 2 期。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的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研究,强调农民工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和社 会稳定的效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措 施,标志着和谐杜会的建设进入实践性阶段。在现实状态中,农民工长期处于政 治参与的边缘状态,长此以往必将破坏社会和谐。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研 究。 何晓红(2003)、巫小科(2004)、周潇(2006)、廖艺萍(2007)等人均从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矛盾的视角出发,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民主 政治的进步的标志。而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 主要矛盾。因此满足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愿望和利益要求,对于推动政治发展、构 建和谐社会等意义重大。 第二类研究则停留在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总体现状边缘化问题描述和分析 的层面之上。 目前,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是: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以村民自治和村委 会选举为其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但实际上参与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广大农民 工以城市为其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希望通过有效的政治参与,但在实际中, 他们基本上无法介入到工作所在地或单位的政治活动中去。 胡晓梅(2003)、冯晓阳(2005)、叶礼群(2007)等均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 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由于他们的利益诉求既 没有利益代言人,也没有直接的表达渠道,农民工成为城市的“边缘人无政治群 体”。政治参与作为政治社会的一种政治行为,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民主 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边缘化的状态将很不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利益维护,从 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推动 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第三类是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研究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问题。 社会资本理论首先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出现,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来探讨农民 工政治参与问题,不仅可以解释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原因,也可以寻求政治 参与的发展渠道。因此,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思考农民工政治参与,具有深刻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林建公(2007)、王维国(2007)、王渝卿(2008)均认为,发展农民工的政治参 与应当充分重视社会资本的作用。农民工掌握了充分的、多层次的社会资本,才 有基本的支撑。在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把农民工传统的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社会资本转化为现代性的社会资本。因此,对农民工现有的社会资本进行改造, 农民工政治参与才有真正的发展根基。 第四类是基于社会制度与组织化程度的视角,探析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 化”问题。 由于社会缺乏合法性的制度认同和主流文化的接纳,社会规范的不健全和某 些歧视政策的存在等多种原因。农民工虽进城工作多年,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 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他们 的政治生活方面。 陆福兴(2006) 、邓秀华(2007)、王立梅 (2005) 、胡刚(2007)均以政治参与 和制度组织为研究背景,他们大概都是从户籍制度、组织政策、利益关联度和政治 效能感四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有 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途径。农民工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我 国二元户籍体制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使的应该随着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 提高而提高的农民工参与政治的权利,却在日益走向边缘化。长此下去将影响农 村的乡村民主和农村政权建设的社会主要性质。 1.2 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化,突破了改革开放 之前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三大阶层。目前,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 工已经转移了约 2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 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阶层已经是一 个数量庞大的利益群体。 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社会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原因, 农民工长期处于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长此以往必将造成政治秩序的疏离,若得 不到有效治理必将影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影响我国民主政治建 设的顺利推进。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现状的分析, 总结其边缘化的成因,并探寻其边缘化的消解对策,保障农民工享有平等的政治 参与权力。从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2.2 选题意义 农民工作为当今社会中的一个巨大而特殊的群体,是我们今天推进和谐社会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建设,保持社会平安、稳定和有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照顾到这一群体 的利益,让农民工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民主进程中来,才能真正维护城市稳 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性,解决农民工当今政治参与 中的边缘化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第一,本文就如何消除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问题所产生的论述,意在扩 大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从而能够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我国有近 2 亿农民工,这一巨大的社会群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为城 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城市的民主建设进程中,只有这一群体积极有序地 参与到民主政治中,才能体现我国民主政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这是我国民主政 治的应有之意。因此,扩大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 展。 第二,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实现和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表达自已愿望的重要手 段。在消解边缘化,扩大自身参政权利的同时,对政治成熟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 用。 只有农民工自身以理性的方式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才能将自身的利益要求以 及愿望反映到政治系统当中,才能纠正政府决策的片面性,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 理的决策,实现自己的利益。农民工只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政治,才能掌 握更多的政治知识,获得更多的政治能力,促进政治的成熟。 第三,推动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农村社会建 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了更多市场经济中平等、自由、竞争等观念,政治敏感 度较之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更强,他们一旦参与基层政治活动,将对乡村权 力形成更强有力的监督,对农村经济建设所做出的决策能更好地得到村民的认可 与支持,这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广泛的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在很大 程度上缓解农民工与城市群体,城市与农村的矛盾,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1.3 本文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核心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并形成该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石,以充分把握选题的科学内涵。并且通过文献查阅 及时关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前沿性。 二是比较分析法。了解国内外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的理论和研究,并在实践 基础上将相关的调查数据总结分析,对比已有的理论数据结果,并加以对照分析,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提出农民工边缘化对策的依据。 三、理论创新法。通过引用大量的实证例子,从农民工政治参与主客观因素 的双重制约中分析其边缘化成因,在以往研究的不足之上,提出理论创新机制, 从而为边缘化问题的消解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1.4 本文写作思路与创新之处 本文在总结以往国内外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的水平与不足之上,通过进一步 系统的实证分析,联系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的主客观成因,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边 缘化问题的研究。 第一,首先从政治参与概念入手,将政治参与这一概念的普遍性与农民工结 合起来,界定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概念,并指出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特点。在 此基础上分别阐述农民工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发展、民主建设、政治稳定等方面 的重要性,从侧面上反映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对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边缘化现状进行概述,通过引用和借鉴实证研究 数据,结合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政治参与中的实例数据,得出农民工政治参与边 缘化现状的结论。并指出边缘化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在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现状的基础上,从制度、组织、经济、自身 素质这四个方面对其边缘化成因进行阐述,进一步扩展了研究思路 第四,根据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成因,提出现实可行的消解农民工政治 参与边缘化的创新对策。 综合以往的研究资料表明,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研究侧重于客观上的理论 分析,缺少实证的研究,尤其对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观心理因素结合的甚少, 对策依据只局限于制度层面的探索,从而忽略了农民工的心理,即经济束缚感、 自身的素质等主观的成因。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 度状况、组织状况等客观制约因素出发,结合农民工的经济束缚感、自身的素质 等主观心理因素,提出应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组织、经济 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层面上的创新机制。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第 2 章 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内涵与意义 2.1 政治参与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 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其二,政 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 由此可以认为,政治参与产生于政治权利关系。而政治权利的内在矛盾,在 于政治权利形式与内容的矛盾性。一方面,政治权利在形式上是以相对单个的政 治权利主体的法定政治资格而存在,另一方面,政治权利在内容上是政治权利主 体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所以,政治权利的形式上单个主体性与内容上共同利益 性,形成了政治权利主体的个体性与公共利益的公共性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矛 盾,促发了政治参与行为,政治权利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政治参与的行为才能得 到解决。 由此可见,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 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 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 治关系的内容 6。 2.2 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内涵 农民工政治参与一般都包含着三个要素:即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和参与途 径。综合这三个要素,可以界定“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概念。 农民工政治参与主体就是农民工群体。参与客体主要是指参与和影响政府公 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此处的 “影响政府 公共政策”、“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等表述不仅仅是农民工对政党、 国家和政治组织决策过程和社会事务参与的问题,而且还意味着农民工通过参与 这些政治活动,不断完善具体的参与沟通制度和规则,共同制定有利于农民工权 益保护的制度,确保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对于“政治决定”或 “公共政策” 构成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客体应输入政府系统之内,并转化为公共政策以回应农 6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66 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民工,真正做到发展依靠农民工,发展的成果由农民工共享,使他们的贡献和参 与政治的权利相匹配。 对参与途径这一问题,首先强调的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合法性的参与, 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一定是和平的参与而不是暴力的参与。其次是转变 “被动 参与”为理想型的“自觉性参与”。这种 “自觉性参与”是建立在提高农民工的 维权意识、法制意识、组织意识等基础上的,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等各方努 力才能实现。 综合以上农民工政治参与要素分析,结合政治参与的一般性,可以把农民工 政治参与定义为:农民工团体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参与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 制定与实施,并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各种政治行为。 2.3 转型时期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市场调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 不断将农民从资源较少的农村推向资源雄厚的城市。农民工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 显出来,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3.1 推动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布莱克曾指出:“现代政府在下述意义上可以说是典型的民主的:所有的公 民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政治领导人和决策的选择,个人的选择权由有效的公民自 由得以保障” 7。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就是民治政 治,由人民来管理国家的事务,规定政治的决策和方针,权力的授予、运作、更 替、监督都应落实到人民的意愿之上。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参与, 广大人民的政治参与也是衡量民主政治的尺度之一,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意。没 有人民广泛的参与,民主便无从谈起。农民工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城市化 的进程导致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有大约两亿多的农民进城务工。 只有这一巨大群体有序地参与到民主政治中,才能体现我国民主政治的真实性和 广泛性。因此,推动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2.3.2 推动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2.1 对农村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7布莱克: 现代化的动力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2 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外出务工的农民多数都是农村中的知识精英,而且青年农民工占据了大多数。 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法律意识较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在城市中融入了更多市 场经济中平等观念和法制意识,自身的综合素质较高,政治敏感度较之于长期生 活在农村的人们更强。他们一旦参与基层政治活动,将有力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 设。 2.3.2.2 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所得的物质回报 是远远大于他们在农村务农中的价值所得。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取得收入以后都会 回家盖新房、修路等等,进行一系列乡村建设。同时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 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决策能力。一旦他们掌握农村政治权力后,对 农村经济建设所做出的决策能更好地得到村民拥护和支持,可以带动整个农村经 济的发展,实现更多人的富裕。 2.3.3 推动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农民工自身的利益维护和人权保障具 有重要作用 2.3.3.1 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需求 农民工进入城市,由于地域的差异、分布的广泛性,使农民工处于一个弱势 的群体,对于农民工的权利保护,需要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只有农民工参与到政 治的管理中来,才能纠正政府管理的片面性,更好的制定出科学的对策建议,从 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2.3.3.2 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农民工维护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 农民工在务工维护自己权利的时候,时常处于一种不利的位置。他们政治参 与的薄弱性是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参与城市社会的政治生活中, 并制定相关的维权政策,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其基本权利。所以扩大农民工政治参 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是保障其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 2.3.4 推动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政治成熟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 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8。农民工只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 式参与政治,突出参与量的广泛性。同时丰富自身的政治知识,培养更多的参政 能力,才能走向政治成熟。 2.3.4.1 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够增强政治效能感 8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12 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政治效能感是指参与主体对自己参与政治是否有意义的一种自我评价。政治 效能感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越强,就会促使农民工真正参与到政治当中来。农民工对具有合法性行为的政治 参与关心程度高,才能真正理解其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达到参与的目的。因 此,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够增强政治效能感。 2.3.4.2 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够促进国家政策的科学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国家政策要能体现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社会转型中重视农民工群体,要求他们必须积极的参 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发挥作用,才能在制定方针政策上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从而 表达我国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愿望。让党和政府可以真正清楚地了解、掌握有关农 民工的需求信息,使国家的政策更具科学性、全面性。 2.3.4.3 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够促进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要缓解社会各种矛盾,达到局部与整体和谐 的统一。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政治参与的边缘化状态,不可能充分的表达农民工 的利益要求。而这一群体的巨大性,会进一步的滋生出更多的的矛盾冲突。所以 推动广泛的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够缓解农民工与城市群体、城市与农村以及由 此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促进政治的稳定,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目的。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第 3 章 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边缘化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是指农民工不能参与城市的政治事务,同时又不愿 返乡参加农村的政治事务,他们因此而成为城乡之间政治参与的“边缘人”。 传 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导致了农民工成为“亦工亦民,亦城亦乡,非工非农,非 城非乡”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户籍在农村,却常年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他们为 城市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得不到城市市民的认可。种种原因导致了 农民工无法参与城市的管理和政治生活,不能享受市民同样的地位和权利,甚至 自身的权益都无法保障。 3.1 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据邓秀华(2007)对长沙市 439 户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民 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比例很低,参加过社区选举的只有 26 人,仅占 59。农民 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比例也相当低, 只有 99 人参加过家乡的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 仅占调查对象总数的 226。农民工在城里和村里参加选举的比例均低,农民工 的政治参与权利分割欠明确,众多的农民工游离于民主政治之外。根据上述调查, 大体上可以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严重不足,呈现出一种边缘化 状态。 3.1.1 农民工乡村政治参与状况 孙伟(2007)、杨玖炼(2007)对湖北、四川、河南三省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 现状进行了一次较大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对 1098 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分析。在 村庄政治参与方面的调查问卷中,农民工参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比例相当低。其 中有 828 人没有参加老家最近一次的村委会选举, 占 76.3, 在参加过选举的 270 人中,706的农民工是通过委托的方式参加老家的村民选举的。在被问及 “为 什么要参加村民选举”时,有近半数的人不太清楚选举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参与 选举比较盲目。他们对村庄自治的现状评价也不高,存在着不信任和不感兴趣的 心态。在问及 “如果有可能,愿不愿意当村干部”时,仅有 156的人表示 “愿 意当,并会积极争取”。在谈论自己老家的村民自治的状况时,仅有 282的人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选择 “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剩下的农民工对村民自治都抱有不同程度的盲 从和怀疑。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对农民工在农村政治参与“边缘人”的现状进行分析。 农村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农民实现权益保护的重要 措施,但是在农民工自身的心理却得不到真正的认同,多数都以走形式的认同感 而盲从性的服从,随波逐流似的进行委托投票。这些现象虽然在一定法律程度上 无强制性管理,但是这种被动性的参与状况,不利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同时也说明了农民工对村民自治的信任度低,印证了参加选举的比例低, 委托投票居多,服从或盲从选举的现象。 以上现象能够充分表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政治参与,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弱,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都不高。对于民主的决 策和自身的义务都缺乏必要的认识。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参政素质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导致其政治参与的薄弱性,即经 济利益的内在束缚性。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过:“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 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 高的价值” 9。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两者相互相成。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工的 政治参与才会变成可能。从目前的整体现实情形来看,农民工大多数来自经济发 展水平相当落后的农村地区;他们进城的原因是城市发展的所取得的经济利益要 远远大于农村,他们进城的目的是挣钱、养家糊口,满足于最低层次的生活需求。 对于回乡进行农村的政治参与,他们会考虑到往返的路费、耽误的工期所带来的 损失等等。所以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分析,经济利益的内在约束性也是造成了农 民工乡村政治参与的边缘化的成因之一。 3.1.2 农民工城市政治参与状况 同样,孙伟(2007)、杨玖炼(2007)在城市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数据中,58 的人认为农民工应该参加城市的公共事务和活动,但是却有 870 人,占 81的农 民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城市的公共事务和活动,农民工积极的政治态度与实际 的参与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问及是否参加过单位的管理活动时,有 920 位 农民工所在的打工单位从来没有征询或只是偶尔征询过他们对所在单位的意见和 建议,占 869。 以上的数据可以表明,城市的户籍制度对外来农村人口置于千里之外,严重 9塞缪尔 亨廷顿: 难以抉择 ,华夏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84 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阻碍了农民工对城市的政治参与和管理。我们国家在公民政治参与上建立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等等,虽然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制度 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存在很多的不足。一些制度具体到实际中来还不够完善。 具体到农民工的相关体制政策,基本上都是限制性的决策。很多组织机构并 没有保障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缺乏相关的制度规定。在社会权利缺位的状况下, 农民工也非常难融入当地的城市政治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 包括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农民工就业的 单位更是鱼龙混杂。很多都是非正规就业或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呈现一种流动性 的状态。对于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政治参与便无从谈起。即使在正式单位工作 的,由于身份原因,也只是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各方面待遇都有等级分化,一般 是无权参加单位的管理活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了农民工是有权利参加工会的。但是据很多 的参考资料都相互印证,农民工所在单位组建工会的非常少,就算有工会,由于 种种的限制性政策,他们也无权参加决定重大事项的职工代表大会。有的单位在 形式上允许农民工参加工会,可是在实际中要么形同虚设,要么无人组织,根本 无法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利益。 如郑传贵(2008)在南昌市的调查显示,当问及在正式具体单位工作的 11 人是 否参加过本单位的政治活动如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时,均表示 “从来没有”, 在回答未能参加的原因时,“无人叫参加”的占 185,“我们是临时工的”占 635,“那是正式工的事”的占 182。即使在政府的倡导下,全国有些地 方农民工有工会可加入,但大多只是“空壳工会”,不能真正保护农民工的利益。 赵东辉(2007)、吴亮(2007)在浙闽粤三省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农民工为主的 很多企业,工会组建率在 60以上,人会率在 50以上,部分高达 80以上的, 但是大多只是停留在数字上,基本上不能维护农民工的任何利益。 我国的官方组织都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种以非盈利性的机构往往都不是 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往往具有虚置的特点。它们缺乏自治性、义务 性和责任感;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透明度和行为规范。我们社会的组织建设缺 乏一种动力的机制和管理的经验,这也是我国组织机制名实不符的社会原因。也 是造成农民工城市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3.2转型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政治参与“边缘化”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农民工的户口所在地在农村,而农民工政治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参与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村民自治和村委会选举,农民工已经走向城市,并且长期 生活在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的务工收入是远远大于在农村的务农收入的。他们基 本上已经脱离了农业,他们与家乡的经济利益已经脱离,加上经济利益和返乡成 本的考虑,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多数农民工是不会回乡参与选举的。他们成为了 农村选举中的边缘人。农民工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城市,城市的管理、政策 等与农民工的经济利益有很大的关联性,农民工是希望得到城市的认可并融入城 市的生活,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农民工组织等体制的不完善,限制了他们的城市 政治参与,农民工成为了城市选举中的边缘人。他们因此而成为城乡之间政治参 与的“边缘人”。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就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政治参与已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准。社会主义民主理应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这 样也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就当前中国农民工而言,其 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均属 “弱势群体”,所以应特别通过法律 彰显其各项权利广开其政治参与之路。若将农民工政治参与排除在体制之外, 那是不正常的。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告诉们,中国的农民工群体已不再是消 极地静待政府的利益 “赏赐”,而是要通过他们积极地政治参与影响政府的政治 决策和制度安排。使政府在进行社会利益格局的设计、界定时作出有利于他们的 决定,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只有农民工应有的利益得到适当的认可和保证, 他们才能成为社会的稳定力量。广大农民工为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长期生活在国家政治生活的边缘,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在城市,由于身份和 户籍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