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 有效性研究进展 王学锋, 杨艳琴 (河南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 $ $ %) 摘要介绍了土壤 6 5 将其分为 交换态、 水溶态、 碳酸盐结合态、 松结合有机态、 氧化 锰结合态、 紧结合有机态、 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和硅 酸盐矿物态,种形态; 为融合各种不同的分类和操 作方法, / : 04 = 6 6 ; ? ; 3 0 5 ;= AB 0 A 0 3 0 C 0 ( 4 B) 提出了较新的划分方法, 将重金属的形态分为!种, 即酸溶态 (如碳酸盐结合态) 、 可还原态 (如铁锰氧化 物态) 、 可氧化态 (如有机态) 和残渣态, 所用提取方 法称为 4 B提取法 + 。但目前仍以/ 0 1 1 2 0 3的划分 !% 化工环保 D E F G B H EI D E / * JK B H / D 4 / G H EH L4 M D I G 4 * JG E N O 9 / B P% $ $ !年第% !卷第(期 万方数据 方法应用最多, 该法所用的提取剂依次为! # $ %、 ? A 1 . A B为 试样定量添加不同化学形态的外源性镉进行逐级回 收, 证实C 3 D D 6 3 ;提出的逐级提取程序应用于土壤中 镉的化学分级基本可行。宋菲等 证明, 对菠菜含 镉量贡献最大的是可交换态镉, 含锌量与锌锰氧化 物态关系最密切, 而对含铅量贡献最大的是残留态 铅。程小东等 B A利用连续提取法同时结合生物暴 露试验发现, # 7的水溶态,9 :的水溶态,5 4的水溶 态、 离子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部分有机硫化物态, ! 4的水溶态、 离子交换态、 碳酸盐态, 铁锰氧化物 态对水生根系植物是有效的。 ! # 植物试样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已报道的生物试样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一般 仅区分为有机和无机金属两大类。近年来, 国内一 些研究者用连续提取的方法, 对重金属在植物体内 的各种化学形态的含量和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 试 图阐明其在植物体内的形态的差异性规律和迁移转 化机理, 但其操作过程相对于土壤有很大不同。植 物试样连续提取所用的提取剂依次为: = A E乙醇、 去 离子水、 BF 2 $ G氯化钠溶液、 % E醋酸、A H IF 2 $ G 盐酸。由于重金属在不同提取剂中的溶解度有很大 差别, 故不同提取剂的提取量反映了重金属不同的 存在形态: !乙醇提取态/J, 提取以硝酸盐、 氯化物 为主的无机盐以及氨基盐等;去离子水提取态 /, 提取水溶性有机酸盐、 重金属的一代磷酸盐等; #氯化钠提取态/%0 1) *2 % *2 1 式中: % 1 污染物1在土壤中的浓度; %0 1 污染物1在土壤中的背景值; % 1 污染物1对土壤的环境标准; $ (% 1 ;%0 1) % 6 F G / 7 D B 6为H 1的超积累 植物, 印度芥菜 (I D B PL H R S T O M U+ % % $年第+ $卷 万方数据 !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连续提 取形态分析方法和生物有效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 进展。形态分析目前基本上属于物理形态分析, 分 析过程难度较大, 且本身具有局限性, 而化学形态 分析技术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仍很薄弱。生物 有效性在生物和化学研究领域没有实现有效的结 合, 缺乏统一的评价方法。另外, 生物试样中重金属 的不同形态在烹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不同形态重 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迁移 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有待于更进一步的 研究。 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侧重于化学形态分 析方法的研究, 考虑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影响, 建立 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 制定新的土壤重金属 污染标准, 确定统一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 具有 现实意义。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 应结合遗传 和转基因技术, 充分利用超积累植物, 实现化学和 生物学的交叉, 有效切断重金属向食物链的进一 步传递。 参考文献 # 刘清, 王子健, 汤鸿霄$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毒性及生物有 效性关系的研究进展$环境科学, # % % $ - ; ? / 8 A B ? 0 C ? / 4 ; 1 0 4 C - D 0 - E 4 0? F - 8 ? -, 0 C -9 - ? 8 . $ + ; 8 G ? / C 8 3 F - 5 / . ? 0 G,# % %,H # () : ( I I ! ( H * I 2 5 7 0 - 8 8J1 $ , 0 C - ; D, 4 B / C9 - ? 8 . / ;K - ? 8 ; D L +J - L M / - N$ O 4 0 ; 84 EA ; M / 0 4 ; 5 - ; ?P 8 / ? G,# % % I, () !) : ( ( ! ( # % H 5 ;Q9$ R 0 C ? / 4 ; ? / 4 ;9 - ? F 4 D E 4 0 4 / 89 / C 0 4 - 8 - 5 - ; ? . $ 4 / 8 0 - . ; D / ; W 8 -A B ? 0 C ? / 4 ; .E 4 0 9 - ? 81 0 ? / ? / 4 ; / ; W/ ; 5 ;,X F - ; W3 F ; 0 4 ; W $ 3 4 5 7 / ; - DY - M G9 - ? 8 1 4 8 8 ? / 4 ; / ;J - D ; 5 ;,X F - ; W3 F ; 0 4 ; W,K ; W ? / 4 ; ; D1 4 8 8 ? / 4 ;Z ; D - B4 EY - M G 9 - ? 8 ./ ; J - D 5 8 L ? / 4 ;4 E X ;,1 7,3 ,3 0 ; D / / ; .A . ? 0 G W 8 $ A . ? 0 / ; - 3 4 . ? 8 ; D F - 8 E - . . F - ; 4 M,9 4 ? ? 4Y- ? 8 $ 1 F G ? 4 - B L ? 0 C ? / 4 ; L ? F - . -4 E1 8 ; ? 4J - 5 4 M -Y - M G9 - ? 8 .E 0 4 5 4 / 8 $ A ; M / 0 4 ; $ 1 C F B4 1 C 7 ? D 9 G 1 D O % 14 C A ?C = = 1 G C F C L 1 A 4 P 7 7 9 3 C 3 D A ? L 1 A 1 C A 1 D 3 G 1 A 3 1 D L A ; P 7 1 4 ? C 3 D = 9 9 A 1 D 1 F 1 7 ; L 4 1 3 ; A 3 C A 1 L ; 9 O A + :B ) ( 5 ,: 1 C F B4 1 C 7;? 1 M 9 1 3 3;? L 1 G 3C 3 C 7 B ? C F C 7 C P 对不同性质土壤中重金属 进行形态提取应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2.期刊论文 孙力.杨元根.闭向阳.白薇扬.金志升 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典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研究 -矿物岩石地 球化学通报2006,25(z1) 本文测定了黔西北土法炼锌引起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的自然植被及其根部土壤的重金属.土壤重金属形态用连续提取法区分为有效态和强结合态,结 果发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的重金属含量成正比.所分析的4种植物体内的Pb、Zn、Cd含量为ZnPbCd.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和柳叶苦荬菜(Ixeris gracilis)富集、运输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很强,是对污染区生态重建颇有前景的植物. 3.学位论文 陈茂林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2006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迅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品污泥的处置及其环境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污泥的土地利用已成为 污泥处置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是制约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开展研究,以期为城市污泥合理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 科学参考。主要开展的研究如下: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pH对污 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重金属化学可提取性与生物可利用性之间的关系等。 选取了9种国内有代表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实验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土壤相比,城市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氮磷、低K、高营养,具有很好的农用价值,Zn和Cu是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 (2)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Cu、Cd、Cr和Pb主要分布在残渣态和氧化态,其酸溶/交换态和还原态含量较低;Zn、Ni和B分布受污水处理厂污泥性质影响 较大,各态均有较高分布,酸溶/交换态一般高于10,有效态含量高,生物可利用性和植物毒性较大,最值得关注。(3)当前流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 重金属的去处作用甚微,污水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元素沉积到污泥中没有显著的差异。建议对污水处理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将污水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沉积于 初沉池的污泥中,降低二沉池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污水处理厂污泥品质调查,为污泥的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4)pH明显影响污 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酸性污泥(S5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酸溶/交换态百分比明显高于其它污泥。低pH值可以降低样品对金属的吸附率,促进重金 属的释放,相反,高pH值可抑制样品中重金属的释放,促进重金属的沉淀。当污泥的pH值达到8.5的时候,所有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都非常低,几乎都要 接近零。(5)小麦幼苗不同组织对于相同的元素富集能力不同,根系富集的重金属的含量高于茎叶的含量。在所研究的四种提取剂中,Mehlich3提取的污 泥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小麦幼苗根系富集的重金属的含量呈现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污泥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生物有效性评价的最佳化学提取剂。 4.期刊论文 孙力.杨元根.白薇扬.闭向阳.金志升.SUN Li.YANG Yuan-gen.BAI Wei-yang.BI Xiang-yang.JIN Zhi- sheng 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典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研究 -地球与环境2006,34(2) 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生长茂盛的自然植被及其根部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形态用连续提取法区分为有效态 和强结合态,结果发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的重金属含量成正比.所分析的4种植物体内的Pb、Zn、Cd含量表现为ZnPbCd.接骨草 (Sambucus Chinensis)和柳叶苦荬菜(Ixeris gracilis)在体内富集、运输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很强,是对污染区生态重建非常有前景的植物. 5.期刊论文 杨兵.蓝崇钰.束文圣.YANG Bing.LAN Chong-Yu.SHU Wen-Sheng 香根草在铅锌尾矿上生长及其对重金属 的吸收 -生态学报2005,25(1) 通过野外小区实验,研究了垃圾和NPK肥对铅锌尾矿地中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生长及其对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垃圾后香根草 生物量显著增加,而仅加入NPK肥对其并无显著影响,同时添加垃圾和NPK肥最有利于香根草在铅锌尾矿中生长.尾矿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受金属特性和尾矿 理化性质的双重影响.对纯尾矿而言,种植香根草后尾矿中重金属总量有所减少.尾矿在施加垃圾和NPK肥后,尾矿中Pb和Zn总量减少了13.65%和32.40%,Cu总 量则增加了23.52%.可交换态和总量Cu、Pb、Zn变化趋势一致,特别是Cu和Pb更为显著.香根草积累的Pb和Zn显著高于Cu,并且重金属主要积累在根部.添加 垃圾和NPK肥料对Cu的积累无显著差异,而显著减少香根草茎和根中Zn和Pb的积累,但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上茎中Zn、Pb和Cu的总积累量(p0.05).研究表明 垃圾和NPK肥的综合使用是一个较为经济有效的尾矿改良措施,但对于尾矿-植被系统中的重金属迁移问题应引起关注.综合生物量与重金属的吸收特征,香 根草对于尾矿的植被重建有较高价值. 6.学位论文 周世伟 外源铜在土壤矿物中的老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2007 外源铜在土壤中的老化是指添加到土壤中的水溶性铜,其可浸提性、可交换性、生物有效性和/或毒害随时间逐渐降低过程,也称之为自然消减.可见 ,田间污染土壤中的铜与人工新添加的铜的有效性或毒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铜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认识并预测铜的老化过程显得 十分重要和必需.而且,外源铜老化研究还可为正确认识铜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提供新的实验证据,从而丰富和发展土壤化学、土壤表面化学知识体系;同时 ,对污染土壤的管理和修复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实验采用连续提取方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系统研究(1)外源铜在膨润土中的老化过程和机理 ;(2)膨润土混合体系中外源铜的老化过程;(3)外源铜老化的影响因素.旨在为粘土矿物外源铜的老化提供扩散机理证据;揭示有机酸、温度和pH对铜长期老 化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粘土矿物和氧化物中的差异,从而有效指导人工调控土壤中铜的化学行为. 本研究获得了下列重要结果:(1) 铜在膨润土中的老 化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持续一年以上),主要受微孔扩散反应控制(表观扩散速率系数D/r=7.44102.3110 s);随着pH变化 ,铜向粘土矿物层间扩散的离子形态发生变化(低pH时,扩散离子是Cu,高pH时CuOH成主导扩散离子).这验证了对铜老化过程的猜测,丰富了土壤表 面化学理论.(2) 腐殖酸、针铁矿和碳酸钙都促进铜的短期老化(增加了M值),这归因于表面聚合/沉淀作用:但对继续老化过程(微孔扩散作用)会有抑制,特 别添加碳酸钙处理(降低了D/r),认为这些土壤组分和铜的络合阻止了铜离子向粘土矿物层间的扩散.这对认识土壤(特别是石灰性土壤)中重金属的化 学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3) 在粘土矿物(膨润土)体系,腐殖酸显著促进铜的老化,低分子量有机酸(EDTA和草酸)没有影响;而在氧化物(针铁矿)体系,腐殖 酸和EDTA都显著抑制老化,草酸基本没有影响.在这两种矿物中,升高温度都明显促进老化过程,pH都不产生显著影响.各因子对针铁矿外源铜老化的影响更 加明显,意味着可变电荷表面为主的土壤(红壤、砖红壤等)中重金属的老化过程更容易调控.这为定向调控土壤铜的化学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7.期刊论文 刘杰.钟雪梅.梁延鹏.罗亚平.朱义年.张学洪.LIU Jie.ZHONG Xue-mei.LIANG Yan-peng.LUO Ya-ping. ZHU Yi-nian.ZHANG Xue-hong 电镀废水污染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2) 通过连续提取法对电镀废水污染区和对照区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Cr、Ni、Pb和Mn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区土壤中多种形态的 Cu、Cr和Ni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尤其以它们的有机结合态的差异最为显著.在污染区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的Cu、Cr和Ni分别占总量的28.0%、58.2%和 17.4%,而对照区土壤有机结合态的Cu、Cr和Ni分别仅为总量的9.6%、35.2%和9.2%.污染区较对照区土壤中Mn的总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可交换态Mn的含量显 著增加.污染区与对照区土壤中Pb的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均无显著差异.电镀废水的污染使得水稻田土壤中Cu、Cr和Ni含量及其有 效性显著升高,同时可导致Mn的化学形态发生改变,提高了Mn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8.学位论文 鞠莉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2007 本文以BCR连续分级提取法为基础,以沉积物标准样GBW07310和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南四湖、东平湖和梁济运河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可将有 机结合态重金属和硫化物结合态重金属分级提取的四级五步连续分级提取法对实际沉积物样品的普适性,得出沉积物样品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含量;以模 拟小麦、玉米、苹果、百羽扇豆、肥田萝卜、高麦草等六种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混酸为提取剂,对沉积物样品分别进行单级提取及多级连续提取 ,将提取结果与沉积物样品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对比,以此来研究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实验所采用的四级五步连续分 级提取法对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南四湖、东平湖和梁济运河九个采样点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提取的结果表明,四级五步连续分级提取法的提取步骤合理,能 够将沉积物样品中化学特性和毒理特点不同的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完全分离,而且四级五步连续分级提取法在改变了提取剂和提取步骤的情况下并 没有引用较大的分析误差,对实际沉积物样品具有普适性。 实验模拟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混酸对沉积物样品进行提取的结果表明,一步提取能够提 取沉积物中的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和有机结合态重金属,是最全面、最能反映植物分析分泌的有机酸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活化吸收情况的提取步骤 ,因此其提取量能代表与该植物相关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量。 在模拟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混酸对沉积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进行提取时,对可 交换态的提取比例最大,对有机结合态的提取比例为其次,对可还原态的提取比例为最小,说明重金属可交换态是最易被生物活化的形态,有机结合态在 其次,可还原态为最小。 实验所模拟的六种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混酸中,对同种重金属元素,以高麦草根系分泌的有机混酸的提取结果相对较大 ,以肥田萝卜根系分泌的有机混酸的提取结果相对较小。 9.期刊论文 刘杰.钟雪梅.梁延鹏.罗亚平.朱义年.张学洪.LIU Jie.ZHONG Xue-mei.LIANG Yan-peng.LUO Ya-ping. ZHU Yi-nian.ZHANG Xue-hong 某电镀厂附近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6) 通过连续提取法对电镀废水污染区和对照区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Cu、Cr、Ni、Pb和Mn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区土壤中多种形态的Cu、 Cr和Ni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尤其以它们的有机结合态差异最为显著.污染区较对照区土壤中Mn的总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可交换态Mn的含量显著增加(分别 为98.68mg/kg和40.75mg/kg).污染区与对照区土壤中的Pb的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留态均无显著差异.电镀废水的 污染使得农田土壤中Cu、Cr和Ni含量和生物有效性显著升高,Mn的化学形态改变,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增加. 10.期刊论文 张丽华.郑承松.张君诚.邹志明.ZHANG Li-hua.ZHENG Cheng-song.ZHANG Jun-cheng.ZOU Zhi-ming 三 明市铅锌矿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研究 -三明学院学报2008,25(2) 以三明市实际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以及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重金属全量微波消解结果表明,污 染土壤舍有Zn、Pb、Cu、Cr、Ni等5种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PbCuCrNi,其含量分别为4564、1587、737、46、12Mg/kg,其中Zn、Pb和Cu均超 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Zn以水溶态和可氧化态为主,Pb主要以可还原态为主,Cu以可氧化态为主,Cr和Ni主 要以残渣态为主.Zn和Ni的不稳定态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在土壤利用时应给予关注. 引证文献(47条)引证文献(47条) 1.张琴.张崇玉.刘文拔.陈珊姗.范明顺 连续施用有机肥对小麦苗期吸收汞的影响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09(6) 2.何中发.方正.孙彦伟.李金柱.夏晨.温晓华.张琢.刘文长.江思珉 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期刊论文- 上海地质 2009(1) 3.刘昀.李瑞敏.刘永生.王支农.胡永华.王志坤 基于土壤-小麦系统的河南黄淮平原As生态安全评价期刊论文-地 质通报 2009(4) 4.王畅.郭鹏然.陈杭亭.舒永红 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评估期刊论文-岩矿测试 2009(2) 5.李瑞萍.王安建.曹殿华.高兰.耿诺.赵以辛.邹为雷.修群业 兰坪金顶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Zn、Cd分布特征研究 期刊论文-地质论评 2009(1) 6.陈宝才.罗建中.关红安.欧阳勇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化学形态特征期刊论文-广西轻工业 2009(1) 7.何凤.李瑞敏.王轶.曹峰.张燕平.胡永华.万军伟 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Cr响应关系研究期刊论 文-地球与环境 2008(4) 8.赵转军.南忠仁.王胜利.刘晓文.陶燕 干旱区绿洲土壤共存重金属元素形态变化及生物有效性实验分析以 Cd、Zn、Ni元素为例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8(11) 9.刘妹.顾铁新.史长义.鄢卫东.鄢明才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元素地球化学形态成分标准物质研制期刊论文-物探与 化探 2008(5) 10.周永章.付善明.张澄博.杨志军.杨小强.党志.陈炳辉.李文.赵宇鴳.龙云凤 华南地区含硫化物金属矿山生态环 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迁移模型重点对粤北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山的观察期刊论文-地学前缘 2008(5) 11.周永章.付善明.张澄博.杨志军.杨小强.党志.陈炳辉.李文.赵宇鴳.龙云凤 华南地区含硫化物金属矿山生态环 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迁移模型重点对粤北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山的观察期刊论文-地学前缘 2008(5) 12.康艳红.朱永春.王莹.孙仁广.张悦 用Mehlich 3通用浸提剂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 程与装备 2008(4) 13.高军锋.毛玉红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植物效应研究期刊论文-四川环境 2008(03) 14.刘春娟 农田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形态分离分析技术期刊论文-广东化工 2008(05) 15.张朝升.陈秋丽.张可方.李淑更 大坦沙污水厂污泥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 学报 2008(03) 16.张冬明.李许明.李福燕.李盛.吴鹏飞.郝丽虹.漆智平 蚯蚓影响下铅在砖红壤中的形态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亚 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01) 17.施燕梅.王旭辉.张海涛.李冬梅.周国庆.李小侠 某地区土壤中241Am和239Pu的化学形态期刊论文-核化学与放 射化学 2007(04) 18.雷鸣.廖柏寒.秦普丰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评价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7(05) 19.周康民.汤志云.黄光明.肖灵.江冶.高孝礼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地质 2007(03) 20.黄东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分析中草药中的重金属形态期刊论文-生命科学仪器 2007(10) 21.吴花.李伏生.莫江华 NH4/NO3配比对土壤镉和锌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05) 22.黄健敏.黄润秋 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区淤泥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期刊论文-矿物学报 2007(01) 23.刘少轻.施燕支.朱若华 铂族金属及其形态分析进展期刊论文-光谱实验室 2007(02) 24.初娜.赵元艺.张光弟.张勤.蔡剑辉.熊群尧.李德先.王金生.赵金艳 德兴铜矿低品位矿石堆浸场与大坞河流域土 壤重金属元素形态的环境特征期刊论文-地质学报 2007(05) 25.孙健.铁柏清.秦普丰.青山勋.罗荣 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期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02) 26.章明奎.方利平.周翠 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评价:四种方法比较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6(08) 27.陈萍丽.赵秀兰 城市污泥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期刊论文-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01) 28.刘霞.刘树庆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与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期刊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