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抑郁症病因的神经生物学假说简介,-张冉01级临床(2)班90101201,背景,抑郁状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几乎每一个人一生当中都会体验。抑郁状态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抑郁性神经症的产生。有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掉的。事实上,如果症状和病程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就不是自己调节所能够消除的。虽然抑郁症的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抑郁症的一些神经生物学假说。,目录,与人类精神情感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的生物学功能抑郁症病因的单胺假说单胺假说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单胺假说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假说总结,与人类精神情感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的生物学功能,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1)维持觉醒蓝斑NEN的上行投射是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觉醒方面起重要作用(2)参与学习记忆机制NEN上行投射参与脑内酬谢系统,表现为动物自愿自我刺激的行为,参与学习记忆功能。(3)参与情绪反应(4)其他镇痛作用、植物神经和内分泌活动的调节等,多巴胺(DA),(1)调控精神活动中脑-边缘叶DA系统,主要调控情绪;中脑大脑皮层DA系统主要参与认识功能,对事物的识别能力。(2)与药物滥用的精神症状有关麻醉性镇静剂、中枢兴奋剂、酗酒、吸烟、毒品等,兴奋中脑-边缘叶DA系统释放DA,成为成瘾的心理基础。(3)其他调整锥体外系活动功能、调节脑垂体激素的分泌、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中枢催吐作用等。,5-羟色胺(5-HT),(1)调控情绪变化实验及临床表明,压抑、失眠、幻想、狂躁及各种内心活动,都与5-HT有关。(2)其他参与下丘脑对内分泌和植物神经活动的调节、调节躯体运动、参与中枢镇痛、对睡眠的影响等。,抑郁症病因的单胺假说,对抑郁症机制的研究中抑郁症发病的单胺假说是目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单胺假说的发现是最初是从药理学的研究中得到启示的。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或提高它们在神经突触问隙的浓度的药物都有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状的作用。,抑郁症病因的单胺假说,单胺假说的基本内容,NE.DA5-HT功能下降导致抑郁(前额叶DA功能不足)NE.DA功能增强导致躁狂单胺的功能改变可能是由于合成或储存障碍,降解增加或受体功能改变耗竭单胺或影响合成的药物引起抑郁症单胺前体应当产生或增强抗抑郁效果抗抑郁剂能提高单胺功能增强单胺功能的药物会增加发生躁狂的危险性,单胺假说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些临床现象(1)不能解释降低这些种经递质浓度的药物噻奈普汀也是有效抗抑郁药。(2)通常抗抑郁药能在给药数小时后增加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但抗抑郁的疗效却在连续治疗2-4周才开始出现。,单胺学说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1)TCA能下调肾上腺素能受体,其发生的事件与抗抑郁起效时间一致,推测为抗抑郁机制。(2)但该过程有可能只发生在胶质细胞上,与抗抑郁效应无关。(3)最近研究表明,TCA能激动B肾上腺素能受体和5-HT1受体,拮a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5-HT2受体,这四种效应都可能导致胞浆钙离子浓度的下降,与抗抑郁有关。,单胺学说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应将单胺学说作相应的修改,而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的作用机制应为:用药后使突出间隙的单胺含量增加,从而使受体下调,从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可是这并不能解决单胺学说与抗抑郁药作用机制之间的矛盾,单胺学说与抗抑郁药作用机制之间的矛盾,如果单胺学说是正确的那么抑郁症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应为体内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减少,其结果是单胺类物质与突出结合后的突触后效应减弱,从而引起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应该增加体内单胺的含量就可以有比较明显的疗效但是临床研究不支持这一结论,临床上疗效的产生与受体下调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治疗时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受体数目的减少,单胺学说与抗抑郁药作用机制之间的矛盾,这就与前面的理论相矛盾一方面致病因素是单胺含量的减少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另一方面治疗时要减弱受体后效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为解决单胺假说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假说,因为单胺假说与临床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于是人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神经递质受体假说受体后假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神经激肽假说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想法,神经递质受体假说,受体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某种关键的单胺受体出现了异常,而受体的异常是由于单胺递质的减少引起的,递质减少代偿性引起受体上调。例如,对抑郁症自杀患者的尸休解剖发现前额叶皮质的5-HT2受体的数量增加。另外利用神经内分泌探针技术和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研究发现重症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受体异常。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神经递质受体的基因存在异常。,受体后假说,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细胞的信号传导系统。这些神经受体作为第一信使与受体结合,通过跨膜传递途径将信号传人胞内,然后通过第二信使进行胞内传递,将信号逐级放大,产生效应。当受体后信号传导出现错误,从而引起情绪的改变。,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神经激肽假说,一次偶然的发现P物质的拮抗剂有抗抑郁的作用。过去认为P物质参与疼痛作用。炎症发生时,周围组织的神经元释放P物质.产生神经性的炎症和疼痛。在脊髓疼痛通路中也存在P物质但P物质的拮抗剂不能减轻神经性的炎病和疼痛。相反.P物质拮抗剂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的情绪,人脑中与调节倩绪的区域如杏仁核中有P物质和相关的神经激肽,另外在富含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脑中也存在p物质。此外研究还发现神经激肽NK-A,NK-B参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的证据。,一些想法,(1)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很可能并不是仅仅是单胺的减少,甚至单胺的减少根本就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只是一种表象(2)体内存在某种未知的小分子物质或是一种已知的物质可以与单胺受体结合正常人体内单胺与这种物质竞争结合受体,但当体内单胺类物质减少时该物质与受体结合的机会增加,再加上受体的上调从而产生相应的作用,患者表现为抑郁。当单胺受体下调时该物质与受体结合的机会减少使其作用减弱从而使抑郁得以改善。,总结,抑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指谣小熊猫课件
- 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分析-洞察及研究
- 次卡协议书5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学生食品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手扶梯使用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五校联考九年级(上)开学英语试卷(含答案)
- 工程咨询国际化竞争-洞察及研究
- 模块化设计质量策略-洞察及研究
-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护理
- 十五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思路
-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 《书愤》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邻里中心项目策划工作建议书框架及标准格式
- 人工智能通识 课件 第七章 智能之躯-具身智能
- 妈妈驿站加盟合同范本
- T/CUWA 60055-2023城镇排水管道螺旋缠绕内衬法修复用硬聚氯乙烯(PVC-U)带状型材
- DB62T 25-3016-2016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专题06 对角互补模型(原卷版)
- 2025勤工俭学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