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地理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论文.doc_第1页
学习生活地理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论文.doc_第2页
学习生活地理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论文.doc_第3页
学习生活地理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论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陕西省杨陵区职教中心 陕西 杨陵 712100)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使地理课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愿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体现的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关键词:生活中的地理;生活中学习;中学地理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04-01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那么,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呢?要切实履行这一理念,就要重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1.通过“衣、食、住、行”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反过来,利用这些实例,又可帮助同学们理解所学地理知识。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袍子、戴白头巾?我们连云港人为什么要备齐棉衣和单衣,海南人需要吗?”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再让他们举一反三。饮食方面,同学们可从日本的位置特点了解日本为何被称为“食鱼民族”,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我国“南米北面”、南北方人吃辣的不同原因。住、行方面,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我国“南尖北平”“南船北马”外,还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气候知识来解释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南亚的高脚屋等不同的民居形成原因,因纽特人的传统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狗拉雪撬等。这些联系生活的例子,都能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地理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地理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例如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中海洋与陆地各占的百分比,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活动得到认识,活动可以这样完成:教师转动地球仪,一名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指触摸地球仪,一共10次,统计触摸地球仪上陆地与海洋次数,陆地大约3次,海洋大约7次,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触摸海洋次数多,陆地触摸次数少?于是得出结论:海洋与陆地面积所占百分比分别约为:71%、29%。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在实践中得到快乐。3.创设问题情景,探究“生活中的地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善于创设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巧妙设疑,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学生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理解与把握。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难点,至于虚拟的立体图像,那就是难上加难。为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我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显示:一艘正航行在大海中的轮船,在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里是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星球号遇险,我是星球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一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5,南纬35,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地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的点画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分部立即行动!”。提问:救援部怎样迅速地判断出“星球号”的位置自然进入经纬网教学中,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的经纬网现场-教室。具体实施步骤是把标有经纬度的标牌放置在课桌上:1.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内的准确位置。2.让学生用经纬网说出自己的位置。3.找朋友:找一位你的朋友,并说出其经纬度位置。4.搭快车: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又快又准(位于赤道、本初子午线、东经20、西经30的同学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带到一定情景中去,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的需要。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想说,积极主动。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而且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达到师生相互促动,教学相长。4.重视“新闻联播”,掌握“生活中的地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比如,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就让学生复习地理中的有关地震知识:地震波,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带,地震的成因和危害,地震的防御等知识。去年国际上的索马里海盗猖獗,我就联系新闻及时地引导学生学习了索马里的区域特征,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其海盗猖獗的原因。长此以往,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的知识:中东是一个长期的热点地区,“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长江三峡水电站开始发电,神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