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刑法学专业论文)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内容摘要摘要 洗钱犯罪是一种新型的跨国犯罪,由于洗钱及其上游犯罪活动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国际社会和各国逐渐通过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对洗钱活动予 以犯罪化,并给予严厉的刑事打击。当前,我国对于洗钱罪的立法规定尚 处于摸索阶段,既受到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的影响,又受到我国现阶段的 犯罪态势、刑法理论和刑事政策的制约。我国于1990年通过的关于禁毒 的决定第4条规定的“掩饰、隐瞒毒赃性质和来源罪”是我国对于洗钱 犯罪最早的刑法规制, 1997年新刑法在191条正式明确规定了洗钱罪, 2001 年刑法修正案(三)和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又进一步拓宽了洗钱 罪“上游犯罪”的范围,对洗钱罪给予补充、完善。同时,我国积极参与 国际反洗钱的交流与合作,我国政府先后签署并批准加入了联合国禁止 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 约 ,并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2006年出台并于 2007年1月1日生效的反洗钱法更是标志着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的初步 完善。但是洗钱罪毕竟是新生事物,不仅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议,立法上也 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论文立足于我国洗钱罪的立法规定,借鉴国际 社会及外国的相关立法例,对我国刑法理论中对于洗钱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的有关争议问题进行简要评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除引言与结语外,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洗钱罪的客体进行了探讨。犯罪客体是决定犯罪社会危害 性的首要条件,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准。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犯 罪客体的基本理论,并指出本文的讨论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直接客体,为探 讨洗钱罪的客体奠定了基础。其次,对当前刑法学界关于洗钱罪客体的各 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出“简单客体说” 、 “不确定客体说” 、 “复杂客体 说” 三种学说, 并根据我国刑法关于犯罪客体的理论一一予以评析。 最后, 本文提出洗钱罪的主要客体是司法机关追诉犯罪的正常活动,金融管理秩 序是洗钱罪的次要客体的观点,并指出现行刑法将洗钱罪归于破坏金融管 理秩序罪中并不妥当,应考虑将洗钱犯罪归属于妨害司法罪之中。 第二部分 “洗钱罪的客观方面问题研究” 主要就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第一,就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洗钱罪的上游 犯罪应该继续适度扩张以回应国内不断增长的洗钱犯罪和我国缔结的国 2 际公约的观点,同时强调了界定洗钱罪上游犯罪的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刑法191条规定的上游犯罪是类罪而非具体个罪;不能产生非法所得的犯 罪不能成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上游犯罪是形式犯而不是实质犯。第二, 关于洗钱罪的犯罪行为问题研究。首先列举了国际社会关于洗钱罪行为方 式的规定,为探讨我国的洗钱罪的行为方式树立了参照物;介绍了洗钱罪 的一般模式;指出了刑法191条规定的“掩饰”与“隐瞒”之间的联系与 差别;对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行为具体行为方式的内涵一一进行了阐释; 提出我国刑法应该将“获取、持有、使用”包含在洗钱罪的具体行为方式 之中以完善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第三,关于洗钱罪可否成立不纯正的 不作为犯的问题。笔者认为,洗钱罪能否成立不纯正不作为犯,其关键在 于特定主体是否负有特定的作为义务。根据我国反洗钱罪的规定,金 融机构等特定机构和个人负有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纪录保存、大额和可疑 交易报告的义务,负有特定义务的特定主体如果当为且能为而不为,则成 立不纯正不作为的洗钱罪。 第三部分“洗钱罪的主体问题研究”主要就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人” 能否成立本罪的犯罪主体作了探究。 联合国禁毒公约对洗钱罪的主体 是否包括“上游犯罪人”这一问题没有作明确规定,而国外立法例对此存 在肯定与否定两种相反的态度;我国刑法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肯定 说” , “否定说”和“折衷说”三种观点。笔者认为,从刑法191条“明知” 、 “协助” 、 “提供”等用语来看,可以推断出洗钱罪的主体不可能是“上游 犯罪人” ;从刑法理论的角度来看,上游犯罪人掩饰、隐瞒其非法所得是 其“上游犯罪”的自然延伸,属于“不可罚之事后行为” ,具有“阻却责 任”的性质,因此洗钱罪的主体不应该包括“上游犯罪人” 。 第四部分“洗钱罪的主观方面问题研究”主要阐述三个问题。第一, 关于国外的相关规定。国际公约和各国对洗钱罪主观要件的规定差异很 大,主要是规定了故意犯罪,但也有个别立法例将过失纳入洗钱罪的犯罪 构成。第二,关于“明知”的理解。笔者认为, “明知”的内容要求行为 人认识到其所经手的财物可能是特定七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明知”的 程度上既包括确定的知道,也包括应当知道;在“明知”的司法判断的标 准上,应该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自身内在的认识能 力,又要考虑案件发生时的具体的情况。第三,关于洗钱罪的罪过形式问 题。笔者认为,刑法191条“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并不是对洗钱 3 罪目的的规定,洗钱罪并非目的犯。本罪的罪过形式不但包含直接故意, 而且也应包含间接故意。 关键词关键词:洗钱罪 构成要件 立法完善 4 abstract money-laundering offences, as organized crime, drug offense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new global crime, money-laundering and its upstream because of serious criminal activities harmful to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gradual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domestic legislation on money-laundering activities to be crime, the criminal and severely crack down. due to the different traditions of the penal code,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and its upstream of the crime situ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national crime for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provisions of the elements of a considerable diversity exists, the result of money-laundering countries in the efforts to crack down on crim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china for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legislation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both by the 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influences, by the theory of chinas criminal law and criminal policy constraints and the current crime situation of chinas influence. china in 1990 adopted the decision on the anti-drug under article 4 to disguise or conceal the source and nature of drug crime frame is the first in china for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riminal system, the new penal code in 1997 in the 191 formal clearly defines money-laundering crime, 2001 amendments to the criminal law (3), 2006 amendments to the criminal law (6), has further widened the crime of money laundering predicate offences the scope of the money laundering offence to supplement and perfect. china on december 20, 1988 signed, and september 4, 1989 approved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he illicit traffic in narcotic drugs and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convention and the december 12, 2000 signing, in 2003, and august 27 ratifi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december 10, 200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igned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in this paper, 5 based mainly on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legislation in chin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foreign cases related legislation, chinas criminal law theory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crimes constitute elements of the disputed issue of a brief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of their own superficial view.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were discussed. the first part of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n the countrys basic theory, and pointed out that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is the direct object,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laid the foundation. secondly,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object to the various points of view of the order, summed up the simple object, and uncertain object, and complex objects three doctrin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criminal law on the theory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comment on january 1 be.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in object of the crime of money laundering is the normal judicial recourse criminal activities, financial management order is a crime of money laundering offence of money-laundering secondary object of view,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existing criminal law will be attributable to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crimes undermine financial management order does not properly, it should be attributable to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crimes of obstruction of justic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aspects of the study objective on the three major issues discussed. first,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predicate offences related issues we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predicate offences should continue to moderate expansion 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domestic money-laundering offences and china has signe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view that the definition of money-laundering at the same time several criminal offence upstream noteworthy: 191 of the penal code provides upstream crime is a crime rather than a specific type of crime could not have illicitly acquired crimes can not become the 6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predicate offences; predicate crime is a form of guilty and not guilty in real terms. second, on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crimes issues. first on the lis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provisions of the way, to explore chinas money-laundering offences behavior set a marker; on the general pattern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pointed out that 191 of the criminal law of the hide and concealment and the link between difference to chinas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of the five specific behavior patt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to chinas criminal law should be acquisition, possession, use, included in the crime of money laundering in the specific behavior pattern. thirdly, the possibility of setting up on the crime of money laundering is not pure is not as committed problem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can not set up as a pure not guilty, the key lies in whether the specific subject for a specific obligation. according to chinas anti-money-laundering crimes provision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for specific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record keeping transactions, large and suspicious transactions reporting obligations, have specific obligations specific to the principal if it is not able for, it does not set up as a pure non-money-laundering crimes. the third part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on the main issues, mainly on the crime of money laundering predicate offences can establish the crime of this crime were the main inqui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case of foreign legislation,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including you crime on this issue, affirming and denying the existence of two opposite attitude, and academic circles in chinas criminal law on this issue there is definitely , no and compromise three viewpoint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191 of the penal code from knowingly, assist, to provide terms, it may be inferred that the main body of a money laundering offence it is impossible for predicate offences from the 7 point of view of criminal law theory,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perpetrator disguise or conceal their illegal gains its upstream crimes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no impunity of the subsequent conduct with a negates responsibility nature, and therefore the main money-laundering crimes should not include upstream perpetrators. part iv money-laundering offences subjective aspects of the study on three major issues. first,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to the subjective elements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provisions vary significantly, mainly provides intentional crime, but there are also individual legislative negligence case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a crime. secondly, with regard to knowingly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knowingly the content requirements of people understand that they may be handling the property of seven categories of specific receipts and proceeds of crime; knowingly to the extent determined by both know, but also should be aware that in the knowledge of justice judgement standards,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e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ir own internal actors capacity to understand, but also to consider the case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third,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on the form of si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191 of the penal code, to disguise or conceal the source and nature is not the purpose of the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money laundering offence committed is not an end. the crimes include not only direct form of sin deliberately, but should also include indirect intentional. key words: constitute elements crime of money-laundering legislation perfect 1 目目 录录 引 言 . 1 一、洗钱罪的客体特征研究 . 4 (一)犯罪客体的一般理论 . 4 (二)我国洗钱罪的客体特征检讨 . 5 1观点概览 . 5 2观点评析 . 6 3本文的观点 . 9 二、洗钱罪的客观方面问题研究 . 12 (一)关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问题探讨 . 12 (二)洗钱罪犯罪行为方式探讨 . 16 1.五大国际公约对洗钱犯罪行为的规定 . 16 2.洗钱的一般模式 . 18 3.关于“掩饰、隐瞒”的理解 . 19 4.关于我国洗钱罪具体行为方式的理解 . 20 5.我国洗钱罪行为方式的立法完善 . 22 (三)本罪能否成立不纯正不作为犯 . 23 1.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基本理论 . 23 2.本文的观点 . 24 三、洗钱罪主体问题研究 . 27 (一)国际社会与外国关于洗钱罪行为方式的规定 . 27 (二)我国刑法理论界的观点 . 28 (三)本文的观点 . 28 四、洗钱罪的主观方面问题研究 . 31 (一)国际社会及外国对洗钱罪主观要件的规定 . 31 (二)关于“明知”的理解 . 31 1.关于“明知”内容的理解 . 32 2.关于“明知”程度的理解 . 33 3.关于“明知”的司法判断标准 . 34 (三)洗钱罪的罪过形式探讨 . 35 结 语 . 38 参考文献 . 39 1 引引 言言 洗钱一词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旧金山市有一位叫圣弗朗西斯的 饭店老板,看到自己饭店用于日常流通的一些硬币沾满了油污,因怕弄脏 顾客所带的白手套而影响饭店的生意,便将收进的硬币用碱液清洗一遍, 然后再将清洗后的洁净硬币投入流通使用。 1这是洗钱一词的最初由来, 但 其作为法律术语直到1973才第一次出现在有关的正式文件中。根据牛津 英语辞典对洗钱所下的定义,洗钱是指将可疑的或者来源非法的资金转 移。最初,洗钱总是和有组织犯罪的贩毒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毒赃转换成 形式上合法的收入,成为贩毒集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洗钱 犯罪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展,国际性特征越来越但明显,已经成为维持各种 跨国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运转的“生命线” ,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公害。 洗钱活动使不同犯罪之间产生相乘效应,其不但为司法机关调查和监控犯 罪设置了障碍,又为犯罪分子安全自由地支配非法收益创造了条件,刺激 着进一步的犯罪,从而对各种恶性犯罪尤其是有组织犯罪起到了推动的作 用。同时,数额巨大的洗钱活动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来自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年“洗钱”的总额相当于全世界gdp的2%至 5%。 2这些巨额非法收益通过“清洗”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再融入并腐 蚀健康的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毒瘤” 。 鉴于洗钱活动的严重危害性,惩治洗钱犯罪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一个 课题。国际社会为了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 国际合作。例如,通过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以下简称为禁毒公约)在内的多个国际性条约,要求各国协同惩治洗 钱犯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制订相应的反洗钱法律法规来规制洗钱活 动,如美国的洗钱控制法 、德国的反洗钱法 、英国的贩运毒品罪 法令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贸易体制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金融市场活跃,贸易发展迅猛,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上最 为活跃的经济力量之一。与此同时,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阻碍经济 发展,破坏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犯罪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金融监管体 1 康均心、林亚刚: “国际反洗钱犯罪与中国的刑事立法” , 中国法学 ,1997 年第 5 期,第 90 页。 2 张燕玲: “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 , 国际金融研究 ,2002 年第 11 期,第 67 页。 2 制的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备,为犯罪分子将其非法所得合法化 提供了可乘之机,洗钱犯罪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呈不断蔓延之势。随着改革 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朝着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方向发展, 使得犯罪分子尤其是犯罪集团进行跨国洗钱成为可能。有调查显示:近年 来我国洗钱活动日益增多,数额也不断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做过估 计, 中国每年洗钱数量高达2000一3000亿元人民币, 占gdp的2%左右, 面 临国内外洗钱犯罪的严峻挑战 3。 因此, 我国应不断加强对洗钱犯罪的基础 理论研究工作,完善反洗钱的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参与国际反洗钱司法活 动来遏制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 我国79年刑法没有规定洗钱罪,对于洗钱行为只能通过刑法172条以 窝赃、销赃罪定罪处罚。我国洗钱罪的立法滥觞于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 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4条规定的“掩饰、隐瞒毒赃性质 和来源罪” 。97年新刑法正式创设了“洗钱罪”罪名,其191条规定“明知 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 益,为掩盖、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洗钱罪: (1) 提供资金帐户的; (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 (3)通过 转帐或者其它方式协助转移的; (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 (5)以其它方 式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2001年刑法 修正案(三)将恐怖活动犯罪纳入到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当中,并提高了法 定刑。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再次扩大上游犯罪的范围,将贪污贿赂犯 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包括到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畴 之中,进一步加大对洗钱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我国积极缔结并参与 国际社会打击洗钱犯罪的公约,1988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签署,并于1989 年9月4日批准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2000 年12月12日我国政府签署,并于2003年8月27日批准通过了联合国打击 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为有组织犯罪公约);2003年12月10 日, 我国政府又签署了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以下简称为 反腐败公约 )。 自新刑法规定洗钱罪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对洗钱犯罪的理论与实践方 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洗钱罪毕竟是新生事物,学界在洗钱罪的许 多基本问题上尚存在争议,可谓众说纷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有 关洗钱罪的立法进程,有必要予以厘清。另外,我国洗钱罪的刑事控制现 3 崔秀丽: “阻击 3000 亿” , 检察风云 ,2004 年第 21 期,第 65 页。 3 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理论上对洗钱犯罪的深入研究来指导司法实践。而 反洗钱法已经出台,如何使刑法更好的与反洗钱法衔接也是一个紧迫而现 实的任务。犯罪构成是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标准,是进行个罪研 究的基石。本文试图以洗钱罪的犯罪构成为切入点,立足我国洗钱罪的现 行刑事立法,对国内学者的有关学说予以梳理,并适当借鉴国际、外国洗 钱犯罪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提出自己对洗钱罪的一些粗浅看法。 4 一一、洗钱罪的客体特征洗钱罪的客体特征研究研究 (一)(一)犯罪客体的一般理论犯罪客体的一般理论 犯罪客体是任何行为构成犯罪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决定犯罪的社 会危害性程度的首要条件,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关于犯罪客体的定 义,学界作为通说的观点表述为: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 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 4除了作为通说的社会关系说以外,犯罪客体 的定义尚存在法益说,社会利益说,权益说,社会关系与生产力说,犯罪 对象说等观点。本文仍坚持通说,以社会关系作为犯罪所侵害的客体的内 容。 根据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范围,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一般 客体、 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个不同的层面。 本文所讨论的洗钱罪的客体, 是针对该罪的直接客体而言的。所谓直接客体,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侵 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具有法定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 特点。根据犯罪行为侵害社会关系的数量,直接客体又分为简单客体与复 杂客体。前者指犯罪行为只直接侵害了某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而后者则 侵害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当某一具体犯罪侵害了复杂客体即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时,就产生了该具体犯罪应随哪一具体客体定性的问 题,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区分犯罪的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犯罪的主 要客体就成为了刑法予以重点保护的社会关系,同时决定了该罪在刑法体 系中的归属。 5所谓主要客体, 指某一具体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复杂客体中程 度较为严重、刑法给予重点保护的社会关系。 6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遇到侵 害多种犯罪客体而又难以确定犯罪性质的犯罪,就应当从犯罪的主要客体 入手,犯罪的主要客体一经明确,犯罪的性质也就确定了。从这个意义上 说,要把握犯罪客体,就要重视对犯罪主要客体的研究。 笔者认为,在确定犯罪客体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犯罪客体具有 确定性。无论是单一客体或复杂客体,每个犯罪的客体都是始终如一的, 这是确定犯罪性质的前提条件。二是犯罪客体具有直接性,即必须是行为 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三是犯罪客体具有法定性,即必须由我国刑事立法 4 高明暄、马克昌主编: 刑法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第 55 页。 5 赵秉志主编: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460 页。 6 陈忠林主编: 刑法(总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版,第 103 页。 5 加以规定,而并非任何人主观臆造的产物。 7 (二)(二)我国洗钱罪的客体特征检讨我国洗钱罪的客体特征检讨 1观点概览 关于我国洗钱罪客体的表述,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可谓众说纷纭,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简单客体说 第一种观点认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 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8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 动。 9 (2)不确定客体说 第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 经济管理秩序。通过金融机构洗钱则侵害了金融管理秩序,而不通过金融 机构洗钱则损害了正常的经济管理秩序。 10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罪客体具有多重性和可变性。如果洗钱行为是通 过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进行的,则破坏了国家对金融的监管秩序;如果洗 钱活动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周转活动以外的方式进行的,则未必构成对国家 金融管理制度的侵犯。此外,根据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洗钱罪还分 别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或国家的对外贸易管制。 11 (3)复杂客体说 第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 又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但主要是破坏了国家正常的金融活动。 12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罪是复杂客体,即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活动、公共 治安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主要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 13 第三种观点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 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14 第四种观点认为,洗钱罪既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又侵害了经济 7 陈忠林主编: 刑法(总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版,第 103 页。 8 杨春洗、杨敦先主编: 中国刑法论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83 页。 9 张翔飞: “洗钱罪构成要件探析” , 宁波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3 期,第 110 页。 10 陈兴良主编: 刑事法评论 (第四卷)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386387 页。 11 赵秉志著: 新刑法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人安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 493 页。 12 张军主编: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503 页。 13 丁慕英主编: 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53 页。 14 李希慧: “论洗钱罪的几个问题” , 法商研究 ,1998 年第 2 期,第 53 页。 6 管理秩序,其中侵害经济管理秩序是主要的。 15 2观点评析 关于简单客体说,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问题。 第一种观点认为洗钱罪仅仅只侵害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这无论在理 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正确。笔者认为,洗钱罪的本质在于侵害司法机关 追诉犯罪的正常活动,理由如下: (1) 、从刑法理论的角度来看,只有个 罪犯罪对象的具体特征才能表明该罪的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 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说明的不是犯罪行为的 “可以感觉的那一面” ,而是犯罪的实质,因而它们本身是不可直接认识 的。 “感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基础” 。 所以要揭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就只能以犯罪客体的“可以感觉的那一面”犯罪对象为根据,通过对 犯罪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可感觉到的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我们才有可能正 确的说明犯罪客体的本质。 16具体到洗钱罪,刑法191条的规定, “明知是 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贪污贿赂 犯罪、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为掩盖、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由此可以看出洗钱罪的犯罪对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