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时期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其原因.doc_第1页
浅析三国时期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其原因.doc_第2页
浅析三国时期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其原因.doc_第3页
浅析三国时期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其原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三国时期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其原因罗 威(长沙师范学校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00)摘要:三国时期,妇女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表现在妇女可以参政、可以参与治军、从事农业生产以及倡导健康的社会风尚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战争影响、佛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以及妇女在婚姻地位上发生变化等。关键词:三国时期;妇女;社会作用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三国时期,魏蜀吴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使经济有所恢复与发展。其中,妇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战争频繁,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军阀混战中,比较开明的曹操、刘备、孙权的势力逐渐壮大,最后取得了成功,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他们在各自统治的区域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使各国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发展。而妇女在恢复和发展三国政治、经济等的过程中起了良好的作用。(一)妇女参政有妇女见儿子年轻,担心其挑不起重担而出面帮助的。孙坚妻吴夫人有“智略权谲”,有次见孙策要杀功曹魏腾,她靠着大井说:“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孙策见之,“遽释腾”1。后见孙权“少年(18岁)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临死时,吴夫人召见张昭等人,“属以后事(指协助孙权事)”1。魏明帝郭皇后,在曹睿死后,“值三主(指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陈留王曹奂)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于太后而后施行。毋丘俭、钟会作乱,咸假其命以为辞。”2有妇女协助丈夫打理国事的。魏武帝卞皇后,见曹操“东出避难”,左右近臣将领均要离开,她马上制止,说:“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她这一席话,把部下稳住了。2魏文帝郭皇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即经常出些主意让太祖曹操采纳。文帝东征,郭皇后留守许昌,“时霖雨百余日,城楼多坏”,有官员建议她换住地,她坚持文帝外出而不搬。后文帝征吴,有官“欲遏水取鱼”,她以“水当通运漕”予以制止。2刘备妻甘夫人,是妾,“常摄内事”,即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事。3诸葛亮之妻黄氏,有才,对诸葛亮时有帮助。诸葛亮集故事卷4制作篇引桂海虞衡志载:“诸葛公居隆中时,有客至,属妻黄氏具面。顷之,面具。侯怪其速,后潜窥之,见数木人斫麦,运磨如飞。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有妇女充当婚姻工具,以求团结朋友,共同对敌的。我们知道,孙刘联合对抗曹魏,是三国鼎立的基础,否则,孙刘很可能被曹魏各个击破而灭亡。为此,孙权特将正值妙龄的妹妹孙尚香远嫁年已半百(48岁)的刘备,以便起到控制刘备的作用。正如三国志卷37蜀书法正传所云,刘备“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一方面,孙尚香“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另一方面,孙夫人“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欲将后主还吴”。4另外,孙策欲霸江东,想取得江东(南京与芜湖间的长江南岸地区)名士周瑜的支持,因为周瑜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很会带兵打战。孙策东下时,周瑜“将兵迎策”,帮助孙策打败刘繇等。所以孙策说:“吾得卿,谐也。”为了巩固他与周瑜之间的友谊,孙策将桥公二女,作为连襟关系,各娶其一,“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5。孙策死后,周瑜又主动辅佐孙权。这是利用婚姻关系来达到政治目的典型实例。(二)妇女参与治军有妇女亲自带兵,保卫后宫的。前面提到的孙尚香,有“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来蜀国后,孙夫人仍“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为此,刘备特命赵云“任掌内事”,以“整齐”后宫。4有妇女参与军事谋略的。孙吴偏将军徐琨之母孙氏,是个很有军事头脑的人。当徐琨奉命于横江攻打张英时,船少,军队无法过江,形势相当紧急。住于军中的孙氏对徐琨说:“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筏),佐船渡军。”徐琨采纳了母亲的建议,军队顺利渡过长江,打败了张英。1(三)妇女从事农业生产自西汉以来,民间流传的谚语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6这是农耕社会的真实写照。三国时期也是如此。虽然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记载不多,但实际上是主力军。蜀末,汉中“男女布野,农谷栖亩”7,这是妇女参加农耕真实的描写。还有,后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去征请庞德公出山辅佐,走到德公家门口时,见庞公“因释耕于垄土,而妻子耘于前。”8在一些手工业中,妇女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家庭手工业基本上由妇女承担,如纺织、绩麻、织布等。特别是宫廷中需要的一些精致手工业品,需要有专门技术或专门作坊来织造,妇女担当的比较多。孙权妻潘夫人,因父“坐法死”,她与姐罚在织室作苦工。9织室本是主织作缯帛之处,供给宫中被服与文绣郊庙之服,分东织与西织。身份甚高的王公大臣及士大夫家,其妇女把纺绩作为分内事。中山恭王曹衮“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纴,习为家人之事”。2曹操妻丁夫人“因忤太祖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2蜀地成都,在公孙述称蜀王时,“女工之业,覆衣天下”10。到了刘蜀时,诸葛亮鼓励种桑、织锦,出现了诗人描写的“圜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的景象,妇女是主力军。11蜀锦销得很远,“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12是蜀国一大财政收入。诸葛亮曾说:“决敌之资,唯仰锦耳。”12(四)妇女倡导健康的社会风尚有的妇女能勤俭持家。社会是个大家,是由无数小家(一户一家)组成的;小家治理好了,这个大家也能治理好。曹操妻卞皇后,见“国用不足,损减御食,诸金银器物皆去之。”她“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太祖常得名珰数具,命后自选一具,后取其中者,太祖问其故,对曰: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她常说:“居处当务节俭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这样,由于她的率身垂范,“太后(指卞皇后)左右,菜食粟饭,无鱼肉,其俭如此”2。魏文帝郭皇后,“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2 有的妇女赈济灾民。曹丕甄皇后,年轻时见“天下兵乱,加以饥馑”,便劝母亲说:“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2有的妇女提倡读书识字。文昭甄皇后,“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当作女博士邪?后答曰: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2有的妇女反对厚葬。文德郭皇后的姐姐去世,准备厚葬,并起造祠堂。郭皇后制止曰:“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2二三国时期,妇女作用的加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长期战争所致东汉末年,政权先后控制在外戚、宦官手里,后又军阀混战,最后政权被黄巾起义冲垮、解体。三国在长期的战争中建立、发展,到西晋统一,中间共经过了一百多年。战争造成大批人口死亡,经济衰破,正如仲长统所言:“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13这样,妇女便成了生产的主力军。前文提到的名士庞德公,刘表去征请他出山时,妻子和他正在耕作;之后,“遂携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8刘备年幼时,也是“与母贩履织席为业”14。(二)佛道教的传播,冲击了儒家看不起妇女的说教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看不起妇女,提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为历代统治者歧视、压迫妇女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汉中期独尊儒术,但东汉末年动荡的政局使人们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佛教顺应这种需要传入我国。佛教徒在宣扬佛教思想的同时,虽糅合了儒家的一些思想,便更多地是宣扬因果报应,以此教导人们去恶从善,由积德行善而求解脱。这在妇女中有很大的市场。前文提到的魏文帝甄皇后就是如此:她放谷赈灾,是为了“广为恩惠”;对于兄长甄俨的早逝,寡嫂守节,抚养一子,她认为会善有好报;其母对嫂苛责,她多次谏劝,主张“爱之(指寡嫂)宜如女”。2江南的佛教立足,应从孙吴始。孙权对高僧康僧会、支谦二人很感兴趣,认为他们博学才慧,并在他俩的鼓动下大兴佛寺。丹杨人笮融以好佛敛钱,举办佛会,“民人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15,其中不乏妇女。湖南在魏晋之际,也相继修了佛寺,如麓山寺、君山寺、净照寺、衡岳寺等。妇女喜欢的佛像夔凤镜,1960年曾在长沙市左家塘西晋墓中有出土。特别要提到的是,到东汉后期,儒家失去了往日的兴盛,冷寂一时的道家又火了起来。道家分为两派,一为黄老道,二为太平道。汉初推崇的黄老道主张无为而治;东汉末年的太平道,主张“其治太平均”,就是要统治阶级拿出一些东西,解决一下财产过分不均的问题。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就是以此为口号发动群众的。同时,张角在宣传中还指出,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羽化飞天”,即肉体或灵魂成仙;二是消灾灭祸,即释罪。一句话,太平道主张人人要积德行善,以便将来成仙。曹操妻卞皇后“每随军征行,见高年白首,辄住车呼问,赐与锦帛,对之涕泣曰:恨父母不及我时也。”2(三)妇女婚姻地位有所提高1.出现了重才不重色的现象。诸葛亮之妻,乃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氏是“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诸葛亮即娶之。乡里人还嘲笑诸葛亮:“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12后来,黄氏确实成为诸葛亮的一位好帮手。诸葛亮娶丑女,“这对封建社会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是一种背叛和挑战。”172.重人不重门第的婚姻大量存在。曹操妻卞皇后,“本倡家”;曹丕妻郭皇后,是“没入铜鞮侯家”的女奴;曹睿妻郭皇后,是“没入宫”的女婢2。刘禅的王贵人,是张皇后的“侍人”3。孙权的潘夫人,曾在“织室”作女工。还有的妇女是二婚的:魏文帝的甄后是先嫁袁熙,后嫁曹丕;刘备的穆皇后先嫁刘瑁,后嫁刘备3。3. 有姊妹婚现象。三国时的姊妹婚,是原始社会对偶婚的遗习。这种婚姻对于保持同一血统、对子女教育的继续及财产、权位顺利的继承均有一定的好处。后主刘禅先娶张飞长女为张皇后,后又娶张皇后之妹。3孙皓先以张布女为美人,后又以张布大女为左夫人。1此外,还有不论班辈的婚姻,例如:汉惠帝娶姐鲁元公主女张嫣,孙权之徐夫人乃其姑母之孙女,孙休的朱夫人乃其姐与朱据所生,等等。正如裴松之所注:“臣松之以为休妻其甥,事同汉惠。荀悦讥之已当,故不复广言。”1这种近亲婚姻,会影响子女后代的发育成长及社会风气,但多少也反映了妇女在婚姻地位的些许自由。参考文献:1陈寿.三国志妃嫔传(卷50)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2陈寿.三国志后妃传(卷5)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3陈寿.三国志二主妃子传(卷34)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4陈寿.三国志赵云传(卷36)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5陈寿.三国志周瑜传(卷54)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6汉书食货志(卷24)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7陈寿.三国志蒋琬传(卷44)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8后汉书庞公列传(卷73)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9陈寿.三国志中山恭王衮传(卷20)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0后汉书公孙述列传(卷13)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1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择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207.12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卷35)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3后汉书仲长统传(卷79)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14陈寿.三国志先主传(卷32)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5陈寿.三国志刘繇传(卷49)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6俞鹏飞. 诸葛亮在襄阳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Analysis of Womens Social Role and the Reasons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LUO Wei(The Library of Changsha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410100 ,China)Abstract: Women played an active social role in Three Kingdoms period, manifesting those women could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ffairs,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military, could enga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