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创新_浅谈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docx_第1页
创新推动创新_浅谈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docx_第2页
创新推动创新_浅谈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推动创新浅谈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innovation drive innovation: study on the research and office building in high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刘文标1刘峰1,2赵和生1 liu wenbiao liu feng zhao hesheng摘 要 本文基于对创新理念影响下高新科技园办公建筑工作模式的探讨,从功能多元化、生态理念、空间 弹性化与模块化、隐喻的企业文化四个方面阐述高新 科技园办公建筑目前的发展模式,指出创新环境的营 造对创新工作模式推动的重要性,并对未来高新科技 园区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科技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高新科技产业”成为 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著名的高新科技园区有美国 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和芬 兰因诺波利科技园等。自 1985 年 7 月我国第一个 高新科技园区“深圳科学工业区”成立以来,国家 级高新科技园区数量已近百家。2009 年,高新科技 园区实现的总产值占全国 g d p 的 9.8%,企业总数 有 5 万多家,上市公司 700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研 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1/3,授权发明专利占全国 总量将近 50%,高新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 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在知识 经济发展已被广泛认同的今天,对高新科技园区规 划建设的研究愈发重要,而作为高新科技发展创新 之源的研发办公建筑的研究则更为重要。高新科技园区的工作方式与其园区建筑设计互 动关联:一方面,创新工作方式对其物质空间有新 的诉求;另一方面,创新的工作环境也激发员工工 作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创新型转变。在高新科技园区 特征的指引下,创新的工作方式与物质环境的互动、 共生为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新 课题。2独特的空间环境高新科技园是研发办公类建筑的空间载体,其 特征也激发了研发办公类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的新思路。传统的工业园(industrial park)、企业 园(corporate park))、商务园(business park)以 及科学园(science park)都体现了在一个相对独 立的空间中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而在高新科技园 中,自然的工作环境和绿色的生态理念有益于缓解 人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对绿色生态 环境的追求成为高新科技园区的重要特征追求 工作、生活、娱乐三位一体的状态。当前,高新科 技园区通常选址于环境优美、拥有大片绿地或水面 的城市近郊,良好的生态景观条件为高科技园区研 发办公建筑提供了鲜明的环境特征,促使其设计产 生生态特征表达的诉求,如力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3多元的工作方式 高新科技园区的研发办公空间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场所,从业人员多以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工作 中脑力劳动强度很大。高新科技研发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其工作模式的不断切换:一方面,产品的设计 和研制是极端个人化的工作,另一方面,研究课题 不断扩大、扩展时,开发工作又需要多人合作,共 同攻关完成。因此,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工作方式是 在保证个人独立研究的同时十分强调群体的交流与 协作,这就要求研发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的“多 样化”。不仅工作模式多样化,办公方式也变得灵活 多样,工作环境的分散化和个性化将是未来高新科 技研发办公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4隐喻的文化氛围 创新作为高新科技园区的核心文化,往往体现于企业的产品、商标等元素中。此外,研发办公建 筑本身也同样是政府和企业借以隐喻自身经营理念 和文化的绝佳舞台,因为企业办公楼一旦建立,就 作为企业对公众展示独特性的视觉形象而存在,成 为体现公司企业文化、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的标志。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 同感,因此,在建筑中隐喻企业的文化内涵也是高 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关键词 创新研发办公建筑 高新科技园区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fice building work mode, which including functional diversity, ecological concept, space fl exible and modular, metaphor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n four aspect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mode of high technology park office building. that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working mode, and with the great perspective of the trend of high technology park officebuilding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key words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office building,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一 、高新科技园区 办 公 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1特定的时代背景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信息时代,以生产知识和信息产品的产业活动为主要内 容,以密集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要特征。这一时代 特征促使高新科技园产业类型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 向当今的智力密集型转化,伴随而来的是生产性活 动的减少与研发性活动的增加。在高新科技产业中, 生产制造行为十分有限,对生产性空间的需求相对 较少,而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个人知识的迅速老化 直接推动了企业再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新科 技园区的信息处理和交换需要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 和办公自动化平台,阅览室、信息中心、培训中心 等学习型空间成为办公研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当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 断进步是推动高新科技园办公建筑更新与发展的主 要因素。作者单位:1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0009)2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筑实验室(南京 210009) 收稿日期:2011-12-141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大厦平面(图片来源:5 盖尔森基兴日光能科技园(图片来源:2010年第8期建筑学报)2002年第12期世界建筑)2 南京泉峰国际集团总部办公楼平面(图片来源:6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研发中心(图片来源:2008年第2期建筑学报)2010年第1期城市环境设计)3 洛杉矶环球城总部办公建筑的概念设计(图片来源:4 洛杉矶环球城总部办公建筑设计理念(图片来源:7 深圳联想集团研发中心(图片来源:互联网)2003年第2期世界建筑)2003年第2期世界建筑)二 、高新科技园区研 发 办 公 建筑的 发 展 模式 1功能多元化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要求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活动方式,传 统、封闭的空间形态难以适应使用者的需求,建筑 功能的多元集中和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必 然。例如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百度大厦(图 1)和南 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的泉峰国际集团总部办公楼(图2),除了办公、研发空间之外,还设有图书馆、培 训中心、健身房、银行、餐饮、小卖、洗衣间等, 可满足研发工作人员的多种需求。建筑师将各种建 筑类型和功能单元叠加、重组以实现功能的交叉和 混合,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库哈 斯在美国洛杉矶环球城总部办公建筑(图 3,图 4) 的概念设计中,通过多种功能空间的垂直和水平穿 插,将建筑空间组织成既适应特殊性又符合普遍性 的一种精确图式,构建了一个多功能复合的综合体。 不难看出,建筑师对建筑空间及功能组织的探究是 对信息时代多元化工作模式的一种尝试性探索。2生态理念的植入 对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生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其必然性。必然性是其特定工作模式的 诉求,是园区选址对环境特征和景观价值的追求, 为建筑的绿色生态理念表达提供了平台。就生态建筑而言,建筑营造生态环境的方式可分为利用技术手段的主动系统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被动系统两种方 式。仅靠利用场地、气候等自然因素的被动系统很 难达到节能目的,而依赖于高技术往往又需要更多 的投资,因此往往需要高技术和适宜技术的结合,相 互补充、协同工作。慕尼黑凯斯勒事务所在盖尔森 基兴日光能科技园(图5)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 主导风向等气候因素,在西侧设计了斜面采光长廊, 以计算机控制的布帘进行遮阳;长廊西侧的玻璃幕 墙可以通过机械装置开启,就像大型推拉窗一样, 不同的开启方式可以在冬季和夏季形成不同的自然 通风模式;建筑物的运行由能源管理系统联动控制, 室内照明可以根据室外光线强度自动调节;屋顶上 安装了 900 块高效光电转换模块,提供 210kwp 的 电力。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研发中心(图 6)最基 本的设计意图是创建开放式、生态化、具有可持续 发展能力的节能办公空间,建筑师在建筑之间的园 林上覆盖了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良好的铝镁 合金穿孔遮阳篷,可有效过滤阳光和强风,使内部 空气保持舒适状态。建筑底部架空,人们可以从建 筑前广场自由进入这一有遮蔽的区域。3弹性化与模块化 独立办公与互相交流的矛盾是研发办公类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高新科技园区中的研发办公建筑作为知识交互的创新空间,其对立与冲突尤为突出。高新科技园区中的独立处理、群体 处理、集中研究、知识交互等活动行为需求导致了 研发办公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也产生了对空间创新性的诉求。由于在研发过程中,独立性和团体性的行为并 置必然预示着某些场所的功能复合与叠加,研发办 公空间需要作出灵活的调整,以空间的不定性和边 界的模糊性来取得对内部功能事件的最大兼容与适 应。当前,利用模块化设计应对空间的弹性和普适 性的需求不失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式。深圳联想研 发中心(图 7)采用 9m9m4m 的模块组合满足 了空间灵活性和延伸性的要求,建筑主体由规格一 致的“模块”堆积成下大上小、左右对称的阶梯形 体量。模块中的功能可以随着使用需求的改变而相 应调整,这样模块空间就具有了内在的互换性和互 动性。非常建筑事务所在北京用友软件园 1 号研发 中心(图 8)的设计中,“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很 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建筑师在同一、规整的空间 单元中对工作、休息和交流空间投以关注,将以交 通串联交流空间的传统模式转化为支持通行的交流 空间体系,针对研发人员不同的合作方式以及工作 性质所要求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建立了多种“工作 交流”关系以应对不同的工作模式。1088 北京用友软件园1号研发中心同一单元中几种办公模式的研究(图片来源:2007年第3期世界建筑)9 高雄庆富集团营运总部大楼(图片来源:互联网)10 阿里巴巴总部大楼(图片来源:互联网)11 意大利柯吉柯公司总部办公室(图片来源:12 谷歌公司休闲的工作环境2010年第5期室内设计与装修)(图片来源:互联网)城市建筑 | 学者论坛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scholarsforum4隐喻的企业文化矶崎新曾说过,“建筑中的意义并不是外延,而 大部分是内涵的,这种内涵,是以暗示和隐喻为基 础的。”这种暗示大多通过建筑符号化的特征展示 出来。首先,在高新科技园区中,研发办公建筑的 形象是企业借以隐喻自身经营理念和文化的绝佳舞 台。在研发办公建筑的形象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的问 题上,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对企业特征元素的借用(这 种借用建立在对企业特征以及内涵的认知、变体、 解构、重组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精髓的提炼中 选取与之相符合的设计元素,从而唤起其文化精髓 与建筑本体的呼应。其次,运用新型材料(u 型玻 璃、金属、陶板)对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作 出相应的诠释,可以使身处于其间的研发人员获得 心理上的归属感。理查德罗杰斯在位于台湾某科 技园区的高雄庆富集团营运总部大楼(图 9)的设 计中延续了蓬皮杜文化中心的高技派风格,采用传 统的梁柱支撑体系,用高技术手法对立面形式进行 塑造,发挥不同材料的特性来表现各种效果与主题, 从而使建筑具有了未来感,以其隐喻企业所拥有的 无可比拟的先进技术。澳大利亚哈塞尔建筑公司设 计的阿里巴巴杭州总部建筑(图 10)具有相似的理 念,白色钢结构网架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的窗花艺 术,并将其延伸、扩展为网络的概念,塑造了整洁而富有现代感的建筑形象,彰显其“激情、开放、创新、专注”的企业文化。意大利柯吉柯公司总部办 公区(图 11)的墙体被厚厚的折叠表皮所覆盖,墙 角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咖啡因的化学分子式,还写有 一系列世界各地著名咖啡的名字,所有这一切都恰 到好处地点明了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内容咖啡烘 焙工艺的研发。而谷歌公司(图 12)员工休息和工 作场所的设计实现了与其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的融 合。不难看出,渗透于建筑中的企业文化对高新科 技公司氛围的塑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 度上激发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火花。产生与激发提供适合的温床。在这一目标前提下,高新科技园区的研发办公建筑的设计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