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根据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本文所讲的新时期, 从时间跨度上,主要是指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的2 0 余年时间,它是我 国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1 9 8 2 年,第一所民办大学中华 社会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新时期民办高等教育正式拉开了序幕,随后, 迅速发展。目前的状况是:全国已有高等教育机构1 4 0 0 多所,各类注 册学生1 4 0 多万人,每年有近1 0 0 万在民办大学受过教育或培训的专 业劳动者走上四化建设岗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特别是随 着2 0 0 3 年9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行,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又迎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 然而,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及其培养 的学生在数量上与日俱增的同时,质量问题也暴露出来。办学者、政 府、员工、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民办高校此起彼伏,许多作为 民办高等教育特有的、而一些法律一时又难以解决的伦理问题也日益 暴露出来,如民办高校的教育责任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办学权益受 侵害问题、教职员工的队伍稳定问题、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的非公平 待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向前发 展。因此,国家将民办高等教育列为重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 过砬耳究,不仅解决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而且希望 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思路,探究新的发展途径。从目前已有 的民办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看,大都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视 角去分析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伦理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 只有不多见的一些散篇,这方面的论文专著目前尚处空缺,笔者着手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伦理问题研究,希望在理论上有所填补或 拓展,在实践上为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根本问 题是发展问题。发展是向善性的,进而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崇善意 义,并将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逐剖析,从而得出新时期 民办高等教育权利缺失、责任异化、角色错位的结论,形成r 三大伦 理难题:一是教育权利问题,即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权利、教师的教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 1 、导论: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 1 概述 民办教育是相对国办或官办而言的种教育组织形式。民办教 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古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 江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中国民问举办教育,目前比较公 认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于民间办学的分阶段发展划分标准,则各 有议论。有二分法,三分法,也有四分法。如方光伟的中国“古代 私学和近现代私立教育”二分法。2 ,蔡保田、张鹂的“古代私学、近 代私立教育和新时期民办高等教育”三分法2 ,胡卫的“古代私学、 近代教会学校教育、近代国人自办私立学校和陕甘宁边区民办教育” 四分法”。他们基本上是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依据进行划分的。根据孙 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从伦理的视角,笔者倾向于中国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第一阶段为中国古代私学,即从春秋 战国到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以私塾、家学、书院传道授业为特征。 第二阶段为中国近代民办高等教育,即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时期。这一时期以洋人办教会大学及国人为争教育权自办大 学的学校教育为特征。第三阶段为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根据2 0 0 3 年9 月1 日颁布施行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二条的规定,应该是指由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 会举办的高等教育。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 【1 年9 月2 20 0 2 年8 月第b 次印刷第1 页。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编写民办教育研究与立 法探索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 1 年1 月第3 页,第8 页。 1 蔡保田张鸸中国民办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 00 1 年6 月第 卷, 第2 期:第3 2 3d 页。 1 胡卫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u 年6 月第450 页460 页, 466 页、472 页。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 育的不同需求,为国家培养需要的各类人才,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新的教育增长点。”? “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实现我国高 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一个战略选择。”1 民办高校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增加了我国高中后教育阶段学予求 学深造的机会,而且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矛盾, 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民办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民办教育的 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扶持民办教育的措施不够有力: 一些民办学校存在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办学条件差、教师队伍不 够稳定、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从总体上看,民办教 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小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已严 重影响和制约了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1 2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民办高等教育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 “公”“私”分明的岁月里,中国民办教育一直沉寂着。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大地万象更新,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办学,沉寂了近三十年的中国民办 高等教育又重新“浮出水面”,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 9 7 8 年1 0 月,湖南长沙开办了一个高考文化课补习班,后来发展 为湖南中山进修大学。1 9 7 9 年2 月,湖南开办了一个会计培训机构, 后来发展为湖南中山财经进修学院。这些补习班和培训机构可以视为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校的前身。 1 9 8 1 年1 月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关于 的报告,确认和肯定了这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 合的新型教育形式。同时国家关于民办高校的政策、法律也有所松动。 1 9 8 2 年3 月,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筹委会) 和北京科学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洼t 第一章) 第三条中国教育报 第2 版) ,2 o ) 2 年l2 “徐结怀,我国需要什么样的民办教育促进洼。教育时报i 第1 版) 2 0 u 3a - 7 月1 日 u 目i 釜蒙。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立洼研究。北京:人民教商出版社,2 0 0 1 年7 月第2 ii y c , 。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开始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出现以 及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学校的增多。蔡保田等人把这一时期总结为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1 9 9 3 - 1 9 9 5 ) ” 民办教育的第三个高潮为1 9 9 8 年之后,预计到2 0 0 8 年止。这一 时期的民办高校以快速、规范发展为特点。2 0 0 8 年之后,随着高考生 人数的逐年递减,民办高等教育将进行适当调整,保持持续稳定的发 展态势。因此,在办民教育发展的第三个高潮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在数量上继续增加,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运作更加规 范,办学条件的改善与办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办学效益的前提和这个时 期的标志。根据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浙江树人 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5 期上撰文“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报道:到2 0 0 1 年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有1 3 9 1 所,占我国高中 后教育机构的4 0 :在校学生1 2 8 万余人,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 的l o 。在当年我国所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 的民办高校为8 9 所,在校学生1 5 万;学历文凭机构4 3 6 所,在校生 3 2 万。“到2 0 0 2 年9 月1 日,全国范围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 民办普通高校已达1 2 2 所( 2 0 0 3 年7 月1 日增至为1 3 7 所) ,民办非学 历高等教育机构达1 2 8 2 所,各类注册学生1 4 0 3 5 万人,”。仅时隔1 年,高校就增加了4 8 所,学生增加了十多万人。这说明民办高等教育 机构和学生人数都在迅速增加,数量上超过了第二个高潮的两倍,办 学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更加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1 9 9 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鼓励社 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标志 着对民办高等教育要严格控制的禁令已经解除。 1 9 9 9 年第三次全教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明确提出:“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以大胆试,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2 0 0 3 年9 月l 曰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还专门设了第七章,阐述对民办教育的扶持与奖励。民办教育促进法 蔡保田,张鸸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 0 0 1 年6 月第3 卷 第2 期:第3 4 页。 ? 张剑波制度创新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 0 0 4 年1 月- 第4 卷第l 期:第1 页。 4 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 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以法 律的权威性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真正地、长远地提高中国教 育水平,就必须鼓励民间办学。”1 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各省市纷纷制定本地区进一步鼓励民办教育 发展的政策措施,湖南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在2 0 0 3 年的全省民办教育 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像发展民营企业那样来发展民办教育”,河南省 已经制定了“河南省实施 办法”? 。政策的鼓励, 促进了民间资金更多地流入教育领域,加快了民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 的步伐。大型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涉足民办教育领域,促进了一批具 有一流教育思想、一流教学设备、一流校舍和一流师资的民办高校的 出现。“例如,吉利集团在北京正在建设之中的吉利大学,拥有3 万平 米的教学大楼,同时可容纳8 0 0 0 人上课,2 万平米的图书馆即使在国 办大学中也不多见。”9 汇通上市公司在湖南斥巨资筹建民办南方大学, 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把一所同时可容纳5 0 0 0 人上课的学校给办起来了。 湖南涉外经济职业学院的“图书馆将成为湖南高校最大的图书馆”,国 务委员、曾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2 0 0 2 年5 月3 日考察“涉外”时感叹 地说:“五年时间发展得这么快,真是一个奇迹! 这种奇迹只可能是高 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并对博士生导师张楚延院长说:“应该感谢您又 为民办大学做出了贡献! ”。 2 、问题: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伦理审视 2 1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2 1 1发展现状 新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已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正 朝着快速、规范的方向发展。据报道,“每年约有近1 0 0 万人在民办 大学受过教育或培训的专业劳动者走上四化建设岗位。”。如前所述, 薛兆丰教育产业化与民阍办学南方周柬( o l9 版) ,20 0 4 年1 月1 5 日。 徐结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时报( 第1 版j ,2 u o3 年7 月1 曰 j 蔡保田,张鹂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o i l l 年6 月、第3 卷 第2 期第3 4 页。 + 涉外办公室,陈志丑部长涉外是一个奇迹湖南民办教肓,20 0 2 ( 5 ) :第4 负一 曹东,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存问题分析,黄j 可科技大学学报, 9 99 年9 月,第f 卷第j 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高潮中,每一个高潮所拥有的民办高等 教育机构和学生人数都比它前一个高潮成倍地增加。同时,出台了 一系列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从整个高等教育的 发展看,显得比例有点失调,与国际横向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有关资料显示,“1 9 9 7 年美国有高校3 7 8 6 所,其中私立高校2 14 4 所,占5 6 6 ,私立学校在校生人数3 1 4 万,占2 1 8 ”,“日本1 9 9 4 年私立高校的学生占整个高教的7 3 4 ,菲律宾是7 8 4 ( 1 9 9 5 年) 。” ”而我国到2 0 0 1 年底,尽管“民办高校已经占到我国高中后教育机 构总数的4 0 ”,2 但民办高校的在校学生数却“约占在校总人数的 1 0 ”。1 这说明,国外的私立教育不仅数量上,而且质量上都处于 领先地位,而我国的两个百分比,则体现了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多, 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社会信誉度低。另一方面,国内民办高等教 育发展也不平衡,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经济较发达的大、中 城市和沿海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快,而西部地区相对处 于弱势。一些势力雄厚的企业集团( 包括国际财团) 开始介入教育 市场,不仅对已有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增加了压力,而且直接挑战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这种态势的出现,不论是政府还是公办高校, 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自身,都必须面向未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 略,认真分析研究其存在的问题。 2 1 2发展特点 新时期民办高等教育与其它时期的民办高等教育相比,有其自 身的特点。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等教育应是“国家机关以外 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 及其他教育机构”,这里既阐明了新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定义,又显 现了民办教育的高等教育性、开放性、非政府性三个基本特点。 民办高等教育的高等教育性,要求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对 期:第6 1 页, 瞿延东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渐江树人大学学报,2 0 02 年1 月,第2 卷 第1 期:第2 页。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浙江树 人大学学报,2 00 2 年9 月,第2 卷第5 期:第1 页 ”中国民办高等教o r 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浙江树 人大学学报、20 0 2 年9 月,第2 卷第j 期:第2 页。 6 象应该是高中后教育阶段的求学群体;培养目标是直接面向社会培 养各类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应机动灵活,可实行 弹性学制,不因学生贫困而将其拒之门外,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同 时,民办高等学校除育人功能外,还应该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注重 科学研究,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开放性要求高等教育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地域的限制,面 向社会全方位地提供教育服务,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体现教育 公平,肩负育人责任,提高教学质量,赢得办学效益。 非政府性则要求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 是多元办学主体,如企事业组织,各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公民 个人等。但办学经费自筹,一般情况下,国家只给政策鼓励,不予 拨款资助。这就决定了民办高等学校实行的是一种自负盈亏的运作 模式,这种模式必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对外体现在民办 高校与公办高校及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对内则体现在学校用人机 制的聘任制,教学比武,实行优胜劣汰。非政府性还体现在自主办 学上,即办学权力的自主,自主设置专业、自主选用教材、自主聘 请员工等。这里值得提的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非政府性不等于无 政府性,办学主体的独立办学权力是在政府宏观管理下的自主办学 而不是踢开政府自由办学,更不是随意办学。至于政府如何把握宏 观管理的度,既充分尊重办学者的权益,又保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 的确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正是由于民办高等教育三个基本特点之一的非政府性,导致了 它具备有别于公办高校的办学主体多元性、办学权力自主性、办学 经费的自筹性、自办学效益自负盈亏性、专业设置的市场性、教学 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使用的选择性、办学过程的竞争性、用人机制 的灵活性及学制的弹力性等十个特点。这些特点既形成了民办教育 发展的定优势,也在一定程度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2 2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薪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笔者以为,主要存在如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社会上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问题,二二是 政府的办学管理权限问题,i = := 三是民办学校自身的问题。 从社会认识方面来看,持不同观点者很多,但综归起来主要有 四论。 ( 1 ) 怀疑论。对民办学校不信任,特别是对一些民办高校提出 的“设备一流、师资一流、办学质量甚至高于公办高校”的奋斗目 标表示怀疑。 ( 2 ) 营利论。有的人一谈到非公有制就想到私,想到资本,想 到利润。公办高校可以积累,可以贷款建校,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投 入的民办高校的投资者收回成本,取得“合理回报”就难以接受, 认为是在以办学之名行赚钱之实。 ( 3 ) 冲击论。方面,认为民办高校会冲击公办高校,民办高 校与公办高校公开竞争生源,冲击了公办高校的发展。另方面, 认为民办高等教育会冲击高等教育,担心出现高等教育市场中的“格 雷欣法则”。 ( 4 ) 补充论。认为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 对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的补充,因而非嫡系部队,任其自生自 灭。这种认识离民办教育促进法把民办高等教育视为“社会主 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的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政府层面上看,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实施 社会公正。然而,政府在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上同样存在不尽如 人意的地方。 ( 1 ) 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其责任未能完全到位。 首先,管理体制不协调,目前各地政府基本上没有成立专门的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将其挂靠在职成处,有 的干脆直接由民办教育协会代管。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 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管理机制上就应该保持 一致,但这里“挂靠”也好,“代管”也罢,客观上把民办高等教育 置于了“偏房”的位置。 其次,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手段单。政府在管理民办 高等教育时,“主要采取的还是单纯的行政干预手段,倾向于用公办 高等教育的标准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忽视了其特殊性,在民办高等 【美】约输s 布鲁贝克 牟4 月第3 版、第67 页。 r 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o0 2 再次,民办高校遭遇的非公平待遇有失公平。民办高校的办学 自王在招生计划中未得到应有的主动权,在高考录取安排的批次上 未得到与同级同类公办高校同等的待遇,似“后娘养子”。民办高校 的毕业生就业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对待,有的用人招聘条件 上明文规定要求“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民办高校干部级职未能得 到与公办高校同等对待,本来民办高校未讲干部级别应该是高等学 校干部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可公办高校仍然保留了干部级别的做 法,客观上对干部对等交流设置了壁垒。 ( 3 ) 教育体制改革滞后,部分学子受教育权的丧失。教育作为 计划体制下的最后一块堡垒,在改革的浪潮中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高考”与“科考”的方式基本雷同,都为“功名前程”而奔。尽 管并轨之后高校一再扩招,但“分数”的门坎与素质教育的矛盾难 以寻求良好的切合点,而民办高校的开放式招生,自发证书的方式, 其文凭含金量短期内难以得到社会的公认,这就使民办高等教育在 当前招生制度下本已割开了的自主招生“口子”却又在悄悄地“愈 合”,“民办”在朝着“公办”靠拢,人们期盼的通过发展民办高等 教育为公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寻求一条好的突破口的愿望却一时难以 实现。使未通过高考门坎的学子丧失求学机会,无形中剥夺了部分 学子的受教育权。 ( 4 ) 改革措施不配套,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受伤害。民办高校 的出现,最初的动因主要是为了解决高中毕业生上大学难和筹集办 学资金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民办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人们 希望民办高校在教育改革方面能够走出一条新路子,但表现出的现 象却不如人意。教育行政部门往往用过去计划经济的尺子,用管理 办公高校的办法来管理民办高校。这种做法限制了民办高校办学的 自主权,也使得民办高校难以办出特色。目前社会改革尚不配套, 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 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但在实际操作中, 民办高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人事档案、社保医保、干 部级职对等交流、学生就业、学校教学征地、招生收费等“很多方 面与公立大学待遇不平等。”。这种由于各项改革措施不配套所造成 的不平等现象,决不是民办高校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它使得民办 高校一些应该实施的改革无法实施。 从学校方面看,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 1 ) 产权不明。民办学校的资产应该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过去人们争议最多的是有形资产的归属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出 台之后,在有形资产方面作了界定。然而对学校管理形成的无形资 产及教学科研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却仍没有明显阐述。 ( 2 ) 管理不善。一是领导体制不健全,党建工作薄弱。二是内部 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当部分的民办高校,存在家族式、企业式管理。 有的民办高校举办者把学校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任人唯亲,把自己 的亲朋好友安排在学校的要害部门。垄断人事权和财务权。有的民办 高校的管理者根本不懂教育,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教育用管理 小学的方式来管理大学,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漠视教育规律,忽视社 会效益,特别是有的民办高校内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无 章可循。三是民办高校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制约与监 督保证机制,领导家长制只能是内部管理混乱。 ( 3 ) 责任不强。一方面,有的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投资教育的功利 性太强,视学校为经济实体,一旦学校发展趋势下滑,没有产生办学 效益,就变着法子窥避法律责任,或者变更法人,或者收 r 学费之后 就携款潜逃,另一方面,学校员工中存在着大量的兼职教师、离退休 的老同志,他们把到民办高校“打工”视为一种“副业”,很难唤起起 他们把民办高等教育视为- - o o 事业而与之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决心。 随着“老板”的“隐身”和“实体”的败落,他( 她) 们一般也是树 倒猴孙散。 ( 4 ) 资金不足。民办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办学者的投资和学费 的收缴,据统计,民办高校每年收取学生所交的各种费用只占当年整 个投入的8 0 ,另2 0 若长期由办学者投入,无疑会挫伤办学者的积 极性,也有失社会公平。从各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各国政府 无论是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私立高等教育提供 贾玉林谈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河北广播电锕大学学报,20 0 1 年3 月2 o 日,第 6 卷第1 期:第62 页 功能,加强科研。 ( 7 ) 专职教师不多。目前民办高校师资现状是:兼职多,专职少; 老年多,青年少。据统计,“近8 0 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或专职教师人 数很少”,一年龄在6 0 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占了5 6 。兼职教师大都 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由于大多数兼职教师把兼职工作作为一种“副业”, 所以其投入必然不是“全心全意”。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很少或根本不 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很难形成一种主人翁精神。他们有课就来学校, 下课就走,与学生接触少,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有问题也 无处询问,这些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而老教师不论在教学还是管理上 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这种师资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民 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 8 ) 生源不足。民办高校数目不少,但就读学生不多,据统计, 2 0 0 1 年民办高校规模就已占全国高校数的4 0 ,但在校生人数却“约 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 0 。”民办高校学历受到怀疑,收费相 对偏高而学历普遍不高,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稳定,思想政治教 育松散,党组织不健全,校园文化不够重视,生源竞争激烈,学生择 校性大。 ( 9 ) 诚信不够。如前所述,有的民办高校为降低工资成本的短期 行为,在对待社会求学者也体现出来,表现在为招揽生源,散发虚假 招生广告,更有招生贬子的介入,坑蒙拐骗。民办高校不规范的招生 行为使其失去良好的信誉,这种缺乏诚信的做法影响了整个民办高等 教育机构的形象。 ( 1 0 ) 收费不规。收费不规,是指不按规定收费。目前,民办高 校没有一个统一收费的标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收 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并 “公示”。而民办学校乱收费现象又确实存在。据报道,“最近有3 0 0 多位校长因乱收费被革职。”1 。邬大光机遇、挑战,危机与使命广西大学学( 社台科学版) 19 9 9 年1 0 月,第2 1 卷第 期:第6 8 页。 :曹东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存问题分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i 9 99 年9 月、第1 卷第j 期: 第6 5 页。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浙z 【树人尤学学 报,2 0 0 2 年9 月,第2 卷第5 期:第2 页, 。薛兆丰教育产业化与民问办学南万周末( c 19 版) ,2 0 0 4 年1 月1 5 日 ( 1 1 ) 质量不高。民办高校一般以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主, 生源相对较季i 蘧驾蓁;朝刚,篓翻。延豳,掣萋箧唾嚣矍仑过崔胡 冶塞幔孵镎;磕滓阿驾伪连词屹词罐蠢匙臀雾甏霭霪虚! 嘿塞基夔基 瞄酉卜;灯羹和繁坶隔矍浑莲啦壁需蟊薹凝,僖节南鳊群签叁营陲 叁爵鬟融擎塞办学机会茹? 骨扒挚儿琴薹豇翱妇引;萝瓤羹鲥孰引 蓉配为k 酬利甄。j 。 il 摹曼葡懦簿羹嗜i 的权 利与范围。合理的办学机会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 是体现办学公平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尤其是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民办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来促进民办高等 教育的发展。但从社会现实来看,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者的办学权利和 参与范围还是受到了不少的限制,高等教育并没完全向民办教育开放。 一方面,招生政策并没有向市场开放。我们且不说中国目前尚无一所 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一样有资格招收硕士、博士的民办大学,就是 有权颁发本科文凭的民办高校,迄今还是屈指可数,有权授予大专文 凭的民办高校,也还为数不多。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是不具有 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招生政策基本上仍没有突破计划 体制下的招生模式,文凭直接与招生计划挂钩,民办高校及其专业设 置的审批沿袭计划体制下对公办高校的做法,统得过死,严重制约着 中国新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 9 9 7 年底,在全国当时所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文凭 考试试点资格的民办高校全国已有1 5 7 所,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 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 0 9 5 所,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仅2 0 所,”“。截止到2 0 0 2 年9 月1 日,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 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只有1 2 2 所,而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却有1 2 8 2 所, 有资格发文凭的民办高校也只占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总数的8 。7 。可见, 民办高校自身发展速度并不慢,但在学历教育上,从其所占的份额看, 受到政策一l t 限制比较大。另 方面,有的地方“民努高校建校征地就 没有享受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用地的优惠政策,有的学校甚至征地都十 分困难。学校办起来之后,有的地方税务部门要对学校征税。有砦 王娜梅为有志青年开拓成才之路一一我国民办教育20 年人民1 3 报,】9 9 8 年9 月7 日 1 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调查组我省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几个问题20 0 2 年1 1 月第卜2 ( 1 1 ) 质量不高。民办高校雕蓄攀磊毫鬻强墓需瑗龟蔼荔莪! 蔼每舞薷罐掣;薷墨稍。之蒌既。摹枣。煳鎏錾羁震“斟剐酆班 殳靴 要翻j 煳班譬娄陛鬻盂去爨需描书霹萋镛矧葛i 臻差秸塌薹 筵堡藩;型矍麓蟾露蠢路翼| f 搪嘿毛接萋秘;甾娶蘼彰蠹蠢畿雕 躺鄄氟戥影鐾基誊戥型蓉! 辱嚣掣量影蔫器笛锈j 。潍弦强瀑缒强廷 屿剃商强掣芬裂。9 。 i ;2 l 眸话涡撰蠢戮j 地提供教育服务,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体现教育 公平,肩负育人责任,提高教学质量,赢得办学效益。 非政府性则要求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 是多元办学主体,如企事业组织,各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公民 个人等。但办学经费自筹,一般情况下,国家只给政策鼓励,不予 拨款资助。这就决定了民办高等学校实行的是一种自负盈亏的运作 模式,这种模式必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对外体现在民办 高校与公办高校及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对内则体现在学校用人机 制的聘任制,教学比武,实行优胜劣汰。非政府性还体现在自主办 学上,即办学权力的自主,自主设置专业、自主选用教材、自主聘 请员工等。这里值得提的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非政府性不等于无 政府性,办学主体的独立办学权力是在政府宏观管理下的自主办学 而不是踢开政府自由办学,更不是随意办学。至于政府如何把握宏 观管理的度,既充分尊重办学者的权益,又保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 的确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正是由于民办高等教育三个基本特点之一的非政府性,导致了 它具备有别于公办高校的办学主体多元性、办学权力自主性、办学 经费的自筹性、自办学效益自负盈亏性、专业设置的市场性、教学 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使用的选择性、办学过程的竞争性、用人机制 的灵活性及学制的弹力性等十个特点。这些特点既形成了民办教育 发展的定优势,也在一定程度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2 2 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薪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笔者以为,主要存在如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社会上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问题,二二是 政府的办学管理权限问题,i = := 三是民办学校自身的问题。 狻x 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战胜甍琴占彗譬苫纂皂。嘉萋秀建孽鐾掳程登霎:妻。薹篓想耍霎 旦雾;稀繁塞惑赁爷羹驾懦篙墨;“薹箍找强蟪;摹镬雾霪彤j 蓦l ;f 懒囊嘲场;薹薹癌勇鲤妻些。躔蝠;蠢磊醚雾誊器竖鬻;群羹囊勺自! 引滏艮据j 毽囊糁釜雾便蠢薹娶羹雾强纂:馥羹喹眩垮殪萌眺州叫限 俺卿拜羹口p 吁! 熏篓雾必罄朗拳磅攀耋校校舍总面积不超过l 万m h 。 ( 5 ) 队伍不稳。除了政府体制上的原因外,有的民办高校举办者 急功近利,一方面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在涉及到切身利益时 却违规操作。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为了吸纳人才,往往开出较高的待 遇,而当应聘者到岗时,却有一个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执行只享受 部分待遇的试用期,有的试用期甚至长达一年,结果是有的员工试用 期一到就被炒掉了,有的在试用期内就被炒掉了,还堂而皇之宣称是 合乎“规定”。这种随意辞退员工以求降低工资成本的做法,直接导致 事业心如日中天的中青年骨干不会选择民办高校就业,既便是已在民 办高校工作的员工,看到这种做法也感到愤愤不平,惶惶不安,加之 在人事档案、职称评定、养老保险等问题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一旦 有机会跳槽,他( 她) 们就辞职而去。于是,民办高校一般都聘有大 量的公办高校离退休的老教师担纲执教,他( 她) 们虽然相对比较稳 定,办教育的热心、责任心、事业心均无可怀疑,但毕竟是心有余而 办不足,否则,就不会从国家公办高校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国家既然 安排老教师退休,一方面是体现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一种优待,另一方 面,也确实由于他( 她) 们体力的不支、知识的老化、观念的陈旧、 方法的过时而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松散, 不论是教师还是管理干部,队伍都不稳定。 ( 6 ) 科研不强。当前民办高校以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居多, 基本上是教学型单位,普遍不重视科研或科研力量比较薄弱,没有充 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科研本是增强民办高校自身“造血”功 能的一种方式,国外一些有名的大学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通过科研 争取资金,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我国民办 高等教育要获得稳定、充足的办学经费来源,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 ”邬大光机遇、挑战、危机与使命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9 年10 月,第2 卷第5 期:第6 8 页。 12 9 年1 0月,第2 学校用水、用地要按营业性单位缴纳费用。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 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有关,也与当今国内民办高校的自身实力有关, 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政府对民办高校办学机会的 限制。 2 3 1 2 教师教育权利缺失 教师的教育权是教育主体权力结构中的主要方面,通过一种有效 的制度安排,经教育权力机构授权而获得。它是教师知识、风范、师 德、师道和责任的体现,依靠教师的形象、智慧、人格、感召力、使 命感和责任感来充实。教师的教育权不仅表现为教育即教师资源的付 出,而且表现为教师基本的权力和利益的享有。为维护教育的尊严, 为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而做出的无私奉献,教师所从事的传道、授业、 解惑的高尚活动以及教师的劳动和奉献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因此教师的教育权既表现了教师对自身权力的正当运用,也体现了教 师对自身权利的正当要求以及社会对教师权利应享有的制度性安排。 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论是公办高校教师还是民办高校教师,他们都是指引学生打开知识 殿堂的“金钥匙”:是用知识的甘露浇灌幼苗,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 是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一代又一代美好心灵的“蜡烛”:是古希 腊神话中能够带来智慧和幸福的“普罗米修斯”。一句话,民办高等学 校的教师同样享有崇高的地位,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由于有的 民办教育的举办者追逐利润,政府的一些相应政策不配套,使教师的 教育权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教育权利体系的完整性出现了缺失。 一方面,民办高校自身有剥夺教师教育权的现象。有的民办高校 为提高办学效益,大量地聘用兼职教师,学校没有为教师提供正常的 备课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场所,校园里没有教师住宅楼,一般是几个 教师合住一个休息室,对教师采取用校车朝接暮送的办法,使教师除 课堂教学外,课外辅导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客观上剥夺了教师 的育人权。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执行对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教师待遇的政 策卜- 也不尽一致,并由此产生r 教师教育权利失公的现象。众所周知, 国家对公办高校的教师在劳动报酬、生活补贴、房改政策、医疗保险、 离退休制度、职称评定、配偶分居和子女就学等方面均有政策 ? 的明 lk 文规定。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的人事关系还未纳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系统,民办高校教师在人事档案、劳资关系、职称评定、业务培 训i 、科研经费、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活动中的地位等方面, 无法享受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尽管国家法律法规一再强调, 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享有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地位,但是由于缺乏相 应的操作规则和配套措施,出现了教育共同体内个体教育权利受到一 定的限制的问题,教师法要求保护教师的利益,民办教育促进法要 求保障、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办学投资主体的权益也要保护,如何 兼顾公平与效率,保护教师的教育权不受伤害,确实使政府部门在具 体运作法律条文时遇到了难题。 2 3 1 3 学生受教育权壁垒 当前,我国9 5 以上的行业和产品实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 形成了买方市场,惟独优质基础教育和高层次学历教育是卖方市场, 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高校扩招的空间也是有 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一种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不 足和需求过量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 据有关资料表明,到2 0 0 1 年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学生达1 2 8 万,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1 0 左右,尽管比例不大,但数目不少。按 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 m r t i nt r o w ) 1 9 7 3 年在从精英向大众高 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论述,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凡是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与全国适龄人口总数比例小于1 5 的为精英化 阶段;比例大于或等于1 5 且小于或等于5 0 的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比例超过5 0 的为普及化阶段。据统计,“到2 0 0 2 年9 月1 日,全国范 围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已达1 2 2 所( 2 0 0 3 年7 月1 日增至为1 3 7 所) ,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达1 2 8 2 所,各类注 册学生1 4 0 3 5 万人;而同期我国普通高等学校1 3 9 6 所,在校学生 9 0 3 3 6 万人,成人高校6 1 7 所,在校生5 5 9 1 6 万人。”而根据马r 特 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这个标准,2 0 0 2 年底,教育部正式宣布我国高等 院校毛入学率突破1 5 ,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这 1 张剑波制度创新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 0 4 年1 月 第4 卷第1 期:第2 页, 充分说明,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高等教育功不可没。目前, 中国正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乡之间、地区之问、不同社 会阶层之间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雨璀羹苏篙糖攀监萋螋留 碰彩嘈问辟羹。勇蘩琴理呲型蓊蹦i 霪鞫霎罐埕j j l 囊雾理誉辩錾引 瓢撕篓彭帽土 誓蟊j 虫段i :。珈茧垂蕊雾够薹誊上公痧太掌唧禧雾雾 鐾翔鬃:蕊杠鸯 誊圣争害靖鬟歉譬! 社会福利。这笔社会福利的 款项大致相当于私立大学学费与公立大学学费的差额,纳税的是广大 民众,而享受社会福利的只是部分民众,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这明 显有失社会公平。 最后是公平待遇壁垒。民办高校学生无法享受与公办高校学生同 等的待遇有失教育公平。目前,在我国数目众多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中,菲学历文凭考试学校占绝大多数,这些高校并不具有颁发学历文 凭的资格,这就意味着其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 充其量只是表明其参加过“培训”而已。即使是那为数不多的具有国 家学历文凭考试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其所获得的“特权”也仅仅是 学校可以主考l 3 以实践性、技能性为主的课程,其余2 3 的课程仍 必须参加国家自学考试,学生通过全部考试,毕业时方可得到学校副 署的毕业证书,这实际上是对参加自学考试者实行全日制教育,使社 会助学名正言顺,也让民间兴学者地位略高于白考“辅导站”,或者说, 学历文凭考试高等学校毕业生所持的文凭还是+ 种全日制的自学考试 文凭,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文凭。文凭的档次及其含金量决定了 文凭持有者为社会所认可的程度,事实上,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 晋升时因为文凭而遭受冷遇的情况并不少见。公办高校贫困学生可以 中请助学贷款,而民办高校贫困生要想申请助学贷款却困难重重。由 此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权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2 3 2 教育责任异化 教育责任是社会所公认的、教育权力所赋予的必须且应该的利益 付出。所谓异化则是事物自身向畀于自身的他物的变化。教育责任与 教育权利存在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共同构成教育中“权利一责仃” 的生态系统。而教育责任异化,则是教育权力所赋予的教育责任应负 胡建华由国家控制的横式向国家监督的模式之转变”民办教育研究2 0 0 j 年第 6 期,第2 卷第6 期 x 5 0 0 0 元,重点高校的上限为6 0 0 0 元。”根据教育部的收费标准,既便 加上住宿费、教材费等杂费,也达不到教育所需成本,这个学生实际 交费与教育所需成本的差额,由国家财政予以补偿。民办高校的收费 则接近教育成本。国家的财政收入来自税收,纳税人是广大民众,因 此,教育拨款也是一种社会福利,假如纳税者家庭的孩子不上公办大 学而选择民办大学,那么就无法享受这笔社会福利。这笔社会福利的 款项大致相当于私立大学学费与公立大学学费的差额,纳税的是广大 民众,而享受社会福利的只是部分民众,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这明 显有失社会公平。 最后是公平待遇壁垒。民办高校学生无法享受与公办高校学生同 等的待遇有失教育公平。目前,在我国数目众多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中,菲学历文凭考试学校占绝大多数,这些高校并不具有颁发学历文 凭的资格,这就意味着其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 充其量只是表明其参加过“培训”而已。即使是那为数不多的具有国 家学历文凭考试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其所获得的“特权”也仅仅是 学校可以主考1 3 以实践性、技能性为主的课程,其余2 3 的课程仍 必须参加国家自学考试,学生通过全部考试,毕业时方可得到学校副 署的毕业证书,这实际上是对参加自学考试者实行全日制教育,使社 会助学名正言顺,也让民间兴学者地位略高于白考“辅导站”,或者说, 学历文凭考试高等学校毕业生所持的文凭还是+ 种全日制的自学考试 文凭,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文凭。文凭的档次及其含金量决定了 文凭持有者为社会所认可的程度,事实上,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 晋升时因为文凭而遭受冷遇的情况并不少见。公办高校贫困学生可以 中请助学贷款,而民办高校贫困生要想申请助学贷款却困难重重。由 此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权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2 3 2 教育责任异化 教育责任是社会所公认的、教育权力所赋予的必须且应该的利益 付出。所谓异化则是事物自身向畀于自身的他物的变化。教育责任与 教育权利存在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共同构成教育中“权利一责仃” 的生态系统。而教育责任异化,则是教育权力所赋予的教育责任应负 胡建华由国家控制的横式向国家监督的模式之转变”民办教育研究2 0 03 年第 6 期,第2 卷第6 期( 总第9 期) :第48 页一 不管是营利还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他们都必须对自身的经济行为承 担责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的资金筹措和管理运作与公 办高校相比,并不一定差,甚至会更好,因为没有哪一所民办高校的 兴办者愿意看到自己含辛茹苦创办和筹建的学校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但是,民办高校有时会片面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开脱经济责任,比 如有的三无民办高校办学者在办学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盘算着办学 成本,一心只想着只赚不亏的交易,有的甚至收了学费便逃之天天, 留下一大堆数额巨大的债务:有的民办高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甚至 不择手段,无视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政策等等。作为民办高校,既享 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又应担负高等教育的责任。教育作为社会的公益 性事业,更多地是需要高度的责任和无私的奉献。那种出了问题就是 退却、逃避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