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资料整理人: 审核批准人:存档部门:安全部时 间:2015年5月1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识别依据首先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煤尘、石棉尘、水泥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里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毒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4.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二、引用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因素分类管理目录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年版)三、组织机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识别方法小组成员依据各车间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及其布局,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等基本情况,对职业病有害因素进行识别。通过识别全面辨识出作业场所、工艺流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职业危害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名称CAS NO。职业危害来源接触职业危害人数动力车间(锅炉)煤尘(游离sio2含量10)加煤、出灰时产生煤尘12技术设备部(电焊)电焊烟尘焊接管线和维修过程中产生电焊烟尘3生产车间噪音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36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原料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硫化氢、苯原料加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化验室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化验室挥发的可燃气体15硫化氢、苯化验室挥发的可燃气体装卸站丙烷、丁烷、戊烷、己烷装卸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16硫化氢、苯装卸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以上是职业病危害识别,由于各生产装置均属于密闭生产,同时,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杜甫简介教学课件
- 机电运输安全技术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杂技高手-湘美版(2014秋)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题库B卷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12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12
- 第五单元《扇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互动戏剧技术-洞察及研究
- 12 干点家务活 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烧结配料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记叙文中的并列式结构课件
- 新媒体运营实务完整全套课件
- 桩基础平法施工图(平法施工图识读)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23338-2018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
- 海姆立克急救法完整版本课件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课件
- 控压钻井技术及实践培训讲义工艺课件
- 厚度仪点检表
- 北京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
-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