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 容 摘 要 缓刑作为一种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行刑方式,是我国刑罚制 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缓刑制度在促使罪犯改过自新、 预防重新犯罪、 减少司法成本、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与国外一些 缓刑制度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缓刑制度发展缓慢,司法实践中的 适用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缓刑制度的滞后具体表现在实体法与程序法 两个方面。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 务摆在我们面前,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意识到缓刑等非监禁刑制度对于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笔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全新的思维 方式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共计约 3 万字。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对缓刑制度内涵的界定。该部分首先阐述了缓刑制度 的概念、性质、适用的范围、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当今世界上其他 国家对缓刑制度的评价。其次,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缓刑制度的产 生及发展为着眼点,分别介绍了这两大法系缓刑制度各自的特点。在 此基础上,分析两大法系缓刑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部分,对我国现行缓刑制度的解析。笔者分别从缓刑立法及 司法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现行缓刑制度进行解析。 立法方面首先论述 了我国缓刑的种类,我国缓刑类型过于单一,并且,在实践中,将附 条件暂缓执行制不加区分的适用于所有的缓刑犯也产生了一些负面 影响。其次,缓刑适用条件的实质条件也不尽完善,表现为: “悔罪 表现”的具体含义不明确; “不致再危害社会”一语缺乏科学的评判 标准。 在刑种条件方面, 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对罚金刑可以适用缓刑, 这使得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缓刑制度价值的发挥。对于排除条件而言,笔者建议,将累犯只作为 缓刑裁判量化指标中的一个否定性因素, 而不是仅凭累犯这一点就排 除了对犯罪人适用缓刑的可能性。最后,笔者指出缓刑指示中最主要 的问题就是立法没有体现出刑罚个别化思想, 对于所有的缓刑犯适用 的缓刑指示千篇一律。缓刑司法实践方面,笔者分别从四方面指出我 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考察监管组织设置不合理、不 2 规范;监管工作中的管理缺失;我国缓刑的适用随意性太强以及缓刑 撤销制度规定不明确。 第三部分,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笔者从缓刑实体法与程序 法两方面展开论述。在缓刑实体法方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 修改缓刑适用实质性条件,将刑法第 72 条修改为: “根据缓刑委员出 示的判前调查报告,结合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 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采用判前报告制度来弥补现行制度的 弊端,对缓刑犯的人身危险性进行科学预测。第二,增设缓刑种类, 改变我国缓刑类型过于单一的现状。 针对不同的缓刑犯增设刑罚缓宣 告缓刑和消除犯罪记录的刑罚缓宣告缓刑。 对于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 或在校学生以及经过缓刑判前调查确定为人身危险性较低的缓刑犯 适用刑罚缓宣告缓刑;对于在缓刑期间不仅履行了缓刑义务,而且对 社会有突出贡献的犯罪人适用消除犯罪记录的刑罚缓宣告缓刑。第 三,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在我国设立罚金刑缓刑制度。将刑法第 72 条修改为:“对于判处罚金、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 子,根据缓刑委员出示的判前调查报告,结合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 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第四,增加缓刑 负担的规定。第五,完善我国目前关于缓刑指示的规定。笔者建议将 我国缓刑指示的规定分为两部分,各部分将所须遵守事项明确加以列 举:一部分是所有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间都应当遵守的,如接受缓刑 监督机关的传召、定期向监督机关汇报活动情况、离开居住城市要得 到监督机关的批准等, 在这里笔者强烈建议将参加社区服务增加到所 有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间都应当遵守的规定当中去。 另一部分则不是 每个缓刑犯都必须遵守的,而是法官根据每个缓刑犯具体情况的不同 在所列事项中加以选择对其适用,这样就可以突出缓刑改造的针对性, 更有利于缓刑特殊预防的实现。 在程序法方面,本文提出了以下的立法建议:第一,设立缓刑委 员会,该机构除了制定判前调查报告、监督缓刑犯以外,还负有矫正 缓刑犯心理问题的职能,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缓刑委员会中应增 设一个部门心理矫正中心, 该中心应当设立专职的心理矫正工作 人员, 其工作任务主要是具体开展对缓刑犯的心理矫正和组织协调社 会力量参与缓刑犯的心理矫正工作。 第二, 建立缓刑听证制度; 第三, 缓刑撤销制度的完善。 笔者建议, 对于缓刑犯在考验期内的再犯问题, 3 应区别新罪的性质、情节、罪过形式、被缓刑人的主观恶性以及人身 危险性综合考虑。将刑法第 77 条第一款修改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 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且所犯新罪为严重的故意犯罪的, 由缓刑官建议法官撤销缓刑。 ” “若所犯新罪虽为故意犯罪但情节轻 微,且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小或者所犯新罪为过失犯罪,应当依法采取 更为严格的缓刑指示。 ” 关键词:关键词:缓刑 缓刑种类 非监禁刑 心理矫正 缓刑指示 缓刑负担 罚金刑 立法完善 1 abstract probation is a punishment that dont apply original punishment with addition. probation is a important content of penal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probation can help criminals, prevent crime ,decline judicial application charge, protect society steady. but in contrast to that situation, the legislation of probation system on our country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the system has been progressing but still fallen behind , and its applica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yet . at present, that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society is a historical task for us. we should find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at probation system and othe non-imprisonment punishment. the are good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societ . the author has used the new thinking and compared research to talk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prob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assage has four chapters and 30 thousands words . the following is the content of chapters :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conception, legal nature, applicable range, advantage of the probation first of all. second , the writer introduce feature of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ordinary criminal system from their development.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ir reason and intelligence for us .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prob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legal system.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talk about classification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has only one probation. it leads to some disadvantag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 second ,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s havent reason . it is proper to regulate criminal fine prob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riminals who break the law some times are factors but not all . at last , the probation direction has a main problem. there isnt individualization of penalty.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in our probation system from practical applic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of probation isnt reasonable, supervision work is lack, the application of our probation hasnt perfect, the cancel of probation isnt clear .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introduce how to perfect the legal of the probation. the author discuss it from the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the autho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irst, change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we should use the report before the judge to perfect the probation. second, probation should add classification for 2 different criminals. thir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fine probation in our country. forth, the probation will add burden rules. at last , the author suggests perfect the probation direction . in procedural law, first, we should build a probation commission the probation will add a physician office to cure criminals. second, we should build probation listening system; the author suggests we should think about criminals who also break the law during the supervision. we need consider nature essence form attitude and dangerous all together . key words: probation; probation classification; non-imprisonment punishment; probation burden; probation direction; fine; physician office; legislation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缓刑制度概述缓刑制度概述 . 2 一、缓刑制度的内涵一、缓刑制度的内涵 . 2 (一)缓刑的概念 . 2 (二)缓刑的性质 . 2 二、缓刑制度的历史沿革二、缓刑制度的历史沿革 . 3 (一)英美法系的缓刑制度 . 3 (二)大陆法系的缓刑制度 . 10 (三)我国缓刑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1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对对我国现行缓刑制度的解析我国现行缓刑制度的解析 . 15 一、缓刑制度的立法一、缓刑制度的立法 . 15 (一)缓刑的种类 . 15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 16 (三)我国的缓刑指示 . 18 二、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二、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19 (一)考察监管组织设置不合理、不规范 . 19 (二)监管工作中的管理缺失 . 20 (三)我国缓刑的适用随意性太强 . 20 (四)缓刑撤销制度规定不明确 . 21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 . 22 2 一、缓刑制度在实体法方面的完善一、缓刑制度在实体法方面的完善 . 22 (一)实质性条件的修改与完善 . 22 (二)增设缓刑种类 . 24 (三)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 . 25 (四)增加缓刑负担的规定 . 26 (五)完善我国目前关于缓刑指示的规定 . 27 二、缓刑制度在程序法方面的完善二、缓刑制度在程序法方面的完善 . 29 (一)设立缓刑委员会 . 29 (二)建立缓刑听证制度 . 32 (三)缓刑撤销制度的完善 . 3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7 1 引引 言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刑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野蛮到文明,从以死 刑、肉刑为主到以监禁刑为主,再以非监禁刑为主的过程,这是刑罚 向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缓刑是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非监禁刑,也是对社会、被 害人、社区以及犯罪人本身有显著益处的刑罚措施。缓刑作为刑罚中 自由刑的一种适用制度,是一种集刑罚社会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 身的刑罚适用制度,一种倍受世界各国青睐的非监禁处罚措施。其具 有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促进罪犯改恶从善和再社会化、减少国家 经济支出等国内外法学家大致认同的深刻价值理念, 符合刑罚发展的 基本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 缓刑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 在实践中运用缓刑制度不 仅有利于家庭稳定,社会安定,而且还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尤其是在 我国目前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更应重视对缓刑制度的研究。 在国外,缓刑制度不仅在理论上受到各国的重视,形成了比较成 熟的法律制度和系统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也深受欢迎,已形成一整 套完整的执行体系,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适用的比率呈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我国缓刑制度的建立与国外相比相对较晚,因此有关的理 论研究与法律实践尚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的缓刑制度与刑罚 制度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国,缓刑制度虽然在司 法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一定社会效果,但是由于立法 上的不完善,实践经验不足、措施不当等原因,缓刑制度的运用成效 不甚理想。 笔者就此现状提出观点认为,目前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司法经验,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此基础之上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不断完善我 国缓刑制度。在论述过程当中,笔者主要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具 体阐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缓刑制度各自的特征的基础之上, 总结提 出国外缓刑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但是在制度构建层面,笔者主张我国 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勇于大胆创新, 走出符合我国特色的 缓刑道路。 2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缓刑制度概述缓刑制度概述 一、一、 缓刑制度的内涵缓刑制度的内涵 (一)缓刑的概念 缓刑是近代以来随着新派刑法思想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替代监 禁刑的刑罚制度。它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时间内附条 件地暂不宣告或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刑罚制度。缓刑的适用,无 论是暂缓宣告还是暂缓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虽在一定的时期内保留着 刑罚执行的可能性,但却都是在没有执行原判刑罚的情况下,达到对 犯罪人进行教育、改造的目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刑事政策的意蕴。 1 (二)缓刑的性质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缓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进行解释, 在此基 础上,关于缓刑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以下观点: 1.刑种说:这种观点将缓刑作为与徒刑、罚金刑等并列的刑罚的 一个种类来考察。民主德国刑法典就将缓刑列入刑罚之中。 2我国也 有学者主张将缓刑改为刑种,用缓刑取代管制。 2.刑罚裁量制度说: 这种观点认为, 缓刑属于一种刑罚裁量制度。 我国刑法界的通说均持此观点。 3.刑罚执行制度说:这种观点认为,缓刑是在刑罚确定后,对刑 罚的执行方式、方法所作出的选择。 4.刑罚裁量兼刑罚执行制度说:这种观点认为,缓刑既属于一种 刑罚裁量制度,也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5.有条件赦免说:这种观点认为,从缓刑法律效果来看,既然缓 刑是在刑罚已经宣告后, 有条件的不执行刑罚, 其效果便与赦免一致, 即都表现为免除刑罚的执行,因而从本质上看,缓刑便是一种赦免制 度。 3 6.刑罚消灭制度说:这种观点认为,缓刑是一种免于服刑,即有 条件的免于法院判处的主刑。 4即缓刑的法律性质应当与赦免制度一 样,归结为一种刑罚消灭制度。 1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第 832 页。 2 俄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 俄罗斯刑法教程 ,黄道秀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年版,第 760 页。 3 吴声: 缓刑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56 页。 4 俄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前注,第 766 页。 3 上述观点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它们都仅仅针对缓刑制 度的一个层面来探讨缓刑的法律性质,因此,难免失于片面。这些观 点仅仅反映处我国缓刑制度法律性质的两个方面:其一,缓刑具有刑 罚中刑种的一般特征惩罚性和教育性;其二,缓刑的目的之一就 是要避免刑罚的执行。 5 因此,在我国刑法中,缓刑制度的法律性质应当是一种在一定条 件下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具体的刑罚运用制度。 作为一种刑罚运用制 度,缓刑的适用离不开刑种,但是,缓刑并不是刑种。刑法并没有将 缓刑列入刑罚体系;缓刑并非执行场所的转移;也不是执行方式的变 更。缓刑本身是为了弥补短期自由刑的弊端而设立,它不是一种自由 刑。所以,在我国刑法中,缓刑只能是自由刑的一种适用制度,即刑 罚的具体运用制度。 6 适用缓刑,对主观恶性不深、被判处短期自由刑的初犯或轻微犯 罪者免除监禁,既可以避免在监所交叉感染恶习,又能促使罪犯自觉 约束自己的行为,弃恶从善;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国家在改造罪 犯方面的经济投入。这对于更好的实现刑罚目的,充分体现刑法谦抑 精神,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宁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缓刑制度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采用。在适用缓刑 制度的过程中,该制度还被各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被称为是当代 刑罚制度的宠儿; 7在刑事政策中被称为除刑罚和治安处罚之外的第 三支柱; 8并被视为一种具有“多元作用的独立性的刑法反应手段” 。 二、二、缓刑制度的历史沿革缓刑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英美法系的缓刑制度 1. 英美法系缓刑制度的产生 众所周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重要特征,因此可以推论,在缓 刑制度成文之前,英美法系国家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司法实践活 动,实际上,这种实践活动在英美等国有很多实例。例如,人们一般 认为英国缓刑的最早实践者是赫德福德,他于 1876 年向英格兰禁酒 协会主席建议,欲将禁酒协会的活动扩大到警察法庭,以向因酗酒而 5 吴声: 缓刑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58 页。 6 赵秉志: 刑罚总论问题探索 ,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 530 页。 7 甘雨沛: 比较刑法学大全(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 1137 页。 8 林山田: 刑罚学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版,第 207 页。 4 犯罪的犯罪人提供帮助,这个建议很快被采纳。同年 8 月 1 日,南瓦 克(southwark)警察法庭任命了第一位牧师尼尔森负责对这类酗酒 罪犯在非监禁期间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 并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 帮助。到了 1880 年,伦敦警察法庭已经有 4 名牧师从事这项工作。 1907 年,英国颁布了犯罪人缓刑法 ,此时,已经有 143 名牧师从 事这项工作。 而在美国,最著名的实例当属被誉为“缓刑之父”的美国人约 翰 奥古斯塔斯(john augustus)在 1841 至 1859年期间的开拓性工作。 奥古斯塔斯以参加一项宗教性的禁酒运动而著称, 他经常与本杰明库 克一起到波士顿城市法庭向那些被指控公开酗酒和凡有其他轻微罪 行的人提供帮助。1841 年的一天早上,奥古斯塔斯正在观察被城市 法官判处刑罚的犯罪人, 当一个进行了公开酗酒行为的男子将要被送 往波士顿矫正所时,奥古斯塔斯进行了干预,请法官将这个酒鬼交给 他自己监督几个星期,奥古斯塔斯保证以后让这名男子出庭,并且同 意支付所有的法庭费用,这名法官同意了奥古斯塔斯的建议。三个星 期后,奥古斯塔斯带回了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缓刑犯” ,法官对 这名“缓刑犯”的变化印象深刻,以至于判处犯罪人缴纳一笔罚金, 并且暂缓执行 6 个月的监禁刑罚。在奥古斯塔斯的有生之年,他共监 督了 1956 名缓刑犯罪人,其中只有一名犯罪人违反了缓刑规则,从 此,缓刑在美国逐渐普及,到 1878 年,马萨诸塞州的第一部成文缓 刑法规的出台, 这项法规授权波士顿市长雇佣缓刑官开展小规模的缓 刑计划,授权波士顿警察局长负责管理被雇佣的缓刑官。从 1878 到 1938 年,美国的 38 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和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缓刑法 规,采用缓刑制度。到 1996 年,在美国联邦和各州的缓刑系统中, 有 380 多万罪犯被处以缓刑, 这个数字相当于被采取各种矫正监督措 施的所有成年美国人的 2.8%。 9正是由于赫德福德,奥古斯塔斯等缓 刑实践者的不断努力, 成文缓刑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普遍发展起来并 最终走向繁荣。 2.英美法系现行缓刑制度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英美法系国家的缓刑制度已发展地相当完备,笔者 在此以美国为例具体阐述一下英美法系缓刑制度的特点。 缓刑适用形式的多样性 9 dean j ,corr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upper saddle river press, 1998 ,p.148. 5 美国的缓刑分为 5 种类型:一是直接缓刑,指犯罪行为人直接被 判处无需监禁,也无需做其它安置的缓刑;二是中止监禁的缓刑,指 法官先行宣告一个监禁刑罚, 但在犯人达到了良好表现条件后即予以 中止而变更为缓刑;三是分阶段式刑罚的缓刑,指法官在判决时将一 个刑罚分为短暂的监禁期和一个随后的缓刑监督考验期; 四是突击缓 刑, 这种缓刑包括两个阶段, 一开始是犯人被判处监禁, 但不久后 (也 许是 120 天后)又被召回法院改判为缓刑;五是居留式缓刑,它是指 被判处缓刑的犯人被安置于开放的、 类似于重返社会训练所的居住型 建筑物内。其要求是缓刑犯在这个居住区内度过缓刑期限的前些部 分, 成功解除居住限制后, 剩余的缓刑考验期限则在自由社区内完成。 10 专门的缓刑机关 美国根据每个州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立缓刑的专门机 构,联邦政府的缓刑机构由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在不同的 司法区域,缓刑机构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有的州缓刑机构的性质是 行政机构,而在另外一些州,缓刑机构却被纳入司法体系。 但是不论在哪个司法区域,不论缓刑机构的性质如何,设立缓刑 机构的目的都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法院判决时予以协助。这主要是 通过完成判前调查而向法院提供关于犯罪人的相关背景和现行情况, 为法院做出缓刑判决提供必要的信息;二是对缓刑犯的改造进行监 督,促进社区安全;三是确保缓刑犯在改造方面能获得恰当的服务, 以促使其早日从善。 11 缓刑的确定程序 缓刑判决由法官做出,但是在这之前,法官会考虑诸多方面的因 素,如成文法对缓刑适用性的规定、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建议、犯罪 行为人是否在审前被羁押、缓刑机构准备的判前调查报告等。 在这里笔者将详细阐述一下美国由缓刑机构准备的判前调查报 告。 美国判前调查报告的概念 所谓判前调查报告是指在法院判刑前, 由缓刑官对犯罪人的个人 情况、犯罪背景、一贯表现等情况进行专门的调查,并对犯罪人的人 10 蔡国芹: “美国缓刑制度概览” ,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第 72 页。 11 同上注,第 73 页。 6 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进行系统的预测, 然后据此做出的一份信息报 告。缓刑官完成该报告后,会将此调查报告提交法院,协助法官做出 恰当的判决。 判前调查报告的内容 在美国,判前调查报告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但报告在大体上至 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关于犯罪行为人个人的有关情况, 包括家庭环境、 教育经历、婚姻经历、就业经历、经济状况、宗教信仰、业余爱好及 健康状况等;警察、被害人和犯罪行为人对最近或现行行为的看法; 犯罪行为人先前法律记录的摘要; 关于犯罪行为人过去和现在的社会 情况以及心理机能的概况; 缓刑官对犯罪行为人的评价及其恰当刑罚 的量刑建议。 12判前调查报告被提交法院之后,会分别向被告人及其 辩护律师、检察官发送副本,为的是能使控辩双方对报告的准确性进 行审查。 判前调查报告的作用 判前调查报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它可以协助法官做出恰当的判决。 判前调查报告通过向法官提供在审 判中难以了解到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法 官正确的认识犯罪与犯罪人,从而做出正确的量刑决定;其次,针对 不同的缓刑犯,缓刑官可以依据调查报告制定不同的监督和治疗计 划;更有甚者,如果缓刑犯被撤销缓刑而送入监狱的话,这份报告还 可以帮助监狱官员了解该犯人的有关情况。最后,判前调查报告中包 含的大量信息,可以成为研究缓刑、犯罪的重要信息来源。 缓刑的执行 做出缓刑判决后, 法官会以缓刑令的形式具体指明缓刑的考验期 限和所附条件。这里的缓刑条件相当于我国的缓刑指示,在美国,缓 刑条件是评估缓刑成败的具体规定。它分为一般条件和特别条件,一 般条件是适用于所有缓刑犯的规定; 特别条件则是根据法官和缓刑官 的自由裁量权,针对缓刑犯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规定。特别条件通常 是涉及治疗事宜,如命令缓刑犯人接受戒毒或戒酒咨询。但也有一些 是关于诸如社区服务时间、返回监狱的次数、暂扣驾驶执照期限、取 得同等学历证书等事项。 13 12 蔡国芹: “美国缓刑制度概览” ,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第 73 页。 13 同上注,第 74 页。 7 笔者在下文中将介绍其中的两种缓刑条件,一是社区服务,二是 缓刑令。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罪犯按照法院发布的社区服务令, 在一定期限内无 偿向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组织提供劳务的制裁方式。 14 罪犯在正式进行社区服务之前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其内容包 括:社区服务令的条件、行为标准、预期工作表现、出勤率、违反服 务纪律后的惩戒程序以及罪犯本身的安全和健康注意事项。 在美国,社区服务制裁都是以小时计算的,但时间长短不一。在 具体安排时,会考虑到每个犯罪人的不同情况,有固定职业或全日制 学习任务的犯罪人可以在周末提供服务, 其他犯罪人通常被要求在工 作日内为社区进行工作。劳动的方式是四五个人为一个小组,在监督 员的监督下从事社区劳动。劳动内容包括管护花草、漆刷公共设施、 清除和搬运费品等,对于那些体质较弱或残疾的犯罪人以及女犯罪 人,法院会安排他们从事较轻的体力活,比如制作儿童玩具、组装轻 型家具等。 如果犯罪人不服从社区服务令或者在劳动中表现较差, 那么执行 的监督机构就会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作出判决的法院, 法院则会判决该 犯罪人继续劳动,与此同时,犯罪人还会被处以罚款或者对其另行增 加服务时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犯罪人还不思悔改,法院就会撤销 社区服务令并依据原来的犯罪事实重新判处监禁。 补偿令 近年来, 美国的有些司法辖区越来越普遍地把补偿令作为缓刑条 件的一部分,一般是将其规定在特别条件中,以此责令犯罪行为人给 受害人或社区提供一定的金钱或劳务服务。目前,美国的有些司法辖 区甚至还把补偿令定位为一般条件去执行。 另外,法官还可以在事后补充或修改缓刑令中确定的条件,是否 变得更严厉或者更轻松,则取决于缓刑犯人的表现。当然,所有条件 的设定,无论强制与否,均必须明确、合理、不违反宪法并且与犯罪 人的改造或社会的安全保障有关,或者二者同时兼顾。 15 在缓刑的执行过程中, 除了缓刑条件以外,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 14 蔡国芹: “美国社区矫正体制的中间制裁制度” , 时代法学 ,2007 年第 6 期,第 89 页。 15 蔡国芹: “美国缓刑制度概览” ,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第 74 页。 8 那就是在缓刑确定后, 缓刑机构会依据缓刑犯的个人特质来选择与其 相匹配的缓刑官员对其进行监督。 当然进行这项分类的依据就是前文 所提及的判前调查报告。据此,每个缓刑犯所接受的监督、服务数量 和类型并非千篇一律, 而是结合每个缓刑犯的人生危险性和具体需求 来做出更为客观的决定。 具体表现为:对于人生危险性相对较高的缓刑犯而言,在对其执 行缓刑的过程中,首先,会选择一名适合的缓刑官,比如说,对于存 在某种程度心理问题的缓刑犯, 监督他的缓刑官就必须具有心理学方 面的专业知识。其次,在缓刑开始执行阶段,缓刑犯与缓刑官的联系 次数也会较为频繁, 随后, 视缓刑犯接受矫正的情况, 如果效果较好, 则会逐渐减少其与缓刑官的联系次数。除此之外,对于其它不同类型 的缓刑犯会会采用不同的监督方式,比如说,随机性的检测、每周匿 名酒会等。 缓刑的撤销 在美国,缓刑的撤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犯新罪而撤销; 另一种是因为没有遵守有关“技术性的规则”而被撤销。 16但是并不 是说只要发生了上述两种情况,缓刑官就会建议法官撤销缓刑,事实 上,缓刑官在这一点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一般只有在所犯新罪 为严重罪行的情况下,缓刑官才会建议撤销缓刑,若是所犯新罪为轻 罪或者仅仅是违反了技术性规则, 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缓刑条件变得更 为严格,具体表现为:给予警告、宵禁或者短期禁闭等。 在美国,在缓刑执行与缓刑撤销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 所谓的中间制裁。中间制裁是指对于缓刑犯中危险性较大的、有治疗 需要的以及在执行中违反技术性规定的缓刑犯, 给与他们限制性与惩 罚性介于传统缓刑与监禁之间的刑罚执行措施。 17这几种行刑方式之 间的相互关系为:免予刑罚传统缓刑考验中间制裁监狱监禁。 这种中间制裁制度的出发点在于进一步拓宽监禁替代刑的范围, 根据 不同罪犯的危险级别与治疗需要,采用分级化方式来改造罪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美国联邦和州两级实行的中间制裁主 要包括:严密的缓刑监督、住宅禁闭与电子监控、军训式矫正中心、 日报告中心、返回社区训练所、日罚金和社区服务等基本类型。制裁 16 蔡国芹: “美国缓刑制度概览” ,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第 77 页。 17 蔡国芹: “美国社区矫正体制的中间制裁制度” , 时代法学 ,2007 年第 6 期,第 84 页。 9 措施通常是根据犯罪的不同情况而选择适用的。 严密的缓刑监督 严密的缓刑监督的监督期限从六个月至两年不等, 将整个监督期 限划分为几个阶段,对罪犯的限制依据阶段的进展而减弱。只有当罪 犯经历过前面的阶段并取得一定进步后, 对其监督的限制强度才会相 应减弱。如果罪犯违反严密缓刑监督下的纪律规定,其直接后果就是 撤销缓刑,然后被管会监狱继续服刑改造。在严密的缓刑监督中,监 督官员会依据不同情况对缓刑犯采取宵禁、强制就业或者赔偿、强制 参与治疗等措施。在美国,严密的缓刑监督由于受司法资源的限制, 一般不会轻易适用。 电子监控 电子监控是指使用一种新形态的远距离监测技术, 确定犯罪者是 否在预定的时间、地点出现,即为了在社区内监控犯罪者所使用的一 种高科技。电子监控技术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其思想 渊源可以追溯至 60 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实验心理科学委员会成员 拉尔夫 施维茨格贝尔博士所提倡的对监禁的精神病人和一些假释犯 的替代措施,1983 年,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正式批准对刑事犯罪人适 用电子监控技术。自此以后,电子监控技术在美国的非监禁刑中被迅 速的扩大使用。 18电子监控技术减轻了矫正人员的工作量,又提高了 对犯罪人的监控能力,正日益成为热门的监禁替代措施。 日报告中心 所谓日报告中心是指未被监禁执行的罪犯必须定期性向案件负 责人报告与其监督或治疗相关的事项, 否则将被关进监狱进行服刑的 一种制裁措施。 英国是最早实行该制度的国家,于 1974 年创设了世界上第一家 日报告中心。截止于上世纪末,美国已经有 30 多个州拥有近 200 家 日报告中心。日报告中心要求缓刑犯依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 参与治疗、 职业教育、 寻找工作职位以及尿检、 被缓刑官召见等活动。 19 适用于日报告中心制度的缓刑犯须与报告中心签订一份书面合 同,并承诺自觉遵守合同约定的报告时间安排。被监督的缓刑犯应当 18 种若静: “试论电子监控在国外非监禁措施中的适用” , 中国监狱学刊 ,2007 年第 1 期,第 145 页。 19 蔡国芹: “美国社区矫正体制的中间制裁制度” , 时代法学 ,2007 年第 6 期,第 87 页。 10 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时间等候缓刑官的电话检查或亲自来访检查。 3.给我们的启示 从美国缓刑制度的具体运用来看,有诸多值得我国可以借鉴之 处。 缓刑种类多样化。 能够针对不同的罪行情况适用不同的缓刑类 型。 在认识犯罪上做到多角度观察,注重全面性、准确性。 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判前调查报告的制作过程中,在法院判刑前, 缓刑官会对犯罪人的个人情况 (包括家庭环境、 教育经历、 婚姻经历、 就业经历、经济状况、宗教信仰、业余爱好及健康状况) 、犯罪背景、 一贯表现、犯罪行为人先前法律记录的摘要、关于犯罪行为人过去和 现在的社会情况以及心理机能的概况等情况进行专门的调查, 力争全 面、正确的了解犯罪人的具体情况及其犯罪的原因。 在矫正罪犯上体现个别化,增强针对性、有效性。 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美国的缓刑条件分为一般条件 和特别条件,一般条件是适用于所有缓刑犯的规定,而特别条件则是 根据法官和缓刑官的自由裁量权, 针对缓刑犯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规 定。其二,在缓刑确定后,缓刑机构会依据缓刑犯的个人特质来选择 与其相适用的矫正计划。据此,每个缓刑犯所接受的监督、服务数量 和类型并非千篇一律, 而是结合每个缓刑犯的人生危险性和具体需求 来做出更为客观的决定。 缓刑撤销程序的规范化、阶段化 当缓刑犯在缓刑执行期间又犯轻罪或者仅仅是违反了技术性规 则,这时并不会直接撤销缓刑,而是运用中间制裁制度,使得缓刑条 件变得更为严格,也就是说在美国,在缓刑执行与缓刑撤销之间存在 一个过渡阶段中间制裁。 (二)大陆法系的缓刑制度 1. 大陆法系缓刑制度的产生 如果说英美法系国家缓刑制度就如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 是对司 法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那么,大陆法系国家缓刑制度的出现则更 多的来自于法哲学思想理论,特别是刑事实证派理论的发展。在 19 世纪,面对汹涌的犯罪浪潮,以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 等为代表的刑事实证学派, 认识到刑事古典学派在遏制犯罪方面的无 11 能,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犯罪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而提出,犯罪并非犯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而是社会原因,自然原 因和犯罪人的个体原因三者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人文背景 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进化论的自然观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 20在它 的影响下,社会责任论得以提出,目的刑,教育刑思想开始贯穿于各 国刑事法律制度中,刑罚个别化制度,不定期刑,保安处分,非刑罚 替代方法等成为各国处理犯罪人的重要措施,缓刑制度应运而生。 法国参议员布伦格提出了世界范围内第一部缓刑法案,从而被 尊称为大陆法系国家的“缓刑之父” 。布伦格认为缓刑制度是一剂人 道的,个别化的,可以避免短期自由刑害处的理想药方。他积极起草 缓刑法案并力主其通过,1888 年,以布伦格 1884 年起草的缓刑法 案为蓝本,比利时的缓刑法案获得通过。 211889 年 8 月,在布 鲁塞尔召开的国际刑法会议上,正是通过决议,将缓刑作为一种刑罚 制度予以推荐。缓刑制度一经适用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因而立 即被大陆法系各国所采用。1891 年 3 月 26 日,法国缓刑法终于获得 通过。以后几年,卢森堡,瑞士,挪威,葡萄牙,意大利,瑞典,西 班牙,秘鲁,日本等国相继通过相应的法案适用缓刑制度。 22 笔者在下文中将以法国为例,来具体阐述大陆法系国家缓刑制 度的特点。 2.大陆法系国家缓刑制度的特点 缓刑适用形式多样化 法国是最早规定刑罚缓期执行制的国家之一,经过百年发展,法 国缓刑制度不断完善。 法国在原法律规定的普通缓期执行和附考验的 缓期执行基础上,1983年增加规定了附完成公共利益劳动的缓期执 行,1989年增加了附考验的推迟刑罚宣告,法国新刑法规定了上述四 种缓刑。 所谓普通缓期执行,是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宣告缓刑,如果 被判刑人在考验期内未实行其他犯罪,被判刑人将被免除刑罚执行。 判处普通缓刑的条件是:第一,在重罪轻罪方面,对自然人只有被告 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前五年内未因普通法之重罪或轻罪判处徒刑或监 20 陈兴良: 刑法的人性基础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二版,第 141164 页。 21 李贵方: 自由刑比较研究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26 页。 22 陈兴良: 刑法适用总论 (下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57558 页。 12 禁刑, 对法人只有被告在实施犯罪行为前五年内未因普通法之重罪或 轻罪判处数额超过40万法郎之罚金;在违警罪方面,自然人须在犯罪 行为前五年内未因普通法之重罪或轻罪被判处徒刑或监禁, 对法人只 有被告在实施犯罪行为前五年内未因普通法之重罪或轻罪被判处10 万法郎罚金。第二,对自然人,被告被科处的刑罚是不超过五年的监 禁刑、轻罪罚金刑、剥夺或限制权利(没收刑除外)、附加刑(关闭 机构、张贴判决除外);对法人,在重罪或轻罪案件中可予以缓刑的 刑罚是罚金、禁止从事职业活动、排除参与公共工程、禁止公开募集 资金、禁止签发支票或使用信用卡付款;在违警罪案件中可予以缓刑 的刑罚是因第五级违警罪被科处罚金及禁止签发支票。 根据法国新刑 法,因重罪或轻罪被判刑并得到缓刑的被判刑人犯,自判刑起5年期 限内,未犯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学习力提升策略
- 驾驭大学人生
- 立秋文化新媒传播
- 二年级新学期启航
- 2025年GCP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名校卷)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
- 粉尘爆炸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 2025年企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疗设备维护中级流程与工作安排
- 明清江南经济繁荣的制度基础
- 2025年中小学校弘德育人廉洁从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细菌性痢疾防控指南
- 2025年税务副科领导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技师)《理论知识》试卷真题(题后附答案和解析)
- 2025年衢州市xx乡镇“十五五”发展规划
- 中医情志护理课件
- 预算绩效目标培训课件
- 船员机工面试题及答案
- 评估公司奖罚管理制度
- 代驾公司代驾人员管理制度
- 博士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4年修)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