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孔孟两章一、读准字音社稷(j)虎兕(s)颛臾(zhun)(y)柙(xi) 洿池(w) 数罟(c)()豚(tn) 丧死(sn) 曳兵(y)彘(zh) 庠序(xin) 孝悌(t)二、辨识通假(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三、一词多义(1)疾(2)过(3)见(4)数(5)发(6)于四、词类活用(1)无乃尔是过与(名词作动词)责备(2)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鼓、击鼓(3)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栽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5)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6)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8)既来之,则安之(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五、古今异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当作”或“把它作为”。今义:认为。(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黄河以北的地方。今义:越南的首都。(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不要希望。今义:没有希望。(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两个词,“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一个词,表同意,认可。(6)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六、文言句式(1)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国家的臣属。(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译文:百姓对于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3)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译文:这样还不能使天下的百姓归顺君王,不曾有过。(5)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译文:龟甲和玉器在木匣中毁坏。(6)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译文: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译文: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译文:从前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资料链接圣人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亚圣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1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因为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它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季康子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工作。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2寡人之于国也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魏国由于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梁惠王说:“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之耻。”(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决心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于是,约在公元前321前320年,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五十多岁的孟子,率领门徒,“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浩浩荡荡来到魏国。梁惠王的提问总是围绕着如何富国强兵,如何报仇雪恨,而孟子总是用仁政来回答,这对梁惠王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寡人之于国也就反映出这样的事实。 文本鉴赏1季氏将伐颛臾在这次对话中,孔子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均”、“和”、“安”、“修文德”。孔子一贯的政治思想就是礼治、仁政和教化。“礼制”是孔子所期求的社会秩序;“仁政”是这一社会的精神气质;“教化”是这一气质得以形成的途径,也是理想社会秩序得以实现的方式。2寡人之于国也本文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答案(1)均无贫(2)和无寡(3)解决问题 文本深读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回答下面的问题。1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是持反对态度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_答案(1)从“无乃尔是过与”一句可以看出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是持反对态度的,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出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2)理由: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的附庸国,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2第3段中,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含蓄地批驳他的?_答案(1)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季氏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2)用比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形象生动,寓意明确。在这个比喻句中,孔子先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再把冉有和季路看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有力地揭示了季氏的贪暴及其伐颛臾的非正义性,同时也是对自己学生失职的严肃批评。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_答案(1)孔子说这句话是针对冉有的“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这一观点。(2)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直接地批评了冉有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态度,同时这句话也为下文孔子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作了铺垫。二、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下面的问题。4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_答案(1)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2)孟子以战争作喻,启发对方思考。他以“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是一样的。而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实行仁政,行王道。5这篇文章体现了孟子散文的什么艺术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_答案(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上看比较散漫,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作结,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器作比喻,批评了治理不好国家而为推卸责任找借口的做法,既形象生动,又一针见血。(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三种措施和四种主张时,全用排偶,音调铿锵,气势充沛。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6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子“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观点是否有益于社会发展呢?_答案观点一:不利于社会发展。孔子的这种思想具有平均主义色彩。这种思想会限制一部分人的发展,会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例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大锅饭”现象,就证明了这种“均”、“和”、“安”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而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观点二:有利于社会发展。孔子的这种思想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政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今天。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7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仪,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孟子的这些民本思想有无局限性?_答案观点一:有。孟子的民本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如把教民看成立国之本,是在维护封建君主至尊地位的前提之下。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思想是孟子的政治理想,将理想寄托于君主的不忍之心,具有过于理想化的色彩。观点二:没有。孟子的民本思想的杰出之处在于看到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关键,能以远大目光考虑、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提出了长治久安、宽和的仁政之道,强调统治者应顺应民心,对历朝政治的开明起了莫大的作用,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有无限创造力”的思想一脉相承。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孟子的思想光辉将不断发扬光大、日臻完善。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驳论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在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中,冉有先是汇报事实,再是推卸责任,继而为季氏辩护;孔子则把冉有的言论当作自己的驳论点,层层推进,步步紧逼,使冉有在自己的批驳中节节败退,逐步暴露出他的真实思想,之后,孔子适时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这种先驳斥对方论点再立己方论点的论证方法,强化了论辩力和说服力,使人心服口服,展现了孔子高超的论辩艺术。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2写法指导驳论常见的有三种方法:(1)驳论点(直接批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与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2)驳论据(间接批驳)。批驳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论据起支撑论点的作用,论据驳倒了,论点自然就站不住脚了。(3)驳论证(间接批驳)。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批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和论据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3迁移运用某校正在进行“网络语言能否进入作文”的辩论赛,请你针对正方的发言,作为反方代表写一段辩词。要求:语言得体,反驳有力,运用比喻、反问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正方:我觉得网络语言应该进入作文。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从小就接触了许多时尚元素,而这些简单、诙谐的网络语言代表的也是一种时尚,在作文中运用网络语言不正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激情飞扬、别有情趣吗?反方:_【参考示例】我觉得网络语言根本不应该进入作文。虽然网络语言“沟通无极限”,但时尚不代表文学,诙谐更代表不了文学,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就像把色素加入白开水,反而有害。难道我们不应该拒之于作文之外吗?(意思对即可) 素材采撷1课内素材孔子一向是温和的,但季氏将伐颛臾中展现的孔子却是严厉的。他疾言厉色地指责弟子冉有和季路在其位不能谋其政,背离仁义,袒护无道之君,还强词夺理,推卸责任。这种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显示了孔子坚守仁道,正直而行,不阿世、不屈己的人格魅力。不仅如此,孔子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真正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表现了他丰富的政治阅历与锐利的政治眼光。【应用角度】“坚守信念”、“敢于担当责任”、“正道直行”、“近忧与远虑”、“以德服人”、“仁爱”、“走近孔子”等。2精彩应用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在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群文阅读导读:孔孟之道,人人皆知。他们之所以为后人所铭记,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闪耀着耀眼的光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面对高官厚禄,他们无动于衷,怀揣的是天下百姓;面对帝王将相,他们毫不畏惧,所想的是倾心劝谏。他们的言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着,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了岁月的回声。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是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做到了。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孔子只是一个符号李零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六十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