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方式选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旨就是让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 上培养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并不是仅 仅依靠教师的单纯讲授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 来实现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注重课堂互 动方式选择。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恰恰在课堂互动方式方面存在很多需 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在阐述 课堂互动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的 意义,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互动方式的目标设定、互动方式选择和互动方式 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课堂互动方式选择研 究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意识转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互动的概述部分。论述了课堂互动的内 涵、课堂互动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课堂互动的主要特征。首先是对课堂互动的内涵作 了界定,并从教学论、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阐述了课堂互动的相关理论基 础,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论述了课堂互动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主 要论述了课堂互动方式比较研究的特殊意义及现状分析。首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特殊性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促进学生思想转变, 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互动的特殊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方式选择的现状并进行 了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主要针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效果的互动方式选择 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其中分析了影响互动方式选择的因素,确立互动方式选择的目 标并研究了互动方式选择类型。第四部分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师互动方式选 择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及对教师互动方式选择启示的两方面进行了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方式选择的效果评估。 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 在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教师在课堂互动方式选择方面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包括互动方式的影响因素、具 ii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体的互动方式的类型选择和效果评价以及教师互动方式的选择的改变。并提出只有 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互动方式才是有效的互动方式,也只有真正实现了学生思想道 德素质的转变的互动方式才是有效的互动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互动方式的 影响因素,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从而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有效互动。 关键词关键词:课堂互动 互动方式 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iii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rust of the theory in teaching is to allow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positive corrective views of the world, outlooks on life and value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not only ca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be just attained simply relying on teachers teaching, but also students own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participation on the class intera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hoice on the way of class interaction to be paied attention, besid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urrent need to be studied, precisely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way of class interaction, which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directly.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class interaction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class interaction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related to it, and then the goal of interactive class settings, the interactive way to choose and the types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finally, there are many specific proposals about the changes of awareness from spontaneous to self-conscious, through teachers research on ways of class interaction, who is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 interaction,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 of class interaction,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class interaction. first, the connotation of class interaction was defined and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bout class interaction is elaborated from the teaching theor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philosophy, and then the main features of class interaction are expounded, combining the specific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ass interaction and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first of all, to discuss the special iv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significance of the class interaction from enhan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oretical courses by means of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etical courses; promoting students changes in think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the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reasons on choice of way of class interaction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re analyze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hird part is to think and explore the choice of way of class interaction in connection with improving the effects of class interaction. in which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way of interaction are discussed, of which the goal and type is determined. the fourth part i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 choice of way of class interaction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two aspects of choice of way of teachers class interaction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which is from spontaneous to conscious awareness ,and inspiration of teachers choice of way of class interaction.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not only in putting forward relevant issues should be noted on choice of way of class interaction for teachers basing on the status quo of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factors of ways of interaction, the specific type choice and effect valuation, besides, the changes of teachers ways of interaction. but also the most effective mode of interaction is in line with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bringing about students changes 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really is an effective mode of interaction, which require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factors in ways of interaction, and take appropriate mode of interaction 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eaching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accordingly, the effective class inte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an be achieved truly. keywords: class interaction way of interaction cho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1 导导 言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选题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 地,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 1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都非常重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促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在当前各大高校进行扩招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 多采用大班教学,从而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主旨是让青年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 培养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实际行动的指导。 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主运用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 是仅仅靠教师的讲述就能实现的,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运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 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的是几乎全部的大学生,这些学 生由于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他们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等都存在显著 的个体差异,互动的进度、方式、类型以及互动内容的侧重点等众口难调,而任何一个 互动因素或互动环节不适应部分学生的需求都会影响互动的有效性和互动的目的。2这 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要有互动方式选择的意识,选择正确的互动方式, 有效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基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方 式选择的有效性而对此做的一些研究并力图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来寻找课堂互动方式选 择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过程寻找实现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 的选择途径以及效果评价标准, 从而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互动方式选择的 有效性提供点参考性的建议。 1徐建丽.高校“两课”互动教学模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99100 2李冬环;吴水田;陈平平.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管理刍议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18-319 2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1.1.2 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意义 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由来已久,也一直不断地进行改革,但由于受传 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还是以“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 以教师的课堂讲述为主,重视教师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调动不 够,缺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启发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唯一的主体,是唯一的知识 来源,扮演着“主演”的角色,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 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导致了学习无效果。即使有些教师注重学 生的参与并开展了一定程度上的课堂互动,但由于互动方式选择不恰当,导致互动没有 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随着 2005 年 2 月 7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出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互动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 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互动方式,促进学生全身心的 参与和投入, 从而实现相互促进、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但在实际的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到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课堂互动方式的选择往往未能达到既 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方式的选择研究。同时,相对 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明显的教学方式僵化,互动 开展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缺陷,而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方式的 选择研究。 本文的写作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互动方式的现 状调查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课堂互动方式的各种因素进 行归纳总结并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老师的教学需要出发结合教学环境找到相对有效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互动方式进而通过这种有效互动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分析, 转变教 师互动方式选择的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思想道 德素质的教育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课堂互动教学思想来源于社会学中的互动理论,随着互动理论的出现,国内外的教 3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育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都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将做具体的阐述: 1.2.1 国外关于课堂互动的相关研究国外关于课堂互动的相关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中,课堂互动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 20 世纪 70 年代 产生以来,发展很快,呈现了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种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 了诸多的研究成果。 关于课堂互动类型的研究 lippitt和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分为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 3 在教师命令式中,老师常以命令控制等行为与学生的服从行为进行互动。 4在这种 互动模式下,师生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强制命令下迅速而又高效 的完成教师交代的学习任务,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可较高效的完成,但教师容易与不服 从强制命令的学生发生冲突。同时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多是在压迫下的服从、畏惧等负面 感情而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 在师生协商式中, 教师用较多的时间与课堂上的学生做沟通, 建立起 “学生学生, 学生老师”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 5在这种互动模式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协商关系。 教师比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通常会鼓励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发表自己的看 法, 而开展课堂互动活动也常常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情况下开展 的,学生会主动参与,师生间的关系比较融洽,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也显得比较自信、 积极和热情。但由于教学目标是在师生协商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有时会出现在学生面 前软化的情况,而致使教学效果不如教师命令式中好。 在师生互不干涉式中, 课堂上教师根据事先的讲稿、 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说明, 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不参与指导他们的学习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 度,学习与否以及怎样学习完全有学生自己决定。 6在这种互动形式下,师生之间是相 互疏远的关系。由于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师生间的关系比较冷淡,而学生 也得不到教师及时的指导,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学习的态度,导致学习无效果。 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243 4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243 5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243 6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243 4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flanders用“社会相互作用模式”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 效率的影响。他提出了“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fiac)并用以分析课堂中师生的言 语互动行为。 7通过研究,flanders认为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如果教师过多的进行讲述就 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参与不足。 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参与 的机会如对学生进行提问等。同时他还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积极正面的认可,从 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英国学者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 把课堂互动行为分 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8 在教师中心式中,师生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教师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 者,单纯的进行大量的知识内容的讲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 强迫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学生则基本没有教学活动的自主权,他们只能在教师 的强制命令下被动消极的进行学习。这种互动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受到 限制,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在学生中心论中,师生间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不仅是为了传授 知识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时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 教学活动中基本采用民主参与方式, 在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全部的教 学活动,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 时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的,及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师 生间的关系相对比较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在知识中心式中,师生间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特殊伙伴关系。教师以为学 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具有某种技能或掌握某种知识体系为目的,以自己的专门知识技能 和较高的学历为依托,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述使学生达到掌握某种知识的要求。教 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 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获得较高 的文凭为最终目的的。 runkel利用信息反馈的原理,解释师生互动行为的相互影响。runkel的师生信息反馈 7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41-43 8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41-43 5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模式主要由“教师参考结构教师行为学生参考结构学生行为”等几个主要因素构 成。 9其中教师参考结构主要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对 学生进行的教学行为, 这种教学行为不仅受到大的教育背景的影响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 教学能力和学生信息反馈的影响。 学生参考模式则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 目标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要受到学生自己的学习倾向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教 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影响,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又会不 间断的进行信息反馈。 而不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信息反馈还是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信息反 馈都可以促进双方以后的课堂行为的发展。 关于课堂师生互动差异性研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志, 在与不同的学生互动时教师人为地有 不同的表现,导致了师生互动的差异。对课堂互动差异的研究很多,如cornelius,gray heller,puff 王卫东主编.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4 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手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吴康宁.课堂社会教育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 陈锡敏.论“思想道德修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j.高校理论战线.2003(2) 8 许振红;王馥香.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 报.2005(3) 9 林天翔.谈互动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经济与发展.2007(10) 10 孙泽文.现代大学教育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2 孙泽文.互动教学: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相关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 (10) 13 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5(2) 14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 15 于菁华.影响课堂互动潜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7(35) 16 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1) 17 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8 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4 19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20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 21 张敬汝.思想政治课堂互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 任云霞.关于大学生课堂互动的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44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23 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24 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5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6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02(7) 27 李冬环;吴水田,陈平平.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管理刍议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 (2) 28 程远志.再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29 曾立红.课堂互动研究j.2006 届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30 陈向阳.浅谈建构性学习的内在特性j.教学研究.2004(2) 31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2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3 邓庆彪.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与运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1) 34 覃翠生.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特点j.桂海论丛.2006(1) 35 王根梅.互动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j.青海教育.2007(1) 36 徐建丽.高校“两课”互动教学模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37 张红.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教学法j.沈阳干部学刊.2006(4) 38 jams等.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39 yond.nakamura 著;王建平等译.健康课堂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0 dale scott ridley ,bill walther 著,沈湘秦译.自主学习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1 mehan h. structuring school structure.harvard edu.1978 42 delamont.interaction in the classroomm.1976 43 philip.morse alle elves. face to face 44 aavid w. johnson roger t johnson.leaning together and alone 45 wingate.n.sexism in the classroomj.integrated education.1994(22) 46 sylvia m vardll.back to schoolj. chicage :book links.2008(9) 47 bradley e cox;elizabeth orehovec.faculty-student outside the classroom.a 45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typology from a residential collegej,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baltimore: summer .2007(11) 48 mehan.h.structuring .school structurej.harvard edu.(1978) 49 christra dsdrets.college sore big again in reviewj. washington: mcclatchy - tribune business news.2008(4) 50 wittrock.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z. new york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 inc; 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1986 51 anne blythe and tim simmins.students welcomed, warned to behave:duke president cites new need for civilityj.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2006(7) 52 woods.p.sociology and the school. an interactionist viewpoint.1983 53 hargreaves.d.h.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education.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2 54 scott a myers;matthew m martin;jennifer l knapp,perceived instructor in-class communicative behaviors as a predictor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out of class communication j.communication quarterly.university park.2005(10) 55 ally and baeon.woolflok edvcational psycholopy,free educationj.2001 56 marjorie a jaasma;randall j koper,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ontent of out-of-class interaction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and facultyj.women and language, urbana.2004(1) 57 bryan lilly;michael j tippins,enhancing student motivation in marketing classes: using student management groups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boulder.2002 (2) 46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附附 录录 附录一:附录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状况调查问卷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状况调查问卷(学生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好!本调查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经常面对的课堂互动问 题,及学生对课堂互动的期望和老师的互动效果,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选择和改进课堂 互动状况,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给予同学更大的帮助。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任何题目的所有选项没有对错之分,你所回答的所有内容将 严格保密并仅作为专项研究使用,敬请放心,请客观真实地作答。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任何题目的所有选项没有对错之分,你所回答的所有内容将 严格保密并仅作为专项研究使用,敬请放心,请客观真实地作答。 (注:问卷中除标注 外所有选项均为单选,直接在选项上画勾即可) 感谢你的热心支持与合作!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1、性别: 男 女 2、专业: 工科 非工科 3、年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调查问项:调查问项: 1、你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需要课堂互动吗? a、 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2、喜欢和老师或同学一起探讨、交流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c 无所谓 3、喜欢老师仅仅对知识的讲述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c 无所谓 4、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讲述多长时间? a、整节课 b、大部分时间 c、小部分时间 5、老师开展课堂互动,你会积极参与吗? a 会 b 不会 c 老师点到就参与 47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6、你喜欢老师开展的互动活动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c 没意见 7、你认为一节课中,互动时间应该有多久? a、全部或大部分 b、一半左右 c、小部分或没有 8、你希望老师多久开展一次互动? a、每节课 b、经常 c、偶尔或不开展 9、你认为开展互动的作用在于: a、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便于老师的知识讲授 b、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没作用 10、你参与课堂互动的频率是多少?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材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补充协议
-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与改进机制
- 艺术体操替身演员保险合同
- 智能康复设备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 养子女抚养费用支付与监督协议
- 校招运营笔试题目及答案
- 工业废水处理与智能监控委托管理协议
- 拉丁美洲分公司设立:跨国市场拓展合作协议
- 淘宝直播渠道商品选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协议
- 基因编辑专利无效纠纷代理与咨询合同
- 2024年泉州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 航模课程-飞翔的梦想
- SWAT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电缆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 AI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 自控仪表检修方案
- 2025青海三支一扶真题
- 2025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2024年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
- 2025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功夫”卷(二)物理
- 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满分作文《连起来》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