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思考.doc_第1页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思考.doc_第2页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思考.doc_第3页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思考.doc_第4页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思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思考摘要 本文从产权权能结构分解出发,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原因,产权包括所有、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等几方面的内容。产权制度就是指这几种权能结构的内在构成及相互作用机制。科技的发展和专业化管理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生产经营成为主流的生产组织形式,由于大规模生产经营对分工协作和专业性知识的需求,必然产生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适度分离,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为了解决代理人愿意将别人的资产用心经营的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表现为:(1)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2)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前者主要表现为外部治理,而后者主要表现为内部治理。本文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阐述了理论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所应有的范畴,公司治理的内容构成主要有:资本市场、资源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等外部治理因素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分权制衡的内部治理因素。以这个理论模式对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资本市场的主体资质良莠不齐,监管力度不够,深度广度都很有限;产品市场有待在竞争中进一步规范;资源市场信息不畅开发不充分;经理人市场还未形成;国家政策法规和宏观调控水平还不高。而内部治理结构主要问题则是形式主义严重而实际运转起来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因此,我们要尽快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严格市场监管,既做好基础制度规范体系的完善工作,又要为我国企业具体治理模式的选择做出政策导向,要培植民间有效投资者,并适度引进外资,要培植中介机构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强化责任意识,要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要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加残酷的竞争就要打破现有一些行业的垄断状况,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促进市场开放,要加大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要推广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监事会职能。总之,政府既要提供基础环境等公共产品又要避免对企业经营的直接行政干预,让企业这个市场经济的主体的良性发展推动经济的腾飞。关键词 公司治理,产权分解,理论结构,政策思考Abstract This text has resolved and set out from the powers and functions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company manages the reason why the structure produces, The property right includes the content in several respects, such as all, occupying, using, controlling and income, etc. System to mean these a kind of powers and functions the inherent composition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structures property right. Development and appearance of specialized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the extensiv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become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he mainstream, Because extensiv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sharing out the work and help one another, professional the demands of knowledgeses, Produce and control appropriate to separate ownership, company manage structure only for solving agent like. The modern company managed the structure and was shown as: (1)The separation of original ownership and legal persons property right. (2)The separation of legal persons property right and power of management. The former is shown as the outside and manages mainly, and the latter is shown as the inside and manage mainly. This text manage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manage two a piece of respects explain companies in theory manage structure due category, The content that the company manages is formed to have mainly: Capital market, Resource market, Product market, And outside manage national macro adjustments and controlses,etc. and, and inside who fraction check and balance manage the factor one manager board of supervisors board of directors shareholders meeting factor market manager. With this theory mode contrast, as regards our countrys present situation, the main body human quality on the capital market is very different, Supervision is not enough, the degree of depth scope is very limited; The product market awaits the further standard during the competition; The resource market information is not developed insufficiently smoothly ; Managers market has not taken shape yet;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macro adjustments and controls level are also not high. Inside manage subject matter serious formalism structure turning round and stand up and manage. So, we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for macroscopic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trict market supervises, Finish basic systems standardize the perfection works of system is as well as at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s concrete to manage the choices of mode make policy direction, Should cultivate a folk effective investor, and import foreign capital appropriatly , should cultivate the intermediary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mediary and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It wants and change the situations of state-owned stock each alone heavy move forward the state-owned stock is reduced to work, Should break the monopoly state of some existing trade in the face of crueler competition on the horizon positivly , The constraint of breaking local protectionism promotes the market being open, should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dynamics of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probe actively that the effective operator encourage the tied mechanism, should popularize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system,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board of supervisors. In a word, the government should offer the basic environment to wait for the public products as well as avoid intervening administratively the directness that the enterprise manage, Let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this market economy of the enterprise drive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property right is resolved, Theory structure, the policy thinks deeply公司是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公司运行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最主要方面。而公司作为人、财、物、信息的一个集合,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伴随着产权关系的变更随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逐步分离而出现的。一、产权权能结构分解与公司治理的产生产权包括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支配等几个方面的权利。产权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结纽带,决定产权制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2)所处社会制度环境。(3)企业具体职能要求。从最初的产权权能结构完全合一到现代股份公司产权结构中最终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产权制度是随着生产力(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特别是财产所有权)发展而发展的,当然,产权制度也要体现不同企业职能的具体要求,例如我国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就以国有为佳。由于科技的发展与专业化管理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主流的生产形式。科技发展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专业化管理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生产得以良好运转有了组织和制度保证,但大规模生产要求企业经营者拥有对企业财产的全权使用的权力,经营者集团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也应是各专业化人才的分工协作。这要求企业投资者的最终所有权、企业法人产权、经营权三权适度分离并形成制衡机制。这就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它是以企业法人产权为基础,以出资者原始所有权、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经营权相互分离为特征,以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作为法人治理结构来明确各自权利、责任和利益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度。(1)原始所有权与公司法人产权的分离:原始所有权表现为投资者对公司财产的价值形态-股权的拥有,但是原始所有权并不能让投资者直接支配企业的某项资产实物,它不同于物权,也不同于债权,其不得要求退出股份而只能转让。而公司法人产权则表现为公司法人享有对公司财产的实物形态-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力。可见,不仅所有者与法人之间的纵向产权关系十分明确,而且终极所有者之间、法人之间的横向产权关系也十分明确。这表现在现代股份公司就是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权力配置。相当多的股东作为出资者投资股票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利,其单个出资额很有限,往往是基于投机考虑,为了获利这一目的,需要把经营企业的重任交给有能力的职业经理,而自己以投资者的身份存在,把目光集中在对投资回报率等具有更大意义的投资行为选择上。另外,相当多的股东拥有资本但对于所投资的行业领域并不熟悉,甚至完全是外行;而且,单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投资者是内行也未必能完全有精力应付其所投资企业的各种日常经营工作。(2)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资本所有权的多元化、分散化,也由于公司规模的大型化和管理的复杂化,管理活动需要专门人才。对大股东来说,由于其投入的资产份额较大,因而所承担的风险较大,他们必然关心企业的生产运作状况,而且大股东可以享受行使所有者权力所带来的收益的大部分,愿意作为出资者的利益代表行使企业法人财产权。而正如前面所谈到的,由于精力、能力等诸方面的原因,这些大股东未必直接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而且现代企业的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分布。这里所说的知识既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未经组织起来的特定时间和地点环境下的知识。在控制权与知识结合的方式上,当控制权所需知识具有“专用性”特征时,选择把控制权交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的方式效率会更高,这就是控制权适度分解的原因。经营权是对法人产权所做的进一步分解,经营权包括占有、使用和部分处分权,而法人产权则还包括收益权和高于经营者的处分权。法人企业可以用占有的资产去抵债,而租赁企业和承包企业则不能用租赁和承包来的资产去抵债。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表现在现代股份公司就是董事会和经理集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董事会一般行使法人产权,而经理集团行使经营权。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构成在这些权能的分解过程中,要想达成一个完备的契约是不可能的,企业未来经营状况是无法一一预测到并使利益相关人就这些未来情况一一达成契约的,因此,这就要有一个机制使未来情况都在利益相关人可控的范围内。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制,那么资产最终所有者不会把资本投入到法人企业中,而法人企业内也就更无法达到分权协作了。这样的机制就是公司治理机制。这个机制的功能就是资产最终所有者愿意脱离对现实资产的控制将资本投入法人企业只控制其价值形态追求价值增殖,而法人产权所有者愿意脱离对实物资产的占有、使用和部分的处分权,而只关心其最终收益获得并监督财产的保全(也就是控制较经营者处分权高级的处分权),前者即是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后者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1、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分析要让投资者愿意将资本注入股份公司,首先要有充分的信息使他们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这就要求有良好的信息披露渠道和中介机构,考虑到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公司经营前途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当多,因此要有通畅的股权转让渠道,这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健康的规范的资本市场。要让资本市场参与者充分预测其所投资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就要求企业之间要有较充分的竞争,在竞争的压力下,才会充分体现出企业的运转优劣,只有那些从长期看低成本高品质或具有独特性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而在资本市场上其企业价值才能稳定成长,这就是说产品市场要良性竞争。而要在产品市场上有出色表现,要求公司拥有优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组织制度规范、良好的供应商和稳定的客户关系,这诸多因素的合力构成一个有竞争力的资源集合,还应包括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用,甚至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总之要在资源市场上有竞争力。同时要有成熟的外部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从而对现任经理构成外在压力。当然,经理人市场只能体现经理人能力的通用性部分,要想企业成功还得要求经理拥有其所经营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来实现经理与企业的良好结合。而且,通过经理人市场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败德行为,经理人会因为避免被赶出经理人市场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而这四个市场都属于公共产品,只有在政府的作用推动下才会形成并发挥作用,这些市场的建立和监管需要政府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来完成,例如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既要运用市场操作,又要用行政乃至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资本市场、资源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共同构成了公司的外部治理部分。没有良好的外部治理,内部治理机制就失去了运行基础和运作动力,因而内部治理也就无从谈起了。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分析由于技术进步要求和专业化管理的出现,公司控制权内部出现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分配。公司治理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如何满足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对制度安排的需求。董事会、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并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代表最终所有者行使公司法人财产权,由董事会推举产生总经理并任命总经理提名的其他高级经理人员,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并行使经营权,而监事会则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的活动保障股东的最终所有权不受损害。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一条委托代理链条,通过责权利的具体划分既保证了经营者独立行使经营权又使所有者收益得以实现。三、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1、外部治理方面(1)资本市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年限不长,因此还不很规范,行政审批上市使一些业绩本不良好的公司进入股市,虚假信息披露较多,审计监督不严格,企业退出机制尚不成熟,而一些政策法规也还不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国有股无法流通,而在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往往居于绝对控股地位,因此其余流通股股东的意志对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不构成威慑。而股票之外的债券、期货等市场发展还很缓慢。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进入有较严格的限制,民营企业上市也还有很多障碍,而银行贷款融资也还没能完全按经济规律对绩优企业同等对待。因而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监督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很有限。对于资本市场的这种状况,我认为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严厉打击虚假信息批露的责任人,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执业责任的管理。要加强对上市企业的资质审查,坚决让劣质企业退出股票市场。同时要积极探索国有股流通的方法,想办法突破国有股减持目前遇到的种种障碍,政府也要大力培植债券市场等其它融资渠道,加强资本市场的立法和监管,逐步减少直接行政干预股市的行为,而对民营企业融资也要给予适当的照顾,至少应给予国民待遇。随着国家管理资本市场的能力提高,我们还应逐步在资本市场引入外资,使外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因素注入国有企业的机体。(2)产品市场:有效的市场竞争是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中国目前各级政府还控制着大部分上市公司,企业“软约束”的现象也还比较严重。在一些行业,我国产品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还很严重,政府对企业的低税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还存在,而且由于市场管理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因而假冒伪劣还大量存在,各种侵权行为还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因而我国产品市场得规范还需要长时间得努力,让产品市场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运作状况还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工商行政管理上,要加强对执法机关独立性的建设,使执法机关强化市场监管,打击侵权行为和假冒伪劣。各级政府之间也应加强协调互相开放市场着眼于长远以竞争促进发展;而上级政府也应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在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也要逐步适度地引入竞争机制。(3)资源市场:由于较多的国有企业还背有原来计划经济时留下来的包袱,而在一些行业垄断仍然存在,因而客户在选择时余地很小等原因。而国内企业绝大多数经营水平还不够高,对资源市场的利用还不充分,资源市场对企业压力还不够大。可以看到,我国法律法规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保护正在逐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但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人才流动还不很顺畅,人才需求信息传递渠道还不多。因此,国家要在户籍制度和诸如生产要素资本入股的比例上限的规定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完善。而且国家要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监管,防止虚假广告等方式来骗取用户的信任。要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的建设,使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更便利。(4)经理人市场:我国尚未建立起运作规范的经理人市场,信用制度也刚开始摸索,而信息的传递还不规范和通畅,因而对经理人的评价还不能充分地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国有企业也还没有完全改变行政命令经理的现象。目前我国正规的猎头公司还较少,相当多企业还是经理自己毛遂自荐的方式,因而要鼓励猎头公司发展,而且各行业协会等形式的组织也没能发挥什么作用,因而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还缺少系统的方案和组织保证。(5)而在政策制订、法制建设、政府监管等方面,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不久,还有较多的法律不健全不完善,例如我国公司法中一些规定在实际中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对关联交易处罚不够,甚至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治理的结构模式的标准都还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框架,缺乏可操作性。就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而言,政府的任务不仅在于提供基础设施和社会制度框架,还在于引导企业选择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就是说既要完善资本市场、资源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这些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构成,还要为这些市场对企业作用的具体形式做出相应的指导和规定。是借鉴英美外部控制为主的模式还是更靠近以内部控制为主的德日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在公司法等领域给予导向。2、内部治理结构上(1)股权结构不合理: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致使其他股东没有足以影响董事会和经理决策的能力,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国有股最终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但这种共同产权的行使具有极大的外部性,任何单个人行使这个所有权其成本都太高,但其收益却未必能得到多少,这时理性的选择是期待别人去行使权力而自己只享受收益就可以了,因而最终所有权无人行使。而国家代表人民行使所有权,由于其对经营者实施充分监督的成本太高,加上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往往带有政治利益动机,因而经营者选择上也有从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上考虑的倾向,偏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政府所委托的所有权代理人行使所有权时,由于没有收益权,而且使用权支配权也不充分,因而行使权力的效率和积极性都会大打折扣。又由于实际控制企业的经营者有其自身的利益,当握有权力而又无法获得制度上的收益时,就容易产生寻租行为,通过“内部人控制”损害国家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要改变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要把国有资产完全私有化显然是不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要求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的方式只能是塑造一个人格化的所有者代表人民真正行使所有者权力。公司治理的核心是维护股东利益,改善公司治理的动力来自于股东。如果股东没有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那么内部人更乐于维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如果控股股东可以通过关联交易、高管人员交叉任职等手段控制公司,并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利益,那么控股股东就会有意扭曲公司治理。因此通过有效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使国家所有权人成为持股企业的“真老板”而不是“假老板”,使其产生正常的股东行为而不是非正常行为,是改善公司治理的关键。要让代理人真正行使所有者权力,就要使收益权能部分为他们所享有,使代理人收入与企业业绩正相关。在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的同时,也要对这个真老板实现制约。因而要改变其绝对控股地位,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这两种方式都能对控制者形成制约,如果经营不善或损害股东利益,董事会其他利益的代表能及时罢免经营者,或股东通过抛售股票等方式使公司控制权转移间接解雇经营者。要改变国有股绝对控股地位,就要推行国有股减持,但减持的对象不应是中小散户(他们主要是基于投机,其直接参与管理的话语权有限也不愿意直接参与公司治理),而是有利益驱动他们愿意长期投资于企业的所有者,这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以及机构投资者。而中国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其股权结构也不合理,要想走出创业后的发展瓶颈,应该勇敢地分散股权,否则仅靠创业者独力支撑难免千虑一失,而且其发展壮大也会受自身素养和资本实力以及其它资源的制约。(2)组织机构不合理:由于国有企业董事长代表国家这个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又由于便于控制或人力资源不足等原因其兼任总经理,往往出现董事长大权独揽。而其余董事由于不愿抵触董事长的权威或由于其掌握的信息不充分,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能力不强,很难良好地驾驭企业运作,因而企业处于很混乱地状态,但是由于没有人来及时行使所有者权力解雇经营者,因而企业长期处于低效状态。而监事会也由于董事长的权威或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削弱,而且难以召集股东大会造成对董事会的决定性影响,作用相当有限。应该看到,企业控制权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既可以在权能上分解为决策权和经营权,也可以在层次上分解为公司控制权和部门控制权等等。因此,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并不是仅仅掌握在控制者(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个人手中,而是通过科层结构组织逐级分解,散落在由部门经理和相关业务主管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手里。很明显,如果企业经营者与下级主管的利益关系和偏好不一致,企业名义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以及控制者与控制者集团之间就会出现偏离和冲突。因而强有力的制度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在董事长或总经理能力不强时降低内耗成本。正如前面所谈到的,要分散股权才能深刻地改变治理状况,使顾客“货币投票”通过触发股东“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的方式制约控制者。在现有的情况下,要改变董事会的构成,可行的方式使大力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作为独立董事的应该使所在企业所处行业的专家,而且为了保证其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