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道德.doc_第1页
浅谈传统道德.doc_第2页
浅谈传统道德.doc_第3页
浅谈传统道德.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 浅谈中国传统道德社会发展学院哲学0801周艳提纲:道德由来已久,中国的传统道德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更好的促进了我国现代道德的发展。关键字:道德 起源 中国 三个时段 发展 成熟 消亡 本质 现代意义正文: 道德,这个词对于今天的我们并不陌生。“你有道德呀?怎么这么没素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被我们不断地练习着。那么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道德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神启论、理念论、人性论和进化论。就最科学的说法指出,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除此之外,社会关系的形成、人类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生产实践等对其产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国家,其“道德”也并不是突兀出现的,它的起源我们可以先不探讨,我们可以先看看其发展的状况。 就史料记载,中国传统道德一般说来是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儒墨道法各家的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由于中国的历史特殊性,儒家思想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也更好的紧扣了“道德”这一概念,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道德孕育形成时期,在夏商周时期,相继产生了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只是没有形成一定道德学说系统,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伦理学说系统。知道春秋战国,社会动荡不安,诸子百家借“救时之弊”这一契机纷纷兴起,并且开始对到的这一现象展开广泛的研究。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极力的抨击“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强调要恢复周礼,要求人们依礼行事,“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并且,他还认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极力提倡人们要学礼、知礼。从而更好的立身社会,成为有道德的君子。 秦汉隋唐时期,中国的传统道德处于一种抽象发展,并且逐渐趋向大一统,并且更加封建化的时期。在先秦时期,虽然关于伦理思想体系的要素逐渐完善,但是却没有一家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在这第二个阶段,儒家伦理占到了统治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国社会的特质和国情,不仅如此,它自身发展的也最为完备。在这一阶段里,儒家学派的思想不再只是出现在口头上,大学、中庸的出现更好的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成熟。此外,儒学大师还提出了“三纲五常”这一观点,之后,以此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成为了不可动摇的名教或者说是礼教。在这阶段接近尾声之际,佛学兴起,儒家伦理的统治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因为佛学的思想中的观念基本上还是可以和儒学融合的,所以当时的儒家学者就很好的吸收了佛学中立于发展自己学说的观点。 到了宋元明清之际,中国传统道德走向了辩证综合时期。为了满足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以儒学为核心的理学应运而生,并且这时的儒学已经是融合了道玄与佛学的“新儒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算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其实“心”与“理”是一个东西,那些所谓的道德规范、伦理纲常这些“理”都根源于“心”,所以呢,又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良心”这一概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日益渗透我国,或者说在戴震等人打破理学体系,指出“以理杀人”的实质后,宋明理学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伦理也必然要为近代伦理所代替。 其实,总的来说,在时代的不断转换下,我们中国传统道德的本质也逐渐凸现出来,它无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更是一种实践精神。而它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其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人们凭“良心”办事,从而更好的有益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 当然,存在的东西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不管是现在的还是消失了的。所以说我们并不能否定什么,而且中国的传统道德中,好的因素还是占上风的,并且对现代道德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是不能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的,而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它可以给现代化提供动力。而且,现代道德体系中也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传统道德的优良传统。例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亦或者“八荣八耻等,他们无一不可以看到传统美德的身影。 时代在进步,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一味的全盘否定先前的丰硕成果,我们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