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doc_第1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doc_第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doc_第3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doc_第4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ICS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实施-发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Drawing standard for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jects(征求意见稿)TD/T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III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25 一般规定25.1 坐标系统25.2 图纸幅面25.3.1 标题栏25.3.2 图廓整饰35.3.3 指北针45.3.4 辅助图表45.3.5 图样45.4 注记65.5 项目区边界65.6 项目区外要素66 现状图66.1 说明66.2 制图要素66.2.1 基础地理要素66.2.2 土地利用现状66.2.3 基础设施现状66.3 图式77 规划图77.1 说明77.2 制图要素77.2.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7.2.2 建设内容77.3 编号规则87.4 图式88 单体工程设计图88.1 要求88.2 图式89 电子制图8附录A(规范性附录)图式9附录B(规范性附录)图层分类与命名19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结构表20前 言为了适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管理的需求,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质量,实现土地整理项目制图的标准化,特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规则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北京昭明海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参加人员: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TD/T-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规划图及单体工程设计图的制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对于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对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791-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10609.1-89 技术制图标题栏GB/T 13361-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GB/T 15751-1995 技术产品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50001-200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104-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建筑结构制图GB 50162-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LYJ 002-87 林业工程制图标准SL 73-9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 73.6-2001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 present map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jects反映项目区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的图件,简称现状图。3.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 planning map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jects反映规划后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的图件,简称规划图。3.3单体工程设计图 monobloc engineering drawing反映项目区工程结构、材料、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图件。包括建筑物设计图、沟渠道路断面图、机井柱状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及其它辅助图。3.4图式 cartographic symbol表示地物、地貌、各种制图要素形式和特征的各种规定符号。3.5图例 legend 排列在图上适当位置、用于方便读图和使用的有关符号的解释。4 总则4.1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正确表达图件信息,特制定本标准。4.2 本标准规定了现状图、规划图制图的基本要素、图面配置、图式、图样,单体工程设计图制图的基本要求,项目图件电子制图的图层划分及命名规则。4.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图件的制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对未包括在本标准内且工作需要的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 一般规定5.1 坐标系统现状图和规划图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对比例尺大于1:2000的图件宜按1.5分带,可任意选择中央子午线。5.2 图纸幅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图件的图纸幅面应符合表1的图幅规定。表1 基本幅面及图廓尺寸 单位:毫米幅面代号A0A1A2A3A4BL8411189594841420594297420210297现状图、规划图图幅选择应根据建设规模确定,以可复制和内容完整表达为准。 必要时容许采用加长幅面。5.3 图面配置5.3.1 标题栏图样中的标题栏应放在图纸右下角。标题栏的外框线为粗实线,分格线为细实线。标题栏中的图名和单位名称用黑体表示,其它用仿宋体表示。A0、A1图幅的标题栏格式、内容和尺寸,按图13所示式样绘制,尺寸单位为毫米。A2A4图幅的标题栏格式、内容、纵向尺寸与图13所示式样相同,但横向尺寸总长为90毫米,其中各部分尺寸依比例适当减小。图1 现状图标题栏图2 规划图标题栏图3 单体工程设计图标题栏5.3.2 图廓整饰图上每隔10厘米展绘一直角坐标网线交叉点。中、内图廓间靠近图廓角和整百公里数的坐标线,应注出完整的公里数,横坐标数字前应加注该图所在的投影带号,其余坐标线只注出个、十位的公里数及0.5公里数。图廓角应注出经纬度。5.3.3 指北针指北针位置宜绘制在图的右上角,受风力风向影响较大地区应采用16方向风向玫瑰图,按图4所示式样绘制;其它地区宜采用图5所示指北针式样绘制。BB图4 16方向风向玫瑰图图5 指北针5.3.4 辅助图表辅助图表包括图例、其它统计图表等。图例应排列在图上适当位置。图例的样式见表2 所示。其它统计图表可根据图面情况安排在适当位置。表2 图例样式图 例图例符号名称项目区边界生产路5.3.5 图样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中图廓和内图廓用细实线绘制。图的左下角,图廓线外应标注该图所采用的高程基准、等高距、坐标系等说明信息。图面配置参考图6、图7所示。外图廓(装饰边)中图廓内图廓坐标网格注记标题栏图例其他文字性说明图6 横式图面配置外图廓(装饰边)中图廓内图廓坐标网格注记标题栏图例其他文字性说明图7 竖式图面配置5.4 注记现状图、规划图的注记应按照附录A的相关规定执行。5.5 项目区边界应表示项目区边界各拐点位置及边界线。项目区的边界拐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经纬度标注为度分秒格式。图式见附录A。5.6 项目区外要素与项目区关系密切的要素应予表示,并按照附录A规定的相关图式绘制。6 现状图6.1 说明现状图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为基础进行制图。6.2 制图要素6.2.1 基础地理要素 6.2.1.1 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应按照附录A中的相关图式规定进行绘制。6.2.1.2 地貌现状图的基本等高距应依据项目区地貌类别按表3规定选用。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坡度较大地区宜适当加大等高距。表3 不同地貌类别的基本等高距规定 单位:米制图比例尺地貌类别平原区丘陵区山区1:20000.51.02.01:50001.02.55.01:100001.02.55.0高程注记点宜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一般注在点的右方或左方。等高线遇到各种注记、独立性符号时,应隔断0.2毫米;遇到房屋、道路、河渠等地物符号时,绘至符号边线。等高线注记注在平缓处,其字头朝向高处。6.2.2 土地利用现状应标注土地利用变更日期和绘制现状土地利用结构表。结构调整对比表样式参见附录C。6.2.3 基础设施现状6.2.3.1 灌溉与排水项目区现有水源、输排水设施、渠系建筑物、泵站及输配电设施应予表示,并按附录A绘制。6.2.3.2 道路项目区的各种道路应予表示,并按照附录A的图式进行绘制和注记。道路等级及结构形式宜进行标注。6.2.3.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项目区现有农田林网、岸坡防护设施、沟道治理设施、坡面防护设施应按照附录A的图式绘制。6.2.3.4 其他居民点拆迁工程应对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标注。不拆迁的建筑物只绘制其范围界线即可。按照附录A规定的图式绘制。6.3 图式见附录A。7 规划图7.1 说明7.1.1 规划图以现状图为基础绘制。7.1.2 现状图中的地貌要素以表示清晰为前提予以保留,并做灰化处理;其它要素根据需要进行取舍。7.1.3 新建工程设施、改建工程设施、扩建工程设施应加注(新)、(改)、(扩)予以区分。7.2 制图要素7.2.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2.1.1 应表示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并按附录A规定的图式绘制。7.2.1.2 整理后的各地类面积按片统计,并绘制能够反映整理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比表。结构调整对比表样式参见附录C。7.2.2 建设内容7.2.2.1 土地平整工程田块要编号,田块编号以带圈数字表示,如。应表示出典型田块及其周围、内部的道路、沟渠、防护林等工程的布置关系。应表示项目区耕作田块的位置、方向、田面设计高程和田面坡度。水平田块在田块中心加注高程,其他田块应在四角加注高程。7.2.2.2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水源位置、输排水设施位置、渠系建筑物位置、泵站及输配电位置、类别、走向应予表示,并进行编号,按附录A的图式绘制。7.2.2.3 田间道路工程应表示规划的田间道、生产路,并按照附录A的图式进行绘制和注记。7.2.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的防护林、岸坡防护、沟道、坡面防护应按照附录A的图式绘制。7.2.2.5 其他应表示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拆迁等其它工程的布置情况,并按照附录A规定的相关图式绘制。7.3 编号规则规划图上各单体工程的编号应按照如下规定执行:以汉语文字标示为主;道路编号为:田间道1、2,生产路1、2,按自上至下,自左至右顺序;渠道编号:因支渠及斗渠数量少,可顺序编号,如支渠1、斗渠1,农渠依上级渠道编号,如农渠1-1;排水沟编号规则与渠道相同,支沟、斗沟顺序编号,农沟依上级沟道编号;建筑物编号宜按顺序编号,但应以该建筑物的专业称呼加数字构成编号,如涵洞、农桥、水闸(进水闸、节制闸等)、泵站、蓄水池、渡槽、倒虹吸、陡坡、跌水等。图上按自上至下,自左至右顺序编排。7.4 图式见附录A。8 单体工程设计图8.1 要求8.1.1 单体工程设计图采用A3图幅,典型田块可根据需要采取大幅面图纸。8.1.2 单体工程设计图标注应齐全,应能够精确表示建筑物结构尺寸和建筑材料,要求有平、立、剖面图。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有配筋图。每类单体建筑物应有工程量和材料表。8.1.3 新建沟、渠、道路、管道应绘制纵、横断面图,机井工程应绘制柱状设计图。8.1.4 各建筑物设计图制图应符合GB/T 50001-2001、GB/T 50104-2001、GB/T 50105-2001 的规定,并有设计标准说明,必要时要注明施工注意事项。8.1.5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图制图应符合SL 73-95的规定,农村道路工程设计图制图应符合GB 50162-92的规定,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图制图应符合LYJ 002-87的规定。8.2 图式见附录A。9 电子制图现状图、规划图的分层和命名见附录B。如果实际工作中图层划分超出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图层命名应以图层要素名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表示,并不宜超过10个字母。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图式图式中尺寸单位为毫米。土地利用现状图式引自TD/T 1014-2007的规定,()中的数字为1:50 000图用,无()的数字为1:5 000、1:10 000图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符号大小。表A.1 土地利用地类图式表A.2 项目区界线图式名称式样色标说明名称式样色标说明项目区界R 0 G 0 B 255拐点拐点坐标宋体,正体,2.0R 0 G 0 B 0注:经度、纬度格式为度分秒格式。表A.3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图式地 物名 称式 样色 标说 明地 物名 称式 样色 标说 明灌溉与排水喷灌管道R 0 G 0 B 255塘堰R 0 G 120 B 200R160 G 205 B 240微灌管道R 0 G 0 B 255小型拦河坝(闸)R 0 G 0 B 0暗管R 0 G 0 B 255农用井R 0 G 0 B 0暗渠(沟)R 0 G 0 B 255蓄水池R 0 G 0 B 0水闸R 0 G 0 B 255水窖(水柜)R 0 G 0 B 0渡槽R 0 G 0 B 255干渠R 0 G 0 B 128倒虹吸(大)R 0 G 0 B 255干沟R 0 G 0 B 153倒虹吸(小)R 0 G 0 B 255支渠R 0 G 0 B 179农桥R 0 G 0 B 0支沟R 0 G 0 B 204公路桥R 0 G 0 B 0斗渠R 0 G 0 B 230涵洞R 0 G 0 B 0斗沟R 0 G 0 B 255农渠R 0 G 0 B 255跌水、陡坡R 0 G 0 B 0农沟R 0 G 0 B 255泵站R 0 G 0 B 255表A.3(续)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图式地 物名 称式 样色 标 说 明地 物名 称式 样色 标说 明阀门R 0 G 0 B 25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泄水井R 0 G 0 B 255农田林网R 0 G 128 B 0给水拴R 0 G 0 B 255护堤护岸R 0 G 0 B 255高压线路R 255 G 0 B 0拦沙坝R 0 G 0 B 255低压线路R 255 G 0 B 0沟头防护R 0 G 0 B 255变压器R 255 G 0 B 0其它田间道路工程淤地坝R 0 G 0 B 255田间道R 162 G 144 B 70水流方向R 0 G 0 B 255生产路R 162 G 144 B 70过水路面R 255 G 0 B 0注:规划图中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加注(新)、(改)、(扩)予以区分。表A.4 常用建筑材料图式名称图式名称图式堆石钢筋混凝土干砌块石防水材料浆砌块石土工织物干砌料石水泥喷浆浆砌料石加筋喷涂水(液体)加筋锚固喷涂水泥砂浆铅丝石笼(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