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对前人作品的继承, 时代环境的同一,使他们的诗歌具有了一些共性;但个人特质的差别,人生际遇 的迥异,又使三曹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有一种 雄浑壮阔的悲壮美;曹丕的诗婉约哀怨,是一种柔和秀丽的阴柔美;曹植前期的 诗昂扬豪迈,而后期转为抑郁哀伤。 本文从三曹诗歌创作的题材和风格两方面对三曹诗歌作了比较,并分别从他 们的身份地位和经历、个性特点、文学思想、前人作品的影响和同时期文人的影 响五个方面归纳了其创作异同形成的原因。 第一章主要是对三曹诗歌题材的比较,同时结合他们各自的经历,创作背景 作了分析。比较的题材依次为: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诗、军旅诗、征人思妇诗, 宴游诗和游仙诗。相同的题材,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创作作角度,不同的思 想内容,造就了三曹诗歌在相同题材下不一样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是对三曹诗歌风格异同的比较。这部分因为叙述者较多,所以较题材 比较部分的叙述相对简略 第三章对三曹诗歌创作异同的形成原因作了研究。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时代的动荡,使建安文坛染上了“慷慨悲凉”之 气。生活在这种大氛围下的三曹,借着这股动荡之势,一改汉时文人沿袭模仿之 风,在诗歌领域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也为后人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曹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及经历、个性特点、文学思想,对他们的创作起着 内在的影响。而前人的作品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同时期 的文人,特别是建安七子,他们的创作活动和文学思想,是三曹诗歌创作外在的 影响因素。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三曹诗歌创作的异同。 关键词三曹题材风格建安文学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r e ec a o s ( c a oc a o ,c a op ia n dc a oz h i ) ,f a t h e ra n ds o n s ,w e r eo u t s t a n d i n g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j i a n a l ll i t e r a t u r e w i t hh e r i t a g e sf r o mp r e v i o u sg e n e r a t i o l l sa n dt h e s a m e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e x t 。i t sl i t t l ew o n d e rt h e yt h r e es h a r e dc e r t a i ns i m i l a r i t i e si nt h e i r p o e t r y h o w e v e r , b e c a u s eo f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a n d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d i s t i n c t d i f f e r e n c e sc o u l da l s ob ei d e n t i f i e df r o mt h e i rw o r k s c a oc a o sw o r k ss h o w e d m a s c u l i n es p i r i t ,s t r e n g t ha n das c n s eo fg l o r ya n dp i t ya tt h es a m et i m e ;c u ep i s , g e n t l e n e s sa n db e a u t y ;c a oz h i s ,f i r s te n e r g e t i ca n dv a l i a n t , l a t e rb e c a m em e l a n c h o l y a n ds a d t h i sp r e s e n tw o r kc o m p a r e st h e i rw o r k si nt e r m so fs u b i c c tm a t t e r sa n dw r i t i n g s t y l e s ,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c e si nw r i t i n gf r o m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 i rs t a t u s ,e x p e r i e n c e ,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 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 a n df r o m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 w o r k so ft h e i rc o n t e m p o r a r i e sa n dp e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f o c u s e so u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r e ec a n s w o r k s 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i re x p e r i e n c ea n dc r e a t i o nb a c k g r o u n dr e s p e c t i v e l y s u b j e c t s s t u d i e di n c l u d e :w a ga n dp e o p l e ss u f f e r i n g s ,m i l i t a r yl i f e ,s o l d i e r s m i s s i n go ft h e i r w o m e n , b a n q u e ta n dt r a v e l s a m es u b j e , c t s , b u td i f f e r e n tw r i t i n gm e t h o d s , a p p r o a c h a n dt h o u g h t sr e s u l t e di nt h r e ec a o s d i f f e r e n ta r ta c h i e v e m e n ti nt h es a m es u b j e c t m a t t e r s c h a p t e rt w od e a l sw i t h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d i f f e r e n ts t y l e so ft h r e ec u e s w o r k s 融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r e ec u e s w o r k si ng r e a td e t a i l , s ot h en a r r a t i o ni nt h el a s t c h a p t e ri sr e l a t i v e l yb r i e f c h a p t e rt h r e es t u d i e st h er e a s o n sl e a d i n gt o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t h r e ec u e s w o r k s t h et u r b u l e n tp e r i o da d d e dr u e f u l n e s sa n du n h a p p i n e s st ot h e j i a n a n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l i v i n gi nt h i sp e r i o do fg r e a tt u r b u l e n c e t h r e ec a n sg o tr i do f o t h e rw r i t e r s h a b i to fi m i t a t i n g0 1 d e r i v i n gf r o mf o r m e rw o r k s , a n ds t a r t e dt h e i ro 帅 e r i e ) h a ls t y l e s , o p e n i n gan 钾w o r l df o r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 , p a v i n gan e ww a yf o r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 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t h r e ec a o s d i f f e r e n ts t a t u s ,e x p e r i e n c e ,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 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h a d i n b e r e n te f f e c to nt h e i r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t h ee x t e r n a l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t h r e e c a n s 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 锄a sf o l l o w s :f o r m e rw o r k sl i k et h eb o o ko fo d e s , p o e t r yo f t h es o u t h ,f o l k - s o n g - s t y l e dp o e m so fh a l ld y n a s t ya n dn i n e t e e na n c i e n tp o e m s ; l i t e r a t o r so ft h es a m ep 嘶o d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s e v e nl i t e r a t o r so fj i a n a n ;t h e i rc r e a t i v e w o r ka n d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 t h e s ei n t e r n a la n de x t e r n a lf a c t o r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c o n t r i b u t e dt o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t h r e ec a o s p o e t r yo e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t h r e e c a o s 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ss t y l e s j i a n a nl i t e r a r y n 前言 建安时代,“三曹”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 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 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曹”由于都经历了汉末建安这个极其动乱的历 史时期,在文学上所受的熏陶有着诸多共同之处,这使得他们的诗歌有共同的时 代特色。曹氏家族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网罗文士,“内兴文学”,推动了 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曹操被称为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文学路线 和创作态度对于当时文坛起着具体的领导和倡引作用;曹丕在前人文学理论的基 础上推陈出新,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曹植自幼长在这个具有特殊社会政治地 位和充满文学气氛的家族里,家庭的熏陶,对于其建功立业思想和文学创作思想 的形成影响深远。他在自己的诗歌中抒发的“人居一世间,忽如风吹尘。愿得展 功勤,输力于明君”,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 者所反映出的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和慷慨多气的诗歌风格,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思想既感于丧乱的社会现实,同时又反映了新时代文人可贵的进取精神 成书于齐末梁初的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开始高度评价建安文学: 至于建安,营氏基命,三祖陈王,成蓄盛藻,甫乃以情纬丈,以文被质。 同时,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云: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 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良并体貌 英逸,故俊才云蒸”o 稍后,钟嵘诗品序云: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 为其羽翼 三曹诗文以其在文学史上的煊赫地位,自古以来是文入学者关注的焦点,经 久不衰。他们对中国诗歌承前启后的文学功绩值得肯定。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学 理论上的独特成就,的确是值得后人研究学习的。 对三曹诗歌风格的评价甚多,而就其文学内容及其风格形成的原因,相对而 言却很少。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钟蝾诗品论诗,喜考其源流。虽然不 o 梁 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1 9 7 4 年第1 7 7 8 页 粱 刘勰撰,范文澜牲文心雕龙茬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第6 2 页 粱 钟螓著。徐达译注诗品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第5 页 m 尽恰当,但其探究文学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肯定的。钟嵘说文帝“其源出于李陵, 颇有仲宣之体”;。说曹植“源出于国风”。虽然这些看法是片面的,但只能说明 他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并非错误。 而近代学者继承前人评论内容,发展、补充其内容思想、风格特点,论述其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者多,究其源流,辨其成因者少。虽然在有些论述中有所论及, 也多不作深入探讨。近年来有文专门探讨三曹之中个人文风的形成原因,但对三 曹的整体探讨不够深入,亦不太成系统。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三曹作品题材、风 格、文学思想之异同的原因多加探索,以有助于对三曹研究的完善。 中 粱 钟螓著徐达译洼诗品全译,责州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第6 6 页 o 同上,第3 9 页 w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如毫寿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丝至鸯: 日期:婴:笪:! 竺 第一章三曹相同题材的作品之异 “文学的繁荣与否,与题材的关系十分密切。题材的丰富多彩,常常是文学 繁荣的主要表现之一。”。三曹所处的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开阔了他们的视 野,也增加了创作题材。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行军旅途的艰难,妇女的不幸 遭遇,宴饮游乐的生活情趣,慕仙求药的长生欲望,功名事业的执著追求等等, 都成为三曹文学创作的源泉。 虽然三曹的作品中有很多选用相同的题材,但在作品的价值,所包含的思想, 作品的艺术表现等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比如,同为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 作品,为什么曹操的诗歌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而曹丕、曹植的却没 有这一殊荣? 同样处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为什么读曹操的军旅诗我们彷佛能够看 到那种艰难行军的场面,有如身临其境,而曹丕的军旅诗歌很少写行军的苦难, 曹植几乎没有描写行军之苦的诗歌? 无休止的徭役和从军征战,有多少妇女与丈 夫生离死别,长年忧叹,悲苦不已这种现象曹操曾在存恤吏士家室令中写 道:“自顷以来,军数远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为什么曹 丕写的这一题材的作品成就较曹植高,而曹操无诗歌涉及此题材? 同为游仙之 作,为何曹丕不信神仙之术,而曹操、曹植多此类作品,且有求药延寿思想? 三曹诗歌的抒情性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它所涉及的题材 相当宽广,有动乱、灾难、征战、离别、爱情、游览、饮宴、赠答、咏史、游仙、 风景等等本章结合作者的经历,分别对三曹题材中反映战乱破坏和民生疾苦、 军旅、征人思妇、宴游、游仙五个题材的作品作出比较,并对其异同的成因作了 研究 一、反映战乱破坏和民生疾苦的诗 三曹诗歌中,都有一些着眼于战乱下人民大众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只是在他们作品中的比例以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曹操的诗歌真实生动 地反映社会现实,曹植和曹丕虽也有相同题材的作品,对战争环境下的人民苦难 生活有逼真的描写,但都是单纯的描绘,没有揭露出带给人民灾难的根源所在, 。张可礼著建安文学论稿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第1 l 页 o 明 钟惺,谭元春古诗归转引自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 9 8 0 年,第埔页 曹操集 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4 0 页下文所引曹操诗文均自本书,只标明题目 对现实的揭露远没有曹操那么深刻。曹丕和曹植的诗歌,可以形之于画,而曹操 的诗歌,用图画是无法表现完全的。 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即位,外戚大将何进为了对抗宦官势力,密谋召董卓 率兵进京入朝相助,不久谋泄,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入京后,诛大臣,废少帝, 立新君,并挟持献帝迁都长安。百万民众也被迫西迁,颠沛流离。曹操的薤露 行就是这一历史的记述。他在诗中不仅对董卓“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 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还极为愤慨地谴责了统治阶 级的昏庸无能“所任诚不良”、“知小而谋强”。对百姓“播越西迁移,号泣 而且行”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最后引用史实来抒发诗人对残酷现实的深沉感慨。 与薤露行相关的诗还有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成阳军合力不齐,踌 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 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借乐府旧题叙汉末时事。董卓的专权,引起了各地州牧郡守的不满。汉献帝 初平元年( 公元1 9 0 年) ,关东各地州牧郡守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但各路军阀 为了保存实力,谁也不肯出兵,因而观望不前。不久,豪强割据势力便开始了一 场大混战,自相残杀初平二年,袁绍谋立刘虞为天子。刻金印建安二年,袁 术在寿春称帝。此诗前十句就记述了这样的史实。最后六句,诗人描述了战乱给 庶民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诗人用那满带愤怒感情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 一片土地荒芜、千里萧条、白骨盈野的悲惨景象。这与王粲在七哀诗中所描 写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景是相同的,这也更迸一步说明了此诗是 汉末严酷现实的真实写照。9 在曹操的两首诗歌薤露行、蒿里行中,都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 重灾难更为可贵的是,曹操通过对现实的描述,揭露了这些灾难的根源 中,虽有。循戈橹於清流兮,泛云 梯而容与禽元帅於中舟兮,振灵威於东野”的描述,。也只不过如他的序中所 说,是“想见”之作 三、征人思妇题材的诗 在曹丕的诗歌创作中,成就最大的应属那些反映游予思妇、离愁别恨之作。 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青壮年男子都要被迫从事无休止的徭役和从军征战,承 o 明 王夫之姜斋诗话) ( 卷下) 转引自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 中华 书局1 9 8 0 年,第7 l 页 o 魏 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年,第斛页下文弓l 曹植诗文皆自本书 6 受着远离故乡亲人之苦。他们有的长年出征不归,甚至终身服役;有的就死于徭 役征战之中。有多少妇女与丈夫生离死别,长年忧叹,悲苦不已。这种现象曹操 曾在存恤吏士家室令中写道:“自顷以来,军数远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 不归,家室怨旷。”曹丕把这动乱年代的社会现实与游子思妇的命运融合一起, 发掘出了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主题,反映了游子思妇的悲苦忧伤,其风格哀婉缠 绵。如燕歌行、 一诗是写一位女子与挽船士刚刚结婚就被迫分离,全诗是以新婚女子的口吻来倾 吐难以排遣的忧伤的,凄恻感人从中可见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陌上桑 则是写一个从军出征的战士,远离故乡,伶仃凄苦,荆棘满目,充满了悲怆之情 全诗从被迫从军、行军的艰辛、途中的险恶、野宿的悲苦、思乡的痛苦等各个不 同角度,极为有力地铺写行军的劳苦和怀乡之情,比较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了当 时历史的真实面貌。 杂诗两首是诗人拟古乐府或古诗之作,都是描写游子思乡的作品第一 首云: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 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呜何 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 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诗篇一开始就点明了游子思乡的时间及所处的环境,诗人将游子放在一个深秋的 夜晚来描写,漫长的秋夜,凄凉的北风,为游子的思乡做好了铺垫。在这长夜凉 风之中,他辗转难眠,无可奈何地披上衣服,起来徘徊思量。情绵绵,意切切, 游子思乡而无法返回的痛苦真切感人。第二首描写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及久居异 乡的抑郁之情,全诗充满着苍凉之气。以“浮云”起兴,来比喻游子流落异乡、 漂泊不定的生活。其他如善哉行( “上山采薇”) 也是客子怀乡之作,通过对 。薄薯”、。多风”、“霜露”等景致的描写,活现出旅卒征戍之苦。 7 曹丕这类诗作较多,成就也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曹丕的创作多在邺城时期, 生活的相对平稳,这与曹操创作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等诗歌时的汉 灵帝中平年间到建安十三年之间的阶段不同。建安十三年后,逐渐形成了三国鼎 立的形势,这时曹丕过的是“怜风月,狎池苑”的生活。此前的黄巾起义,董卓 之乱以及众豪强在中原的争夺,作为曹操随军家属的曹丕虽然也大都经历过,但 由于年龄小,因此对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欠缺广泛、深刻的认识。从个人遭 遇来看,曹丕的一生,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依次过着贵公子、王太子、帝王的生 活,既没有曹操那种出生入死、纵横天下的坎坷,也没有曹植那种屡受排挤打击、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吁嗟篇) 、忧郁终身的凄惨。生活经历的平淡, 使曹丕的创作受到限制。因为曹丕也曾随曹操出征,对远征行役之苦及与亲人离 别之悲有所体会,因而曹丕的诗歌,多承古诗十九首,也有所创新。但在总 体风格、情调上与古诗十九首相似。古诗十九首中关于描写相思离别及 妇女不幸命运的内容很多,这引起了建安诗人特别是曹丕的共鸣,因而创作了许 多这一题材与之风格,情调相近的作品。 曹植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中也有一些描写征人思妇的作品。情诗写征夫 远行服役而思归之情。由于长年战争,人民被驱赶服役,致使“眇眇客行士,遥 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唏”。它和送应氏、泰山梁甫行一样, 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离乱的社会现实。他后期直接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如 f - j 有万里客;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 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土,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这里,诗人描写了客子奔波漂流四方之苦。万里客或是被驱赶服役,各处飘荡流 徙,或是逃亡求生,浪迹天涯。 在曹植的笔下,不仅塑造了无数征夫的形象,而且还塑造了许多怨妇的形象。 这其中有独守闺房、盼望与丈夫团聚的;有被夫抛弃,坠入痛苦深渊的;有任人 摆布,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在杂诗其三中,则描写了一位空守闺房的思妇 对从军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抒,日昃不成文太息经长夜,悲 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阑,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飞鸟绕树 翔,嗷嗷鸣索群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这位织妇清晨开始织布,太阳西斜还未织成纹理,这是由于思念丈夫心烦意乱所 8 造成的。“太息”六句描写了织妇对丈夫的日夜思念及丈夫从军时间之久。最后 以鸟索群为喻,描写思妇盼夫归来,愿意化作流转的月光,向西南移驰与夫君相 见,真切地表现了独处空闺的织妇对从军丈夫的思念。 而曹植的这类作品,还有一些并非为写思妇而写思妇,还有的是为自己命运 的感慨。如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 云 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 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诗中描写一位思妇对长期在外的丈夫所产生的思念与哀怨之情。在那个动乱的年 代,很多青壮年都要长期在外服役、从征,这使许多怨女思妇苦不堪言。这在当 时社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君行逾十年”,说明君离家时间之久,由此才有思妇 “孤妾常独栖”的离别之苦。“君若”四句,借以比喻夫妻会面之难。“君怀良不 开”,思妇的悲与苦,怨与恨,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回味。看似一首思妇之作,可 是联系曹植“嗣位之争”失败之后的遭遇和处境,与曹丕一个上为人君,一个下 为人臣,岂不与诗中所说的一样,“浮沉各异势”? 曹植一生胸怀远大的政治抱 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杂诗仆夫早严驾)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 明君”( 薤露行) ,可是曹丕和曹睿始终没有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岂不正如。君 怀良不开”? 另外还有美女篇、杂诗( 南国有佳人) 、浮萍篇、种葛篇,表面上 看都是写女子不幸的悲惨遭遇之作但是我们结合曹植野田黄雀行、杂诗 ( 高台多悲风) 、( - h 步诗等作品不难看出,曹植是善于用别物来曲折表达自己 的心意的。所以对于他的思妇题材的作品,我相信他是有意识地以离妇自喻,而 不是不知不觉地嵌入了自己的影子。 四、宴游题材的诗 曹丕与曹植在邺城期间除了随父出征之外,基本都是生活在邺城,过着贵公 子的安逸生活。他们宴饮游乐,击剑田猎,吟诗作赋,正如曹丕在与吴质书 中所写:“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闲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 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干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 乘并载,以游后园。”。他在典论自序中也曾写道:“生于中平之季,长于 o 清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再六朝文) 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1 0 8 9 页下文曹丕文皆自本书 9 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 每不厌。”“时岁之暮春,句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 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这些生活在曹丕的诗歌中都有所 表现。如他的芙蓉池作: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 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 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这首诗写的是铜雀园的夜景。曹丕通过写景,融入了自己的胸怀和思想。另外诗 人的于谯作也同样是反映这一生活的诗篇。 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弦歌奏新曲,游 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罗缨从风 飞,长剑自低昂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 诗中写了开宴饮酒的盛况,一片欢乐融融的景象。 邺下文人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宴游饮乐,诗赋唱和曹丕、曹植是经常参加 这些活动的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曾写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 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 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 乐也。”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反映重大题材的,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邺下文人在宴 游的同时都积极地投入创作,对于建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曹植的诗歌创作,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建安二十五年( 公元2 2 0 年) 以前, 是他生活的前期。这期间,他作为贵公子,也曾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安逸生活 特别是建安九年( 公元2 0 4 年) 曹操攻下邺城后,曹植同其兄曹丕以及陆续前来 的文人学士等生活在相对安定的邺城。这时他们的生活多是朝游夕宴、诗酒唱和 因而其诗多是。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 。即。不及世事,但美邀游”( 谢灵运拟魏太子( 邺中集) 诗八首并序。如公 宴、斗鸡、侍太子坐等在这些作品中,直接描写了他们豪华放诞的生活 与及时行乐的情景。其公宴诗云: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 宿正参差秋兰被长阪,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呜高枝神飙接丹 毂,轻辇随风移飘砜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 粱】刘勰撰,范文谰旌文心雕龙链)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第6 2 页 o 南北朝 谢灵运著,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 岳麓书杜1 9 9 9 年,第1 3 5 页 1 0 在这首诗中,曹植细腻地描绘了随曹丕于铜雀园宴游的情景。他们宴饮完毕,还 要夜游西园,从诗中那“飞盖相追随”、“轻辇随风移”等情景的描写,可以看出 他们是在逍遥自在地游乐。在曹植的诗中,描写宴饮的场面是很多的。箜篌引 中写道: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 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 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 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道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 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这里有丰盛的美酒佳肴,悦耳的丝竹琴瑟,以及那歌女舞伎等,其奢靡豪华,纸 醉金迷,昭然可见。曹植对他们游乐生活的描写,还有斗鸡诗:“群雄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嘴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 云,扇翼独翱翔。”通过诗中描写的斗鸡的神态及斗鸡场面,可见其观察之仔细 同为宴饮游乐诗作,曹丕的作品则主要是单纯的行乐的场面描写,在思想上 没有什么价值。曹植的这类作品固然是“不及世事,但美邀游”,然也颇有“忧 生之嗟”。就其箜篌引来说,前半部分描绘了宴饮游乐的情况,后部分则写 道:“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 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道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 命复何忧? ”诗人在欢宴之际,感叹时光易逝,盛年难再,并在领悟到生死的哲 理时发出。知命不忧”的感慨。固然,宴游诗所描写的内容不及那些反映人民生 活,社会动荡不安的诗歌具有现实意义,流于肤浅。但是这类题材的诗也是那个 动乱年代的一个写照,是其它题材诗歌无法替代的。在那战乱无休无止的年代, 人人期盼和平安定,在长期忧患煎熬的心底,有着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表现在 文学上,那便是热情讴歌眼前的生活,慨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寄寓理想 和事业的追求等。 五、游仙题材的诗 游仙诗源于屈原 、苦思行、桂之树行 、飞龙篇、仙人篇、陌上桑五游咏、 ,共计十二首,其中陌上桑 、述仙 为逸文。 曹植的一生,一般以曹丕当政的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划为前后两期。据赵幼文 曹植集校注所作的分析,其游仙诗都作于黄初与太和年间,也就是他生活的 后半期。曹植前期生活衣食无忧,又比较受宠,因此他意气风发,任性而行。虽 然也与方士有所接触,但却把他们求仙访道当作“调笑”:“卒所以集之于魏国者, 诚恐此人之徒,接奸诡以欺众,行妖恶以惑民,故聚而禁之也。一对神仙方术之 说,。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 辨道论) 。 曹丕父子当政之后,曹植的生活发生了巨大交化。好友亲信丁仪兄弟、杨修 被杀,兄弟任城王曹彰暴卒,这些都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监国使者灌 均对他密切监视,罗织罪名,几次获罪幸被救赦,生命遭到严重威胁。“浮萍寄 清水,随风东西流”( 浮萍篇) 对于生死,他一直理智而清醒,但在死亡的阴 。 晋 陈寿撰, 束 裴松之注三国志 岳麓书社2 2 年,第5 4 页 影下,他也开始真诚地希望方术神仙能够延长其寿命了。于是在诗中他寄托了服 食延寿的希望: 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逍遥八纥外,游日历遐荒披我丹霞衣,袭 我素霓裳华盖芬睫蔼,六龙仰天骧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闽闽启丹 扉,双阙曜朱光。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上帝休西棂,群后集东厢带 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踟蹰玩灵芝,徙倚弄华芳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 方。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自由自在的仙境生活。但转而思之,这其实不正是作者对 自己不断遭受迫害,屡徙封地、亲友渐去、求自试而不为所用的社会现实的失望 和否定吗? 仙境生活美妙愉悦如是,而现实生活残酷险恶万般,曹植便很自然地 以寻仙访道为寄托,呼喊出“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飞龙篇) ,“灵芝采之可 服年,年若王父终无极”( 平陵东) 的心声 曹植的游仙诗,除了因为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打击而产生的“生命不永”之感, 表达了期得长寿的愿望之外,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悲惨遭遇的不平和愤懑,对无 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强烈地向往与追求。如 仙人篇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幽 深的意旨,描绘了一幅缥缈迷离的仙境:“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 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知”,“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诗 人翱翔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毫无拘束,任意远游,热情地歌颂了自由的可贵及自 已的强烈向往同时诗中又“隐隐投射了愤恨迫害的阴影”,4 痛心疾首地高呼四 海虽广,九州虽大,却无个人立锥之地,只能徘徊于九天,透露了诗人对现实生 活的不满 诗人的这种情感在其远游篇、游仙中均有流露:“人生不满百,岁岁 少欢娱。意欲奋六翩,排雾凌紫虚。蝉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 游仙) ;“九 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逍遥八绂外,游目历遐荒”( 五游咏) ;“昆仑本吾宅, 中州非我家。将归竭东父,一举起流沙”( 远游篇) 这些游仙诗句都婉转而曲 折地道出了现实生活的悲惨及诗人不得志于天下,渴望从现实中“蝉蜕”而出, 摆脱一切束缚,在无限的宇宙空间追求自由,追求理想。 处于生命无常的汉末乱世,三曹都没有真正摆脱死亡的阴影,这是他们创作 游仙诗共同的思想基础。对于人生短暂这个问题,曹丕借游仙诗题材表现了反神 仙的主题,主张“遨游快心意”;曹操和曹植则借游仙诗表达了延寿的愿望。但 是二人产生延寿想法的原因也不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患关系经典比喻
-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黄皮300字9篇
- 贵州安全生产条例要点讲解
- 企业流程改进标准化方案
- 城市智慧交通运营维护合同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正式版)DB15∕T 2662-2022 《苜蓿田杂草防控技术规程》
- 新质生产力语文考点
- (正式版)DB15∕T 2618-2022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 安全督察员培训心得课件
- 2025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护栏供应及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宁波宁海县国有企业招聘5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本科院校团委笔试备考手册
- GB/T 45940-202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维实施指南
- 2024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敦煌课件讲解稿子
- 2025年环境工程师初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眼科特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5年版
-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课件第一部分 0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