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浅析尚秉和对虞氏易学的批判.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籀 日 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d 司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摊一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l a b s t r a c t 2 绪论一3 第一章尚氏学对虞氏学之批评5 第一节虞氏学提要一5 第二节尚氏学对虞氏学之批评关于易象1 2 第三节尚氏学对虞氏学之批评一关于卦变3 3 第四节尚氏学对虞氏学之批评一立足于“朋类说”的易理批判3 6 第五节尚氏学对虞氏学之批评一易学传承3 9 第二章批评探原4 2 第一节体系原因4 2 第二节观变玩占原因4 5 第三节身世背景与个性原因4 7 结 语一5 0 参考文献5 2 致谢一5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2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3 c h a p t e rls h a n g b i n g h e sc r i t i c i s m so f y u f a n 5 s e c t i o nlas u m m a r yo f y u f a n sw o r k 5 s e c t i o n2s h a n g b i n g h e sc r i t i c i s mo f y u f a n :o ny i x i a n g 1 2 s e c t i o n3s h a n g b i n g h e sc r i t i c i s mo f y u f a n :o ng u a b i a n 3 3 s e c t i o n4s h a n g b i n g h e sc r i t i c i s mo f y u f a n :o nt h et h e o r yo f p e n ga n dl e i 3 6 s e c t i o n5s h a n g b i n g h e sc r i t i c i s mo f y u f a n :o n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 y i 3 9 c h a p t e r2r e a s i o no f t h e c r i t i c i s m s 4 2 s e c t i o nl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s y s t e m 4 2 s e c t i o n2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e x p e r i e n c ei nd i v i n a t i o n 4 5 s e c t i o n3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 4 7 c o n c l u s i o n 5 0 r e f e r e n c e s 5 2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5 4 i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虞翻与尚秉和是象数易学中的大家。但尚氏的著述之中却每每对虞氏有非常 严苛的批评。虞氏易学所涉及的卦变、纳甲、之正、旁通、用象、权变等等皆在 尚氏批判之列。笔者详细爬梳了尚氏对虞氏的批评,在卦象部分,分别对八卦之 象、互体之象、大象、半象、覆象、对象、爻象等两家甚巨的部分进行了重点分 析。如尚氏以坤为“大川”,虞氏则非坎不用。尚氏以为经中之“月”多数为兑, 而虞翻则百变以坎当之。其余尚多,不胜枚举。以卦变解易,为象数易学之一大 特色,自汉以来影响深远,对此,历代研易者均表示了不同程度的重视。而尚氏 则力辟卦变,根本否认卦变之说,认为是易理失传后诸家的曲解。而虞氏则为卦 变解易之翘楚,两家动辄意见相左,故所受批判尤多。尚氏以阴阳爻异类为朋, 言前人所罕言,并持其独特的“朋类说 易理观对虞氏易说进行了深刻批判。此 说虽则高妙,但也颇堪商榷,笔者对虞、尚二氏的“朋类观”做了细致的比较, 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在易学史观上,尚氏甚至否定了两汉易学的传承,认为西 汉易学至东汉已然失传,顺势也对虞氏世传孟氏易之说提出了质疑。笔者亦对二 家的传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与辨析,认为虞氏传孟氏易之说可信。并从二人 的学术体系、观变玩占能力、家世背景及个性因素中加以综合分析,找出尚氏对 虞氏易学批评原因之所在。最后参用帛书周易的相关内容对二家学说进行了 考辨,并对二家学术在当今的地位与影响做了初步评估。 关键词:尚秉和虞翻象数易易象卦变朋类说易学传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y u f a na n ds h a n g b i n g h ea r et h ea r t i s t so fx i a n g s h u y i b u tt h e r ea r em a n yc r i t i c s o fy u f a ni ns h a n g sw o r k s f o re x a m p l eg u a b i a n ( 卦变) n a j i a ( 纳甲) z h i z h e n g ( 之i e ) p a n g t o n g ( 旁通) s e l e c ts y m b o la n de x p e d i e n t ( 权变) t h ea u t h o rh a v et a k e n ac a r e f u li n s p e c t i o ni nt h i sa r t i c l et os t u d yt h e s ec r i t i c i s m i nt h ep a r to fg u a x i a n g ( 卦 象)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dt h es e v e ny i x i a n g ( 易象)i nw h i c im rs h a n ga n dm ry uh a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 s u c ha s r i v e r ,m ry uf i r m l yb e l i e v e dt h a ti ti sk a n b u tm r s h a n gf i r m l yb e l i e v e dt h a ti ti sk u n s u c ha s m o o n ,m ry uf i r m l yb e l i e v e dt h a ti ti s k a n b u tm r s h a n gf m n l yb e l i e v e dt h a ti ti sd u i n e e d l e s st os a y , t h e r ea r et o om u c h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 i rw o r k s m rs h a n gf l r m l yo p p o s e dt ot h et h e o r yo f g u a b i a n ( 卦变) , u n f o r t u n a t e l ym ry ui st h ea u t h o r i t yo ft h et h e o r yo fg u a b i a n ( 卦变) ,m rs h a n g b e l i e v e dt h a tg u a b i a ni st h ew r o n gt h e o r ya f t e rt h el o s to f y i x i a n g ( 易象) i n t e r e s t i n g l y , m rs h a n gp r o p o s e dh i sd i s t i n c t i v et h e o r yo fp e n ga n dl e i ,w h i c ht h ea n c i e n th a v e d i d n ts a i d a n dm rs h a n gu s e dt h i st h e o r yt oc r i t i c i z em ry u w h a ti sm o r e ,m rs h a n g d e n i e d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 h a ny i ( 汉易的传承) h ei n d i c a t e dt h a ty b d a n g si n h e r i t a n c e i nt h ed y n a s t yo fx i h a nh a sb e e nl o s t a n dy u f a n si n h e r i t a n c eo fy iw a sn o t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o fm e n g x i sy i ( 孟氏易) b u tt h ea u t h o rt o o kal a r g en u m b e ro fs u r v e yt o p r o v et h a tm rs h a n g sc o n c l u s i o nw a sn o te n t i r e l yc o r r e c t i na n o t h e rp a r to f t h ea r t i c l e , t h ea u t h o rd i s c u s s e d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t w oe x p e r t s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i s a r t i c l e , t h ea u t h o ra p p l i e dt h eb o y i ( 帛易) t oa n a l y s i st h et w of a m o u se x p e r t s o p i n i o n s a n dg a v eap r e l i m i n a r ye v a l u a t i o n k e yw o r k s :s h a n g b i n g h e y u f a n x i a n g s h u y iy i x i a n g g u a b i a nt h et h e o r y o fp e n ga n dl c i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 y i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言及象数易学,便有一人难以回避,那就是虞翻。如果将周易集解比做 一个教学团队,那此团队的骨干教师就是虞翻,此人任教科目名日“虞氏易学, 内容繁琐,且又有些喋喋不休,讲课喜欢重复,缺乏条理,大多数学生的反映是 听不懂。不过,足以使人叹服的是,此公之学不仅可以坐而论道,更可以起 而践行,而此公本人,也极具传奇色彩。传奇何在? 就从一则筮例入手,一看便 知。 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日: 关羽既败,权使翻筮之,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翻日:“不出二 日,必当断头。果如翻言。权日:“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这是那位在 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讥为腐儒的虞仲翔吗? 然也。史册之中卦象、 断语尽凿凿在案,足证虞氏学有实用,兼有吴主之高度评价,“腐 于何处乎? 观 此卦,虞仲翔也可以说是神乎其技了! 可惜,虞氏筮例仅存此一则,无从深入揣 摩其道,不由令人几番掩卷浩叹。幸有周易集解在,虞氏之注满纸皆是,一 般读者研磨有年,亦可以约略窥得虞氏门径,其卦变、纳甲、之正、旁通、用象、 权变等等,妙义纷呈,使人目不暇给又欲罢不能,研磨日久,沉醉其学者甚至会, 以为易道至于虞氏已然穷尽。 世间之事,无独必有对。千年而后,有尚秉和出,“本易理以诂易辞”、“由易 辞以准易象 ,成就周易尚氏之学。所奇怪者,即其书中频频抨击虞氏,以为虞 氏之说,易象、易理皆多舛误,如云“乃虞翻浪用卦变,郑玄杂以爻辰,虚伪支 离,使人难信。 ,又如“云从龙”之解析,虞氏以坤为虎,而尚氏以乾为虎, 因茹敦和亦以乾为虎,尚氏竟许茹氏“功过苟、虞远矣。”如此之处极多,不胜 枚举。虞翻与尚秉和,一为两汉易学之殿军,一为复兴古易之能臣,时隔千年, 地跨千里,同究象数,何以差距如此之大? 遂使读者生无尽之疑惑。如今学界探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有诸葛亮力辩虞翻之描写。令人观之以仲翔 为腐儒也。 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自序,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页。 见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总论第十二二论易理易象失传后之易派。光明同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4 页。 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一,光明1 9 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3 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讨二家差异的论文还非常少见,笔者读二氏之书,研二氏之学,觉二氏恰如一对 隔世冤家,虽不谋面,但其关系之密切,竟如硬币之两面。学术是天下之公器, 故笔者于二氏不愿做左右袒,不揣谫陋,欲尽一己之力以折中两家,先条分尚氏 对虞氏之批评,再分析二家致讼之由。拟尽量给出合理之解析。是为吾愿。至于 公允与否,敬质诸方家。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尚氏学对虞氏学之批评 第一节虞氏学提要 虞氏学纷繁复杂,乃一庞大体系,传世之周易虞氏注皆非完璧,唐人李鼎祚 辑周易集解,网罗自汉迄唐易注三十余家,遵以象数解经之古义,自谓能“刊 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所存虞氏注独多,差可窥其规模。集解为后 人研磨虞氏之学提供不可或缺之文献,厥功甚伟。 虞氏注经所用之法,基本上全 部受到尚氏的批判,然骤持尚氏批评之说,必至有乱花迷眼之感,兹于虞氏注略 做提要,以见其学之纲领,并明尚氏矛头所在也。 一取象 系辞传日“易者象也”,说卦传又推演八卦之象,开示门径。至虞氏 演象愈密,惠栋易汉学言“虞仲翔传其家五世孟氏之学,八卦取象,十倍于 九家。” 并辑录逸象三百三十一例。评日“虽大略本诸经,然其授受必有所自, 非若后向壁虚造漫无根据者也。”此言可信。后更有类族辨物演至千余象者,不 必细列。虞氏取象之法,有爻位之象、互卦、半象、别卦之象等。变化多端,然 有章可循。 ( 一) 爻位之象 爻位之象指爻画因卦位居处不同而显示出的象意,此象一般在爻辞中有所提 示。如虞氏注蒙卦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日:“童蒙谓五,艮为童蒙,我谓 二也。 即说二爻为“我”之象,五爻为“童蒙”之象。又如师卦六五爻之“长 子帅师,弟子舆尸”注日“长子谓二”,“弟子谓三 , 如此之例不胜枚举,皆可 见李鼎柞: 周易集解序。巴蜀书社2 0 0 4 年版,第2 页。 泊清迄今,治虞氏学者代有其人,可谓不断如线,于集解有李道平之 之易楔卷三九州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1 5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林所获知的易象来考证世传之孟氏逸象,发觉每每不合。甚至断定“焦氏所用 极要之象,此皆无之。”考之汉书儒林传,焦氏“尝从孟喜问易”,而易 林固焦延寿所作也,问题是世传之孟氏逸象却不与焦氏易林所熟用者相同, 他在焦氏易诂中举有两例:其一、易林以艮为虎,这一点与九家易同, 而孟氏逸象以坤为虎,恰恰在虞翻的经解之中,也是以坤为虎,履卦日“履虎尾”, 虞氏注日:“谦坤为虎” ,即以谦旁通履,履乾下伏坤,坤为虎。其二、焦氏易 林中以震为孕,而在孟氏逸象中以离为孕,这又与虞氏相同。可见孟氏逸象与 焦氏易象并非一脉相承,而焦氏之象与周易古经相合,与左传、国语 相合,如此自然可以论定世传之孟氏逸象非真,而孟氏逸象却多与虞氏逸象相同, 故尚氏怀疑这些逸象都是虞翻所辑,否则也是后儒从虞氏著作中采摭而来。甚至 说“故夫孟氏之逸象,纯为虞氏一家之说 。 以上尚先生之说固然言之成理,然细查尚氏之言,亦多有不确定处,易林 以艮为虎之说,如,易林乾之大壮,林辞日“狼虎为政 ,即释“艮为狼虎”; 坤之临,林辞日“白龙赤虎”,释日“伏艮为虎 ,其他以艮解虎之处尚多,如 遁之震,晋之丰,益之既济,鼎之涣等。尚氏并未一以贯之,在较焦氏易诂 后出之焦氏易林注与周易尚氏学中,频频以乾为虎。如尚氏学诂履 卦“履虎尾”日“乾为虎” ;注文言传“风从虎”日“乾为虎”。甚至以坤 为虎,如屯之复,林辞日“闻虎呻喧”,注日“坤为园为虎” 。可见,易象之繁 杂决非一卦可概,即便精审如尚氏者,亦不能一其体例,尚氏学中坤可为虎,岂 虞氏以坤为虎则非乎? 先生晚年以乾为虎,又语焉不详,不知何故如此。先生对 虎象之理解,必有一变化发展之轨迹,如能详查其轨迹,当于领悟易象助益匪浅, 可惜哲人早已观化而去,不可求教矣。惜哉。 见尚秉和:焦氏易诂卷十一。中华书局版1 9 9 1 年版,第3 6 7 页。 见李鼎祚: 周易集解卷三。见张文智: 周易集解导读,齐鲁书社2 0 0 5 年版,第1 4 6 页。 见尚秉和: 焦氏易诂卷卜一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第3 7 5 页。 见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卷一光明只报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6 页 同卜书。卷一。第1 5 1 6 页。 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三。光明日报i b 版社2 0 0 6 年版,第5 l 页。 同上书。第2 2 贞。 同上书,卷一。第2 8 页。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尚氏对虞氏易象的批判 尚氏易学自成一家,观其焦氏易诂可见,而最终确立其“尚氏之学”地 位的,当是周易尚氏学一书。此书为尚先生晚年大成之作,生前未刊,经其 后人与学生整理后,于八十年代刊布,是建国后传统易学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对易学界影响之大,现今尚难衡论。在一定意义上,这部著作可以看作尚氏易学 的晚年定论。尚氏在此书中,对虞翻易象的批评几乎无处不在,遍布于经、传。 现拈出数处,详说二家之异,并借之考镜二家相异之原。 ( 一) 关于周易二字之训诂 尚氏与虞氏的分歧,实则在羲经的命名方面已然显现了。虞翻是从文字学的 角度入手训释“易”字的,他注周易参同契之“日月为易”日“字从日下月”。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二者一致,或许氏 所说之秘书即参同契也。而尚氏对“易”之解则日“本诂固占卜也”。尚 氏之解亦颇有其师承所自,此解受自其师吴汝纶,日“易者,占卜之名。”在尚氏 的解说中,易,一为掌占卜的官员,二为占卜这一活动。至于“周”字,不见虞 翻有注。尚先生虽无明训,但他引元亨利贞、十二消息为解,周遍,周普之意早 已跃然纸上,他说“明乎此,而周字之解诂,不待烦言矣。” 实则周易二字,向 无确诂。诸说皆有理致,不必定于一尊。而相较之下,虞仲翔之解说可以引发无 限妙义,更符合“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与“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的古训,日月在天运行,非止呈象,而且周行有序,光芒无不覆帱,已然包含有 周遍、周普之意。而所谓易为占卜之说,无奈太过压缩了易的外延,易中所蕴含 之“道 的成分已黯然消掩,故说易为占卜不妥。 ( 二) 关于八卦易象 二家易象之异多矣,笔者此时身旁左有集解,右有 尚氏学,左顾右盼, 早已有目迷五色之感,竟有不知从何入手了。六十四卦,卦卦不同,笔者只好自 作主张,择其要者而分述之。所谓择要述之,即择八卦异象而释之。六十四卦, 说此书的出版是传统易学学研究复兴的标志性事件,是相对于建国后易学研究之步履维艰而言的,尚氏著 作的出现打破了“今注”系列的学术垄断,并在一定程度上甩掉了象数易是所谓“封建迷信”的帽子,使 象数治易的方法重见天日,于是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研易者借此好风又复归于两千年来的治学传统并 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以上尚氏解析皆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总论) 。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8 叫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过是八经卦相重而得,讲明八经卦用象之异,六十四卦之象也就纲举目张了。 尚氏对虞氏用象的批判,有明言其误者,有辟虞氏之象而又不言及虞氏者。然我 辈观二氏于易象取舍之不同,则尚氏之用意己洞若观火,岂待明言哉。 l 、乾 乾为日。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尚氏引易林困之泰“阴云四方,日在 中央”、蹇之咸“日月并居修为证。解乾为日,且以坤为阴云,为四方。在此乾卦 中,三爻为下卦之终,故为“终日,为夕”。虞氏注日“谓阳息至三,二变成离, 离为日,坤为夕。” 与此相仿,大畜九三“日闲舆卫,尚氏亦以乾为日。而虞氏 又是一仍其故技,命大畜二变成离,以解“日竹字,相较之下,尚氏注得易简之 妙。 乾为南。尚氏学且借此以明先天方位,如同人卦辞的注解中,尚氏引苟爽 “乾舍于离,相与同居”、九家易“乾舍于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故曰同人乙 论证汉人知先天方位,乾为南也。此在虞氏注中皆不曾见。 乾为大川。同人“利涉大川 ,尚氏注日“易林、九家、荀爽皆以乾为河、为 海,是乾亦为大川。” 在虞氏同人彖注中说“乾四上失位,动而体坎,故日利 涉大川,乾行也伸,是以乾变坎,坎为大川,四上利于之正,故日“乾行。乾 为大川之说,仅此一见,在其他各卦中出现之“利涉大川”、“不利涉大川”等丈 字皆是以坤为大川作解。乾固通坤,此处缘何不取对象,我亦不知。 然若以“乾舍于离,配日而居”来证乾为日或稍嫌牵强,恰恰相反,此句有 证乾、日为两物之嫌。实则尚氏之认乾为日,尚别有其原,邵康节早在八百年前 已明确提出乾日之说,先生虽此象虽不必得自邵子,然邵子之说,引来印证自己 研易所得,亦助力颇多矣。 乾为虎。乾虎之象,已见于孟氏逸象辨析之中。虞翻以坤为虎。在焦氏易 诂之中,尚氏竟然很少见地表达了对虞翻的认可,称虞氏用旁通解履卦之象为 “古义独存 ,也真可谓是赞许有加了。而后文又倾向以艮为虎,不过尚氏最终亦 未做出肯断。可见他对虎象也稍存犹豫。后至尚氏学中才认定乾为虎象,又 见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卷五。光明日报: 版社2 0 0 6 年版,第6 0 页。 见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六。见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齐鲁书社2 0 0 5 年版,第2 0 6 页。 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五。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6 0 页。 见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四。见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齐鲁书社2 0 0 5 年版,第1 5 9 页。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言成象之理。尚氏或以乾为虎,或以艮为虎,在l :尚氏学说卦传中,他依 九家易之说,将虎象列于艮卦之下。仍旧认为艮虎之象得自乾卦。乾虎之象, 可视作此老晚年定论矣。然则查昔贤筮案,亦有以兑为虎者。如郭璞洞林即 有一例,题为郭氏避难筮行焦丘吉凶,得随之升,其辞日“虎在山丘 ,以随 上兑为虎也。此例见尚氏所著周易古筮考卷七。由此看来,所举诸象皆可象 虎,对此笔者很难分判何者为愈。以十二支配后天图,坤藏未申,申为白虎,向 来为占筮家所用。艮藏丑寅,寅固为虎也。兑虎之象,或得自大口、毁折之演绎。 乾虎之象,缘何而来,尚先生未做明示,只是援引易林之中几条林辞为证, 未免使人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憾。其成象之理笔者不敢妄测,实是很难分 辨何者为当,惟有径付阙如以待高贤了。 2 、坤 坤为水。在此一象上,尚氏颇为自得自喜,“自焦氏以坤水为江河,此象确定, 后凡易言利涉大川者,皆迎刃而解”。此象得自易林,用之羲经每每相符,谓 经中“利涉大川”一句因是而得确诂。如需“利涉大川 、讼“不利涉大川”、蛊 “利涉大川”、大畜“利涉大川、益“利涉大川”、涣“利涉大川”、中孚“利涉 大川 ,皆得其解。并对虞翻提出批评,说虞氏之解“背卦义”。不仅虞氏之解 背卦义,而且是自坤水象失传后,东汉以下对易经中的此句常见之语,“无一得解 者 固。 坤为鱼。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虞翻以为“剥消观五,巽为鱼,为绳,艮 手持绳贯巽,故贯鱼也。 而尚氏以为坤为鱼,“剥重坤,故日贯鱼” 。 笔者认为尚氏之解得之,缘虞仲翔所言巽鱼之象本卦中早己不见,只有艮手之象, 一不见绳,二不见鱼,何来“贯鱼”之说? 坤为鱼,重坤鳞次栉比,正是“贯鱼 之象,较之槐轩之说,虞氏取象未免太过矫揉,到底稍逊一筹。且夫坤鱼之象, 直承自坤水,岂有疑义哉。 艮为虎,是因“乾为虎,艮得乾上爻,故亦为虎”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二十九州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4 2 2 页。 见尚秉和:焦氏易诂卷三。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第7 9 页。 此处对虞翻的批评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卷二。需卦“利涉人川”之解释。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 第3 9 页。 同上。 见李鼎祚:周易集解卷五。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齐鲁书社2 0 0 5 年版,第1 9 5 页。 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七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8 2 页 1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坤为心。复彖“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虞翻注“谓三复位时,离为见,坎为心。 阳息临成泰,乾天坤地,故见天地之心也。” 尚氏不然之,注日“言阴阳刚柔往 来消长,天道固如斯也。此天地之心也。坤为心。纡 实则无论是坎为心,抑或以 坤为心,皆嫌太过穿凿。坎为心,查说卦传尚言之有据,而尚氏以坤为心则 断断乎不妥,以纯阴之卦况健动之心,无乃用象太勇、自信太高乃至太过骇人听 闻乎。二家之见皆不如苟爽高妙,荀爽注“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为天地心。 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日见天地之心矣。一 简单明白,直探圣人之心。后 世邵康节诗日“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与苟注密 合。故礼运日“故人者,天地之心也。”固二程遗书亦日“一人之心,即 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一日之运即一岁之运 。 诸贤见解由象数衍至 义理,密合无间,一理融贯,远在虞、尚二氏之上矣。可叹仲翔、槐轩于复卦已 得阴阳消息之大旨,其一阳初起处明现天地生化之几,是为天地之心,弃此爻象 不用,泥于卦象,使此句之解功亏一篑,真使人扼腕。后人论汉易每日支离穿凿, 虞仲翔固不能辞其咎,然槐轩生于近世,亦步其覆辙,在理学川流华夏数百年之 后,尚排拒义理之学,讥讽先贤之语亦时而出之,竞至致泥于一象之得而不见大 道,真令人浩叹。 3 、震 震为孕。屯六二“女子贞不字”,虞氏认为,“字,妊娠也”,即字是怀孕之 意。尚氏也认为“字,妊育也”,二家于字义是无异议的。然一入易象,二家即所 见相左,虞氏日“离为女子,为大腹,故称字。今失位为坤,离象不见,故女 子贞不字。”以屯二至四爻互卦为坤,离象不见,没有孕妇之象,故而谈不上“字 了,故有此解。尚氏则日“震为孕 ,甚至引用了左传昭公五年“武王邑姜 方震太叔 为证。言之凿凿。不容异议。实则尚氏在焦氏易诂中早已发明震 为孕之义。在尚氏学中,先生又以此象解析了渐九三“妇孕不育”、渐九五“妇 三岁不孕”之象。而虞氏解析妇孕,皆用离象,渐三至五互离,而其九三、九五 见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六。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齐鲁书社2 0 0 5 年版,第1 9 9 页。 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七。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8 3 页。 见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六。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齐鲁书社2 0 0 5 年版,第1 9 9 页。 见 卷网、卷十一、卷九。焦氏易诂卷一亦有详尽解析 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卷八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9 4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坎为土。此象为虞氏易象所无。尚氏以坎为土,得自易林,如节之井林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宗教学概论》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从业考试付款页面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数据库管理系统》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湖北企业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经济学导论》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 物业费缴纳流程与法律维权文书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人文地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 生物力学正畸方案优化-洞察及研究
- 《中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公安部门大数据管理办法
- 污废水减污降碳协同评估指南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水厂培训课件
-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
- 变电运行与检修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课件
- 衢州学院十五五校园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