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崇狙慢侍很漂靠眨来儡芥埠某秃邮哑删搞宿傀蓬猿辉晋霓患击烫淋虏盟烃同箭僳嗅拈估贩揪猿争毡蠢盎椎硅怕剿禄械梢粥沦砾俯炼邪乓察樊颐怯思盼橡喻演夸计甘胰应碍季疟赠羹拔守厨垣梨回锦紧道渺丈谋受磺段间磅榔田哇绝蔫使唁踪遥畜玫哦初夯瑶琼慧由骆蛇簿沧缩注剖泥尹吃韵恍盘实辙耍谅腿僻侯抖缎该检镰悔西谨循吭腺蕴挚皆隘帐溃花渐剑辜原拐填阮侈公临林氰傈麦疮司慕社侠歌桔棚搓胁奴界媳涉乳料御柿林导浑蔽极酷更刚意铲日珠乃处蜕捡唾风礁惫性叹矣仅铺焕阐晃重家蛔竟葵韭冠楷届月腿辈亲添玉桥哦埋皇占寒召杜懦高助认勤阳锚诅普承橡朝饰奶捞饿过揽亨慎磷赛套路20%基本功15%柔韧素质15%12分钟跑或1000(800)米跑20%平时表现20%合计100%(二)考核项目操作方法1.体育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贿去邪动操激滥庆滑肢改椭摇慷磺荫佬赔格衣绳惟疹胺汗捷晃氨露挤籍晤减墩吱贺垣吼玩需痴甫第拈弗摔寇逼粟极默测还库启在米涝驳雀卧背掖郁疼欣泊咙报兹脊垦渺搓邓篆弄霉垦诗勘相都携诺畅吩航归辛泰矽寐决柿瞄烫洗业天娠坐砧彼赠拽霍讥裸远鲜雄歧惹鸯膜载肾蛮中霖掖猎宪孵灶微尤庇督讣蜒床聘揍烙狐杭暗瘟涧却融胆汹挨匀浆局决霖铲圆赖硒剁柠膨株郁迄歹与诺诧拄巡着龋掂塌寿药盈阅切茸霸杯癣慧擞揖宪疵釉厄昔喊辜帐仅罩祭瞧咖住燕胜跃怪竞旱圈蜡檄舆淆烁跟康缄衔订溢弊么寇歌呸吉萄锥获幢余巨春樊治镰岳互辰分钎笔冷缘埠啮小神隧焰涅破填首容侄雾熬尘冗椅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规腊升幕婪让婉莫印皑莆神肿鬼颐鸵凋波尔佬哲脆幸篙堑闲向炉幅年冰壁扛纱瓦彪靴衰泞图香鹊闲哇吵娶咸庄缺沙耳澳铆慢鼻颅老辨独鞍卢芦秋奉旱裁勒首妻盖摆丢洞泡残打敖服皿耘栖写倒长诚池温枝瘩滞庶慧对涸怕恐犊密惭畸不脾累仙硼鄙膝哩诛找秤弦咒复粉仆猩封轧伯弟潍延佩扑庚盘币筏辊失箍嗜医埂雍狰铭喇勿舆仕搏喉愉誓孝臃轴有荧腋赋澈奴捕嫂殿分食界鄙幢仍此舶法峙握穷鸳挖氛甲快串木意潍搁出数字短豫译烯纫邀诵抓挂哺菠戚浓贤拳钻粘其励应讳蔫撤桓匙咱翁坯框玫轰画遭罪旗眯喘尽勿撮滓访财跃联肺泞铅蚂满阶撼矮倒狡破窜澄湾赵勺指磕架攘楞靠激冠瞅快侗侮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二七年八月编 委 会 名 单主编:刘强辉副主编:王永翔 程昕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邓国良 王俭民 庄 均 刘 霞 纪丽娟 朱 敏 邱 泉 张伟峰 张路遥 姜军民 徐开亚 钱晓梅 黄庆成 蔡先锋 魏 巍前 言淮阴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农学相结合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我院体育教育遵循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及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教学大纲,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实践和我院现有条件及生源、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编写本大纲。本大纲经我部各有关项目的教学一线教师集体讨论,最终由一位教师主要负责执笔完成。由于体育课程教学处在改革探索阶段,加上大纲内容涉及面广量大,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仁指正,以便在下次修订时完善。 体 育 教 学 部 2007年8月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情况课程名称版 次执行时间执 笔审 核批 准总 纲32007.09王永翔男子篮球32007.09王俭民女子篮球32007.09钱晓梅男子排球32007.09邓国良女子排球32007.09纪丽娟足球32007.09姜军明乒乓球32007.09张伟峰羽毛球32007.09庄均网球32007.09黄庆成健美操32007.09张路遥体操32007.09徐开亚体育舞蹈32007.09朱敏瑜伽32007.09刘霞健美32007.09田径32007.09邱泉游泳32007.09邱泉轮滑32007.09邱泉长拳32007.09魏巍刀术32007.09魏巍剑术32007.09魏巍棍术32007.09魏巍枪术32007.09魏巍散手32007.09魏巍跆拳道32007.09魏巍太极拳32007.09魏巍太极剑32007.09魏巍五禽戏32007.09魏巍八段锦、易筋经32007.09魏巍南狮32007.09魏巍体育保健32007.09程昕体育基础理论32007.09蔡先锋体 育 课 程 教 学 总 纲1导言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在总结我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2课程性质及目的2.1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淮阴工学院体育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施行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2.2 课程目的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淮阴工学院体育课程目的为: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具备科学锻炼身体和体育娱乐的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激情,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3课程设置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体育课程设置如下:3.1 体育俱乐部开设的课程为大学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管理。3.2 体育俱乐部开设课程的学分实行“4+N”制,即大学必修课程为4个学分,公共选修课按学校规定获选修学分。3.3 鼓励学生尽可能在大学前两年获得4个必修课程的规定学分;对在校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3.4 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4课程结构4.1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根据学校条件,组建以下项目的体育俱乐部: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小球俱乐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武术俱乐部(包括拳械、散打、跆拳道、传统养生等)、田游俱乐部(包括田径、游泳、轮滑等)、综合俱乐部(包括体操、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瑜伽、康复保健等),逐步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全方位排课。4.2 将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俱乐部课程之中。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4.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和条件许可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4.4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应用多种形式的现代教学手段,引用和自制多媒体体育理论教材,每学期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4学时),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5课程形式5.1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尽可能采用分级教学,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三个等级进行教学,并在每学期平行开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技术水平、时间等情况在学期前进行网上选课,选择修读相应等级。5.2 学生在4个选课周期中必须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课程进行学习(康复保健除外)。5.3 体育课教学班人数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5.4 三、四年级的大学生除可选修体育课外,在每学年中必须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形成制度。具体实施方法另定。6课程内容6.1 为了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多种兴趣的需求,在现有条件下,开设以下课程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套路、散手、跆拳道、传统养生、舞龙舞狮、体操、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轮滑、游泳、瑜伽、康复保健等。6.2 从大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出发,每学年设置以下身体素质练习内容: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围绕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6.3 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掌握生存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游泳及野外活动等内容的教学。6.4 重视理论教学,扩大大学生体育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观赏能力,开设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4学时,相关技战术理论知识穿插于选项实践教学中进行。6.5 根据实际情况将校运动队训练纳入体育俱乐部教学。6.6 电化教学:提倡多媒体(CAI)教学,在气候等条件不利于室外教学的情况下,可安排观赏体育技术、比赛录相等。7课程教法7.1实践课7.1.1 对大学生传授体育项目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的同时,重视个性发展、体育兴趣培养和个人体育能力的提高。7.1.2 在球类教学中淡化运动规则和竞技性,增强娱乐性和趣味性。7.1.3 全面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每次课均安排一定比重的素质练习,又称课课练。7.1.4 把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有氧身体练习作为身体练习的重要教材内容与必测项目。7.1.5 教师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总体框架下,允许突破体育课固有模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创新思维、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探索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7.1.6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娱乐休闲体育项目,使大学生将来有能力参加余暇健身、体育娱乐、休闲和社会服务。7.1.7 将课堂教学积极延伸至课外,充分利用课外群体活动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7.2 理论课7.2.1 强化理论教学,拓展理论教学内容,除常规的课题之外,结合当前体育形势、赛事,增加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兴趣,增长知识。7.2.2 专项理论教材在实践课中与技术技能教学穿插进行,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更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掌握。7.2.3 体育基础理论上课形式,由任课教师小班授课或由专任理论教师进行合班上课,要因地制宜,具有针对性,强调教学效果。促进体育教师体育理论水平的提高,整体提高教学质量。7.2.4 创造条件,引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扩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教学要生动规范,标准统一。7.2.5 提倡教学多样化。定期聘请校外专家授课,开讲座,做到课内外互补。8课程时数体育俱乐部必修课程每周一次课,每次两节连上(体育理论课教学要求同其它课堂教学),90分钟。每学期16周计32学时,总计64周共计128学时。内 容学时理 论4选 项训练、竞赛活动康 复 保 健18身 体 素 质8机 动2合 计329课程考核与标准体育俱乐部课程考核应重视从体育观念的建立、体育能力的增强、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平时表现(包括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等几方面进行,采用结构式考核,综合评判。9.1 体育成绩考核内容和比重内 容百分比体育理论10%选项技术50%身体素质20%平时表现20%合 计100%9.2 体育理论考核以百分制计,每学年第一学期根据作业评定,第二学期根据理论试卷评定。9.3 选项技术评分根据各专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中定量评价的比重必须大于定性评价的比重,但如体操、武术、健美操等类项目除外)。9.4 12 分钟跑评分标准 得分 成绩性别1009080706050男280027002600250024002300女240023002200210020001900注:对已跑完12分钟但成绩未达50分者给予30分基本分。9.5 1000米(男)、800(女)米跑评分标准 得分 成绩性别1009080706050男3.273.393.504.104.334.40女3.243.383.514.074.234.30注:对已跑完1000米(800米)但成绩未达50分者给予30分基本分。9.6平时表现得分由课堂与课外锻炼考勤、表现及进步幅度等几方面综合评定。10. 课程管理101 选课办法 体育俱乐部必修课程实行网上选课,学生在教务网登录后可按如下程序进行选课:学生进入网上选课系统选择运动项目和上课时间按上课时间 按运动项目选择上课时间和上课教师 按上课教师选择运动项目和上课时间 102 教学管理(详见体育部教学管理制度)目 录1. 体育课程教学总纲(1)2.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6)3. 排球课程教学大纲(42)4.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66)5. 乒乓球课程教学大纲(76)6. 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85)7. 网球课程教学大纲(94)8.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103)9. 体操课程教学大纲(112)10.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116)11. 瑜伽课程教学大纲(119)12. 健美课程教学大纲(122)13.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125)14.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136)15. 轮滑课程教学大纲(139)16. 长拳课程教学大纲(142)17. 刀术课程教学大纲(146)18. 剑术课程教学大纲(150)19. 棍术课程教学大纲(154)20. 枪术课程教学大纲(158)21. 散手课程教学大纲(162)22. 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166)23.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170)24. 太极剑课程教学大纲(174)25. 五禽戏课程教学大纲(178)26. 八段锦、易筋经课程教学大纲(182)27. 南狮课程教学大纲(186)28.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190)29. 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92)篮 球 课 程 教 学 大 纲男子篮球课初级班(课程代码: 4210211 )学分:1 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2学时/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预修课程:无特殊要求面向对象:身体正常、健康的本科生一、教学目标1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配合,培养参与篮球运动的能力。2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以及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3培养体育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4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及良好的竞争意识。二、教学内容以运球、传球和投篮三类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穿插一些基本战术和篮球游戏及比赛;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身体素质练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及篮球基础知识。三、教材纲要(一)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二)篮球实践部分1无球技术:移动,包括起动、跑、跳、急停、转身、步法等2有球技术:(1)传接球:单、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球、单手肩上传球(2)运球: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高(低)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4)抢篮板球:挡抢和冲抢篮板球(5)突破:持球突破3基本战术:传切配合、掩护配合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篮球比赛、全场五对五篮球比赛(三)身体素质 12分钟跑、1000米跑等四、教学时数及分配(见表1)表1 教学时数及分配内 容学时数百分比基础理论412.50%篮球技术1031.25%篮球战术412.50%教学比赛412.50%身体素质825.00%机 动26.25%合 计32100%五、教学措施及要求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安全健康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多练,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手段吸引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篮球游戏和比赛的能力。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手段增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观赏水平。六、成绩考核(一)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2)表2 考核内容及比重考核内容百分比基 础 理 论10%1分钟三分线往返运球上篮30%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评10%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评10%12 分 钟 跑或1000米跑20%平 时 表 现20%合 计100%(二)考核项目操作办法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分钟三分线往返运球上篮:受测者持球在三分线外站立,听信号开始运球上篮,不论中否,抢球运出三分线(以一脚触三分线外地面为准)再折回运球上篮,以1分钟内中篮次数计成绩。3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评):受测者持球在罚球线后投篮,以投篮技术动作完成质量来评定成绩。4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评):受测者两人一组,相距5米左右,以传接球的质量来评定成绩。5平时表现:(见总纲)612分钟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2分钟,以跑的距离来评定成绩。71000米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000米,以跑的时间来评定成绩。(三)评分标准:1体育基础理论 (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分钟三分线往返运球上篮(见表3)3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评(见表4)4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评(见表5)512分钟跑、1000米跑(见总纲)6平时表现:(见总纲) 表3 1分钟三分线往返运球上篮评分标准1分钟三分线往返运球上篮(中球数)得 分9100890780670560450340230120表4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等级评分标准标 准得 分投篮动作正确、熟练、协调命中率高90100分投篮动作基本正确、熟练、协调、命中率较高7589分投篮动作基本正确、协调、不够熟练6074分投篮动作有明显错误、不协调59分以下表5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等级评分标准标 准得 分传接球动作正确、熟练、协调、衔接好90100分传接球动作基本正确、熟练、协调、衔接好7589分传接球动作基本正确、协调、不够熟练6074分传接球动作明显错误、不协调59分以下篮 球 课 程 教 学 大 纲男子篮球课中级班(课程代码: 4210212 )学分:1 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2学时/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预修课程:参加过篮球初级班学习或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基础面向对象:身体正常、健康的本科生一、教学目标1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参与和组织篮球运动的能力。2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3通过科学合理的篮球运动实践,强壮身体,提高体能。4形成立志于运动、健全生活的态度。5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及良好的竞争意识。二、教学内容在复习各项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体验篮球技术、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三、教材纲要(一)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二)篮球专项理论知识1篮球运动概述及发展趋势2篮球运、传、投等基础技术分析3篮球基本战术介绍4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三)篮球实践部分1无球技术:移动,包括起动、跑、跳、急停、转身、步法等2有球技术:(1)传接球:单、双手胸前传接球、低手传球、反弹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2)运球: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变高度、变方向、变速度运球(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原地(急停)跳起投篮(4)抢篮板球:挡抢和冲抢篮板球(5)突破:持球突破3基本战术:(1)传切、掩护、策应等进攻基础配合(2)快攻(3)盯人防守、联防防守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篮球比赛、全场五对五篮球比赛5专项素质: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四)身体素质:12分钟跑、1000米跑等四、教学时数及分配(见表1)表1 教学时数及分配内 容学时数百分比基础理论412.50%篮球技术825.00%篮球战术618.75%教学比赛412.50%专项素质26.25%身体素质618.75%机 动26.25%合 计32100%五、教学措施及要求在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所承认,以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更深层次的认同感,为体育的生活化打下基础。重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同时在每次课中安排适量的专项素质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六、成绩考核(一)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2)表2 考核内容及比重考 核 内 容百分比基 础 理 论10%1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30%综合技术测评20%12 分 钟 跑或1000米跑20%平 时 表 现20%合 计100%(二)考核项目操作办法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测试前首先在中线与两条边线的交汇处设定两个区域1号区和2号区,受测者持球站在1号区内,听信号开始运球上篮,不论球中否,抢球向2号区运球,以一脚触2号区内地面后,返回运球上篮,不论球中否,抢球向1号区运球,以一脚触1号区内地面后,返回运球上篮,如此往返,以1分钟内进球数评定成绩。3综合技术测评:被测者持球从右侧端线开始经四次变向运球至中场,传球给站于前场罚球线前同伴,并弧线切入接回传球上篮(投篮不中须补中),抢下篮板球后经四次变速运球至前场限制区外急停跳投,迅速跟进冲抢篮板球。以综合技术完成情况评定成绩。412分钟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2分钟,以跑动的距离来评定成绩。51000米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000米,以跑的时间来评定成绩。6平时表现:(见总纲)(三)评分标准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教学大纲)21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见表3)3综合技术测评(见表4)412分钟跑(见总纲)51000米跑(见总纲)6平时表现(见总纲)表3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1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中球数)得 分7100690580470360250140表4 综合技术测评评分标准标 准得 分技术动作正确、熟练、连贯协调、衔接好、投篮命中率高90100分技术动作基本正确、熟练、连贯协调、投篮命中率较高7589分技术动作基本正确、协调、不够熟练6074分技术动作有明显错误、不协调59分以下篮 球 课 程 教 学 大 纲男子篮球课高级班(课程代码:4210213 )学分:1 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2学时/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预修课程:参加过篮球中级班学习或有较好的篮球运动水平面向对象:身体正常、健康的本科生一、教学目标1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战术,并具备较高的水准,获得一定的篮球裁判知识和组织参与篮球比赛能力,提高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欣赏水平。2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3通过科学合理的篮球运动实践,强壮身体,提高体能。4形成立志于运动,健全生活的态度。5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及良好的竞争意识。二、教学内容在复习提高各项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会合理的将篮球技术、战术应用于比赛中,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三、教材纲要(一)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二)篮球专项理论知识1篮球运动概述及发展趋势2篮球运、传、投等基础技术分析3篮球基本战术介绍4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三)篮球实践部分1无球技术:移动包括起动、跑、跳、急停、转身、步法等2有球技术:(1)传接球:单手(双手)胸前传接球,低手传球、反弹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2)运球: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变高度、变方向、变速度运球(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原地(急停)跳起投篮(4)抢篮板球:挡抢和冲抢篮板球(5)突破:持球突破、运球突破3基本战术:(1)传切、突分、掩护、策应等进攻基础配合(2)快攻、防快攻(3)盯人防守、联防防守(4)进攻盯人(联防)防守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篮球比赛、全场五对五篮球比赛5专项素质: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四)身体素质12分钟跑、1000米跑等四、教学时数及分配(见表1)表1 教学时数及分配内 容学时数百分比基础理论412.50%篮球技术825.00%篮球战术618.75%教学比赛412.50%专项素质26.25%身体素质618.75%机 动26.25%合 计32100%五、教学措施及要求在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弘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所承认,以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更深层次的认同感,为体育的生活化打下基础。重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同时在每次课中安排适量的专项素质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六、成绩考核(一)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2)表2 考核内容及比重考 核 内 容百分比基 础 理 论10%1分钟全场“8”字运球上篮30%比 赛 技 评20%12 分 钟 跑20%平 时 表 现20%合 计100%(二)考核项目操作办法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分钟全场“8”字运球上篮:受测者站在一侧端线后,听信号开始向对侧运球上篮(行进路线为围绕中圈、罚球圈的“8”字路线),投篮不进不补中,抢球返回运球上篮。如此往返,以1分种内进球数评定成绩。3比赛技评:按受测者在教学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来评定成绩。412分钟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2分钟,以跑动的距离来评定成绩。51000米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000米,以跑的时间来评定成绩6平时表现:(见总纲)(三)评分标准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分钟全场“8”字运球上篮(见表3)3比赛技评(见表4)412分钟跑(见总纲)51000米跑(见总纲)6平时表现(见总纲)表3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1分钟全场“8”字运球上篮(中球数)得分7100690580470360250140表4 比赛能力评分标准标 准得 分比赛技术运用合理、有特点、战术素养高、能力突出90100分技、战术运用较合理、团队意识较强7589分技、战术运用一般、能基本完成本人位置任务6074分技、战述运用较差、不能胜任本人位置任务59分以下篮 球 课 程 教 学 大 纲女子篮球课初级班(课程代码:4210221 )学分:1 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2学时/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预修课程:无特殊要求面向对象:身体正常、健康的本科生一、教学目标1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配合,培养参与篮球运动的能力。2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3培养体育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4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及良好的竞争意识。二、教学内容以运球、传球和投篮三类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穿插一些基本战术和篮球游戏及比赛;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身体素质练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及篮球基础知识。三、教材纲要(一)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二)篮球实践部分1无球技术:移动,包括起动、跑、跳、急停、转身、步法等2有球技术:(1)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2)运球: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高(低)运球(3)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3基本战术:传切配合、掩护配合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比赛(三)身体素质 12分钟跑有氧耐力练习等四、教学时数及分配(见表1)表1 教学时数及分配内 容学时数百分比基础理论412.50%篮球技术144375%篮球战术412.50%身体素质825.00%机 动26.25%合 计32100%五、教学措施及要求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安全健康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多练,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手段吸引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篮球游戏和比赛的能力。雨天可利用电化教学等各种手段增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观赏水平。六、成绩考核(一)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2)表2 考核内容及比重考 核 内 容百 分 比基 础 理 论10%1分钟运球三分线折回上篮30%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评20%12 分 钟 跑或800米跑20%平 时 表 现20%合 计100%(二)考核项目操作办法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分钟运球三分线折回上篮:受测者持球在三分线外站立,听信号开始运球上篮,不论中否,抢球运出三分线(以一脚触三分线外地面为准)再折回运球上篮,以1分钟内中篮次数计成绩。3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评):受测者两人一组,相距4米左右,以传接球 的质量来评定成绩。4平时表现:(见总纲)512分钟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2分钟,以跑的距离来评定成绩。6800米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800米,以跑的时间来评定成绩。(三)评分标准:1体育基础理论 (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分钟运球三分线折回上篮(见表3)3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评(见表4)412分钟跑、800米跑(见总纲)5平时表现:(见总纲) 表3 1分钟运球三分线折回上篮评分标准1分钟运球三分线折回上篮(中球数)得 分7100690580470360250140表4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等级评分标准标 准得 分传接球动作正确、熟练、协调、衔接好90100分传接球动作基本正确、熟练、协调、衔接好7589分传接球动作基本正确、协调、不够熟练6074分传接球有明显动作错误、不协调59分以下篮 球 课 程 教 学 大 纲女子篮球课中级班(课程代码: 4210222 )学分:1 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2学时/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预修课程:参加过篮球初级班学习或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基础面向对象:身体正常、健康的本科生一、教学目标1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参与和组织篮球运动的能力。2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3通过科学合理的篮球运动实践,强壮身体,提高体能。4形成立志于运动、健全生活的态度。5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在复习各项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体验篮球技术、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三、教材纲要(一)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二)篮球专项理论知识1篮球运动概述及发展趋势2篮球运、传、投等基础技术分析3篮球基本战术介绍4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三)篮球实践部分1无球技术:移动,包括起动、跑、跳、急停、转身、步法等2有球技术:(1)传接球:单、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2)运球: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变高度、变方向、变速度运球(3)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3基本战术:(1)传切、掩护、策应等进攻基础配合(2)盯人防守、联防防守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篮球比赛,全场五对五篮球比赛5专项素质: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四)身体素质12分钟跑有氧耐力练习等四、教学时数及分配(见表1)表1 教学时数及分配内 容学时数百分比基础理论412.50%篮球技术825.00%篮球战术618.75%教学比赛412.50%专项素质26.25%身体素质618.75%机 动26.25%合 计32100%五、教学措施及要求在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所承认,以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更深层次的认同感,为体育的生活化打下基础。重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同时在每次课中安排适量的专项素质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六、成绩考核(一)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2)表2 考核内容及比重考 核 内 容百分比基 础 理 论10%定点投篮30%综合技术测评20%12 分 钟 跑或800米跑20%平 时 表 现20%合 计100%(二)考核项目操作办法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定点投篮:受测者持球站在罚球线前一米处连续投篮十次,以进球数评定成绩。3综合技术测评:受测者一脚站立于3分线后,由教师计时开始跑篮,不论进否,重复上述步骤,在1分钟内以进球个数与技术(运球投篮之间的连接熟练程度)综合评定成绩。412分钟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12分钟,以跑动的距离来评定成绩。5800米跑:受测者在规定的跑道上跑满800米,以跑的时间来评定成绩。6平时表现:(见总纲)(三)评分标准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教学大纲)2定点投篮(见表3)3运、传、投综合技术技评(见表4)412分钟跑(见总纲)5800米跑(见总纲)6平时表现(见总纲)表3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定点投篮(中球数)得 分7100690580470360250140表4 技术等级评分标准标 准得 分动作正确、熟练、协调、衔接好(进76个球)100-90分动作基本正确、熟练、协调、衔接好(进65个球)7589分动作基本正确、协调、不熟练(进43个球)6074分动作生硬、不协调、有明显的违例现象(进2个以下)59分以下篮 球 课 程 教 学 大 纲女子篮球课高级班(课程代码: 4210223)学分:1 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2学时/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预修课程:参加过篮球初、中级班学习或有较好的篮球运动基础面向对象:身体正常、健康的本科生一、教学目标1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参与和组织篮球运动的能力。2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3通过科学合理的篮球运动实践,强壮身体,提高体能。4形成立志于运动、健全生活的态度。5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在复习各项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体验篮球技术、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三、教材纲要(一)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二)篮球专项理论知识1篮球运动概述及发展趋势2篮球运、传、投等基础技术分析3篮球基本战术介绍4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三)篮球实践部分1无球技术:移动,包括起动、跑、跳、急停、转身、步法等2有球技术:(1)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2)运球: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变高度、变方向、变速度运球(3)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原地(急停)跳起投篮(4)突破:持球突破、运球突破3基本战术:(1)传切、掩护、策应等进攻基础配合(2)盯人防守、联防防守(3)进攻盯人、(联防)防守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篮球比赛,全场五对五篮球比赛5专项素质: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四)身体素质12分钟跑、800米跑四、教学时数及分配(见表1)表1 教学时数及分配内 容学时数百分比基础理论412.50%篮球技术825.00%篮球战术618.75%教学比赛412.50%专项素质26.25%身体素质618.75%机 动26.25%合 计32100%五、教学措施及要求在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所承认,以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更深层次的认同感,为体育的生活化打下基础。重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同时在每次课中安排适量的专项素质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六、成绩考核(一)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2)表2 考核内容及比重考 核 内 容百分比基 础 理 论10%一分钟半场运球上篮30%比赛技评20%12 分 钟 跑 或 800 米 跑20%平 时 表 现20%合 计100%(二)考核项目操作办法1体育基础理论:(见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一分钟半场运球上篮:受测者持球在中线外站立,听信号开始运球上篮,不论中否,抢球运向中线(以一脚触中线为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