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 研究 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 研究 摘摘 要要 休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它关系到人们的生 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从 1999 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扩招。大 学生的整体数量已经达到一定比例, 进一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质量已 摆在我们面前。体育运动是提高身心素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然 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设置中没有体育课,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大学生完全要依靠休闲时间中的体育运动来增进 健康, 为其它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根据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 30-40 岁人群的体质处于低层次状况,其直接原因之一是他们余暇时 间缺乏体育行为。反思这种状况,高校缺乏对学生休闲体育意识的培 养和休闲体育技能的传授,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休闲体育的割裂,必 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特尔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 统计方法等,对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大 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探索符合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 的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结论包括:(1) 用 “休闲体育” 一词标记哲学意义上的 leisure sport 含义,要比余暇体育、闲暇体育更为全面、准确,同时也更符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合汉语的习惯。 (2)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休闲体 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有着外延上的联系。 (3)学校休闲体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既受到学生的主体因素, 如: 体育态度、 兴趣, 运动技能掌握水平等, 也有受到学校运动氛围、 体育场地设施等外部条件的制约。 (4)大学生休闲体育的行为特征体现为: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项目选 择呈现多样化,但受器材、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较大;大学生体育锻炼 频度较低,每次锻炼的时间较长;大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学校现有的体 育场馆,同时也到社会上的场馆进行运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品的效 用、偏好、替代的弹性特征,是我们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开发体育消 费市场的重要依据。 (5)发展和完善大学生休闲体育要通过建立和优化高校休闲体育管 理。结合普通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国内外高校休闲体育管理成 功的经验, 总结出高校休闲体育中科学、 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得以实施、 运用。 本研究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创建良好的休 闲体育环境,为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高校领导 要切实重视大学生体育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加强终身体育观 念和休闲体育意识的培养。 (3)体育院校应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体育 人才,为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4)大学生应关注自身 的休闲行为,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5)加大大众媒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体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关键词: : 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特征,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 study of student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leisure sports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bstract leisure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is tim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rom the year of 1999,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xtend the enrollm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creases greatly. physical exercise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physical as well as psychology. whereas, in the curricula of senior student and graduates is not included physical education. thus, these students rely on leisure time to improve health condition and other qualiti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national constitution, the group of 30-40 year-old is in low level. the reason may well be the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s in their leisure time. with the close analysis, it is necessary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ort ideology and skills. leisure sports cannot be isolated from sport education with the provision of high attention, which is taking accounting the university sport reform.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study,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delphi technique and stat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isure sports in some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this paper also researches the features of the strategies needed to develop leisure sport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eisure sport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1) in chinese, “休闲体育”is more precise and integer to present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leisure sports than “余暇体育”and “闲暇体育” ;(2) leisure sports indicate various sorts of exercising activities for leisure. to large extent, it is related to school sports, social sport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3) leisure sports of universit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studentstheir interests, attitude, exercising skills and the likeand by the objective ones such as the sport atmosphere, facilities and so on. (4)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sports: multiple choices concerning leisure events, but limited by facilities; relatively low participating frequency and enough exercising time; sport field on and off campus chosen by students; their consumptive attitude toward sport products is characterized with replacement and preference. (5)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d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for leisure sport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general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and effective examples of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foreig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make above,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develop leisure sport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1) create a favorable leisure sports environment with guaranteed access to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2)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eadership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ongo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evelop the consciousness of leisure sport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3)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 should foster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 guidance to develop leisure sports among students. (4)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leisure activity, and self-development healthy and active life styles. and (5)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 to spread the positive notion of leisure sports. key words: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吴鹏 日期: 2007 年 2 月 22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吴鹏 指导教师签名:杨燕华 日期: 2007 年 2 月 22 日 日期:2007 年 2 月 22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导言 1 导言 1.1 研究意义 1.1 研究意义 “休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科学问题或者是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文明 的问题。国家竞争背后支撑力量是体制、资源、文化等。文化(文明)的质量决 定国家的质量。人的素质、文化素质是 21 世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休闲质 量的高低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甚大” 。 可见休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之一, 它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当今世界,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说到底 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一批高质量 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但需要思想政治品质合格,科学理论扎实,还必须具备 强健的体魄。 “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身体素质是思想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没有身体就没有一切,只有打好身体素质这个基础,才能在 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最 大的力量。从 1999 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扩招。大学生的整体数量已经达 到一定比例,进一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质量已摆在我们面前。体育运动是提高身 心素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 程设置中没有体育课,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大学生完全要依靠休闲时间中的体育运 动来增进健康,为其它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目前我国的法定休息日已达到 114 天,加上寒暑假,大学生的休息日将超过 175 天。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大学生用于完成 学业的规定时间将逐年减少,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将逐年增加,这就给休闲体育的 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休闲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形成休闲体育理念和养成大学生体育休闲活动的规范行为和良好习惯,将 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陈鲁直,民闲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一版,第 7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培育场所,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根据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30-40 岁人群的体质处于低层次状 况,其直接原因之一是他们余暇时间缺乏体育行为。反思这种状况,高校缺乏对 学生休闲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休闲体育技能的传授, 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休闲体育 的割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拟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 分析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特点 和影响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对策, 为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和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内外休闲研究 1.2.1 国内外休闲研究 1.2.1.1 国外休闲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国外休闲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对于休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他认为休 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他的这一思想后来成为西方休闲文化的传统,引 导最近 100 年休闲的学术研究,形成了休闲学科体系。休闲学产生于美国,其标 志是 1899 年凡勃伦(velble)发表的“有限阶级论” ,他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 休闲,他提出休闲己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继他之 后,许多学者分别从哲学、教育学等角度开展了休闲研究。瑞典哲学家皮普尔 (people)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中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 它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由空闲时间所决定的。荷兰学者赫尔津哈 (c huizinha)发表了游戏的人 ,认为游戏是人的文化和文明的本质。美国学 者波瑞特比尔(brightbill)在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一书中指出,随着人们自由 支配时间的增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人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没 有关注如何发展休闲的伦理,他提出发展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对休闲的研究还仅限于休闲行为研究,只研究“人 们做些什么” ,进入 80-90 年代,西方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休闲的意义问题,将 行为和意义结合起来,对休闲进行综合性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尤以美国学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者具有代表性。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休闲研究译丛” , 他们一致认为:从目前世界的环境、技术状况、价值观、人口、经济、健康、工 作与自由时间以及管理方式的诸多变化中预测,未来 10 年休闲的中心地位得到 加强而人的休闲观念会发生本质性变化,休闲的经济意义日益增长。随着休闲的 普及,休闲消费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运而生的休闲教育将占教育产业 的极大份额。 1.2.1.2 我国休闲研究的起步我国休闲研究的起步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休闲研究出现在当代。1983 年,于光远先生针对我国 体育研究的状况指出: “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 研究的很不够。 ”1994 年,他进一步指出, “玩”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要玩得 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 80 年代末期,我国有学者开始进行休闲研究,1992 年王雅林等编著了闲暇社 会学一书,从社会学角度对闲暇问题进行探讨,首开休闲研究之先河;2001 年,马惠娣发表了休闲问题理论探究一文,对休闲本质和休闲传统进行系统 阐释。总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西方国家对于“休闲时代”有更 多的感受,他们对于休闲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涉及休闲的各个方面,目前 的研究相对集中在休闲教育、休闲产品与服务开发方面。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 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 1.2.2 休闲体育研究 1.2.2 休闲体育研究 西方国家对休闲体育特别重视,建立了专门机构开展休闲体育研究,培养 了一大批组织、实施和研究休闲体育的人才。目前,美、英等国高等院校的很多 体育系纷纷改名,把休闲纳入体育研究和人才培养之中。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在 休闲体育方面进行了研究,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 人大复印资料和最新 国内中文体育核心刊物,有关休闲体育研究的文章共 97 篇。归纳起来,这些研 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2.2.1 关于关于 leisure sports 翻译的研究翻译的研究 针一对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和我国兴起的 leisure sports 现象, 我国体育理论界 对其理解和释义五花八门。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卢元镇就谈到,我国体育运动除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三个比较严肃的部分外,还有一种我们通常称之 为游戏而国外称之为消遣(leisure)的活动。他将其译为“消遣” 。 刘一民则把 leisure sports 翻译为“余暇体育” ,他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活动时间来界定, 指出所谓余暇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而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达到健 身、娱乐、消遣、刺激和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多种活动方式。 于涛先从哲 学的高度进行探讨,后又通过说文解字和辞源考察了“消遣、余暇和休 闲”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为“休”则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主要是用 作动词,它与“闲”字联用,则有既“闲”又“做”的意思,符合体育行为方式 概念中既有观念,又有观念指导下的行动这层含义。用“休闲体育”一词标记哲 学意义上的 leisure sports 含义,要比余暇体育、闲暇体育更为全面、准确,同 时也更符合汉语的习惯。 1.2.2.2 休闲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休闲体育基本理论研究 目前关于休闲体育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休闲体育兴起的原因、 影响因素及 21 世纪的发展趋势等。刘华平在21 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一文中提出休闲 体育兴起的基础条件有三个方面,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余暇时间和生活意识; 影响因素为:人口、余暇时间、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于涛、杨锡铭在论休 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 中指出 “空闲时间和物质财富并不是休闲体育的必要条件, 物质基础只能说明人们可能去运动, 文化基础之上的观念则决定了人们一定要运 动和怎样运动(活动的形式)。 ”人们只有具有一定的休闲体育意识才可能参与到 运动中来。张明英则认为,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给 劳动者带来身心上的高度紧张与疲劳,而以娱乐、健身为主的体育活动正好满足 人们的生活需求,因而,休闲体育必将成为未来最时尚的运动。只要政府加强宣 传,增加必要的投资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 1.2.2.3 休闲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关系休闲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关系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余暇时间大幅度增加,现代旅游是 卢元镇,论消遣和娱乐j,体育科学,1983.1 刘一民,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3 于涛,余暇体育?还是休闲体育?关于 leisure sports 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3 刘华平,21 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张明英,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前景j,湖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3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方式。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观光游览,而是 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自然、环保、生态和健身)和人对自然的挑战(积极、勇敢、 愉悦和刺激)以达到回归自然、增长知识、健身、娱乐、消遣、休闲和冒险等多 种目的。作为以体育的形式实现旅游目的的休闲体育、娱乐和旅游,正好满足了 现代人“花钱买健康” 、 “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因此,具备实现体育与旅游联姻 条件的一些区域加大了这方面的开发力度。 李平 试论青岛滨海体育旅游的开发 一文指出,滨海休闲体育运动既具有竞技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相融合的特点,又 具有高度的挑战性和娱乐性,正符合游客求动、求乐的心理,可以满足游客的高 品位需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陈玉霞、孙杰、张伟 在对甘肃省体育旅游研究中认为,开展体育旅游既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开展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公园。旅游中,一方面可 以推动体育旅游业的方展,另一方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2.2.4 社会休闲体育消费研究社会休闲体育消费研究 体育消费是指在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 人们为了追求个 体的发展和享受所引发的适应更高层次需要所做出的一种选择。 是一种在对体育 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的新型消费类型, 也是在完成正常工作和必要家务劳 动后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行为。 区美珍等在休闲体育消费及其市场开发一文 中提出,在我国国民经济全面振兴的前提下,加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适当提 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体育产业管理体 制和监督机制来规范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行为, 地方和各级部门应重视群众性体 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必要帮助。以积极稳妥的方式引导大 众体育消费。 陈永军在对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分析中指出,我国居民 的体育消费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基本停留在体育实物的消费上,主要 是购买运动服和简易体育器材;用于体育劳务消费的支出比例偏低,主要是因为 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比较落后,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根 本转变。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休闲和休闲体育已成为各国学者和专家研 李平,试论青岛滨海体育旅游的开发j,海岸工程,2002.1 陈玉霞等,我省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客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2 翁永良,我国体育消费现状分析j,当代财经,2003.4 区美珍,黄文卉,休闲体育消费及其市场开发,体育函授通讯,1997.4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究和探讨的热门领域。从概念、本质到管理再到人才培养,休闲体育的研究推动 了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与了解, 在众多领域休闲体育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 影响。 1.3 研究任务研究任务 论文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揭示休闲体育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2)剖析我国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 (3)分析我国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特点 (4)探讨影响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因素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1 研究对象 以我国在读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的六 所高校共发放 大学生休闲体育调查问卷 800 份, 回收 772 份, 回收率为 96.5%, 其中有效问卷 739 份,有效率为 92.4%。 1.4.2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娱乐体育、闲暇体育、休闲和休闲体育方面的论文百余篇,收集并 参考国内外休闲理论的相关资料几十篇、专著十余部。了解我国目前关于休闲体 育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十多位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家、心理学家, 就课题的某些问题、观点和方法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走访了上海交 通大学 4 个年级和 14 个专业的学生,就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同他们进行座谈,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3)特尔斐法 设定通过特尔斐法针对“建立和优化休闲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选取 25 名专家三轮函询,征求意见,专家组成员的构成主要有体育学院院长、系主 任、普通高校体育部主任、主管体育校长,以及普通高校体育教授和省市体委主 任干部。然后根据专家的思维和建议,做出最佳判断,并确认其重要程度。 (4)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学和统计学分析的基本要求,设计 问卷,并进行了两轮测试。抽取上海交通大学各年级、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发放 300 份问卷, 回收 289 份, 回收率为 96.3%, 其中有效问卷 271 份, 有效率为 90.3%; 分析问卷针对反映出的问题, 后经过专家和一些大学生对项目的语义和内容效度 进行了审查,重新设计了大学生休闲体育调查问卷 ;第二轮,在我国东、西、 南、 北、 中五个区域的高校中采用随机抽样并发放修订后的问卷, 具体情况表 1。 问卷信度(a=0.81)经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内容效度通过分析法,由专家确定 为符合要求。 表 1-1 调查问卷回收基本情况 地 区 学 校 性 别 男 女 总计 中 部 南 部 东 部 西 部 北 部 总 计 华中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东北大学 5 43 55 57 39 49 48 52 42 49 49 250 233 98 96 97 94 98 483 (5)系统法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知识,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6)逻辑方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7)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用 excel 和 spss11.1 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统计工作。 2 休闲体育相关概念的研究 2 休闲体育相关概念的研究 2.1 休闲体育的概念休闲体育的概念 2.1.1 休闲的概念 2.1.1 休闲的概念 英语中的“leisure”(休闲),源于古法语“leisir”,其意指人们的自由 劳动和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 而法语中的 “leisir” 出自拉丁语 “licere” , 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休闲”一词在希腊语中为“schole”,是 指人们所从事的休闲、学习活动,意为休闲与教育。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 在汉语还是在西方语言及其演变过程中,休闲都是指人们为了修身养性、愉悦身 心、实现和完善自我而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地选择自己所爱好的活动。 “休闲”一般在三种意义上被同时使用: 从时间上来看,当工作约束、家庭与 社会义务解除,或睡眠与其他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人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即 为“休闲时间”;从活动的方式来看,休闲是指人们在常规事务以外的时间段, 自由选择个人爱好的、内在需要的愉快活动;从心灵状态或感受来看,休闲是指 人在自由选择的个人爱好活动中的 “精神状态” , 即自我内在需要所追求的快乐、 愉悦的体验。因此,我们认为休闲是人的一种状态,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 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 2.1.2 体育的概念 2.1.2 体育的概念 “体育”(sport)一词本来是从“disaport”分离出来的,意思是“干活累 了的时候,为了转换心情而做点什么”,它具有热衷于生活或者忘掉悲哀、调整 心情等含义。从“sport”起源来看,其本义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休闲。随着人 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sport”的含义和内容也发生了扩 展,它主要包括:(1)以竞赛取胜为目的的竞技体育;(2)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学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统计工作。 2 休闲体育相关概念的研究 2 休闲体育相关概念的研究 2.1 休闲体育的概念休闲体育的概念 2.1.1 休闲的概念 2.1.1 休闲的概念 英语中的“leisure”(休闲),源于古法语“leisir”,其意指人们的自由 劳动和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 而法语中的 “leisir” 出自拉丁语 “licere” , 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休闲”一词在希腊语中为“schole”,是 指人们所从事的休闲、学习活动,意为休闲与教育。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 在汉语还是在西方语言及其演变过程中,休闲都是指人们为了修身养性、愉悦身 心、实现和完善自我而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地选择自己所爱好的活动。 “休闲”一般在三种意义上被同时使用: 从时间上来看,当工作约束、家庭与 社会义务解除,或睡眠与其他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人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即 为“休闲时间”;从活动的方式来看,休闲是指人们在常规事务以外的时间段, 自由选择个人爱好的、内在需要的愉快活动;从心灵状态或感受来看,休闲是指 人在自由选择的个人爱好活动中的 “精神状态” , 即自我内在需要所追求的快乐、 愉悦的体验。因此,我们认为休闲是人的一种状态,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 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 2.1.2 体育的概念 2.1.2 体育的概念 “体育”(sport)一词本来是从“disaport”分离出来的,意思是“干活累 了的时候,为了转换心情而做点什么”,它具有热衷于生活或者忘掉悲哀、调整 心情等含义。从“sport”起源来看,其本义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休闲。随着人 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sport”的含义和内容也发生了扩 展,它主要包括:(1)以竞赛取胜为目的的竞技体育;(2)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学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校体育;(3)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休养体育、健身体育;(4)出于游戏兴趣的大众 体育、闲暇体育;(5)在特定环境中开展的一些适应职业特点的部门体育和伤残 人体育等。虽然“sport”的内容不断扩展,内涵愈加丰富,但它所含有的娱乐、 游戏、愉快、工作后的自由时间等休闲的基本因素没变。在美国、前苏联、英国、 德国、日本等国的百科全书与辞典中,都还保留着这样的解释“sport”是游戏、 娱乐活动。 2.1.3 休闲体育的概念 2.1.3 休闲体育的概念 对休闲体育的定义,国际上没有权威的统一标准。国外休闲体育的研究早在 20世纪60年代已初见端倪。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着 手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日本休 闲体育振兴协会曾这样阐述休闲体育“不管是什么体育项目,只要把它作为一种 休闲的体育运动, 从而达到欢欣鼓舞、 身心快乐、 心情开朗、 消除疲劳等目的时, 都可称之为休闲体育。”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休闲体育概念及理论体 系,国内学者通常把休闲体育称为余暇体育,即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但 也有人认为余暇体育是一种体育思想, 还有人把余暇体育称为余暇运动或运动休 闲。对休闲体育概念与含义的解释可谓多种多样。 2.2 休闲体育和相关概念的综述和界定休闲体育和相关概念的综述和界定 2.2.1 休闲体育相关的概念表述 2.2.1 休闲体育相关的概念表述 休闲是伴随人类文明始终的一项活动, 它是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己有一百多年历史。尤其 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美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美大学中几乎都有相关专业设置, 还有众多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每年有许多巨著问世,并形成美国休闲理论研 究的主流文化。 国外休闲体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从90年代 后期开始关注休闲体育,并从不同维度对其概念进行阐述,但尚未形成定论。论 文中对休闲体育这一概念的不同提法进行了界定: 例如在目前研究中常见的有闲 (美)托马斯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3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暇体育、余暇体育、娱乐体育等。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由于国内的学者对leisure sports英文一词翻译的存在着差异。由于休闲体育的兴起在我国的时间并不长, 有关休闲体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 义。在cnki上查询到的有关休闲体育的200余篇论文中,有32篇使用的是“闲暇 体育” ,61篇使用的是“余暇体育” ,107篇使用的是“休闲体育” ,而2002年以来, 学术界已趋同于“休闲体育”的提法。休闲体育一词标记哲学意义上的leisure sports含义,符合汉语的习惯。 2.2.2 休闲体育和体育分类 2.2.2 休闲体育和体育分类 通常我们将体育划分为以全民健身为宗旨的大众体育, 以谋求学生个性发展 为目的的学校体育,以及达到身体运动能力极限为核心的竞技体育。早在改革开 放初期,卢元镇就谈到,我国体育运动除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三个比 较严肃的部分外,还有一种我们通常称之为游戏而国外称之为消遣(leisure)的活 动。他将其译为“消遣” 。对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 动。休闲体育与体育运动的其他领域有着外延上的联系。休闲体育主要是参与者 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开展的以娱乐、健身为主的体育活动。而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 都是以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参与者身体素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在这个 层面上可以将休闲体育分为休闲学校体育和休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不属于“以 达到身体运动能力极限为核心”的竞技体育。没有竞技体育那样专业,运动时间 和强度由参与者自己支配。但从某种体育项目上来看,当它用于竞技时,可看作 是竞技体育;当用于娱乐休闲时,则可看作是休闲体育。 2.3 休闲体育管理结构休闲体育管理结构 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套与目标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 管理中体育行政部门主要起到宏观上组织引导、调节、保障作用,不能过多地干 预,否则就失去了余暇体育本质的内涵;但学校对余暇体育完全不予以过问,就 会造成学校余暇体育的散漫与自由放任,脱离了学校体育的外延。因此,以协会 或小群体的方式运作,结合不同形式的组织引导,是较符合余暇体育特性的管理 形式。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大学生独立性、自制力及自主意识较强,大学校园运动氛围较浓厚,大学 运动设施相对较齐全,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灵活性大,余暇活动时间随意性大,依 据特点,大学余暇体育管理应以依靠大学生的自觉性为中心,体育教师不宜过多 直接参与管理,应通过协助制定适当的目标, 建议采取的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 方法,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提供应有的场地、器材以及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 赛等途径间接地管理。(图 2-1) 图(2-1)学校休闲体育组织结构 3 我国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特征 3 我国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特征 3.1 休闲体育的特征休闲体育的特征 休闲体育就其本源来说,并非是现代人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因为休闲体育的 形式自古有之。比如我国古代节令风俗中的体育活动,就是古人利用农闲或节假 日(如端午节、 元宵节等)开展的体育活动。 不过现在提出休闲体育, 无论从用词、 顾圣益,现代体育管理学-理论与应用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4 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体育教学部校团委、学生会 学院(系) 分管团委、学生会体育分管群体工作的主任院系分管体育的院长 体育协会 组织与社会 相关的各类 体育社团活 动 举办各种院 级体育竞赛 和各种体育 活动 院系体育部长 举办年级、 班级体育竞 赛和各种体 育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大学生独立性、自制力及自主意识较强,大学校园运动氛围较浓厚,大学 运动设施相对较齐全,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灵活性大,余暇活动时间随意性大,依 据特点,大学余暇体育管理应以依靠大学生的自觉性为中心,体育教师不宜过多 直接参与管理,应通过协助制定适当的目标, 建议采取的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 方法,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提供应有的场地、器材以及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 赛等途径间接地管理。(图 2-1) 图(2-1)学校休闲体育组织结构 3 我国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特征 3 我国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特征 3.1 休闲体育的特征休闲体育的特征 休闲体育就其本源来说,并非是现代人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因为休闲体育的 形式自古有之。比如我国古代节令风俗中的体育活动,就是古人利用农闲或节假 日(如端午节、 元宵节等)开展的体育活动。 不过现在提出休闲体育, 无论从用词、 顾圣益,现代体育管理学-理论与应用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4 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体育教学部校团委、学生会 学院(系) 分管团委、学生会体育分管群体工作的主任院系分管体育的院长 体育协会 组织与社会 相关的各类 体育社团活 动 举办各种院 级体育竞赛 和各种体育 活动 院系体育部长 举办年级、 班级体育竞 赛和各种体 育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意义和功用方面确实与古时不同,因为休闲体育已具有当代诸多特点。 3.1.1 个体选择性 3.1.1 个体选择性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休闲体育要求无强迫性,无压力感的一种由个人选 择体育活动的行为过程。或者说,休闲体育是一种以个人修炼为主,有明显个体 意识特征和倾向的体育行为。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