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pdf_第1页
(论文)论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pdf_第2页
(论文)论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pdf_第3页
(论文)论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 0 0 8 6 ( 总1 1 8 期)思想理论双月刊 6 1 生态文明建没 论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姚友贤 (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贵州凯里5 5 6 0 0 0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 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现、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中共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按照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是黔东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 文明试验区必须坚持走生态工业化、生态农业化和生态城镇化道路,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建立健全政府生态 责任制。 关键词:黔东南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越然选择 中图分类号:g o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卜5 3 8 1 ( 2 0 0 8 ) o 6 1 m 0 4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 是执政理念的升华。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 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必须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 绩”的理念,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 明建设试验区”。州委、州政府制定“生态立州”等“六 州”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文明崛起的跨越式发展道 路。为此,我们必须对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 立生态文明、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进行认真研究 和积极探索。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内涵 生态( e c o 一) 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指家 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 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 系。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是指人们 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要不断地克服在改造 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优化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 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立 “人社会自然”和谐的系统关系,实现生态 系统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生 态经济,建立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和社会平衡。生态 文明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在维 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再生产和社会再 生产,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辅 相成,一方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 明离不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 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 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 会陷入最深刻的生态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 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是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一脉相承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落实 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重要性,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方 式,克服不顾环境承载力、在发展速度上层层加码的 倾向,真正做到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推 进发展,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良 性循环。 生态文明是一个有组织的、能自我调节的共生 系统。是自然、城市、农村、人群形成的共生共荣的有 机整体。从生态哲学的角度看,生态的价值取向是实 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 看,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的经济不仅仅是量的增长, 而且是质的发展,要积极采用生态技术,发展生态产 业,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生态化;从生态社会 学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以 作者简介:姚友贤。男,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学报副主鳊、剐教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 1 3 2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 0 0 8 6 ( 总1 1 8 期)思想理论双月刊 及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 身发展的机制。创造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 境;从城市、农村生态学的角度看,生态城市、生态农 村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 理、功能稳定、动态平衡,物流、能流、信息流、生物流 高效利用,自然演化的过程得到保护和发展;从规划 学的角度看。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的空间结构布局合 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设广泛运用,成为人工环 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与乡融合统一的城市化区域, 实现城乡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引导人们走 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对传统文 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既有 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拓展和 匡正。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或者有些同 志所认为的仅仅是控制污染和植树种草恢复生态, 而是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涉及观念转变、产 业转换、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多方面。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 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 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 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对人与自然历 史的总结和升华。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 三个内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 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 生态的依托,自然的消灭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 消灭,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 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 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 内在精神信念。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 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 测的原则,人类的生态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 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 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 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 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 的过渡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 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 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 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二、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是黔东南州实现跨越 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符合黔东南州的客观实 际,符合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 4 3 0 万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待,为探索出具有黔东南 特色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目前,黔东南的生态文 明建设有着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十七大提出 了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制 度。二是全州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较高、工业发展 对生态环境破坏相对较小,森林覆盖率达6 2 7 8 , 生态环境良好,拥有全省最好甚至全国鲜有的生态 资源,境内峰峦连绵、群山叠翠,景象万千,是全国的 重点林区之一,有“杉乡”、“林海”之称。黔东南地处 长江、珠江上游,森林众多,为两江屏障,水系发达, 河网稠密,有近3 0 0 0 条河流流经境内,自然资源十 分丰富。三是交通环境改善,特别是“两高”建设即将 形成的贵州东南出口带来的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四 是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丰厚,人文资源璀璨。五是通 过产业结构调整,申报了一大批对生态建设和经济 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项目,如5 0 0 万亩工业用材 林基地,1 0 0 万亩竹林基地、1 0 0 万亩中药材基地、 1 0 0 万亩绿茶基地等。尤其是从江的槛柑、榕江的西 瓜、台江的金秋梨、麻江的红蒜、丹寨的硒米、雷山的 茶叶等绿色产业,通过“公司+ 协会+ 农户”进行产销, 通过大力发展“养猪建沼气种果园”模式, 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保住了青 山绿水,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六是通过举办节 日,宣传原生态民族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建 设生态文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黔东南州被列为世界十大“反璞归真,回归自 然”的旅游胜地之一;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 为全世界4 8 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世界级 专家学者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原生态 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被中央 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和“中国 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被网民投票评选为“世界 上人生最值得去的5 0 个地方”之一可以说,生 态优势是黔东南最大的比较优势、最大的本钱、最大 的希望。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走生态文明崛起的道 路,是黔东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路径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从定性上讲,主要包括六个方 面: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就是要始终保持青山绿水, 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二是生态产业发达,就是要稳 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 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 0 0 8 6 ( 总1 1 8 期) 思想理论双月刊 6 3 三是文化特色鲜明,有突出的地域个性,有良好的社 会风气,有凝聚力强的人文精神;四是生态观念浓 厚,就是公众生态伦理意识普及,生态化的消费观念 和生活方式形成;五是市民和谐幸福,就是居住舒适 安全,出行方便快捷,公共服务质量好;六是政府廉 洁高效,就是党政责任体系完善,执行力明显加强, 群众的政治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从定量上讲,要建立 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生态文明指 标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民生改 善指标、生态文化指标、政府责任指标等,以此衡量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和成效。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 措施推进黔东南州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步伐。 1 坚持走生态工业化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不可能逾越工业化阶段, 但走传统的工业化老路,透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靠拼资源、拼消耗,肯定走不通,因此,必须转变发展 方式,走生态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做大增量,建好 以凯里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高新技术生态业园区,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 方面,提升存量,加快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 步伐,运用循环经济模式来提升、改造资源型产业。 全州上下要牢固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犯罪”的发展理 念。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谁破 坏,谁恢复”的生态补偿机制,依法征收生态环境补 偿税费。 放眼全国,贵州将长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 。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基本功 能,能源矿产业是具有比较优势且一时不可替代的 支柱产业。结合黔东南州情,我们必须在集约发展上 下功夫。通过整合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管理和 提高质量及效益,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 协调统一,促进能矿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把 增量优化为促进能源矿业调整提高的关键。进一步 提高能源、矿产等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准入标准,做好 “限”字文章,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规模效益,鼓励发 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原材料精深加工业,降低能耗。延 伸产业增值链。另一方面,要把存量改造作为提升传 统产业水平的重点,大力做好“压”字文章,淘汰污染 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的落后生产能力,鼓励优势企业 扩张,促进资源向优强企业集中,发挥规模效应。以 节能减排为重点,努力做好“改”字文章,加大电力、 有色金属、森工等行业存量的技术改造,提升管理创 新力度,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全面提升能矿产 业水平,扎扎实实地走生态工业化道路。 2 坚持走生态农业化道路 黔东南州财政穷,百姓穷,面临双增收的巨大压 力。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大力发展富民强州产业。 “八大特色产业”优势突出,是既强州又富民的产业, 应重点瞄准贵广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通达目的 地沿海和港澳台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特色精 品绿色产业、做强生态畜牧业、反季节蔬菜水果业、 有机茶产业、有机粮油产业和中药业。应充分利用生 物、气候、森林植被、文化、人力以及能矿等特色优势 资源的良好组合优势,以提高产业联度为重点,在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 整,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 求,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实施 以绿色产品基地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经济工程和以退 耕还林为重点的水源涵养工程、以推进综合生态治 理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工程、以农业污染治理为重点 的生态监管体系建设工程,把黔东南州建设成珠三 角和长三角的后花园,着力推进“农业稳州”战略。 3 坚持走生态城镇化道路 在实施“城镇带州”战略中,把建设生态文明理 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小城镇开发之中,落实到 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 发展等各个专项详规中,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 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通 过绿地、湿地、公园、森林等连接各片区,彰显“城中 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地方特色。 真正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 系统的良性循环。今后,应按照“四圈一区”的“十一 五规划”,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要求,坚持走产业 布局区域集群化的道路,推动区域功能与产业布局 协调统一,促进区域、部门利益和城乡利益相协调, 促进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政策体系,促进生产要 素合理有序流动和有效配置,推进黔东南州区域经 济布局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区域集聚,突破行政区划 局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城市经济圈和 乡镇经济带,把黔东南各县( 市) 首府打造一个适宜 居住、适宜创业、适宜休闲的生态文明城市群。 4 建设生态博物馆,发展生态旅游业 州委、州政府决定把黔东南建成“原生态民族文 化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个旅游定位告诉我们:原生 态是主导。民族文化是支撑,世界旅游目的地是总目 标。主导、支撑和总目标的关系,决定了原生态民族 文化与生态旅游业呼吸与共,交相辉映,不可分离。 纵观世界旅游,没有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旅游,是 不完全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也是不长久的旅游。 原生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气。只有具有了原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6 4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 0 0 8 6 ( 总1 1 8 期)思想理论双月刊 生态民族文化的旅游才能给旅游赋予生命力,让旅 游之树常青。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 加利之所以满怀激情地预言:“黔东南必将成为全世 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是基于他看准了“黔东 南这样经历了岁月变换,还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和 习俗”。即黔东南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可 替代性、原始神秘性、双重互补性和群众参与性。原 生态民族文化不是高悬在空中的饰品,在经济全球 化、市场经济现代化的今天,展示它应有的商品属性 和社会属性,它本身才更具有吸引力、生命张力和发 展潜力。而展示的最佳舞台就是建设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是法国博物馆学著名专 家弗朗索瓦于贝尔和乔治享利里埃维提出的,并 于1 9 7 1 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克 勒索蒙特索生态博物馆。迄今全世界已建成3 0 0 余 座生态博物馆。 从自然生态看,黔东南既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生 态地质博物馆。更是一座巨大的传统文化、原生文 化、农耕文明的生态博物馆。著名学者古斯特龙说: “生态博物馆的基础,就是人民不应从他们所处的环 境分离出来,他们应有足够的权利在自己本民族文 化遗产的基础之上创造自己的未来。”那么,黔东南 人民如何创造自己的未来? 最佳选择就是在锦屏隆 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和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基 础上,建设台江施洞龙舟文化生态博物馆、凯里芦笙 文化生态博物馆、丹寨锦鸡舞蹈生态博物馆、麻江蜡 染文化生态博物馆、雷山牯藏生态博物馆、黄平且兰 文化生态博物馆、台江古生物化石生态博物馆、榕江 萨玛文化生态博物馆、从江占里生育文化博物馆和 芭莎树葬生态博物馆等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使 “旅游活州”成为强州富民的强力抓手。 5 建立政府生态责任制 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2 0 0 7 年,水 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水污染经济损失、水生 态服务功能及地下水的价值计量进行了研究,生态 破坏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 d p 的5 1 3 ,外推 到全国的损失平均相当于g d p 的8 7 4 。中国环境 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指出,中国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 的经济损失为5 4 0 亿元。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深入 思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引起生 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原因,也有社会 原因,还有政府原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来 自政府方面的原因,致使政府没有肩付起有效保护 生态的重任。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坚持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强调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目标中首次引入关于资源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 标,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 0 左右,单 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 0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 利用系数提高到o 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 到6 0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然要求各 级政府肩负起生态责任。 生态责任是各国政府为实现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