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1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2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3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4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有机溶液及对人体的危害,1,概述溶剂通常为液体,大多用作清洗、去油污、稀释和提取剂;许多溶剂具有毒性,对人体造成危害。,2,有机溶剂分类,一、烃类溶剂(脂肪烃、芳香烃)二、卤代唆溶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三、醇类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四、酮类溶剂(丙酮和甲乙酮)五、酯类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六、酚类溶剂(苯酚、邻甲苯酚),3,溶剂的极性,根据溶液的极性可分为极性溶液和非极性溶液1、极性溶液:极性溶剂定义是指含有羟基或羰基等极性基团的溶剂,其极性强,介电常数大.2、非极性溶液:非极性溶剂的概念及定义是指介电常数低的一类溶剂,又称惰性溶剂。3、溶剂的极性大小:水(最大)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4,(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有机溶剂多易挥发,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脂溶性是决定它与神经系统的亲和,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因素;但它又兼具水溶性,故可经皮肤进入体内。多数有机溶剂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5,(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2化学结构可按化学结构将有机溶剂分为若干类(族),同类物的毒性趋于相似。例如,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其功能团包括卤素、醇类、酮类、乙二醇类、酯类、羧酸类、胺类和酰胺类。,6,(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3吸收与分布大多数有机溶剂吸入后有4080在肺内滞留,体力劳动可使经肺摄入量增加23倍。有机溶剂多属脂溶性,故摄入后多分布于富有脂肪的组织,包括神经系统、肝脏等;由于血-组织膜屏障富含脂肪,故有机溶剂亦分布于血流充足的骨骼和肌肉组织;肥胖者接触有机溶剂后,在体内蓄积量增多、排出慢。此外,大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胎盘,亦可进入母乳,从而影响胎儿和乳儿健康。,7,(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4代谢与排出不同溶剂的代谢程度各异,有些可充分代谢,有些则几乎不被代谢。体内溶剂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排出。多数溶剂的生物半减期较短,一般从数分钟至数天。,8,(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1皮肤由溶剂所致的职业性皮炎,约占总例数的20。有机溶剂几乎全部都能使皮肤脱脂或使脂质溶解而成为原发性皮肤刺激物。典型皮炎具有急性刺激性皮炎的特征,如红斑和水肿;亦可见慢性裂纹性湿疹。有少数工业溶剂能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个别有机溶剂甚至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如三氯乙烯)。,9,(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2中枢神经系统易挥发的脂溶性有机溶剂几乎全部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多属非特异性的抑制或全身麻醉。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时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与酒精中毒相似,可死于呼吸抑制。严重超量接触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持续脑功能不全,并伴发昏迷,以至脑水肿。有机溶剂慢性接触可导致慢性神经行为障碍,还可能因小脑受累导致前庭-动眼失调及获得性有机溶剂超耐量综合征。,10,(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3周围神经和脑神经有机溶剂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肌肉萎缩等;三叉神经、视神经等脑神经功能障碍。,11,(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4呼吸系统有机溶剂对呼吸道均有一定刺激作用,高浓度的醇、酮和醛类还会使蛋白变性。溶剂引起呼吸道刺激的部位通常在上呼吸道,接触溶解度高、刺激性强的溶剂如甲醛类,尤其如此。超量接触溶解度低、刺激性较弱的溶剂,常在呼吸道深部溶解,可引起急性肺水肿。长期接触刺激性较强的溶剂还可致慢性支气管炎。,12,(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5心脏有机溶剂对心脏的主要影响是心肌对内源性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健康工人过量接触工业溶剂后可以发生心率不齐,甚至因心室颤动而猝死。,13,(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6.肝脏大剂量、时间长地接触任何有机溶剂,均可致肝脏损害。,14,(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7肾脏四氯化碳急性中毒时,可出现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衰竭。多种溶剂或混合溶剂慢性接触可导致肾小管性功能不全,出现蛋白尿、尿酶尿。溶剂接触还可能与原发性肾小球性肾炎有关。,15,(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8血液苯可损害造血系统,导致白细胞和全血细胞减少症,以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乙二醇醚类能引起溶血性贫血(渗透脆性增加)或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16,(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9致癌在常用溶剂中,苯是肯定的人类致癌物质,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白血病。氯乙烯引起肝血管肉瘤。,17,(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10生殖系统大多数溶剂容易通过胎盘脂质屏障,还可进入睾丸。有些溶剂(如二硫化碳)对女性生殖功能和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均有影响。,18,实验室有机溶剂的接触,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戊烷、环己烷、环己酮、氯苯、二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醚、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苯酚、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等。,19,甲醇,20,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常温下对金属无腐蚀性(铅、铝除外),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0.792(20/4),熔点-97.8,沸点64.5,燃烧热725.76KJ/mol,闪点12.22,自燃点463.89,蒸气密度1.11,蒸气压13.33KPa(100mmHg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636.5%(体积比),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但是不与石油醚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挥发途中也会使物体油漆表面遭腐蚀。,21,毒性,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易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甲醇蒸气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甲醇的毒性与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的蓄积有关。甲醇在体内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抑制糖的需氧分解,造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积聚以及甲酸累积,而引起酸中毒。人口服510ml,可致严重中毒;一次口服15ml,或2天内分次口服累计达124164ml,可致失明。有报告,一次口服30ml可致死。,22,丙酮,23,理化特性,丙酮常温下(25)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比重为0.788、沸点为56.5,容易燃烧。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丙酮与水、酒精、乙醚、氯仿、油类及碳氢化合物等都能以任何比例互相溶解。,24,毒性,丙酮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经皮肤吸收缓慢,量少,主要是通过前两个途径。由于丙酮的水溶性强,它易溶解和吸收入血液中,很快分布于全身。丙酮属微毒类,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基蒸气对粘膜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丙酮对皮肤无致敏作用,但有轻度刺激作用。吸入丙酮蒸气急性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最初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气急、痉挛以及昏迷。液体能刺激眼睛。吞服反能刺激消化系统,产生麻醉与错迷等症状。,25,二氯甲烷,26,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沸点:39.8熔点:-95.1自燃点:640。临界温度:237,临界压力:6.0795MPa。溶解性:溶于约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无色易挥发液体。难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27,毒性,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DNA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28,甲酸,29,理化特性,无色、发烟、易燃而有刺激气味的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甲酸能与水,乙醇、乙醚、甘油等混溶,比重1.2201,熔点8.3。化学性质:甲酸分子式为CH2O2,分子中含有醛基、羧基。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羧基,能与碱性的物质发生反应。,30,毒性,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31,乙酸乙酯,32,理化特性,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分子量88.10蒸汽压13.33kPa/27闪点:-4熔点-83.6沸点:77.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3,毒性,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34,乙醇,35,理化特性,无色澄清液体。有气味和灼烧味。易流动。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易挥发。能与水和氯仿、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4.43%),沸点78.15。相对密度(d204)0.789。熔点-114.1。沸点78.5。折光率(n20D)1.361。闪点(闭杯)13。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5%18.0%(体积)。,36,毒性,乙醇属微毒类。被吸收的乙醇在体内经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进一步氧化为乙酸,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乙醇蒸气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轻微的刺激作用。皮肤长期接触可出现干燥、皲裂现象。吸人高浓度蒸气可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