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重庆市人民政府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Chongqing, China Chongq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委员会(以姓氏拼音排序)项目主任 陈盛樑 张颖溢学术顾问 邓维杰 Evan Bowen-Jones John Mackinnon 马克平 P. Balakrishna Spike Millington Willison Martin 汪 松 王志坚 薛达元 周启梁执行主编 陈盛樑 唐坤慧 张颖溢执行编委 陈 斌 Paul Mathew 邵 阳 袁 川 袁兴中 项目主持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ECBP) 重庆地方示范项目办资助单位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参与单位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委员会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 重庆市规划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旅游局 重庆市园林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市生态学会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Chongqing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Compilation Committee Project Directors: Chen Shengliang, Zhang Yingyi Technical Advisors: Deng Weijie, Evan Bowen-Jones, John Mackinnon, Ma Keping, P. Balakrishna, Spike Millington, Willison Martin, Wang Sung, Wang Zhijian, Xue Dayuan, Zhou QiliangExecutive Editors: Chen Shengliang, Tang Kunhui, Zhang YingyiEditors: Chen Bin, Paul Mathew, ShaoYang, Yuan Chuan, Yuan XingzhongProject chairs: Chongq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Chongqing Field Project of EU-China Biodiversity ProgrammeSponsors: EU-China Biodiversity Programme (ECBP) Chongq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Fauna and Flora International (FFI) China ProgrammeParticipating organisations:Chongqing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Chongq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tteeChongqing Municip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itteeChongqing Municipal Agriculture CommitteeChongqing Municipal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Management BureauChongqing Municipal Planning BureauChongqing Municipal Water Resources BureauChongqing Municipal Culture and Broadcasting BureauChongqing Municipal Forestry BureauChongqing Municipal Tourism BureauChongqing Municipal Landscaping Bureau Chongqing University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ongqing Natural MuseumChongqing Association of EcologyChongqing Green Volunteers UnionTranslated by: Zhang WeiyuEnglish Version Reviewed by: Paul Mathew图片来源: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图片来源: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佛山自然保护区Jinfoshan Nature Reserve大巴山自然保护区Dabashan Nature Reserve图片来源: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阴条岭自然保护区Yintiaoling Nature Reserve图片来源:袁兴中彭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Pengxi River WetlandNature Reserve图片来源: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雪宝山自然保护区Xuebaoshan Nature Reserve图片来源: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重庆示范项目都市区湿地景观Landscape of Urban Wetland三峡生态系统Three Gorges Ecosystem图片来源:重庆市环境宣教中心 杜伟草甸生态系统Meadow Ecosystem图片来源: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地生态系统Mountain Ecosystem图片来源: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 黎晓亚图片来源:FFI 黎晓亚崖柏重庆特有种(Thuja sutchuenensis)Endemic Species of Chongqing图片来源: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重庆示范项目南川木波罗重庆特有种 (Artocarpus nanchuanensis)Endemic Species of Chongqing图片来源:邓洪平缙云黄芩重庆特有种(Scutellaria tsinyunensis)Endemic Species of Chongqing荷叶铁线蕨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Chongqing Endangered Plant图片来源:邓洪平金佛山兰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Tangtsinia nanchuanica)Chongqing Endangered Plant图片来源:李先源阳彩臂金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heirotonus jansoni)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Second-class图片来源:邓合黎图片来源:胥执清图片来源:韩宗先图片来源:胥执清林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Moschus berezovskii)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First-class川金丝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hinopithecus roxellanae)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First-class黑叶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Trachypithecus francoisi)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First-class图片来源:袁兴中图片来源: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Second-class图片来源:袁兴中巫山北鲵中国特有种(Ranodon shihi)Endemic Species of China图片来源:重庆市物种资源基础数据库白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Lophura nycthemera)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Second-class图片来源:张耀光胭脂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Myxocyprinus asiaticus)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Second-class图片来源:袁兴中达氏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Acipenser dabryanus)National Protected AnimalFirst-class圆口铜鱼中国特有种(Coreius guichenoti)Endemic species of China图片来源:王志坚图片来源:重庆市物种资源基础数据库圆口铜鱼中国特有种(Coreius guichenoti)Endemic species in China达氏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Acipenser dabryanus)State Protected Animals Category: I 图片来源:袁兴中图片来源:袁兴中图1-1 重庆市植被类型图Figure 1-1 Vegetation types in Chongqing图1-2 重庆市水系图Figure 1-2 River system in Chongqing 图1-3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关键区Figure 1-3 Key biodiversity areas in Chongqing图2-1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分布图Figure 2-1 Distribution map of Nature Reserves in Chongqing图2-2 重庆市风景名胜区分布图Figure 2-2 Distribution map of Scenic Parks in Chongqing键入文档的引述或关注点的摘要。您可将文本框放置在文档中的任何位置。可使用“文本框工具”选项卡更改重要引述文本框的格式。键入文档的引述或关注点的摘要。您可将文本框放置在文档中的任何位置。可使用“文本框工具”选项卡更改重要引述文本框的格式。图2-3 重庆市森林公园分布图Figure 2-3 Distribution map of Forest Parks in Chongqing目 录摘 要1第1章重庆市生物多样性概述31.1 生态系统多样性31.1.1 森林生态系统31.1.2 河流生态系统31.1.3 湿地生态系统51.1.4 草甸生态系统51.1.5 灌丛生态系统61.1.6 喀斯特生态系统61.1.7 农业生态系统61.1.8 城镇生态系统71.2 物种多样性71.2.1 植物71.2.2 动物81.2.3 微生物91.3 遗传资源多样性91.3.1 农作物种质资源91.3.2 畜牧渔遗传资源101.3.3 中药遗传资源101.3.4 观赏植物资源111.4 生物多样性特点、关键区域及变化趋势111.4.1 重庆生物多样性特点111.4.2 重庆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121.4.3 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13第2章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162.1 就地保护162.1.1 自然保护区162.1.2 其它保护地162.1.3 都市区“四山”保护172.2 异地保护17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程182.4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分析182.4.1 惠益分析182.4.2 冲突分析192.5 生物多样性相关科研现状202.5.1 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目与数据库建设202.5.2 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212.5.3 其它研究工作212.6 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212.6.1 行政主管部门212.6.2 科研教育体系222.6.3 非政府组织222.6.4 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协调和补偿机制222.7 政策和法规体系232.8 宣传教育24第3章 问题分析263.1 问题及其原因263.1.1 物种资源的过度利用263.1.2 各类建设和开发项目的破坏273.1.3 保护地的管护效果不佳283.1.4 工业和农业污染293.1.5 外来种入侵303.1.6 遗传资源丧失303.2 问题的根源33第4章 保护策略344.1 指导思想和原则344.1.1 指导思想344.1.2 原则344.2 总体目标354.3 具体目标和策略354.4 BSAP实施的保障、监测与评估384.4.1 实施保障384.4.2 监督机制394.4.3 监测与评估机制404.5 BSAP的修订40第5章 行动计划415.1 行动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41优先项目1:全市物种资源详查及编目41优先项目2:全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42优先项目3:建立全市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网络435.2 行动二:加强濒危特有物种及关键生态系统的就地保护和恢复44优先项目4:濒危特有陆生动植物保护工程44优先项目5:长江上游重庆段濒危特有鱼类保护工程46优先项目6: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47优先项目7:次级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及生物多样性恢复48优先项目8:土壤污染修复及土壤生物多样性恢复50优先项目9:都市区“四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示范51优先项目10:喀斯特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示范工程52优先项目11: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52优先项目12: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巴山区生态移民示范53优先项目13:武陵山区生态脆弱区生计替代示范工程545.3 行动三: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机制55优先项目14:制定和完善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55优先项目15:重大工程环评中生物多样性评价立法56优先项目16: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法规体系575.4 行动四: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管理体系,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59优先项目17:区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示范59优先项目18:建立市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的纵横向协调机制59优先项目19:加强国家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与可持续管理60优先项目20:建立和完善全市自然保护网络体系615.5 行动五:加强外来种入侵的预警、应急与防治62优先项目21: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及控制625.6 行动六:加强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建立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63优先项目22:建立和完善遗传资源保存体系,建设全市动植物种质资源细胞库63优先项目23:建立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保护、获取及惠益分享制度655.7 行动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66优先项目24:重庆市森林工程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示范66优先项目25:非木材林产品开发中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67优先项目26:传统药用植物的人工驯化和替代品开发685.8 行动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69优先项目27: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与培训69优先项目28:建立公众及民间团体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70附表1: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重点项目71附表2:重庆市各主要生物类群已知物种数目与全国的比较79附表3:重庆市现存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濒危程度80附表4:重庆市现存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其濒危程度82附件5:重庆市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85附件6:重庆市行政主管部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职能87附件7:重庆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研和教育机构89附件8:国家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89附件8:国家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90附件9:重庆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917CONTENTSExecutive Summary93Chapter 1 An Overview of Biodiversity in Chongqing961.1 Ecosystem diversity961.1.1 Forest ecosystem961.1.2 River ecosystem971.1.3 Wetland ecosystem981.1.4 Meadow ecosystem991.1.5 Shrub ecosystem991.1.6 Karst ecosystem991.1.7 Agricultural ecosystem1001.1.8 Urban ecosystem1001.2 Species diversity1011.2.1 Plant species1011.2.2 Animal species1021.2.3 Microorganisms1021.3 Diversity of genetic resources1031.3.1 The diversity of crop genetic resources1031.3.2 Livestock, poultry and fishery genetic resources1031.3.3 Genetic resour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1041.3.4 Ornamental plant resources1051.4 Bio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key areas and the changing trend1051.4.1 Characteristics of biodiversity in Chongqing1051.4.2 Key zones of biodiversity in Chongqing1061.4.3 Trends of biodiversity108Chapter 2 Statu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Chongqing1112.1 In situ conservation1112.1.1 Nature reserves1112.1.2 Other protected areas1112.1.3 Protection of the “Four Mountain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Chongqing1122.2 Ex-situ conservation1132.3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rojects1132.4 Analysi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1142.4.1 Analysis of benefits1142.4.2 Analysis of conflicts1142.5 Status of biodiversity-related research1162.5.1 Biological species resource surveys, catalogue and database establishment1162.5.2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biodiversity1162.5.3 Other research works1172.6 Systems of conservation,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1172.6.1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1172.6.2 Institut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1182.6.3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1182.6.4 Decision-making, coordination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s1182.7 Policies and legal systems1202.8 Publicity and education121Chapter 3 Problem Analysis1223.1 Issues and the causes1223.1.1 Unsustainable use of species resources1223.1.2 Damage caused b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1233.1.3 Poor performance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n protected areas1243.1.4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1253.1.5 Alien invasive species1263.1.6 Loss of genetic resources1273.2 Roots of problems129Chapter 4 Conservation Strategy1304.1 Guidance and principles1304.1.1 Guidance1304.1.2 Principles1304.2 Overall objectives1324.3 Specific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1324.4 Guarantee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BSAP implementation1354.4.1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s1354.4.2 Monitoring mechanism1374.4.3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1374.5 Revision of BSAP138Chapter 5 Action Plan1395.1 Action 1: Conduct biodiversity surveys,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1395.2 Action 2: Strengthening in-situ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endangered and endemic species and critical ecosystems1435.3 Action 3: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policies and legal mechanism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1565.4 Action 4: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et up a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network1605.5 Action 5: Enhance early-warning, emergency respons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1655.6 Action 6: Strengthen protec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establish access and benefit-sharing system1675.7 Action 7: Promote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1695.8 Action 8: Publicity, education and talents fostering in the field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173Annex Table 1: Chongqing BSAP Priority Projects176Annex table 2: Number of Known Species of Major Bio-taxa in Chongqing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Total188Annex table 3: Plants under National Key Protection in Chongqing and Their Endangerment Extent188Annex table 4: Animals under National Key Protection in Chongqing and Their Endangerment Extent191Annex 5: Major Results of Recent Research on Biodiversity in Chongqing194Annex 6: Chongq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Relation to Biodiversity197Annex 7: Biodiversity Related Scientific Besearch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ongqing199Annex 8: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Biodiversity201Annex 9: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Biodiversity in Chongqing202摘 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大国,中国率先签署并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2008年开始重新修订该战略,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简称国家BSAP)。公约以及国家BSAP的履行都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具体落实与实施。因此,在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简称ECBP)的支持下,2008年6月,ECBP重庆地方示范项目办公室、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和野生动植物国际(简称FFI)中国项目共同启动了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简称重庆BSAP)编制项目。项目启动后,得到了重庆市各相关部门、科研院校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同时,项目还得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SCBD)、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大力支持。作为中国省级层面为数不多的BSAP之一,其制定不仅对重庆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保障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必将对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产生积极影响。该行动计划也是实施宜居重庆、森林重庆战略的具体体现,与重庆市各职能部门的专业规划,如城乡总体规划、环保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密切关联。此外,该行动计划的相关内容也已被纳入国家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中。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自然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辖40个区县,幅员面积8.23万平方公里。全市地质地貌复杂,山地丘陵众多,环境异质性高;市域内水热条件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河流众多,水体环境多样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条件,以及渝东地区是全球著名的生物避难所等因素,造就了重庆市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复杂古老的生物区系,生物物种众多、特有动植物种类丰富。市内已知高等植物占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21.1%,兽类占我国兽类种类的18.8%,鸟类占我国鸟类种类的29.0%。由于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畜牧、中药、观赏植物等遗传种质资源也极其丰富。从区域来看,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80%以上在重庆市辖区,因此重庆市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和保护的好坏,对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是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重点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已使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从整体上来看,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生物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仍在衰退;生境破碎化趋势日益严重,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加;遗传资源丧失形势严峻。加之三峡库区需开展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安全维护,因此制定本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市级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已迫在眉睫。本行动计划是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家BSAP的精神和原则为指导,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考虑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的情况下制订的。整个行动计划共分5章,对全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特点、保护与利用现状、问题和原因、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计划实施保障机制以及优先行动项目进行了详细论述。本行动计划包括八大行动:(1)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2) 加强濒危特有物种及关键生态系统的就地保护和恢复;(3) 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机制;(4)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管理体系、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5) 加强外来种入侵的预警、应急与防治;(6) 加强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建立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7) 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共二十八个优先项目,经费总预算达6.99亿元。这些计划的制定,考虑了具体的目标和执行机制,确定了各相关部门(包括环保、林业、农业、园林、旅游、科学技术、发展改革、财政、科普宣教等)以及企业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这些部门的发展规划最有效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相协调;确定了重要的政策方向,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可持续利用,并长久地在当地人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中发挥关键作用;确定了从地方层面结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所需开展的优先行动项目。希望本策略和行动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对重庆市以及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对于重庆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重庆市政府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中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重大贡献。我们深知为子孙后代所承担的责任,必须为该行动计划成功实施做出最大的努力。3第1章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概述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活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重庆地域内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充沛的水热条件及众多的河流,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作为第四纪冰川时期生物的优良避难地,重庆保存了许多濒危和特有物种,尤其是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是中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的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200多个需优先保护的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1 生态系统多样性重庆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系统;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有农业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图1-1)。1.1.1 森林生态系统全市森林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三类,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大巴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金佛山区、四面山区以及渝中平行岭谷的山脊,全市森林覆盖率约32%左右。在大巴山、武陵山、金佛山、四面山等地,森林垂直带谱明显,从山麓地带向上依次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由于长年阴湿,落叶阔叶林不成带状分布;小生境多样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在重庆具有最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如森林兽类和鸟类,分别占所有统计到的重庆兽类与鸟类总数的83.1%(94/113)和75.1%(290/386),且濒危及特有物种众多,如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ea)、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白冠长尾雉(Phasianus reevesii)、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红豆杉(Taxus celebica)、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由于历史上天然林经历过数次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海拔1000 m以下的大部分森林已被破坏。近年来,由于开矿修路、兴修水利水电等大规模开发活动,又导致了森林进一步被清除或分割,片段化和岛屿化现象严重,其乔、灌、草、地被层的垂直结构也变得不完整;非木材林产品的过度采集又使其物种资源大量减少,导致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濒危物种增多。1.1.2 河流生态系统重庆市域内的河流主要由长江和嘉陵江水系构成(图1-2)。水体环境的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其中至少有65种被国家列为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物种,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等。除境内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外,令人关注的还有地处高海拔区域的冷水性河溪,其冷水生物丰富而独特,代表性的物种有巫山北鲵(Ranodon shihi)等。然而,水利水电工程、工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以及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已严重威胁到了全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安全。其中,三峡工程的建设使淹没区域内的原有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影响主要表现在:(1) 由于库区水环境由典型的河流水体转变为缓流的湖泊水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纳污能力降低,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2)由于水库广阔的周边均为起伏绵延的山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3)水文条件变化,改变了鱼类的栖息环境,使鱼类组成发生明显变化,适应激流生活的鱼类种群数量下降。(4)三峡水库成库后局部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可能对库区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重庆与其他西部省市一样加大了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但目前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多是无序和掠夺式的。以大宁河为例,共规划电站28座,其中干流9座、支流19座。不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特点的掠夺式水电资源开发在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使得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栖息地破碎,鱼类洄游通道被切断,生存条件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此外,水环境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水生生态环境。2007年重庆市废水排放总量13.42亿吨,废水中COD 10.52万吨。全市58条次级河流、120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类、类、类、类的断面分别占10.8%、20.8%、37.5%、17.5%和10.8%。与2006年相比,满足水域功能需求的断面比例下降了1.3个百分点。33条一级支流回水区上游水体呈富营养化的断面占14.2%,回水区中段呈富营养化的断面占25.0%。大宁河、抱龙河、大溪河、草堂河、梅溪河、朱溪河、澎溪河等8条河流的回水区部分河段发生“水华”现象。而在重庆主城周边,梁滩河、清水溪等次级河流的污染问题依然难以解决,次级河流污染整治进展缓慢。水质恶化导致浮游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单一,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弱。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重金属、有机酚等有害物质的严重污染,鱼类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生生物的亲体繁殖力和幼体存活力降低,水域生产力下降。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尤其是其上游各级支流)中,长期粗放型、掠夺式的捕捞加剧了传统优质渔业品种资源的衰退,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严重,加之水体污染,已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衰竭。过去重要的经济渔业资源的生物量急剧下降,一些种类已绝迹。目前长江成鱼捕捞量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40多万吨下降为目前的10万吨左右。非法捕捞方式主要包括电捕鱼、毒鱼、罾网、大钩等,特别是电捕鱼和毒鱼。重庆市各级政府虽明令禁止电鱼、毒鱼,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打击非法捕鱼,但是由于非法捕鱼具有偶发性、隐蔽性,往往当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不法分子已逃之夭夭。因此,主管部门对电鱼、毒鱼者的打击收效甚微,电鱼、毒鱼事件时有发生。电鱼和毒鱼不论大小通通捕捞,是造成鱼类资源下降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由于监管困难,不法之徒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长期采取粗放型、掠夺式的捕捞方式,加剧了传统优质渔业品种资源的衰退。1.1.3 湿地生态系统重庆湿地面积约240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2%。全市湿地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共十一个亚型。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湿地有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喀斯特沼泽湿地和山地溪源湿地等。其中,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面积达348.93平方公里,涉及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22个区县。喀斯特沼泽湿地总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城口县九重山、巫溪县红池坝、巫山县五里坡、开县雪宝山和渝东南武隆县仙女山、南川区金佛山的亚高山区域,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重庆的许多河流、溪流发源于周边山地,从而在河溪源头区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溪源湿地。据初步统计,重庆湿地中有高等维管植物84科236属377种,野生动物70科215属404种。濒危的湿地植物有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野菱(Trapa incisa)、浮叶慈姑(Sagittaria natans)等,重要的湿地动物有胭脂鱼、中国大鲵、巫山北鲵等。重庆湿地类型多、物种丰富,具有很高的科学意义和保护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不仅关系到湿地动植物的生存,而且对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1.4 草甸生态系统重庆市的草甸生态系统共9类,其中最重要的大巴山、阴条岭、五里坡、雪宝山、金佛山等海拔20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是我国中低纬度区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原始的亚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还起着涵养水源的作用。市域内的草甸生态系统是同纬度地区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基地。草甸生态系统进一步丰富了重庆市域内的环境异质性,并大大增加了亚高山动植物区系的成份,如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小云雀 (Alauda gulgula Franklin)、高山杜鹃花(Rhododendron spp.)、石斛(Dendrobium spp.)、贝母(Fritillaria spp.)等;这些草甸生态系统目前尚未受到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但近年来旅游资源开发已对该类型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1.1.5 灌丛生态系统全市灌丛类型众多,按植被类型划分,共有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5大类。既有适应低温、大风的亚高山原生灌丛,适应河流边岸生境的河岸灌丛,也有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在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喀斯特区域,有些灌丛生长在森林难以发育的地方,还有不少成为相对稳定的次生植被,这些原生和次生的灌丛植物类型已成为这些区域较为常见的现存植被类型。各类型灌丛是极为重要的、仅次于森林的动物栖息地,在自然环境保护工作中,灌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略。实际上,重庆市57.5%的兽类物种和62.7%的鸟类物种栖息在灌丛环境。由于长期以来人为活动强度较大,现存的灌丛多分布在低海拔处,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人口密集,数十年来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对灌丛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强烈的影响。1.1.6 喀斯特生态系统全市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房管理精细化
- 腹股沟滑动疝的临床护理
- 员工法律测试题及答案
- 在师带徒仪式上的发言稿模版
- 化疗相关护理
-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
- 护理组长岗位认知
- 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年终总结模版
- 2025年人教PEP英语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二)
-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附答案
- “危大工程”验收标识牌
- 人民币的故事(课堂PPT)
- 生产异常及停线管理规范(1)
- 学生英语读写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二)
-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院
- 林木销售合同
- 病房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 热学李椿__电子
- 煤仓安全管理规范标准
- 适配器安装、使用、调试说明
- 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处理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