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多重向度及其启示.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多重向度及其启示.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多重向度及其启示.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多重向度及其启示.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多重向度及其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认识和阚释大众文化, 也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很重要的环节。法兰克福学派无疑是大众文化批判最强有力 的声音,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有很重要的扁 发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多个向度展开了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梳理和研 究,并立足中国目前的文化状态和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状况,结合中国谣境,通过借鉴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得与失,分析它能带给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启示。本 文分三个部分阐述: 第一部分,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内部视角的转换,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大 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时代根由和理论逻辑。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文化危机 和生存圈境。 第二部分,从文化商品性、标准化、维护意识形态和控制大众心理两个向度对法兰 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着重阐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理论家对 大众文化商品性、标准化和伪个性、欺骗性和心理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理论贡献与时代局限性, 并着重讨论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 大众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商品性;标准化;欺骗性 a b s t r a c t 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o c i e t yo np e o p l e sl i v e sm o r ea n d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i m p a c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 ,b u ta l s ob e c o m e 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s p i r i t u a ll i n k 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c r i t i c a lm a s sc u l t u r ei su n d o u b t e d l y t h em o s t p o w e r f u lv o i c e s , r e s e a r c ho f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o fm a s sc u l t u r e ,m a s sc u l t u r eo fo u rs t u d ya r e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s o u r c eo fi n s p i r a t i o na n dr e f e r e n c e i nt h i sp a p e r ,an u m b e ro fd i m e n s i o n s f r o mt h es t a r to f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o f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c a r d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 , a n db a s e do nc h i n a sc u r r e n tc u l t u r a ls t a t u sa n dc h i n a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s sc u l t u r e , c o m b i n e d 、析t ht h ec h i n e s ec o n t e x t b yd r a w i n go n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o f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o f m a s sc u l t u r ew a sa n dl o s s ,a n a l y s i so fi tt ot h ec h i n e s ep u b l i c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a n d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 ,f r o m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o fs o c i a l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p e r s p e c t i v eo fi n t e m a l c o n v e r s i o n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o fm a s sc u l t u r ep r o d u c e db yt h e r o o tc a u s e sa n dt h e o r i e so ft h el o g i co ft h et i m e s f o c u s e do nt h ec u l t u r eo fc a p i t a l i s m ,t h e b u s i n e s sc o m m u n i t ya n dt h es u r v i v a lo ft h ep l i g h to ft h ec r i s i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f r o mac u l t u r a lc o m m o d i t y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m a i n t e n a n c ea n dc o n t r o lo f t h em a s si d e o l o g yo ft h ef o u r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d i m e n s i o n so f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o fc r i t i c a l t h e o r y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s o r to u ta n d r e s e a r c h f o c u s e so nt h em a j o rt h e o r i s t so ft h ef r a n k f u r t s c h o o lo fc o m m e r c i a lm a s sc u l t u r e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a n dp s e u d o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c o n t r o lo fd e c e p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t h et h i r dp a r t ,ab r i e f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 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l i m i t a t i o n sw i t ht h et i m e sa n df o c u s e do nt l l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 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o nc h i n a si m p a c to n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s t u d i e s ,a sw e l la s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s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r e f e r e n c e k e y w o r d s :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 ;c o m m e r c i a l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d e c e p t i v e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率逐型蠡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i l n 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篁必 日 期:驾谜上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立壹鲣 e l 期:型孕:上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l 吉 jlf j 我们都无法否认,在当今社会,大众文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全面 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塑造着我们的情感、思维和内心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生存 法则、生活信念的确认以及情感模式的建构。认识大众文化,已成为认识我们自身的 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大众文化与我们的同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非 常有必要研究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问题。 在西方众多思想流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旗帜最为鲜明、最具有代表性的当 属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当时的西 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非常典型和前沿性的意义,对西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也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都对 大众文化批判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观点,比如阿多诺关于大众文化商品性的判断, 霍克海默对于大众文化标准化和艺术性丧失的论述这些理论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 对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在当时的西方社会, 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对于我国的大众文化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意 义,我们深度挖掘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会给我国当前的大众文化批判 理论研究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和分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 理论,探讨和研究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和出路。 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从技术理性批判转向大众文化批判的时代根由和内 在逻辑,提出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 社会背景,而大众文化批判则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深入发展。接下来,本文从大众文 化的商品化、标准化、意识形态化和欲望化四个不同的向度,梳理并分析了法兰克福 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视角,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展开了从宏观理解到微观梳理的论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在各个层面上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最后,在阐释法兰克福学派重大的理论贡献及其时代局限性的基 础上,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对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并进而 提出了关于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浅略的建议。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视角的内部转换一从技术理性批 判到大众文化批判 我们研究任何理论,都不能孤立地看待理论本身,而应该将理论还原到当时的社 会背景中去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把大众文化批判摆在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 要位置,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诸多复杂原因。我们考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首先要考察这一理论产 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即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及现代西方的文化批判思 潮,其次还要考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发展逻辑,考察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 批判的关系问题。 ( 一) 法兰克福学派 i :l n 理论视角转换的时代根由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产生,j 下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空前繁 荣的阶段。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所批判的主要对象是由文化工业制造出 来的商业性文化、消费性文化。之所以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作为其批判的主要对象, 是因为大众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大众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文 化危机。2 0 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空前 发达和繁荣,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文 化的发展却表现出了与经济发展截然相反的态势,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物质 文明的飞跃却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人们不再关注艺术和精神的价值,金钱和 财富成为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和价值,艺术品也变成了消费品,变成人们获取金钱利 益的一种手段,艺术丧失了独立性,沦为经济活动的附属品。艺术品丧失了其精神价 值沦为了物质商品,精神家园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信仰的迷失和精神的匮乏成为资本 主义商业社会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的主体性在这种物质至上的社会背景下不复存在了, 人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陷入严重的生存悖论旱,即主体性与客体性错位、物质性与精 神性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u 1 在这种对立和 矛盾中,人的个性受到压抑,自我人格被操纵,自由遇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一来, 技术理性在改变人类物质世界的同时,却侵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大众文化的发展, 使人的心灵和情感丧失了独立性,成为消费社会、大众文化控制的对象。正是在这样 的危机背景下,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背景,对大众文化展 开了多方面的批判,他们试图通过对大众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揭示大众文化发展中出 现的娱乐化、平庸化、媚俗化倾向,以及大众文化侵蚀人类情感和人性,控制人类的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精神领域,继而剥夺人类的自由本质。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的出现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现 实土壤,那么,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大众文化的激烈的讨论和批判则是这一理论迅速成 熟的催化剂。当时的各个西方哲学流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和反抗,为法兰克福学派提 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和良好的学术氛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文明的隐患同渐暴 露出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为最高追求,盲目追逐 个人利益的拜物主义成为2 0 世纪西方社会的症结之一。在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的理论 家们对此所作的揭示、批判、声讨之声不绝于耳。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成熟之前,很 多西方哲学流派就已开始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尼采揭露了西方文明与生命和艺术的 敌对本质;克尔凯郭尔批判物欲社会造成了人类精神家园的迷失;弗洛伊德批判了文 明、文化对人的本能需求的压抑;而齐美尔则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的金钱崇拜和全 面异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正是在这种批判之声此起彼伏的时期 迅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这些哲学家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为法兰克福学 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 化批判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出现的对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的讨论的一种强有力的探索和 回应,而这种回应正是在西方社会整个的文化批判的背景和氛围中才得以可能并具体 实现的。 ( 二)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视角转换的内在逻辑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必定有其哲学理论来源与基础。所 以,有必要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哲学理论基础进行深刻分析。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理论哲学基础具有多元性,如工具理性批判、卢卡奇物化论、 文化霸权主义等,其中工具理性批判是其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它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的联系也最为紧密,而且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发展与 方向,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技术理性批判,是对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和实践功能等方面的分 析、反思和批判,也是对文化价值观念和人的存在方式等的内在批判和本质反思。在 人成为技术理性的牺牲品以后,文化艺术品也难以幸免。科学技术日益膨胀,无所不 在。科学的语言逐渐取代日常语言,使语言走向中性化。“这样中性的表达用语,比形 而上学还要形而上学。州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把人当作奴役的工具,压抑了 人的本性。因此,科学技术实际上已经取代旧的意识形态,演变为一种新的非政治的 意识形态。这种新的意识形态借助无线电、电影、电视、报刊等传媒加大了对人的心 理的控制和操纵。在这种意义上,大众文化在某些性质上与技术理性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此,对于技术理性的批评无疑为大众文化批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众文化的出现, 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理性的发展密切相关。大众文化批判,作为资本主义文 化批判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和方向,与技术理性批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技术理性批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对资 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承续了技术理性批判的研究成果。 以技术理性为视角的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批判的初步尝试,其代表人物卢 卡奇的“物化”理论,对后来阿多诺提出“大众文化商品性的观点有很深的影响。 因此,大众文化批判与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是相互关联的,大众文化j 下是技术理性和 经济力量侵占文化领域的结果。科学技术控制了人,压抑了人的本性,而大众文化的 出现,加大了科学技术对人的压抑和控制。同时,资本主义的“物化 拜物主义 也严重渗透到了文化领域,此时,仅仅依靠技术理性批判已经不能够深刻地揭示大众 文化的种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法兰克福学派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了大众文化批判。 因此,我们可以说大众文化批判是文化的技术理性批判,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 批判,同时也是经济、政治、社会层面上的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更为鲜明、直接地 体现了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精神。 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大众文化批判,表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深入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不仅仅从“物化 、“异化 的角度看待大众文化,而是从更多的向度来 研究。总起来说,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从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反艺术性,还有大众文化 对大众的欺骗性和控制性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我们应该综合把握该 理论的各种向度,才能全面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多重向度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现代大众文化,并不是指服务于 大众的通俗文化,而是指借助于现代的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和传播文化产品的文化 工业。大众文化以工业生产为标志,以大众为消费对象,丧失了艺术性,变成一种以 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消费型文化。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把艺术、商 业、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融合在了一起,控制和操纵着大众的思想和情感,压抑、抹 杀了大众的个性和审美情趣,甚至用欺骗的手段宣称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消除人的 反抗意识,维护和巩固现存的社会秩序。总之,大众文化一方面丧失了艺术性,变成 了赤裸裸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作为肯定性、单向度的文化,还具有极权主义的特征。 大众文化欺骗大众,宣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沦为统治阶级控制大众,维护现存社 会秩序的“社会水泥 。 ( 一) 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与工业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研究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基础 上,对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和拜物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大众文化产品是商品的 思想论断。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商品的使用价值 和交换价值分离,人们不重视商品的具体使用价值而重视它的交换价值。产品对消费 者的具体使用价值不再受关注,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产品在商业流通中的交换价值,也 就是它能换来的金钱的数量。商品与人的关系被消泯,商品中人性化的要素被忽略, 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就是物化。当这种物化发展到物完全压倒人的程度就产生了拜 物主义。卢卡奇进而认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人与物的关系如此,由于 交换的原则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人本身也成为商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遵 循交换原则,或者说人的关系变成了只是以物物交换为中介的商品关系,所以物与物 的关系才是社会最主要的关系,交换原则才是控制社会的根本性原则,人的一切关系 无不打上物的烙印,从而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彻底的拜物倾向。马克思和 卢卡奇关于商品价值论和物化的研究,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源泉。法 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发扬了马克思和卢卡奇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商品性 和物化在大众文化领域的表现。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文化工业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是能够在市场 上流通、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为价值规律所统摄,被纳入了市场交换的轨道,具备了商品化的特性。马尔库塞在 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中指出:“在这个世界中,艺术作品,同反艺术一样,即成为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交换价值,成为商品 。n 1 而在法兰克福学派之前,还没有哪个理论家或理论流派直截 了当地说文化产品就是一种商品。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阿多诺首次作出直接 明确的判断: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产品是商品。美国学者弗雷德罩克詹姆逊 就称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的理论著作是“把马克思主义商品具体化的理论扩展并应用 于大众文化的作品”。“1 而按照蒂博拉库克的说法,“阿多诺是分析文化工业产品的商 品属性的第一个理论家。 钉 阿多诺坚定地认为大众文化产品是商品。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指出,在 现代工业文明中,商品性已经入侵到一切的文化领域,文化工业产品由实现其价值的 交换原则所支配,而不是由其自身的内容和使用价值所决定。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认 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两种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外在表现,最能体现商品区别于一般物品的特征是交换价值。然而, 当文化工业产品被价值交换原则所支配,以利益为价值标准,交换价值成为其主要的 价值属性,对利润的追求成为其最高和最直接的目标,那么文化工业产品就成为标准 的商品,把利益放在首位,终极目的就是追求利润。阿多诺认为,在资本主义商业社 会中,大众文化产品的交换价值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其“正当和首要的 使用价值,而 到资本主义发展到晚期时,其使用价值已经被交换价值替代了。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中指出:“文化工业的全部实践把赤裸裸的利润动机 置于各文化形式之上。自从这些文化形式初次开始作为商品成为它们的创作者在市场 上谋生的手的时候起,它们就已经或多或少地具有了这种性质。但那时候起,它们对 利润的追求只是间接的,仍保留着它们的自治本质。文化工业的新特点是在它的最典 型的产品中,把对于效益的精确彻底的计算直接地、不加掩饰地放在首位。钉文化产 品对于利润的赤裸裸的追逐,证明了文化工业产品是彻头彻尾的商品。文化工业产品 的这种彻头彻尾的商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商品价值上来说,文化工业产品沦为纯粹赚钱的工具,利润第一甚至唯 一的原则控制了所有的大众文化生产。马尔库塞就曾指出:现代文化中受到最严格保 护的价值标准之一就是生产率。7 1 现代文化工业直截了当地把利益放在了首位。文化工 业的全部动机,就是追逐利益。文化工业产品象普通的工业产品一样,沦为商人们赚 钱的工具。文化工业或工业化的文化产品与一般商品在遵循商业逻辑方面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即投资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产品被消费者购买,并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 化。当艺术品的商品性完全实现时,其艺术性就消失了,艺术品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就 被一系列对利益的考虑所渗透,艺术品完全沦为商人创造利润、换取金钱的商品。为 了更多地赚取利润,文化工业的商人们甚至还不借使用种种卑劣的欺诈手段。阿多诺 认为,那种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领域中的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等手段,文化工业 早就开始使用了。借助于种种欺骗和伎俩,文化工业的目的已经不是为大众提供精神 食粮和艺术精品。文化工业不择手段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能干方百计地从 大众的口袋中把钱掏走。换取金钱成了这些大众文化产品存在的唯一价值。从这个意 义上说,文化工业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文化的资本化或资本的文化化,是一种以文化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形式出现的特殊商品。 其次,文化工业所造就的消费者,实际上就是消费的奴隶。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 大众只是把文化工业的产品当作一般的商品来消费。作为文化工业产品的艺术作品究 竟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以及能否真正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并不是他们所要 关心的范围,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作为商品的文化工业产品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 值。对于生产商来说,电影、音乐和啤酒、饮料没有什么区别,都仅仅是他们赚钱的 工具,同样,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艺术和食品之间似乎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 用钱可以买到并且必须用钱才能买到的商品。在大众眼中,文化产品仅仅是用来消费 的。弗洛姆就把大众文化看做“是一种消费性文化。我们饮进电影、犯罪报道、 烈酒及娱乐。”8 1 在爱的艺术中他又指出:“人们买进商品、景色、食物、饮料、 香烟、人群、演讲、书籍、电影等等。他们贪婪的消费着这一切,吞噬着一切。阳1 在 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对于消费大众来说,电影、书籍等娱乐性的文化产品和食物、饮 料、香烟等普通商品没有质性的区别:它们都是商品,并且都是可以用钱购买到的商 品;它们同样也都是消费品,都可以用同样的消费行为和态度来消费。因此,我们不 难看出,文化工业产品已经彻底堕落成为一般的消费商品了,只要有钱,人们就可以 很方便地随处购买,就像购买一瓶啤酒一样简单,甚至,人们在消费艺术品时候的快 感也和喝啤酒时候获得的感受如出一辙。文化艺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在文化工业那里 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价值。霍克海默在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 中指出:“过去曾经继承了艺术传统的所谓娱乐,今天只不过是像游泳或足球一样的大 众化兴奋剂。”1 0 1 在大众眼中,误以为通过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获得的消遣、娱乐、放 松中就已经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文化工业的商业性使得大众文化产品为了追逐利 益,通过大众传媒手段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与消费欲望,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被 商品的力量所操控。 再次,文化工业的商品性还表现在它对于一切可能的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活动的 渗透。不仅小说、音乐、电影、电视等各种艺术作品成为文化工业赚钱的工具,印刷、 影视、无线电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体也被用作谋取利益的手段。文化工业把对利益的追 逐放在一切的文化形式上,并且渗透到人们平时的一切娱乐休闲消闲活动中。一个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最初不是一个产业,只是一些年轻人减轻压 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一种休闲方式,属于小众范围的活动,所要达到的是融入 自然、放松心灵的状态。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出现,这种私密的休闲方式被完全商业化 和制度化了。旅游成为很多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和旅游产业商人谋取利润的工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众文化的体系向各个方面疯狂的渗透以及文化工业追求利润的无 孔不入。 文化工业不但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而且也影响到了商业广告领域。文 化工业与广告的密切关系彰显了其浓厚的商业性。文化工业的商品化最典型的体现就 是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告。文化工业产品逐渐成为一般商品的广告,替商品作商业宣 传,从而获取利润。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文化艺术产品担负起了宣传和推广商品的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用,利用它自身的传播优势和熊在大众中的广泛影响和吸引力推销商晶,赚取利润。 举铡来说,太甓在姘音慕或看嗽褫瓣霾嚣不经意阕迄在收嚣厅广告,新以,文纯艺术产 品透过与巍照广告的绑定,阍接逸起到了商品广鸯熬偌鼹,文伲产品的价蘧霜善逶王 业商晶的利润联系在起。对于文化工业产晶充当一般商晶的广告这一现象,阿多诺 在霸蒙辩证法中甚至非常偏激地说过,文化商品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推销这些爨 魏。文诧产燕握饪了普逶赛鑫敦澎象霞言太,久霞久之,商遂广告开始黧文徒工遂产 品互相融合,甚至广告本身也成了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在我们矸常生活中,缀多文化 工业产晶往往是和广告错综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很难把广告和文化产晶泾渭分明地隧 分开。大众交拖和巍泣广誊魏的融合,一方蕊说鬻了文化工避魏商业性质,另一方越 也表嘲广告本身聂在成黄大众文纯的新形式。通常,文纯产品不仅替普通巍瑟箨商业 宣传,也会为它自身作广告宣传,成为其自射的广告,这是广告和文化融合的最高境 界。文化产品以追逐利润为最终的鄹的,因此它囱身就需要大量的广告宣传。许多电 影、小滋鬻流孬歌魏,在发行翦都预先进行大量熬广告宣传。文拖产撼逐经鬻妻己凑 自己律广告,如一郝影片结束爝经常会预告本片的续集。幽此我们可以不难看出,文 化工业产品和广告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广告是商业社会的标志,它的唯一目的就是 透过宣徒谴丈众掏钱去黢买新宣传鳇产墨,文纯工韭产燕鞠广告麴复杂关系充分说骥 了大众文讫在现代商照社会孛彻底酶商监健,说暖大众文纯产品窃底熬商燕震性。 当商品性不断发展,当交换价值成为文化产品最首嚣的属性,当文化产品成为赤 裸裸的髑品,这时,就囊然而然地产生了拜物主义。对此,阿多诺提出了“音乐拜物 教努的溉念,它表瑷隽当蓑音乐生涯逛墨经被薄瑟影式所统摄,天翻瓣音系靛崇拜瑟 异纯为对音乐所能取得的交换价值的崇拜,“丽这种交换价健又正好俸为交换价值欺骗 性地接管了使用价值的功能。在这种替代物中,音乐那种特殊的拜物救就形成了。就 是说,交换绘蓬爨具有鳃效果造成了直接性的假象,凰对又由于与客体不发生关系聪 遭到了否定。蕊寿这些,都构成了交换赞篷的撼象性麓基础。嬲鞋褥多诺认舞,当代音 乐文化已经被商品形式所统治,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音乐作品一味地迎合市场和大 众,创作者不再关心音乐的审美价值,丽是荚心上座率幂爨经济效益。同样,大众欣黉 音乐,注重麓恣不是音摹本身,琵是赣手鹣名气、乐器的昂责程度等与芑术牲无关戆 因素,他们关心的只是音乐的工具,是音乐中的“物质”,褥不等于音乐本囊。大众首 先成为商业和物质的奴隶,继而成为文化工业的奴隶,成为消费的奴隶。阿多诺就认 凳,音乐器耪教麴蹇接燕果就是把大众变成游赞熬奴隶。文化王监为了追逐经济效益, 毵使消费者踊跃漕费,把娱乐、港遭箨老主要嚣簸瓣敦实观,款两形成了一静快餐囊 的消费模式。快餐型的文化这不仅降低了文化本身的格调,而且把文化以及消费这些 文化的大众推向单调、粗俗和无聊。就像马丁杰伊所形容的那样,就是人们越来越没 有麓力全耱羹注予饪舞末酉,只麓享受最乎庸靛窝被缩短与被改编了昀乐羹。风瘁 时的流行音乐的更替,宛如走马好似地进行,反而隐蔽了对相网静基本关系酶复制。歉溅 塞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大众文化的标准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商品性的突出必然导致艺术性的丧失。在法兰克福 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大众文化产品缺乏艺术应有的独创性、个性化等特征,它是一 种齐一性、模式化、标准化的文化。由于资本主义对于文化艺术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需 求,也由于现代生产技术特别是大众传媒技术的支持,使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批量生 产和大规模复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因此,大众文化产品不再像传统 艺术那样表现为唯一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个性,而是具有了标准化、模式化、批 量化和齐一性等非个性化特征。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指出,具有批 量化、规格化、机械复制等特征的文化工业呈现出虚假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指的就 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都纳入到同一体系中,再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模式机械的 复制生产。因此,所谓“文化工业 首先指的就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 化。而文化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式化又反过来扼杀了文化艺术创作的个性及创造性, 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出伪个性。 首先,文化工业产品都表现出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雷同代替了个性, 平庸代替了高雅,低俗代替了崇高。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指出,“现在的一切 文化都是相似的,无论从微观上还是宏观上看,文化工业都表现出齐一性。1 3 1 齐一性 就意味着雷同,意味着是对无数模式和陈规的重复。雷同性标志着大众文化产品像是 流水线上下来的一般商品,标志着其艺术性和独创性的丧失。“像工业产品的零件一样, 大众文化的原材料走向文化生产流水线,标准化、模式化的文化生产线先设计出 许多固定的标准情节、人物和结构,就像安装机器首先准备一定的标准零件一样,然 后可以毫不费力的批量生产了。州1 4 1 可以说,文化工业使一切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整体和局部从属于同样的格式。所有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风格。“不但颠来倒 去的流行歌曲、电影明星和肥皂剧具有僵化不变的模式,而且娱乐本身的特定内容也 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它的变化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变化。州懵1 电影、流行音乐不断地重 复固定的模式,电视剧情节僵化,让人一看见开头就能猜到结局,情节的紧张性荡然 无存。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不仅表现为体裁的陈腐,情节的老套,而且表现为人物 形象的雷同,语言的标准固定,模式的单调僵化。换句话说,文艺节目、电影、流行 音乐等文化形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设计出来的,标准化几乎渗透进一切的文化艺 术领域,统治了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产品,控制了几乎一切的传播媒介,从而造成了 整个文化工业的雷同陈腐,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同一的。 标准化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个体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使艺术丧失了应 有的个性和创造性,标准化生产使文化产品失去了真j 下的艺术品应该具有的艺术价值 和韵味,扼杀了创作者自由创作的灵感,是产品制作而不是艺术创作。现代艺术品在 内容、形式等方面越来越表现出趋同。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化的直接后果,就是 真j 下的艺术品所应蕴含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消失了,换言之就是艺术风格丧失了。大众 文化产品的所谓的“艺术的风格 ,就是生搬硬套旧的模式和标准,甚至把没有经过思 9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考的东西,硬塞进文化工业的生产模式中去。在阿多诺看来,风格和雷同是绝对对立 的。在文化工业中,千篇一律的雷同、僵化陈旧的模式随处可见,风格已经不存在了。 文化工业下的文化模式都是虚假的同一,它们都是由文化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 为了保持文化产品的标准化本质而又不失去商业上的利润,文化工业借助先进的技术 装备,给标准化的文化产品披上新奇个性的外衣,起到表面上的标新立异、蒙骗消费 者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文化产业中:电影的新技巧层出不穷;明星的服装 新奇时尚;小说的包装越来越精致而且艳丽。然而,这种种外在的新奇和变化改变不 了内在的苍白和虚无,貌似个性十足的外表底下是模式的单调和风格的扼杀。文化工 业取消了文化的风格,是对风格的否定,“作为所以风格中最僵化的风格,文化工业变 成了自由主义的目的,而自由主义却被人们谴责为最缺乏风格的。1 6 1 因此,在文化工 业中,艺术用技术化的方式摧毁了风格。推动文化工业的动力不再是艺术家们文思泉 涌的灵感和生机勃发的创作欲望,而是市场的需要和商业利润。 与标准化直接相关的就是伪个性化,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文明促进了个人与社会的 发展,但是工业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牺牲自身的个性为代价的。借助于科技进步 和工业化生产,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技术也发展迅速,从而产生大量的标准化的 大众文化产品,而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扼杀了艺术创作的个性、自主性 与创造性,取而代之的是虚假的个性或者说伪个性化。文化工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 序,大规模地生产各种复制品,如电影拷贝、唱片、照片、录音带等,类似于工厂流 水线生产出来的,然后将这些复制品卖给大众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千篇一律必然导 致个性的丧失。阿多诺就将流行文化的生产定义为一种“标准化 现象,文化工业按 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大规模的生产各种复制品,模仿成为大众文化生产产品的唯一 真理,人们疯狂地追逐模仿和复制,模仿能力越来越高,个性却渐渐消弭了。这样一 来,文化产品趋于一律化,个性成了一种幻想。在文化工业的强大操控下,个人不由 自主地就会消融到文化产品的标准化、模式化、程式化中,个性逐渐被吞噬。人们盲 目地看流行电影、唱流行歌曲,穿流行服装,所有的人都没有什么两样,都过着单一 而且重复的生活。大众文化已经粉碎了人们的梦想和判断。 文化工业的伪个性化也是对其标准化特征的掩盖,是出于商业目的对大众的公开 欺骗,从而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都呈现出伪个性和非个性化的倾向。文化工业不但扼 杀了艺术创作的个性、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且扼杀了大众欣赏艺术的自主性和想象力。 大众的想象力之所以日渐萎缩,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工业产品本身就有抑制大众主 观能动性的能力。以有声电影为例,尽管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也能给大众留下很 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大众不能摆脱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诸多具体细节,它们就可能 反过来束缚大众的思维、抑制大众的想象力。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结构简单、旋律 反复、机械敲打,像刻板的教条一样,使听众不自觉地产生机械反应。因此,艺术欣 赏的自主性瓦解了,而这种瓦解使听众的心理退回到一种被动依附的幼稚状态,从而 滋长了消费标准化产品的要求。文化产品通过标准化的复制扼杀了大众艺术欣赏的自 主性与想像力,并不断驯化得他们更加没有个性。“在文化工业中,个性之所以成为虚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假的,不仅是由于文化工业生产方式的标准化,个人只有当自己与普遍的社会完全一 致时,他才能容忍个性处于虚假的这种处境。从爵士音乐典范的即席演奏者,到为了 让人们能看出自己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得不仍用卷发遮住眼睛的演员,都表现 出个性的虚假。个性被归结为普遍的能力。偶然性,当它完全具有普遍的特性时才能 存在下去。1 总的来说,文化工业生产和文化工业产品的“齐一化 导致了大众的异 化。单调乏味的文化使生活也变得单调乏味,使人变成了“单面人”。艺术抛弃了自己 的自主性,反而为自己变成消费品而感到无比自豪。 文化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无风格化,文化产品与消费者的伪个性化,使大众文化 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而彻底的丧失了艺术性。艺术品自身的不断被复制和标准化, 使文化很轻易地走近了大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由于与大众的贴近,使其丧失了历 史感和距离感,不再赋予专注式的沉思,艺术品原有的神秘性和价值不复存在。艺术 走向了大众,变成娱乐和开心的对象,导致了一种快餐型的文化消费。 ( 三) 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化批判 文化工业具有操纵和控制人的意识的意识形态功能,这种操控是通过大众传媒手 段向整个社会渗透的。文化工业借助科技手段,日益操纵和控制人的意识,通过对意 识形态的操控来实现统治。从表面上看,大众似乎有充分的自由,但实际上却受到了 全面而隐蔽的控制。大众文化成为束缚大众意识的工具和极权统治的帮凶,并以更为 巧妙、更为隐蔽的方式来欺骗大众、奴役大众,成为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意识形态 工具。 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指出,文化工业所创造的“大众文化 具 有控制和操纵大众意识的意识形态功能,它渗透进大众的私人生活中,通过大众传播 媒介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书籍报刊等把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价值标准强加给人们。统治阶级利用大众文化,使之成为官方教化的工具,成功地操 纵、控制着大众,使大众丧失内在的自由和独立的决断能力。大众文化就像一个社会 过滤器,过滤掉人们政治意识中一切对制度的不满、反思、否定以及超越性的思想, 构成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警觉 到这种状况对人类自我解放的危害,因而对此进行全力以赴地揭露和批判。 大众文化是有欺骗性的意识形态工具,它的欺骗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为了生存,必须通过娱乐或者享乐等消费形式创造虚假的需 求以掩盖大众的真实的需求。现代工业文明以其特有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物质生产紧紧 控制住大众消费者的心理,使他们盲目地心满意足地沉醉在文明为他们所提供的各种 娱乐消遣之中不能自拔。在对文化消费的追求和享乐中压抑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真实需 求,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现实的意识。以电影为例,大众通常在对电影的欣赏中失去了 独立的判断力,往往认为电影就是现实生活的继续,或者认为现实生活就像他们在电 影中看到的那样。这样,就造成了人们的错觉,模糊了现实生活和虚幻电影之间的差 东二i l n i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距,极大地消解了大众对现实的不满。用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话来 兑就是:“文化工业 通过娱乐活动进行公开的欺骗,以便能够更牢靠地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1 8 1 大众文化为大众努力营造虚幻世界,在种种诱惑下,人们的欲望、情感、需求等都被 引导到商品消费的轨道上,人们开始忽略精神、崇尚物质,过度消费、追求奢侈、崇 尚名牌成了一些人追求的人生价值。大众虽然明知这种虚幻的满足时一种欺骗,但还 是想义无反顾地追求这种稍纵即逝的快感,以期望逃避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烦恼。大 众文化通过它所创造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消费者紧张的神经能够放松,恢 复体力和精力,忘却烦恼和痛苦,从中得到盲目的心满意足而忘记了自己的真实需求, 放弃了反抗与否定的行为。通过这样的过滤,大众文化使人在幻想中得到满足,平息 人们的反叛欲望,甚至使得不幸福也变为屈从和顺从的一种手段。 第二,大众文化通过对大众实施精神操纵和支配,把大众培养成单向度的人。在 这种意义上说,大众文化就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政治统治的帮凶。大众文化是一种单 向度的文化,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杂志或者广告,他们向大众传播的信息都 是单向的,个体与文化信息传递者的关系是单向的,大众无法传递自己的想法,也不 能表达自己的真是声音。只能作为一个局外的看客,没有反馈权。大众文化还是一种 具有强制性的意识支配力量,把确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强加给人们,使人 丧失内在的自由、独立的决断能力。阿多诺特别指出,大众文化通过文化的形式实施 的实为统治阶级权力意志对大众的控制,维护资本主义现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