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docx_第1页
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docx_第2页
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docx_第3页
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徐 吉 廷(四川阿坝州地震局, 马尔康 624000)摘 要 根据四川阿坝地区的地质灾害资料, 对主要的地质灾害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并对减轻地质灾害, 保护自然环境等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主题词 地质灾害; 防御对策; 四川阿坝州四川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交替接触地带, 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 又是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这些地质灾 害严重, 破坏损失巨大,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总结阿坝州地质 灾害资料的基础上, 着重归纳分析了这些灾害破坏的特点, 提出了减轻灾害的防御对策措施。1 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111地震灾害据历史资料记载, 从公元 638 年到现在, 全州共发生 4. 7 级以上地震 72 次, 其中 7. 07. 5 级地震 4 次, 6. 0 6. 9 级地震 10 次, 5. 0 5. 9 级地震 39 次, 4. 7 4. 9 级地震 19 次。这 些地震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1) 地震烈度偏高从历史上发生的 72 次破坏性地震中, 目前已确定其烈度的有 39 次,其中地震烈度在I 度以上的共 11 次, 占 28. 2% ; VI 度的 18 次, 占 46. 2% , VI 度的有 10 次,占 25. 6% 。 烈度最高的是 1933 年茂县叠溪 7. 5 级地震, 烈度高达 X 度。1960 年松潘漳腊的6. 7 级地震烈度达 度, 1989 年小金 6. 6 级地震烈度达I 度, 1992 年小金 5. 0 级地震烈度也 高达VI 度。( 2) 高烈度区面积相对较大1933 年叠溪 7. 5 级地震, VI 度区以上受灾面积约 12 010km 2 , 1976 年松潘 7. 2 级地震VI 度以上受灾面积达 2 261 km 2。一般 6 级以上地震就可造成大面积的地表破坏。1933 年叠溪 7. 5 级(3) 地表破坏严重地震、1976 年松潘 7. 2 级地震、1989 年小金 6. 6 级地震等均造成了大量的山崩、滑坡、地裂缝、山剥皮等地表破坏, 并且均诱发了泥石流灾害。( 4) 地震次生灾害严重次生灾害主要表现在山崩、滑坡、泥石流、洪水等方面。有的次 生灾害损失甚至可以超过地震灾害的直接损失。(5) 地震破坏大, 损失严重据资料统计1, 1933 年茂县叠溪 7. 5 级地震, 死亡 6 865收稿日期 1998_ 12_ 083 期徐吉廷: 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47人, 损失 783. 16 万元 (当时币值) ; 1976 年松潘 7. 2 级地震死亡 41 人, 损失 9 552. 42 万元;1986 年汶川映秀 4. 0 级地震,造成映秀湾电厂停电 12 m in;1989 年小金 6. 6 级地震损失21 975. 7万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将会愈加严重。112泥石流灾害阿坝州泥石流分布广泛, 东起茂县凤仪, 西至壤塘杜柯, 北到阿坝安羌, 南达小金汗牛,约占全州幅员面积的 63% 。 据调查, 全州有活动和危险的各类泥石流沟共共 5. 26 万 km 2 ,1 085条, 最大分布密度 1. 1 条 km 2。 在地震破坏区泥石流沟分布更高, 达每公里河段 2. 26条2。 阿坝州几乎每个县都有泥石流灾害爆发, 其中有 200 条威胁城镇、工矿及交通。(1) 泥石流灾害具有地区性特点 阿坝州泥石流的活动受控于构造断裂带、地震带及高 山峡谷地带。地震烈度VI 度以上破坏地区泥石流发育成灾。州内的岷江河谷、大渡河上游、白 水江、涪江上游的干旱、半干旱河谷地带水土流失严重, 分布的泥石流沟占全州总数的94% 。( 2) 突发性强 泥石流爆发时间短, 一般从爆发到结束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财产和 牲畜来不及转移。(3) 成灾损失严重 泥石流灾害常常严重威胁到城镇居民的安全, 近几年来爆发的泥石 流淹没房屋, 冲毁道路, 造成交通、通讯中断。113滑坡、崩塌灾害阿坝州境内的岷江、大渡河、涪江及其支流侵蚀、切割深度达 1 000 2 500 m ,崩塌形成提供了高大的凌空面, 坡体具有极大的位能, 并普遍存在各种卸荷位移。为滑坡和( 1) 分布广滑坡、崩塌灾害在州内的山原区和高山峡谷地带均有分布。 一般在河谷两岸和公路沿线呈带状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 州内较大的滑坡、崩塌就有 1 480 余处。( 2) 损失大据史料记载: 汉成帝元廷三年 ( 公元前 10 年) 正月岷山崩, 壅江三日水竭。 清咸丰年间 ( 公元 1851 1861 年间) 茂县沟口乡歧山崩塌压没了有一百多户居民的花虹园, 壅江数天, 江水逆流, 冲倒飞虹桥, 造成巨大的损失。1933 年叠溪地震, 震区出现大规模的山 崩、滑坡、压断岷江正支各流, 造成亘古以来的巨灾。茂县周昌坪、石鼓、白土坎等大型滑坡 和理县危关滑坡等, 迫使公路改道。1996 年 1 月 3 日黑水芦花镇附近的德石窝沟哈木山崩塌 造成堵河成湖, 埋(淹) 没公路和农田, 中断交通, 造成黑水县城停水停电。并给城区的人民生 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滑坡和崩塌物还可形成泥石流灾害。抗御减轻地质灾害的策略、措施和建议2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的综合性巨大工程, 应按“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因地制定, 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211统筹规划, 协调治理由于地震等灾害对地表的破坏和多年来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不合理使用土地, 使州 内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引起生态系统内部紊乱, 造成灾情逐年升级, 对州内经济发展 陈安勇. 阿坝州近期泥石流灾害及减灾途径. 阿坝地震, 1994 ( 1)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灾 害 学14 卷48及人民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 因此, 建议将经济开发、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等项工作统筹兼顾, 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共同协商研究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在制定总体规划时, 既要考虑到加速经济开发的措施, 保障社会经济效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又要考虑到如 何保护和改善区域环境, 提高环境系统自身调节能力, 确保生态良性循环。 达到社会、经济、 生态效益三统一, 使经济开发与环境治理、抗御灾害与防灾致富,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12 因地制定, 调整农业结构州内的岷江上游、小金川地区以及其它的半干旱、干旱地区, 以地形破碎、沟深坡陡, 植 被稀疏、少雨、干旱、风强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适宜走自给性农业, 保护性的林业, 开发性 的畜牧业, 对外型的副业、即农、林、牧、副综合发展, 互相促进的道路。据此, 首先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高产稳产田”。 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确保农民基本口粮及畜牧用粮达到自给。 其二, 加速陡坡退耕还林 还草进程, 并应合理利用宜林宜牧地, 加强绿色植被建设。其三, 建立和扩建农、林、牧业特 点基地。如水果生产基地、优质羊产品基地、沙棘产品基地、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等。发展农 副产品加工产业, 增加经济收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增强抗灾、防灾、救灾能力。213 加大执法力度, 保护减灾工作的落实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确保减灾工作能持久而有效的进行, 必须有法律的 保护。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复垦规定、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四 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等涉及环境保护和防震减灾的法规, 强制执行, 以保证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214 搞好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防灾规划地震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区划是将重点设防地区分成若干个区域, 每个区域内遭受 诸如地震动、地面建筑物破坏的地震影响程度大致相同。 在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基础上给出不 同地段的地震危害性的系列 (如土坡和堤岸的边坡稳定、断层错动、泥石流、滑坡、崩塌及地 基状况等地面可能遭受的破坏) 区划图。对重点工程要作专门的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从 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具体防灾规划和减灾措施。215 措施和建议根据阿坝州地质灾害严重的实际, 提出防灾减灾的建议, 供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1) 生物保护措施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 逐步恢复山地环境的生态平衡,是最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的方法之一。森林植被和草皮具有承雨载流、汲水、渗透、缓流、固 土等作用, 能在防止水土流失和滞洪及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在恢复植被时应大面积封山育林, 25以上的荒坡主要应种草、植树, 逐步退耕还林、还 草。 州内人们基本上都是以烧柴为主, 每年都不可避免的破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 应逐步利 用当地的巨大水电资源, 以电代柴; 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沼气, 以气代柴。这样既可以 解决能源问题, 又可改善卫生条件。森林开发要结合灾害的防治, 提高森林经营的科学水平, 加强林区的更新造林, 作到营林结合, 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2) 工程保护措施 在做好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划的基础上, 按照防震减灾 规划, 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生命线工程安全等原则, 按轻、重、缓、急, 分期分批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期徐吉廷: 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49地对具有潜在危害的地段进行工程治理, 达到预防、减灾的目的。(3) 绕避措施 位于大型滑坡、泥石流频发地段, 由于当前还无法阻止其灾害爆发, 治理 难度大、投资大, 对人类生命财产威胁不大或灾害地区人员少, 可采取回避措施。对于交通要 道也可采取绕道、改道的办法, 减少灾害损失。阿坝州多数县处于地震烈度VI 度以上地(4) 进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减轻地震损失区, 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因此, 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抗震设防涉及的面很广, 建议对一般民用建筑可根据地基条件分 别进行抗震设计, 做到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好的减灾效果。 对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必须作 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5)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 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 通过防灾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 加强群 众的灾害意识, 使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在灾害来临之时如保防御、躲避、战胜自然灾害, 减轻 灾害损失。克服对自然灾害麻木不仁, 听天由命的旧观念, 杜绝听信迷信, 坚强勇敢地与自然 灾害作斗争, 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灾害损失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只有在各级政 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奋斗才会逐步实现。 防灾减灾, 任重道远。参 考 文 献1 徐吉廷主编.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震灾害与对策研究.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12 徐吉廷, 等. 松潘小河地区地震山地灾害研究. 四川地震, 1995 ( 2)CHA RA C T ER IST IC S O F M A IN GEO L O G ICA LD ISA ST ER S IN A BA PR E F EC TU R E , S ICHU A N PRO V IN C E A N D CO U N T ERM EA SU R E SA GA IN ST T H EMX u J it in g(S e ism olog ica l B u rea u of A ba P ref ec tu re, S ich u a n P rov in ce, M a e rk a n g 624000)A b s t ra c t B a sed o n th e in fo rm a t io n o f geo lo g ica l d isa ste r s, th is p ap e r an a ly se s an din du ce s th e ch a rac te r ist ic s o f m a in geo lo g ica l d isa ste r s in A b a p refec tu re. Som e su gge s2 t io n s an d m ea su re s fo r geo lo g ica l d isa ste r p reven t io n an d n a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