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doc_第1页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doc_第2页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doc_第3页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doc_第4页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 BEIJING BAIHUASHAN NATURE RESERVE MASTER PLAN (20042013 年)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二三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工程设计证书等级:工程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工程设计证书编号:0100321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工程咨询证书编号:9421001 前前 言言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京西,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 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2511542,北纬 3948 4005,占据着首都的重要生态位置,总面积为 21743.1hm2。是 北京市面积最大的保护区。1986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建成立了北 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归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局领导,为省市级自 然保护区。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 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山地 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华北石质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 之一,也是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网络系统的关键地带。该区具有独特 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该区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褐马鸡,是褐马鸡在我国分布的最东界,极具科研和保护价值。保 护褐马鸡及其它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扩大种群和恢复植被, 使区域性生态系统具有规模性、完整性、稳定性,从而促进生态环 境的改善,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成为集 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合理利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 功能的自然保护区。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不仅有利于京西生态系统的 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对于建设北京西部生态屏障,改善和 保护北京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奥运,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在北京市林业局、门头沟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百花 山自然保护区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对保护区的总体规划 进行编制。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北京百花山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 、 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标准 、 自然保 护区工程建设标准 (初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其 主要内容是,确定建设内容及规模,安排建设布局,提出经营方向, 确定机构与编制,进行投资估算、综合评价,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 等。 此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得益于该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合 作,同时向提供资料以及其它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 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不足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和同 仁不吝指正,以使该规划臻于完美。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项目组 2003 年 11 月 目目 录录 1基本概况基本概况.1 1.1 区域自然和社会概况.1 1.2 保护区自然生态特征和社会概况.3 1.3 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定位与评价.13 1.4 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定位与评价.16 1.5 保护区的功能区区划.21 1.6 适应性管理措施及评价.25 1.7 保护区管理进展及评价.28 2. 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33 2.1 保护目标.33 2.2 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34 3. 规划期目标规划期目标.37 3.1 规划期限.37 3.2 确定规划目标的原则.37 3.3 规划目标内容.38 4.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总体规划主要内容.41 4.1 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规划.41 4.2 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规划.45 4.3 人力资源和内部管理规划.50 4.4 社区工作和宣教工作规划.56 4.5 科研与监测规划.61 4.6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66 4.7 保护区周边环境质量控制和生态保护.74 5. 重点项目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规划.77 5.1 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规划.77 5.2 保护与生态恢复规划.83 5.3 社区工作和宣教工作规划.84 5.4 科研与监测规划.84 5.5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85 6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87 6.1 原则.87 6.2 机构设置.87 6.3 人员编制.88 6.4 任务与职能.90 7 投资估算和事业费测算投资估算和事业费测算.93 7.1 基本建设投资估算.93 7.2 投资计划安排.95 7.3 投资渠道.95 7.4 事业费预算.96 8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97 8.1 政策保障.97 8.2 组织保障.99 8.3 资金保障.100 8.4 人才保障.101 8.5 管理保障.102 9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105 9.1 生态效益分析.105 9.2 社会效益分析.107 9.3 经济效益分析.108 9.4 总体评价与展望.109 附表附表 附表 1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现状统计表 附表 2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及利用结构现状表 附表 3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 附表 4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工程表 附表 5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建设设备清单 附表 6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估算与安排表 附件附件 1 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名录 2 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名录 3 关于建立北京百花山市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4 关于成立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批复 5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林权证 6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管理协议书 7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8 北京百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附图附图 1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2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水文地质图 3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 4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5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图 1 1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1.1 区域自然和社会概况区域自然和社会概况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门头沟区地 处北京市西部,辖域坐标为东经 11525-11610,北纬 3948-4010。东与石景山、海淀区接壤,南与丰台、房山区 相连,西与河北省涞水、涿鹿为邻,北与昌平区和河北省怀来县交 界。东西长约 62km,南北宽约 34km,大致呈扇形。全境面积 1455km2。由于该区地处首都北京西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 然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首都的生态安全。 1.1.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门头沟区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山地地带,地形东南 低,西北高,呈阶梯上升。境内有北京市最高峰东灵山,海拔 2303m,最低处永定镇,海拔 73m。 门头沟区属于中纬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 温平原为 11.7,山区为 10.2。全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在 37左 右,低温在17。大部分地区无霜期约 180 天,东部平原为 214 天,西部山区最少的 90 天。全区平均年降水量 624mm,主要集中 在夏季。 区内土壤和植被分布具有垂直分带现象。褐土主要分布在海拔 900m 以下的低山丘陵、沟谷山地、洪积冲积扇上,对一般农作物 十分有利。山地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 9001900m 的中山地带,适 合林木生长。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 1900m 以上的中山顶部,土 2 质好,但因风大,气温低,只适宜生长草甸杂草。境内主要河流是 永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属于海河水系。永定河境内流长 100km, 流域面积;清水河流长 28km。 门头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特有的自然资源。 千米以上的灵山、百花山、黄草梁等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已知高等 植物 1200 种左右,动物 700 多种。该区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 阔叶林,在天然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中,有热带亲缘植物(蕨类、 猕猴桃等) ,也有寒带亲缘植物(核桃楸、毛榛、锦带花等) 。因海 拔不同,植被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4 个带:海拔 1900m 以上为草甸,以苔草为主;海拔 12001900m,分布着桦、杨、 辽东栎,伴生着山柳、百花花楸、大叶白腊和北鹅耳枥等,灌木有 绣线菊、六道木等,草本代表植物有苔草、华北风毛菊、歪头菜等; 海拔 8001200m,成片森林已绝迹,尚有小片山杨、桦木、辽 东栎萌生从,阳坡以山杏为主,常见灌木有胡枝子、鼠李、绣线菊 等;海拔 800m 以下,阳坡主要是荆条灌丛,阴坡主要为蚂蚱腿 子、绣线菊等杂灌丛。 1.1.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北京门头沟区共有 8 个镇,5 个办事处,下属行政村 189 个, 居委会 126 个。总户数 92726 户,总人口 234445 人,其中,农业 人口 79378 人,农村劳动力 43210 人。 2001 年,国内生产总值 240327.1 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 199582.4 万元,财政收入 35985 万元,农业总产值 8589.9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4505.8 元。 全区共有小学 68 所,中学 32 所,幼儿园 16,托儿所 7 个。 3 小学在校总人数 13290 人,初中在校总人数 10726 人,高中在校总 人数 5303 人;小学教师 2228 人,中学教师 2384 人。区内共有医 院与卫生院 26 个。 1.2 保护区自然生态特征和社会概况保护区自然生态特征和社会概况 1.2.1 保护区自然环境概况保护区自然环境概况 1.2.1.1 位置与范围位置与范围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保护 区距门头沟区政府 60km,距市区 80km。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2511542,北纬 39484005;南与北京市房山 交界,北与河北省怀来、涿鹿两县相邻,西与河北省涞水、涿鹿两 县相接,东至门头沟区马栏老龙窝为界。辖区内包括百花山、白草 畔、张家铺、草子峪、龙王台岭、双涧子、黄安坨、艾峪、小龙门、 灵山、椴木沟、马栏林场等。保护区总面积为 21743.1hm2,其中核 心区面积 683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31.44%;缓冲区面积 4880.6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22.45%;实验区面积 10026.4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46.11%。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是北 京市面积最大的保护区。 1.2.1.2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陆台中部的燕山沉降带,其中北部 属于北京北山隆起构造区的青白口穹窿区,南部属于北京西山凹陷 构造区的西山褶皱隆起区。 本区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 4 炭系,以及中生界侏罗系和新生界第四系等,岩石种类比较齐全, 包括多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 本区地貌主要受大地构造控制,中北部及西南部属于北京北山 隆起构造区,地貌类型为山地侵蚀构造地貌,约占全区面积的 90,地势陡峻,河流下切深。东南部属于北京西山凹陷构造区的 西山褶皱隆起区,地貌类型为堆积构造地貌或堆积地貌,仅占全区 面积的 10左右,这里地势较平缓,并发育宽浅河谷。 1.2.1.3 气候气候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亚高山地带,属于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区,垂直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多,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且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季干旱,风沙 盛行,秋季晴朗少风,寒暖适中但雨量偏少。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 129.245kcal/cm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657.6h,月平均 221.5h。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保护区全年 平均气温在 2-7,其中灵山的年均气温最低,仅有 2;最热月 是 7 月份,平均温度 22;最冷月是 1 月份,平均温度5.7。 34 月气温急剧上升,1011 月气温突然下降。大于 0的年积 温为 3800左右,百花山和灵山的个别区域年积温不足 3000。 全年无霜期 180 天左右。年降水量在 450-720mm,多集中于植物生 长的旺季夏季,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6、7、8 三个月的降水 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74。其中,尤以 7 月份降水量最大,且多 为暴雨;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的 2;秋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14;春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10,所以春旱严重是百花山气候 的显著特征之一。 1.2.1.4 水文水文 5 百花山保护区的水系属于海河水系。清水河是保护区内主要的 河流,是永定河流域的一个源头。清水河自塔河口经上清水、下清 水、斋堂、胡林、军响至青白口入永定河。保护区雨量充足、水资 源丰富,自海拔 6002200m 处均有清泉分布,几乎每条沟壑都溪 水常流,且水质较好。 保护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 关。百花山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多样,所以其表现 为:具有多种岩性含水岩层,既有松散的沙卵石,又有固结的沉 积岩、变质岩、火山岩和岩浆岩,且彼此有着复杂的水力联系; 具有多种类型的地下水,既有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又有裂隙水 和灰岩岩溶裂隙溶洞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相 互补给关系。从清水河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大体可分为富水 区、弱富水区、贫水区、弱贫水区、缺水区和无水区。富水区水资 源丰富,有大量的泉水,常年性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 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小于 10m;弱富水区,主要为浅层地下水,地 下水埋藏深度大于 10m,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贫水区地下水埋深 在 2050m,含水性较均匀,低洼地区小于 10m;弱贫水区分布于 陡峻的中高山地形;缺水区在主河道以北灰岩地区,地下水埋深预 计 100200m。 1.2.1.5 土壤土壤 本区在全国土壤区划中属于褐色土地带。在本区的土壤形成与 分布规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海拔高度及由它所决定的生物气候特 点、地形和地质因素。生物气候因素决定了本区土壤的形成与垂直 分布。在海拔 1800m 以上的山地顶部,气候湿冷,植被为根系密 集的亚高山草甸,发育着亚高山草甸土;海拔 10001800m 的中 6 山地带,气候温凉,植被以森林及其次生灌丛群落为主,土壤为山 地棕壤;海拔 1000m 以下的低山地带,气候温和,由于森林遭破 坏,植被以落叶灌丛为主,土壤为本区地带性土类褐色土。地形决 定了土壤的局部分布形式,如山地阳坡强烈侵蚀,岩石斑驳裸露, 土层薄而多含风化角砾,因而在中山阳坡发育着粗骨性棕壤,低山 阳坡发育着粗骨性褐土,而阴坡风化侵蚀作用较弱,植被较密集而 环境较湿润,土层厚,因而发育着典型棕壤与淋溶褐土。 1.2.2 保护区自然资源概况保护区自然资源概况 1.2.2.1 土地与森林资源土地与森林资源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21743.1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19583.9hm2,非林业用地面积 2159.2hm2,保护区森林覆盖率 55.57%。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 12082.8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61.70%; 林分面积 11232.8hm2,其中防护林面积 9806.1hm2,特用林面积 1426.7hm2;经济林面积 850hm2。灌木林面积 4065.6hm2;疏林地 面积 187.3hm2;未成林造林地 70hm2;苗圃地 4.8hm2;无林地面积 3173.4hm2。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乔木树种是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 辽东栎、山杨、桦木、白蜡、黑核桃楸。油松林的面积 793.42hm2,华北落叶松林的面积 414.73hm2,侧柏林的面积 644.6hm2,辽东栎林的面积 2863.7hm2,山杨林的面积 1706.6hm2, 桦木林的面积 3976hm2,白蜡林的面积 267.1hm2,黑核桃楸的面积 252.4hm2,其它乔木树种的面积 1164.2hm2。 1.2.2.2 植物资源植物资源 7 (1)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组成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共计有高等植物 131 科、485 属、 1100 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等 )。其中,苔藓植物 17 科、 25 属、30 种;蕨类植物 13 科、21 属、38 种;裸子植物 4 科、 7 属、19 种;被子植物 97 科、432 属、1013 种,分别占北京 市植物总科数的 69、总属数的 51、总种数的 49。百花 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最多的科是菊科,共有116 种;第二大 科是禾本科,共有 93 种;第三位的是豆科,共有63 种;其 余依次是蔷薇科 (46 种)、毛茛科 (41 种)、百合科 (37 种)、唇形 科(34 种)、石竹科 (27 种)。这些科都是广布全球的科,这8 个 科共有种数 457 种,占百花山总种数的 45.84%,而 8 个科仅 占总科数的 7.92。 (2)植物区系特征)植物区系特征 通过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该区植物区系 具有如下特点: 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最为突出。根据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种 子植物 43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本区具有温带性质的各分布类型 植物有 298 属,而具有热带性质的仅有 76 属。在各类温带成分中, 占第 15 个分布类型的第一位是北温带成分,有 156 个属;旧世界 温带成分有 52 属,占第二位,在含 7 种以上的 17 个大属中,主要 是北温带成分,共有 8 属之多。 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 1100 种,约占北京市全部植物种类的 50,占河北省植物的 35.7。地理成分多种多样,中国种子植物地理分布的 15 个类型, 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都有分布。 8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的主要来源是第三纪植物 区系的后裔。另外,也有一些外地迁移而来的成分和地质史上热带 气候条件下起源的成分。百花山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吴征镒,1979)。由于该区植物区系自新生代以 来受冰川和中亚干燥化气候的影响不大,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 后代。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与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系特别是东西伯利 亚植物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有很多共有种。欧亚大陆草原成分 在百花山也占有一定数量。第三纪时,日本与中国大陆尚未分离, 因此一些日本成分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也常见。邻近几个省区对百 花山的植物区系发生较大影响,如中国东北成分在百花山有很多种 类。一些具有热带、亚热带亲缘的科属的出现,表明百花山自然保 护区植物区系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长白山和小五台山植物区系 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与泰山、嵩山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3)植被类型)植被类型 植物群落是在一定的气候、基质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 成的有规律的植物组合。植被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植物的这种组合 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一定区域的植被。 根据本区植被的特点,在考虑生境特点的前提下,以植物群落本身 的特征,特别是群落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为分类依据,采用两级分类 单位。将该地区的植被划分为 5 个植被型,29 个群系(表 1.1)。 表 1.1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 9 植被型群系 一、寒温性针叶林1. 华北落叶松 2. 油松林二、温性针叶林 3. 侧柏林 4. 辽东栎林 5. 白桦林 6. 棘皮桦林 7. 硕桦林 8. 坚桦林 9. 山杨林 10.核桃楸林 11.大叶白蜡林 12.落叶阔叶混交林 三、落叶阔叶林 13.鹅耳枥林 14.荆条灌丛 15.山杏灌丛 16.山桃灌丛 17.杂灌丛 18.虎榛子灌丛 19.三桠绣线菊灌丛 20.沙棘灌丛 21.二色胡枝子灌丛 22.平榛灌丛 23.毛榛灌丛 24.鬼见愁灌丛 25.金露梅灌丛 四、落叶阔叶灌丛 26.银露梅灌丛 27.杂类草草甸 28.矮紫苞鸢尾细柄苔草草甸 五、草甸 29.紫苞风毛菊细柄苔草草甸 (4)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特有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特有植物 10 依据国家林业局 1999 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2 种: 紫椴(Tilia amurensis)和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a) ;百花山 自然保护区特有植物种类有百花山花楸(Sorbus pauhuashanensis) 、 百花山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F. octoradiatum) 、百花山葡萄 (Vitis baihuashanensis) 、百花山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wii var. pohuashanensis) 、百花山毛苔草(Carex capillaries Var. pohuashanensis)5 种。 1.2.2.3 动物资源动物资源 (1)动物种类组成)动物种类组成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已知陆栖野生脊椎动物 20 目 47 科 169 种,其中,兽类 6 目 13 科 25 种,鸟类 11 目 27 科 131 种,爬行类 2 目 3 科 7 种,两栖类 1 目 4 科 6 种。另外,已查明的昆虫种类 10 目 73 科 1000 余种。从保护区的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组成看,鸟 类占绝对优势,占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种类数量的 77.38%; 兽类次之,占 14.88%;爬行类占 4.17%;两栖类最少,仅占 3.17%。 保护区的兽类,以啮齿目动物占优势,占整个兽类种数的 40%;食肉目次之,占 24%;其次是食虫目,占 16%;翼手目和偶 蹄目都占 8%;兔形目最少,占 4%。保护区的鸟类共 11 目,雀形 目占绝对优势,占保护区整个鸟类的 80%;隼形目占 4.62%;鴷形 目 3.07%;鸡形目、鹃形目、鴞形目均占 2.31%;鸽形目、雨燕目 均占 1.54%;鹳形目、夜鹰目、佛法僧目均占 0.77%。保护区的两 栖爬行类以无尾目的种类最多,6 种,占保护区整个两栖爬行类的 46.15%;蛇目 5 种,占 38.46%;蜥蜴目 2 种,占 15.39%。 11 (2)动物区系)动物区系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分布型共 7 种,以古北型占优势,占 56%;东洋型次之,占 12%;南中国型、东北-华北型、季风型各 占 8%;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和全北型最少,占 4%。保护区鸟类 共有分布型 9 种,以古北型为主体,占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整个鸟类 分布型的 38.46%;东北型次之,占 23.85%;东洋型占 13.85%;全 北型占 10.77%;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占 3.85%;南中国型和中亚 型各占 3.08%;季风型和华北型所占比例最少,各占 1.54%。两栖 爬行类共有分布型 7 种,东北华北型和季风型最多,各占百花山 自然保护区整个两栖爬行类分布型的 23.08%;东北型和华北型各 占 15.38%;古北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和南中国型各占 7.69%。 (3)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级保护动物 14 种,其中国家级 重点保护动物有 4 种: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 、黑鹳 (Ciconia nigra) 、金雕(Aquila chrysaetos) 、豹(Panthera pardus) ;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 10 种:斑羚(Naemorhedus goral) 、红隼( Falco tinnunculu) 、燕隼( Falco subbuteo) 、雀鹰 (Accipiter nisus)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勺鸡( Pucrasia macrolopha) 、雕鴞( Bubo bubo) 、红角鴞( Otus scops) 、领角 鴞(Otus bakkamoena) 、普通鵟(Bufeo buteo) 。 1.2.3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1.2.3.1 行政区域行政区域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面积 21743.1hm2。南 与北京市房山交界,北与河北省怀来、涿鹿两县相邻,西与河北省 12 涞水、涿鹿两县相接,东至门头沟区马栏老龙窝为界。保护区辖区 内有江水河、洪水口、张家铺、艾峪 4 个行政村。 1.2.3.2 人口人口 据 2001 年统计,保护区内共有 242 户,人口总数为 854 人。 人口密度是 3.9 人/km2,其中劳动力 375 人,占人口总数的 43.9%。保护区内的居民均居住在实验区内,核心区和缓冲区无居 民居住。 1.2.3.3 交通、通讯和电力交通、通讯和电力 保护区通往周边地区的路网发达、交通便利,在通往北京城区 与周边的河北各县,均有国道。保护区内道路畅通,总计通车里程 23.5km,其中硬化道路 9.4km,其它道路 14.1km。 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通讯便捷,便于信息传递。保护区可以通 过程控电话、全球通等方式实现管理处内部与区外的通讯联系,通 过电台、对讲机进行区内联络。 保护区电力资源较为丰富,现有电量可基本满足保护区工作和 生活用电的需要。目前的 5 个保护管理站都已通电。 1.2.3.4 保护区经济保护区经济 保护区内居民的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区内耕 地面积 38.87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0.0578hm2。 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和干鲜果品为主。在保护区,粮食产量 很低,平均亩产 37.38kg。2001 年粮食总产量 21794.82kg,人均粮 食占有量 32.43kg。干鲜果年总产量 37t。养殖业主要以养猪、养羊、 养鸡为主,全年出栏猪 189 头、羊 2977 只,鲜蛋产量 6.9t。 保护区内居民总收入 1064 万元,利润总额 247 万元,年人均 收入 4426.5 元。 13 1.2.4 土地资源权属土地资源权属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21743.1hm2,其中 11300 hm2的土地 属国家所有(详见国家林业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 ) , 10443.1hm2属于集体林地。保护区内的集体林地经门头沟政府协调, 由保护区与集体林所有者签订集体林地长期划归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管理使用的协议(详见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管理协议书 ) 。 保护区边界已经清楚,无土地使用权纠纷。 1.3 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定位与评价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定位与评价 1.3.1 保护价值评价保护价值评价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 自然景观保护完整,具有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多样性、 完整性和自然性等特点;在保护区内,有珍稀濒危动物褐马鸡等多 种物种;保护区地处京西,是阻隔西部风沙和维护首都生态安全的 重要生态屏障。 (1)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在 4 个层面上,一是 具有遗传多样性保护价值,保护区的 5 种特有植物和北京地区唯一 保留的天然华北落叶松具有重要的群体遗传学价值,对其基因库的 保护,可以更深层次的揭示生物进化及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二是具 有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特别是 被子植物和鸟类在北京位居首位,1989 年首次发现褐马鸡以来, 具有明显的种群繁衍扩展势头,接河北省小五台地区,经百花山保 护区已向北京房山区发展;三是具有群落多样性保护价值,百花山 14 自然保护区的群落类型多样,生活型谱复杂,由寒温性针叶林、温 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和草甸组成了百花山保护区 的 5 个植被型,29 个群丛;四是具有自然景观多样性,保护区有 针叶林、阔叶林、灌丛、高山草甸、古树群等多种自然景观,特别 是高山草甸,在暖温带地区是不多见的。 (2)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不仅物种多样,而且地理位置特殊,其高大 的山体成为阻隔西部风沙源的重要屏障。同时,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是京西重要的水源基地,其茂密的森林涵养着永定河流域的源头。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对北京的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 义,也可为经济发达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提供示范。 (3)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区内的自然的原始状态,可作为研究生态变化的参照和基 准,以便更加准确的评价生态系统在天然和人工条件下的不同演替 方向。丰富的物种资源为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吸引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促进 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加速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4)可有效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区生物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 1986 年建立市级自 然保护区以来,这些资源都得到了有效而合理的利用。随着我国六 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保护区居民 对物质生活要求的提高,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的要 求也随之提高,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乃至整个自然资源的有效保 护和合理应用,必将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15 1.3.2 保护区性质保护区性质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属北京市门头 沟区领导,行业管理属北京市林业局领导。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生 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为宗旨,集生物多样 性保护、科研、宣教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 1.3.3 保护对象保护对象 (1)典型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地处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该区的地带性植被。暖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在该区具有显著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保护区植被 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同时其物种多样性在北京属首位,与华 北地区的同类型国家级保护区比较也列前茅。 (2)多功能生态林 保护区的森林具有阻隔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维护首都的国土和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区的华北落 叶松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森林类型,林分质量高、覆盖 率大,是价值极高的多功能生态林。 (3)珍稀、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 保护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黑鹳、金雕和金钱豹 4 种,另有 10 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 物 2 种,有百花山花楸、百花山柴胡、百花山葡萄、百花山鹅观草、 百花山苔草 5 种保护区特有植物,保护区还有兰科植物 17 种。对 其的有效保护必将扩大其种群规模,对我国物种基因库的扩大与保 存有重要意义。 (4)典型的自然景观 16 保护区内的百花山和东灵山分布有垂直带谱明显的森林植被, 其森林外貌多彩、群落格局错落有致;保护区内还分布有华北罕有 的高山草甸和云杉古树群。 1.3.4 保护区类型保护区类型 根据保护对象,依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T4529-93) ,该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 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1.4 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定位与评价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定位与评价 1.4.1 自然生态质量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