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egal system on allocation of nature resources property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s by lu kun supervisor: prof. huang xi-sheng major: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law college of law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0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形势,如何有效管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甚至是不可再 生的自然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提高 自然资源的物权化程度,合理配置其权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 对有关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理论、实践和立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探 讨其发展规律,以期为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基 本思路。除去前言和结束语,全文共四个部分,约 3.8 万字。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概述” ,澄清并界定了“自然资源物权”的概念和性质,分析了自 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概念、目标及发生机制。指出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是国家运用行 政手段或市场力量,对自然资源物权在不同区域或者主体之间,在各种不同的使 用方向上进行分配的活动。对自然资源设定物权,规范其配置过程,对于保护和 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配置的目标在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 有机统一。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及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其权利不能任个人自由 行使,必须由国家做出合理分配,行政和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物权的主要方式。 第二部分“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制度分析” ,阐述了制度的含义及其变迁,分 析了法律制度的内涵与作用,探讨了产权理论对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影 响。法律制度作为制度的一种,以规范或规则运行,在一国的制度中起核心作用。 产权理论注重制度的设计,认为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法律应当作为资源 配置与利用的基本规则,确定资源归属和利用的制度安排。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 律制度应当包括:自然资源权属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物权规 划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市场及监管制度、登记制度和法律责任。 第三部分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运行” , 介绍了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主要方式, 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过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了我国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对自然资源物权的配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行政配置,一种 是市场配置。单纯的行政配置,无视经济效益,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效率低等 “政府失灵”问题;而单纯的市场配置,又会产生“市场失灵” ,造成片面追求经 济效益,忽略资源的保护。我国是政府供给自然资源的,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中 存在效率低和浪费严重等“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为此,如何规范行政干预和市 场调解的关系,促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成了一个主要议题。 第四部分“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我国自然资源 物权配置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开始注重行政与市场的双重配置,实行开发使用 权利的有偿交易。从总体上看,正在向有利的方向渐进,但是制度变迁的成本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高,还存在许多不足。长期以来由于行政配置而导致自然资源无价或者低价的现 象必须彻底改变。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其权利归属、规范其配置过程,充分 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结合行政控制与公众参与,建立综合的调控机制,确保自 然资源使用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合理流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自然 资源物权配置也将最终作出以市场为基础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关键词: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faced with an increasingly austere situation of the resources, it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and social problems how use resources fully an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resources market and reduce unnecessary spending.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basic ideas for the 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theory, practice and legisla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property. besides preface and conclusion, the paper is about 38,000 words, and divided into 4 parts. its primary coverage including: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 of proper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aim and occurring mechanism of its allocation. the allocation of the property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activity that country allocates the resource between different areas, parts or direction of using by administration or power of market. it is meaningful for protecting and us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to enact the legislation of the proper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its allocation. allocat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is for realize the benefit of the society, economic and biologic.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system of the alloca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ion and its variance of the system and law system and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 to the law system of the allocation of the proper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s one kind of system, law system plays very important act in a whole system of a country to regulate the actions.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 pays attention to designation of the system and considers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economic. as the basic regulations of allocation and using of natural resource, law makes the system to confirm the adscription and using of natural resource. the system of allo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includes: the system of adscription, the system of pay-using, the system of playing, the system of market and supervising, the system of register and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the third part researches the styl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by studying the courses of allo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ferring the experience of west countries. there are two way to allocate the natural resources, one is to allocate by administration, other is by the market. only using the method the administration may result in the waste of resource and low efficiency of using. other way will result in the external uneconomic.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v in china, we choose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so there exists the low efficiency and non-efficiency in using the natural resource. thereby it becomes the main topic that how to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rket in order to interior the exterior uneconomic. the forth part analyzes the actuality and perfection of the law system of chinese allo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the allocation has stepped a new era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using double way of administration and market and practice the pay-trade system to use resources. on whole, it is a good direction, but there still many shortages for high cost in system transition. it must to change the actuality of low price or non-price of natural resource by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allocate the using right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different parts, we should enact legislation to ensure the adscription and regulate the course of the allocation and unit the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joining and explicit legal responsibility to found a whole law system. with the increasing high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llo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is going to be regulated by market. keywords:natural resources, real right, allocation, legal system.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i 1 前前 言言 . 1 2 概概 述述 . 3 2.1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概念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概念 . 3 2.1.1 自然资源物权的概念与性质 . 3 2.1.2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概念 . 4 2.1.3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目标 . 5 2.2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发生机制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发生机制 . 6 2.2.1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与效用性 . 6 2.2.2 自然资源的公共产权 . 7 2.2.3 自然资源私人使用权的创设 . 9 2.2.4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发生 . 10 3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制度分析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制度分析 . 11 3.1 制度概念及其在自然资源物权配置中的地位制度概念及其在自然资源物权配置中的地位 . 11 3.1.1 制度的含义及其变迁 . 11 3.1.2 法律制度的内涵与作用 . 13 3.2 产权理论与自然资源物权配置产权理论与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法律制度 . 14 3.2.1 产权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 . 14 3.2.2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 16 4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运行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运行 . 18 4.1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主体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主体 . 18 4.2 自然资源物权行政配置自然资源物权行政配置 . 19 4.2.1 自然资源物权行政内部配置及其难题 . 19 4.2.2 自然资源物权行政外部配置及其难题 . 21 4.3 自然资源物权市场配置自然资源物权市场配置 . 23 4.3.1 自然资源物权市场配置中政府权限的划分 . 24 4.3.2 自然资源物权市场配置的价格 . 25 4.3.3 自然资源物权市场配置的期限 . 26 4.3.4 自然资源物权市场配置的程序 . 27 4.4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效力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效力 . 2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i 4.4.1 受让人的权利与义务 . 29 4.4.2 让与人的权利与义务 . 31 5 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 32 5.1 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主要法律依据及其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主要法律依据及其评价 . 32 5.2 完善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完善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 . 33 5.2.1 明确自然资源的物权性 . 33 5.2.2 全面推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 34 5.2.3 合理划分政府在自然资源物权配置中的权限. 34 5.2.4 健全行政职能的保障机制 . 36 5.2.5 明确的法律责任 . 37 6 结束语结束语 . 39 致致 谢谢 . 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1 附附 录录 . 44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4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 4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前 言 1 1 前 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迅速发展,人类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资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严重,形势十 分严峻。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综合评 价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指数,并对世界 59 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 结果表明我国五种资源的单位 gdp 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9 倍,居于资源绩 效最差的国家之列,仅排在第 54 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抛开技术 层面的原因不谈,仅从制度层面分析,正如蔡守秋教授所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对自然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基本上适用完全的行政调整机制, 实行自然资源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三无政策”和自然资源权属不分、不明、 不稳的“三不政策” ,这种制度不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我国自然资源 低效利用和浪费的重要原因。申言之,可以包括:自然资源无价值,自然资源使 用者无偿、无序的使用,力图多占多用,缺乏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主动 性、积极性和约束机制;不恰当的行政调整方式,自然资源使用权通过权力、关 系等因素而取得,得到丰裕资源的群体和个人往往在经济上处于优越地位,这种 资源分配不公平和竞争的不平等加剧了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自然资源流转市场欠 发达,自然资源使用权再次流转受到限制,自然资源无法流向效用最大的方向。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浪费 严重、流通不畅以及监管不利等经济学上所谓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如何矫 正外部不经济性,经济学开出的“处方”有私人谈判、承担损害赔偿的法律后果、 直接控制以及征收污染税或排放物税等。 巴里巴顿教授认为,市场化有助于提 高能源效率和能源节约并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他称赞为了促进能源与可持续 发展将政策工具与市场结合起来的做法。 对法律进行经济学的研究是世界范围内 法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成就,为法学研究开拓了一块崭新的领地,使整个法学理论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依托大量经济学家、法学家的研究成果,建立 了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物权的法律制度,有关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理论 和实践已经较为成熟。尽管法律经济学在中国尚未形成它应有的态势,但已经受 到广泛关注,均衡、效率、最大化、成本与收益、交易成本、理性人、资源配置 蔡守秋: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自然资源市场的法律调整 ,载法学杂志2004 第 6 期。 美萨缪尔森: 经济学 (下册) ,高鸿业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203-1208 页。 澳艾德里安j布拉德布鲁克、美理查德l奥汀格: 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 ,曹明德等译,法律出 版社 2005 年版,第 335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前 言 2 等经济学的概念已频频出现在各种法律问题的分析中。 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自然资源物权问题,主要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 使用权问题,特别是对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 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工作还比较薄弱,有待于继续展开,特别需要把 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深入探讨其配置制度的设计。针对资源问题的“外 部不经济性” ,有学者认为,其政策和法律体系主要有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自我 调控三种类型。 也有学者认为,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经济理性,进而完成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变迁,解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低效率和 无效率的现象。 目前尚缺乏针对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的全面、深入研究,有关立法也 不完备,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法律规定自然资源除少量属于集体所有 外,其它属于国家所有,并对土地、矿藏、水流、森林、草原等都制定了单行的 法律法规。然而,大量的单项自然资源立法,导致立法盲点和法律竟合多有存在, 各个单项法律之间体系不明、层级不清,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利用、保护极为不 利。实践中,虽然加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但仍以公法调整为主,强调公法 对利用主体的规制,并没有建立一套关于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机制,因而带有很 大局限性。此外,不适当的行政管理体制也直接导致了我国自然资源物权配置制 度的立法缺陷。 本文以民法物权理论为指导,以产权理论为依据,以自然资源整体为考量起 点,以其各要素为落脚点。全面把握自然资源物权,从其内部体系,到与外部的 关系,进行系统化分析,重点分析其权利配置,旨在建立一套体系完整、内容和 谐的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法律制度,实现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目标。涉及诸 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公平与效率、物权的行使与公共利益的保护等法学领域的 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将为我国自然资 源的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协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钱弘道: 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载法学研究2002 年第 4 期。 王明远: 环境侵权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2 页。 参见肖国兴、肖乾刚: 自然资源法 ,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7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概 述 3 2 概 述 2.1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概念 2.1.1 自然资源物权的概念与性质 探讨自然资源物权的概念,对于物权这一概念不可不察,这是特殊与一般的 关系。物权作为一个法律范畴,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 之物,而享受利益之排他权利。 所谓物权者,乃系指特定之物归属于一定权利主 体之法律地位而言。 其含义包括两部分:一是对物的直接支配,享受其利益,二 是排除他人干涉。自然资源物权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客体的物权,是权利人为满足 其权益需要,对自然资源依法或依合同所享有的直接支配与排除妨碍的权利。 主 要包括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在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 归国家或者集体。自然资源使用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一定意义上的处分 权在内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具体可以分为:土地使用权、取水权、林 木采伐权、狩猎权、草原使用权、渔业权(包括养殖权和捕捞权) 、矿业权(包括 采矿权和探矿权)等等。除具有典型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外,对于其他自 然资源物权的性质,学者意见不一,主要有以下观点: 非物权说。该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权属源于国家许可,资源本身缺乏有 体物特征,须依特别法规定。 用益物权说。 “用益权是指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加以使用并获取收 益的权利,包括采矿权、林木采伐权、渔业权、狩猎权、草原使用权等。 ” 该方 案的理论基础是,资源归国家所有,除国家之外,其他的主体都只能对其加以使 用。 准物权说。尚有民法以外之法律,所认许之物权,有规定视为物权者,有 规定准用物权者,主要为矿业权,砂矿权,渔业权,入渔权等。 准物权不是属性 相同的单一权利的称谓,而是一组性质有别的权利的总称。它由矿业权、水权、 渔业权和狩猎权等组成。准物权为一类具有特殊性的物权。 特许物权说。一些学者倾向于把矿业权、水权、渔业权、狩猎权等称作特 许物权。特许物权这一概念的优点是,对于水权、矿业权、渔业权、狩猎权等经 史尚宽: 物权法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7 页。 谢在全: 民法物权论 (上册) ,中国政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4 页。 彭万林主编: 民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版,第 233 页。 梁慧星: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6、217 页。 温世扬: 略论中国物权体系 ,载法学1997 年第 6 期。 日三潴信三: 物权法提要 ,孙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7 页。 崔建远: 准物权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0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概 述 4 过行政的特别许可而生的性质,使人一目了然。特许物权的概念主要是摄取了矿 业权、水权、渔业权和狩猎权等取得时所呈现的特色,凸显公权色彩。 而这些权 利不仅具有公权性,还有私权性。例如,采矿权需要国家的特别许可,但采出来 的矿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矿产品所有权就是一般的动产所有权。 占有说。该观点认为,资源归国家所有,对资源的使用往往是通过占有方 式实现的。把占有作为一种权利,突破一物一权的框架,设立一物二权,即在资 源上设立两个权利,所有权与占有权,并且二者是并列的。但是,在现行民法体 系中,占有为一事实支配状态,是取得所有权的一种行为方式,能否称为权利, 有较大争议。如果承认占有为一权利,那么它与所有权的关系如何界定,而且并 非所有的公共物都能设立占有权。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明确自然资源物权是物权,其次自然资源使用权属于用 益物权,国家和集体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资源使用权是对自然资源非所有的利 用,具备传统民法理论中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和收益为目的而设定的基本特征。 但由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其自身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自然 资源权益,不仅仅是一种财产权益,更是一种社会和经济权益,对自然资源物权 的限制源于其权益的特设性。其特设性有两个涵义:第一,它是针对自然资源而 由资源法律专门设立的权益,之所以对其专门立法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以及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战略地位,已成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由于 自然资源有着不同于一般财产或一般物的自然属性,也就意味着自然资源权益有 着不同于一般财产的内容,尤其是自然资源凝聚着人类社会的公共利益,关系着 自然生态状况,关系着现在与未来的利益,这种情形决定了资源权益的特殊原理。 正是基于此,决定了自然资源物权在所有、用益以及设定担保等诸多方面受到限 制,不能任由个人行使,必须由国家适度干预,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可 持续利用,也就使得自然资源物权的配置成为必要。 2.1.2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概念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是指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或市场力量,对自然资源物权在不 同区域或者主体之间,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上进行分配的活动。从经济学上看, 配置自然资源是将各种资源分配到不同的领域、用途上,使稀缺的资源得到最有 价值的运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从法学上看,其实质是物权变动。物权变 动,就物权自身而言,指物权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运动状态;就物权主体而言, 则为物权的取得、丧失和变更。物权变动,究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对于客体的 崔建远: 准物权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6 页。 马骧聪主编: 环境资源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4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概 述 5 支配和归属关系的法的关系的变更。 物权变动的原因,包括买卖、赠与、互易、 征收、征用等。相应地,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发生,可以基于行政行为,称之为 行政配置,例如征收、征用、划拨等;也可以基于法律行为,称之为市场配置, 即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对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有偿出让。由于自然资源物 权自身的特点以及配置的经济学含义,使得其与典型的物权变动又有不同,有几 点需要强调: 第一,自然资源物权配置具有行政性。阿尔钦认为,一个社会中稀缺资源的 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 “安排”一词,道出了配置的行政性。首先, 配置的展开是建立在自然资源规划之上的,它是从总体上解决环境问题、保障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的宏观管理措施;其次,配置的过程也显示出行政 性的特点,自然资源物权的取得往往是基于行政许可而产生。 第二,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对象是自然资源使用权和集体组织的自然资源所 有权。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物权都可以进行配置,可以配置的对象为自然资源 使用权、集体组织的自然资源所有权。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能进行配置,此 时国家是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不需要也不允许对其所有权进行配置。同 时对于自然资源产品的权利也不能成为配置的内容,此时的自然资源产品已经完 全是一种私人物品。 第三,自然资源物权配置需要运用经济学方法。资源配置问题历来是经济学 家关心并不断进行探讨的课题。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 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其精髓在于“承 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这也是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目标之一,因此要将 经济学方法运用于法律制定之中,寻求效率的最大化。 2.1.3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目标 当今社会,自然资源已不再简单地停留在物质财富概念上,它包含三个方面 的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地域性以及某些 自然资源的时间性,决定了自然资源在很多时候不能同时满足多种功能。这就需 要在配置中综合平衡自然资源的各种功能。最佳配置的实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 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文化需要,有利于社会福祉的提高。 公平与效率对自然 资源物权配置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配置过程中,一方面市场需要有一 梁慧星、陈华彬: 物权法 ,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5 页。 美科斯等: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3 年版,第 205 页。 参见美萨缪尔森: 经济学 (上册) ,高鸿业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 页。 胡德胜: 优化自然资源配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载河南日报2007 年 7 月 25 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概 述 6 定的位置,另一方面市场需要受到约束。 通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可以确定资源使 用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决定资源在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状态,实现资源优化组 合,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配置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社会目标。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对自然资源的最低需求,是自然资源物权配 置社会目标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中最低的权利要求内容,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 本需要。在自然资源配置中必须将社会目标置于最优先的地位。 经济目标。自然资源物权配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合理的配 置制度总是使资源的利用向高收益方向流动,它通过物权变动或者说交易来实现。 在一定的配置制度下,给交换的双方都带来收益,最终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使 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生态目标。生态目标的关键,是要维持生态环境的能够支持国家继续存在 和发展的承载能力和限度,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保障。在保证基本生态功能 的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更高层次的审美需要。在社会总资源的优化配置中, 实现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甚至种际之间的生态经济利益关系合理 化的目标。 2.2 自然资源物权配置的发生机制 2.2.1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与效用性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性是其价值的自然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其价值的 社会基础。 一定时空范围内,人们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物质 需求的欲望是无限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源的稀缺性。资源只要利用总会伴 随消耗,这种消耗即使不是质的变化,也会是量的减少。资源稀缺性迫使人们不 断发掘新资源寻找替代,探索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途径,要以最有效率、 最小的代价耗费来利用稀缺的资源,使每个物品所凝结的成本耗费最小化,从而 获得每个人都必需的效用。 这就为社会以法律的手段保障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提 供了最基本的动因。例如,美国政府对用水有两条相反的规定。在东部,普遍实 行源于英国普通法的“沿岸所有” (riparian)的办法,允许土地所有者合理使用流 经其土地的河水。美国东部水资源(像英国一样)比较丰富,因此有关权利定得 也就相当宽松。美国西部则通行“审批用水”的办法,因为西部河流水量在各季 节、各年度变化很大,而且该地区较为干旱,水贵如油,因此需要对用水的权利 美阿瑟奥肯: 平等与效率 ,王奔腾译,华夏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5 页。 肖国兴、肖乾刚: 自然资源法 ,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8 页。 美萨缪尔森: 经济学 (上册) ,高鸿业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概 述 7 做较明确的规定,这就是用水顺序权(priorities) 。同时也对用水的所有权做了严 格的限制,获得用水权的所有者必须按申请的用途用水,不得将水挪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