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血型及输血原则PPT课件.ppt_第1页
十 血型及输血原则PPT课件.ppt_第2页
十 血型及输血原则PPT课件.ppt_第3页
十 血型及输血原则PPT课件.ppt_第4页
十 血型及输血原则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型与输血原则,2,人体使用手册,我们在经络研究中发现人体经络上有许多三氧化四铁分子,这是我们计算机磁盘上的主要磁性材料,推测磁场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生活空间中最大的磁场是太阳,很可能人体真正的生理时钟是以太阳磁场为标准的。在现代科学还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就粗鲁的任意更改作息时间,其后果自然是非常严重的。有一个朋友的小孩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造血机能障碍的疾病,也就是这个病人失去了造血的能力。目前医学的治疗方法,只有移殖骨髓才有机会救治。我们诊断后,发现原来这个小孩在一个游乐场所工作,每天半夜下班后,再和朋友一起玩到天亮才回家睡觉,几年工作下来,就得了这个病。由于他除了血气太低外,各个脏器都没有其它严重的疾病,因此我们要求他辞去工作,每天天黑就睡,三个月后,再到医院检查,骨髓中出现了红血球的幼稚细胞,他的造血机能恢复了。这个病历说明了睡眠的时辰和造血有密切的关系。,3,这个病人出生时具有造血能力,否则不可能成长到二十岁,也就是说身体生下来时是好的,是后来人为的原因造成了这个疾病。因此,只要找到了造成疾病的原因,改正了生活习惯,消除了原因,就能把疾病去除。这个病例的病根,是违反了自然的生活规律,因此,治疗时就从根本的改变睡眠时间做起,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把一个医院束手无策的疾病去除了。这是我们自然、根本、简单医疗理念的最典型例子。,4,血量,血量:机体中血液的总量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约占体重的78,男性:5-6L,女性:4.5-5.5L,循环血量,贮备血量:肝、肺、腹腔静脉丛等,剧烈运动失血应激,5,血液的组成,血液,血浆50%-60%,血细胞40%-50%,水91%-92%,溶质8%-9%,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电解质,Na+、K+、Ca2+、Mg2+、HCO3-、Cl-、HPO42-、SO42-,小分子有机物,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激素,气体:O2、CO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6,血细胞生理,7,血细胞,8,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机能1、形态和数量和功能中央双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和细胞器男性:450万-550万/mm3女性:380万-460万/mm3,9,运输O2和CO2,携带的O2为血浆的O2的70倍血红蛋白:结合蛋白,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2.8108/红细胞,4分子O2男性:12-15g/100ml女性:11-14g/100ml,10,Hb有2条肽链和2条肽链。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11,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12,(二)红细胞脆性和溶血,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正常值:0.45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13,二、血细胞的生成部位和过程,个体发育过程,造血中心也发生变化。胚胎早期:卵黄囊胚胎期:肝、脾和(5个月)骨髓;出生后:骨髓,14,造血过程,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15,造血干细胞:分化程度很低的原始细胞特征:很强的复制能力多向分化的潜能不同细胞环境条件和调节因子的影响下,可以向特定分化方向的多种祖细胞分化,输注可代替骨髓的移植,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肿瘤、遗传性疾病、重度放射病及重症免疫缺陷病,恢复患者造血功能的最有效方法,16,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干细胞,刺激粒系细胞生长的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造血微环境: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各种造血调节因子,进入造血器官的神经和血管,造血干细胞在此环境中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对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具有定向诱导的作用,17,定向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幼稚细胞之前,经历一个发育的中间阶段,该段的细胞失去了造血干细胞所具有的自我复制能力,同时也逐步限制了多向分化的能力,只能朝着有限的方向或一个方向分化。,18,(二)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1、红细胞的生成:幼红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中,细胞核的DNA对于细胞分裂及合成血红蛋白有着重要的作用。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血红蛋白叶酸、VitB12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VitB12:钴胺素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内因子B12=复合物:.防B12被蛋白酶水解;.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DNA合成。临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9,叶酸: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在27个月内导致贫血),铁:Hb合成必须原料。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成人20-30mg,1mg来自于食物,95%来自体内铁的在利用低色素的小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20,2.红细胞的破坏与生成的调节,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成红细胞晚幼成红细胞幼红细胞发育阶段网织红细胞3-5D成熟红细胞2D,寿命:120天少量溶血: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与触珠蛋白结合绝大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排出细胞核,21,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7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30单核细胞占28,二、白细胞,22,(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分类不同的生理状况,波动较大,失血、运动、炎症,增加,23,白细胞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得以穿过血管壁血细胞渗出;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趋化性(人体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毒素和细菌);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裹起来吞入胞浆的过程吞噬作用酶类:蛋白酶、多肽酶、淀粉酶、脂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白细胞的特征:,24,(二)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根据趋化物质,吞噬、水解(溶酶体酶)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2.嗜酸性粒细胞:无溶菌酶,无杀菌能力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蠕虫、扁虫、蛔虫等),25,3.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较大的碱性染色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肝素:作为脂酶的辅基可以加快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的过程;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是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小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于局部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26,4.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处理结合递呈抗原);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与释放多种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IL1、3、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调节其它细胞的生长;杀伤肿瘤细胞。5.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抑制细胞,27,(三)白细胞生成的调节,干细胞白系祖细胞定向白系祖细胞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成熟白细胞骨髓,IL-1、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生成、释放)-集落刺激因子(CFS)乳铁蛋白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直接抑制或抑制CFS释放),28,四、血小板: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裂脱落下来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数值和结构特点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血小板的结构特性:血小板膜上含有受体:胶原受体、凝血酶原受体vW因子受体、纤维蛋白原受体胞浆中的两种颗粒:致密颗粒:5-HT、ADP、磷脂颗粒: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vW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因子(P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29,(二)血小板生理功能:1、凝血和止血作用: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圆盘形球形,伸出伪足,血小板脱粒,释放颗粒内活性质)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30,血小板的聚集:,聚集过程可分为两个时相:1、可逆性聚集:能迅速解聚;2、不可逆性的生理性因素:ADP、凝血酶、前列腺素类物质、胶原、5-HT和肾上腺素病理性因素: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和药物等ADP最重要:血小板的聚集与ADP的剂量有关Ca2+、纤维蛋白原,且耗能能使血小板的聚集的物质均可使cAMP,31,2、维护血管光滑和内皮的完整性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障碍与临床上许多出血倾向及血栓性疾病有密切关(二)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血小板的生成:巨核细胞/骨髓有核细胞0.05%;1巨核细胞2007700个血小板时间:810天血小板的破坏:寿命714天衰老血小板:肝、脾、肺吞噬生理止血:聚集后,本身解体并释放活性物质;融入内皮细胞,32,血型和输血原则,33,抗原、抗体,抗原:凡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细菌、蛋白质等。抗体:抗原引起机体的浆细胞所产生的特异的免疫球蛋白。,34,概述:血型的发现: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了第一个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红细胞的ABO血型系统。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还有R、Kell、MNSS、P等15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些亚型。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人白细胞上的抗原系统(HAL)在体内分布广泛,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原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输血反应、器官移植、亲子鉴定、人类学,35,血型:,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红细胞凝集:当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和血浆中相应的凝集素发生反应,即抗原抗体的结合,会使红细胞聚集成簇,并伴有溶血的发生。,36,一、ABO血型系统(一)分型原则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人类免疫系统对于自身红细胞抗原具有耐受特性。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37,注: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其抗原性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B型的弱,血型鉴定时易使A2型和A2B型误判定为O型或B型。,38,(二)发生与分布决定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性基因,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基因型表现型OOOAA,AOABB,BOBABAB,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RBC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B,但抗体却在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高峰。,39,(三)血型的鉴定,40,二、Rh血型系统,豚鼠腹腔,血浆中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Rh凝集素),恒河猴:Rhesusmacacus,引起恒河猴和大部分人类的RBC发生凝集,红细胞膜上的Rh因子,41,(一)Rh血型抗原:人类RBC膜上有C、D、E等抗原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白种人85%)Rh-:无D抗原为Rh阴性(苗族12.3%、塔塔儿族15.8%)(二)Rh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故可通过胎盘。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Rh因子”的抗体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42,(三)临床意义: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Rh阴性受血者的免疫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Rh的抗体第二次或多次输入Rh阳性血液,就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输入的红细胞凝集,43,2.妊娠:Rh-的母亲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