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本文对狼牙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况进行了工程分析,研究了项目建设可 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景区开发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评价了研 究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 预测了项目建设施工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 项目建设主要是施工期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景观环境的影响;根据工程分析得到的参 数,采用水土流失公式进行土壤流失量计算,同时运用生物生产力评价法进行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 表明水土流失现象在项目施工结束后的13年内可能仍会较严重, 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这种不利影响可逐渐减弱,最终恢复到建设前的天然水平,工程 对自然体系生产能力的影响是评价区内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提出了景区开发对区域 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项目施工和营运后的情况表明,评价区内自然体系的平均 生产能力变化较小,自然体系等级没有衰退,与生态环境预测结果接近,说明该评价采 用的评价预测方法比较准确,可应用性较强。 关键词:关键词:狼牙山,景区开发,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this scenic area of mount langya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area the mai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paper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section describes the overview of the project and make an engineering analysis, the thesis project may b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 conclude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mainl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environment, so evalu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prediction.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using the soil erosion equation to calculate soil loss, while the use of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and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ediction, too a result of soil erosion in the project after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1 to 3 years may still be more serious, with the gradual recovery of vegetation, such adverse effects can be gradually weakened and eventually return to the natural level of pre-construction; works on the production of natural systems ability to evaluate the natural system can bear.the third part of the scenic area development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key words: langya, are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mpact prediction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的应用研究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系本人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 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北电力大 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华北电力 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北电力大学,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一 章 引 言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但在其繁荣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 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是掠夺式开发,对旅游区及 旅游景点的粗狂式管理,以及旅游设施的过渡膨胀等,都损害了旅游业赖以生存 的生态环境质量,威胁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联合国评选出全球濒危旅游景点,其中埃及帝 王谷、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以及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园、中国西藏等均榜上有名,其 中部分景点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组委会一致认为,西藏上榜的重要原因是过度开 发。 江南古镇周庄率先在国内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旗号,而目前去过的人们 大多都会失望。据了解,过去周庄主要靠摆渡进入,但为了开发旅游,1998 年周 庄“告别摆渡” ,建起了 1 座水泥大桥,从此旅游客车长驱直入,破坏了周庄的原 生态。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数千万元投资的吸引,当地政府不顾规划设计,在周 庄南湖区域兴建了一座“全福寺” ,这里曾是陆龟蒙垂钓处和刘禹锡寓所遗址,现 在却被现代水泥梁柱的寺庙所占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经对武陵源等国内多处“遗产”亮起红灯,限期整改, 否则将取消其资格。武陵源为恢复原有景观景貌,花了 10 个亿,远远超出了它带 来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旅游区开发,特别是生态型旅游区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对生 态环境具有相当的破坏性,其破坏性不仅具有长期性而且具有难以恢复性,因此 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亟待研究, 以减小旅游区开发完成后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 主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因此系 统、 科学的评价和预测景区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很重要的。 根据 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的规定,需要对景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 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评价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从技术和 环境保护方面论证环保治理设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减轻 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建议,可以为当地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管 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以狼牙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例重点研究了狼牙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对 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针对项目的特点,首先进行了工程分析,通过工程分 析确定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期挖填土方、 铺设路面、修建步游路等工程行为,对当地的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生态变化; 营运期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等对景区及公路沿线的大气及声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 响。因此,本评价以工程分析、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分析和项目对生态的 影响分析作为评价重点。然后在对研究区域内的环境现状充分调查和科学评价的 基础上,预测了狼牙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后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的可行性论证。本文结合该类项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提出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研 究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本文的评价技术路线见图 1-1。 图图 1-1 评价工作程序图评价工作程序图 生态环境现状调 研究国家有关法律文件,研究与本 生态区有关的其他文件;初步生态 环境现状调查和初步狼牙山基础设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 别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狼牙山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分析 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标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3 第 二 章 项 目 概 述 及 工 程 分 析 2 2.1 项目概况 易县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景区基础设施工程, 工程主要包括: 西水循环公路 2 公里、景区内总长 27km 的循环步游路、西水停车场 1 座、7 个环保 厕所及 3 个水冲厕所、 污水治理措施及其他基础设施。 占地总面积为 2.2733 万平方米, 其中:林地 0.6 万平方米,农村道路 1.5 万平方米,未利用地 0.1733 万平方米。本项 目总投资为 2040 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配套 612 万元, 拟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1428 万元。 环保投资 75 万元,占总投资额的 3.7%。 2.2 环境概况 2.2.1 地理位置 易县位于东经 11451051153812、北纬 390230 3935 50,地处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北端,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保定市北部。北 部及东北部与涞水县相连,南部与徐水县、满城、顺平县接壤,西部与涞源县毗邻, 东部与定兴交界。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保定市易县西南部山区。工程地理位置见附 图 1。 2.2.2 自然环境概况 2.2.2.1 地质条件 (1)地质 狼牙山森林公园在距今 8.5-5.7 亿年隆起为陆地,在距今 5.7 亿年4.5 亿年的古生 代又下降为海洋,称为华北浅陆表海。从距今 4.5 亿年后,本地区又隆起为陆地,并接 受了长期陆相沉积,伴随着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造山运动,构成了太行山脉的主体,狼牙 山森林公园地带为瑶纪形成的沉积岩。 (2)构造 狼牙山森林公园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河北地质构造中山西台背斜区的北端。 (3)地形地貌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4 狼牙山森林公园地处太行山北端东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东连平原,西倚太行, 南连丘陵,北接南湖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狼牙山山峰峭立,如鬼斧神工,最高 海拔 1105 米,最低海拔 150 米,高差达 955 米,大部山峰海拔 500-800 米。地貌十分 复杂,既有陡峭的山脊、山峰,又有平地;既有深沟峡谷,又有缓坡漫滩。地形西北高, 东南低,坡度在 20-62之间。 (4)土壤 根据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材料。狼牙山森林公园内的土壤为一个土类,即褐土类, 两个亚类,即石灰性褐土和褐土性土。总的特点是:宏观水平是由低向高,由东向西随 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发生演变规律,即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是质地山,多为石灰 岩岩石,由于风化慢,水土流失,因此中上部苍岩裸露,植被稀落,石多土少,土层一 般在 10-20 厘米,成鸡窝状分布,深浅不均。丘陵岗坡主要有石灰岩类、古洪积堆呈 孤立状存在,它的形成在第三世纪之前,后被黄土覆盖,时间长久,土被水冲走而岗顶 基岩、卵石裸露,为非耕种薄层粗骨多砾褐土性土。中下部被垦为农田,土层在 20 厘 米左右,为耕种型薄层褐土性土。 2.2.2.2 气候条件 (1)气候 狼牙山气候适宜,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度的悬殊而形成平原半干旱和山区 半湿润气候特点,春季平均气温 3.2,夏季平均气温 25.3,冬季平均气温-3,全 年极端最低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 41.6。 (2)光照 狼牙山森林公园光照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历年日照时数为 2630.6 小时,历年日 照百分率 59%, 全年25积温 4577.o(初日 18/3, 终日 12/11), 10积温为 4265.1 (初日 6/4,终日 24/10),无霜期 180 天。 (3)降水 狼牙山森林公园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雨 量集中;秋季凉爽,雨量不定;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历年平均降水量 564.5 毫米,其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5 中 74.7%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秋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14.6%,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8.7%, 冬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2%。年均蒸发量为 1650.6 毫米,是降水量的 2.9 倍。 (4)风 春、秋、冬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历年各月平均风速为 1.8 米秒,以春季风 速最大,为 2.5 米秒,八级以上大风年均 25 天。 2.2.2.3 水文条件 易县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支上游。主要河流有拒马河、北易水河、 中易水河、瀑河、漕河、界河等。大气降水渗入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山区沟谷和 河流的渗漏是地下水的另一补给来源。 2.2.2.4 森林资源条件 狼牙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景观独特,风光旖旎,总面积 2165 公顷,有林地 1520 公顷,森林覆盖率 70.2%。 (1)植物资源 狼牙山森林公园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上,属华北植物区系;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狼牙山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灌草 从、草丛、岩生植被、湿生植被、水生植被 9 种,植物资源有 96 科 325 属 817 种。 乔木:针叶树种有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云杉、侧柏、园柏、铺地柏;阔叶树种有核 桃楸、山核桃、鹅耳枥、栓皮栎、槲栎、青檀、桑树、杜仲、构树、山楂、沙果、海棠、 苹果、山荆子、李、红果、杏、桃、梨、山桃、樱桃、山杏、柿、黑枣、枣、皂角、合 欢、刺槐、国槐、苦楝、臭椿、香椿、楷木、火炬树、五角枫、栾树、白蜡、榆、毛白 杨、山杨、垂柳、旱柳、加拿大杨、214 杨、北京杨等。 灌木:主要有黄栌、荆条、酸枣、山皂角、花椒、石榴、绣线菊、月季、紫荆、紫 穗槐、胡枝子、锦鸡儿、杜鹃、鼠李、丁香、流苏、枸杞、锦带花、六道木、红瑞木等。 草本:主要有羊白草、黄背草、茅草、节节草、星星草、蒿类、蒺藜、含羞草、蓖 麻、马兰、山韭菜、羊胡草、鬼叶草、灰菜、串红、鸢尾、石竹、桔梗等。 药材:主要有柴胡、蒲公英、党参、车前、半夏、甘草、防风、灵芝、大红袍、荆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6 芥、丹参、知母、木通、五味子、金银花、白头翁等。 攀援植物:主要有山葡萄、豌豆、牵牛花、爬山虎、猕猴桃、瓜萎、丝瓜、葫芦、 南瓜、忍冬、葛藤等。 观赏植物:菊花、月季、美人蕉、芍药、秋海棠、西府海棠、隶棠、鸡冠花、葵花、 玫瑰、腊梅、刺梅、蔷薇、紫薇、榆叶梅、碧桃、百日红、木槿、黄刺玫、迎春、连翘、 山杏、山桃、樱花等。 水生植物:主要有薄罗藓、金鱼藻、黑藻、苦藻、龙须眼子草、水芹等。 (2)动物资源 现有动物资源为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及昆虫。 哺乳纲:主要有松鼠、黄鼠狼、刺猬、獾、野兔、田鼠、蝙蝠。 鸟类:主要有麻雀、喜鹊、斑鸠、鹞、鹰、乌鸦、鸽子、布谷鸟、猫头鹰、啄木鸟、 山雀、拾鸡、野鸡、翠鸟、窝乐、百灵鸟、黄鹂。 节肢、环节、软体动物:主要有虾、蚌、水蛭、蚯蚓、蝎子、蜘蛛、土元。 昆虫:据专家估计,昆虫种类有 1 000 余种,像蟋蟀、蝈蝈、螳螂、蜻蜒、蚂蚱、 蝴蝶、金龟子、天牛等等。 2.2.3 狼牙山简介 狼牙山古称郎山,位于易县城西南 45 公里处。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森 林公园。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瓣海拔 1105 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 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但“阎王鼻子” 、 “小鬼脸”等险要之处仍 需贴壁而过,十分险峻。登高远眺,群峰林立,峥嵘险峻,状似狼牙,涧浃之雾飘渺神 奇莫测。 狼牙山风光倚丽, “狼牙竞秀”为古燕都古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黄”之称。山上 既有流泉飞瀑,苍松翠柏、红玛瑙溶洞,又有石棋盘,老君堂等历史遗迹。尤其是巍然 矗立的棋盘坨顶峰的五勇士纪念塔,高大雄伟,上有聂荣致元帅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 念塔”九个大字,塔底层有五勇士头像浮雕。塔内有钢梯直通塔顶,上塔顶凉亭俯瞰,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7 千峰竞立,浮云缭绕,狼牙山雄姿尽收眼底。 2.2.4 社会环境概况 易县辖 18 镇 469 个行政村(含 6 个居委会) ,人口 55.7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8 万。全县农业劳力 22 万,其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 16 万。2005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 值 32.06 亿元。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京津经济圈内,毗邻北京市郊西南边缘,地理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京原铁路穿越山区,高易铁路穿越平原,通过京广西 线公路,津同公路、紫玉公路、泥岭公路、良川公路五条干线辐射县外,乡际公路四通 八达,纵横成网。 2.2.5 环境功能区划 本工程建设区域位于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 属于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中的一 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一级标准。 本工程建设区域处于国家森林公园内,属农村地区,声环境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32008)1 类标准。 2.3 景区内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3.1 交通条件 进入景区的公路路面宽 3.5 米,错车困难,且农用车、人力车、各种旅游车以及 行人混杂使用,使景区对外交通成了一个瓶颈,尤其旅游大巴,通行更是困难,经常 堵塞。 本项目景区内步行道仅有一条上山步道,大部分为砂石路,台阶残缺不全,路面 狭窄,有的路段宽不足 1 米,游客安全难以保障。只有一条通往狼牙山纪念塔的步道, 没有回路,造成旅游资源浪费,有景无路现象十分严重。 景区内目前两个停车场, 能停靠大小车辆不足 50 辆, 旅游高峰期, 车辆无处停放, 游客只能停放在 2 公里以外的山下,给游客造成诸多不便。 2.3.2 接待设施条件 景区内目前设有景区管理处,拥有两大综合性宾馆酒店,分别为狼牙山宾馆和中 凯大酒店,最大接待能力为 900 人(次)/天。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8 2.3.3 给排水条件 目前整个景区内无完整的供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除管理处及两大宾馆有部分给 水设施外,各景点的生活用水取自附近山泉之水.由于山泉水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 而且未加整治,无贮水设施,故供水无保证。 目前景区内现有公厕均为旱厕,无排水系统及处理设施;餐饮、住宿等生活污水 及垃圾也无组织的排放(倾倒)入附近山沟,环境卫生较差,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3.4 电力、电讯条件 目前景区电源由南约 5 公里的灵动变电站架空 10kv 线路供电;景区通讯由东西 水村电信支局接连固定电话,并有中国移动、网通移动通信的通信网络,通信很方便。 2.4 项目建设内容 景区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 西水循环公路 2 公里、 景区内总长 27km 的循环步游 路、西水停车场 1 座、7 个环保厕所及 3 个水冲厕所、污水治理措施及其他基础设施。 具体工程组成见表 2-1。 表 2-1 工程内容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地 点 建设规模结构形式 建设形式 循环公路 东水停车场-西水停车 场 2km 混凝土 原有村道 改扩建 1 路面工 程 步游路 勇士陈列馆-棋盘坨-西 水停车场景区循环路 27km 石板路面 原有山道 改扩建 收费站 西水收费站 100m2 砖混 2 西水停 车场 停车场 西水停车场 6000m2 混凝土 水冲厕所 西水停车场 50m2 砖混 水冲厕所 索道下站 50m2 砖混 水冲厕所 东水停车场 50m2 砖混 环保厕所 景区循环路沿线 7 座 垃圾桶 景区步行路沿线 150 个 3 环境整 治 垃圾中转站 东西水村村西山沟 667m2 山泉蓄水池 红玛瑙溶洞、棋盘坨、 山顶纪念塔 100m3/个 给排水管网 管理处-中凯大酒店 10km 给水铸铁管 4 供排水 工程 污水处理站 中凯大酒店 300m3/d 5 供电线 路 地下电缆 管理处-烈士纪念塔 10km 新建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9 2.5 建设方案 2.5.1 总体建设原则 (1)以国家有关政策为依据,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狼牙山景区的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在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基础上,充分体 现狼牙山景区特色风貌,使景区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并具有当地特色的文脉特征。 (3)在建设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体现环保原则,保证景区的永续经营利用。 2.5.2 建设方案 2.5.2.1 路面工程 (1)循环公路 路线长度:西水循环公路全长 2 公里,从狼牙山景区东门到西水停车场。 路线等级:山岭重丘区公路 计算车速:40km/h 路基宽度:7.5m 设计洪水频率:路基 1/50(25) 平面线形要素:极限最小半径 30m,一般最小半径 65m 超高:最大超高 8% 纵坡:最大纵坡 8% 相应 8%纵坡的坡长限制 300m 最短坡长 100m 路面结构:20cm 厚度混凝土浇筑 高程系统:本项目高程采用独立的假定高程系统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为度烈度区 平面设计:平面采用山岭重丘公路标准,在原有村道路上进行路面硬化,不增加 建设用地;并综合考虑与沿线环境相协调。 纵断面设计:路线最大纵坡 2.057%,最小坡长 170m。最小凸曲线半径 5000m, 最小凹曲线半径 5000m。设计高程为路基行车道中心线标高。纵断面设计中尽量考虑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0 平纵结合设计,以求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安全舒适的行车。 横断面设计:全线路基断面为 23.5m 行车道,20.75m 路肩。一般路段横坡为 2%的双向坡,超高按照路线规范要求实施。 路基设计:填土路基边坡采用台阶式,每 8m 一阶,边坡从上至下第一台阶 1: 1.5。第二台阶及以下 1:1.751:2.0。每层之间设置 1.0m 宽的护坡道,护坡道向外 4.0%倾斜。当采用填石路基时边坡从上至下采用 1:1,每 8m 为一阶,并满足公路 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有关石料强度、粒径大小、摊铺厚度、压实标准等技术要求。挖 方边坡坡率应根据边坡高度、地面横坡、岩土性质、地下水发育程度等综合考虑确定。 另外砌石路基一般是由砌体高度和岩石性质而确定的,高度在 1-5m 范围内的应采用 外边坡为 1:0.5、内边坡为 1:0.25,高度在 5-10m 范围内的应采用外边坡为 1:0.75, 内边坡为 1:0.6。 路基防护与排水设计:在路线方案优化的基础上,本路线沿河的填方路段采用了 砌石路基和部分浆砌片石的路基边坡防护等以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 挡墙:一般挡土墙的埋置深度要求大于 1m,襟边宽度要求大于 2m。砌石的石料 强度采用 mu50。水泥砂浆采用 7.5#。挡墙砌片的片、块石比例为 70%u、30%u(u 为砌体体积) 。 路基排水:目的是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或地下水加以拦截和引排,排除路基 范围以外,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注意予以截断,降低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之外, 在地下水丰富路段设置了较路面底面低的纵、横排水盲沟和路基边沟下设置渗沟等措 施,把地下水位降低,以保证路基稳定。本路段路基排水主要采用自然排水。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本路段处于山区,路线经过重丘地和山区地带,路基填土 基本由路堑挖方供给, 路线用地除路线本身占用土地外, 对施工现场采用租地的方法, 尽量采取边坡荒地,对不得已而占用的耕地施工完成后整体还耕。 (2)步游路 路线长度:上山步行道路全长 27 公里。 路面宽度:路面宽 1.5 米,个别路段面宽 2 米。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1 路面结构:水泥石结构,台阶为浆砌石块,路面铺设天然石板,危险地段架设防 护栏。 路线设计: 山上步行道总里程 27 公里, 其中: 改建陈列馆至纪念塔上山路 4 公里, 新建纪念塔至跳崖处砂石路 3 公里,新建西水停车场至棋盘坨路 3 公里。这三段上山 步行道台阶为浆砌石块,路面铺设天然石板。 新建老君堂至纪念塔 7 公里,新建五勇村至老君堂路 3 公里。新建蚕姑坨至老君 堂石阶路 4 公里,改建蚕姑坨下山路 3 公里。这四段路采用水泥石结构,并架设防护 栏。 路基排水:本路段路基排水主要采用自然排水。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本路段处于山区,路线经过重丘地和山区地带,路基填土 基本由路堑挖方供给, 路线用地除路线本身占用土地外, 对施工现场采用租地的方法, 尽量采取边坡荒地,对不得已而占用的耕地施工完成后应整体还耕。 2.5.2.2 西水停车场 停车场总占地面积 6000m2,位于西水矮山,为规划的山坡林地,现场勘察只有少 量的灌木杂草,停车场建设需要进行山体爆破,拟采用微差爆破,停车场地基填土平 整,全部由爆破下的石方、土方供给,停车场路面为 20cm 厚度混凝土浇筑结构,用 可停放 250-280 辆大中型旅游车,可停放 280-300 辆小型轿车。 在西水停车场设置收费管理站,建筑面积 100 平方米,结构形式采用砖混结构。 2.5.2.3 环境整治 为保护景区环境,完善景区功能,满足游客需要,在景区内增设 3 座水冲公厕、7 座环保型厕所、150 个景点沿线垃圾桶及垃圾中转站一座。 水冲公厕拟建设在西水停车场南侧、东水停车场西侧、索道下站,采用水冲式厕 所,建筑面积 50 平方米,结构形式采用砖混。其中西水停车场水冲厕所设置化粪池, 化粪池定期由罐车清掏,运出景区后沤制,用于当地农田施肥;东水停车场及索道下 站水冲厕所设置化粪池,冲厕废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在步游路沿线主要景点处布置 7 座环保型厕所。该厕所粪便自动打包,无冲厕废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2 水产生。 在步游路沿线及停车场增设 150 个垃圾箱。垃圾箱拟建成固定式,其外观设计采 用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特色造型,以保护景观环境。 垃圾中转站位于东西水村西山沟内,占地 1.0 亩,周围 500 米范围内无居住区及 永久性建筑物,整套设备建设于地下,密闭集装箱收集。 2.5.2.4 供排水工程 为解决景区用水水源紧张及旱季与农业灌溉争水问题,新打深井一眼,增建深井 泵房一座。 为解决游览区主要景点的生活及消防用水问题,在红玛瑙溶洞、棋盘坨和山顶纪 念塔三个主要景点增建容积为 100 立方米的蓄水池各一座,以截流和储存山泉水,增 建水泵房各一座,内设加压水泵和相应的给水管道,以满足其生活及消防用水的水量 和水压要求。溶洞景点水的水源取自洞后暗泉水,贮存、加压给排水自成系统,棋盘 坨景点的水源取自附近的仙女水,纪念塔景点用水量,经棋盘坨水泵站加压供给。 由于山泉出水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在干旱季节山泉出水量很小,个别泉水 干枯。因此,以山泉水为水源,对不断发展扩大的旅游区的生活和消防用水将无法充 分保证,为了彻底解决旅游区的供水水源问题,在棋盘坨下面的老湾附近的河道上建 一拦水橡皮坝,用以截流和贮存河流上游的雨水泉水,再经加压水泵和给水管道输送 到各景点的蓄水池,以确保不断发展扩大的景点及配套设施生活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给、排水管网采用地下沿路铺设,主要从管理处至中凯大酒店,在路面维修过程 中同时施工。 污水处理设施位于中凯大酒店会议楼楼后山坡地,拟采用膜生物反应系统 (mbr) 。 2.5.2.5 供电线路 拆除老变压器,安装节能型新变压器。 对低降配电系统全面规划,埋设地下电缆 10km,从管理处至烈士纪念塔,在步 游路维修整治过程中同时施工。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3 2.6 工程施工期及动用土方量 2.6.1 工程施工期 本工程 2007 年 5 月开工,预计整体 2008 年 11 月完工。 2.6.2 工程动用土石方量及主要建筑材料 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东西水公路;地下铺设供电线路、供排水管网;西水停 车场,由于规模较小,因此本工程动用的土石方量较小。详见表 2-2。 表 2-2 本工程预计动用土方量统计表 工程名称 挖方数(m 3) 填方数(m 3) 弃土石数(m 3) 循环公路 2.6 万 2.6 0 铺设线路 500 500 0 铺设管网 600 600 0 停车场 3000 3000 0 本工程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石板 80280m2、沙子 10505m3、碎石 11900m3、水泥 5595t、钢筋、木材等。原材料均由当地采集外购。 2.7 旅游人数预测 狼牙山景区自 1996 年创建至今游客已增长了几倍,根据近五年游客数据为基数, 预测未来游客规模。 表 23 狼牙山景区旅游人数调查表 年份 递增率(%) 年增长数(人次) 年游客人数(人次) 2002 2472 123607 2003 2 2522 126079 2004 2 10288 128601 2005 8 11111 138889 2006 8 15000 150000 2007 10 24750 165000 2008 15 37950 189750 2009 20 22770 227700 2.8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工程建设在狼牙山景区范围内,将会对狼牙山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 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均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变化而导致区 域自然体系生产能力降低是生态影响的直接表现;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水污染物、大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4 气污染物、噪声和振动、固体废弃物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狼牙山纪念地 基础设施的开发有利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2.8.1 工程施工期影响因素分析 2.8.1.1 工程施工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由于工程建设活动在景观影响敏感区域实施, 在建设中因缺乏对景观资源的 特殊性认识或缺少审美观念而造成景观资源的破坏, 破坏植被的连续性和山体整体性, 造成不良景观。 (2)其它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可能存在如侵占、破碎化、阻拦、不协调等直接或间 接影响。 2.8.1.2 工程施工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地质地貌的影响 引起微地貌的变化 工程建设时开山炸石,削坡整平,都将直接改变山体的微地貌形态。西水停车场 的建设将彻底改变建设区域的原生微地貌。 导致岩石强度减弱 施工时的爆破震动,可使局部区域节理构造不完善的基岩各种裂隙扩大,导致岩 石松动,强度减弱,同时,坡面上堆积物被剥离,微地形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流水 侵蚀、片状剥落、冻融冰劈和矿物水解等外营力的作用,将使岩石强度进一步减弱。 水土流失 建设区地形坡度较陡,项目建设前因地面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不甚明显,但在 项目建设过程中,植被受到破坏,开挖出来的土石和新出现的裸露面均增强了水土流 失的可能性,在受到洪暴等因素诱发时还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灾害。 (2)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植被受到破坏 项目施工的范围不是很大,虽不会引起明显的生态失调现象,但在施工期间仍会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5 导致局部区域生物量的减少。据调查,项目施工区域没有珍稀名贵植物的记载。 引起动物迁移 施工期间,爆破、砍伐、挖掘、搬运等人为活动,必将对原栖息的动物产生较大 干扰,引起较多的鸟类和兽类迁徙。 2.8.1.3 施工期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施工期废气的影响 岩石爆破、物料生产和装运、堆场扬尘和路面扬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 要发生在施工期间。 (2)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 施工主要噪声源为: a 机动车辆行驶(流动声源); b 砂石料加工 (固 定声源) ;c 混凝土拌和(固定声源) ;d 开挖爆破(固定声源) 。 (3)施工期对水体的影响 该项目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产生生活污水。 (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过程开挖的土石方。应设置合适的堆积场所,避免污染环 境、破坏景观。 2.8.2 工程运营期影响因素分析 2.8.2.1 运营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1) 景区建设工程中可能建设与景观不协调的设施破坏了景区自然景观资源, 影 响景区连续性,破坏人的审美过程; (2)随着工程建设完工,游客增加将对景区的某些环境感应指标产生影响,如拥 挤度、景区接纳能力等。 2.8.2.2 运营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施工结束,意味着对地质地貌不再产生破坏作用,但已经产生的不良后果仍将继 续起作用,水土流失就是很明显的一种。工程建设时,在施工场地和运输便道的植被 均要受到严重破坏,山坡上缺乏植被保护,很快即成为导致水土流失的现实因素,另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6 外,堆弃在山坡上的废弃土石若没有得到合理处置也会成为潜在的水土流失发生源。 2.8.2.3 运营期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景区基础设施投入运营后,公路交通产生的噪声、汽车尾气等将对沿线居民生活 环境及景区造成不利影响。 2.8.3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该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了游客,扩大了游客游览的范围;如果把旅游从“游” 和“览”两方面加以分析的话,公路的建设项目使部分游客节约了体力和时间,从而 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景观审美的愉悦之中。 (2) 当地居民迫切希望通过对狼牙山景区的开发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高自身 的生活水平,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整体上 带动景区内贫苦居民改善生活。可以说,狼牙山纪念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举措。 (3)从易县大环境来说,对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积 极的作用。 2.9 小结 根据上述工程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狼牙山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 是施工期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景观环境的影响,所以评价重点应放在项目建设施工期 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7 第 三 章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该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与环境 服务功能,研究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对影响的反应和敏 感程度,确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明确建设单位的环境责任,并为区域生态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按照 hj/t1919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该工程对生态的 影响范围小于 20km2,生物量减少小于 50%,无珍稀、濒危物种消失且不会引起连通 程度变差,项目建设主要是在原有设施基础上进行,生态破坏较小,因此,确定生态环 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1 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植被类型层次结构复杂多样 狼牙山景区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上,属华北植物区系;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 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狼牙山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灌草 从、草丛、岩生植被、湿生植被、水生植被 9 种,植物资源有 96 科 325 属 817 种。 (2)动物资源多样性 现有动物资源为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及昆虫。 哺乳纲:主要有松鼠、黄鼠狼、刺猬、獾、野兔、田鼠、蝙蝠。 鸟类:主要有麻雀、喜鹊、斑鸠、鹞、鹰、乌鸦、鸽子、布谷鸟、猫头鹰、啄木 鸟、山雀、拾鸡、野鸡、翠鸟、窝乐、百灵鸟、黄鹂。 节肢、环节、软体动物:主要有虾、蚌、水蛭、蚯蚓、蝎子、蜘蛛、土元。 昆虫:据专家估计,昆虫种类有 1 000 余种,像蟋蟀、蝈蝈、螳螂、蜻蜒、蚂蚱、 蝴蝶、金龟子、天牛等等。 (3)森林景观资源 景区所在地全部为低山,绝大多数山峰海拔在 500-1000 米,山体植被没有明显的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8 垂直分布,海拔 500 米以下以经济林、 落叶乔木林为主;海拔 500 米以上以落 叶乔木和落叶乔木、灌木混交林为主; 中间存有部分常绿树,但未形成明显的 主林层次和优势树种。森林季相景观明 显,春季杏花、桃花、刺槐花竞相绽放, 争奇斗艳;夏季,漫山翠绿,郁郁葱葱, 景色宜人;秋季,红、黄、绿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翠绿相间,景 色宜人。 (4)人文景观资源 五勇士纪念塔位于公园的主峰海拔 1100 米之上,四周悬崖峭壁。1942 年晋察冀 地区政府为表彰五勇士宁死不屈的精 神。 在狼牙山棋盘陀的主峰上修建了 “五 勇士纪念塔” 。 老君堂位于狼牙山西侧,有殿堂两 栋。 三教堂位于棋盘陀西北侧,因其堂 内同时供奉“如来、老子、孔子”佛、 道、儒三祖而得名,堪称中华奇观。 3.1.2 景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分析 (1)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由于拟建工程地区的山势陡峭,坡度较大,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处的表层土 壤极易在雨滴击溅和冲刷下,随径流沿坡面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 狼牙山是质地山,多为石灰岩岩石,由于风化慢,水土流失,因此中上部苍岩裸 露,植被稀落,石多土少,土层一般在 10-20 厘米,成鸡窝状分布,深浅不均。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9 丘陵岗坡主要有石灰岩类、古洪积堆呈孤立状存在,它的形成在第三世纪之前, 后被黄土覆盖,时间长久,土被水冲走而岗顶基岩、卵石裸露,为非耕种薄层粗骨多 砾褐土性土。中下部被垦为农田,土层在 20 厘米左右,为耕种型薄层褐土性土。 目前狼牙山景区范围内植被状况良好,工程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 70.2%, 其树冠截留部分降雨,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减缓了暴雨对地面的直接冲击,构成 对地表的第一道防线;林下灌丛草地发育良好,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和缓流作用,能 够充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使得该区域林地带的水土流失现象并不明显,大部分为 轻微度侵蚀。 工程建设区域也有一部分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段, 其土壤侵蚀强度略高, 因地势、 植被覆盖率等情况差异,其土壤侵蚀级别在中度、乃至极强度。一旦森林覆盖率下降, 土壤侵蚀强度向严重发展的可能性较大。 3.1.3 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利用保定市林业调查设计队对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勘察分析资料,结合生态环境 现场调查情况,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生态环境评价。 狼牙山景区植物资源丰富,总面积 21.65km2,林地约 15.2km2。 (1)以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落叶阔叶林,面积 8.5km2,占评价区 域的 39.3%。 (2)以果树、杨树为主的人工生态林。主要分布在狼牙山周围,树种单一,林相 整齐,面积 6.7km2,占评价区域的 30.9%。 (3)以荆条、酸枣、羊白草、黄背草为主的灌丛草地。主多分布在建筑物、道路、 山石附近面积 3.27km2,占评价区域的 15.1%。 各种类型的分布面积统计结果见表 3-1。 表 3-1 评价区域植被类型统计 植被类型 面积 (km2) 占评价区 域(%) 平均净生产力 g/(m2a) 1 以针叶林、阔叶林为主落叶阔叶林 8.5 39.3 1000 2 以杨树、果树为主的人工生态林 6.7 30.9 800 3 以荆条、酸枣、羊白草、黄背草为主的灌丛草地 4.2919.8 550 合计 19.4990 832.2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0 按照奥德姆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划分等级评价标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总生产力 的高低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最低:荒漠和深海,生产力最低,通常为 36.5 g/(m2a)或少于 182.5 g/(m2a); 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疏草原等,平均生产力约为 182.51095 g/(m2a); 较高:热带雨林、浅湖等,平均生产力约为 10953650 g/(m2a); 最高:少数特殊的生态系统(农业高产田、河漫滩、三角洲、珊瑚礁、红树林) , 生产力约为 36507300 g/(m2a),最高可达 9125g/(m2a)。 经以上分析可见,评价区域由于处于山区,但总生产力仍可维持在奥德姆生态系 统等级评价标准中山地森林这一级别。 3.1.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该区域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大部分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属于微、轻度侵蚀区,但 由于该地区土层较薄,地势陡峭,一旦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状况有趋向严重的 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工程拟建区域景观生态体系的生产能力较强, 为 832.2g/(m2a),具有受到破坏以后的恢复能力,但对内外干扰的阻抗能力较弱。因 此,该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基本符合该自然体系应具有的能力级别,属于良好等级。 3.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2.1.1 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对局部地形、植被的破坏,必将在短期内对区域的景观环境产生不利影 响,本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选址充分考虑了景观资源的特殊性,避免造成景观资源的破坏。建设公 路、步行道路线即为原有公路、山间小路,经拓宽后改建,可减少因植被破坏而形成 不良景观影响。 (2)工程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对局部地形、植被的破坏,不会影响景 区景观的观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核心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滞销产品分析考试题
- 2025便捷入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编导制作考试真题及答案
- 人防工程设计创新与应用
- 内科护理中级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考研销售试题题库及答案
- 法学专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庐江中考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保送生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 医疗中心北欧设计理念与实践
- 无人机课程培训大纲
- GB/T 45355-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数学二) 真题及解析
- 计算机保密安全教育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打印版)
- 艾滋病梅毒乙肝课件
-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讲课答辩英语学科全英答辩题目汇编(带汉语翻译)
- 2025年化工分析工(高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汽车4S店客户投诉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