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说课稿 魏瑞红.doc_第1页
老王说课稿 魏瑞红.doc_第2页
老王说课稿 魏瑞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王说课稿 魏瑞红一 、说教材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一单元主题是:凡人小事。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可以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人生经历简单,生活中的一点摩擦,他们的痛苦都会无限放大。而且缺少对身边事的关注,对周边人的关心。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回归生活,关注时代境遇,给孩子们点亮一盏心灵的明灯,才会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通过老王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课标中提出的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再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确立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揣摩“镶嵌”、“愧怍”等词语的含义,通过具体事件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能力目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并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教学重点:反复品读并揣摩老王这个人物形象是,教学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培养学生爱心。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运用感情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选取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内涵做突破口,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学法: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习惯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安排了下面的预习作业。a) 认真朗读课文2-3遍。b) 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生字词。c) 查找资料,了解杨绛的生平资料以及她的作品情况。d) 写出自己的初读感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有着非凡的成就;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也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而在生活中,你是否关注过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虽然卑微,但是却有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一篇文章,一起去关注一个在生活中被遗忘的边缘人物吧! 导入语,力求让学生入情入境,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上。(二)请学生简介自己课前查到的杨绛的有关资料,同时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初步检查预习的情况。(三)问题引领,探究课文问题: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写作此文时对老王的感情? “愧怍”。由词语引出文中这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追问:“幸运的人是谁?不幸者又是谁?”作者把自己看做幸运的人,不幸的人是老王。这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四)从分析老王的形象入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结合文中的情节进行分析概括,来了解老王这个不幸而又善良的人物形象。继续追问:1、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他有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他是单干户、蹬三轮的、无依靠、有眼疾,居破屋,体现出他的不幸。而他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一个“送”字又体现出他的善良,这个环节的设计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还培养学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个过程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教师不能做垄断性的分析去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2、 “在这些事件中,作者为什么详写病中送物?”引导学生朗读8-16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老王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句子来了解人物形象。学生可能会找到并分析以下语句:a) 老王直挺挺的镶嵌在门框里。b)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c) 他一手拿布,一手攥着钱,滞笨的转过身子。d)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e) 他只说:“我不吃”。f)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对于这些形象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炼词的角度,如“镶嵌”一词的妙用;或者修辞的角度,如夸张;或者从语言的描写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些都形象的写出了老王极端不幸的凄惨形象。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老王的善良,再追问学生一个细节问题:“可是老王为什么最后又收了钱?”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比如老王收了钱,就会替杨绛先生减轻一份心理的亏欠。那么你此刻会发现,这个老王,给予作者帮助的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多的是在苦难时刻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那么讲到这里,学生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病重送物”这个情节了。它最能体现老王的极端凄苦和极端善良,他们形成鲜明的映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通过这个细节的讨论,告诉学生要学会细读课文,学会品析语言的意蕴。许多看似平淡叙事的散文,有很多细节之美,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味,发现每一细节,感受每一细节,就能感悟出文章的很多美感来。(五).这样看来,这篇文章拥有善良品质的不只是老王,还有作者杨绛,所以解读作者,也是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探究,接着引导学生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去感知她的善良内心。 为此,设计的问题是:1、 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让老王用尽生命的力量来关心回报?让学生走进课文,去细细体会。学生会很容易知道作者经常坐老王的车,给他钱给他物质上的帮助。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我引出来让学生思考:那就是第一段有一个“说着闲话”,第四段有一个“闲聊”,这两处看似很平淡的词语,凝聚的情感很丰富,“闲话”和“闲聊”,它寄予的情感是心灵的沟通,我们发现:作者给予老王的也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更有在苦难时刻心灵和精神的安慰。2、作者自称是幸运的,她真的幸运吗?她幸运在哪里?开始可能得出很肤浅的答案,比如作者家有冰箱,还有钱坐车。学生讨论交流,拿出课前各自查到的有关作者一家人在文革中遭受不幸的资料来一起分享、探讨。点拨;“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被当做牛鬼蛇神的杨绛夫妇,连自己的亲人都远远的躲开了他们,她是幸运的吗?而老王为什么不躲,这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善良,是最让人敬重的善良,而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作者其实是更不幸的,那么她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呢?当我们从查找的资料中读懂了杨绛的苦难时或许就知道了:老王只能蹬三轮为生,而作者有工作;老王住着破屋,杨绛还有真正的家;老王是独身,作者还有丈夫有女儿有着温馨的家。这就是杨绛对待生活的豁达乐观的态度,从这里,我们其实更看到了弱者对弱者的善良,苦难者对苦难者的尊重。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3.进一步追问:那么“愧怍”从何而来?引导学生读17-22自然段,再次走进文本进行思考,进行深层次探究:老王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他最想得到的其实是亲人般的关怀,他最感到亲近的杨绛一家人或许能给予他这种情感,而作者认为她给予老王的仅仅是同情,是可以用金钱对等交换的一种回报,而且她得到老王去世的消息还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冷冰冰的三个字:早埋了,所以作者至今很愧怍。一个“愧怍”闪耀着作者善良的人性光芒,这种善良已经足以让人感到敬佩,而面对那个时代被人遗忘的不幸者,作者却至今感到无法释怀,把它写出来,让我们去读去看,她是希望大家对社会底层的弱者充满关注,充满同情,要奉献一份爱心,创造一份温暖和谐。 (六)出示一组困难者的图片。 看完后,让学生写一段话描绘其中感受最深一幅图片,并且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然后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