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doc_第1页
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doc_第2页
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doc_第3页
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doc_第4页
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_近年来,随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总量不断扩张,增速逐年加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立足现状,也应看到榆林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现从两次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市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一,发展特点1,行业覆盖范围广.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表明,榆林市第三产业门类已覆盖除国际组织之外的所有行业,门类覆盖率2004年增加257119人,增长2.5倍,占全市二,三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总数的78.2%.5,经济总量扩张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和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加快,第三产业活力增强,经济总量快速壮大,2008年第三产业实现加值为310.55亿元,是2004年的2.8倍.6,传统行业地位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有明显的变化,属于现代服务型行业从无到有,从ijnj大,所占比重不断攀升.但是从目前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长还主要依靠第一层次即流通,贸易,餐饮等服务达到93.3%,大类覆盖率为95.7%,中类覆性行业.(见下表)盖率为85.5%,小类覆盖率为第三产业内部四层次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83.2%,比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有明显提高.2,单位个数增加快.200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共14780个,比2004年增加2555个,增长20.8%.占全市二,三产业单位总数的85.8%.劳层茂2004200520062007200866.o64.966.164.9第二层次7.38.38.38.18.9第三层次13.46.36.36.66.2第四层次14.619.420.519.220.03,从业人员比重大.2008年末,全市第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数达285987人,比2004年增加75641人,增长36.o%.占全市二,i产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66.3%,比2004年提高t1.2个百分点.4,个体经济发展猛.2008年末,全市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数为120917户,比2004年增加60569户,增长1.0倍,占全市二,三产业个体经营总户数的88.2%.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360498人,比二,存在的问题1,第三产业增速低于gdp增速,占经济总量比重呈逐年下滑趋势.榆林是资源大市,近几年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三产业也随之有了大发展,大跨越,但仍没有赶上依赖于资源型工业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带动全面经济的发展步伐.2005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四年平均增速为19-3%,而gdp为21,5%,高,i2.2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的比币也逐洚低.2004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为刘恩德总第155期l9献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檎林第三产韭发展36.1%,2005年为35.6%,2006年为33.6%,2007年为30.7%,2008年比重26.5%,下降幅度逐年扩大,榆林第产业发展滞后现状愈加明显.2,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技术设施落后j从i产内部行业结构来看,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达到65%.新兴产业处于起步萌芽阶段,金融保险,邮电通信,信息传输,科研开发等技术较高的服务业只占到8%.服务专业化水平低,现代化物流发展滞后,旅游业,文化产业,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领域远远不能够适应经济大发展的需求.3,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榆林县域经济发展差别极大,带来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极不平衡.南六县第i产业仍还处在传统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北六县区不少领域市场化程度低,市场配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榆林仍有重农轻商,重本轻末,歧视服务行业的传统观念,而且长期的落后使人们头脑产生了重生产,轻流通,忽视服务的思想,再加上工作重点一直偏重于一,二产业的生产发展上,忽视和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理念.二,地理位置的影响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临黄河.西连甘肃和宁夏.地理位置相对关中地区和沿海地区而言,极为不便.使得交通发展难度大,区域中心辐射窄,消费观念更新慢,旅游资源整合差,文化产业层次低,制约着第_二产业的发展步伐.三,能源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榆林产业以传统的小农业为主,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期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以来,以煤,气,油,盐,电,化,材为主导的重_r业得到迅猛发展,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支柱产业.因而无论从项目的安排,投资的力度,还是从经济的增长,财政的增收,都注重了二产的发展潜力.四,县域差异的影响由于南北资源的差异,导致县域发展极不平衡,且差距越拉越大.北部县区主要依托煤,气,油等产业发展经济,而南部县区主要依托农业经济.县区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形成南北互动难度大,传统的服务业得不到升级换代,导致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均衡性.五,收入水平的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而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又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需求.2004年之前榆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当低下,在全省十市中排在末尾,近年收入水平有了大大提高,但位次依就排在中游,与跨越式发展极不相称.居民收入水平的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消费需求愿望.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积极性,进一步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20总第155期第三产业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提高发展第三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榆林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规划,从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当前,榆林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第三产业的先导地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三产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三产业势在必行.二,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1,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服务业是一个适合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的领域,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应发挥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人条件,同时要制定鼓励民间服务业投资的具体实施办法,定期发布服务业投资和产业发展信息,引导民间资本向服务业重点领域分流.2,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既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又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3,打造多元化现代服务业.一是改造一批传统行业.围绕商贸,住宿,餐饮,娱乐等传统消费行业,通过规模扩张,实施改造,技术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消费性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转型.二是弓l进一批新型产业.突出物流,金融,中介等领域,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三是创建一批优势产业.鼓励跨地区,跨行业,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有规模,竞争优势明显的服务业企业.4,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榆林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推进榆林市物流行业传输,运输,配送的整体能力.三,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要以榆林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主体,做大塞上驼城观光之旅.打造榆林城区九边重镇古文化休闲旅游园区,红石峡,红碱淖的生态休闲度假同区,白云山,住洲城的黄土,黄河,道教风情旅游园区,统万城的匈奴古都兼沙漠风情旅游园区,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红色旅游区以及环城休闲渡假区.2,要进行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有地域特色且具有一流水平的文化产业链.将独特的陕北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展示给世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