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校合作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目 录摘要IAbstractI一、家校合作及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11.1家校合作概念的界定11.2.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11.2.1学前教育的事实分析11.2.2学前教育的价值判断2二、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4三、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5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必要性54.1.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64.2.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既是家长的义务,也是家长的权利64.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6五、家长参与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65.1.家长的参与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65.2.家长的参与丰富了班级的教学内容75.3.家长的参与促使家长与教师产生互动75.4.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7六、家长如何有效参与幼儿教育76.1.家长首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76.2.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网络互动平台76.3.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86.4.多做家访,把家长教育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8七、 总结8参考文献81毕业论文代做 请加QQ 2609116541摘要 孩子的成长,父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父母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及习惯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国内外,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也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受到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和关注。很多家长也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的有效参与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长;参与;幼儿教育 Abstract Childrens growth, parents have irreplaceabl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Parents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good moral behavior and habits of childre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any parent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kindergarten, parents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ey words: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fant Education毕业论文代做 请加QQ 2609116541家校合作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家校合作及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1.1家校合作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可以说家校双方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合作,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1.2.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对学前教育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两个纬度来看: 1.2.1学前教育的事实分析 事实分析即一种客观分析,对一种实体的存在进行分析,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拓延会发生内涵的变迁.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历史形态表现.学前教育首先是一种活动,然后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的实践的总结,逐渐系统化,最后形成今天的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的作为一种活动的存在,可以说有了人类便有了它;但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是近代才出现的,我国公认的学前教育是1903年在湖北出现的第一所幼稚园.要深入对学前教育的理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教育对象 学前教育对象是入小学前的儿童,即是对0-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应包括胎教,我国古代很多教育家已关注胎教,但目前学前教育更多关注3-6岁幼儿的教育,更狭义上的是幼儿园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关注的年龄范围有向前延伸的趋势.具体的年龄划分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教育制度,教育传统等有关. 实施机构 学前教育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两大部分 (1)家庭是孩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年龄越小受家庭教育影响越大.幼儿的主要生活经验,接人待物的方式等都是从家庭中形成的.学前家庭教育具有差异性,随意性,个体性和情感性特征.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是随机的,家长可是随时在适宜的情景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应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尊重孩子呵护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对教育孩子无疑是一大优势,但是有时正是由于感情过于浓厚让家长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甚至对孩子有求必应,这往往成了教育孩子的障碍,缺乏教育理智.(2)学前社会教育 学前社会教育按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正式学前社会教育是指有系统的教育内容,正规教育场所,集中教育时间的教育形式,如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福利院以及孤儿院等;非正式的是相对于正式而言的.学前社会教育具有社会性,组织性,公共性,以及应该具有的福利性. 3.从制度层面来理解学前教育,它是属于非义务教育,在国际上只有朝鲜和丹麦有一年的义务教育,但是法国学前教育是免费的,再如美国的公立幼儿园也是免费的。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有保教性和福利两种属性。1.2.2学前教育的价值判断 学前教育的价值判断更多依赖对教育内部发展的认识,是对学前教育的终结性追问,即学前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具有跨民族性,永恒性的价值判断这依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学前教育具有以下一些特质: 1. 学前教育保教结合学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十分迅速而旺盛的阶段。也是身体各种器官、各个系统的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和完善的时期。生理上,他们骨化没有完成,骨骼坚固性差,容易受损,容易变形。他们的肌肉柔嫩、力量弱,耐力性差,容易疲劳;心理上,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活动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需要和别人交往建立起关系,需要成人或年长的儿童带领他们进入社会,获取经验;在法律上,他们虽然具有同成人一样的权力,但他们无相应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按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岁以下儿童属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他们当然亦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要特别强调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进行的。2. 学前教育的启蒙性幼儿园前教育的启蒙性是指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不损伤“幼嫩的芽”,并且要促使其茁壮成长。学前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早期,这个时候,是人的生理发育、心智发展、个性萌芽的初级阶段,学前儿童开始了初步的社会化历程,面对世界,他们好奇、迷惑,并主动探索,展现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学前儿童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使学前儿童的体力、智力、品德和情感都得到发展,为他们升入小学后较快地适应正式学习生活打基础,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阶段,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标。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为他们提供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具有启蒙性;学前儿童自由地游戏玩耍。甚至进餐、午睡、穿衣等都是结合他们的生活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一日活动来安排的,具有生活化的特点。3. 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在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知识经验欠缺,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动作,与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直接接触,进行感知和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形象思维,学前儿童只有通过感官和动作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它们。才会理解它们。因而学前教育具有直接经验性。在学前教育中。要注意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真实的生活情形帮助他们获得直接经验 。二、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国外:家园合作源于18世纪的美国,当时已有一些学生家长组成家长会,聚集在一起祷告讨论或研读圣经,目的在促进子女道德发展与宗教信仰。而真正强调家长教育权的家长参与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开始,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始关注和重视家庭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并为家园合作提供了政策法规导向。在国外许多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家长有知道幼儿园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权利,有了解幼儿园的政策和具体计划的权利,家长对于幼儿园在日常生活教学中承担的责任进行一定的了解。家长还有义务保障子女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适合的教育,要为幼儿园教育其子女提供一定的条件。但事实上,家长的参与多少,怎么参与,完全取决于幼儿园;而家长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被管理者的身份,解决部分困难者的身份出现。具体表现“两多两少”即:多参观,少参与;多间接参与;少直接参与。国内:我国研究者也广泛地探讨了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家园合作中,教师是“权威者”的角色,幼儿园的旨意要靠教师来执行,幼儿园习惯了主动出击,而家长就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这就形成了向家长传递幼儿园的教育信息的家园合作内容,家长的参与是一种被动的形式上的参与。其没有知情权,没有协商权,更无监督权。对“家园合作”的述及起于1996年,集中在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园合作的误区与出路、家园合作经验初探等;兴于2001年,论文篇目增多,涉及面扩大(包括探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探讨家园合作的内容、家园合作新模式的探析、国外家园合作共育特征的探讨等),这可能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因为在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大力倡导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合作。从20世纪开始,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都在其改革过程中体现了对家园互动的重视。如美国教育部早在1994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目标蓝皮书中指出,到2000年美国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每一所学校与每一个家庭将要加强伙伴关系的建设,将增加父母对提高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及学术成长的参与和投入”。1991年,新西兰教育部委托两名学前教育专家M卡瑞(Carr)和H梅(May)制定了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且正式颁布于1992年。该指南强调儿童、教师、家庭、邻里、社区、社会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认为学前教育课程只有支持、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家庭和社区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才能使儿童世界的某一方面与其他方面相匹配,实现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的观点也是:“父母的参与必不可少,而且有很多形式。父母在孩子的学习经历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家庭带给学校很多想法和技巧,或带来更重要的东西父母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些都有利于一种新的教学法的发展。这让教师能够把家庭的参与看成是一种内在的合作关系和不同智慧的融合,而不是一种威胁。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必须家园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成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所以,家长和幼儿园双方都应将对方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联系,彼此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三、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孩子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但是现今的社会环境并不太如人意,有很多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学校虽然在知识传授、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但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责任也是不可替代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家庭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多种决定性因素,家长参与对年幼儿童的认知、语言、情感、行为、态度、社会交往和人格等许多方面的发展及其终身成长都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因此,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学习生活中孩子的权威、榜样、伙伴、向导。 幼儿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之下,我们都会以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取决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关键就是教师的问题,其实,从长远的角度讲,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是最不能小视的。尤其是幼儿教育,成长发育期比较迅速的幼儿时期,是各种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教育极可能会对今后的生活各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家长在这段时间要尤其注意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你没有办法给予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东西时候,请给予孩子你自己最好的东西。这种最好的东西,不仅仅是给孩子买多少零食,买多少玩具,更重要的要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如果失去了话。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自己都是一个不怎么讲礼貌的人,想要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礼貌的绅士或者小淑女,那又怎么可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博聚围棋培训网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上告诉了我们遗传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这样不管不顾下去了,正是因为有遗传,我们才能确认我们自己的孩子能像我们自己,同时,遗传之中也会出现变异,这就更给我们机会去教育孩子变成更好的人了。家长是所有孩子第一任的老师,幼儿教育中,家长更要注意关注和培养小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习惯。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学校。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说过:“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幼儿在入园之前,在家庭生活中的经历、经验、行为习惯、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等,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特别是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幼儿园、社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共同方向。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首先,家长参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强化幼儿的学习和纪律,改善幼儿和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园氛围。其次,家长掌握孩子在家中表现的第一手资料,如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取得共识,会商讨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使每一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家长本身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关系不同,都能给幼儿园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4.1.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4.2.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既是家长的义务,也是家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也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以上法律是从保护被监护人、未成年人的角度而规定的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应尽的义务,同时,教育子女也是父母的一项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 4.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 孩子从小与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社会化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对孩子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开发孩子的潜能以及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家长参与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了它的特殊作用。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需双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这都说明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与社区这些教育资源。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家长的参与对幼儿园教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1.家长的参与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是幼儿园对教育资源的积极利用。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将家长请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丰富孩子的知识。另外,孩子也会更快乐、更积极地参与活动、探求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又缩短了老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进行教学活动特殊的电话号码时,我特意把班上是警察、医生、消防队员的家长代表请进我们的课堂进行生动有趣的有关安全、自救、逃生知识的讲解,他们身穿代表自己职业的服装,让幼儿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又如在进行各行各业的教学活动时,我们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家长为幼儿介绍自己的职业。慧慧当医生的爸爸向幼儿介绍了浅而易懂的医学知识,并且告诉他们平时应注意哪些卫生习惯;睿睿的警察爸爸给小朋友讲了捉坏人的故事,轩轩的妈妈是列车员,她给小朋友讲述了各地的风景以及乘车要注意的事项家长们很投入,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我相信这种教学形式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课堂上笑声盈盈,乐趣融融,孩子们兴致很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我们发现,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会向老师、家长提出来,我们(包括家长)及时的介入,利用各种资源给予孩子全力的支持与帮助,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又缩短了老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我们主题活动能顺利的开展,与家长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5.2.家长的参与丰富了班级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有助于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并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行动中去,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春游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请家长抽出宝贵的时间带自己的孩子走进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去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还请家长捕捉幼儿精彩的瞬间带到幼儿园美化我们的教室。当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在春天的色彩中绽放时,每个幼儿都很高兴。并且这次活动还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论是语言活动还是绘画活动,让幼儿有话可说有物可画。又如我们在更换区域游戏主题后,请家长把家里的泳衣,泳镜,还有泳圈带到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有了家长们的出手相助,我们的区域活动在最短的时间得以顺利开展,当幼儿玩着自己家里爸爸、妈妈、自己的熟悉的物品,别提有多自豪。 5.3.家长的参与促使家长与教师产生互动 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能促使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一方面教师可运用专业素质影响或支持家长的教育行为,将幼儿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帮助有些家长形成良好的责任感,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如: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从中学会许多教育幼儿的技能技巧,同时也学习到新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另一方面家长可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教师的视野。 5.4.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增进父母、孩子双方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能让幼儿体验到与家人共同活动的乐趣,体会到亲人对自己成长的关爱,从而密切亲子关系;反之,当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的家人而未见自己的亲人来园参与活动时,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失落、悲伤的情感,会极大地伤害幼儿的自尊,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例如,在一次亲子运动会上,很多孩子和父母参与了挤椅子大脚踩小脚三人拖鞋宝宝给妈妈喂饭等游戏,孩子和家长们尽情游戏、欢笑。家长的参与增添了孩子们的信心和勇气,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和家长之间相互激励,紧密配合,使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会了合作,在关爱中体味了亲情。而那些没有父母来参加的孩子,在他们眼里流露出的是失望、委屈。看着没有父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我们老师只有充当他们父母的角色,和他们一起游戏,使他们不会感觉到孤独和被忽视。 六、家长如何有效参与幼儿教育 6.1.家长首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 家长是孩子终身的家庭教师,家长的思想品质、基本素养、文化修养、生活方式、待人接物无时不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家长只有使自己的修养以及自身的教育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才能够更好地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6.2.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网络互动平台 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真正发挥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史记选读课件
- 高中化学氧气课件
- 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研究分析方法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吊盘信号工岗位责任与应急处理能力合同
- 离婚子女抚养权争夺案件调解与心理辅导合同
- 离婚协议书制作要点及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参考
- 园艺分享花卉经验
- 职业教育学生技能训练指导方案细则
- 心理素质的塑造和提升方案
-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标准)菜地赔偿协议书
- 郎飞结相关性疾病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造林管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选100题】)
- 新沃合作社育肥羊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 GB 7300.308-2025饲料添加剂第3部分:矿物元素及其络(螯)合物苏氨酸锌螯合物
- 2025年苏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泌尿外科规培生入科宣教
- 拔罐疗法课件
- 支气管镜入门图谱
- 中职信息技术第一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