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_第1页
中国移动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_第2页
中国移动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_第3页
中国移动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_第4页
中国移动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ebmoney 1. 总体网络发展目标和策略 目录 一总体思路概述 二“十一五”发展回顾 三“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四总体及市场业务目标和策略 2. 各网络专业发展目标和策略 五网络发展重点关注问题分析 六网络发展目标和策略 七资本开支目标和策略 八近期网络建设措施重点 /webmoney 接入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时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按需稳步扩大 EGPRS覆盖范围,部分地区引 入软件升级和产品硬件能力可以简便支持的 EDGE+增强功能,提高用户速率。 百 K 规划初期:在全国大多数市区内达到平均 速率百 级的接入能力 EGPRS+TD+WLAN, LTE完成外场试验和商用 准备 引入部分 EDGE+数据业务增强功能 规划中期:在全国大中城市达 到兆级的接入能力 TD-LTE覆盖大中城市 GSM TD LTE TD完成四期建设 WLAN 规划末期:在全国市区范 围内达到兆级能力 TD-LTE覆盖普通城区及室 内区域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部分 GSM频率升级到 LTE FDD,与 TD-LTE 融合组网 根据情况,考虑 GSM网向 LTE FDD升级 TD完成四期建设, HSPA扩展到覆盖地市 级以上城市的普通城区 TD-LTE规模试验 TD-LTE在 2010年下半年, 在部分大城市开展规模试 验,逐步进入商用阶段 TD完善覆盖 WLAN重点覆盖 TD/GSM数据流量密集地 区,形成有效的流量分担和速率提升 WLAN作为热点地区宽带接入主要承载网络,与蜂窝网形成良好的互 补,充分发挥各网络协同效应。 WLAN视需求完善覆盖 TD HSPA覆盖全国各级城市的 市区,作为承载中低速数据业 务广覆盖的手段 TD-LTE扩大覆盖 TD-LTE覆盖普通城区及室 内区域,承载高速移动宽带 数据业务 WLAN继续扩建热点 2015 TD网络实现县级以上行政区业 务热点区域的覆盖。 TD-LTE在密集城区规模商用 TD-LTE逐步扩展到覆盖大城市和 有较强需求的中等城市的密集城区 和热点地区 TD覆盖全部县级以上行政区 /webmoney 核心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时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G/TD融合组网在全网范围内进一步扩大, 引入 IP STP,引入省内 CMN,部署 MSC Pool, 部署携入 HLR、 NP MSS 规划初期:全国范围内分省建设 IMS网 络, 2G/3G融合的核心网络和和 IMS并存 SAE进行外场试验和商用准备 100%实现 2G/3G融合组网, 100%实现 IP化 规划中期: PS域向 SAE架构演 进 SAE初期独立组网 CS域 PS域 IMS 进行 PS域的 IP化改造 用户数 据管理 规划末期: R4软交换逐步 与 IMS融合 SAE逐步与 PS域融合 第一阶段实现关口局的融合,部分汇接网设备逐步退网,第二阶 段 R4软交换和 CM-IMS开始融合,有容量富裕的 R4软交换可以升级为 TAS或 CSCF或 mAGCF 网络结构扁平化,网络控制集中化,用户数据管理统一化 2G/TD融合组网进一步扩大,进行 PS域的承 载迁移和接口 IP化改造,部署 SGSN Pool 全国范围内建设 IMS 分省分大区建设,独立建设省单独 部署 CM-IMS系统,用户需求量小的 接入省部署 SBC、 MGCF/IM-MGW,接 入省 AS与大区中心 IMC core相连 SAE与现有分组域的融合 用户数据管理的 HLR由独立设置的方式 向分布式架构演进 实现用户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 HLR和 HSS的融合,实现分布式架构的 用户数据管理中心。 R4用户数据、 IMS用户数据的融合和统一管理 由独立组网转变为融合组网, 控制网元集中,网关下移 IMS作为会话类业务的控制 LTE话音成熟,会话类业务 由 PS域接入 CM-IMS 向分布式的用户数据管理模式演进 2015 引入 SAE网元,并实现与现有 2G/TD 网元的互通,开始引入 PCC技术 以省为单位建设 IMS网络 接入省演变为独立建设省,脱离大 区; P-CSCF开始下放到地市;软交 换关口局开始升级支持 MGCF功能 引入 SAE架构 /webmoney IP承载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时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奥运 保持两级自治域结构, CMNET部署 MPLS VPN 和 DiffServ,根据需求部署流控, 运 WLAN 与 CMNET融合 规划初期:全国 CMNET结构调整, IP承载 网络增容 部署 MPLS VPN和 DiffServ, IP承载网络部署集群 路由器 CMNET保持 2级结构 规划中期: CMNET网络扁平化 改造, CNGI逐步商用 部署流量识别和控制,采用双栈的 方式逐步引入入 IPV6 CMNet IP专网 部署集群路由器提高网络容量 IP专用承载网增容 边缘增加控制 城域网 业务系 统接入 规划末期: CMNET和 IP专 网仍保持并存, CNGI商用 全面引入 IPV6 CMNET扁平化改造,骨干与省网融合;省网出口部署流量识别与控 制系统,通过双栈转发发 IPv6流量 网络结构扁平化,网络控制增强 边缘增加控制 通过 网络升级支持持 IPv6, 过 6PE、 6vPE等技术承载 IPv6流量 引入 6PE、 6vPE等技术 IP城域网边缘建设资源接入与控制系统 实现统一站点方式 所有同类型业务系统共用 CE接入,控制业务系统接入设备数量 边缘建设业务控制子层( SR/BRAS)用于对 用户的业务接入进行控制,包括用户的认证、 计费、 QoS控制等等 向统一站点接入方式演进 部分同类型业务系统共用 CE接入,控制 接入设备数量 2015 部署流控和资源接入控制系统,进一步提 高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同时控制网络节 点数量 保持单一自治域,控制网络节点 /webmoney 时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业务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3G/全业务 个人业务 提供能力 集团业务 提供能力 家庭业务 提供能力 立足移动业务,推动业务 能力互通和调用 大力发展集团业务,整合 铁通资源,提供宽带接入 适度发展家庭市场 提供丰富增值业务,尝 试与互联网的能力互通 提供丰富接入资源,具备企业 数据、话音、多媒体的整合营 销能力 发展接入资源,实现宽带、 电话、娱乐等业务的捆绑 向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 具备丰富的业务类型,为企 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提供丰富的接入资源,具 备家庭业务的内容和应用 整合能力 /webmoney 业务应用 采用试点建设 CDN全网系统及 IDC运营管理中 业务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时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规划初期:接口逐步开放,根据业务的发 展情况设置业务平台,引入综合接入网关 规划中期:统一门户认证和展 现 云计算技术引入 展现域 应用层 和业务 能力层 接入层 规划末期:业务网向 SDA 发展 统一门户认证和展现 建设适合 SDA架构的业务网,实现业务的统一门户认证和展现 接口开放 对于已有的应用,制定标准化的接口,供其他应用 调用 对于已有平台所具有的能力,可以视业务需求考虑 尝试能力与应用分离 对有丰富应用的能力,可考虑建设独立的能力设备 综合接入网 关 2015 提供统一的移动互联网接入通路 建设 PPcache系统,提供统一的业务仓储,内容分发和内容适配体系 新建 WEB网关,采用试点的方式引入综合接入网关。 设 CDN 及 IDC 基础设施 心 能力调用,能力集成 根据需要引入综合业务平台,引导新业务的发展 实现互联网与电信网的业务和能力实现初步的互相调用 引入能力提供商( EP),提供能力集成和运营 引入业务云,提供外部服务 统一接入 /webmoney 满足下一代业务和网络的运营和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支撑精细化管理、 支撑企业国际化拓展 具备面向客户、面向服务与业务、面向网 络运营、面向企业管理提供全方位综合支 撑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打造“一个中国移动”的支撑手 段。坚持集中化原则,构建跨省、跨地域、 跨国的集中的 IT支撑体系 提升系统标准化程度,构建流程统一、信息 共享、资源集中配置的 IT支撑网 发 展 目 标 IT支撑网发展 标和 构建集中化、一体化的 IT支撑体系,支撑全业务发展,打造面向网络支撑系统、 业务支撑系统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世界领先的的 IT支撑能力 一 段 C域系统 P域系统 业务支撑 系统 段 网 网和 P域系统建 C域系统 支撑业务发展, 网管与业 务能力 ,支撑 的 运 体系 网管支撑 系统 业务服务标准化 共享 支撑服务 持 构建业务支撑 能力, 持 化精细化运营管理, 全面 能化营 支撑 支撑高 运 , 网管与运 能力 ,支撑 代化运 体系 运 全 理,支撑 、全 管 服务 能力 管理信息 系统 化 地 服务 中 全 WEB化 服务 户服务 跨域高 的支撑服务共享 跨域 化资源 合及 配 客户 动的业务动 配服务 、高 展 的 支撑 全 动 资源 化 体 服务 满足 客户 /webmoney 以支撑运维集中化和全业务发展为核心业务目标,实现网管从面向设备 /网络拓展到面向业务 /服务 /客户 /市 场的转型,实现从专业网管到综合网管的新发展 加强 IT基础架构资源规划和共享,提升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伸展性 建立标准化信息模型、接口模型,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开放、应用服务集成 立足现状,分步平滑演进,急用先行 全力推进 NGBOSS建设,构建业务支撑核心能力;持续深化精细化运营管理、全面落实智能化营销支撑 助力 TD业务规模运营、全业务差异化竞争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三大任务的落实,满足公司在全业务竞争时期的 业务发展要求 网管支撑系统 业务支撑系统 全面深化业务应用体系,完善人力资源、财务和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支撑,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系统 建设,构筑海外运营支撑平台,进一步增强企业高效运营和管理决策支持能力 加快整合技术支撑资源,积极推动虚拟化技术应用,建设接口平台、业务交换中心和主数据管理平台,探索 和尝试“云化”服务,逐步构建灵活、易用、扩展、透明的应用、集成和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 IT支撑网总体发展策略 /webmoney 网管支撑系统 资源调度 虚拟机 虚拟硬件资源架构 物理设备 虚拟机 物理机 管理 计算和存储 资源池 管理信息 系统 应用 API 海量数据处理平台 业务支 撑系统 资源能力 IT支撑网集中化建设 -云计算推动硬件资源集 中化 IT支撑系统 云计算是未来 IT基础设施建 设的革命,是企业降低建设 和维护成本的重要手段 支撑云的建设上,初期维持 现有三大支撑体系界限,在 业务支撑系统、网管支撑系 统、管理信息系统分别建设 云计算系统;未来促进三大 IT支撑系统的云计算平台融 合 在经分等 OLAP应用中逐步引 入基于 PC集群的海量数据处 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IT支撑网近期发展思路 -业务支撑系统 全力推进 NG建设,构建支撑核心能力 以 CRM、 BOSS(含宽带 P-BOSS)以及经营分析系统为核心载体,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三大类客户 ,加快打造全业务运营的融合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数据业务的精确实时计费能力、稳步构建以 NG 网状网为基础的一体化业务支撑能力、积极探索物联网产品等新型支撑能力 积极探索物联网等新型支撑能力:研究和探索 M2M体系的组网架构和关键节点功能;在南方基地建设业 务支撑系统的云计算;进一步深化试点,引入 ESB架构,推动 CRM、 BOSS以及宽带 PBOSS“服务封装”的 标准化;在实现数据业务实体营销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信息范围,尝试进行数据业务统一积分 完善管理手段,进一步丰富 BOMC功能应用:通过 BOMC工程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在 IT运维能力的基础 上强化 IT管控能力,达到“主动服务、优化管理”的目标 关注信息安全,继续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将行为审计和业务安全审计纳入 4A管理体系;建立安全 运营监控体系;加强全网门户网站及网上营业厅安全防护能力,全面开展安全加固 继续进行南方基地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拓展纳入集中管理的下属子公司范围,拓展集中建设的应用系 统范围 发展原则和策略 /webmoney - 11 - 综合网管建成后,专业网管最终演进为采集模块,其硬件利旧,纳入 IaaS CM- IT支撑网近期发展思路 -网管支撑系统 总体发展思路 按照 -OSS2.0框架建设面向全业务运营、面向客户感知、面向全专业高效运维的网管支撑系统 面向全业务运营:新增资源管理、业务开通、集团客户 /SP等业务质量监控、用户侧设备监控、业务流 量流向分析等相关能力 面向客户感知:建设智能化无线网优平台;通过自动拨测、路测、信令监测掌握客户感知和热点小区 质量;加强投诉处理支撑 面向全专业高效运维:从分专业网管演进到全专业综合网管,支撑全专业高效运维 演进原则和策略 业务优先、架构先行:以业务能力、管理支撑提升为主,配以进行框架结构调整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发展中演进,现有专业网管系统功能以从弱到强的顺序逐步迁移到综合网管系统 中;综合网管从新网元、新功能、跨专业关联功能入手,逐步发展 高起点、平滑过渡:新系统确保以现有网管整治成果为起点,迁移方案充分考虑用户体验 科学发展、夯实基础:优先扎实建设基础性网管技术平台和网管应用平台 专业网管演进 按照网管新规划,专业网管主要实现扩容网元同步接入,不再进行大的功能升级改造 演进过程中,专业网管做为综合系统数据源,功能逐步向综合网管迁移 /webmoney IT支撑网近期发展思路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应用体系 提升决策支持水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完善及全国推广 完善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以业务活动为导向、项目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系统 推进供应链管理:建设服务于采购物流一体化集中供应体系的仓储物流平台;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国推广资产管理系 统实施; 拓展人力资源应用: HR系统功能完善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实现海外运营支撑:海外 ERP和 Portal 其他: ERP应用提升 ;手机综合服务平台南方基地建设等 技术支撑体系 为了实现高效、便捷和集成的业务功能,更好地支撑一体化的企业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灵活、易用、扩展、透明 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应用服务体系、应用支撑体系、 IT基础设施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总体框架,以“事前防护和事后审计并重、前台管控和后 台加固并重、技术手段和管理 要求并重 ”为原则,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体系, 基本实现信息安全的 可控、可知、可管理 总体发展思路 /webmoney 时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第一阶段 节点引入 OTN接口 (G.709),加强管理 能力。节点引入入 OTN交叉,采用环网架 构,加强组网、保护、互通能力 干线 (省际 省内) 城域 接入 城域核心传输采用 SDH或 WDM 高品质要求业务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