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你一定会听见的北师大版1.docx_第1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你一定会听见的北师大版1.docx_第2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你一定会听见的北师大版1.docx_第3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你一定会听见的北师大版1.docx_第4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你一定会听见的北师大版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你一定会听见的北师大版2014上课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预习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不知道大家预习的情况怎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大家是否预习的标准。现在我们分两个环节检验一下。第一,文章里的词语。你有什么疑问?生:老师,我有几个字音读不准。师:说说看。生:第二段中间的“噗”,第八段的“嚏”。师:这个同学求援了,谁能解围那呢?生:第一个读“p”,第二个读“t”。师:还有吗?(学生翻书,大家沉寂)师:看来读音没有问题了。词义呢?生:老师,“无动于衷”什么意思?生:“嘈杂”什么意思?生:“充耳不闻”我不懂。生:我发现书中一个词语有矛盾,“视而不见”,既然看了,怎么又说看不见呢?师:好,大家能发现问题很好,不过,我,(我突然意识到对于起始年级要培养学习习惯,于是改了口)我也和大家一样,也存在着疑惑,我们不如一起请教一位不善言谈,却知识渊博的老师(大伙满脸的疑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便说便让第一排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眼睛却盯着课桌上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其他同学见状,赶紧拿出自己的工具书。很快,学生自己理解了几个词语的意思,而且还讲出了“衷”“充”在词语中的意思。接着我又让大家造了几个句子,以加强印象。最后我说:“是一个很会动脑筋的同学,现在我们看看“视而不见”这个词语矛盾吗。”一阵窸窣的翻书声后,终于有人说:“不矛盾,在这里是指不重视或不注意。”我表扬了这个同学一番。又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你是不是视而不见呢?这下,班里像炸了锅,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我看时机成熟,说:“别急,看谁说的好。”(这个环节看似耽搁了几分钟,但是很有必要。)师:第二,本文你读完后,有什么感受?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谈内容,可以说形式。生:我觉得文章的语言很好。生:我觉得文章读起来很是亲切。生:我想本文主要是提醒我们关注声音,用心聆听。生:老师,我感觉这篇文章问句很多。生:我发现开头几节文字很特别。师:同学们,饶了我吧!我成了众矢之的了,下面我要做王了,做一次“齐缗王”(学生开始不解,后来开怀大笑)。师:有的同学说本文语言很好,谁能独奏?一生:老师,文章里运用了许多排比的修辞。师:能列举一二吗?生:第五段和第七段。师:很好,本文不仅有些句子是排比句,还有许多段落也构成了排比,看谁能独具慧眼,快速找到。生:我觉得文章的第五,第六,第七三节构成了排比段,但是拿不准。师:这几节是不是排比段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构成排比段的要求是结构相似,句式相近。这几个段落符合这个特征吗?生:符合。师:何以见得?生:我有两点根据:一是开头都用“你总听过声音吧”的句子,二是后面都用“当”的句子。师:很好。我们就该降这样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师:我觉得文章还有几个段落也构成了排比段,你知道是哪几个段落吗?生:前三节。(异口同声)师:文章为什么用排比这种修辞呢?也就是说排比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生:使语言优美。师:不具体。优美的语言表现很多,具体怎么讲?生:生动形象。师:很好。不过,排比的作用不仅仅如此。想想你读这些句子或段落时的感觉。生:老师,我知道了。师:什么感觉?生:我觉得好像很有气势。底气很足。师:对,排比的作用就是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师:这些句子很美,我们要读出它们的美感,就要注意排比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朗诵第五,第六,第七这几节,希望大家注意语气和语势。(学生读文章)师:有人说,本文语言还富有诗意美,你怎么看?生:(沉默)师:大家读读文章前几节。想象一下“蒲公英随风飘扬,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等,是否觉得像童话一样,温馨亲切。给人以诗意美。师:文章题目是你一定能听见的,那文章的十一节和十二节给我们讲明原因了吗?这到底是为什么?请大家快速读这两个段落。生:关键是用心了没有。师:对。看来用心十分重要。专心致致,连细小的声音也能听到,否则,漫不经心,较大的声音也会“没有感觉”。师:这样,这两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呢?生:对比。师:是哪两种人的对比呢?要用文中的话。生:聪明的人和木头人。师:很好。师:那么,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呢?从书上划出来。学生划相关内容,老师巡视。师:大家划得都很好。下面老师问问大家,聪明的人聪明的原因是什么?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听时,学会拉选择和思考。师:那么“木头人”成为木头人的原因呢?生:盲目的鼓掌,跟着摇头,对外界的一切无动于衷。师:我们是唯物主义,主张实事求是。请大家抬起头,我们都是聪明人吗?举例说明。许多学生又把抬起的头低下了,有的脸都红了。师:看来我们很诚实。的确,我每个人都犯过错误,包括老师。没有一个人能说我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生:老师,以后我一定听您的话,及时完成作业。以前我总认为时间还长,进了中学了,该好好休息一下了,尽管您给了讲了不少道理,但是我没有听进去。生:我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我还很恨他,老是想家里那么多钱,还读书干什么。爸爸给我讲未来竞争多激烈等等,我都没有好好听。生:我以前总认为自己长大了,对妈妈的唠叨很烦,有时还对她发脾气,其实,现在想起来,妈妈也是为了我好。生: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想起来了我读过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以前痛恨我的爸爸,总觉得他和我过不去,不让我尽情地玩游戏,不让我晚上外出购物,不让我睡懒觉,不让我和女孩子打电话以前我总和妈妈好,对爸爸视而不见,现在我懂了,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很感动,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怕自己犯错误,关键是看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大家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看来学习本文我们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一位教育家说,教育使人丰富起来,而我要说,学习使人聪明起来。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做聪明人,少做,不做木头人。(学生鼓掌)师:法国的著名的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说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耳朵。只要我们仔细听,善于听,用心听,肯定能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美来。老师这里有一篇美文想听吗?生:想(大声)师:想,没门。要听我有个条件:准备好你的耳朵,回答你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听出了什么。(老师读最美的声音出自演讲语口才2002年第五期,教室里静悄悄的)生:我听出了浓浓的亲情。生:我听出了大爱无言。生:我听出了我们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师:很好。我们大家从文章里都听出了自己的感悟。我也希望我们大家把用这双善听的耳朵去倾听生活,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美的发现。师:说到感悟,现在“感悟”流行的一个词,打开作文选,到处是这样的文章:读懂母爱,品味幸福,品尝失败,体验成功等等,这些文章标题没有写感悟,又有哪一个不是写用心对生活的感悟呢?师:说到感悟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绝对的发言权。罗丹的话告诉我们,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就可以发现美,本文又告诉我们只要有发现美的耳朵就能够发现美。下面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格式造句:例句:我从蚂蚁的身上发现了团结的力量。我从中(或上)发现了。生:我从父母的叮咛中发现了家庭的温暖。生:我从小蜜蜂身上发现了劳动的伟大。生:我从小草的身上发现了坚韧和顽强。生:我从父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