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_第1页
论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_第2页
论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_第3页
论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高洋,Gao Yang 中北大学新闻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栏目越来越娱乐化违背了我国各省级卫视新闻立台的原则,甚至一些娱乐节目存在低俗,愚昧,违背社会道德的内容。这些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审美,影响了社会道德与社会规范的执行。2011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针对目前广播电视娱乐节目的泛滥的情况做管理和约束。这一政策开始实施后,迅速引起各大电视台的连锁反应,各大卫视在保持优势节目的同时,将旗下的娱乐节目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调整。【关键词】:市场经济 娱乐化 大众传播 受众 限娱令【正文】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竞争也异常激烈,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越来越多的风格各异的娱乐节目出现在观众的眼前。电视栏目娱乐化有其产生的理论来源。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指出:大众传播学具有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的功能,而在提供娱乐功能中,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的、游戏性的内容等。由此可见,娱乐节目的兴起是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娱乐节目有其根本的职能和有利的地方,但广电部门必须加以管理和约束,不能任其发展,应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因为娱乐节目的大爆炸,是媒体追求利润动机的根本体现,如果不加以约束任其发展必将危害到社会。正如市场经济不能任由它发展,国家应该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其健康合理发展。清华大学李布光教授认为,在高度商业化的媒介社会里,人们的注意力在大大缩短。过去观众可以坐在一个电视频道跟前,把一栏新闻节目从头看到尾。今天不是这样,人们手握遥控器,一个个频道换,直到出现一个名人的画面、暴力的场面、搞笑的谈话、色情的图像等。结果广告商为经常会看播出这样内容的媒体节目提供大量的赞助或特约播出。这样的画面泛滥使人们的注意力缩短,人们只关注能抓住眼球的血腥、色情、搞笑、丑闻的画面和内容,对他们身边应该关心的自身问题并不特别关注。李希光认为:“媒体的日趋商业化和争抢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促使大量偏离新闻理念和基本原则的坏新闻涌现新闻不核实、不准确、不公正、猜测、低级趣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出现了这四大问题(1)庸俗化,节目制作庸俗不堪,披着娱乐的外衣却没有任何内涵,话语不着边际装疯卖傻以此娱乐受众。(2)商业化,媒体在收拾压力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唯利是图,不惜降低娱乐文化品位,在节目中设置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场景。忽视了电视作为大众媒介所肩负的责任。(3)虚假化,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电视媒介传播者们单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和经济利益,有时候会把虚假捏造的信息传达给受众。(4)低俗化,在传播过程中夹杂了黄色笑话等与性相关的一些低俗内容,而且一些传播者的素质和文化程度不高,在做节目的时候不能脱俗,一味迎合一小部分受众低俗的心理。电视媒介过度追求娱乐化的同时,忽视了对受众的正确教育与引导的作用。受众本应跟着媒体的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而不是过度的娱乐,使受众丧失了对人生价值观的判断,电视节目中充斥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别是对青少年是百害无一利的。电视媒体过分娱乐的同时也使得自身失去了公信力今日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提出从明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要求电视节目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可见媒介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调控,应该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应该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更主要的还是应该从体制上入手,改革电视媒介管理体制,实行不搞收视排名,不以收视率的高低衡量节目的质量。作为电视媒介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勇敢的承担责任。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孙海芳,合理把握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度”J.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