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岩(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乌兰浩特 137400)摘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文章从森林资源 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角度,阐述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保护;管理;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B1概述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位于大 兴安岭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 南与吉林省洮南市接壤,其余大部分边界与兴安盟 的科尔沁右翼前旗毗邻。现为中共兴安盟委、盟行署 所在地,是兴安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土 地总面积为 201109hm2。乌兰浩特市地理坐标是:东 经 1215012220,北纬 45554618。北部为山 地,南部为冲积平原,东、西、南三面环水。乌兰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漫长。年平均气温 4.2,极端最高气温 39.9,极端 最低气温33.9,10年积温 2772.2,无霜期 l27d;年平均降水量 380mm,相对湿度 55%,年蒸发 量 1835.5mm;年平均日照时数 2901.1h;全年大部分 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 3.2m/s,大风日数 25.9d;地 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蓝天碧水,环境幽美,气候 宜人。乌兰浩特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与松辽平原的接 合处,属低山丘陵地貌。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 250580m 之间。海拔 400m 以上的低山丘陵分布于 西、北部,山脊多呈环形展布,坡度 1520,残坡风 积覆盖物较浅:海拔 300400m 的低缓丘陵,分布于 中、东部,山顶浑圆,坡度 515,残坡风积覆盖物 相对较厚;海拔 300m 以下的低山堆积区,分布于洮 儿河、归流河河谷两侧,地势平坦,坡度一般5,具 有准平原特征。乌兰浩特市植被系科尔沁草原的组成部分,以 半干旱草原植被为主。次生柞、桦林仅分布于义勒力特西北的低山上,林相残破,多为新萌生的丛状柞、 桦树,但林下灌草植被繁茂发育;贝加尔针茅羊 草杂类草草原,分布广泛,面积占全市自然植被 面积的 50%以上;大针茅隐子草山杏植 被,主要分布于乌兰哈达镇东南部,面积相对较大; 地榆萎陵菜车前水稗植被,集中分布 于河谷两岸及山间谷地,面积较小。2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乌兰浩特市党委和政府一直高度重 视林业和生态建设,认真贯彻森林法等法律法规 和国家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全市林业和生态建设取 得了显著成效。林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形成了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的乌兰浩特市城市环境。 2.1推进了国土绿化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乌兰浩特市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特别是 2000 年以来,依托“三北”防 护林、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 实施了社会造林、生态移民和禁牧舍饲,累计完成 造林1.95 万 hm2,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 1.34 万 hm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 完成造林0.06 万 hm2;“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 0.18万 hm2。乌兰浩特市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近 10a 来,乌兰浩特市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森 林资源快速增加,林草植被盖度大幅度提高,水资源 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条件改善。实行“四个相结 合”,即林业工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田基本建 设、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城镇村屯绿化相结合,促进 城乡统筹发展。制定乌兰浩特市鼓励集体、个人承 包造林实施办法,鼓励农民个人或联产承包荒山造收稿日期:20130619作者简介:高岩(1978 - ),女,辽宁省营口市人,林业工程师.林,全市现已涌现出一批造林大户。这些建设成果 及成功经验,为今后推进林地保护利用事业创造了 良好的环境条件。2.2有效保护了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林地资源 近年来,通过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强化林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增长、 质量不断提高。乌兰浩特市处在东北经济圈,既是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也是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参与者。两大战略付诸实施,为 乌兰浩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乌兰 浩特市面临着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 代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的机遇,林业及生态文明建 设与发展任务非常重要。今后,乌兰浩特市经济社 会发展将迈入增速提质阶段。至 2010 年,经国家林 业 局 、 财 政 部 认 定 的 国 家 级 公 益 林 地 达 到 13870.9hm2。2.3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要改 革任务已基本完成。通过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 作,推进了林地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兴林富民目 标的实现。乌兰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 被人们认识。乌兰浩特市属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 沙地边缘,是松花江一级支流的重要水源地,京津 地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强市”,是乌兰 浩特市生态建设的战略要求,对此,乌兰浩特市广 大干部群众已形成共识。如今,乌兰浩特市正在形 成全社会造林的良好氛围。3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措施3.1完善森林资源管理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团体、个人资金,形成全社会参与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氛围。高 效利用国家投入资金,保护重点公益林地,防止毁 林和森林退化;宜林地实施造林,给予必要的财政 补贴。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森林资源培 育,发挥森林经济和生态效能。林地规划、监测所需 工作经费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林地分等评级体系,完善占用征收林地补 偿和安置机制,制定补偿政策,实行林地优质优价、 不同林地利用方向差别化经济调控制度。收缴森林 植被恢复费应根据项目性质、林地的区位和用途等 制定不同的标准,促进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抑 制多占、滥占和浪费林地行为。认真落实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行 保护责任与经济补偿相挂钩,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充分调动广大农 牧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建立种苗、造林、抚 育、围封投入补贴制度,加快生态公益林培育。 3.2制定森林资源管理规章和标准在执行国家、自治区相应管理办法和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林地保护、流转、分 类经营、分级管理、差别化管理、动态监测等规章和 标准,完善占用征收林地的审核管理规定,以适应 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和分区、分类、分级管理林地的 需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3.3完善林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网络控制下,定期组织开展林地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林地资源数据 库,推进林地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制度化。加强 林地档案管理,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的林地,逐块登 记造册,建立林地地籍小班档案。运用遥感等现代 技术手段,做好年度林地变更调查,及时更新林地 档案及林地资源数据库,及时、准确地掌握林地变 化状况,为林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3.4实施森林质量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扩大有林地规模、合理确定森林培育模式、实施森林抚育和更新等措施,增加森林资源数 量,丰富林产品供给,提高森林碳汇功能。通过幼、 中龄林抚育(包括透光伐、生长伐、修枝和割灌平 茬)、对防护功能显著降低的人工起源的成、过熟林 实施更新采伐等技术措施,不断改善森林质量,提 高林地生产率。应以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为主,丰 富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林模式推 行“两行一带”和“窄林带、宽草带”,以利于实行禁 牧舍饲。造林树种以樟子松、杨树、山杏等经济生态 兼用型为主,为发展后续产业储备资源。3.5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林地林权管理机构、基层林业工作站、林业科技推广站、林业行政执法机构等管理机 构,进一步充实基层业务人员,加强林地管理人员 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4结束语乌兰浩特市承接着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占用林 地和节能减排的压力。近些年来,随着交通、电力等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及国家促进产业转移政策,乌 兰浩特市为了推进经济发展,发挥区位优势,今后 还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计划把乌兰浩特市 建成全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生 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研究 (下转第 24 页)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既有效地增加平和县森 林资源有林地面积,也有效地提高了平和县森林资 源的蓄积量;对维持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保持领先水 平具有一定的贡献。2.3 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有效地改善平和县的生 境,提高森林的效益工程实施完成后, 平和县森林资源将进一步增 加,植被盖度将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将进一步改 善,整个沿海防护林防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在有 效地提高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对当地农业、 水利、养殖业等起到重大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为林 业产业调整结构带来契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设有效地拉动内需,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项目建设增加了森林景观, 美化 了山区的环境。一方面促进平和县森林生态旅游业 的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精 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提高。同时, 也给海峡西岸增 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项目建设建成后,由于森林植被的增加, 有效 地提高了森林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的功能, 减少水 土流失,使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得到缓解, 也改善 九龙江西溪水质, 保障下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同 时, 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繁衍场所。3 平和县纵深防护林体系发展对策3.1 发展理念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纵深防护林体系工程建 设:即在建设纵深防护林体系中,既要考虑防护林 建设的生态作用,又要考虑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效应。3.2 发展对策3.2.1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机制 纵深防护林体系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树种配置多数为慢生 树种,生长慢,林分郁闭需要的时间长;造林三年 后,如果没有继续抚育,就有可能因杂草丛生,林木竞争力差而导致造林效果差。也有可能因开垦造成 破坏。因此,必须加大投入,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纵深 防护林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另一方面对已建成但生 长差,未郁闭的纵深防护林进行抚育补植。工程的 投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地为 社会提供就业、促进消费,使得该工程的建设与社 会建设融和在一起。3.2.2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纵深防护林体系 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不是一个单一项目,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发动社会所有的力量 共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把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 好。因此,发动农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共同参 与建设纵深防护林体系。政府为此要出台一些优惠 政策:一方面要考虑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整体性、 生态防护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参与者的利益即 对参与建设纵深防护林体系的农民、企业和社会团 体、组织给予一定的造林补助,并享有政府关于纵 深防护林体系补助的其他待遇。3.2.3转变观念,提高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生态 效益含量转变造林观念,既要从过去的注重面积、密度、 成活率、保存率等传统的造林质量要求转移到注重 林分结构、生态功能、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上 来;又要从过去的注重成活成林、面积数量, 转向注 重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综合发挥, 既 实现生态效益最佳, 又能获取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这就要求建设纵深防护林体系在实现生态的前 提下做到同农民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让农民得到 实惠; 同时,也要同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评价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质量, 不仅要考核现实造林的密度和成活率, 更要考核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不仅要考核造林面积和规模, 更要考核林 分结构、植被配置;不仅要考核保存率和覆盖率, 更 要考核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不仅 要考核生态效益, 同样要考核工程在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和增加农民收入中所起的作用。!(上接第 16 页) 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建设生态文明,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批发商知识应用能力提升方案分析报告
- 油乳制备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青浦净化彩钢板施工方案
- 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费
- 城市文化品牌发展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 中铁项目部临建施工方案
- 和平家园建筑方案设计理念
- 幼儿园公益营销方案策划
- 线下品鉴活动方案策划
- 青海企业咨询管理方案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学生手册超级题库
- 现金收付业务管理办法
- 《多元统计分析-基于R(第3版)》课件全套 费宇 第1-13章-多元统计分析与R简介-多维标度分析
-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提升培训会
- 单侧双通道UBE手术
- 装饰图案-从图案到设计作业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年级上册第3课 我的鸡蛋宝宝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