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株洲方言的两种“连”字句.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株洲方言的两种“连”字句.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株洲方言的两种“连”字句.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株洲方言的两种“连”字句.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株洲方言的两种“连”字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株洲方言的两种“连”字句.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 0 71 7 0 0 0 4 0 s t u d e n t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川iil uii 3 5 10 t w ok i n d so f l i a n ,( “连)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d e p a r t m e n t : m a j o r : 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 s u p e r v i s o r : i nz h u z h o ud i a l e c t m o d e mc h i n e s eg r a m m a r m aa p p l i c a n t :旦i n gx i 垒q 茎i 垒 m a r c h ,2 0 1 0 2 选 一 心 一 幽业 m 一恤一 兰塞熏l 比 巫 盟薯l 善il 薹l 吾i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 株洲方言的两种“连 字句,是在华东师范大学 攻读萼乡辱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2 口湃多月,7 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l :株洲方言的两种“连 字句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 完成的亟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 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 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 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 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 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矗倒导师签名垡二竺 3 一 一毕乃 电一 肘 卜 一 箩 一 f 祝 睥 签 吖 人 力 枞 加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毛世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 姚美玲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 高艳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 摘要 株洲方言语法研究是现代汉语湘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连” 字句也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于株洲方言“连”字句 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本文试图对此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章至第六章。 前部分主要介绍株洲市的人文地理概况、本文研究对象、前人研究现 状、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所用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并描写了株洲方言的四个否定词“不、有、莫、有得 。分别通过附加例句 予以解释,系统介绍了它们的句法分布、语义以及语用情况,主要是为下 一章第一种“连”字句一一连+ 否定词 的描写做出铺垫。 论文的主要部分在于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描写了株洲方言的两种 “连 字句,先是描写连+ 否定词 句式,即第一种“连”字句。确定了该 句式中“连 的词性,然后描写分析“连”与四个否定词共现形成的“连 字句。 分别指出了“连”与不同否定词搭配时,与之同现的句子成分以及它们的句 式义和语用价值。最后小结,指出“连”的语用意义及“连 字句的特点。 第四章则主要描写并分析了株洲方言的第二种“连”字句一“连+ v p + 不+ c ”。首先简单介绍了“vp + 不+ c 结构的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 情况,再分析加上“连”之后形成的第二种“连”字句结构。分别描述了能进 入该格式的动词类型、宾语类型和补语类型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最后指 出“连+ vp + 不+ c ”的句式义和语用义及“连”的词类归属。 文章的最后比较了株洲方言“连 字句和普通话“连 字句的异同。分别 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区别和共同点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与分析,最后对主要差异进行小结。 结语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及所得结论进行总结,讨论了两种“连”字 句中两个“连 之间的关系以及造成株洲方言这两种“连”字句特殊面貌的原 因。 关键词株洲方言“连 字句比较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u d yo ft h eg r a m m a ro fz h u z h o ud i a l e c t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 x i a n gd i a l e c tg r a m m a rs t u d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n t e n ti ns p e c i a lp a t t e ms t u d y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 c u r r e n t l yi ti s n o te n o u g ha l l - a r o u n da n dt h o r o u g ho n l i a n s t u d yi nz h u z h o ud i a l e c t ,t h e t h e s i st r i e st om a k eas u f f i c i e n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i ss u b 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c h a p t e r 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nt h i s c h a p t e r ,w ew i l l i n t r o d u c e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o c a t i o na n dh i s t o r i c a lo v e r v i e wo fz h u z h o uc i t y ,s u b je c t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o f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r e s e a r c h p u r p o s e s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i ss t u d ya n dl a n g u a g et h e o r i e s ,m e t h o d s ,a sw e l l a sd a t as o u r c e sa p p l i e di ni t c h a p t e r2 w ei n t r o d u c ef o u rn e g a t i v ew o r d s ”不、布、有得、莫”i n z h u z h o ud i a l e c t i n c l u d i n ge x p l a i n i n g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e n t e n c e s ,w e w i l ld e s c r i b et h e i rs y n t a c t i cd i s t r i b u t i o n ,m e a n i n g s ,a n dp r a g m a t i cv a l u e sw h i c h c a ns e r v ef o rt h en e x tc h a p t e r ”l i a n 7 + n e g a t i v e w o r d s ” c h a p t e r3 d e s c r i b et h es e n t e n c et y p eo f ”7l i a n7 + n e g a t i v ew o r d s , t h a ti st h ef i r s t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i r s t l yw es h a l ld i s c u s st h ep a r to fs p e e c h o f ”l i a n ,t h e nd e s c r i b et h ef i r s t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h i c hi sm a d eu p b y ” l i a n a n dn e g a t i v ew o r d s s e p a r a t e l yi n d i c a t et h ed i f f e r e n te l e m e n t so ft h e s e n t e n c ew h e nm a t c h i n gw i t hd i f f e r e n tn e g a t i v ew o r d s ,i t sm e a n i n g sa n d p r a g m a t i cv a l u e s a tl a s tw eh a v eac o n c l u s i o n ,p o i n to u tt h em e a n i n go f ” l i a n 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h a p t e r 4d e s c r i b ea n da n a l y s i st h es e c o n ds e n t e n c e t y p e o f ” l i a n ”f i r s t l yw e i n t r o d u c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vp + 不+ c s i m p l e l y ,t h e n t h es e c o n d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7l i a n7 + vp + 不+ c ”s e p a r a t e l y i n d i c a t et y p e so fv e r b s ,o b je c t s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sw h i c ha r ei ns e n t e n c e ,a n d t h e i ro w nf e a t u r e s a tl a s td e d u c et h em e a n i n g ,p r a g m a t i cv a l u e so f 7l i a n 7 + vp + 不+ c a n d p a r to fs p e e c ho f ”l i a n ” c h a p t e r5c o m p a r e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z h u z h o ud i a l e c ta n d m a n d a r i n f i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s a m ea s p e c t sb e t w e e nt h e mf r o mg r a m m a r , m e a n i n g s ,p r a g m a t i ca s p e c t s l a s t l yw eg e tac o n c l u s i o no fc h 印t e r 5 一一一 c h a p t e r6 c o n c l u s i o n d i s c u s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w o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a n dd e d u c et h ec a u s e sw h ym a k es u c has p e c i f i ca p p e a r a n c ei n z h u z h o ud i a l e c t k e y w o r d s :z h u z h o ud i a l e c t ”l i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m p a r i s o n 第一章绪论弟一早殖比 1 1 株洲市人文地理概况 。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 。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株洲 市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 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介于北纬 2 6 。0 3 0 5 2 8 。0 1 0 7 ”,东经1 1 2 。5 7 3 0 1 1 4 。0 7 1 5 之间。株洲市现 辖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株洲县五县市和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区。 全市共有2 4 个街道、6 6 个镇、4 6 个乡、1 个民族乡。全市面积1 1 2 6 2 平方千米,户籍 人口3 8 0 万人( 2 0 0 9 年) 。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株洲市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第二。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热充足,无 霜期在2 8 6 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 6 。c 至1 8 。c ,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为湖南省有 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物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 铁、钨、铅、锌、金、花岗岩、锡、钼、银、稀土、石膏、石灰石、高岭土、萤石等 4 0 余种,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株洲市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的地势东 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株洲市地理位置 优越,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被火车拖来的城市 的美 称,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与北方铁路枢纽城市河南郑州并称 为“北郑南株。 湘方言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言,也是株洲地区的主要方言。西汉末年杨 雄所撰楮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简称方言) 里已经多次提到“南楚江湘之 间”、“湘沅之会”、“荆衡之郊”、“湘潭之原 的方言情况等,应该是后世湘方 言的源头。株洲市区方言属于湘方言下长益片次方言区。 从长益片方言的主要特点及影响程度来看,长( 沙) 株( 洲) ( 湘) 潭一带是核心 地区,本片的音韵等特点一般也以长株潭一带方言为代表,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株洲 市区方言属于典型的湘方言。 。参考中国株洲市政府门户网站:h t t p :w w w z h u z h o u g c v c n s i t c p u b l i s h s i t c l d c f a u l t h t m 。 1 1 2 本文研究对象 本文对湘方言区以及株洲方言区划的依据是参考自鲍厚星和陈晖在湘语的分区 一文中提到的几条语音标准,并结合考察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把湘语分为长益 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溆片和永全片等五片。其中,长益片可细分为长株潭小片、 益沅小片和岳阳小片。长株潭小片包括十四个小点,本文要研究的株洲市区方言就属 于长益片长株潭小片中的一个小方言点。 本文所研究的株洲方言主要是株洲市区的话,它是株洲话的代表。关于湘方言内 部的分区,方言学界至今说法不一,有不少次方言点仍没有较为确定的归属,像湖南 衡阳话等等。相对而言,株洲话的归属是没有异议的。产生较大影响的几个分法,都 将株洲话归入湘语区并和长沙话一起同属一个次方言片。长沙话历来被看做是湘方言 的代表,因此我们认为,说株洲话是典型的湘方言应该也不足为过,它也应被看作湘 方言的代表之一。 株洲境内方言存在“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四周边界地带多受周边方言的影响, 但市内各地差异对当地群众的日常交流影响不大。株洲县、醴陵市两县市的话大部分 属于株洲方言,但与市区话略有差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三县的话与市区方言差 异较大,以上这些都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湘方言的划分特点,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早已有相关文字说明:“湘语的主要特 点是:古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时,不论今读清音还是浊音,也不论平仄,一律不 送气。 株洲方言属于长益片下的方言小点。关于长益片的特点,地图集曾指出:“长 益片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 后来陈晖学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湘语语音研究中对前人的结论作出了必要的修正 与补充 。 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株洲方言语法系统中两种特殊的“连 字句。我们将要考察这 印转引自鲍厚星( 2 0 0 6 ) 绪论第5 页。 四参考鲍厚星( 2 0 0 6 ) 第1 3 页。 田中国语言地图集分1 9 8 7 和1 9 8 9 两次正式出版,以下简称为地图集。 陈晖在文中指出:湘语娄邵片的古全浊声母今读并非是无论平仄一般都念浊音,该结论凸显了古 全浊声母入声字全部或绝大多数都已清化;另外,整个湘语并非是无论清与浊、平与仄,一般都念 不送气音。这凸显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清化后从部分送气到送气占绝对优势的事实。具体参考陈晖 ( 2 0 0 6 ) 总序第1 3 页。 2 两种“连 字句的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分别从词义、词类归属、句法分布、句式义 及语用义等方面对其展开描写与分析,尽可能详尽、真实、客观地描述出株洲方言 “连 字句的基本特点。 1 3 株洲方言语音系统简介 株洲方言的语音系统如下 : ( 一) 声母系统( 见表一) 声母2 0 个,包括零声母在内。株洲方言声母的主要特点也是整个湘方言的特点, 在地图集中有所论述:“历来对湘语的确认,是以声母的发音方法作为标准,即 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不论保留浊音或是浊音清化,不管平仄,一般都念 不送气音。 表一:株洲方言声母表 发音方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法,辅清音清音浊音清音浊音浊音 音,发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音部位 双唇音 k p 不【p 】【m 】姆 步布扑怕赴莫有 唇齿音【f 】虎 花划 舌尖前【t s 】 【t 】 【】齿 】匕 丝四硕织质紫刺拆日 舌尖中【t 】都【t 】【n 】娘【l 】懒 立 等德特痛他泥粘那南目 舌尖后 音 舌面音 【y 】喜【乙】人【t y 】 【t y 】 希谢 日热旗秦疖恰吃切 参考鲍厚星( 2 0 0 6 ) 第四章:长沙( 市区) 话声韵调,第6 7 页。 3 舌根音【k 】歌【k 】i x 哄 1 0 我 更郭空肯克疯恨熬欧 ( 二) 韵母系统:( 见表二) 韵母有4 0 个,包括【m 】( 姆) 、【n 】( 嗯、你) 等自成音节在内。 表二株洲方言韵母表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i f 资事思【i 】梯蛆欺【u 】姑佛雾【y 】举煮书 i f 沙麻爬 【a 】家提滴【u a 】瓜夸花【y a 】抓刷踹 开( 元) 尾韵 0 1 坡母坨【i o 脚学弱 【3 】伯白北l i e 铁协业 【u 3 】国黑墨 l y e 】月缺说 t a i l 胎彩盖 u a i 乖快坏 y a i 】甩帅转 【e i 】杯嘴灰 u e i 归亏美 y e i 水吹追 【a u 】少考照【i a u 】标妖苗 鼻化韵 【a u 】都土助 【i 3 u 】秋酒朽 k 】端满螃 【5 】站沾扇【i 5 】天演棉【y 5 】专船穿 【a n 】班钻尚 i a n 抢象强 u a n 】关蓝翻 y a n 】庄床涮 鼻尾韵 【3 n 】分空等 【i n 】兵民项 【u 9 n 】昆文生【y n 】君顺训 1 0 1 3 1 东猛攻【i o 习】秦穷勇 ( 三) 声调系统:( 见表三) 包括轻声在内,株洲方言一共有7 个声调。株洲方言保留入声调类,相对分化不 多,比较稳固。 表三:株洲方言声调表 调类调值例字 阴平 3 3猫消抄烧高 阳平1 3笔爬茶蛇白 上声 4 1朵可火左我 4 阴去 5 5巨述去瘦硕 阳去 1 1 住树样有柿 入声 2 4八伏呷杀掐 轻声啧切咯咧哒 另外,株洲话还存在文白异读的情况。由于和下文我们要讨论的内容关系不大,此 处恕不赘述。 1 4 研究现状综述 我们将学界有关“连”字句的相关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 有关“连”字句的研究;另一类是有关湘语与株洲话里“连”字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 究。 1 4 1 普通话“连刀字句的研究 关于普通话“连”字句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一) “连 的词类归属。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连”的词性展开探讨的。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种观点: ( 1 ) 介词说。主要见于黎锦熙( 1 9 2 4 ) 、胡裕树( 1 9 6 2 ) 、吕叔湘( 1 9 8 0 ) 等的 研究,他们都认为“连”是介词。如吕叔湘先生说:“( 介) 表示强调。连 后用都、也、还等呼应,连字前可加甚至刀。其他观点大致与此类同, 略有区别,不再赘述。 ( 2 ) 连词说。主要见于李静远( 1 9 5 7 ) 、廖斯吉( 1 9 8 4 ,1 9 8 7 ) 等的论文。他们 认为“连”是连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重叠 ,并认为,这种特征是“连 在由动词、介词演变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语法功能。”; ( 3 ) 助词说。主要参见张友建( 1 9 5 7 ) 等。他们认为“连”是一种特殊的助词, 是“帮助副词都也加强语气的,其基本作用是提顿兼夸张。”; ( 4 ) 副词说。副词说内部又可分为两种说法: a 语气副词说。如倪宝元,林士明( 1 9 7 9 ) 等认为“连”是个语气副词,意在加 重“x 都也y ”的语气,表示强调。 b 关联副词说。如黄诚一( 1 9 5 6 ) 、周小兵( 1 9 9 0 ) 、邢福义( 2 0 0 4 ) 等。他们 5 认为否定句中的“连 在位置上与关联副词的位置是一致的; ( 5 ) 准量词( q u a s i q u a n t i f i e a t e u r ) 说,如白梅丽( 1 9 8 1 ) 认为,从句法的角 度看“连与名词性成分有关,起了数量词的作用;而从语义陈述的角度看,“连 都也”结构的使用起了限制和估价的作用; 对“连”词性的探讨是研究“连”字句的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 “连的词性,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判断标准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 在对株洲方言“连 及两种“连”字句的研究过程中,将综合考虑各种角度和因素, 并有所借鉴。 ( 二) “连”在“连 字句中的作用。 确定了“连的词类归属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对“连在“连”字句中作用的探 讨。这方面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是胡裕树( 1 9 6 2 ) 认为“连”字有两种作用:一是改变句子的结构,同时强调 宾语;另一个是强调主语; 另外,周小兵( 1 9 9 0 ) 认为“连 表递进义,跟“甚至的意义相近。“连”在 完整句中,当然是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在隐含句中同样具有关联作用。此外,他还 注意到“连字大量出现在递进句的后分句里,前面有与它对比的“对比条件”( 有 可能为零形式) 。 ( 三) “连”字句的语法意义。 在“连”字句的研究中,讨论得最多,争议也最大的是“连字句的语法意义, 主要观点有以下六种: ( 1 ) 隐含比较说。“连都也”结构用一种“极言其甚 的方法表示隐含比较, 用来表达某种言外之意。( 宋玉柱,1 9 9 6 a ) ( 2 ) 强调说。各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大都认为该句式有强调功能。有的认为“连 跟“都也 配合使用,强调该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一致性;( 朱德熙,1 9 8 2 ) 一说 汉语“连 字句代表一个分级语义系列,“连都也处于这一系列的顶端而受到 强调( 周小兵,1 9 9 0 ) ;又说“连 字的功能在于加重“x 都也y ”的语气,因而表 示强调( 倪宝元、林士明,1 9 7 9 ) ;还有说强调突出行为动作的主体( 施事) 或对象 ( 受事) ( 北大中文系1 9 5 5 、1 9 5 7 级语言班,1 9 8 2 ) 等等。 ( 3 ) 多重语言信息说。连字结构表达了四重语言信息:基本信息、附带信息、预 设信息和推断信息,并进而把这些信息概括成明码信息和暗码信息。( 崔希亮,1 9 9 0 ) ( 4 ) 标举极端事例说。崔永华认为“连”除表示加合的意思外,还“标举极端事 6 例”,即“连”字后面的成分所标举的事物,都带有一种极端性。( 崔永华,1 9 8 4 ) ( 5 ) 连接说。廖斯吉认为“连都也”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单句内部的两 个成分。( 廖斯吉,1 9 8 4 、1 9 8 7 ) ( 6 ) 递进递降说。“连都也弦结构既可以“表示递进关系,又能表示一 种“由浅到深、由重到轻、逐步降级的关系 。( 宋玉柱,1 9 9 6 b ) ( 四) “连”字句的语用分析。 “连”字句的语用功能也是“连”字句研究的一个重点,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家: 崔永华( 1 9 8 4 ) 分析了“连”字句在表达上的作用;廖斯吉( 1 9 8 7 ) 分析了“连 都也 结构的语义背景,并进而分析由它形成的话语结构; 周小兵( 1 9 9 0 ) 则指出“连”字句代表一个语义分级系列,进而根据“连都 也”结构出现的句法环境把由这一结构组成的话语结构分成基础句式、类推句式及 隐含句式三种类型。“连”字句的强调作用来源于该句式特有的预设和推理含义,是 由“连”字结构整个句式和它的对比条件共同表达的。 丁雪欢( 1 9 9 8 ) 认为,“连字句内含“预设和事实相反或相差 这一基本语义 关系,即预设为“x 不应不大可能v p ,但事实为“x v p 所述已经极可能发生。 具体表现为前项x 和后项v p 之间的逆反关系。 崔希亮( 1 9 9 0 ,1 9 9 3 ,1 9 9 4 ) 则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剖析了“连字 句的预设、会话含义及其基础、推断特征等诸方面。这一观点与做法对本文起了重要 影响,对思考株洲方言“连 字句的语用功能有着直接的启发意义。 张伯江、方梅( 1 9 9 6 ) 认为“连”后的成分是一个对比性话题,用于表现极性对 比,是个焦点标记。还有刘丹青、徐烈炯( 1 9 9 8 ) 认为“连是个前附性的焦点标记, “连 字后的成分是话题焦点。徐杰( 1 9 9 5 ) 、李英哲( 1 9 9 7 ) 则不把“连看作焦 点标记,不过认为它有“附带地强调焦点”的作用。 还有如加强语势,指明语言里的重点成分,使语意起“抑扬推宕”以及“提顿兼 表夸张”的作用,以及“表示加合”、“标示对比焦点”、“表示引介典型事例 的体词性成分”等等多种看法。 对普通话“连 字句的研究除了上述四个大的方面,不少学者另辟蹊径,从细微 角度入手,也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结论。像“连”字句的歧义问题;“连 字句中 “连 的省略和增补以及由此带来的语法意义的保持和改变的问题;还有肯定形式与 否定形式对“连”字句的使用带来的影响等等。我们同样考虑将这些新颖的考察角度 放到对株洲方言“连 字句的考察上来。 7 1 4 2 湘方言的“连 及“连刀字句的研究 湘方言的“连”字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普通话“连字句及相关研究密切 相关,因此学界大多以分析湘方言与普通话“连字句的相同或相异之处为主要内容。 以下是近年来湘方言学者研究“连”字句的主要成果。 储泽祥( 1 9 9 8 ) 认为,湖南邵阳方言中的“连可以分为副词“连 和介词“连” 两个:只能用在否定句中的副词“连1 ”,位置在否定副词前边,表示“完全 、“全 然”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句首的介词“连2 ”,后面是名词性成分,相当于普通话“连” 字句中的“连 。他还提到邵阳话中存在“v + 宾+ 补”的语序,宾语的位置与普通 话正好相反; 鲍厚星等人( 1 9 9 9 ) 提到,长沙方言“连常作副词,一定要用在表示否定副词 “不 或“有 之前,并且和表示否定的副词之间不能有别的成分,作用是加强否定 语气。 夏剑钦( 1 9 9 8 ) 在分类词表中将“连”标注为副词 ,并说明表示“压根儿”。 彭兰玉( 2 0 0 5 ) 认为衡阳方言中的副词“连”表程度时表示对行为性状的彻底否 定,与“连不 、“连莫结合,她认为这个“连是程度副词 。 罗昕如对湖南新化话中“连”的特殊用法研究颇为深入。她( 1 9 9 8 ) 提出,“连 在新化方言中可以用作动词、助词和语气副词。做动词与普通话无异;作助词的时候, 与“哒( 都) 构成“连哒”强调式;作语气副词表示“根本”、“一点也 的 意思,有强调的作用,只用于否定句中 。她还指出,“连 用于否定时具有三种情况: a 连+ 否定副词+ 谓词,即由否定副词构成的否定句,“连 表强调。否定副词 “有 、“莫”、“晤 各有分工; b 连+ 有+ 名词,即由动词“有”构成否定句,“连 加在“有”前; c 连+ 动词+ 否定副词,构成否定句。 以上各家都是在普通话“连”字句的研究基础上对湘方言各点“连 字句情况展 开的研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找到湘方言下各方言点“连”字句的独特之处以及 其现有面貌的成因,这对本文将要开展的研究和讨论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由于 目前仅有文献中尚无对株洲方言点“连字句的阐述,因此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做出尝 。参考储泽祥( 1 9 9 8 ) 第四章语法词法部分“连1 ”与“连2 ”一节,第1 7 8 页。 参看夏剑钦( 1 9 9 8 ) 第三章词汇部分。 参看彭兰玉( 2 0 0 5 ) 第八章第三节强程度否定式,:第j 2 4 1 萸。 参看罗昕如( 1 9 9 8 ) 第四章语法部分副词连”一节,第2 7 l 一2 7 2 页。 8 试性研究。 1 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语言学者们加强了对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力度,方 言语法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在方言中考察普通话语法 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连”字句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无论是在普通话还是在方言中都普遍 存在,因此对它的现貌和成因进行持续地、深入地描述与解释显然极为必要。株洲方 言的“连字句存在有别于普通话“连 字句的特点,同样它和湘方言区内其他方言 点的“连 字句也不完全相同。由于多种原因,株洲方言研究始终是湘方言研究一个 十分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在:研究成果不多,文献资料较少,且大多散见于一些方 言语法综述和方言工具书中,尤其对株洲方言“连”字句的语言面貌更是缺乏细致准 确地描写,对株洲方言的“连及其有关问题以及与普通话的比较等也尚待研究。 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株洲方言两种“连”字句进行细致地描写刻画,试图在 前人基础上详尽、真实、客观地描述出株洲方言“连”字句的现状。这将有助于挖掘 株洲方言中有价值的特殊语法现象,不但能为“连 字句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提供新 的方言点的资料,也为湘方言的特殊句式研究乃至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一手的资料 : 与参考意见。 1 6 本文所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接受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主张的研究思路, 通过对大量、真实、可靠的语言事实的观察、描写与分析,客观翔实地从句法、语义、 语用功能进行共时平面的描写,描述出“连”及“连字句在株洲方言中的真实面貌。 其次,对于某些规律性的现象,我们也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予以解释。 第三,本着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数据统计( 将各类句式及使 用频率统计出来,并计算所占百分比) 的方法,梳理出它的基本使用情况,并针对统 计分析的结果对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预测、推断和解释。 最后,吸收语言类型学的理念,运用比较研究法,既进行“普方对比”,也进行 方言之间的对比研究,以期找出各比较对象之间的同异。 此外,还适当利用图表解读法,以期形象而简明地说明问题。 9 1 7 本文所用的语料来源 本文主要的语料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田野调查所得。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掌握了详尽的一手材料,调查过程都 是在说话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录音以及随听随记。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再进一 步地统计数据、描写解释、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 - - ) 笔者自拟语料。作者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株洲市人,1 8 岁之前没离开过株洲, 母语为株洲话,并且所有自拟例句均已回到家乡与当地人做了核对。 ( 三) 前辈时贤关于湘方言研究的论文及著作。这类例句数量最少,且凡属此类 于论文中均已做出说明。 ( 四) 本人的亲友及同学为本文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连”字句例句。 鉴于本人父母是地道的株洲市人,他们有能力对所获得的原始语料进行甄别和判 定。因此本人论文写作期间,父母又对论文语料即以上所有例句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与 完善,对现有的部分二手材料也作了必要的核查。 ( 五) 发音合作人 本文主要发音合作人情况如下表: 表四:发音合作人情况表 李小英女5 9 岁株洲市荷塘区人下岗工人文盲 邱小芳女3 8 岁株洲市芦凇区人幼师初中文化 张策 男1 9 岁株洲市天元区人工人小学文化 曹晋资男5 2 岁株洲市石峰区人工人高中文化 丁桂荣男8 4 岁株洲市荷塘区人退休职工小学文化 第二章株洲方言中的四个否定词 株洲方言中常用的否定词和普通话否定词有同有异,除了有跟普通话用法大致相 同的“不 以外,使用最多的还有“有、莫、有得”三个。“没”和“没有 是普通 话里存在而株洲方言中从不使用的。因此, 四个否定词,其中“有、莫、不 是副词, 行为、人或事物的否定。 2 1 不 p u 2 4 本章我们讨论上述“有、莫、不、有得” “有得”是动词,分别表示对某种情况、 2 1 1 “不 的句法分布 “不”在株洲方言中和普通话一样,也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等谓词性成 分前面表示否定,如: ( 1 ) 细伢子不去。 ( 2 ) 咯花不漂亮。 ( 3 ) 咯地方不蛮热闹。 如例所示,“不”后分别接了动词“去”、形容词“漂亮”以及程度副词“蛮” 等,另外,“不的前面也可接受其他副词的修饰,如: ( 4 ) 我很不想去上学。 ( 5 ) 他连不锻炼的。 总而言之,由于“不”在株洲方言里的句法分布大致与普通话无异,故本节不再 详细赘文讨论。 2 1 2 “不刀的语义、语用特征 语义和语用特征向来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我们很难将特征对应清楚地归为 两类。因此对于株洲方言的四个否定词,我们决定将语义和语用特征放到一节里讨论, 以下亦是如此。 “不”在句中既可以用来否定某种主观判断,又可以否定一些客观事实;还能否定 人们的意愿爱好、可能计划、事情的性质状态、动作结果等等,以下例子分别说明了 上述几种情况:( 以下为株洲方言例句,括号里的为普通话对应例句) 。 ( 6 ) 他人不拐( 人不坏) 。 ( 7 ) 聪明不等于厉霸( 聪明不是泼辣) 。 ( 8 ) 咯次不搭帮我,你怎么完成得了? ( 这次不多亏我) ( 9 ) 我不晓得咯事。( 我不知道这件事) 。 ( 1 0 ) 再不好生读书,你老子打人哒( 再不认真地读书) 。 ( 1 1 ) 咯只苹果不生,呷得( 这苹果是熟的,能吃) 。 还有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百科知识性的规律等也能用“不”来否定。如: ( 1 2 ) 细伢子不顶事。( 小孩子不懂事) ( 1 3 ) 他们平素最不调摆哒( 平时最不挑剔) 。 ( 1 4 ) 太阳又不围哒地球转哩。( 太阳不围绕地球转。) 另外,在句类的表现上,“不 在株洲方言疑问句中有与普通话较为不同的形式, 一般有“v p + 不+ 句末语气词、“v p + 不”、“v + 不+ v p ( + 句末语气词) 三种,没有“v p + 不+ v 格式。回答问话的时候,“不可以单用,表示与问话意 思相悖,但更多情况还是与句末语气词合用。 以“你打球”为例,疑问句以及否定答句分别可以表示为: ( 1 5 ) a 你打球不哆? 不打。 b 你打球不? 不。 c 你打不打球( 哆) ? 不咧。 d 你打球不打哆? 三种问句使用频率上有高低之分,以“v p + 不+ 句末语气词”为最常使用, “v p + 不 次之,“v + 不+ v p ( + 句末语气词) ”形式更为繁复,则使用也最少。 他们在语义上还有细微区别,如“v p + 不+ 句末语气词 是最普通的用法,反映说 话人客观的发问;“v p + 不 形式简洁明快,常用于熟人之间,是口语中不正式的 简省形式;而“v + 不+ v p ( + 句末语气词) 往往在使用过程中附带上说话人试图 劝说的意味,如上例,就表明说话人“还是希望你能答应去打球的。 和普通话一样,在株洲方言里“不也存在“不a 不b 、什么a 不a ( a 为形容词、 动词或名词) 的 等情况,如 ( 1 6 ) 不喝好不散场。( 不喝好不走人) ( 1 7 ) 么子借不借的( 说什么借不借的) ! 但株洲话里没有“不a 而b 、半a 不b ”的形式。另外,普通话中不发达的“爱a 不a ”的形式在株洲方言中被发展为使用频率极高的“意愿或心理动词+ a 不( a ) b 的 独特形式。例如: ( 1 8 ) 你莫要走不走的,磨人。 ( 1 9 ) 你想要不拿的,么子意思? ( 2 0 ) 他爱听不听的,懒得讲了。 ( 2 1 ) 咯改你愿意走不抬脚咧? 这种格式在株洲方言里极为发达,是“不在使用中的一种特别的形式。 2 2 有 m a u l l 严格来说,株洲方言里有两个同形的“有”当后接谓词性词语或短语的时候, 是副词“有”;当后接体词性成分时,“有”是动词的用法,其后的体词是“有的 宾语。这两个“有”都能和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连 形成第一种“连”字句,但我们 考虑到作为动词,“有”表示对一种情况或事物的存在性的否定,这个用法相当于下 - - 4 , 节里我们要说的另一个否定词“有得 ,它其实是“有得”在人们口语中的省略 形式,因此该小节我们只讨论作为否定副词的“有”而将动词“有一笔带过。 2 2 1 “有 的句法分布 “有 分布在谓词性成分前,前面可受“完全、蛮、几多、兜底 等程度副词的修 饰,后接表变化的状态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用来否认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状态 特征。如: ( 2 2 ) 天还有亮。( 天还没有亮) ( 2 3 ) 他咯只病还兜底有好得全。( 他的病还没有好彻底) 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前,表示对行为动作的情状的否定,否定该动作或该状态已 经发生,如: ( 2 4 ) 我还有呷饭。 ( 2 5 ) 学校有放假。 “有 还可以放在俗语、俚语或整个句子之前,表示对全句的否定( 以下凡属株洲方 言中特有的俗语、俚语则一律用下划线标明,除此之外的其他方言词,只在括号中附 加对应的普通话解释) 。如: ( 2 6 ) 我又有结四掼筋( 我没有故意拖拉) 。 ( 2 7 ) 那边并有堡堡鲞堡垒壁盐: ( 2 8 ) 他有土煎咧,你也认真点。( 他没有故意作对,没开玩笑) “有”还能单用,也可以和语气词连用,常用来回答对方的问话,否定说话人所陈 述的某种情况。如: ( 2 9 ) 听讲考头一名哚! 有咧。 ( 3 0 ) 你呷饭哒有? 有。 ( 3 1 ) 咯向忙啵? ( 这段时间忙吗? ) 有。一直休息呐。 2 2 2 “有 的语义、语用特征 “有”常放在各类肯定形式之前,用以否定存在、领有以及动作行为的发生和完 成,表示“没、没有,不能与“莫 和“有得”搭配使用。 它跟“不的区别在于:“有否定某个动作、某种状态或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常用于过去时和完成时态,偶尔表示一般常见的规律性事件,不与将来时共现。 而普通话中的“不正好与此相反。因此我们认为株洲话里的“有”跟普通话的 “没”更为靠近些。 用在是非疑问句中,“有”有三种表达方式,分别是:“v p + 有 ;“v + 有 + v p ”;“有+ v p + 语气词。以放在句子末尾最为常见。以“你吃饭了”为例,可 以有以下三种形式: ( 3 2 ) a 你呷饭有? b 你呷有呷饭? c 你有呷饭啊? 以上三种用法里,用来表示纯粹发问的以第一种频率最高。第二种次之,前两种 都用于单纯提问,说话人心里没有推测或预设的答案,第三种则是不单纯的疑问句了, 它带有轻微程度的反问性质,表示说话人不敢相信,怀疑和惊讶,进而要求得到证实 的态度。三种形式的肯定应答与否定应答句都是“嗯咯”和“有”,分别表示“是” 和“不”。还是以上述“你有呷饭啊? 为例,它表明说话人不太相信这个事实的态 1 4 度,有点“我不相信你还没有吃饭”的意思。 对答句里也可以用“有 字单独回答问题,有时候会加上句末语气词。如: ( 3 3 ) 你咯晚还有吃饭啊? 有。 ( 3 4 ) 你咯努力还有评上先进啊? 有咧。 与否定副词“不”连用时,构成双重否定句,起强调作用,表达肯定效果,意思 相当于“不是不”。如: ( 3 5 ) 他又有不挂牵你。( 他没有不挂念你) ( 3 6 ) 我有不懂味味。( 我并不是不知趣) “有”还可用于感叹句,不能用于祈使句。 ( 3 7 ) 你咯宴还有呷饭啊! ( 这么晚还没吃饭! ) ( 3 8 ) 咯久有落雨哒! ( 这么久没有下雨了) ( 3 9 ) 千万有得病哚! ( 千万不要生病) 2 3 有得 m a u l ld e 2 4 2 3 1 “有得”的句法分布 株洲方言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