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庄子一书不光论述了身心关系、认知过程、思维与语言、理想人格、幸 福观等内容,而且深刻细腻的描述了特殊的意识状态梦、“坐忘”,及其相关 的心理感受。研究庄子的心理哲学思想无疑将丰富道家庄子哲学的研究内容,而 且将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庄子的心身观。首先,庄子认为“养形必先于物 ( 庄子养 生主) ,有了躯体之后才有精神。“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庄子天 地) ,形体保持了精神,精神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这便是性格。同时,庄子 认为形与神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外表十分丑陋的人,其心灵却并不一定丑陋扭 曲。其次,庄子认为“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 庄子达生) 。人的主观精神 对身体具有影响作用。养神对于保身养形很重要,人生病往往由于忧虑而“自伤, 并非被外物而伤。庄子的形神论体现了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尊重及对人的个性性 格的高度关怀。 第二部分写庄子的认知观。首先,庄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 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庄子应帝王) 。他把心理、意识比作镜子, 主张心反映物,认为人的心理、意识反映的内容和材料来自外界客观现实。同时, 庄子认为心理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映外部客观世界。这表现在入认识事物时可 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物,并且人对物的认识会受到认知主体自身特性、个人 先前经验、认识对象本身的限制。其次,庄子认为“知者,接也;知者,谟也。 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 ( 庄子庚桑楚) ,将人的认知过程划分成两个阶 段:“接知 和“谟知 。“接知即为感知,是认知的第一个阶段,“谟知 即为思维,是认知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部分写庄子对“言”与“意 关系的认识。对此,庄子有着深刻的思考 和很多正确的发现。首先,庄子认为语言与思维是工具与目的的关系。其次,庄 子认为语言在“达意”、“明道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三,庄子深刻的认识 到,语言与事物、思维与事物的关系,并不是一致的。语言与事物是标志与被标 志的关系,而思维与事物则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最后,庄子区分了两个世界: 可以言说的现象界和不可言说的本体界。借此,庄子告诉世人要回到事物本身去 庄了的心理哲学研究 追求道,在实践中去了解道。庄子主张人们应去追求无为的自然,而不应去追求 积极言说的人为。 第四部分写庄子的“梦和他书中所描写的特殊状态“坐忘 。首先依据佛 洛依德梦的解析的观点对庄周梦蝶进行解析,借以了解庄子的心理状态。其次写 庄子所讲的坐忘状态。这个状态很神秘,“隐几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 ( 庄子齐物论) 、“形如槁木 ( 庄子齐物论) 、“心如死灰 ( 庄子齐物论) ,其实这实际上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和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静 坐和超觉静坐是基本一致的。最后,写庄子书中符合高峰体验状态的内容。 庖丁的“踌躇满志 ( 庄子养生主) 、庄子游于山林自然间的“欣欣然而 乐 ( 庄子知北游) 、“出游从容( 庄子秋水) 的鱼之乐、庄周 梦蝶的“栩栩然”( 庄子齐物论) 等等“体道 状态都有关于高峰体验的 描述。在体道的过程中,人们会体会到高峰体验。 第五部分写庄子的理想人格。对于人格,庄子主要集中在探讨什么是理想人 格,理想人格具有哪些特点。他认为理想人格首先能够心思通达、破除“成心”; 其次能够超越世俗物欲的羁绊;其三,拥有豁达的心态;其四,持有齐万物、齐 物我的观点,没有绝对化的观念;其五,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道。 第六部分写庄子对幸福的认识。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什么是幸福?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 庄子的解答富有智慧,引人深思。他认为安 命顺物,达到游心逍遥的状态即是幸福。安命顺物是得到幸福的途径,游心逍遥 即是幸福的状态。 关键词:庄子心理哲学庄周梦蝶 n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z h u a n g z i ”n o to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n t e n ts u c ha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b o d y a n d m i n d ,c o g n i t i v ep r o c e s s ,t h i n k i n ga n dl a n g u a g e ,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 h a p p i n e s s ,b u t a l s od oa p r o f o u n da n dd e l i c a t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a s p e c i a ls t a t eo f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d r e a m , ”o b l i v i o n ”,a n dr e l a t e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f e e l i n g s u n d o u b t e d l y , t or e s e a r c hz h u a n g z i s p h i l o s o p h yo f p s y c h o l o g yw i l le n r i c h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p h i l o s o p h yo f t a o i s mz h u a - n g z i ,a n dt h i sw i l lb e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 t h e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 p s y c h o l o g y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w r i t e st h ep s y c h o s o m a t i cc o n c e p to f z h u a n g z i f i r s t ,z h u a n g z i t h i n k st h a t ”w em u s tf i r s tr a i s ei nt h ef o r mo fo b j e c t s ( w a n gs h c n g z h u ”) ,t h es p i r i t a f t e rt h eb o d y ”p h y s i c a lp r o t e c t i o no fg o d ,t h en a t u r eo f e a c hi n s t r u m e n ti sc a l l e d ( t i a nd i ”) ,t h ep h y s i c a lm a i n t a i n e st h es p i r i t t h es p i r i ts h o w sd i f f e r e n t ,t h i si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m e a n w h i l e ,z h u a n g z i “l l l ( t h a tp h y s i c a li sn o to n e t oo n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s p i r i t ap e r s o nl o o k sv e r yu g l y ,b u th i sm i n di sn o ta l s ou g ya n dd i s t o r t i o n s e c o n d ,z h u a n g z it h i n k ”f i n eb u tr e f i n e d ,a n t i - p h a s ed a y s ”( ”d as h e n g ”) ap e r s o n sm e n t a l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h e a l t h yo fh i sb o d y t h es p i r i t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p h y s i c a lh e a l t h , a l w a y sp e o p l ea r es i c kb e c a u s eo f t h e i rc o n c e r n sw h i c ha r eh a r m f u lt ot h e m s e l v e s ,n o tb e c a u s eo ft h ee x t e r n a lt h i n g s c h u a n g z i sp s y c h o s o m a t i cc o n c e p te m b o d i e s h i sr e s p e c tt oh u m a n ss p i r i ta n dh i sh e i g h tc o n c e r no ft h eh u m a n 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a c t e r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_ w r i t e st h ec o g n i t i v ec o n c e p to f z h u a n g z i z h u a n g z it 1 1 i i l kt h a t h u m a n sp s y c h o l o g ya n d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r el i k eam i r r o r , t or e f l e c tt h ee x t e r n a lo b j e c t s t h em a t e r i a l so f h u m a n sp s y c h o l o g ya n d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c o m ef r o mt h eo b j e c t i - v eo u t s i d e r e a l i t yw o r l d m e a n w h i l e z h u a n g z i 垃l i r l l 【t h a tp s y c h o l o g yi sn o tas i m p l e , m e c h a n i c a lr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e x t e r n a lo b j e c t i v ew o r l d t h i si sr e f l e c t e di nt h a th u m a n c a l lc h o o s e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t og e t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i n g s ,a n dp e o p l e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a r el i m i t e db yo b j e c t i v ec o n d i t i o n s ,p e r s o n a lp r e v i o u se x p e r i e n c e , a n dt h eo b j e c ti t s e l f z h u a n g z id i v i d e dc o g n i t i v ep r o c e s si n t ot w os t a g e s : j i ez h i a n d ”m oz h i ” j i ez l f i ”i st h ep e r c e p t i o n , t h ef i r s ts t a g eo fc o g n i t i v e ,”m ok n o w s ”i s i i i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 t h et h i n k i n g ,t h es e c o n ds t a g eo fc o g n i t i v e t h en i i r dp a r tw r i t ez h u a n g z i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m e a n i n g z h u a n g z ih a sap r o f o u n dr e f l e c t i o na n da l o to f t h ec o r r e c t f i n d i n g si nt h i s f i r s t ,z h u a n g z it h i n k st h a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m e a n i n g ”a r e t h et o o la n dt h ep u r p o s e s e c o n d z h u a n g z it h i n k st h a te x p r e s s i n g t h em e a n i n gb yl a n g u a g eh a v es o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 t h i r d ,z h u a n g z ih a v ead e e pu n d e - r s t a n d i n gt h a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l a n g u a g ea n dt h i n g s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o u g h ta n dt h i n g s t h i n g sa r e m a r k e db yl a n g u a g e ,b u tt h i n g sa r e r e f l e c t e db yt h o u g h t f i n a l l y , z h u a n g z i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t w ow o r l d s :t h ep h e n o m e n o n w o r dt h a tc a nb ee x p r e s s e da n dt h eo n t o l o g yw o r dt h a tc a n n o tb ee x p r e s s e di nw o r d s i nt h i sw a y , z h u a n g z it e l lp e o p l et og ob a c kt ot h en l i n gi t s e l ft ot h ep u r s u i t “d a o ” 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d a o ”i np r a c t i c e z h u a n g z ia d v o c a t e st h a tp e o p l es h o u l dp u r s u et h e n a t u r a lw o r d ,a n ds h o u l dn o ta c t i v e l yp u r s u ea r t i f i c i a lt h i n g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w r i t ez h u a n g z i sd r e a ma n dt h es p e c i a ls t a t u s - ”o b l i v i o n i nt h e b o o k f i r s t ,ii n t e r p r e tz h u a n g z i sd r e a mb a s e i n go nt h ev i e w so f 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d r e a m so f f r e u d ,i no r d e r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t a t eo fz h u a n g z i s e c o - n d ,1w r i t ea b o u tt h eo b l i v i o ns t a t ei n ”z h u a n g z i ”t h i ss t a t ei sv e r ym y s t e r i o u s i n f a c t , t h i sr e a l l yi sa nu n c o n s c i o u ss t a t e a n db a s i c a l l yi ti st h es a m ea st h em e d i t a t i o n a n d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m e d i t a t i o ni ne m o d e r np s y c h o l o g y f i n a l l y , 1w r i t ep e a ke x p e r i e n c ew h i c hi sd e s c r i p e di n ”z h u a n g z i ”p a o d i n g s ”s m u g ,”z h u a n g z i s ”h a p p i n e s s b e h a p p yb y ”t r a v e l l i n gc a l m l y ”o ft h ef i s h , ”r a nx u x r ”o fd r e a m i n g a n ds 0o n ,”s e l f - a c c u m p l i s h ”s t a t ea r ek i n d so f t h ep e a ke x p e r i e n c e i nt h ec o u r s e o f t h es e l f - a c c u m p - l i s h ,p e o p l ew i l lr e a l i z et h ep e a k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f i f t hp a r tw r i t e sz h u a n g z i s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f o rp e r s o n a l i t y , z h u a n g z if o c u s e so ne x p l o r i n gw h a ti st h e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 w h a td o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ei d e a l p e r s o n a l i t yh a v e h et h i n k st h a tt h e 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c a ng e tr i do f ”d e l i b e r a t e l y ,b e t a c t f u l ,b e y o n dt h ef e t t e r so fw o r l d l ym a t e r i a ld e s i r e s ,b ew i t ho p e nm i n d e da t t i t u d e , w h i l eh o l d i n gt h eo p i n i o nt h a te v e r y t h i n gi se q u a l t h e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h a sn oa b s o l - u t ec o n c e p t ,a n dj u s td o e st h ep u r s u i to fs p i r i t u a lf r e e d o m ,t h ep u r s u i to f “d a o ” t h es i x t hp a r tw r i t e sz h u a n g z i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h a p p i n e s s s u b j e c t i v ew e l l i v a b s t r a c t - b e i n gi sah o tt o p i co f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w h a ti sh a p p i n e s s ? h o w t og e th a p p y 7 z h u a n g z i sa n s w e ri sw i s ea n dt h o u g h t - p r o v o k i n g h eb e l i e v e sf a t eo b e d i e n c ea n d f r e ea r eh a p p i n e s s f a t eo b e d i e n c ei st h ew a yt oh a p p i n e s s f r e ei st h es t a t eo fh a p p i n e s s k e y w o r d s :z h u a n g z i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p h i l o s o p h y d r e a m i n g v 引言 引言 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经典著作,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形 成了深远的影响。它所体现的思想博大精深,其蕴含的的心理学思想也丰富多彩。庄 子一书不光论述了身与心、思维与语言等的关系,而且还深刻细腻的描述了特殊的意 识状态梦、“坐忘 等,及其相关的心理感受。目前对庄子的心理学方面思想的研 究的学者和研究成果都比较少。在国内,主要有燕国材著的中国心理学史,在心理 科学通讯上发表的老庄道家学派的心理学思想探索,李绍岜著的中国的心理学界, 高觉敷主编的中国心理学史,余铁城在心理学报上发表的庄子心理学思想试探, 曾立格在心理学探新上发表的先秦道家的心理学思想初探,复旦大学的朱宝荣著的 心理哲学一书等。在国外,对道家、老子、庄子做心理学研究的人主要有马思乐、 荣格等人。马思乐在其所著的科学的心理学一书中讨论了“道家科学与控制科学 , 主张心理学家应具备“道家的心态修养”,并且还在人性的长征一书中讨论了“道 家型的客观性”等;荣格在天空中的现代神话、心理类型学、威廉译 评述等书中论述了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本文欲从心身论、认知论、言意论、“梦“忘 论、人格论、幸福论这几个角度 来探索阐明庄子中所蕴含的丰富心理学思想。重点探索庄子书中所记载的庄周 梦蝶和“心斋、丧我、坐忘的特殊意识状态。做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三点:其一,研 究庄子的心理学思想无疑将丰富道家庄子哲学的研究。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蕴 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心理学哲学思想,若不予以挖掘实在可惜。其二,随着人本主义, 特别是后现代心理学与超个人心理学兴起和发展,人文心理学已成燎原之势。研究探索 中国哲学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心理学思想必将对人文心理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发挥出 巨大的作用。其三,中国的心理学发展至今,不是依附于西方心理学,就是被苏联心理 学主导,可谓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随之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学不适用问题,或者说从 国外学习借鉴来的心理学并不能很好的适合中国的国情,解决中国人的问题。在这种情 况下研究中国本有的心理学思想尤其显得重要,对心理学本土化或本土心理学研究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 第一章心身论 一、形体保神 现代心理学所探讨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问题,即身心关系,庄子称其为“形神关系。 身,是指相对于精神的感性肉体,即人的物质性躯体;心,则是指相对于人的躯体而言 的精神、意识、观念、情感等。对于形神关系问题的探讨,庄子并非像西方心理学那样 总是在沿着二元论的思路探索,而是更细致的描述了身体与心理的具体关系。 在阐述自己对形神关系的观点前,庄子先探讨了形的起源。在这点上他继承了老子 的观点,认为道对形具有始源意义:“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 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 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 ;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 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 庄子天地) 。意思大致是说,世间 万物起源于道,以前世界上只有“无 而没有“有”。由无而有,出现了最初的一。虽 然有了一却没有形。万物由此无形的一生出,此谓之德。物在无形的时候已具备理,其 是浑然一体的,这就是命。天命的流动而产生了物,物完成了生理,这便是形。“形本 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 庄子知北游) 。万物借着形体代代相生。这是庄子对 生命起源的哲学思辨式的探索,很明显这是一种粗糙的原始的生物进化论。庄子认为世 界上最先产生的是无生命的物质,然后,当天命流动,具备产生有生命的物质条件时, 天地问便出现了有生命的物质。 在阐述了形的起源后,庄子提出了“形与“神这一对范畴。他进一步表达了自 己的“形体保神 观点。首先,他认为“养形必先于物”( 庄子养生主) ,“留动 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庄子天地) 。天命 的流动而产生了物,物完成了生理,这便是形。有了躯体之后才有精神,形体保持了精 神。精神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这便是性格。其次,庄子认为“其形化,其心与之然 ( 庄子齐物论) ,人有了形体之后才有心理,并且心理会随着身体外部世界的变化 而一起变化。外部世界影响人的性格并使其有所改变。职业对人性格爱好的影响就是一 个典型的例证: “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 为治而已矣( 庄子刻意) 。修身讲学是教育家的爱好,从事政治的人则好议论大 功、成大名,重视君臣礼仪,致力于兼并别国。庄子观察到了性格与职业的联系,只是 2 第一章心身论 他没有明确探讨究竟是性格影响了职业的选择,还是从事不同的职业会对人的性格产生 不同的影响。 虽然庄子认为“形体保神 ( 庄子天地)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 ( 庄子齐 物论) ,但这不说明庄子认为形与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反,他认为外表十分丑陋 的人,其心灵并不一定就是同样丑陋扭曲的。在庄子人间世和庄子德充符 篇中,庄子描述了很多外形丑陋残疾的人物,如支离疏、哀骀它、兀者王骀、兀者申徒 嘉、兀者叔山无趾等人,他们的残疾丑陋,或是由于那个时代残酷的刑罚所致,或是自 己天生的,然而他们都“形不全而神全”( 庄子德充符) ,虽然样子都极其丑恶, 但在他们丑陋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健全的心灵,甚至有的还极具人格魅力。庄子德充 符云:“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 母日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 寡人传国焉。大致的意思就是,卫国有个容貌奇丑的人,名叫哀骀它。可是他很有人 格魅力,男人和他相处之后,就思慕他不愿离去,女子和他相处之后,就向父母请求说: “与其嫁给别人做妻子,还不如嫁给他当妾。像这样请求的人一连有数十个且人数还 不断增加君主召见了他,发现他的相貌果然很丑陋,丑陋的足以惊世骇俗了。但是 君主和他相处不到一个月,就觉得他的为人很好;不到一年,就信任他了。恰好国家没 有宰相,君主就把国家政事委托给他。所以庄子感叹道:“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 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 庄子德充符) 。美好的德行能掩盖住形 体的缺陷,使人们被他过人的德行吸引住,而不再关注他残缺丑陋的外表,“所爱其母 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形不全而神全 ( 庄子德 充符) 的畸人能够“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 庄子在宥)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 庄子认为“神高于“形”,是“使其形者。所以他说:“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 庄子天地) 。形体没有道不能成为生命,生命没有德性不能彰明。 庄子的形神论体现了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尊重及对人的个性性格的高度关怀。 二、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庄子生活在一个让人压抑的年代。那个年代战火频发,政治上君主专断,朝野中群 臣尔虞我诈,社会上百姓生活困窘,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庄子与一般百姓无异,在乱 3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 世中苟全性命,生活极为困顿,饿得面黄肌瘦。但他以精神自由,“逍遥于天地之间而 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在外在生活无法逃脱困顿、无奈的情 况下,庄子选择了一条内心世界悠闲自在的人生道路。他选择了这条道路,就是因为他 相信“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 庄子达生) 。不断保持纯粹精神,就能反过来促进 身体健康。这说明庄子认为主观精神对身体具有影响作用。 在庄子达生篇里,庄子举了齐桓公遇鬼的例子,这个例子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精神对于身体的影响:“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日:仲父何见? 对日:臣无所见。7 公反,诶诒为病,数同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日:公则自伤, 鬼恶能伤公? 夫忿滴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 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日:然则有鬼乎? 日:有。 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螫跃之;西北方之 下者,则浃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辜;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公日:请 问委蛇之状何如? 皇子日: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 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冁然而笑日:此寡人之所见者也。 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这段意思大致是说:“齐桓公在野外 打猎时看见了鬼,心中感到特别的害怕,回来后仍是心神不宁、恐惧不已,便生病了, 好多天没有外出。齐国有个皇子告敖士人前来说道:公是自己伤害了自己,鬼哪能伤 害到公? 气经郁结发散而不返回就容易造成内心不足;气淤积于体上而不下行就使人容 易发怒;淤积予体下而不上行就使人健忘;不上不下,淤积心中,人就要生病。桓公 就问他:那么这世上有鬼吗? 回答说:有。水下污泥中有鬼叫履,灶有鬼叫髻; 门庭内的粪土之中有鬼叫雷霆;住宅的东北方墙下,倍阿、鲑螫二鬼在那里跳动;住宅 的西北方墙下,浃阳鬼住在那里;水中有鬼叫罔象,丘陵中有鬼叫宰;山中有鬼叫夔; 田野中有鬼叫彷徨;野泽中有鬼叫委蛇。桓公说:请问,委蛇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皇子说:委蛇有车毂那么大,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衣,戴着红帽。这种鬼物,怕听雷 霆般的车声,要是听到,就捧着头站住。看到它的人,要成为霸主了。桓公听后,便 大笑道: 这正是寡人所见到的鬼物。于是整理衣冠和他坐在一起谈话,不到一天工 夫,病不觉得就好了。n 瑚庄子通过齐桓公遇鬼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病往往是由于忧 虑而“自伤 ,并非被外物所伤。由此说明养神对于保身养形的重要性。庄子的看法与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的思想是一致的。通常人们认为,压力大、焦虑、心情不好等是 0 1 :张默生庄子新释【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 0 0 7 :2 8 0 4 第一章心身论 由外在的不良境况造成。而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 简称r e t ,其主要理论是a b c 理论) 对此有着不一样的见解,这个理论认为“情绪并非 直接源自外在的诱发事件,而应归因于个体对于这件事的观念和想法”n 姗。即人的情 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及自己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身边发 生事件的反应是直接建立在我们对事件的认知、看法、思考的基础上,并非是由事件本 身引发我们的反应。但人们却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归因于客观事件,而忽视了 真正起作用的内心信念。齐桓公遇鬼后忧虑而“自伤”,在听皇子说遇委蛇者“殆乎霸 后,便“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这个事例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 故庄子感叹“形全精复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 庄子达生) 。 由于不懂得神对形的作用,所以总有世人“物有余而形不养 ( 庄子达生) 。 “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庄子达生) 。养形者虽然要有一定 的物质,但有了丰富的物质后有些人的形体却依然保养不好,因为生命并不只是形体。 “达生之情者( 庄子达生) 才会体会到养神的重要意义。养神最重要的是要“安 时而处顺 ( 庄子养生主) ,这样“哀乐不能入也。一( 庄子养生主) 。故庄 子教育世人要达观。首先,要对得失福祸达观。庄子人间世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 事:“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埤为胁,挫碱治解, 足以翎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入。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 以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本来肢体残疾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然而支离疏者却因此免得兵役,这就将悲哀的事转为了幸运。庄子借此告诉世人要对福 祸豁达。其次,要对生死达观。庄子是豁达的,不光对福祸达观,而且对生死也是达观 的。庄子至乐篇中记述了庄子在妻子离开人世后的反应:“惠子吊之,庄子则方 。箕踞鼓盆而歌o 惠子日:。与人居j 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日: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 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 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 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他对自己的生死也是豁达的。庄子列御寇篇云: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日: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何以如此? 弟子日: 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 日: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人世间寿夭福祸是非得 失不定,一切都应豁达处之,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都要超出形骸之外,从 5 【1 1 :张春搿现代心理学【m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5 :5 0 8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 而能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养生主) 。 庄子的豁达其实是一种精神自由,是一种超然的生存智慧。在人世间,不同的人会 有不同的心境,同个人,在不同境遇下心境也不相同。只有不断提高心境的自身调节 能力,才能消解精神上的紧张情绪,保持心境平静如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 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 庄子逍遥游) ,重内而轻外, 不因外物而自伤,不“丧己于物 ,不“失性于俗者”( 庄子缮性) ,从而“可以 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 6 第二章认知论 第二章认知论 一、论认知的若干基本问题 在探索庄子的认知观之前,我认为应先弄清楚庄子对心物基本关系的认识。他认为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庄子应帝王) 。庄 子把心理、意识比作镜子,主张心反映物,认为人的心理、意识反映的内容和材料来自 于外界客观现实。同时,庄子还认为心理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映外部客观世界。这主 要表现在他的认知观中: 首先,庄子认为人在反映外部世界时具有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主要在于,人的心理、 意识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物,并且庄子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评价物,会得 出不同的结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 已。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 天地之为梯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 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 庄 子秋水) 。这段话的意思是,从自然的道理上看去,世间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 物本身看去,都以自己为贵,别物为贱;从世俗的眼光上看,都是因人成事,贵贱都不 由自己做主;由数量的差别上看,从他大的方面说他大,则万物没有不大的;从他小的 方面说他小,则万物没有不小的;要知道天地虽大,但是和更大的东西来比也如小小的 米粒,要知道毫毛之末虽然很小,但是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像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 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依照事物的功能和作用来看,站在物体所具有的特点方面 去观察,物体便会被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这样的话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的功能; 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事物,那么事物便会被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 物就没有这样的功能;知道东与西的方向对立相反,但没有东方就没有西方,没有西方 也就不可能有东方,而这样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从人们对事物的趋向来看, 顺着各种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各 种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庄子发现从 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评价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他提出了相对主义、万物齐一的观 点。 其次,庄子认为人对物的认知受到认知主体自身的限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7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 庄子逍遥游) 。盲人是无法看到五彩美观的,聋子是没 办法听到钟鼓声的。盲人的视觉器官失灵了,受此限制,他就看不到外部客观世界。聋 子的听觉器官失灵了,受此限制,他就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所以说,人自身因素对人 认识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主体认识外界必然受到主体自身的特性的限制。 再次,庄子认为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度、认知角度的选择,会受到个人先前经验 的影响。“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 。偏狭的人,他们饱受 仁义圣智等儒家的社会道德情感思想的熏陶,是无法体悟大道的,因为他们已被礼教所 束缚。这就如同“井鼋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庄子秋水)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谈大海,是因为他被井筒的周围所拘束; 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是因为他被时令所限制。所以说“褚小者不可以怀 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庄子至乐) 。 最后,庄子认为人在认知事物时会受到认识对象本身的限制。有些事物、规律,人 们经过努力可以认识它、发现它,但有些却是人类有限的能力目前很难企及把握的,如 充满神秘色彩的梦境。有些梦境会和现实一样生动、丰富、栩栩如生,以至使人分不清 究竟是在做梦还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 而后知其梦也( 庄子齐物论) 。栩栩如生的梦境使人在做梦时,根本不知道是在 做梦;甚至不但不知道是做梦,还在梦中去占梦。直等醒来后,才知道原来是在做梦! 梦这个现象神秘复杂,人类到现在还没完全认识清楚它。还有一些事物是人类有限的智 慧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譬如:无限无形的道。“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 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 庄子知北游) 。 进而庄子主张不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无限的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他认为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道、知识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二、接知、谟知的认知过程 庄子认为“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 ( 庄子庚桑楚) 。 他将人的认知过程划分成两个阶段:“接知和“谟知。“接知”即为感知,是认知 的第一个阶段,“谟知”即为思维,是认知的第二个阶段。 ( 一) 接知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领略周围的万千事物,首先是从感知开始的,即为“接知”。 第二章认知论 在接知阶段,庄子以“接 释“知 。这包括以下几种含义: 首先,庄子认为感觉必须与客观对象相接触。没有感觉的对象,也就没有感觉可 言。“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 庄子天道) 。人们在 认知时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去看、去听、去嗅、去品尝、 去触摸客观事物,由此建立起关于客观事物的感知印象。 其次,庄子认为“目彻为明,耳彻为听,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 庄 子外物) 。意思是说,眼睛看见的是外形,耳朵听到的是声音,鼻子闻到的是气味, 嘴巴品尝到的是味道,心体会到的是知识。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庄子认为人的特 定感觉是由特定感官产生的,比如说眼睛产生的是形象,耳朵产生的是声音,鼻子产生 的是气味等等。 再次,庄子进一步说明了人们的每个感官有其特定的功能,分工明确,不会相互混 淆,也不能相互替代。“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庄子应帝王) ,“耳、目、 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 庄子天下) 。所以“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 好( 庄子大宗师)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庄子逍遥游) 。眼睛瞎了, 是没有其它器官可以代替它去欣赏眉目容貌的美好的;耳朵聋了,也是没有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写作(一)-现代汉语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智慧型办公楼清洁服务及社区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
- 2025年重点科研项目专用场地租赁管理协议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国际企业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新型医疗设备质保期服务与操作员专项培训协议
- 2025年多功能工程车租赁与全险保障合同模板
- 2025年生物制药项目合作协议:生物制药研发与注册服务合同
- 郑州市居住证持有人2025年度住宅租赁合同全新修订版
- 2025年度职业电竞选手转会及战队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特色水果冷链配送合作协议书
- 车辆定点维修服务保障方案
- 学生营养餐(中央厨房)集中配送项目计划书
- (新)精神卫生知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液碱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 建筑用砂石料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华护理学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标解读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 DLT 5175-2021 火力发电厂热工开关量和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解密
- 电工仪表与测量(第六版)中职技工电工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确保工期的资源保障措施
- 天津市二手房买卖通用版合同合集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