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2017.doc_第1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2017.doc_第2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2017.doc_第3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2017.doc_第4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2017.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学重点: 1、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2、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预习作业:1, 明确字音字意,课堂上检查朗读和重要字意的意思。2, 根据导学案了解陶渊明。明确他所代表的派别,主要作品。一、导入课文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东坡题跋卷一引)(板书文题)二、了解作者及解题1、学生读注解 ,明确虽要识记的内容。学生读印发资料,详细了解陶渊明的追求及情感。2,明确他所代表的派别:田园派诗人。3, 明确学过的诗文辞赋: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自传散文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PPT投影原文)4, 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1)、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2)、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三、写作背景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四、翻译理解序文1,翻译2,序文小结: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缘由。3,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明确: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 “程氏妹丧于武昌”。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五、诵读理解第一段师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一) 第一段朗读技巧(PPT展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二) 理解第一段1, 押韵:第l 段押ui 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2, 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3, 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 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 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 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5, 结合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三) 理解第一段的主要大意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六、诵读理解第二段(一)第二段朗读技巧(PPT展示)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圆/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二)理解第二段1、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明确:“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2、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从何看出?明确:“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3、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生活。4,“三径就荒,松菊尤存”这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明确:庭院虽已荒废,但松菊却保存 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明确:这是景物描写的名句,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飞鸟,把云和鸟人格化了,在此基础上,作者将感情寄托到物上,表现出自己的归田恰似一只倦飞得鸟儿急于返巢的心理,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三)第二段大意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七、诵读理解第三段(1)第三段的朗读技巧(PPT展示)(2)第三段的大意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 出游的方式。 游中所见所感。 (劳作之乐、出游之乐)八、诵读理解第四段(PPT展示)(1)第四段的朗读技巧(PPT展示)(2)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明确: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所表现的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对此我们应有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