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浅析蓝藻的危害及处理措施浅析蓝藻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摘要:我国城市和城郊的湖泊、水库,特别是滇池、太湖、巢湖等湖泊,其富营养化程度已造成用水功能障碍,其中蓝藻是引起藻类水华污染的主要藻类。因此,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蓝藻爆发,本文从多方面介绍蓝藻的治理方法,采用机械打捞、生物方法、生物生态修复等开展蓝藻治理,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及较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63.2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富营养化已成为湖泊、水库乃至部分河道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水体的富营养化,已使淡水湖泊以及少数河道藻类水华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蓝藻是引起藻类水华污染的主要藻类。2012年7、8月份,南京水质一向尚可的秦淮新河也出现短期蓝藻污染现象。因此,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蓝藻爆发,已成为水体污染防治、生态恢复的主要课题与紧迫任务。 2、蓝藻的形成及危害 2.1蓝藻的形成 蓝藻是水生态系统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标志,是多年来已经被污染而缺乏自净能力水体污染状况的反映。而适宜的温度更会加剧蓝藻的疯长。 蓝藻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环境。据2006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要求,总磷符合类要求,总氮平均劣于类。蓝藻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充分条件之一是适宜的温度,高温的提前是导致蓝藻较早爆发的直接原因;充分条件之二是蓝藻爆发主要是静止水体,流体环境下不易形成,更无法聚集。 2.2蓝藻的严重危害 蓝藻污染水源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难以用数量估计,仅已太湖为例,1989年起,每到高温季节蓝藻大面积爆发形成“水华”,湖水腥臭,造成鱼虾大量死亡。1998年7月5日,梅梁湖约100k的湖面蓝藻大量爆发,形成厚达0.5m的蓝藻聚集层,水质腥臭使湖光失色,堵塞了梅园水厂的取水口,经济损失1.3亿元;1999年无锡市因太湖蓝藻爆发,致使鱼类死亡,水厂停产。另外,风光一时的太湖旅游项目也已衰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见一斑。 特别是2007年5月,太湖出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蓝藻爆发,使无锡市大多数水厂无法供应清洁水,500万居民近一半人的自来水被迫中断数日,引发了饮用水危机,给无锡市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3、蓝藻的治理方法 蓝藻的治理方法多种多样,大体有以下几种. 3.1物理方法:即工程除藻和直接物理除藻。这也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方法。 3.1.1工程除藻。主要是采用引水换水、底泥疏浚、围隔拦截等工程。 引水换水目前多为使用,例如南京的外秦淮河、玄武湖等水体基本是引水冲污、稀释来改善水质。但此法对于污染严重、水域面积大的水体效果不太明显,而且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成本高昂,治标不治本。因此,“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底泥疏浚 “清淤挖泥”可减少蓝藻生存营养、扩大蓄水量,但往往会破坏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存环境,削弱其自净能力,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南京开展的大规模河塘清淤对遏制蓝藻生长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围隔拦截 此方法只能限制蓝藻繁殖面积扩大,达不到治理蓝藻的最终效果。 3.1.2直接物理除藻。即人工打捞、机械清除、吸附、磁聚除藻、超声波和电磁波除藻等多种方法。 人工打捞人工打捞收货藻类是控制蓝藻总量最直接的方法,能有效减轻局部水华灾害,在收获藻类的同时,起到输出营养物作用,减轻藻体死亡分解引起的藻毒素污染。但是,人工打捞工效低、费用高,无法适应大面积除藻。 机械除藻机械除藻是将藻类从湖泊中除去的一种机械方式,一般应用在蓝藻富集区(借助风向、风力等将蓝藻围栏集中在某一区域),采用固定式除藻设施和除藻船对区域内湖水进行循环处理,有效清除浮藻层。目前,机械除藻已成为大面积治理蓝藻的主要手段。3013年,太湖打捞起的蓝藻达145万吨。 其他方法目前的其他物理除藻方法也都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大规模除藻等弊端,离实际应用还存在差距。例如活性碳吸附,对藻类、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很好,但水中的有机物会影响活性碳的吸附活性,在大面积范围内使用很难回收再生,处理成本就很高。深水曝气虽然能使湖底层水体中nh3、tp浓度下降,溶解氧(do)浓度上升,叶绿素a含量却没有明显变化。磁聚除藻、超声波和电磁波除藻只适合水厂中小规模除藻,推广困难,不能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和藻类污染问题 3.2化学方法: 目前,常用的杀藻剂主要有硫酸铜、高锰酸盐、硫酸铝、高铁酸盐复合药剂、液氯、clo2、o3和h2o2等。利用化学杀藻剂除藻无疑是一种效果显著、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但这仅仅也是一种治标方法,必须慎重使用。一是用化学杀藻剂除藻后的蓝藻尸体仍留在水体中,并不断释放藻毒素;二是化学杀藻剂本身往往都存在毒副作用,造成二次污染,对水体生物影响很大,使用化学药剂后的河道不利于生物恢复;三是使用化学杀藻剂仅能在短时间内对水体中藻类有控制作用,由于不能彻底杀灭,时隔不久又死灰复燃,有时甚至变本加厉,对水体将是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国家已经限制化学方法在河道治理中的使用。 3.3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治理蓝藻原理:利用eama-11蓝藻生物抑制剂快速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它是从自然环境里筛选出来的对蓝藻生长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经过驯化培养而成。极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扩散到蓝藻细胞表面,并渗透到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功能性蛋白基团,使细胞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细胞正常代谢终止,最终控制蓝藻生长。 特点1高效抑制 抑制蓝藻生长能力很强,针对已经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该生物制剂对蓝藻具有90%以上的抑制效果. 特点2施工简便,原位治理 生物法治理河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打捞蓝藻,即无需将蓝藻转移出水体,即可在水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消解蓝藻及藻毒素。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音,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特点3产品绿色、环保、无公害 生物产品不燃、不挥发、绿色、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 配伍性好,该抑制剂由于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与其它生物制剂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生物降解性极佳,该抑制剂在水体中抑制蓝藻生长以后,不会有残留。 3.4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态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堤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环境现状及水体功能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4.结束语 “我们既要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能源吴忠市2025秋招能源与动力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晋中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网络优化与维护类
- 国家能源宜春市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大唐电力连云港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法学岗位
- 中国广电上饶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佛山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临汾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菏泽市中储粮2025秋招战略研究博士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移动周口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供应链采购类
- 中国联通柳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技能类
- 2025年教育督导员督导知识试卷及答案
- 职业技能竞赛-园林绿化工理知识试题库
- DG-TJ08-2466-2025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
- 非公企业党建培训课件
- 物业管家手机管理办法
- 重视体检的健康知识讲座
- 质量检测监理管理制度
- DZ/T 0275.4-2015岩矿鉴定技术规范第4部分:岩石薄片鉴定
- 房屋合同暂不过户协议书
- DB31/T 769-2013园林绿化工程种植土壤质量验收规范
- 贷款协议合同书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