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4).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4).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4).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4).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4).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4).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谁有资格引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行政诉讼一个非常关键的问 题。世界各国的行政诉讼都对此做了资格限制,要求只有具有原告资格的起诉才 能真正引发司法审查,所以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 究课题。然而,原告资格又是一个非常复杂有时甚至难以用理论进行概括和分析 的论题。由于原告资格与实践联系是那么密切,且它集中体现了行政权与司法权、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以及行政诉讼的目的与价值取向。因而,它更容易随 着这些因素的变迁而变化。自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以来,原告资格问题一直是 理论上争论不休,实践中把握不一的一个问题,这一状况的存在一方面使我围 行政诉讼的诉权保护范围显得不够明确,另一方面也使行政诉讼制度的特有功能 难以得到正常发挥。因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极为 必要。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本章从概念分析入手,首先分析了行政诉 讼原告资格的概念、本质及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 行政诉讼目的的关系,通过比较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原告、起诉条件、受理条 件、原告地位的区别与联系,更进一步揭示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念的本质属性 与特征。本文认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享有诉讼实施权,成 为适格原告应具备的条件,而实质性条件是诉讼主体诉诸行政诉讼所应具有的足 够利益,这就为本文确立以诉之利益作为原告资格的基本标准奠定了前提。( 这 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第二章为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现状。本章在追溯我国原告资格标准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对“合法权益”标准和“利害关系”标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在 归纳有关我国原告资格法律规定的过程中,也对现有的法律规范进行了合理的分 析与解释,得出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认 为,我国原告制度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应归因于我们正在使用“实体标准”来判断 原告资格。它导致了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范围狭窄,导致了起诉过程中的实体审 查,导致了判决无法生成权利,导致了公益诉讼无法启动。( 对问题的症结作此 归纳本文尚属首次) 第三章为域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比较研究通过考察美、英、日、法和我 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和实践,得出了可资借鉴的三条经验。其 中最宝贵的一条是,西方各国在由“权利”标准向“利益”标准转轨的过程中, 纷纷以“诉之利益”作为原告资格的基本标准。 第四章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确立了以诉之利益为原告资格的 基本标准,视诉讼类型的不同而具体的原告条件各异,并辅之以行政诉讼判例制 度为适当补充的原告资格制度的基本框架( 本章绝大部分观点是刨新观点) 本 文认为,既然“权利”标准必然要走向“利益”标准,那么利益的考量就是问题 的关键,而行政诉讼诉之利益,又是当事人诉诸行政诉讼所具有的利益及构成司 法救济的必要性,所以应以诉之和益作为原告资格的基本标准本文认为,以诉 之利益作为原告资格标准的理由是:诉之利益标准能克服传统标准在起诉过程中 进行实体审查的弊端;诉之利益标准促成了司法生成权利的实现,扩大了原告资 格范围;将诉之利益导入行政诉讼,能有效地实现保护公共利益的行政诉讼目的, 使更多主体将拥有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诉之利益的内涵、特性、构成要件与行政 诉讼原告资格的确定因素存在着天然的契合关系。有无诉之利益的关键就是对诉 之利益的判断,本文认为应该从利益因素、诉之利益的生成因素、诉之利益的时 空要素、适合法院司法审查的要素等四个诉之利益构成要件来判断。诉之利益理 论是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为基础的。本文认为,司法独立原则是诉之利益理论真 正发挥作用的必要自口提;而行政判例制度的构建是防止法官滥用此理论进行司法 腐败和维护法制统一的重要保证。不同诉讼类型下的诉之利益的具体要求使得原 告资格的判断更易于把握。 关键词原告资格,原告资格标准,行政诉讼诉之利益 a b s t r a c t ,1 1 l c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o f p l a i n t i 行t od a i l i l j i l d i c i a ir e “c wl oi sav c 搿k c y p r o b l 锄o f a d l n i 硝s h 鲥v el i t i g a l i o ma d m i n i s 妇6 y el i t j g a 6 0 ni 1 1m a n yo d u n 埘髓h 勰l i l l l i t c dt l e q u a l i f i l i o i l r c q 嘶n gt l l ep r o s e 础o no l l l yw i mp i a i n t i f h 叫i f i 酬o nt os 锄 j u s t i c cr e v i 眠髓骶如他,i t i sa 词u a b l es 嘶e c tt o 麟鲫曲h o w e v p l a i n t i f r s 掣l a l i 矗c a l i o ni sa l av e r y m p l i c a t i 缸锄dg v 懿d i 硒i to n el l i a s o m c t i m 嚣c a n n o t b e 羽m l m a r i z 酣觚d 缸a l y z e dw i t hr e l a t i v el l l c o r i 嚣b 黜s ei th a sac _ 1 0 3 e l a t i o n w i 血p l a i n t i f r sq u a l i 丘c a l i o n 如dp 删a n d 绷1 b o d i 璐a n c h 锄e dm n 。c t i o f m ef d a t i o nb e t w 嘲t l l ee x e c u t i v ep o w 茁粕dj 砌c i a lp o w e 毛i n d i v i d u a li n t e f 嚣b 缸d s 撕a l s ,眦de v l l i ep u r p 0 柚dv a l 嘶c n t a t i o fa d m i i l i s 嘣i v c 蜥刨o mni s a p tt oc h 姐g ew i mt l l o s ef a c 的璐s i n c em es ) r s t 锄o f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l i t i g a t i o nw 笛 e s t a b i i s h e di f ic h i 氓p l a i n t i 聃q 吲i f i 幽h 勰b 黜幻d 曲a t e d l 麟l yi n 蚰 a n dn o t 础c dac e 憾i i lp r a c t i t h e r e f b r e ,i ti s 懿觚:i n d y 鹤s e n t i a lf o rf i l r t h e r r 拳地2 咄 c h a p t c ro n e a 咖姗a r yo fp l a i l l t i 凰q u a 玎f i c a t i o no f 洳i i l i s t r a t i v el i t i g a t i t l l i sc h a p t e r 锄a l y s 锚t l l ec o n c e 此e s s 舶c e 鲫di i l l l 嘲l tv a l o fp l a i m i f 如 q 明l i f i 训o no fa d m i i l i s h a d v cl i t i g a t i a t6 眦a i l dm e n t l l ca l l t _ h o rp r o b 鹤i n t ot h e r c l 砒i 蛐b 咖p l a i l l t i f r sq i i a l 诵c a t i o 咀o fa d 】岫i 咖t i v el i t i g a t i o na n da d m i n i s t 豫t i v e l m 耐i o np u r l o s e ,c o m p a r 鹤p l a i n t i f p sq u a l i f i 龃t i o n 锄ds c o p eo fa c c 印t i n gc 勰髂, p i a i l l t 氓c o n d i t i o fc l 缅,t l l ec 0 i l d i t i o no fa c c 印t a n c e 锄dp i a i n t i 骶s t a c u s t h e 锄t h o r n c h l d 髓t l l a tp l a i l l t i f p sq i l a l i f i c a t i o fa d m i l l i s 缸蕊v cl i t i g a t i o nm e 孤sm a t e n j o y i l l gt l l el a w s u i t 锄di m p l 啪e n t sr i g h ti na d m i n i s 删v el i t i g a t i i sm ec o n d i t i o n t l i a tm ep l a i n t i 仃s h o u l dp o 辐e s s 孤l dt h es l l b s t 锄t i v ec o n d m o ni si n t 口e s t st l l a tt h e s u b j e c to fm er i g h to fa c t i o ns h o u i dp o s s e 轴1 1 i i sh 嬲岱t a b i i s h e dt h eb 嬲i cs t a n d a r d w l l i c hr e g a r d si n t c r t sa sp l a i n t i f f s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锄d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p r 田u i s i t e 矗) r t l l i s p a p 札( 1 k s i s o n e o f t l l c i n n o v a t i o 惦i i i t l l i s p 印砷 c h a p t 盯t 、阳:t h ec 嘲i ts i t u 撕o no fp l a i n t i f p sq u a l m c a t i o ns 诅n d a r do f a d m i i l i s t r a t i v e1 i t i g a 曲no fo mo 咖奶lm 虹sc h 印t 盯h a c 嚣b a c kt om eh i s 蜘c a l e y o h m o no f 吐忙q u a l m c a t i 衄咄m d a r do f 吐嵋p i a i n t i f ri no 叫呻x 卸a i y z i n g i a _ 6 伽i a l l y 撕os t a l l d 砌sj l a 晌lb 朗e f i c i a li n t 咚t 竹棚“s 拓l k e 竹d 嘶n g 坼p r o 蟠 o f 飘姗m i n g 叩t l l el e g a ip m v i s i o 衄o fq l l a l i f i c a t i o fp l a i l l t i f ri no c o 岫n xt l l e 越吐t 阱a l c a 玎i o n 枷o n a i 锄a l y s i s 矾d 瓴p l a f l a t i o nt o 喇s d n gl c g a i m 塔 d 掰1 i n gm e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锄s mf i v e 他s p e :c 协o fp l a i n t i f r sq u a l i f i 硎s y s t 锄o f a d i n j 嘶g 嗽岖v el i t i g a t mmo i l 曲孓t h ca u t h o r n c l u d 岱m a ta np r o b l e m sm a t 商s ti l ln 把s y s t 啪o fp l a i n t i f r o f o wc 0 蛐ys h o u l db cd 嘴t on 坞u o f “衄t i t y s s t 2 m d a r d t oj u d g cp l a i n t i f r 3q l l a l 循c a t i o mi th 勰u s c dt l l ef 搬t l l a tm o mp r i v a t e p p i ei i ia d m i n i 咖岖o nh a v e t i g h to fc l 痂1 i n g 锄dj l l d i c i a l 刚i 州o fc n t 哆1 1 1 e j 回孕n e n ti s 啪西i et op f o d l l m er i g h t ;t h ep u b l i cb c 矗t l i t i g 撕o ni su n a b l ct os t a 几 o t i s m e f h 哑t i f i l e t h a t 吐i i s p a p e r 螂u p t l l e 伽x t o m e p b l 锄s ) c h a p t 玎t l l r :1 1 忙c 啪p a r a t i v c 他s e 眦ho fp l a i n t i f f ,sq u a l i 6 c a t i o no fo w f s 嘲 a 血l i i l i s n 谢v el i t i g a t i t t 啪u 曲i i i v 岱t i g a t i n gt t i c t i 啪叮锄dp r a c t i o fm e a d m “s 仃a t i v el i t i g a t i o np l a i 嘶f r sq u a l i f i c a l i o 璐o fu s a ,g 嘲tb r i t a i l l ,j a p a l l , f 娜c e 锄dt a i w 孤o f c l l i n a t l l c 跏t l l o r h 雏d m w nt h r e cp i e c o fe x p e f i e n c ct l l a tw e 啪b eu s o d 白rr e f 锄c c o n eo ft l l en l o 砒v a l l l a b l ei st i i 砒m cw e s t 鲫o o u n t r i e s e s t a b l i s ht l 地b 够i cs t 妯d a r dt 幽n g “缸州购“d a i m 勰p l a i l l t i 骨sq i l a i i f i c a t i o no 鹏 a 盘叮拍o t l l d u f i l l gt l l e 乜a 删t i 矗d m ”r i g l l t s ”s t a j l d a r dt o w a r d s ”i n t 略t 8 ” s t a n d a i d c h a p t 盯南l i r :p 疵tp l a i n 吐凰q u a l i 矗训s y s t 哪o fa d i l l i n i 咖m v el i t i 耐i o n i n 伽rc o u m 阱,1 1 l ea u t l i o re s t a b l i s h 锚t l l eb 舔i c 觚eo fs y s t 锄o fp l a i n t i f r s q t l a l 瓶c a t i :m cb 硒i cs t a l l d a r di st a l 【i n gi n t e 溺t so f c l a i m 勰p l a i n t i 骨s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 t l l ec o n c r c t ep l a h t i f r st 咖c h 锄g 鹧d e p 饥d i n go nd i f f 细tm o d 铝o fa d m i l l i s t m t i v e l i t i g a t i o i l ;p r 。c e d 锄ts y s t c r no fa d m i i l i s 叫i v el i t i g a t i o ni s 鲫p p l e m e i l t c dp r o p e r l y ( m o s tv i e w s i l l t h j s c h 印t c r 黜i n i l o v a t i v e o n 龉) s i n m es t a n d 盯d r i g i l t m u s t b e m o v e dt o w a r d st 1 1 es t a n d a r d “i n t e r 鼯t s ”,w e i 咖n gt l l ei n t e 删si sm ek e yt om e 邮b l 锄a n di fm ep f i v a t ep a r t yw 锄t st ob er e l i e w 姐b yj 懈t i c 韶,t l l ei i l t e r 鹤t so f c l a i l i la r en e c e s s a r y - s ow es b 岫u l dr e g a r di n t e r 嚣t so fc l a i r r i 硒m eb 舔i cs t 粕d 删o f p l a i n t i f r sq u a l 谁c a t i t h e 坤a s o n f o r t a l 【i i l g i l l t e r 懿;t so fd 8 i m 鹊p l a i n “f f s q i l a l m 矗s t 锄d a l di s 勰旬l l o w s no w 粒o m 舔f h e d m w b a c :kt h a tt h c 酬t y 佗v i e w i nt b c 吨l r o f p r o c i i t i i l g ;i t 白c i l i t a t 酣m ea d m i n i s 嘣o no f j u s i i o et o 胁i r i t ot 1 1 幛 地a l i z a t i o no fl l i er i 曲t ,i th 鹤铱p 卸d e dl l i es c o p eo fp l a i l i t i 铲sq 岫l i f i c a t i o n ; c h 锄e l i i l gi n t 潞t si i i t o 删咖t i v el 硒g a l i c a i lf e a l i t l l ep i l i i o f 瓤i i n i n i g 眦i v el i t i g a t i o nt op r o t o c tp i 】b h ci n t e f 龉扭e f 碱v c l y ;t h e 他a 他成i t i l m l r e l 疵b c 咐嘲i l l ei m s i o l l c h 鲫l c t c r i s 虹c 向i n gi i i l p a 恤m td o c 呦to ft l l e 佃甜e s t so fd a i m 锄d 吐嵋d e 觚t ef h c c o ro fp l a i l l d 口sq 腿l i f i c 砒i o fa d m i l l i s 吼i v c l i t i g a t i o l lt h ek e y so ft h ci l l t 盯髑= t so fd a j i na mj _ i l d g m c n t st ot h ei n t 盯髑;t s ;t l l e 绷时i o r t l i i n hi ts h o u l db cj l l d g e d 舶mf o wf a c 岫:t l 把i n t e 瞄b 白c t ( 玛f o 曲i l l a t i f ;t c 白 s p a 睁t i l n ek e ye l 锄t ,觚t a b i l 蚵f o r j l l d i d a l 托_ v i 眦t h et l l r yo f i n t 硝bo f c l a i m i sb a s e d n 坞j l l d g c t sd is c 】f e t i o n a lr i g l i t 1 kj u d i d a ii n d e p c l l d 蛐p f i 嘣p l ei st t i c p 他n 。q l l i s i t c t l l a t t l i e t l l f y o f i n t 盯t s 他a l l y 如n c t i o 鹏;t l 】幛c o n s m l c t i o n o f 山es y g t 锄 o fa d i l l i i l i s 劬l t i v el e g a lp r e c 酣锄ti st 0p r 唧n tt l l e j u d g e 丘d m 曲u s i n gl l l i sl l l 叮a n d c 钔y i i l go nt l l cj u d i c i a l 删p 6 锄d 懿魉;l l a i r d i n gt l l ci m p o r t a mi n 铷锄w i t l l u i l i 丘e dl e g a ls y s t 锄ni se yt 0m a k eaj l l d g m e n to fp l a i n 廿f r sq l n l i f i c a t i o nw h i n t 雠s t sh a v es p e c i f i cd c l i l 锄di nd i 脑伽m o d eo f a d m “s t r a t i v cl i t i g a t i 眦 k e yw o r d sp l a i n t i f r sq u a l 语c a t i ,1 1 地p i a i n t i f r sq m l 佑c a l i s t 锄d a r d , i n l 肿s t so f c l a i mi na d m i n i s 仃a _ t i v el i t i g a t i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文献述评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行政诉讼中最为复杂的问题,究竟拥有何种权益的猪 蹄、鱼行政行为具备何种关联才有资格和能力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攸关行政诉 讼目的,攸关行政诉讼价值导向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它的认定与一国的宪政体制、文化传统、民主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 关,这使得各国原告资格的法律规定一直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而非一成不变。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 一)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界定 有学者认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原告资格的内涵应当是”与具体 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o 其实,我国学者甚少直接对原告资格的内涵做出界定,而皆试图从外延上来 抽象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如下几种归纳:“1 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 的合法权益;2 有明确的被告;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 属于人 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1 必须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 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原告必须和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2 必须 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 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法律特别规定除外) ” 还有学者认为,原告资格包括:“1 必须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 必须是 认为其合法权益受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个人或组织;3 行政诉讼的原 告,必须是在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提起诉讼。”固 另外有学者从形式和实质上来解释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原告资格具有双重 涵义,即在形式上是指能否启动诉讼程序的资格,而在实质上是指能否让法院对 其争议进行实体审理的资格。”o 还有学者引用凯尔森的观点“由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人的行为是由两种因素组 成的:属事因素和属人因素,必须要做和不做的事以及必须要做和不做这件事情 的人,法律规范在决定作为法律条件和法律后果的人的行为时,就决定了这两个 因素 ,认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就是某人就某事而具有的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 而成为原告的法律能力,进而认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什么人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以及什么事可以被诉。o o 奉部分主要参考丫杨海坤,章盘远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述评行政诉讼法专题研究述评北京:中困民法“ 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1 2 1 2 6 页 o 降发之,李季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探讨政法论坛1 9 9 3 年第3 期 o 许崇德、皮纯协主编新中目行政法学研究综述北京:法律 i ;版社1 9 9 1 年版第6 6 7 页 o 杨海坤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法律小版社1 9 9 2 年版,第2 3 5 页 o 孔祥俊行政行为的町诉性、原告资格与d 法审矗北京:人民法院“ 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1 2 页 嗍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雨科伞书h j 版社,1 9 9 6 年版第l o l 页 o 夏锦文,高新华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演进法商研究,2 0 0 1 年第1 期 结合我国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规定的趋势和行政诉讼立法的目的,我赞同从 “属人因素”角度理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并且这样 理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将与原告资格的转移等其他行政诉讼法概念相统一了, 而且也解除了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混同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嫌。某一起诉人是 否具备原告资格,从根本上说应当看起诉人与被诉行为或争议的法律关系是否具 有利益关系。也就是说原告资格是指提起行政诉讼的身份条件 ( 二)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1 原告资格与起诉人资格、起诉条件的区别。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1 9 9 9 年通过的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 2 条第 3 款规定:“受诉人民法院在7 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 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由此可知,起诉人没有任何限制,根据行政 诉讼法第2 条,只要公民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可以提起行 政诉讼,也即具有起诉人资格。这点与原告资格是有很大区别的。可以这么说,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解决的是“可能成为原告”的问题。而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 是解答“如何成为原告”的问题。 2 原告资格与原告地位的区别有学者认为原告地位是指具有原告资格的 人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受理后所确认的一方诉讼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从 而使其具有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二者的区别在于:( 1 ) 二者性质不 同。原告资格是一系列条件的组合;而原告地位是一种诉讼中的法律身份。( 2 ) 取得时自j 不同。原告资格在起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时就取得: 原告地位是在法院确认具有原告资格的起诉人的诉权,受理行政案件后才取得。 所以,取得原告资格的时白j 早于取得原告地位的时甸。二者的关系是:取得原告 地位的人一定具有原告资格,但具有原告资格的人却不一定会取得原告地位。 ( 三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产生的前提某一个 行政争议只有在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内,才具有司法争端的性质。 有学者认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和行政案件受案范围两者之侧可以起到相互 印证的作用根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解掌握行政案件原告资格的问题 还可以通过应用原告资格的概念,检查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案件的受 案范围国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就是上文提及的“属事因素”,也即椎莱克法律词典中的 “司法性争端”,是行政诉讼的客体问题,是从行政权与司法权划分的角度来指 明哪些行政行为可以受到司法权的审判监督。而原告资格是从起诉主体与司法机 关的关系出发来指明哪些主体可以在受案范围内提起行政诉讼的。因此,受案范 围是原告资格产生的前提,只有原告受到侵犯的权益处于受案范围之内,才能提 起行政诉讼,即属于受案范围是确立原告资格的一个l j i 提。原告资格的规定也会 影响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划分,对原告资格的构成因素进行不同的组织,可以调节 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问的关系。 二、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发展历程 。吴偕林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新论行政法学研究,1 9 9 3 年第4 期 o 商家伟论行政诉讼j 泉告资格 法断研究1 9 9 7 年第l 期 。隆发之,李季关于行政诉讼坂告资格的探讨 政法论坛,1 9 9 3 年第4 期 2 ( 一) 。行政相对人。说、“直接利害关系”说 1 “行政相对人”说 有学者认为行政诉讼的原告恒定为行政相对人回“行政相对人”说将行政 诉讼原告界定在行政管理相对人范围内,认为行政诉讼原告必须是行政行为所指 向的相对人,这种做法易于操作,我国行政诉讼实践早期也都遵循这一标准。但 这种标准将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简单地理解为两面关系,使得行政诉讼原告范围过 窄,不利于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因而有学者很早就质疑,认为“行政诉讼的 原告应包括非行政管理相对人”。霍还有学者认为,起诉人“本身不是行政相对人。 但与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行政行为对之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如不 让起诉,又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请求解决,社会效果不好”o 到如今,行政诉讼原告不局限于行政管理相对人已经成为共识,在某些特定 情况下,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即使不是直接行政管理相对人,只要其有足够 充分的理由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也可以成为行政诉讼原 告 2 “直接利害关系”说 “直接利害关系”不再将行政诉讼原告限定于行政管理相对人,而认为“凡 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就具备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回那么如何区分哪种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直接利害关系还是 蒯接利害关系呢? 在一般情况下。将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理解为法律 上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是不存在争议的,但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外的人是否永远是问 接利害关系人呢? 有学者提出,当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外的人符合两项标准时,可 以认定他们是直接利害关系人:一是时间性标准,即利害关系是否为现实存在的 或必然出现的利害关系;二为空间性标准,即利害关系是否为主张人切身的利害 关系。o “直接利害关系”标准峰持受侵犯的是起诉人自己切身的合法权益,而 排除他人的、公共的、或国家的利益,这一标准还未完全退出“市场”但它受 到了来自于公益诉讼的巨大挑战。 ( 二) “合法权益”标准 我国目的对“合法权益”的理解颇有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1 ) “合 法权益”和“合法权利”之争;( 2 ) 保护范围是否限于“人身权、财产权” 这两点争议主要源自于对行政诉讼法第1 1 条与第1 2 条的理解,j 下是对这两 个条文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合法权益”的理解不同。再加上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0 年出了司法解释规定相邻权与公平竞争权也属于“合法权益”的范围,这 使得前述两点的争议更加复杂,反应到行政诉讼法理论中就形成了以下三种对 “合法权益”的界定标准:有学者认为我国确立合法权益的标准为:只要不属于 行政诉讼法第1 2 条排除的事项就为可诉的行政行为。而有的学者坚持依照行政 诉讼法第l l 条列举的范围来界定合法权益:只有行政行为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财产权时才是可诉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享 有原告资格,不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回。还有的学者也同意应当按照第 叫张尚蔫主编走出低谷的中国行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1 9 9 1 年版第4 3 7 页 o 周虞行政诉讼的原告戍包括1 e 行政管理辋对人人民司法,1 9 9 3 年第3 期 o 降及之,李季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探讨政法论坛1 9 9 3 年第4 期 o 崔巍谈行政诉讼殿告资格的界定行政法学研究,1 9 9 3 年第3 期 6 杨寅,吴偕林冲固行政诉讼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j ;版社 2 0 0 3 年版第1 5 8 页 o 王万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行政法学研究,1 9 9 7 年第2 期 1 1 条列举的范围来界定合法权益,但基于对第l l 条第l 款第( 八) 项中“其他” 的不同理解,认为合法权益不限于人身权、财产权,还包括公民的其他权利,譬 如政治权利、宗教信仰等其他权利,。有学者对此做了精辟的概括:。论者看起来 提出了三个厘定合法权益范围的路径。其一,法律未禁止或发对的;其二,法律确 认的:其三。法律明确规定的。”o 三条路径下合法权益的范围由宽到窄。 我认为无论如何解释“合法权益”标准,在今天的受案范围模式下,该标 准只能是“法定权利”标准,其弊端已十分明显 r 三1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 2 条的出现,明确了确定原告资格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标准”。这一标准是 对行政诉讼法确定的“合法权益标准”的进一步发展,从形式上摆脱了主观色彩, 使得原告资格的确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但仍然是高度抽象的,使得对原告资格的 确定仍然不具有稳定性。理论界也对什么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众说纷纭:有的认 为是起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实际影响”( 包括有利影响和不 利影响1 ,如有学者将之界定为起诉人受到了“实际或不利的影响”,如“只要个 人或组织受到行政行为的实际的不利影响,不管他是不是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对 象,或行政行为所直接指名道姓的那个组织或个人,只要这种不利影响通过民事 诉讼得不到救济,就应该考虑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有的认为是起诉人的“合 法权益受侵害”了,但这些解释都缺乏实践操作性 所以有学者进一步阐述:“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因被诉行政行为有关 的法律规范保护范围的权益可能受到被诉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而在行政主体与 受影响人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并将之界定为行政法律关系。还有学者认为“法 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一种起诉人可以期望通过诉讼得到法律保护的、现实 存在或必然出现的、切身的、直接的利害关系。o 我认为,尽管该标准扩大了行政相对人的范围,但该标准是一种客观标准, 较之“合法权益”标准更加严格。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法 定权利”标准。它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完善 当i i 对待原告资格制度的完善有两种路径:其一,在现有的关于行政诉讼原 告资格的标准之中寻找答案:其二,依据现有标准得出起诉人并非适格原告之结 论,但从规范的立场应该允许此类诉讼的进行,故而,建议引入新的规则。 有学者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界定提出了思路:首先认为行政诉讼的 “原告适格的标准应当放宽”,认为原告资格的宽泛化不会影响行政机关的f 常 活动和行政效率,而原告资格的拓宽也会加强对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和对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的监督。其次认为原告适格的标准应当“从权利标准或利害关系标准向 。胡建淼主编行政诉讼法学北京:高等教育;i :版杜。2 0 0 3 年版第8 3 页 。沈岿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司法城量的空间i j 限度中外法学,2 0 0 4 年第2 期 。江必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之发展一行政诉讼。d 法解释解读北京:金城l i i 版社2 1 年版第2 4 9 页 吼祥俊行政行为可诉性、原告资格与司法审查北京:人民法院j i 版社2 5 年版,第1 3 5 页 。杨寅、吴偕林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 3 年版第1 5 9 页 4 法律上的利益标准转变”,认为“法律上的利益标准”是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 采纳的有实效的标准,这一标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较之“法定权利标准”具 有更强的操作性。 还有学者将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化,分为撤销诉讼、确认诉讼、履行诉讼等 三类,在此基础上,确立一种以“权益损害”为标准,视诉讼类型之不同而起诉 条件各异,并辅之以“案例规则”为适当补充的原告资格制度基本框架。回这位 学者主张以“权益损害”标准取代“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标准,同时辅以“案例 规则标准”,以应付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疑难案件,求得司法判决的一致。同时, 这位学者还主张,不同诉讼类型的诉讼,对“权益损害”的解释是不同的,受损 权益的范围是不一致的。我认为,此种标准,从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角度来理解行 政诉讼原告资格,给我们拓宽了新的视野,开拓了新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侯勇重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 4 年第4 期 第一章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第一节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念的界定、性质及存在的价值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念的界定 行政诉讼引发的原因是由于当事人不服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与民 事行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行政行为不仅形成社会秩序,周时还负有稳定社会秩 序的功能。如果允许任何人都可以任意针对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就会使国家 行政管理活动难以j 下常、有效、连续地进行。因此,为了防止乱诉,避免司法成 本的浪费和行政秩序的稳定,就有必要对原告的资格作出必要的限定。 原告资格并非是行政诉讼法 所规定的法律概念因此,学者们对行政诉 讼原告资格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在理解上并不统一。从抽象诉权的意义来讲,任何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都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请 求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但具体到某一特定的行政争议,却并不是 任何人都有这种权能的。享有这种权能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条件,这晕所说的法 律条件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告资格问题。这种就某个具体的、特定的诉讼可以 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能,在德国、r 本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诉 讼法学理论上被称作诉讼实施权,享有诉讼实旌权并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的 人被称为适格原告因此,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享有诉讼实 施权,成为适格原告所应具备的条件。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条件的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原告资格的条件包括:( 1 )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地位( 包括行政行为的直接对象和其 权益受行政行为影响的人) :( 2 ) 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3 ) 有明 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 ) 所诉具体行政行为属于人民法院 的受案范围:( 5 ) 起诉符合法定期限和其他法定条件。o 不过,亦有学者指出,行 政诉讼受案范围仅是原告资格产生的前提,而不是原告资格的构成内容,更不能 。【f i j 中村英良e 著新民事诉讼法讲义( 陈刚等译) 北京:法律f i ;敝社,2 1 年敝第5 4 页 。萎明安主编行政诉涂法学北京:北京人学n i 版社,1 9 9 3 年航第8 9 - 9 l 页;邹荣著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法学1 9 9 8 年第7 期:第6 l 6 3 贝 6 将其等同。回还有学者将原告资格的法定条件界定为:( 1 ) 原告必须是个人或组 织:( 2 ) 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 3 ) 原告必 须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相对人圆最近更有新的观点提出,认为原 告资格的四项标准:( 1 ) 原告是自然人和组织:( 2 ) 存在合法权益( 法律权益) :( 3 ) 合法权益( 法律权益) 属于原告;( 4 ) 合法权益( 法律权益) 可能受到被诉行为影响 o 对原告资格的确认或构成的诸种不同意见,其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原告资格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尽一致。有的从广义上将原告资格理解为起 诉所必须具备的全部条件:有的仅从狭义上将原告资格视为起诉条件之一,即身 份条件或利害关系条件;有的则主张把原告地位和原告资格区别开来。二是原告 资格构成的要素不尽相同。有的将被诉行为的存在以及可诉性视为原告资格构成 要件的组成部分:有的包含更多要素。三是对利害关系的程度的理解或表述不尽 褶同有的限定为权利、义务:有的认为包括权利与利益:有的限定为宜接利害关 系:有的认为包括问接利害关系。四是对侵害权益的现实性的表述不尽一致。有 的认为只要起诉人主观认为印可:有的认为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有的认为不 仅包括既得利益,而且包括可得利益:有的认为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而且包括精 神利益。 确定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首先必须考虑行政诉讼的目的以及设定原告资格 的目的;其次要考虑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现实规定;最后要为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 留有必要的空简基于以上前提,笔者认为原告资格应限制在身份条件的范围之 内,至于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等其他条件,行政诉讼法己 单独列出,不宜纳入原告资格的范围。某起诉人是否具备原告资格,从根本上 说应当看起诉人与被诉行为或争议的法律关系是否具有利益关系。也就是说原告 资格是指提起行政诉讼的身份条件 依布莱克法律大辞典的解释,原告资格,是指某人在司法性争端中所享 有的将该争端诉诸司法程序的足够的利益其中心议题是确定司法争端对起诉人 的影响是否充分,从而使起诉人成为本案诉讼的正当原告。如果起诉人符合原告 资格的各项要求,具有为司法争端所影响的足够利益,就可以认为起诉人在诉讼 中享有法院应当给予保护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显然,这种阐释,是从应当具备什么实质条件来框定原告资格的含义。资格 本身是一种限定,是一种能力。具有了原告资格,意味着就具有了将司法性争端 诉诸司件程序的足够利益,反之亦然。从实质意义上去解释原告资格,更直接、 。矗家伟论行政诉讼糕告资格,法商研究。1 9 9 7 年第l 期:第韶一6 4 页 。姜州安主编行政法i 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人学f i j 版杜、商等教育m 版杜1 9 年第一版第3 3 4 页 毗岿著行政诉讼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