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高三一轮复习).ppt_第1页
城市化(高三一轮复习).ppt_第2页
城市化(高三一轮复习).ppt_第3页
城市化(高三一轮复习).ppt_第4页
城市化(高三一轮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化,考试说明: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什么是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1、城市化的概念,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多对一个区域而言,3、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过程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4、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乡村(推力)城市(拉力),就业工作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和升迁机会高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收入低、生活困难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人口增加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城市拉力,农村推力,人口空间移动,城市化,城市化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方式,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5、城市化的作用和意义,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城市化不仅给人们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2010天津卷)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1)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答案:(1)a(2)b,(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1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2)题。,(1)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acdbb、adbcc、cdbad、dbca,答案:(1)a(2)c,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3、滞后城市化与虚假城市化课本p35活动,(2011年高考上海卷)(七)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7.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土地价格发展历史交通条件生活习惯a.b.c.d.18.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率,【答案】b、a,(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甲城市,乙城市,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答案】d,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b.c.d.,1.甲、乙、丙、丁一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2011年高考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答案:c、d,(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bcd,1读图,据此回答(1)(2)题。,(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答案:(1)d(2)d,(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1)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2)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标准答案】(1)d(2)b,(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右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答案】(1)b(2)a,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2)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交通通达性差地价昂贵污染严重远离商业中心a.b.c.d.,答案:(1)b(2)b,三、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分散大城市职能。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7活动:回答第2和第3问题,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环境质量下降;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废弃物数量多,自然环境分解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过快城市化会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医疗和教育压力大等社会问题。,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导致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增大(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d(2)c,读漫画,回答34题。,3漫画所反映的是(),a城市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城市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4解决漫画所反映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答案】b、d,针对训练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bcd,(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bcd,答案:(1)a(2)c,(2011河南新乡调研)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5城市中心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洞”6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答案:5.c6.a,7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图2的、两曲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其原因是存在_、_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生物:_;对气温:_;对降水:_;对地下水:_。(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选)()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公路(3)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5)abd,1(2008年高考山东卷)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读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