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本研究认为,术语是各门学科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我国交谊舞虽然历史悠久,但 受广阔地域的影响,地方文化呈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导致交谊舞术语五花八门,极大阻 碍交谊舞项目的健康发展。 健身交谊舞是新时期背景下的一种命名,国家体育总局认为交谊舞更加符合全民健 身的需要,特在交谊舞前加上健身两字,以充分发挥交谊舞的功能与价值。从项目内容 与技术特点可以看出, 健身交谊舞其实就是交谊舞。 为文字简化的需要以下均称交谊舞。 该文以交谊舞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借鉴术语学理论、其他 体育项目术语理论, 特别是体操术语学研究方法, 在全面分析交谊舞的运动规律与特征、 论证交谊舞各舞种特点的基础上,较为科学探讨了交谊舞术语的理论。 本文按照交谊舞术语命名原则、命名方法、术语种类三个维度进行了较为详实研究, 既拓展了术语研究的领域,又创新性的思考与论证了交谊舞术语。 本研究特别指出,规范、统一交谊舞术语,对于进一步推广交谊舞运动、加强交流、 规范动作技法、提高学习质量、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喜爱交谊舞运动等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成果, 不仅迎合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交谊舞文化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 同时又创新地思考了交谊舞怎样走适合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为交谊舞的健康发展提供 了有应用价值参考材料。 关键词:交谊舞;术语 ii abstract this article believed that the terminology is various discipline is engaged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foundation. although our country social dancing the history is glorious, but the broad regions influence, the place culture is assumed the multiplex development the pattern, causes social dancing terminology all kinds of gate, hinders the social dancing project enormousl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fitness social dancing is under the new time background one kind of naming,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thought that the social dancing even more meets all-people body-building need, adds on especially before the social dancing fitness two characters, by full display social dancing function and value. may see from the project content 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the fitness social dancing is a social dancing actually. below need which simplifies as the writing symmetrical social dancing. this article take the social dancing terminolog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utilization contrast analytic method, the logical analytic method, profits from the terminology theory, other sports items terminology theory, specially gymnastics terminology research technique, in the overall analysis social dancings law of mo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roof social dancing various dances plant the characteristic in the foundation, discussed the scientific social dancing terminology the theory.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ancing terminology nomenclature, the naming method, the terminology type three dimensions has conducted more detailed research, both has developed the terminology research domain, and the innovative ponder and has proven the social dancing terminology.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specially that standard, unified social dancing terminology, regarding further promotes the social dancing movement, to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the standard movement technique, the enhancement study quality, attraction broad masses even more to like the social dancing movement and so on to have the very vital role. this articl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has catered to the current social populace the need which grows day by day to the social dancing culture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 innovated had pondered how the social dancing did walk suit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road of the reform, provided for the social dancing healthy development had the application value reference material. key words: social dancing; terminology 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 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1 前言 - 1 -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交谊舞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交谊舞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传入我国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解放初期五、六 十年代交谊舞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 进入八十年代后交谊舞更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 和乐于接受的娱乐和健身方式。根据 2001 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 我国人民群众在体育锻炼的各项运动中,参加交谊舞健身的占 33.3%1。由此可见,交 谊舞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大众健身的发展。随着全民健 身运动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交谊舞的热潮。以“健康”为中心,以“终身体 育”为宗旨的体育模式应运而生,在文体艺术馆和街头广场,出现了由群众自发组织的 交谊舞活动中心。近几年,交谊舞也以“校园集体舞”这一特别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高校、 中小学得到普及与推广。交谊舞将娱乐、健身和艺术融为一体,对丰富人民生活,增强人 民体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随着交谊舞活动在我国的普及开展,人们对舞步技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交谊舞的 内容和舞步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许多舞者已不满足于过去跳的“自由步”而开始对体育 舞蹈与交谊舞的融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掌握其必要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舞技更趋 规范化、现代化,以适应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公关活动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方文化呈多元化发展的复合型国家,各地区交谊舞舞步的 跳法、动作命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按地域习惯命名的动作名称,也有按照文化背景 命名的动作名称,还有按造型形象命名的动作名称等。如果我们依旧沿用以前的思维和 框架去使用旧式的舞步跳法和动作命名, 只会出现全国各地交谊舞发展良莠不齐的负面 状况,不利于我国的交谊舞相关的科学研究、推广及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我 们应致力于统一与规范交谊舞的跳法、动作命名的规律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 作,使交谊舞在我国各地区得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的新景象。 1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国体育网,2001.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2 - 1.1.2 术语研究是各门学科研究的起点 动作术语历来是体育界各个专业首要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正确的动作术语不仅能 够帮助人们记忆动作、理解动作要领、把握运动规律和特点,而且还便于人们的交流。 所以,动作术语有六个字的要求:正确、简练、易懂。 正确:要确切地说明动作的性质和形式。 简练:语言简明。 易懂:使人容易理解。 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两次召开的交谊舞研讨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不断将交谊舞 术语进行规范、统一,具有国家标准的,严谨的统一的专业术语。其指导思想是: 第一、统一思想、引导提高 大家首先对目前国内交谊舞的发展方向、 服务对象、 竞技与健身开展了充分的议论。 最后各位代表统一了思想, 把交谊舞活动的开展定位在顺应民意、 保护市场、 开拓市场、 壮大队伍。 第二、确认风格、统一术语 在制定教材的过程中大家本着发展提高、 不断完善的精神对各个舞种的风格特点进 行了认真的讨论,最终在专家的总结归纳下,所呈现出的原汁原味的舞蹈得到了代表们 的一致通过。 统一交谊舞的动作名称及专业术语同样也受到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的重视。 众所周 知,交谊舞在我国开展多年,引进的管道不同,传授的方式不同,各地言语表达的形式 不同,导致动作名称和术语严重混乱,代表们认真总结归纳,制定原则,借鉴来自武汉 体院吴东方教授撰写的交谊舞教科书,最终相对统一了名称与术语。为交谊舞的有序发 展奠定了基础。尽管我们将面临普及与推广的任务,相信这将是一项艰巨而又宏伟的工 程。 第三、规范完善、发展提高 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抓住市场,服务市场。各位与会代表夜以继日的整理创编 了所负责的舞种,经过全体代表审查及当场演练,最后各个舞种逐一得以通过。相信这 份凝聚了全体代表的心血与汗水的教材将会对交谊舞的发展与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性 作用。 1 前言 - 3 - 1.1.3 我国交谊舞术语研究有待深入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cdsf)历来重视交谊舞活动的开展,依据全民健身计划和该 舞蹈的运动特征,特将其定名为健身交谊舞。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cdsf)至今已连 续举办了六届交谊舞比赛,并于 2007 年了设立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交谊舞专业委员 会机构,以加强对全国交谊舞活动的业务指导和推广以便在全国各地区有序的开展。 2008 年 2 月,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交谊舞理论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 23 个省市(区、市)的专家学者以及交谊舞的骨干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从我国实 际出发 ,在充分考虑交谊舞历史发展渊源、时代创新、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分别对交 谊舞的各舞种进行了源流、基本步、花样步型的探索;对其特性进行了研讨,对交谊舞 进行了辨析,并首次制定了交谊舞全国统一教材 。 2009 年 2 月,cdsf 交谊舞专业委员会又在天津召开了 2009 年全国交谊舞研讨会, 进一步深入研讨了交谊舞各个舞种的运动特征,特别规范了动作名称的统一命名方法, 并对交谊舞全国统一教材进行了修订。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文化与舞蹈的跳法存 在一定的差异性,规范与统一交谊舞的跳法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天津研讨会对交谊舞动 作统一命名的思路将有利于全国交谊舞的同步发展。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要求,推动交谊舞的有序发展,适应全国交谊舞竞赛 和教学的需求,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于 2008 年研究制定了交谊舞竞赛规程和培训教材, 并举办了首届全国交谊舞教师、裁判培训班,进一步规范了交谊舞的教材、管理办法和 相关文件。在此基础上,联合会决定于 2009 年 4 月 14 日至 19 日、4 月 22 日至 27 日分 别在北京和湖南长沙继续举办全国交谊舞裁判及教师培训班。 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交谊舞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体育舞蹈交谊舞研讨会 于 2009 年 2 月 21 日至 24 日在天津青年宫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 2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由上可见,交谊舞两次研讨活动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体育 舞蹈联合会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的鼎力支持。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 持,有全国各地专家共同的努力,有来自四面八方舞者的热情参与和配合,中国交谊舞 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2008 年我国交谊舞专项委员会制定了全国首本交谊舞统一教材,该教材对 10 个舞 种 10 个规定步伐与 8 个花样步伐组合的动作名称作出了明确的说明。交谊舞动作名称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4 - 其实就是交谊舞术语,所谓交谊舞术语就是正确说明交谊舞动作的专门用语。我国交谊 舞专项委员会首次公布动作术语意义深远, 它对于我国交谊舞进一步的普及与推广将发 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交谊舞的理论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问题一、同类型舞蹈及其运动形式雷同的动作叫法不一致。如慢三步、慢四步、快 四步和快三步等最基础的前进与后退舞蹈动作的术语,在慢三步中叫前进步,在慢四步 中叫前进走步,在快四步中叫前进基本步,在快三步中叫闭式预备步。 问题二、部分花样步伐很难确切命名,导致单从文字上较难读懂,不看光碟很难搞 清楚动作方法。 问题三、在快四步舞中第十个规定步伐叫花样变化技巧这种提法不是动作术语的命 名方法。 1.2 研究综述 通过检索、查阅中国期刊网、图书馆等有关交谊舞及术语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笔者 共收集了 19562009 年间的 80 余篇相关研究资料,其中相关书籍 10 册,但与交谊舞 相关的教材只有 2 册。另外,笔者还收集了国内外相关的书籍、杂志、报纸、网路等相 关资源,这些资料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交谊舞术语方面的资料;并通过查阅有关交谊 舞术语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了国家及各地区所在政府的交谊舞会议报告,下发的指导 性文件,制度和法规,以及相关资料,另收集了涉及相似体育项目的动作命名规律、方 法的相关资料,从中提炼观点,启发思路,寻找论据,充实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关于术语学的研究综述 术语的定义与概念的阐述在 1985 年出版的术语学概念2一书中表述得很清晰, 将术语的特性和概念做出详细的阐述。并论述了属于概念、定义,术语学研究的目的以 及发展历史,术语学的理论与方法,术语学各学派,术语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上主要 术语数据库概况介绍等,为该研究做了充实、可性的理论界定。这本书将成为我们不可 缺少的指南,它将成为一把开启交谊舞术语研究方面新天地的钥匙。 2 g.隆多,术语学概念m,科学出版社,1985,4 1 前言 - 5 - 1.2.2 关于体操术语的研究综述 体育专业术语的研究,在体操术语3中明确的说明专业术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体操动作术语是一个简短易懂和正确的名称。这些动作术语,可以使学习体操的人通过 语言和文字来理解动作的结构和做法,并可具体的运用在体操的教学和训练中去,体操 术语的研究出台促使我国的体操运动迅速的向前发展。而交谊舞术语的研究与体操术 语的很是相似,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2.3 关于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指导思想的研究综述 在 2009 年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发行的交谊舞全国统一教材中明确提出了由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组织的交谊舞的赛事及培训工作,并开始对交谊舞术语的规范、统 一进行了全国性专家的研讨会。会议指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文化与舞蹈的跳法存 在一定的差异性,规范与统一交谊舞的跳法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天津讨论会对交谊舞 术语统一命名的思路将有利于全国各地区交谊舞的同步发展。 本教材中对全国交谊舞术 语做出突破性的指引,强调交谊舞术语有六个字的要求:正确、简练、易懂。 1.2.4 关于学科研究综述 学科研究主要是对交谊舞的产生、发展、属性、分类的研究以及交谊舞各舞种之间 的比较研究、交谊舞与体育舞蹈的比较分析研究等。如,赵玲4的普及交谊舞 促进全 民健身分别对交谊舞的起源与发展,交谊舞在全民健身中的特点,发展途径等方面进 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交谊舞的发展途径有: (1).将交谊舞列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 容, (2).有目的、有计划举办交谊舞比赛,为促进这一运动项目的宣传、推广和普及 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分析了解到单独以交谊舞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见,它通常 都是同体育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 比如董建华5的 浅谈交谊舞 国际标准舞 体育舞蹈 ;熊文6的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 ;韦广忠7的国际标准交 谊舞与普通交谊舞比较研究 等文献均是通过阐述不同运动项目的起源, 分析比较了交 3 运动司编,体操术语m,人民体育出版社,1956,12 4 赵琳,普及交谊舞 促进全民健身j,辽宁师专学报,2009,11 5 董建华. 浅谈交谊舞、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j. 湖北体育科技, 1992,(04) 6 熊文,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2, (1) 7 韦广忠. 国际标准交谊舞与普通交谊舞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 (3)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6 - 谊舞与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之间的差异及联系,笔者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体系, 风格和 特点不同, 相辅相成。 1.2.5 关于体育术语方面的研究综述 有关我国体育术语方面的文献廖廖无几,表明我国对体育术语方面的研究及其薄 弱,可供本文参考的相关资料也相当匮乏。迟振国8在我国体操术语发展的历史及特 点中分别从我国体操术语的发展历史,概念,特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笔者认为目前 对体操术语这一基础理论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与有体操强国之誉的状况极不相称,有 待引起体操界的重视,提高认识,促进本学科更加科学完善的发展。张洪潭9在体育的 概念、术语、定义之解说立论中指出: “明晰了概念,人们就能够准确地把握任一事 物的特有属性,由之便可将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相互区分,而不至于指东道西,南辕北 辙,说话办事不得要领。选准了术语,就等于为概念戴上一顶适宜而醒目的帽冠,不仅 可促成相关事物的有序聚类,也必将有助于概念的运用及概念体系的发展。对冠以某一 术语的概念进行简洁而准确的解释,就是给出定义,而下定义的逻辑规则,是理论研究 工作务须遵守的必要前提。 ”笔者的论断为本文交谊舞术语的统一规范提供了有力的理 论依据, 也让我们意识到交谊舞术语的统一规范是此运动得以普及与推广的重要前提之 一。 通过分析所检索到得的文献了解到,我国对交谊舞术语专门研究的人甚少,有关这 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廖廖无几,可以说,对这一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没有引 起交谊舞界足够的重视, 这与我国交谊舞在全国各地区大范围内普及与推广的现实状况 是极不相符的。因此,对“交谊舞术语”的研究有其重要价值和必要性。本文选取我国 各地区交谊舞专家学者、教学工作者为调研的对象,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对同一地区内部 以及不同地区之间进行量化分析语横向间的比较, 探讨不同地区交谊舞术语命名的共性 与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达到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交谊舞术语命名的 现状及相互之间的可借鉴之处,为统一规范我国交谊舞术语的命名方法,为我国交谊舞 的理论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我国交谊舞在全国各地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带来新的 希望。 8 迟振国,我国体操术语发展的历史及特点j,体育学刊,2003, (11) 9 张洪潭,体育的概念、术语、定义之解说立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 (7) 1 前言 - 7 - 综上所述, 在众多关于术语学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中, 研究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 对术语学进行了深入的多层次的探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独特的感受。 这些前期研究工作,为交谊舞的动作术语的研究工作做了完善的、科学化的、严谨的铺 垫。同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综观前期成果,对体育舞蹈专业术语的研究甚 少,特别是交谊舞术语的研究,目前尚属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对交谊舞术语的研究的一 系列工作是具有开创性的,需要我们将交谊舞在中国这个特点的时期加快研究的步伐, 为交谊舞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8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健身交谊舞术语。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法、座谈访问法 首先确定本课题采用抽样调查、座谈访问的方式,在根据本课题调查的目的、调查 的规模、调查对象的特点等实际情况,在考虑我国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区域 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交谊舞专家学者、教学工作者进行了访谈的调研 工作。 2.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查阅中国期刊网、图书馆等有关交谊舞及术语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笔者 共收集了 19562009 年间的 78 余篇相关研究资料,其中相关书籍 10 册,但与交谊舞 相关的教材只有 2 册。另外,笔者还收集了国内外相关的书籍、杂志、报纸、网路等相 关资源,这些资料中对交谊舞术语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并通过查阅有关交谊 舞术语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了国家及各地区所在政府的交谊舞会议报告,下发的指导 性文件、制度和法规,以及相关资料,另收集了涉及相似体育项目的动作命名规律、方 法的相关资料,从中提炼观点,启发思路,寻找论据,充实材料。 2.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选定了体育舞蹈领域的专家教授,其中教授 4 人、讲师 5 人、 学校教师 8 人、社会教师 6 人,共计 23 人。笔者通过面访的形式作了访谈。访谈内容 包括专家在交谊舞的发展、对交谊舞术语的规范、统一这一趋势的见解与看法。他们的 观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客观资料,也提供了具有指导性或倾向性的意见。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9 - 2.2.4 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运用了归纳、演绎、比较、综合等逻辑方法。逻辑方法的 运用不仅体现在课题本身的选题及结构设计上,还体现在对研究中出现的概念界定、上 下文衔接、论点及相关文献资料明确与否的基本判定等方面。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0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术语是一种专门性的语言,它是各学科最集中、最概括、最精炼的语言。体育运动 技术动作的名称,技术特点,动作结构和方法,动作间的连接链等都是用精炼的术语来 表述的。术语无疑是体育艺术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的最重要方法。教学是实现学校 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也是当前实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舞蹈教学区别于其它 学科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处于动态的大环境,并主要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教与学 的手段、方法。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而讲解又是舞蹈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 技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 所以,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 师主要运用语言法、直观法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语言法与直观法是互相渗透使用的。讲 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动作名称、方法、要领和要求等,以 指导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技术、技能和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准确、完 整地了解其全过程。 术语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具有科学性。用最精炼的语言把技 术直观形象地表明,使人一听就懂,便于理解和记忆。 交谊舞虽然是由西方传授到中国,但交谊舞深受国人的喜好,流传至今也同样是富 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性的舞蹈,也是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交谊舞。“北京平四”交谊舞的动 作起伏不大,简单明了且热情大方、花样繁多。它是在快四步和四步以及中国民族民间 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个新时代的交谊舞,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民间舞蹈风情,受到 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天津吉特巴是起源于古巴,传到中国后成为别具风格的一种交谊 舞,舞步节奏强弱相间,欢快热烈,风趣诙谐,深多舞者喜爱。目前吉特巴在我国就有 三种跳法:北京吉特巴、天津吉特巴和南京小拉。武汉的三步踩则彰显荆楚地方文化特 色,又张扬着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的神韵。可见,每种交谊舞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但他 们有具有共同的特性,如舞步动作中都包含拉花、造型、闭式舞姿、开式舞姿等等,又 因为地域的不同、各地文化的不同、各地教法与跳法的不同、教师传授的方式与动作命 名的不同等, 导致交谊舞术语的不一致, 动作命名相对混乱, 不利于交谊舞项目的发展, 不利于全国统一、规范的目标的实现。因而促进交谊舞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以更好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 地适应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公关活动的需要,就必须加快建设交谊舞体系统一、规范 的理论性研究。而术语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是体现舞蹈文化底蕴、内涵与特点的 最直观形式。因此交谊舞术语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交谊舞相关文献及相关理论的思考与分析,对交谊舞术语等方面呢的 理论进行剖析,借鉴术语学概述等理论资料中找到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即以交谊舞 术语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交谊舞术语的规范、统一的规律,并提出 相应的建议。 3.2 研究意义 3.2.1 交谊舞术语的规范统一有利于交谊舞的发展 健身交谊舞其本身是具有社交性、 娱乐性、 艺术性和体育性的一种高尚的文体活动。 学跳交谊舞,可以陶冶情操,增进友谊,锻炼身体,丰富生活。它的存在和发展,符合 我国广大人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在今后的时间内,它必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和 发展,而对于一项体育运动来说,只有其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具备更好的普及价 值。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项运动如果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参与者之间充 分交流的基础上,而术语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是体现舞蹈文化底蕴、内涵与特点 的最直观形式。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区文化的差异性以及语 言习惯的差异性,在交谊舞引入国内之后,动作术语命名在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用语 混乱。如果交谊舞动作术语在参与者之间不能得到统一,势必将影响他们的相互交流和 沟通,因此,必须加强交谊舞动作术语的规范统一,只有这要才能更好的促进交流,为 交谊舞这项运动的发展提供动力。 3.2.2 交谊舞术语的规范统一保护了交谊舞的市场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方文化呈多元化发展的复合型国家,健身交谊舞的市场非 常广大。近年来,随着人民文化精神生活品味的提高,交谊舞运动发展成为群众中喜闻 乐见的一种文艺与娱乐活动。高校陆续开设交谊舞课程,各地的交谊舞培训机构如雨后 春笋般的建立起来,学校和培训机构一方面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舞蹈素养的学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与者自身生理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能够以更加愉悦的身心投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2 - 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去。另一方面,交谊舞学习热也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谊舞培训 市场。这个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提供了无数个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 富,并且为交谊舞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我们希望交谊舞市场能 够更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确保这项运动自身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换言之,就是 健身交谊舞自身的完善发展。 因此加强交谊舞动作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既能引导交谊舞运 动健康发展,同时为交谊舞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护。 3.2.3 交谊舞术语的规范统一有利于壮大规范教师队伍 健身交谊舞是肢体表演类项目,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处于动态 的大环境,并主要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教与学的手段、方法。教学的规范性就显 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讲解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现阶段 我国健身交谊舞教师主要是由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生和培训机构优秀学员组成, 在现 阶段尽快使交谊舞动作术语的规范统一,将有助于他们掌握交谊舞的动作要领,为他们 将来从事交谊舞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进而壮大和发展交谊舞的教师队伍。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3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交谊舞术语命名的原则 4.1.1 必须遵循交谊舞运动特点 交谊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男女动作相互配合的一项运动,其舞种较多。舞蹈者能够 随主观意愿变化很多的动作。在各类舞种中,除能够完成闭式舞姿的许多动作外,还能 产生单臂引带、双臂引带变化无穷的大量散式动作。 4.1.2 必须遵循运动学特点 无论是闭式舞姿动作,还是散式舞姿动作,其男女的运动特点离不开前进、后退、 上升、下降、转体、造型等动作。 4.1.3 必须遵循人体解剖学特点 所有动作均是人体在大脑皮层的指挥下肌肉运动的结果。根据交谊舞需要,可将人 体结构大致分为头部、胸部、腰部、腹部、髋部、腿部、脚部、臂部与手部等。 4.1.4 必须遵循术语学省略要求的特点 除以上说的六个字外,还有省略要求的特点,既常用的说法与文字可以省略不写。 4.2 交谊舞术语命名的方法 4.2.1 按动作结构与特点命名 交谊舞的基本术语,是有构成动作名称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主要包括动作身体部 位(头、肩、胸、腰、臀、胯、腿、膝、等) 、动作形式(闭式、散式、散形位置、直 立等) 、动作方位(前、后、斜前、斜后等) 、和动作方式(拉花、反身、造型、转圈等) 以上都是阐述交谊舞术语的基本方式。如:直进、斜进、外侧左转、交叉步等,而按照 动作结构与动作特点来命名的动作在格类舞种里面都占有很大一部分。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4 - 4.2.1.1 动作的身体部位术语 交谊舞的动作形式多样,对舞者身体素质要求更是很高,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同一 动作时,会有好几个身体部位参与运动。因此我们在为交谊舞术语的命名时因将身体部 位做好定位,这与体操教材中的基本保持一致。 第一:身体基本部位术语:第一:身体基本部位术语:动作时身体的基本部位,分别指身体的各个运动关节。 分别是头、颈、肩、大臂、小臂、手肘、胸、腰、臀、胯、腿、膝、脚踝、脚跟、脚掌 等基本身体位置。交谊舞的大部分动作按照身体位置命名的。如:臂下左转、背对背、 肩并肩等。 第二:身体位置和俗称术语 第二:身体位置和俗称术语 头部:前额、面部与后脑 胸部:前胸、后背 腰部腹部;前腹、后腰;左腹、右腹、左腰、右腰 髋部:左髋、右髋 腿部:左腿、右腿 脚部:左脚、右脚 臂部:左臂、右臂 手部:左手、右手 第三:男女身体相对部位术语 正 第三:男女身体相对部位术语 正男女面对面、肩轴平行的姿势。 侧侧 男女肩轴垂直的姿势。分左和右。身体左边所对的方向为左侧,右边所对 的方向为右侧。 同侧与异侧同侧与异侧同侧是指上、 下肢动作开始的指向与做动作的上、 下肢的方向相同, 反之为异侧异侧。 前前 女士背对男士的姿势。 后后 男士背对女士的姿势。 左与右:左与右:男女面对同一方向,女士位于男士左肩旁为左、位于右肩旁为右。 第四:交谊舞身体相对部位动作对照图: 第四:交谊舞身体相对部位动作对照图: 正 男女面对面、肩轴平行的姿势。 (见图 1)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5 - 图 1 侧 男女肩轴垂直的姿势。 (见图 3、图 4) 图 3 图 4 前 女士背对男士的姿势。 (如图 5) 图 5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6 - 后 男士背对女士的姿势。 (如图 6) 图 6 左、右 男女面对同一方向,女士位于男士左肩旁为左、位于右肩 旁为右。 (见图 7、图 8) 图 7 图 8 4.2.1.2 动作方位术语 动作方位是相对的,单一舞蹈动作一般都分左、右两面,通常是以男士为对照物来 区分。为了便于舞蹈进行中正确地辨别方位和检查旋转的角度,根据国际上记录各种舞 蹈的惯例,在舞场上要规定一定的方位。一般情况下,多以乐队演奏台的一面为规定方 位的基点,定为“1 点”(也可选场地上其他任何一点) 。每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45则 变动一个方位。依次类推共有 8 个点。因此在场地中四个面为 1、3、5、7 点,四个角 为 2、4、6、8,点。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7 - 在国际体育舞蹈中还规定了 8 条线,只要是沿着舞程线的圆周进行,无论行进到哪 一点,上述的规律都适用。如下图:“1”为面向舞程线或背对逆舞程线;“2”为面向 墙壁或背向中央;“3”为面向斜壁或背向逆中央;“4”为面向逆斜壁或背向斜中央; “5”为面向逆舞程线或背向舞程线;“6”为面向逆斜中央或背向斜壁;“7”为面向 中央或背向墙壁;“8”为面向斜中央或背向逆斜壁。 图 9 动作方位 4.2.1.3 运动方向术语 体育舞蹈比赛场地要求:地面平整光滑,面积为 15m23.2m。赛场长的两条线叫 a 线,短的两条线脚 b 线(如下图) 。比赛选手所编的套路,应按两条线的长短不同,安 排适当的动作,不断沿两条线按舞程线方向循序而进。交谊舞的动作术语是指把一个独 立的步型或一个组合(个人成套、团体舞成套动作)等用正确、简练、形象、易懂的形 式表达出来。同样在交谊舞的教学、学习过程中,在编写教案和编排成套舞蹈时,常需 要用正确、简练、形象、易懂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都需要有一套规范、统一的动作术 语为指导来完成。这对于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教学与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舞程线概念第一:舞程线概念(lineofdancing 简称 l.o.d) 指舞者沿着舞池以逆时针方向行进的路线。 这是一条沿着舞池四周运行并与墙壁平 行的设想线,它是指移动方向,并非是一条一成不变的单道线,因此也称舞程向。即使 有几对舞伴盘根错节地遵循着舞程向绕道运行,还算遵守跳舞场上的“交通规则”,如 沿着顺时针方向去跳舞,就违背了体育舞蹈的基本法则,会让你接二连三地碰撞到其他 的舞伴。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8 - 图 10 具体舞程线:为了使舞者在学习和跳舞的过程中,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舞步, 规定在舞池的任何一个点都有 8 个方向 8 条线。国标舞以男伴面对舞程线方向为基准, 对舞步的行进方向规定了八条线。只要舞者沿着舞程线行进,无论到哪个点上,都可以 按八条线来区分方位和角度。 男伴面向的是舞程线 男伴背向的是逆舞程线 男伴右肩所向即右转 90所向为四壁称为壁线 男伴左肩所向即左转 90所向为舞池中央称为中央线 男伴右前方即右转 45后的方向朝壁线倾斜称为壁斜线 男伴左前方即左转 45后的方向朝中央线倾斜称为中央斜线 男伴右后方即右转 135后的方向朝壁线逆向倾斜称为逆壁斜线 男伴左后方即左转 135后的方向朝中央逆向倾斜称为逆中央斜线 第二:基本方向 第二:基本方向 动作与人体基本平面平行或垂直的指向。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 人体直立时胸面对的方向为前,其背部面对的方向为后;人体左侧所对的方向为左,右 侧所对的方向为右; 头顶所对的方向为上, 脚面对的方向为下。 根据交谊舞的运动特点, 其动作方位分别还有以下派生方向名称。 直进 肩轴或宽部正对前方前进。 直退 肩轴或宽部正对前方后退。 以上两种运动方向的基本步伐可以演变出很多变型步伐。如:四步舞当中可以演变 为进退直进步、进退直退步、退进直进步、退进直退步。 斜进 肩轴或宽部斜对前方前进。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9 - 斜退 肩轴或宽部斜对前方后退。 横移 肩轴或宽部正对前方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 侧进 肩轴或宽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朝侧向前进。 侧退 肩轴或宽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朝侧向后退。 图 11 4.2.1.4 角度与旋转角度术语 每个舞步开始、结束时所站立的方向,运步、旋转过程中的方位、角度都有一定的 规定。 旋转时以旋转 360 度为一周; 旋转 45 度为 1/8 周; 旋转 90 度为 1/4 周; 旋转 135 度为 3/8 周;旋转 180 度为 1/2 周;旋转 225 度为 5/8 周;旋转 270 度为 3/4 周;旋转 315 度为 7/8 周。在记录旋转动作时,应先标明旋转的方向,即左转或右转,再标明角 度。每条舞程线角度相差 45 图 12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20 - 4.2.1.5 舞姿方法术语 闭式位 男女舞伴面对面站立,形成“四点接触”架型方法的握抱姿势状态。 (见图 13、图 14、图 15、图 16)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左外侧位(左外侧交叉位) 在闭式位基础上,男士左脚在女士左脚外侧行步, 女士身体保持在男士身体左侧的位置。分左外侧前进位和左外侧后退位。 (见图 17、图 18) 图 17 图 18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21 - 右外侧位(右外侧交叉位)在闭式位基础上,男士右脚在女士右脚外 侧行步,女士身体保持在男士身体右侧的位置。分右外侧前进位和右外侧 后退位。 (见图 19、图 20) 图 19 图 20 开式位(侧行位)在闭式位基础上,男士将头及躯干略向左转, 女士将头及躯干略向右转,男女同时前进或后退行步。女士身体保持在男 士身体右侧的位置。 (见图 21) 图 21 散式位(分式位) 男女舞伴正、侧、前、后、及左右站立,形成 单牵手、双牵手或不牵手的姿势状态。男女舞伴面朝同一方向站立,形成 单牵手的姿势状态。 (见图 22、图 23、图 24、图 25、图 26、图 27、图 28、 图 29、图 30)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22 - 图 22 图 23 图 20 图 21 图 24 图 25 图 26 图 27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23 - 图 28 图 29 图 30 影子位 男女舞伴面朝同一方向前后错位站立, 形成影子状态。(见 图 31、图 32、图 33、图 34) 图 31 图 32 图 33 图 34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24 - 扇形位 女士侧位站立男士旁,舞伴之间形成直角形的状态,相距 一个手臂的距离。 (见图 35、图 36) 图 35 图 36 4.2.1.6 动作相互关系术语 同时把两个单独动作必须做成一个完整动作时为同时。 依次在单个动作中,身体某些部位有先后做动作时,用“依次”表示。 接两个单个完整动作之间要求连续完成时用“接”字把它们连接起来。 成在做完动作之后的结束姿势。 经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经过某种姿势与位置时,用“经”表示。 同侧做动作的方向和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在一个方向。 异侧做动作的方向和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不在一个方向。 破折号在记写成套动作时,每一个随后的单独动作和联合动作用“”的符 号使它和前一个动作隔开。 4.2.1.7 礼仪术语 (1)社交礼仪,含有 4 个过程,依次是:请舞、领舞、共舞和谢舞。 请舞又称邀舞,是邀请对方跳舞。一般是男士邀请女士跳舞,男士走到女士面 前侧身站立。当男士在女士的左侧请舞时,男士伸右手、虎口向上,手臂自然弯曲,身 体直立。女士在得到男士的邀请后,应正面站立,左手自然抬起置于男士右手掌上,掌 心向下与男士右掌心相贴,两人应保持恰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方案设计找工作简历
- 国庆酒店充值活动方案策划
- 商场健康服务咨询方案
- 福建洁净车间施工方案
- 咨询方案策划
- 药厂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校长发言:匪性、雅性、刚性、柔性
- 广州开业活动方案咨询
- 天心区营销方案设计
- 2025年英语四六级阅读理解真题模拟试卷:下半月备考攻略
- 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内容的内部审核检查表【含检查内容】
- 半导体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概要
- 心包积液以及心包填塞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
- 河道清淤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论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分析研究行政管理专业
- 技术部薪资等级晋升制度76799
- 生物化学:第2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湖南省住院病案首页
- 资产评估的公式整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