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塘蓬中学高一级地理必修Ⅰ期末考试第二单元复习专用资料.doc_第1页
广东省廉江市塘蓬中学高一级地理必修Ⅰ期末考试第二单元复习专用资料.doc_第2页
广东省廉江市塘蓬中学高一级地理必修Ⅰ期末考试第二单元复习专用资料.doc_第3页
广东省廉江市塘蓬中学高一级地理必修Ⅰ期末考试第二单元复习专用资料.doc_第4页
广东省廉江市塘蓬中学高一级地理必修Ⅰ期末考试第二单元复习专用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自然地理)广东省廉江市塘蓬中学高一级地理必修期末考试第二单元复习专用资料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 象成 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水平(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南左北右)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低纬信风带(风向:北半球 东北风、南半球 东南风)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风向:北半球 西南风、南半球 西北风)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风向:北半球 东北风、南半球 东南风)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其中有3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4)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地区东亚(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 冬季向 夏季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地区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特点气候类型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西北风(南半球)温和多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西北风(南半球)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气候世界各类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 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湿季干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温雨夏干热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世界各类气候全球分布示意图(平面图)世界各气候类型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高考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类分布成因性质影响(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气压带分布成因性质影响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热低压;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流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在30度附近上空积聚被迫下沉而成暖高压;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南北两股气流相遇,暖空气上升而成冷低压,湿冷极地高气压带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形成高压区冷高压,干冷风带的分类分布成因性质影响(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风带分 布风 向成 因性 质纬度位置气压带之间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南北纬30与赤道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干热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6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南风西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温热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90之间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偏力影响偏转为偏东风干冷注:加粗黑体字,为课标要求,同学们务必重视!要求:请将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填在图中,并将风带中的风的风向及名称填在图中相应位置。(请同学打开课本P38完成该题,认真记好知识点)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锋面天气暖空气主动移向冷空气暖锋锋前天气锋面天气锋后天气单一冷空气控制,低温晴朗暖空气主动沿冷空气缓慢爬升 暖空气代替原冷空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锋前天气连续性降水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冷锋锋前天气锋面天气锋后天气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快行冷锋慢行冷锋冷空气推进快冷空气缓慢移动暖空气急剧抬升暖空气平稳抬升狂风暴雨大风沙暴天气连续性降水冷暖空气相遇或拉锯式移动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地形阻挡阴雨连绵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2)气压系统类别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顺南逆天气晴朗如何运用手指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判断(见下页的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3)如何划分锋前和锋后?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而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空气一侧为锋前,冷空气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空气一侧为锋前,暖空气一侧为锋后。(4)怎样区别冷锋和暖锋?冷暖气团的势力强弱和锋面移动的方向不同: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势力弱,冷气团前进的方向(或者说暖气团后退的方向)就是冷锋移动的方向。在冷锋天气图上的冷气团一侧,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方向的箭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势力强,冷气团势力弱,暖气团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冷气团后退的方向)就是暖锋移动的方向。在暖锋天气图上的暖气团一侧,一般画有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运动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在图中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冷暖锋的表示符号不同:是冷锋符号,尖锐锯齿状突出部分在暖气团一侧,画在锋线的前面一侧。 是暖锋符号,半圆状突出部分在冷气团一侧,也画在锋线的前面一侧。冷暖锋的锋面坡度不同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因为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并且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被迅速抬升,因而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的暖气团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并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锋面坡度较小。雨线倾斜方向不同: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冷暖锋的雨区位置和范围大小不同: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及其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部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大。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4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凝结。降水(3个) 台风登陆属水气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内陆循环。(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要求:请将图中的水循环过程补充完整。(对照课本P47认真完成该题,并做好笔记,记住相关知识点)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见课本P48图)(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3)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四大渔场的成因:(重要内容)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水作用弱,而风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风蚀城堡、沙丘、戈壁等。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V”型谷、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课标: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1.地壳物质的循环: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高温熔化2.分类及其成因:(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玄武岩:密度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花岗岩:密度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形成矿产:有色金属。(2)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形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海滨的金、金刚石。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河流沉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