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族学专业论文)乡土记忆与社区整合关于宜宾会馆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i 勃 甜t,tfli, 童, t ?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一、绪论1 ( 一) 选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1 ( 二) 研究现状述评2 ( 三) 主要资料来源6 ( 四)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7 二、从焚国到叙府:秦汉以来宜宾地区社会历史演进9 ( 一) 燹国与戎州:秦汉至元明时期的宜宾地区9 ( 二) 填不满的叙州府:移民与清代至民国时期宜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1 3 三、明清至民国时期宜宾地区的会馆1 7 ( 一) 会馆在宜宾的兴起与兴盛1 7 ( 二) 府城的主要会馆1 8 ( 三) 宜宾地区的其他会馆2 0 四、作为乡土历史记忆的宜宾会馆2 9 ( 一) 会馆出资、义地籍属差异和本籍认同2 9 ( 二) 延续乡土情怀土地的皈依3 0 ( 三) 精神寄托来自乡土的神灵3 1 五、宜宾会馆与社区整合3 4 ( 一) 介乎于官与民之间的社会基层组织3 4 ( 二) 会馆与社区文化整合3 6 ( 三) 会馆与族群融合3 7 六、思坡与李庄关于宜宾会馆的乡土记忆与社区整合的两个个案3 9 ( 一) 岷江下游的一个移民社区聚落:思坡3 9 ( 二) 九宫十八庙的李庄4 2 七、结语4 5 参考文献:4 7 附录5 2 致 射5 9 ,。, - l 摘要 乡土记忆与社区整合 关于宜宾会馆的研究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谢丹 指导教师曾现江副教授 摘要 明清之际,川南地区出现了各式各样,名称各异的会馆建筑,特别是在清朝乾隆至光绪 年间更是会馆林立。会馆的修建与经济的发展、移民的迁入有莫大的关系。宜宾独特的区位 优势使本地很早就成为了j lj 、滇、黔结合部的一个商品贸易集散地,大量商人涌入这一地区 进行商品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近代化,同时直接促进了会馆在本地的兴起。 此外“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馆的建立,使得会馆兼具了同乡性与行 业性。会馆在这种文化接触、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会馆作为一种特定地域文化的标识物,并没有造成狭隘的籍属观念和严重的族属冲突。 移民和商人以会馆作为交流和交往的手段,通过会馆会首、客长的作用及馆约的制约,在很 大程度上对本土资源的分配、文化的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会馆作为一种介于官、 民、商之间的组织,在内部会首的组织任免中整合了社区的统治力量,使商人集体拥有了一 定的地方话语权,并促使移民群体融入当地社会并占据一定的土地,从而完成了伴随移民群 体的到来而进行的利益再分割过程。会馆作为一种文化的实体和社会组织,对于乡土历史的 记忆以及对于社区族群的整合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会馆乡土记忆社区整合宜宾地区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t h em e m o r yo f n a t i v ep l a c e s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 c o m m u n i t y a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g u i l dh a l li ny i b i n m a s t e ro fe t h n i c sm a j o rx i ed a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z e n gx i a n ji a n g a bs t r a c t t h e r ew e r eag r e a tn u m b e ro fv a r i o u sg u i l dh a l l si ns o u t h e r n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w h i c hw i t hs o m a n yd i f f e r e n tn a m e si n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r u l i n gp e r i o d sf r o me m p i r e q i a n l o n gt og u a n g x u t h e mi s ac l o s e l y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m o n g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g u i l dh a l l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a n di m m i g r a t e s m o v i n gi n y i b i nh a db e c o m eap l a c ef o rg o o d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n ga n ds c a t t e r i n ga tt h ef r i n g ea r e a si ns i c h u a n ,y u n n a na n dg u i z h o ub e c a u s eo fi t s p a r t i c u l a rz o n eb i ta d v a n t a g e s n u m e r o u sb u s i n e s s m e nf l o o d e di n t ot h i sa r e aa n db e g a nw i t ht h e i r m e r c h a n d i s et r a d e ,w h i c hn o to n l ys p e e du p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a sw e l la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a n da l s op u s h e dt h es p r i n g i n gu po ft h eg u i l dh a 1 1 b e s i d e ,i ti sac e r t a i nd e g r e et h a ti m m i g r a t e s f r o mb o t hh u n a na n dg u a n g t o n gt os i c h u a nc a u s e dt h ep r o c e s s ,m a k i n gs u c hk i n do fb u i l d i n g sh a s f e a t u r e ss u c ha st o w n i e ,b u s i n e s s ,e t c 。u n d e ra l lt h e s ec o n d i t i o n sa b o v e ,ab u i l d i n gs t y l en a m e d g u i l dh a l la p p e a r e d a sak i n do fs y m b o li ns p e c i a la t m o s p h e r ea b o u tc u l t u r ea n dr e g i o n ,g u i l dh a l ld i d n tb r i n g a b o u tp a r o c h i a lv i e w p o i n t so np l a c eo fa n c e s t r ya n d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o w ng r o u p s 。i m m i g r a t e s , a sw e l la sb u s i n e s s m e n , t a k eg u i l dh a l la sam e a s u r e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w h i c h , p l a y e d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a n dp o s i t i v er o l ei nr e s o u r c e sa s s i g na n dc u l t m a la d a p t a t i o n ,t h r o u g ht h e l e a d e r so fg u i l dh a l la n dt h es p e c i f i cr u l ef o r m u l a t e d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勰at y p eo f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m o n go f f i c i a l ,c i t i z e n sa n db u s i n e s s m e n ,t h ea p p o i n t m e n ta n dr e m o v a lo fc h i e fs y s t e ms o r to f r e f l e c t e dt h ed o m i n a n tp o w e ri nt h ew h o l ec o m m u n i t y ,w h a tg a v ea r e g u l a rr i g h tt ot h eb u s i n e s s m e n c o l l e c t i v et oe x p r e s sw h a tt h e yw a n n at oo rw h a tt h e yn e e d w h a tw a sm o r e ,t h ei m m i g r a t e sg r o u p i t l q a b s t r a c t b l e n d e di n t ot h el o c a ls o c i e t y , g e t t i n gt h eo c c u p a t i o no ft h el a n d s ,a l lo ft h e s ea b o v eh a v ef m i s h e d 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b e n e f i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i t hi m m i g r a t e s c o m i n go n t oan e wp l a c e t os u mu p ,g u i l d h a l l ,j u s ta sa c u l t u r a ls u b s t a n c ea n das o c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sw e l l ,p e r f o r m e das i g n i f i c a n tf u n c t i o n b o t hi nt h er e c o r df o r t h eh i s t o r yo fn a t i v ep l a c e ,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o fe t h n i cg r o u p si nc o m m u n i t y , t o o k e yw o r d s :g u i l dh a l l ;m e m o r yo fn a t i v ep l a c e s ;i n t e g r a t i o ni nc o m m u n i t y ; y i b i na r e a i i i f - 暂 一、绪论 一、绪论 ( 一) 选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会馆,按照何炳棣的定义,“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他异乡城市所建立,专为 同乡停留聚会或推进业务的场所。狭义的会馆指同乡所公立的建筑,广义的会馆 指同乡组织。”一般认为,会馆兴起于明代,盛于清乾嘉时期,在民国后期渐趋 衰落,然至今全国各地仍有大量的会馆建筑保留。从会馆修建的最初形态科 举考试这种带有封建门阀制度性质的应试之所,到后来移民为慰藉同乡而修建的 移民会馆,再演化为具有浓郁工商业特色的行业会馆,会馆性质的变化在一定种 程度上也是与明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 明清之际,川南地区出现了各式各样,名称各异的会馆建筑,特别是在清乾 隆至光绪年间,当地更是会馆林立。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宜宾的诸多史料当中均有 对会馆的记录。本文主要通过对宜宾会馆的具体研究,结合史料与田野调查资料, 以宜宾的历史文化为具体背景,探寻会馆在移民社会和工商业社会中的作用,即 如何发挥对乡土的记忆以及整合社区的功能。 会馆存在的数百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是社会经济 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商品 经济的发展和乡土社会的近代化;随之而来的还有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变化,传统 四民观念的模糊促使原有社会格局走向瓦解。会馆作为一种地方建筑,抑或是一 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 的变迁。 会馆作为一种地方历史的印记,其兴衰荣辱与地方民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既是社会发展的印证,又勾画出一幅地方社会生活画卷。就会馆本身而言,从其 修建、会首的任免、馆约、活动、崇祀神灵等各方面内容都可以一窥当时地方社 会发展的具体状况以及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 从明朝中叶所建南溪县东五里处川主庙 及民国长宁县志所载明朝建立的 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台湾学生书局,1 9 6 6 年。 清 李凌霄等修、钟朝煦:民国南溪县志卷1 舆地,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巴蜀 l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禹王宫、万寿宫等,到光绪三十年( 1 9 0 4 年) 才修建完成的宜宾城区原占地5 0 0 0 余平方米的滇南馆,到遍布宜宾各地的数百个会馆建筑,宜宾的会馆伴随着移民 的迁入和工商业的发展,影响着宜宾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这些会馆对 于当地文化变迁及相关学术专题的研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散布于宜宾各处的会 馆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荒废或被改建,有的甚至存在着坍塌的危险。因此对 会馆历史的研究、对会馆文化的发掘以及对会馆建筑的保护更显得任重道远。 因此,本文欲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宜宾地区的会馆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结合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以及文化背景,采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 对会馆的修建者、奉祀的神灵、会馆馆约、举办活动、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以及社区个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会馆在乡土社会环境中产生, 伴随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对其乡土历史的记忆以及整合社区的作用; 并希望通过对会馆的研究加深对宜宾地区的了解,勾画出清朝、民国时期宜宾社 会文化生活的多彩画卷。希望以此引起相关部门对会馆的重视,加强对现存会馆 的识别、保护和文化发掘;同时也希图通过本文的粗浅研究,用人类学的社区研 究方法丰富学术界的会馆研究。 本文的重点在于运用会馆材料对其乡土记忆与整合社区作用的分析。难点在 于会馆存在的时间较长,其中的发展变化脉络不易掌握;从会馆组织的消失至今 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关于会馆的田野调查和历史记忆的搜集有一定难度;会馆 的名称各不相同不易识别,很难从众多的宫、庙、寺等建筑中予以区分。 ( 二) 研究现状述评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会馆研究,一般认为始于1 9 2 5 年郑鸿笙的中国工商业公 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一文。近八十余年来,不断有学者投身于会馆研究, 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概况而言,大体可分为综合研究、专题研究、个案研究 等几大类。 综合研究主要指从整体上对会馆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资料整理。主要 有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王日根的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 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 9 9 2 年。 2 7 q 卜 0 一、绪论 量曼曼曼曼量皇曼喜曼! 曼曼璺曼i 一一一 一 i i 舅舅曼 、陈清义中国会馆圆、王光英中国会馆志 等。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 史论堪称为会馆研究的必修书目之一,阐述了会馆的形成、发展以及地域观念 逐渐消融的过程,从大量的史实中总结和概括了中国会馆的地域分布情况。在众 多研究“湖广填四川 、客家文化以及建筑的专著中,会馆的研究也成为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如蓝勇、黄权生所著“湖广填四川 与清代四川社会 第一章的第 三部分、陈世松大迁徙“湖广填四川 历史解读 、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 客家文化的第五篇“四川的客家会馆组织与会馆建筑、清代前期的移民填 四川 第九章“四川的会馆及其建筑”、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 第五章第 一节“闽粤客家移民会馆”。 专题性的研究在2 0 0 0 年以后逐渐增多,较多反映了会馆在移民社会、文化变 迁中的作用。如:刘泳斯地缘和血缘之间:祖神与“会馆 模式祠堂的建构 一文中指出“会馆模式的祠堂反映了会馆的地缘关系与宗祠所代表的传统社会 的血缘关系的复杂关系,即祠堂的“开放性 与神明的“私有化”。史玉华会馆 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一兼论清代巴县的八省会馆一文主要从八省会馆的形成、会 馆的征税职能、会馆与政府的相互关系三个部分来突出了会馆对地方控制的作用 以及与政府的互动。李刚等在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江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1 1 、 明清山陕商人在河南的会馆建设及其市场化因素1 2 明清时期青海山陕会馆 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 陈清义:中国会馆,华夏出版社,1 9 9 9 年。 王光英:中国会馆志,方志出版社,2 0 0 2 年。 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台湾学生书局,1 9 6 6 年。 蓝勇、黄权生:r 湖广填四川”与清代四川社会,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9 年。 陈世松,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1 0 年。 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 孙晓芬: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 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 刘泳斯:地缘和血缘之间:祖神与“会馆”模式祠堂的建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2 0 1 0 年第1 期。 1 1 李刚、司艳林: 明清时期山陕商入在江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民办教育研究,2 0 0 9 年第8 期。 1 2 宋伦、李刚:明清山陕商人在河南的会馆建设及其市场化因素,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9 年第5 期。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的创立及其市场化因素叫以及论工商会馆对明清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兼论会馆对我国当前流动人口管理的现实作用等研究成果中对山陕商人修建 的会馆以及会馆对于流动人口的控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个案研究一般针对某一地域内某些或某几个相关联的会馆而做的第一手调查 或史料的总结。如王积厚的南充田坝会馆介绍了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田 坝会馆的建造时间、建筑等基本信息。刘正刚清代苏州的嘉应会馆介绍了嘉 应客家人在苏州开展商业活动并建立商业组织嘉应会馆,为客家人在苏州乃 至江南地区的商业及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傅红、罗谦剖析会馆文化透视移民 社会一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 以成都洛带会馆建筑作个案分析,在分析会 馆建筑本身、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从地方文化的 角度对洛带会馆进行诠释。 具体到宜宾的会馆,主要的研究成果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些会馆基本情况 的介绍,另一类是对某一区县的会馆素材进行有目的的整理和研究。 前者主要以回忆录或兼记某些史料为主要形式,多收录在宜宾的文史资料当 中。如宜宾县文史资料选辑( 总第十七辑) 上收录的沙沟名庙万寿宫为 典型的回忆录,作者根据父辈回忆,记述了沙沟万寿宫修建于清乾隆时期,为其 曾祖父从江西太和县迁入四川宣宾县后独资建造,供祀萧公、许仙,后成为了江 西籍本族人聚会之所。还有一些是针对宜宾城区会馆的集中介绍,兼具回忆录与 史料考证的性质。如朱碇欧所著戎州会馆寻踪对城区二十一座会馆建筑进行 了具体的介绍,不仅引用了史料的记载,同时还结合了其对城区会馆的回忆和调 查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材料。 宋伦,李m o 明清时期青海山陕会馆的创立及其市场化因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2 0 0 7 年第1 期。 赵宇贤、李n - 论工商会馆对明清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创新兼论会馆对我国当前流动人口管 理的现实作用,兰州商学院学报,2 0 0 7 年第2 期。 王积厚:南充刚坝会馆,四川文物,2 0 0 1 年第1 期。 刘正刚:清代苏州的嘉应会馆,嘉应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5 年第1 期。 傅红、罗谦:剖析会馆文化透视移民社会一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 文社科舨) ,2 0 0 4 年第4 期。 政协宜宾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宜宾县文史资料选辑( 总第十七辑) ,1 9 9 0 年。 朱碇欧: 戎城会馆寻踪,戎城风貌史略宜宾城市建设专辑,2 0 0 1 年。 4 , 一、绪论 后者是对某一区县的会馆素材进行有目的的整理和研究,用以说明某一具体问 题。如王迪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记载:“会馆最多的为 屏山县,城乡共计5 2 所。 胡昭曦在“张献忠屠蜀”考辨中也用了大量宜宾 地区的史料,特别是民国南溪县志和光绪屏山县志。蓝勇教授在西南历 史文化地理根据民国长宁县志,介绍了长宁县移民会馆的情况,包括会馆 名称、初建年代、兴建经费来源、房间数、田产数、动产数等信息,揭示了会馆 建造的集资方式和会馆拥有的经济优势,即以田产和一定的资金作为活动经费以 保证会馆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其附录一中按名称和籍贯的不同对清代西南的移民 会馆数目进行了归纳。其中“川南地区”按会馆籍属和相应的数目对宜宾地区会 馆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从目前的研究材料来看,因地域差异兴起的会馆,学界对其研究也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差异。北京作为明清两朝的政治统治中心和科举考试要地,一直以来学界 对北京会馆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其“官 性和“会试”性;对陕西、山西以及沿海 等地的研究主要突出会馆在商业发展中的作用,即“工商会馆 ;而对四川、云南 等地的会馆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民 的属性上,尤其是对于客家会馆的研究,如 剖析会馆文化,透视移民社会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 ,在标题上 就突出了会馆的移民性质。王日根在地域性会馆与会馆的地域差异 一文中依 据会馆的地域性差异将其划分为京师省城、工商城市、郡县场镇、移民集中区域 四大类。这种分类虽然有助于会馆研究的深入,却人为的割裂了同一地区内不同 性质会馆的整体研究,忽略了社区的人文背景,不利于对社区内会馆进行整体研 究。 宜宾地区会馆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对某些会馆基本情况的介绍,缺乏统一的史料 整理和归纳。而众多学者引用宜宾的会馆资料,主要是用以证明或阐述作者的某 些观点,对某一地区的会馆作一定的介绍,并没有将会馆植根于宜宾的社会历史 文社 王迪:跨出封闭的世界一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华书局,2 0 0 1 年。 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 傅红、罗谦:剖析会馆文化透视移民社会一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 科版) ,2 0 0 4 年第4 期。 王日根:地域性会馆与会馆的地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6 年第1 期。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文化背景和商业经济发展等因素中进行研究。 本文将会馆置于文化变迁的社会大背是下,在蓝勇教授的研究基础上,依据本 地学者研究的会馆素材,结合史料,对宜宾区域内的会馆进行具体研究从动 的方面来讲,对乡土社会的文化变迁、移民、社会整合等内容进行考察;从静的 方面来讲,对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力量、馆约馆规等内容进行窥探,已达到对其 承载的历史记忆及整合区域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的目的。 ( 三) 主要资料来源 本文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田野调查资料。 1 文献资料 本文研究所依据的文献资料一方面是1 9 4 9 年以前的历史文献,另一方面是近 几十年来的地方文献。1 9 4 9 年以前的历史文献,除了正史资料外,尤以明清及民 国时期的方志文献为主。主要有以下一些:中国地方志集成丛书中所收录的方 志,由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于1 9 9 2 年出版,包括清代王麟祥修、 邱晋成等纂光绪叙州府志两册;刘元熙修、李世芳等纂嘉庆宜宾县志;李 凌霄等修、钟朝煦纂民国南溪县志;严希慎修、陈天锡纂民国江安县志; 杨庚、曾秉让纂修嘉庆长宁县志;李仲阳等修、何鸿亮纂民国兴文县志; 冉瑞炯等纂修光绪珙县志;敖立榜等修、曾毓佐等纂同治高县志;程熙春 修、文尔忻等纂同治筠连县志;祝世德纂修民国续修筠连县志;张曾敏修、 陈琦纂乾隆屏山县志;敬大科等纂嘉庆续编屏山志;张九章修、陈藩垣等 纂光绪屏山县续志以及民国长宁县志。 1 9 4 9 年以来有关宜宾会馆的地方文献主要有:宜宾市翠屏区政协文史委员会、 宜宾市翠屏区城乡建设委员会编戎城风貌史略宜宾城市建设专辑,收录有 , 陈星奎著宜宾市传统寺庙宫庵观简述、王重豪著宜宾“会馆”记略、朱泊 ( 即朱碇欧老先生) 著戎城会馆寻踪;周继尧主编宜宾百科全书圆;宜宾 6 宜宾市翠屏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宜宾市翠屏区城乡建设委员会:戎城风貌史略宜宾城市建设专辑 ( 文史资料第2 7 辑) ,2 0 0 1 年。 周继尧主编:宜宾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 9 9 6 年。 一、绪论 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宜宾市志及宜宾市志修订版;宜宾城街区图志编纂 委员会编宜宾城街区图志 ;宜宾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神奇宜宾; 屏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屏山县志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人民政府编李庄镇 志;宜宾市李庄镇人民政府出版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李庄等。 2 田野调查资料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对于会馆资料的搜集和研究也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不足。2 0 1 0 年夏,笔者就宜宾会馆的 相关问题进行了的近4 0 天的田野调查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2 0 1 0 年7 月2 5 日至8 月9 日,走访宜宾市政协、宜宾市博物馆 、宜宾 市及翠屏区地方志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查阅和谈谈有关宜宾地区会馆的基本情况。 二是2 0 1 0 年8 月1 2 日至8 月2 0 日,对熟悉会馆及相关情况的地方知识精英 展开调查与访谈,重点访谈对象有朱碇欧老先生、思坡乡谢荣武老先生等人。 三是2 0 1 0 年8 月2 2 日至8 月3 1 日,对现存的会馆及会馆遗址进行实地调查, 重点调查地点有宜宾城区、思坡乡、李庄镇等地。 ( 四)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 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的相互结合,综合利用民族学、历史学等学 科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课题题展开讨论,通过会馆的出资方式、义地 等外在形式、土地的占有对乡土性质的延续、精神世界的乡土情愫等三个部分来 论证本文的第一论题,即会馆对于乡土记忆的作用;通过会馆介于官民之间的社 会组织属性、异籍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整合、来自各地人群的融合等三个部分来论 证本文的第二论题,即会馆对于社区整合的作用。再结合两个个案研究,进一步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宜宾市志,1 9 9 2 年。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宜宾市志,待刊。 宜宾城街区图志编纂委员会:宜宾城街区图志,2 0 0 9 年。 宜宾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神奇宜宾,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0 4 年。 屏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屏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人民政府编: 李庄镇志,2 0 0 6 年。 宜宾市李庄镇人民政府: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李庄,1 9 9 3 年。 宜宾市博物馆管理现宜宾滇南馆,且对宜宾地区内的会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资料整理。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论证本文的选题。 论文正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的研究价值、意义,以 及研究述评、主要资料来源和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梳理秦汉以来宜宾地区为 主的川南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分析会馆产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第三部分, 汇综宜宾地区的会馆,并对史料及现存的会馆列表归纳。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 第六部分为文章的重点章节,主要根据上述研究思路,结合材料对研究论题进行 分析,并在个案研究中,对选题进一步进行论证,深化主题。第七部分为结语。 8 - 勺 1 二, 二、从焚围到叙府:秦汉以来宜宾地区社会历史演进 二、从焚国到叙府:秦汉以来宜宾地区社会历史演进 宜宾地区地处川、黔、滇三省结合部,可南下云南,上溯成都平原,下连长 江中下游流域,自古以来为中原王朝开发和经营的重要地区,有“西南半壁古戎 州 之谓。 ( 一) 荧国与戎州:秦汉至元明时期的宜宾地区 1 历史沿革 今j i i 南地区早在秦时就已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任乃强先生指出“蜀 南之焚道、江阳己为秦有。 西汉建立后,于“汉建元六年( 前1 3 5 年) 置犍为 郡属益州,后汉为犍为郡地 ,至梁时“置六同郡及戎州,隋初六同郡废,存 戎州。隋大业初复日犍为郡,至唐武德初,复日戎州。唐天宝初日南溪郡。乾元 初,复为戎州。宋政和四年( 1 1 1 4 年) 改日“叙州”。 元朝设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管辖今四川地区,后分设四川等处中书省进行管辖。 今宜宾地区由西蜀四川道和四门i 南道宣慰司组成。其中,西蜀四川道包含永宁路 筠连州,有腾川县。四川南道宣慰司设有重庆路之泸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管 辖今宜宾市境。泸州有江安、纳溪、合江。叙州路、马湖路、上下罗计长官司、 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等诸部蛮夷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 明代,今宜宾地区归四川布政使司管辖,由四个部分组成:叙州府、马湖府、 泸州、永宁宣抚司。叙州府包括高州、宜宾、南溪、庆符、富顺、长宁、兴文和 隆昌。马湖府包括屏山、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沐川长官司和雷坡长官司。 泸州包括纳溪、江安、合江。永宁宣抚司包括九姓长官司和太平长官司。回 清代,今宜宾地区共分为三个部分:叙州府、泸州直隶州、永宁直隶州,隶 属于四川省管辖。叙州府包括宜宾、富顺、南溪、长宁、高、筠连、珙、兴文、 隆昌、屏山、马边、雷波、蛮夷长官司、沐川长官司、泥溪长官司、平夷长官司。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l 巴志。 读史方与纪要卷7 0 四川四。 元史卷6 0 地理三。 明史卷4 0 地理四。 9 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泸州直隶州包括江安、合江、纳溪。永宁直隶州包括古蔺、古宋。 2 族群格局演变 秦汉时期,今宜宾地区有许多族群聚居,但以煲人最为著名,故有故焚侯国 之称。任乃强先生指出:“秦伐蜀时,西南形势:江州以上今渝、合、川北、内、 泸地区为巴国。蜀南有丹柔国,又南有焚侯国,则皆蜀之藩国,忠事于蜀者。 焚之南,有夜郎、且兰等国 ,“又可能联结郭王、燹侯、寅酋与义渠诸国以叛秦 , “故且兰、毋敛、平夷、朱提、燹道等民族部落之地。” 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律马、焚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可见,秦 汉时期,在宜宾地区不仅焚人通晓汉语,汉人也大行焚僮之风,表明焚人已深受 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唐代今宜宾地区的蛮夷甚多。新唐书载:“有粟蛮二姓、雷蛮三姓、梦蛮 三姓,散处黎、售、戎数州之鄙,皆隶勿邓”;“戎州管内有驯、骋、浪三州大 鬼主董嘉庆,累世内附 ;“北又有浪稽蛮、罗哥谷蛮。东有婆秋蛮、乌皮蛮。 南有离东蛮、锅锉蛮。西有磨些蛮,与南诏、越析相姻娅”;“戎、泸间有葛獠, 居依山谷林菁,逾数百里。俗喜叛。 在这一时期,燹人已经不见于史料的记载, 但出现了许多新的部落名称,如“蛮 、“鬼”、“獠”等。 宋时,宜宾地区仍生活着许多被称为“夷 、“蛮 、“獠 的人群。宋史 载:“叙州三路蛮:西北日董蛮,正西日石门部,东南日南广蛮。董蛮其酋董 氏,宋初有董舂惜者贡马,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南广蛮在叙州庆 符县以西石门蕃部俗椎髻、披毡、佩刀,居必栏棚,不喜耕稼,多畜牧。 其人精悍善战斗,自马湖、南广诸族皆畏之。”又有“江安县夷人 、“白芳子、 “罗苟夷”、“泸夷等。这足以看出宋时这些族群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团聚性较 强,有酋首、“生界八姓”、“两江夷族”、“十九姓 、“七姓”、“三十七 部落”等。、 1 0 清史稿卷6 9 地理十六。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3 蜀志。 史记卷1 1 6 西南夷列传。 新唐书卷2 3 9 南蛮下。 宋史卷4 9 6 蛮夷四。 二、从燹国到叙府:秦汉以来宜宾地区社会历史演进 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曼曼量曼量曼曼量曼置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鼍曼曼曼曼蔓曼曼i 一一 一 i i ! 元明时期,川南地区有都掌蛮,主要分布在今宜宾兴文、珙县两县。元史 载:“戎州,本夜郎国西南蛮种,号大坝都掌,分族十有九。 明史亦称:“都 掌蛮者,居叙州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间,古沪戎也。 在今兴文县有九丝城镇西南有九丝山等都掌蛮遗迹。都掌蛮经过长期的发展,在 明代已颇具规模,甚至与朝廷分庭抗礼,自立为王,建有凌霄城与九丝城。“凌霄 城,县东百二十里。宋置,属长宁军。明初属戎县,都掌蛮依为巢穴。 ,“九丝 城在县东南。山箐峻深,至为阻隘。自宋元以来,常为都掌蛮依阻之地。前朝隆 庆中,蛮叛据为巢穴,四出焚掠。” 明代万历年问,四川巡抚曾省吾调集四川云 南汉、土官兵十四万,对川南都掌蛮进行绞杀。总共“克寨六十余,获贼魁三十 六,俘斩四千六百,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铜铁锅各一。”擒拿酋首 后,又“已而剿余孽,复俘斩千一百有奇。 至此,都掌蛮酋首被囚被斩,余众 或被擒或逃散,都掌蛮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明清时期,川南地区除了都掌蛮以外,还有“苗夷 、“猓夷 等人群。珙县 志所记夷辨 对苗、燹、猓等民族的族源、名称、生活方式、习俗i 民族性 格、历史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进行了记述和论证。在光绪叙州府志风俗中 有“夷俗一则,记载了罗罗的支系、性格、居住环境、服饰、穿戴、喜好、贸 易等内容,及苗族的婚俗以及节日。 总体来看,自秦汉以来,宣宾地区就是一个多民族汇集之地,族群互动频繁, 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未曾间断。 3 中原王朝对川南地区的经营与开发:以水、陆交通道路的发展为中心 中原王朝对川南地区的开发始于秦朝开“五尺道 ,汉时续修“五尺道”为“南 夷道”,隋唐时期修筑“石门道 ,虽称呼各异,实则为同一道路在不同修建年代 的称呼,皆为j i l 滇古道的一部分。 元史卷6 0 地理三。 明史卷2 1 2 。 读史方舆纪要卷7 0 四川五。 读史方舆纪要卷7 0 四川五。 明史卷2 1 3 。 清 冉瑞炯:光绪珙县志。 叙州府志卷2 2 风俗。 1 1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五尺道”是用于连接中原与川南、云南等地区最古老的官道。“府负山滨 江,地势险阻。蜀中有事,取道外水,此其必出之途也。且自府以南,蛮獠环错, 通接滇、黔,尤为冲要。秦时破滇,通五尺道。 公元前2 4 6 年,秦破滇国,开 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从焚道修建一条道路贯通滇东北。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此道,“秦时常颊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圆 因道路仅宽五尺,故日“五尺道 。汉武帝时,使唐蒙、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地区, “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馀锺致一石。 。 唐蒙在秦“五尺道 基础上,将其延伸到觯舸江流域和滇中地区,为“南夷道 。 石门道也是在秦“五尺道”、汉“南夷道 基础上修建。唐德宗时韦皋为剑南西川 节度使,开都督府于三江口,创筑土城。贞元九年,“繇黎州出邛部,直云南,置 青溪关,号日南道。 ,蛮书校注记载:“从石门外出鲁望、昆州至云南, 谓之北路。 共记述了由蜀地通滇的两条路径,一经今西昌,即出“邛部”,到达 云南,为“南道 ,另一条为旧道。贞元十年七月,“西川节度使韦皋乃遣巡官监 察御史马益开石门路,置行馆。“秦常颊之开五尺道,汉唐蒙之通南中,皆取道 于此。 除此以外,宋史地理志、嘉庆一统志、唐书地理志等史 料当中皆有记载。此道自唐时起更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南道,为中原文化与 东南亚文化的交融与传播提供了条件,为一条重要的商道。 五尺道连通了蜀地与云南,加强了云南与中原王朝的联系,而在以航运、水 路为主要交通手段的古代社会,水路的开辟更为文化的交流以及商业的交往提供 了条件。华阳国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 李冰对蜀地 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冰能知天文、地理 ,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李冰在燹道因水道淤塞,遂“积 薪烧崖 沟通水道,形成了“蜀王兵阑 的景观。 1 2 读史方与纪要卷7 0 四川五。 史记卷1 1 6 西南夷列传。 史记卷3 0 平淮书。 新唐书卷1 7 1 韦张严韩传。 唐 樊绰:蛮书校注卷l 云南界内途程第一,中华书局,1 9 6 2 年。 蛮书校注卷1 云南界内途程第一。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3 蜀志。 二、从燹国到叙府:秦汉以来官宾地区社会历史演进 水道以及路道的修建使得本地区同中原王朝的联系更为紧密,便利的交通条 件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往来及人员的流动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二) 填不满的叙州府:移民与清代至民国时期宜宾地区的经济 社会发展 1 宜宾地区的移民 宋末元初以来,四川地区屡次战乱,人口的增长也受到了影响。元至正十七 年( 1 3 5 7 年) 明玉珍由湖北攻入四川,随后在四川割据。明洪武四年( 1 3 7 1 年) 明兵分别由湖北、陕西攻四川。“至元十九年十月,以四川民仅1 2 万户,所设官 府2 5 0 余,令四川行省议减之。 在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除了受战乱影响之外, 亦有“张献忠屠四川”之说。在后鉴录、小腆纪年、寄园寄所寄、 蜀记、续编绥寇纪略、锦里新编、蜀碧甚而明史等史料中, 都有张献忠屠蜀的记载。明史张献忠传“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 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 六万万有奇。 除史料记载以外,在四川民间还有“张献忠剿四川,杀的鸡犬不 留,“八大王血洗四川,在劫者难逃”等传说。可以看出,在清朝民国时期乃 至现在的某些记忆中,人们把四川在明末清初人口锐减的原因都归结为张献忠的 屠蜀 。笔者在调查时有老人说张献忠是为了抵抗和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其屠杀 的对象为地主,是要把居住在大房子里的地主赶尽杀绝。而某些狡猾的地主知道 了这个消息,便与穷人交换了住处。在张献忠屠杀地主的时候,发现在大房子里 居住的原来是穷人,于是分不清谁是穷人谁是地主,便把所有人都杀尽了。 对于清初战乱平定之后土著的存留情况,蓝勇教授以四川方言有无古入声的 方法认为川南、川西、川西南明代土著遗留较多。在宜宾的方志中也有宜宾土著 元史卷1 2 世祖纪九。 明史卷3 1 9 流贼张献忠传。 学术界另有观点认为张献忠屠蜀的行为或许是清政府在统治中原以后,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和缓和 民族矛盾而放大了张献忠在蜀地屠杀民众的行为,以及为组织庞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而营造舆论氛围。 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4 6 _ - 4 8 页。 1 3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曼i ! i 皇曼曼曼鼍曼皇曼曼曼皇曼曼量曼曼曼皇鼍曼皇曼曼曼曼皇曼舅曼曼舅舅舅曼曼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曼曼曼舅舅罾曼曼曼皇皇曼曼皇量量曼曼曼量舅曼鼍曼量曼曼曼曼曼鼍 在明末清初兵燹之后户数存留的记载。民国江安县志户口记载: “明季兵 燹后,土著仅十一二 ,同治高县志户口记载:“蜀自明兵燹之后,户口 凋残八九 ,乾隆富顺县志户口 记载:“报复者十之二三,落业者十之 八九,隆昌县志户口记载:“明末兵燹蒿藜榛莽遍郊原也 。康熙六年, 四川巡抚张德地上疏日:“叙属虽有十县两厅,荒残者十居其八,稍可充邑治者, 仅一二处耳。” 当时的叙州知府何源浚也承认:“叙郡固凋残矣”、“户赋才得 先之百一 。 土著稀少,清政府便大规模地组织以湖北籍为主的移民入门f 。此时的移民与 之前的人口流动有所不同,大多都是携资而行。如康熙五十一年( 1 7 1 2 年) ,“湖 广民人往四川垦地者甚多,伊等去时,将原籍房产地亩悉行变卖。” 关于地丁税 的征收,嘉庆版宜宾县志载:“明季,原额人丁六万二千一百五十八丁,皇 清康熙六十一年征输土著开垦,报部四万九千八百七十四户,人丁一万五千三丁。 到雍正十一年,“四十二万四千二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烈士纪念场所管理职位面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工程监理中级考试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华能集团校园招聘攻略笔试模拟题及详尽解析
- 2025年机械工程专家面试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师面试必-备知识要点与预测题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CPA备考攻略与模拟题
- 2025年初级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模拟题集及答案详解
- 2025年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师专业技能考核试题集
- 制作虚拟现实教学课件
- 2025年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中级考试指南
- 2024至2030年中国智慧用电产业“十四五”市场预测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旅游经济学(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五套)
- SYT 5822-2021 油田化学剂分类及命名规范-PDF解密
- 人教版小学3-6年级英语单词表,已A4排版,可直接打印
- 制造业班组长培训
- 创作属于自己的国画作品
- 烟草行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课件
- 2024年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办公室文员员工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