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 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 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谷礼燕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谷礼燕 日期:2005 年 11 月 20 日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2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对 本人递交的学位论文 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 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 影响因素的研究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在校内和与学校有协议的部门公布论文并被 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北京体育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谷礼燕谷礼燕 日期:2005 年 11 月 20 日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5 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摘 要:要: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在 90 年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广西部分高校也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 它对提高学生体育 兴趣,推动高校课内、课外体育组织形式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各 高校所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 法、逻辑分析法对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工学院、广西 师范大学等 5 所高校从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情况、经费运作情况、场地设施情 况、指导教师情况和会员情况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广西普通高校 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缺乏场地设施、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经费、管 理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松散、学生成绩评定方式不合理。同时 得出以下结论: 1广西高校体育俱乐部主要以综合性体育俱乐部和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形式 存在。 综合性体育俱乐部注重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 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注重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综合性体育俱乐部从整体上优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在高校中开展综合性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方向。 3广西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的场地设施存在较大的缺口,经费来源单一, 不能完全满足俱乐部开展活动的需要。 今后俱乐部经费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开 拓经费来源,合理使用经费,改善体育俱乐部的场地设施。 4广西高校体育俱乐部指导教师的管理方式不甚合理,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聘 任制度,应设法发挥指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指导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和 意识。 5体育俱乐部的项目设置要符合学生的需要,男生比较喜欢对抗激烈、技巧性 强、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比较喜欢对抗性小、轻巧柔美的运动项目。 关键词: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影响因素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6 on the activity and strategy of clubs in guangxi common colleges abstract: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ubs appeared and developed gradually in the 90s, which is urged by high educational reform. during that 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province also set up some different kinds clubs according to the true conditions, which have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port interest and impelling sport reform. but because of different economical level and hardware condition, there are issues appearing. this paper invests five colleges -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national colleges, guangxi herbalist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xi teachers university-and analyzes management actuality, outlay actuality, hardware actuality, directors and club-members actuality, then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clubs in the hig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guangxi exist mainly as comprehensive sport clubs and sport activity clubs in the spare time. comprehensive sport club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ercise habit, form movement ideas for life; sport activity clubs in the spare time emphasize the students different sport needs and colorful sport forms. 2. comprehensive sport clubs are better than the sport activity clubs in the spare time in the whole. the former is the direction of clubs in colleges in the future. 3. sport clubs in the high institutions in guangxi lack of hardware and outlay, which dont meet the demand of sport activity. the most important managing work in the future is to diversify the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sport hardware. 4. the system of inviting application for job isnt perfected, which lags behind the condition and need further perfection. 5. sport clubs items must suit for the need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schoolboys like competitive, skilled and challenge items, but schoolgirls like little competitive, deft items. key words: common college;sport club; effect on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7 1 前言前言 1.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二十一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高等 学校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体育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学校体育具有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化的特点,不仅 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且把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 育融于身体活动之中,并结合新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三基型”教育思想中 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用机械模仿、集体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局面,鼓励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 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当然处于学校体育教育末端的高校体育课也在接受 着新的挑战。 然而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的高校体育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 体质上虽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但是反思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全 过程,我们发现,尽管在教材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教 材、教科书也提高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但目前的高校体育课 仍然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重复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简单的教学形式使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褒贬不一。从教育部 1992 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课程指导纲要到 2002 年 8 月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十年间,各高校结合本校特点积极推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改 革发展的方向,取得一些成效。尤其是 90 年代中期在学习西方国家改革经验的 基础上尝试以俱乐部形式来开展的高校体育教学, 比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能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已成了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一条新 思路。在我国开展较早的地区是深圳、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高校,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杭州大学、上海中医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中医大学等,他们不仅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而且实验研究学生 的反馈效果也非常好,使得全国的很多高校纷纷效仿。 高校利用体育俱乐部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进行管理的方式, 促进了课堂体育 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体化。激发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满足了各自的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8 兴趣与爱好, 同时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并且体育俱乐部的活动贯彻 “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体育教学逐渐开始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而进行。体育 教学目标正逐步向引导人、锻炼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方向发展,并以满足学生 个体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主导,使体育教学更 符合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尤其 是高校体育向学生渗透“终身体育”的理念, 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积 极的作用,不仅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了解必备的体育常识,掌握一定 的运动技能,而且要使这种体育技能在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实 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对接。 广西位于中国的西部, 政治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高校教育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高校体育以体育俱乐部形式开展在广西某些高校刚刚开始实施, 而且各高校办学 条件也不尽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好多问题,而且至今还没有任 何文献对广西高校俱乐部开展的情况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对广西普通高校体 育俱乐部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制 约因素, 并提出解决方法, 为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体育俱乐部的概念剖析体育俱乐部的概念剖析 “俱乐部”一词源于欧美,英文为 club,亦称“总会”,为社会团体以及公 共娱乐场所的通称,最早的俱乐部起源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了1。1857 年出 现了第一个足球俱乐部;1860 年出现了高尔夫球俱乐部2;此外在加拿大开始流 行板球和橄榄球俱乐部,1861 年出现了曲棍球俱乐部3。 在 18 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了板球、高尔夫球、滑雪、赛马等单 项的体育俱乐部。但这些运动当时与社会的接触十分有限,是当时的贵族运动。 1976 年日本文部省对体育俱乐部的界定为 “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爱好者自发 性、自立性的结合为基础。为增进健康和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而进行持续性体 育活动的组织4。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对体育俱乐部的理解为“一种体育组织, 组织群众参加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组织运动训练和比赛。”并把它分为业余的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9 和职业的两种形式。 体育词典中对体育俱乐部的界定为 “群众性业余体育组织 (分单项和综合) , 设有场地和器材、技术指导人员并组织运动员进行专项的训练和比赛。” 分析国内外对俱乐部和体育俱乐部的理论概念可以看出, 俱乐部是指活动的 地点和场所,而体育俱乐部是指体育组织。 1.2.2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 我国体育工作者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也作了一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 种。田忠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定义为“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 大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自由自愿、自由结成并担负 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群众性团体” 5 。刘小青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就是学校 体育资源的业务管理部门体育部(室)出面组织,俱乐部成员在择师自主、选项 自愿、互惠互助基础上加入,并有相应的会员权利和义务的体育单位或团体。”6 孙建华等认为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学生自愿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的, 旨在提高专项运 动技能水平及等级裁判技术水平的一种体育实践形式, 它是教学计划的补充和延 伸7。 田忠、刘小青体育俱乐部的定义表述了俱乐部所依据的组织原则和管理部 门;孙建华的定义也简单说明其某些功能,这些定义只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有 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完全涵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后来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念界定分为两个方向,一个称为课外体育活动俱乐 部,另一个就是体育教学俱乐部。胡永南等对高校课外活动式的俱乐部研究认为 “俱乐部式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兴趣、要求、意向,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形式。它是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能促进学 生乐学、教师乐教,在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8。 何斌给体育教学俱乐部是这样定义的, “在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等思 想的指导下,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个 性和终身体育习惯为主要目标, 并按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班来组织体育教学 活动的模式。 9”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胡建华女士认为:“俱乐部制体育课是以俱 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模式” 10。谢伦立认为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 式就是要把俱乐部的经营方式、 管理手段引进体育教学11。 后两人的观点是在承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0 认俱乐部教学是一种模式的前提下做出定义的。 俱乐部制是否是一种教学模式还 存在争议。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现今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研究呈现多样 化,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定义虽然不是很统一,但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界定, 关键问题是如何开展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活动,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 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1.2.3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分类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分类 姚毓武按其构建将它们分为三类: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高校课外体育活 动俱乐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而且以单项形式出现的最多,数量也不等。竞 技类占到 70%以上,休闲类也有 20%多,体操和田径只有 5%左右12。邹师将高校 体育俱乐部大体分三种类型,即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 的体育俱乐部13。 刘小青认为高校已经广泛存在着专项教学类俱乐部, 指三大球、 三小球和健美操;竞技类体育俱乐部以选拔校级运动员为主;群体活动类俱乐部 主要以时尚休闲的网球、台球、棋牌类、交谊舞为主;综合类俱乐部就是综合以 上多种功能的专项俱乐部14。陈小蓉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分为竞技类、 保健类、娱乐体育类三种类型15。总的来说,分类比较混乱,俱乐部功能、课程 性质和课程内容在类别中互相混淆并论, 课内俱乐部的管理相对简单, “三自主” 的选项体育课堂没有太多理由成立俱乐部,否则弱化了俱乐部应起的作用,我认 为俱乐部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课后消化和实践的场所。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课外 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最快,容易实施,比较好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俱乐部是一 个有组织性很强的团体,以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开展俱乐部,没有把它的功能 全部开发出来。 1.2.4 高校体育俱乐部可行性及实践性研究高校体育俱乐部可行性及实践性研究 我国开展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全国高校中实行体育俱 乐部的学校也很多,尤其是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当丰富,对于其它高 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体育教学 俱乐部的理论基础、历史条件、现实条件等,但总体来说依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1 性。姚毓武、张大为从宏观角度论述了“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的历史必然性、物 质基础和现实条件以及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 16;陈小蓉主要“从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显性课程理论、现代教育生活化的趋势” 17等方面论证了开展体 育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丁秀娟、吴超等指出发展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 在于“学生体育锻炼观念的改变,学生消费能力的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置 进一步完善”18;叶敬春、张军则从“高校体育师资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功底 深,高校的体育设施器材完备,综合文化素质造就学生可组织性强,可保证学校体 育工作的延续性” 19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田忠在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绩效研究后 认为,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今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一大阵营,他对优化高校 体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今后高校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管 理形式20。陈颖川,吉建秋研究认为以体育协会、俱乐部为核心,增强课余锻炼 的活力21。罗育华研究认为,在高校采用俱乐部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有良好的作用。学生对某项运动有了兴趣他就能充分地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地、执着地追求乐趣,有助于习惯形成。俱乐部式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习惯 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对终身体育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22。 何 斌等研 究认为,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师生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师生 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三个方面来看, 高校公体教学有必要实施和普及体育俱 乐部教学模式23。 1.2.5 高校体育俱乐部实行产业化的研究高校体育俱乐部实行产业化的研究 韦军湘,等研究认为,通过对广西大学生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消费市场的联 合开发和有偿服务,充分发挥高校现有的体育资源,既为高校教育创造了一定的经 济效益,弥补了自身经费的不足,又为校园周边社区的青少年学生和健身爱好者提 供了优良的休闲环境,使健身资源能达到共享和充分利用24。刘小青认为,组建与 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必须充分满足体育俱乐部的功 能与特征,符合体育俱乐部的产品特点25。对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实行产业化,这 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自从高校有了体育俱乐部以来,其中开展活 动的经费问题就始终困扰着俱乐部, 呼吁高校体育俱乐部产业化的呼声已经很久 了,但是到今天经费问题依然限制着高校俱乐部的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2 1.2.6 高校体育俱乐部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俱乐部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杨恒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部门本身过份强调行政管理手段,未充分运用体 育规律和经济规律来管理体育。学生自发的体育组织没有开展活动的保障,缺乏 资金、场地、器材和管理措施26。田忠研究认为,普通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在指导 思想上过于依赖学生的自我锻炼;组织管理松散,缺乏系统性;俱乐部活动经费 短缺27。 谭沃杰对深圳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研究认为,个别项目发展不平衡,部分项 目师资不足,个别项目的场地和器材有限,体系尚未形成28。王庆军,顾城研究认 为,俱乐部要走出学校与社会接轨,使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要求切合社会实际, 同时也使终身体育思想深入社会29。周威,李寿荣研究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 不足有体育俱乐部教学没能做到分层次教学、学生自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场地 器材短缺、体育课程安排困难等30。孙自祺,柯蕙芬研究认为,体育课俱乐部化尚 缺乏一种科学的、全面的、有理论依据的东西,如何有效的把体育课和体育俱乐 部有机的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我们高校的体育管理者,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教学 教改政策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31。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调查广西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开展情 况。广西普通本科高校共有 15 所,南宁有 8 所,桂林 4 所,柳州 1 所。通过访 谈了解情况,有 11 所 73.3%的普通本科高校设有体育俱乐部,根据各地在校学生 人数多、招生分布广的特点,随机选取了 5 所高校为样本,他们是南宁的广西大 学(综合) 、广西民族学院(综合)和广西中医学院、柳州的广西工学院、桂林 的广西师范大学。 2.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体育改革的政策法规和近 10 年来国内外高校体育俱乐部 研究的文献和资料等。重点阅读 2000 年以来的一些期刊和学报,同时翻阅与本 研究课题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学、教学论、体育科研方法、学校体育学、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学科的文献资料和学术专著 20 余本。 2.2.2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 选题结束后,多次电话访谈各高校俱乐部指导教师、领导,向他们请教开办 广西高校俱乐部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并利用 6 月份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广西高校 体质健康测试要求标准化管理”会议之机对广西高校体育界专家教授、学者多次 进行访谈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并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打电话请教他们。 2.2.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 基本要求,在经过专家咨询与反复修改后,设计出俱乐部的管理者、指导教师以 及俱乐部学生共 2 份调查问卷。 问卷采取亲自发放回收和专人发放回收两种方式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4 进行,共发放俱乐部管理者、指导教师问卷 40 份,回收 40 份,回收率为 100%, 无无效问卷;俱乐部学生问卷只在二、三年级发放,共发放 500 份,回收 473 份, 回收率为 94.6%,其中有效问卷 468 份,详情见表 1。 表表 1 问卷回收情况表问卷回收情况表 主管领导、指导教师调查问卷 问卷名称 类别 学生调查问卷 领导 指导教师 发放份数 回收份数 回收率(%) 有效份数 有效率(%) 500 473 94.6 468 93.6 7 7 100 7 100 33 33 100 33 100 2.2.3.1 效度检验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本问卷发放前,聘请北京体育大 学、柳州师专的 12 位专家对本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专家组成员职称构成见表 2。 表 2 专家组成员职称一览表表 2 专家组成员职称一览表 n=12 n=12 教授 副教授 总人数 3 9 12 对所调查的两份问卷,分别按五个标准(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 进行效度检验,两份问卷的效度都较高,检验结果见表 3 和表 4。 表 3表 3 俱乐部的主管领导(指导教师)调查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n=12 俱乐部的主管领导(指导教师)调查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n=12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很低 专家人数 2 10 0 0 0 百分比(%) 16.7 83.3 0 0 0 表 4 表 4 俱乐部学生调查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n=12 俱乐部学生调查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n=12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很低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5 专家人数 2 10 0 0 0 百分比(%) 16.7 83.3 0 0 0 2.2.3.2 信度检验信度检验 问卷全部收回后,在小范围内重新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选取广西 工学院为再测对象,发放 8 份俱乐部领导(指导教师)问卷和 50 份学生问卷共 58 份调查问卷,时间相隔 15 天,填写对象保持相同,回收率 100%,然后对两 次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 =0.876,说明本次调查的可靠性较高。 2.2.4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运用 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了百分比、频数等常规数理 统计。 2.2.5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数据统计结果,采用归纳、类比等逻辑方法对所观察的对 象和问卷中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俱乐部认定及分类高校体育俱乐部认定及分类 3.1.1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认定条件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认定条件 因为各个高校的学生社团、协会比较多,我们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认定按以 下几个条件确认:以俱乐部为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有正规的章程;聘有专 (兼)职指导教师;会员按时缴纳会费;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开展活动。 3.1.2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分类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分类 在我国, 专家学者对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定义比较模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 识,为了便于本文研究的进行,通过调查分析,在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就是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把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 的大学生组织在一起, 按照其章程为会员提供参与体育活动所需服务的非营利性 质的高校体育社团。 基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本质属性和特性, 本研究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按照功能 分为三类:以体育教学为主的体育俱乐部是以开展体育教学为主要活动形式,学 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项目组成团体, 通过教师对各个项目团体的 教学来实现教学任务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以下简称体育教学俱乐部) ;以开展课 外体育活动为主体育俱乐部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自愿参加, 以开展学校 体育课外活动为目的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的,按照规章制度 参与教育、健身及娱乐于一体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以下简称课外活动体育俱乐 部) ;以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结合的综合性体育俱乐部是在学校的统一管理 下,把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组织在一起,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教学, 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俱乐部活动,完成教学、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等学校体育任务 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以下简称综合性体育俱乐部) 。 综合性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的内容比较全面,覆盖了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 既包括体育课教学又包括了学生的业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 因此在开展综合 性体育俱乐部的高校中,俱乐部开展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体育的开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7 展情况;教学俱乐部只是以俱乐部的名义来上体育课,完成教学任务;而课外体 育活动俱乐部则不包括体育教学,只是负责开展业余训练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详见表 5) 。经过调查,在广西高校中满足上述条件的体育俱乐部主要以综合 性体育俱乐部和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为主。 表表 5 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功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功能 功能 综合性体育俱乐部教学俱乐部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 体育课教学功能 开展课外活动的功能 业余训练功能 - - - 3.1.2.1 综合性体育俱乐部综合性体育俱乐部 综合性俱乐部把体育课延伸到了课外,既有课程的内涵,又有课程的外延,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内外一体化。在广西高校的俱乐部中,综合性俱乐部只 有广西大学,它不仅要完成体育教学工作,还要负责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和业余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工作。 综合性体育俱乐部按照项目开设各专项体育俱乐 部, 每个项目只开设一个俱乐部, 并以俱乐部来开展体育教学, 所有学生在第一、 二学年必须加入某一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会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体 育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自由选项分层次上课,不受时间地点、班级系别、教学 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各俱乐部还必须完成该项目业余运动队的训练比赛任务、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承担比赛及裁判工作。以这种形式开展高校体育,既遵循了 体育教学的规律, 又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会员选项的时间安排比较宽松,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选一次或每月选一 次,一般要求每学期开学必选一次。除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必修课(游泳和太 极拳)以外,其他的三个学期均由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上课;从第五个学期开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加入体育俱乐部。综合性体育俱乐部的主要 特点是:实行开放性管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 练三者有机的结合,真正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学生可以跨年级、跨系别、分层 次自选俱乐部上课;教师挂牌,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学生可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打破了原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除正常上课时间外,晚上和双休日都可开课;这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8 种新的上课形式,丰富了课程的内容,选项目、选老师、选时间地点的“三自主” 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锻炼的自主积极性,使教学充满生机。综合性体育俱 乐部开展活动的形式多样, 每个项目的俱乐部都各有特色。 可以组织小集体活动、 个性化的竞赛活动、体育知识讲座、运动观摩和社会活动以及各类体育培训辅导 等服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贯穿体育理论、学生实践于 组织竞赛中,给了学生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综合性的体育俱乐部对于课程管理比较规范,如广西大学是按照全国普通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分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 学期教学计划和教案,并由教研组长监督检查,汇总上报。并且俱乐部有明确的 规章管理制度,教学内容按照项目特点结合学生思想、能力水平分层次来制订, 适合不同水平学生需要,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来加以强化和巩固。在学 生成绩评定上,综合性体育俱乐部的评价不够全面,重考试成绩,轻锻炼情况, 重运动能力,轻理论知识,局限于传统的评定方法。虽然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 课堂表现、 出勤情况与达标成绩, 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课后锻炼情况, 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时所占比例较小。 3.1.2.2 体育教学俱乐部 体育教学俱乐部 体育教学俱乐部是按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的精神, 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俱乐部选项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俱乐 部选修课。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来上体育课,打破传统的 班级体育授课制。体育教学俱乐部以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以学生 体育健身活动为主,教师教学方式由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以俱乐部进行的体 育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不同需要,而且具有自愿性,学习内容丰 富,能满足不同学生提高不同能力的需求,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课 堂效果良好。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健康第一、终身体 育”的体育思想成为了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但是体育教学俱乐部中,学生的自 我健身意识还需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层次变化不明显,教学管理及学生成绩评定 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的要求比较高。但目 前广西还没有高校以单一教学俱乐部的形式来开展体育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9 3.1.2.3 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在广西高校中开展比较普遍,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民院、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工学院等高校的俱乐部都是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 部以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为 目标,通过俱乐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和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 生活,营造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文化个性、健康、文明、娱乐、和谐的体育 活动环境。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 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标。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性 等特点,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形式比较落后,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 指导教师管理为辅,组织管理上没有综合性体育俱乐部周密。并且开展活动的形 式比较单调,通常组织辅导会员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业余训练以及举办某些项目 的小范围竞赛和裁判培训。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比较松散、随便。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监 督管理制度,不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只有简单的活动计划和比赛日 程安排。俱乐部所聘请的指导教师要求按时到指定地点,活动内容安排基本上指 导教师说了算,有时活动时间不能保证,常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发生冲 突而暂停。在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上,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比较随意,除广西中医学 院的体育俱乐部把课外活动的次数和体育课成绩挂钩, 以此来刺激学生参与体育 俱乐部的积极性; 其他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所开展的活动与体育课成绩无 关,不进行考核,导致俱乐部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 ,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发展和提高,也不利于俱乐部的长远发展。 3.2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分析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分析 3.2.1 体育俱乐部发展简况体育俱乐部发展简况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在 90 年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为了丰富校园课 外文化生活,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由各高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学工处利用课外活动 时间组建很多文体协会社团, 以学生会的骨干和特长生负责协会社团的管理和运 行。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19951998 年间,广西部分高校也根据实际情况组 建了不同项目的学生体育协会,当时的体育协会就是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雏形。后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20 来随着西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和国内学者的效仿传播, 体育协会改称为体育俱 乐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加快了广西高校体育改革的步伐,使得高校体育俱 乐部在高校群体活动中占有了重要地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 数不断增加,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社团需要投入的经费也逐年增加,而且管理的 难度也越来越大,广西部分高校就把学生体育社团交给体育部来进行管理和运 作。 2002 年广西大学率先在广西挑起高校体育俱乐部改革的大旗, 以足球课外体 育活动俱乐部做试点, 重新组建了综合性体育俱乐部, 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 在试行了一年后,从 2003 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校推广实行。从这以后,广西高 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探索发展的阶段。 3.2.2 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组织、项目设置和活动情况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组织、项目设置和活动情况 图图 1 体育部负责的俱乐部管理组织结构示意图体育部负责的俱乐部管理组织结构示意图 3.2.2.1 管理组织结构管理组织结构 通过调查,当前广西高校体育俱乐部根据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体 育部各教研室直接负责管理归属本教研室的体育俱乐部,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 学院, 具体形式见图 1。 体育部负责主管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中, 组织制度化、 主管 校长 体育部 主任 大球 教研室 小球 教研室 . 健美操 教研室 篮球 俱乐部. 羽毛球 俱乐部 健美操 俱乐部 初级篮球组 中级篮球组 初级健 美操组 中级健 美操组 初级羽 毛球组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21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由于有体育部的直接参与,俱乐部活动开展比较正常。 另一类是由学工处、 校团委负责牵头, 由学生会负责筹备各项目体育俱乐部, 俱乐部聘请体育部(室)老师作俱乐部的兼职指导教师,并在俱乐部学生中选拔 学生骨干,共同管理组织俱乐部开展活动,具体形式见图 2。这种组织形式规章 制度简单,分工不明确,容易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使俱乐部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由于负责俱乐部活动开展的主要是学生骨干,因此活动内容单调,对学生会员的 要求标准就比较低。 调查中了解到这5所高校中的学校领导对体育俱乐部开展的态度是积极支持 的,认为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来开展学校体育,并以此促进体育课程目标实现 的思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认识到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的指引下,利用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传授运动技能和 健身知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图图 2 校团委负责的俱乐部管理组织结构示意图校团委负责的俱乐部管理组织结构示意图 综合性俱乐部的学校领导对开办体育俱乐部持赞成态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 来考虑的,一是从学校发展角度来看,开展体育俱乐部可以促进体育教学、丰富 校园文化生活。 二是从学生角度来看, 开展体育俱乐部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学校领导对开办体育俱乐部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好课外活动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培养终身 体育习惯意识则放在后面次要位置。在我们所调查的五所高校俱乐部中,由学工 处团委管理的体育俱乐部不重视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多种价值作用, 只是为了满足 主管校长 校团委(学生会) 体育部 足球俱乐部 篮球俱乐部 健美操俱乐部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22 学生兴趣爱好和丰富校园生活, 而由体育部管理的体育俱乐部就比较注重培养学 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2.2.2 开设项目开设项目 由于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高校所设的体育运动项 目越多, 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就越大。 但由于俱乐部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使得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与学校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学校的体育传统有关,也与学 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教师专项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五所高校领导的访谈 和问卷调查得知, 开设的单项体育俱乐部是由以下八类组成: 大球 (篮排足) 类、 小球(乒羽网)类、健美舞蹈(健美操、形体、舞蹈、艺体、健美)类、武术散 打跆拳道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板鞋竞速、竹竿舞等)类、游泳 类、康复保健类、棋牌类等(详见表 6) 。 表表 6 各高校俱乐部开设项目个数一览表各高校俱乐部开设项目个数一览表 项目分类 广西大学 项目个数 中医学院 项目个数 民族学院 项目个数 广西工院 项目个数 广西师大 项目个数 大球类 小球类 健美舞蹈类 武术散打跆拳道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类 游泳类 康复保健类 棋牌类 合计 3 3 3 2 0 1 0 0 12 2 2 2 1 0 1 1 1 10 3 2 2 2 1 1 0 0 11 1 2 1 1 0 1 0 0 6 3 3 2 2 0 1 0 0 11 广西部分高校由于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差距较大,因此在俱乐部项目设置上 存在较大差别。但各高校都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场地条件,不仅满足学生日常 锻炼的需要;还在开展教学、课外活动的时候,承担业余训练的任务,为学校培 养体育竞赛人才。特别是广西大学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中提出,实施健康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长为指导思想,并模仿职业俱乐部的开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23 展形式创办了广西大学足球俱乐部,俱乐部采用会员制,凡在广西大学就读的本 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均有资格成为俱乐部成员。俱乐部下设甲级和乙级各有 16 支 球队,采用升降级制度,一学年为一赛季,比赛时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观看和助 威。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真正营造了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 广西区内高校中,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比较 多,而有的学校则开展较少。在我们的调查中,广西大学开设的单项俱乐部有 12 个,在广西区内来说是最多的;广西工学院的俱乐部是最少的,只有 6 个俱 乐部。开设项目的数量与我国有些高校存在着较大差距,如深圳大学开设了 25 个项目32。并且广西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项目设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 健美操、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上,项目的设定多以竞技类为主,缺少娱 乐休闲的项目,对新项目有所扩展但幅度不大。调查中了解到有很多学生希望学 校能够开设一些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如垂钓、郊游等,还有一些学生希望开设 登山、定向越野、攀岩一类的极限运动项目来开阔视野,挑战自我,提高能力。 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主管部门应设法筹措资金多开设一些时尚的和学生需 要的运动项目,以满足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