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遗传学专业论文)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摘要 本文通过对青岛南部近海在2 0 0 6 年8 月( 夏季) 、1 2 月( 冬季) 、2 0 0 7 年3 月( 春季) 和1 0 月( 秋季) 四个航次的综合调查,对四个季节浮游植物的物种 组成、细胞数量分布、优势种及其分布、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演替等内 容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该海域的生态特征提供基础资料。采样方法包括拖网和 采水两种,分别对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0 0 6 年至2 0 0 7 年夏、冬、春、秋四个航次共鉴定浮游植物3 门7 5 属1 8 5 种。其中硅藻门6 0 属1 5 3 种,甲藻门1 2 属2 9 种,金藻门3 属3 种。四个航次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2 6 7 2 5 3 5 0 1 0 5 个m 3 ,平均4 0 5 4 1 0 5 个m 3 ;硅藻 细胞丰度介于o 8 0 2 4 2 3 3 1 0 5 个m 3 ,平均3 5 9 3 1 0 5 个m 3 ,占浮游植物细 胞丰度的8 8 6 3 。甲藻细胞丰度介于o 7 7 9 0 1 0 5 个m 3 ,平均3 5 0 1 0 5 个m 3 , 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 6 3 。硅藻在物种数和细胞丰度上均占有绝对优势,为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 硅藻占细胞丰度比例最高的是秋季,甲藻占细胞丰度比例最高的是夏季。浮 游植物细胞丰度呈现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的变化特征,秋季的物种数是四个 航次中最丰富的。本次调查还发现春季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和硅藻细胞丰度均与 水深成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主要原因是舟形藻、羽纹藻、曲舟藻等底栖硅藻 是调查海域春季水体的主要类群,浮游植物丰度主要由底栖硅藻的丰度决定,而 底栖硅藻多在底层水体中出现。 浮游植物优势种呈现出季节演替。2 0 0 6 年夏季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 ( c i i z d p 幻c p ,船c “w 括p 砌s ) 、梭状角藻( c p 朋玎“所以,淞) 、窄隙角毛藻( c 厅口p 幻卯,嚣 劝锄西) 、虹彩圆筛藻( c 钒曲? d 如c 淞d c 甜胁咖劢s ) 、小等刺硅鞭藻( d f c d ,d c 砌6 扰肠) 和中肋骨条藻( 妣彪,d ,z p 朋口c 伽幻胁聊) ;2 0 0 6 年冬季优势种有派格棍形藻 ( 肋c f 肋缸p 僦f 刀咖阳) 、小环藻( c 弦z d 胞胁s p p ) 、曲舟藻( 尸跆渺傩趣渺日s p p ) 、菱 形藻( m 协幽砌s p p ) 、虹彩圆筛藻和叉状角藻( m r f 材所以厂阳) ;2 0 0 7 年春季优势 种有舟形藻( 咖f c 甜肠s p p ) 、羽纹藻p 加刀”切胁s p p ) 、派格棍形藻、曲舟藻、夜 光藻( d c 疗,甜叩s c 加f f 砌珊) 和洛氏菱形藻( m 协c 厅砌肠陀舷砌门口) ;2 0 0 7 年秋季优势 种有笔尖形根管藻伙办泐s d 彪力砌s 珈删括) 、派格棍形藻、覆瓦根管藻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 r 办泐s d 彪n 砌砌6 ,f c 口胁) 、梭状角藻、曲舟藻和具槽帕拉藻( 尸口阳,肠j “,口) 。 四个航次多样性指数介于o 8 7 4 5 2 ,平均3 0 8 ;秋季较高,平均3 2 5 ; 夏季较低,平均2 8 1 。p i e l o u 均匀度指数介于o 2 8 o 9 7 ,平均0 8 0 ;冬季和 春季最高,平均0 8 6 ;夏季最低,为0 7 1 。m a r g a l e f 指数介于o 3 8 2 5 l ,平 均1 3 7 ;秋季最高,平均1 6 4 ;冬季最低,平均1 1 9 。秋季多样性和丰富度都 较高,群落结构较好;春季和冬季均匀度较高但丰富度较低。 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明显低于水采结果。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网采 浮游植物高于黄海同期的调查结果,低于胶州湾同期值。 关键词:青岛近海;浮游植物;季节演替;群落结构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s t u d yo np h y t o p l a n k t o nc o m m u n i 匆s t m c t l i 他i i lo f b h o r e w a t e ro fs o u t hq i n g d a o a b s t i 鼍c t a c c o r d i n gt o 廿l e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i l o 仃s h o r ew a t e ro fs 础lq i n g d a 0i i la u g u s t ( s 啪m e r ) a n dd e c e m b e r ( 诚n t r ) 2 0 0 6 ,a p 矗l ( s 呻1 酚a n do c t o b e r 日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1 绪论 1 1 海洋浮游植物的地位和作用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动物,尤其是幼体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是海洋食物链的 基础,在海洋渔业上具有重要意义。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基 础,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运动器 官,浮游植物的分布直接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有些种类的分布可作为海流、水团 的指示生物,有些浮游植物具有富集污染物质的能力,可作为污染的指示生物( 郑 重等,1 9 8 4 ) 。浮游植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以反映海水富营养化情况。浮游植 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可以反映环境的变化( 李清雪等,1 9 9 9 ) ,总丰度的变化可 以指示海水的营养化情况,对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 v i l l e g a si 甜口,1 9 7 3 )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结合更多的c 0 2 进入有机 物质,长期地除去大气c 0 2 ,对大气生态系统也有积极影响( 杨东方等,2 0 0 8 ) 。 硅藻和甲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类别,各种硅藻对盐含量的要求有显著的 区别,硅藻的组成和数量与环境中的营养盐变化密切相关( t i m o t h ya 甜讲,2 0 0 0 ; a n d r e ne 甜讲,1 9 9 9 ) ,在近岸水体中往往用作为含盐的指示生物( 黄邦钦,1 9 9 8 ) ; 硅藻对营养盐的利用可以用于去除养殖用海水中的n 和p ,起到废水净化的作用 ( 叶志娟等,2 0 0 6 ) 。硅藻群集的演替规律可以反映环境的长期变化( m a d i h a l l j a m l rs i d i l 【甜以2 0 0 8 ) 。 1 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因子 浮游植物的生长与分布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因素 包括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两方面。物理因子主要有水团、温度、光照、盐度,化 学因子主要是营养盐( a l p i n ea e 甜口厶1 9 9 2 ) ,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光照和营 养盐。 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季节条件下,同种浮 游植物的高温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的高温耐受能力强于冬季( 廖一 波等,2 0 0 8 ) 。温度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与浮游植物种类有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 下,弱增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 o l l ik ,1 9 9 9 )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 表现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 a v i s o nir ,1 9 9 1 ) ,超过一定温度范围时光合速率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反而下降。 光照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决定着硅藻光合作用的效率,甲藻生长所需的光照 一般低于硅藻。光照与赤潮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c l o e mje ,1 9 9 9 ) 。在我国东海, 由东海原甲藻( m 厂d c p ,? ,“聊如馏而口招瑚p ) 和中肋骨条藻( 贶彪幻,2 p 肌口c 胁,姗z ) 引 发的赤潮已经成为影响环境和经济的一个严重问题,研究表明( 孙百晔等,2 0 0 8 ) 中肋骨条藻对光照季节变化的适应性很强,通过生长最适光照随季节变化的策略 适应了东海海面光照和海水透明度的变化特征,是春夏季暴发大规模中肋骨条藻 赤潮的重要原因之一。孙百晔等( 2 0 0 8 ) 通过培养实验发现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最 适光照低于其他赤潮藻,东海原甲藻对低光照的适应能力使其更易于在高混浊海 水中形成赤潮。 近岸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光限制,外海则主要受营养盐的限制( 胡好国等, 2 0 0 4 ) 。浮游植物最主要的营养盐有n 、p 、s i 三种。s i 是绝大多数海洋浮游硅 藻的必需营养盐,浮游硅藻对s i 的需要量与硅藻种类以及所处海区有关,通常 河口和近岸种所需s i 的浓度远高于海洋种( g u l l a r dr r l 订讲,e p p l e yrw ) 。海 水中溶解氮的构成和效率对浮游生物动力系统有重要意义( c l l r i s t i n ee h a n s o i l , 2 0 0 7 ) 。n p 以及n 和p 浓度的阈值均对海洋硅藻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王丽平, 2 0 0 7 ) 。 杨东方等( 2 0 0 7 ) 认为在研究浮游植物的生长时应先研究营养盐对浮游植物 生长的限制。营养盐满足浮游植物生长时,再研究水温的影响。当水温、营养盐 都满足浮游植物生长时,再考虑光照的影响。 1 3 浮游植物群落研究现状 国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周年变化和季节演替的研究很多。s a l e h 舢m u z a i n i 和p gj a c o b ( 1 9 9 6 ) 研究了石油污染对阿拉伯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的影响。e b r e s n a n 甜口,( 2 0 0 8 ) 通过对比苏格兰东北部海域1 0 年的调查结果 发现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和优势种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y 魅a i l 甜耐( 2 0 0 5 ) 研 究了富营养化海湾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发现环境参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演 替和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1 9 5 8 年进行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这是对中国近海海域的首次全面调查, 其中包括了浮游植物的调查。2 0 世纪8 0 年代之后对中国近海浮游植物的调查研 2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究逐渐增多,涵盖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长江口、珠江口等河口区域 也是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生物量的时空分 布、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浮游植物与赤潮等,采样方法也从传统的拖网 方法到开始采用国际流行的u t e 肌6 l l l 方法。孙军等( 2 0 0 2 ) 对渤海中部及渤海 海峡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发现,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呈现春季主峰,秋季次 高峰的双周期变化。董婧等( 2 0 0 2 ) 发现在北黄海营养盐相对贫乏的水域,甲藻 的生长比硅藻更有优势。王俊( 2 0 0 3 ) 发现黄海浮游植物数量在秋季出现高峰。 乐凤凤等( 2 0 0 4 ) 对南海北部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赵卫红等 ( 2 0 0 6 ) 对长江口夏冬季浮游植物营养盐限制区进行划分,夏季分为光照限制区, p 潜在限制区,n 、p 潜在过渡限制区和n 潜在限制区;冬季分为光照限制区, p 潜在限制区和非营养潜在限制区。戴娟等( 2 0 0 6 ) 对珠江口河口水域浮游植物 做了研究,发现该区域绿藻在数量和种类上均较为丰富。位于山东半岛近海的胶 州湾海域一直也是海洋调查研究的重点,钱树本等( 1 9 8 3 ) 、刘东艳等( 2 0 0 2 ) 、 李艳等( 2 0 0 5 ) 都对胶州湾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过研究, 刘东艳等( 2 0 0 3 ) 还研究了胶州湾水华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1 4 黄海的水文特征 黄海为一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浅海,平均水深4 4 m ,最大深度为1 4 0 m 。北 黄海平均水深3 8 m ,南黄海平均水深4 6 m ( 秦蕴珊等,1 9 8 9 ) 。温跃层和冷水团 是黄海最突出的两大水文现象。黄海温跃层一般发生在4 至1 1 月,在北黄海海 域、成山角东南海域及青岛海域都存在比较稳定的强温跃层区,从5 月开始海水 分为上下均匀层和中间跃层,夏季三层结构最强,上层为高温低盐区。黄海冷水 团与温跃层同时存在,其实质是残留在海底低洼地的冬季状态的黄海水团,特点 是温差大,盐差小,产生于5 月持续至1 1 月( 孙湘平,2 0 0 6 ) 。近年来,对黄海 冷水团逐步深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而研究黄海冷水团对浮游植物影响的报道 相对较少。白洁等( 2 0 0 7 ) 对黄海冷水团附近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变化做了初步 研究,黄海冷水团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青岛南部近海域属于南黄海西北部,有唐岛湾、崔家潞湾、琅琊湾等多个较 大海湾及岛屿l o 余处,沿岸有多处天然港口和养殖基地,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群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落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海域的生态特征及变化规律,为预防赤潮的发生提供 依据。本文根据山东省9 0 8 海洋专项调查中山东青岛胶州湾以南至江苏海洲湾以 北的南黄海西北部的青岛南部近海海域部分调查四个季节的连续调查,对浮游植 物群落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研究该海域的生态特征提供基础资料。 4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 1 调查时间及海区 在2 0 0 6 年夏季( 8 月) ,2 0 0 6 年冬季( 1 2 月) 、2 0 0 7 年春季( 3 月) 和2 0 0 7 年秋季( 1 1 月) 对青岛南部近海进行四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调查范围为青岛南 部近海至日照以东海域1 1 9 5 6 0 。e 1 2 0 5 0 2 。e ,3 5 3 2 5 0 n 3 5 8 6 8 0 n ) ,共设1 9 个站位,包含4 个断面:断面i ( z d q d 2 5 2 、2 5 3 、2 5 4 、2 5 5 、2 5 6 ) ,断面( z d q d 2 4 7 、 2 4 8 、2 4 9 、2 5 0 ) ,断面i i i ( z d q d 2 4 3 、2 4 4 、2 4 5 、2 4 6 ) 断面( z d q d 2 3 7 、2 3 8 、 2 3 9 、2 4 0 ) ,站位分布见图1 。夏季航次调查船为鲁即渔水0 6 6 9 ,冬季、春季和 秋季航次调查船均为中国渔政3 7 3 5 1 。 图1 浮游植物调查站位 f i g 1s 锄p l i n gs t a t i o no fp h y t o p l a l l h o n 2 2 采样及分析方法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依照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9 0 8 专 项办公室,2 0 0 6 ) 进行,分定性和定量采集,即拖网和采水两种。拖网采样工具 为浅水1 1 1 型浮游生物网( 网身长1 4 0 c m ,网口直径3 7 c m ,网口面积o 1 m 2 ,网目 7 6um ) ,由海底至表面垂直拖网。采水工具为h q m 一2 球盖式有机玻璃采水器,依 据各站位水深的不同各取3 至4 层水样:水深小于1 5 m 的站位采集表层,5 m ,1 0 m 及底层水样;水深介于15 2 0 m 的站位采集表层,5 m ,15 m 及底层水样;水深大于 5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2 0 m 的站位采集表层,1 0 m ,2 0 m 以及底层水样( 底层水样系指底层2 m 以上) 。网采 和水采样品用5 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网采样品取3 组1 m l 平行水样,水采样品取3 组2 0 m l 平行水样( 对密度过 高的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对密度过低的样品进行适当浓缩) ,置于沉降器内,静置 2 4 h 后在x d 一1 0 1 倒置显微镜下进行物种鉴定和细胞计数。 2 3 群落结构分析方法 物种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一威纳指数( h7 ,s h a i l o n w e a v e r i n d e x ) ( s h a 衄o nc e 甜谢) ,计算公式为: 日= 一尸f l 0 9 2p fj o 均匀度j ( p i e l o u 指数) ( p i e l o uec 甜讲) ,计算公式为: j = h 7h m 腻 丰富度d ( m a r g a l e f 指数) ( m a r g a l e f r 甜口z ) 计算公式为: d = ( s 一1 ) l o n 优势度y 计算公式为: 飞= m t ? n ) 尽 式中:s 为样品中的种类总数;p i 为第i 种的个体数( n i ) 与总个体数( n ) 的比值;h m a x 为l 0 9 2 s ,表示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n 为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数; 矗为第i 种个体在各样品中的出现频率。 6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 1 青岛南部近海水采浮游植物群落 3 1 12 0 0 6 年夏季青岛南部近海水采浮游植物群落 3 1 1 1 物种组成 夏季航次共获得浮游植物3 门4 6 属9 3 种,其中硅藻门3 4 属7 0 种,甲藻门 1 0 属2 1 种,金藻门2 属2 种。其中,角毛藻属( c h a e t o c e r e s ) 的种最多,有1 6 种;其次为圆筛藻属( c o s c i n o d i s c u s ) ,有6 种。硅藻种数占总物种数的7 5 2 7 , 甲藻占2 2 5 8 ,金藻占2 1 5 ,硅藻为夏季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 3 1 1 2 平面分布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7 5 0 2 5 3 5 0 1 0 5 个m 3 ,平均为 5 6 3 1 1 0 5 个m 3 ,硅藻细胞丰度介于1 0 0 2 4 2 3 3 1 0 5 个i n 3 ,平均为4 5 1 7 1 0 6 个i n 3 ,占总丰度的8 0 2 2 ;甲藻细胞丰度介于0 5 0 7 7 9 0 1 0 5 个m 3 ,平 均为7 7 0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1 5 3 3 。各站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介于 1 9 8 3 1 9 5 5 8 1 0 5 个m 3 ,最高值在j c h h l 4 8 站,最低值在z d q d 2 5 2 站;硅藻 平均细胞丰度介于1 1 1 7 1 8 8 6 7 1 0 5 个m 3 ,最高值在j c h h l 4 8 站,最低值在 z d q d 2 5 2 站;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介于0 7 1 2 4 6 8 1 0 5 个m 3 ,最高值在z d q d 2 4 3 站,最低值在z d q d 2 4 0 站,可见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主要受硅藻影响。各站 位硅藻占细胞丰度的百分比介于3 2 8 7 9 6 4 6 ,甲藻介于2 4 4 5 9 5 3 ,说 明硅藻在细胞数量上占据主要优势,在个别站位甲藻也占有一定优势。 用s p s s l 3 0 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和盐度相关性进行二尾检验,发现 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盐度成显著负相关( p o 0 1 ) 。 从表层来看( 图2 4 ) ,日照近岸区域和灵山岛近海区域细胞丰度较高,在 胶南唐岛湾近海区域出现低值区。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分布趋势与硅藻的分布趋势 基本一致。 7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图2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平面分布 f i g 2h o r i z o n t a ld i s t m u t i o no fp h ”o p l a n k t o n c e l la b 吼d a l l c ei ns 删沁ew a t e ri ns u m m e r 图3 夏季调查海域硅藻表层细胞平丰度面分布 f i g 3h o r i z o n t a ld i 嘶b u t i o no fd i a t o mc e l la b 岫d 肌c ei ns u r f a c ew a t e ri ns 啪m e r 图4 夏季调查海域甲藻表层细胞丰度平面分布 f i g 4h o r i z o n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0 fp y r r o p h y t ac e l la _ b u n d a n c ei ns u r f a c ew a t e ri ns u m m e r 8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3 1 1 3 垂直分布 夏季调查海域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8 0 0 2 1 6 1 7 1 0 5 个m 3 ,平均 5 1 3 0 1 0 5 个3 ;硅藻丰度介于1 0 0 2 0 6 5 0 1 0 5 个m 3 ,平均4 1 1 8 1 0 5 个 m 3 ,占总丰度的8 0 2 7 ;甲藻丰度介于o 5 0 1 6 8 3 1 0 5 个m 3 ,平均7 0 8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1 3 7 9 。1 0 m 层细胞丰度介于1 9 3 3 2 4 4 3 3 1 0 5 个m 3 , 平均6 8 3 9 1 0 5 个l n 3 ;硅藻丰度介于1 0 6 7 2 2 6 1 7 1 0 5 个m 3 ,平均5 1 8 7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7 5 8 5 ;甲藻丰度介于1 o o 7 7 9 0 1 0 6 个m 3 ,平均1 3 6 2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1 9 9 2 。2 0 m 层细胞丰度介于7 5 0 1 1 0 1 7 1 0 5 个m 3 , 平均4 3 2 6 1 0 5 个m 3 ;硅藻丰度介于3 0 0 9 5 o o 1 0 5 个m 3 ,平均3 3 7 9 1 0 5 个i n 3 ,占总丰度的7 8 1 1 ;甲藻丰度介于1 o o 1 4 6 7 1 0 5 个m 3 ,平均6 9 8 1 0 5 个i n 3 ,占总丰度的1 6 1 4 。底层细胞丰度介于1 6 1 7 7 3 5 0 1 0 5 个i n 3 , 平均4 2 0 7 1 0 5 个m 3 ;硅藻丰度介于9 5 0 6 4 5 0 x1 0 5 个m 3 ,平均3 4 8 2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8 2 7 6 :甲藻丰度介于o 8 3 1 2 1 0 1 0 5 个m 3 ,平均5 4 9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1 3 0 5 。由图5 可以看出,夏季浮游植物丰度垂直分布 较均匀,无论是总丰度还是硅藻和甲藻丰度的垂直分布都是次表层( 1 0 m 层) 丰 度最高,甲藻丰度呈现次表层最高,表层至底层递减的趋势。 8 0 4 0 0 o m1 0 m2 0 mb o t i o m0 m1 0 m2 0 mb o n o m0 m1 0 m2 0 mb o n o m 图5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垂直分布( 1 0 5 个m 3 ) f i g 5 n i 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h ”o p l a n k t o nc e l la b 哪d a l l c ei ns u m m 呱l0 5 i n d m 3 ) 3 1 1 4 优势种 2 0 0 6 年夏季水采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 国础幻c p m c 删括p ,嬲) 、梭状角藻( c e 朋f f 扰m 如珊) 、窄隙角毛藻( c 饧口p 幻c p 厂鲫卿括) 、虹彩 圆筛藻( c d s c 砌d d b c 淞d c “,淞- f ,翮j ) 、小等刺硅鞭藻( d 纪o ,d c 砌6 甜肠) 和中肋骨条 9 o 0 0 0 0 0 筋 侣 伯 5 矗; o 2 2 1 1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藻( 龇跆幻疗p 坍口c d s 砌f “脚) ,其中4 个种为硅藻,甲藻和金藻各1 种( 表1 ) 。表 层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窄隙角毛藻、梭状角藻、中肋骨条藻、脆指管藻 ( d 臼c 砂 粥d 彪胛办曙f ,泌砌姗) 和虹彩圆筛藻;1 0 m 层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梭状角 藻、虹彩圆筛藻、小等刺硅鞭藻、窄隙角毛藻和柔弱角毛藻( c 饧口p f d c p 地s 如6 f ,括) ; 2 0 m 层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梭状角藻、窄隙角毛藻、八异次硅鞭藻( d 西f 印向册淞 d c 幻玎口,f 淞v 札d c f d 以f 甜s ) 、小等刺硅鞭藻和虹彩圆筛藻;底层优势种有旋链角毛 藻、梭状角藻、曲舟藻( 此“厂d s 枷口s p p ) 、窄隙角毛藻、柔弱角毛藻和具槽帕拉 藻( r 黝砌s “缸口幻) 。其中旋链角毛藻、梭状角藻和窄隙角毛藻是各水层的共有 优势种。 表1夏季水采浮游植物优势种 t a b l e lp h y t o p l a n k t o nd o m i n 锄ts p e c i e si ns l 删m e r 旋链角毛藻在各水层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表层、1 0 m 层和底层,在1 0 m 层丰度较高,在2 0 m 层丰度则很低。梭状角藻在各水层均有分布且分布较不均匀, 在1 0 m 层有最大丰度。窄隙角毛藻在各水层分布较均匀,丰度变化不大,在1 0 m 层有最大丰度。虹彩圆筛藻在各水层也呈现较不均匀的分布,最大丰度也出现在 1 0 m 层。中肋骨条藻仅在个别站位有较大丰度。在j c h h l 4 8 站丰度达到1 7 8 3 3 1 0 5 个m 3 ,主要因为该站靠近日照水库,盐度平均值为3 0 2 0 ,低于其他站位 盐度值。 1 0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0 m 1 0 m2 0 mb o t c o m0 m1 0 m2 0 mb o t i o m o m1 0 m2 0 mb o n o mo m1 0 mz 0 mb o t t o m 图6 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垂直分布( 1 0 5 个m 3 ) f i g 6v e n i c a ld i s 仃i b u t i o no f d o m i n a 1 1 _ ts p e c i e si ns u m m e r ( 1 0 5 i n d m 3 ) 3 1 1 5 群落结构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香农一威纳指数介于o 8 7 4 2 0 之间,平均2 8 l 。 表层介于1 2 9 3 4 0 之间,平均2 6 9 ;1 0 m 层介于1 4 4 4 1 8 之间,平均2 8 0 ; 2 0 m 层介于1 7 6 3 9 9 之间,平均2 9 1 ;底层介于1 1 3 4 2 0 之间,平均3 0 4 。 从表层来看( 图7 ) ,调查海域西部的香农一威纳指数较高,东北部较低。最 高值出现在z d q d 2 5 0 站:最低值出现在j c h h l 4 8 站,该站物种数为1 9 ,主要 是因为中肋骨条藻在该站位丰度很高,达到1 7 8 3 3 1 0 5 个m 3 ,占该站位细胞丰 度比例的8 2 5 0 ,影响了该站位的多样性。 6 2 8 4 0 o 8 6 4 2 0 寻 o 加 伦 住 8 4 o 2 , 1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1 1 9 4 。 1 1 98 。1 2 02 。 1 2 0 6 。 e 圉7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表层香农威纳指数平面分布 f 罾7 h o r i t a i d l s 斫b u t i o n o f s h 蛐o n - w i e n e n d e x i n 舳c e w a i e r h s u m m e r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p 1 e l o u 均匀度指数介于o 2 8 0 9 2 之问,平均 0 7 1 。表层介于o3 0 o 8 8 之间,平均07 l ;1 0 m 层介于0 3 4 08 9 之间,平 均o 6 9 ;2 0 m 层介于o 4 6 o 8 9 之间,平均0 7 5 ;底层介于0 4 3 o9 2 之间, 平均0 7 5 。 从表层看( 图8 ) ,调查海域远海区域的均匀度较高,北部较低。晶高值出 现在z 旷q d 2 5 2 站,该站位物种数为1 3 ,多样性指数为32 5 :最低值出现在 j ch h l 4 8 站,与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在同一站位,原因仍是中肋骨条藻的影响。 幽8 复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表层p - e l o u 均匀度指数平面分布 f 嘧8 h o i z 0 n t a 】d 】n r j b u t i o n o f p t e l o u e v e n n e s s i n d e x 1s u 晌c e w a k r m s u m m e r 1 2 了黧一 青岛南雒畦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m a r g a l e f 指数介于03 8 25 0 之问,平均i3 5 。 表层介于04 7 18 l 之间,平均1 2 2 ;1 0 m 层介于0 4 7 22 3 之间,平均13 9 ; 2 ( 】1 1 l 层介于o 8 2 2 2 9 之间,甲均1 3 5 ;底层介于o 3 9 2 5 0 之日j ,平均1 4 7 。 从表层看( 图9 ) ,调查海域m a r g a l 盯指数从西到东大体呈现逐渐递减的趋 势。丰富度晟高值在z d 一0 d 2 3 7 站,该站位物种数为2 3 ;最低值在z d q d 2 4 0 站, 该站物种数仅6 种可见m a r g a l e f 指数主要依赖于物种数。 1 1 9 4 。1 1 98 。1 2 0 2 。2 0 6 。e 图9 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表层m 删e f 指数平面分布 f 培9 h o z o n 乜】d i 州b u t i 佣o f m a r g a 】e f i n d “i ns 慨e w m e r j n s u m m e r 3 1 22 0 0 6 年冬季青岛南部近海水采浮游植物群落 3 12l 物种组成 冬季航次共获得浮游植物3 门4 3 属8 5 种,其中硅藻门3 5 属6 8 种,甲藻门 6 属1 5 种,金藻门2 属2 种。其中,圆筛藻属的种最多,有1 1 种;甲藻门中角 藻属的种最多,有5 种。硅藻种数占总物种数的8 0 0 0 ,甲藻占1 7 6 5 ,金藻 占23 5 硅藻为冬季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 3 1 2 2 平面分布 冬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5 3 3 5 48 3 1 0 5 个一,平均2 0 7 5 1 0 5 个一, 表层丰度介于56 7 4 2 + 5 0 1 0 5 个m 3 ,平均1 8 5 5 1 0 5 个m 3 。硅藻细胞丰度介 于3 3 3 5 40 0 1 0 5 个m 3 ,平均1 93 2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9 3 10 9 6 ;甲藻细 胞丰度介于0 50 0 x 1 0 5 个m 3 ,平均1 1 8 1 0 5 个m 1 ,占总丰度的5 6 7 。各站 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介于1 00 0 4 3 8 3 1 0 5 个m 3 ,最高值在z d q d 2 5 2 站, 8 6 4 2 o 8 6 4 ,图嘲一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最低值在z d q d 2 4 7 站;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介于8 9 2 4 1 7 l 1 0 5 个m 3 ,最高值 在z d q d 2 5 2 站,最低值在z d q d 2 4 8 站;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介于o 0 4 2 3 3 1 0 5 个m 3 ,最高值在z d q d 2 5 5 站,最低值在j c h h l 4 8 站,该站仅在次表层有甲藻 分布。各站位硅藻占细胞丰度的百分比介于8 6 6 4 9 9 7 5 ,甲藻介于o 2 5 1 3 3 6 ,可见冬季硅藻细胞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 明显高于夏季。 图1 0 冬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平面分布 f i g 10h o r i z o n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h ”o p l a n l ( t o nc e l la b u n d a l l c ei ns u r 胁ew a t e ri nw i n t e r 图1 1冬季调查海域硅藻表层细胞丰度平面分布 f i g 1 1h 0 r i z o n t a i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d i a t o mc e l la b 叽( 1 a n c ei ns u l r f k ew a t e ri nw i n t e r 1 4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图1 2 冬季调查海域甲藻表层细胞丰度平面分布 f i g 12h o r i z o n t a ld i 矧b u t i o no fp 1 1 r r o p h y t ac e l la b u n d 觚c ei i ls u m 比ew a t e ri i lw i m e r 从表层来看( 图1 0 1 2 ) ,调查海域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断面i i 丰 度较低。硅藻丰度与总丰度分布趋势相似。 3 1 2 3 垂直分布 , 冬季调查海域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5 6 7 4 2 5 0 1 0 5 个m 3 ,平均 1 8 5 5 1 0 5 个m 3 ;硅藻丰度介于5 5 0 4 1 5 0 1 0 5 个m 3 ,平均1 7 2 6 1 0 5 个i n 3 , 占总丰度的9 3 0 9 ;甲藻丰度介于o o 3 2 1 0 5 个m 3 ,平均0 1 l 1 0 5 个i n 3 , 占总丰度的5 7 7 。1 0 m 层细胞丰度介于5 3 3 4 6 o o 1 0 5 个i n 3 ,平均1 9 6 9 1 0 5 个m 3 ;硅藻丰度介于3 3 3 4 3 8 0 1 0 5 个m 3 ,平均1 8 2 l 1 0 5 个m 3 ,占总 丰度的9 2 4 7 ;甲藻丰度介于o 5 0 0 1 0 5 个i n 3 ,平均1 2 6 1 0 5 个m 3 ,占总 丰度的6 4 1 。2 0 m 层细胞丰度介于9 5 0 5 4 8 3 1 0 5 个m 3 ,平均2 4 3 5 1 0 5 个m 3 ;硅藻丰度介于7 8 3 5 4 o o 1 0 5 个m 3 ,平均2 2 4 5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 的9 2 2 0 ;甲藻丰度介于0 4 o o 1 0 5 个m 3 ,平均1 6 2 1 0 5 个i n 3 ,占总丰度 的6 6 6 。底层细胞丰度介于1 1 8 3 4 0 1 7 1 0 5 个m 3 ,平均2 3 6 9 1 0 5 个m 3 ; 硅藻丰度介于11 1 7 3 9 o o 1 0 5 个m 3 ,平均2 2 2 5 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 9 3 9 0 ;甲藻丰度介于0 3 3 3 1 0 5 个m 3 ,平均1 0 4 x1 0 5 个m 3 ,占总丰度的 4 4 0 。可见冬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垂直分布较不规则,总丰度和硅藻丰度出现 表层较高,从次表层至底层递增的现象,甲藻丰度较低,在底层所占比例最底。 1 5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6 0 0 o m1 u mz u mb o t 的md m1 0 mz o mb o n o mo m1 u mz o mb o t 的m 图1 3 冬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垂直分布( 1 0 5 个m 3 ) f i g 1 3v e r t i 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h y t o p l a i l l ( t o nc e l la b u l l d 锄c ei nw i n t e r ( 1 0 5 i n d m 3 ) 3 1 2 4 优势种 2 0 0 6 年冬季水采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有派格棍形藻( 肋c f z 胁砌p 鲥f 刀咖阳) 、 小环藻( 咖肠绍砌s p p ) 、曲舟藻、菱形藻( m 幼幽砌s p p ) 、虹彩圆筛藻和叉状角 藻( q ,洌z “所屈,绷) ,主要为硅藻,另有甲藻1 种。表层优势种有派格棍形藻、 小环藻、虹彩圆筛藻、叉状角藻、圆筛藻( c 加d 如c 淞s p p ) 和蜂腰双壁藻 勿肠刀p 捃6 d 聊6 淞) ;1 0 m 层优势种有派格棍形藻、小环藻、圆筛藻、曲舟藻、菱 形藻和叉状角藻;2 0 m 层优势种有派格棍形藻、圆筛藻、小环藻、菱形藻和叉状 角藻;底层优势种有派格棍形藻、曲舟藻、小环藻、洛氏菱形藻( f 协幽砌 肠阳彪砌玎口) 、易变双眉藻0 唧办d 阳p 加胞螂) 和具槽帕拉藻。1 0 m 层优势种和2 0 m 层基本一致,派格棍形藻和小环藻为各水层共有优势种。派格棍形藻占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型环保外墙真石漆施工技术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土石方运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同
- 2025年度农业项目反担保抵押合同
- 2025年度土地居间交易全程服务合同细则
- 2025版高级离婚协议范文9A专项法律咨询合同
- 2025年环保型二手房按揭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聘请合同
- 2025版聘请专利法律顾问合同
- 聚焦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保障与2025年用工模式变革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报告
- 2025版委托保密协议(新材料研发)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医院保卫科岗位竞聘工作汇报
- 医院科室停电应急预案
- 2025年教育学家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项目初步验收汇报
- 髋关节滑膜炎的护理查房
- 生产管理办法范本
- 混凝土防暴墙拆除方案(3篇)
-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
- 语“你相遇”文启新程-2025年秋季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个性化教育实施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