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心脏电活动.ppt_第1页
血液循环心脏电活动.ppt_第2页
血液循环心脏电活动.ppt_第3页
血液循环心脏电活动.ppt_第4页
血液循环心脏电活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念: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周而复始地沿一定方向流动,称血液循环。,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及生理特性,一、概述:1、心肌生物电现象与心脏泵血活动的关系2、心肌的特性: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3、心肌细胞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4、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一、心肌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1、RP-90mv机制2、AP特点:复极时间很长,降支与升支很不对称。有很长的2期平台期,AP形成机制0期(phase0去极化期)肌膜Na+通道的大量开放、出现Na+快速内流。属快反应细胞(快INa通道,可被河豚毒TTX阻断)复极1期(phase1):快Na+通道失活,一过性外向电流(Ito)激活(约去极化-30mv激活),K+外流,膜迅速复极到平台期电位水平。,复极2期(phase0平台期)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相对平衡外向电流:Ik1(内向整流),静息时大,0期减小,3期逐渐加大。Ik(延迟整流),去极化到-40mv激活,激活慢复极化到-50mv去激活。内向电流:Ca2+内流(L型钙电流),约在去极化到-40mv时开始激活。特点:(1)激活、失活、复活时间长(2)具时间和电压依赖性(3)可被Mn2+和多种钙阻断剂所阻断,复极3期(phase0)K+外流逐渐增多和Ca2+内流停止,故膜内电位迅速向复极化方向发展。而且K+外流呈再生性。此正反馈过程导致复极越来越快,直至复极化完成。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4期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Na+-K+泵可将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而将K+泵入细胞内。细胞内Ca2+通过Na+-Ca2+交换及钙泵得以出细胞。,(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自律细胞4期膜电位不稳定4期膜电位不稳定是自律性的基础4期自动去极化是出现了净内向电流,1、蒲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1、2、3期与工作细胞类似4期(1)If电流进行性增强(2)Ik的进行性衰减If电流为一内向电流,由钠离子(部分由K+)负载,复极化-60mv激活,-100mv时最大,去极化至-50mv时停止If电流可被铯阻断,2、窦房结P细胞,窦房结细胞AP的形态特点: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均高于浦肯野细胞;0期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细胞慢;0期除极结束时,膜电位为0mv左右,无明显的极化倒转;没有复极1期和2期平台期;4期自动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细胞快。,产生机制:(1)0期:膜上L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ICa-L)。(2)3期:钙通道逐渐失活,K+通道被激活,出现K+外流(Ik)。Ca2+内流的逐渐减少和K+外流的逐渐增加,膜便逐渐复极。,(3)4期(自动除极):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Ik)一种进行性增加的内向离子流即If电流(主要为Na+);Ica-T,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兴奋性(excitability)、自律性(automaticity)和传导性(conductivity)心肌的兴奋性所有心肌组织都具有兴奋性,其兴奋性大小用阈值来衡量。,1.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水平:(2)阈电位水平静息电位水平和(或)阈电位水平的改变,都能够影响兴奋性,但在心脏,以静息电位水平改变为多见的原因。(3)Na+通道的性状:,2.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ERP):心肌从0期去极开始,到3期复极达-60mv期间内,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使肌膜产生AP,称为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RRP):从有效不应期完毕(-60mv)到复极化基本完成(-80mv)的这段期间,为相对不应期,此期给予较强刺激可以使肌膜产生AP。,超常期(supranormalperiod):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期内,由于膜电位距阈电位的差值小于正常,故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兴奋性与心律失常:R落入T现象(R-on-Tphenomenon),心肌的自动节律性1.概念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具有自律性的组织或细胞,称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2.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各自律组织的相互关系窦房结(100次/分)房室交界(50次/分)蒲氏纤维(25次/分)3.心脏起搏点(pacemaker),(1)正常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部位,称正常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叫异位起搏点。潜在起搏点(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制抢先占领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suppression),3.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二者差距减小,自律性增高。4期自动除极速度: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自律性与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等,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1.心肌细胞的传导性2.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过程和特点,(1)正常传导途径,(2)传导速度特点及生理意义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末梢浦肯野纤维,可达4m/s。使心室肌成为功能合胞体,收缩的同步性较高,心肌收缩力高。,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性很低,其中又以结区最低,为0.02m/s。因房室交界区兴奋传导速度特别慢,使兴奋通过这里约需0.1s,即需要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导,故称为房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