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doc_第1页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doc_第2页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doc_第3页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doc_第4页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125专业代码030505山西财经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题目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姓名李倩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张晓副教授2013 年 3 月 5 日university code10125major code030505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thesis for masters degreetitle path analysis on how to cultivate collegestudents volunteerismnamemajorliqia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search orientation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moralconstructiontutorassociate professor zhang xiaomarch 5th,2013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1年 月日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 日2摘 要在我们身边,时刻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计报酬,扶贫助弱;他们热情奔放,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他们的名字叫做志愿者,他们的使命便是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而参与的社会活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的文明,推动着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研究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将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视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这一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情况、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现状和成因以及如何进行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志愿精神的概念界定、伦理解读和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意义;第三部分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和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培养的现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探析;第五部分主要是针对第四部分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此助力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志愿精神路径探析3abstractaround us, there is such a group of people called volunteers who are supporting and helpingothers gratuitously with passion and selfless dedication. they do action to practice with the spirit ofvolunteerism and their mission is volunteer service. volunteer service as a voluntary, withoutremune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sociallife, embodies the civilization of society, and to promote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the student volunte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team of volunteers, hav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role in various fields.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both devotees andbeneficiaries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to serve the community, long competence. research ofcultivation on the spirit of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student volunteer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udentsquality cultivation,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pirit culture is very necessary.this essay is mainly around this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voluntary service,students volunteer spirit culture status and causes,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the studentvolunteer analysis study. essay is divided into 5 parts: 1.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and importance of this study and used research methods; 2. mainly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spiritof volunteerism, ethics interpretation and significance to train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pirit; 3.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student volunteer by combinationresearch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4. focu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student volunteerservice and volunteerism culture, in four aspect of individuals,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al factorsto analyze the reason; 5.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key reason analysisin the fourth part, to encourage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the student volunteer【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voluntary servicevolunteerismpath analysis4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1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21 绪论. 11.1 论文选题. 11.1.1 问题的提出. 11.1.2 选题的意义. 21.2 研究现状综述 . 21.2.1 国内研究现状. 21.2.2 国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方法. 51.3.1 文献研究法. 51.3.2 问卷调查法. 51.3.3 访谈法 . 51.3.4 比较研究法. 6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62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相关概述. 72.1 基本概念. 72.1.1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 72.1.2 志愿精神 . 72.1.3 大学生志愿精神 . 72.2 志愿精神的伦理解读. 82.2.1 利他是志愿精神的本质. 82.2.2 平等与尊重是志愿精神的价值原则. 92.2.3 利己与利他的和谐是志愿精神的价值目标 . 92.3 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重要意义 . 92.3.1 理论意义 .102.3.2 现实意义 .113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现状的实证分析.133.1 样本描述.1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结构.143.3 基于调查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养现状.143.3.1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143.3.2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现状.174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现状不足方面的原因探析.224.1 个人因素.224.1.1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偏差.224.1.2 大学生不能够积极践行志愿精神 .224.2 家庭因素.234.2.1 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234.2.2 家长忽视道德教育 .234.3 学校因素.244.3.1 未能将志愿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44.3.2 教育工作者本身对志愿精神理解的缺失 .244.3.3 高校开展志愿服务的各项机制很不健全 .244.4 社会因素.254.4.1 转型期社会传统美德缺失.254.4.2 法律法规不健全 .2514.4.3 资源短缺制约志愿服务的发展 .265 多方面共同努力,助力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 .275.1 知行统一,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 .275.1.1 自我教育,提升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 .275.1.2 自我管理,多渠道培养志愿服务能力 .275.1.3 自我提升,志愿服务中完成知行统一 .285.2 全家动员,开展家庭志愿服务.285.2.1 家长正确引导,支持子女参与志愿服务 .285.2.2 争创文明家庭,推动家庭志愿服务开展 .295.3 多管齐下,高校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295.3.1 健全组织机制.295.3.2 优化培训机制.305.3.3 构建激励机制.315.3.4 完善保障机制.325.3.5 创新项目机制.325.4 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335.4.1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35.4.2 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 .345.4.3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法律法规 .34结语.36参考文献.37致谢. 1附录 a:. 1附录 b:. 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2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1 绪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性社会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具体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使人们在自我实现中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倡导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1.1 论文选题1.1.1 问题的提出2012 年 3 月 5 日是毛泽东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 周年纪念日,也是第 13 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学雷锋”活动。中国志愿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慈善”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慈善互助精神的结合,是对“雷锋精神”的重新诠释。中国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体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使中国志愿精神在理论层面得到升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做志愿者已经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志愿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晚,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促进我国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同“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等正确的价值观,但同时仍有一些学生认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说明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蔡婷玉.中国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辨析.探求.2010,3.p661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1.1.2 选题的意义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性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非营利组织及公民社会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还能弘扬校园精神文明,有力的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分析和研究目前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内容,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他们实现自我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1.2 研究现状综述1.2.1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儒家所倡导的“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爱人”即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而墨家主张的“兼相爱”也就是完全的博爱。“行善”方可修道成仙的道教“积善行德”说,还有我国佛教中提倡的“慈悲为怀”。这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慈善思想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方面,我国志愿服务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学雷锋活动,1989 年成立的天津和平区新兴街道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是我国最早创立的志愿者组织。1990 年中国大陆建立了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团体“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1994 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日趋繁荣和国外志愿服务相关研究成果的引入,志愿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志愿服务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主要话题。相关研究涉及青年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和应急救助等一些方面,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志愿精神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研究还不是非常深入。我们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检索工具,匹配“精确”选项,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对 2003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的研究论文进行初级检索,共命中 188 篇(其中 2003 年 6 篇,2004 年 1 篇,2005 年 6 篇,2006 年 2 篇,20072北京志愿者协会.走进志愿服务.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p119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年 12 篇,2008 年 13 篇,2009 年 16 篇,2010 年 38 篇,2011 年 39 篇,2012 年 55 篇) 。这些文章数量的年度分布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 2010 年与 2003 年相比,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论文篇数增加了 9.2 倍。我们再次对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献的数据进行检索,以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项,匹配“精确”选项,对 2003 年 1 月至 2012 年 9 月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共命中 30 篇(其中 2005 年 1 篇,2008 年 1 篇,2009 年 5 篇 2010 年 3 篇,2011 年 10 篇,2012 年 10 篇)。在查询到的文章,2006 年以前的多是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我们可以看出,随着 2003 年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界开始意识到了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不容忽视。20072012 年的文章中,有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也包括如何更好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还有在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说明学界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又到了一个新阶段,开始重视研究特定的方面和具体的内容: 重视大学生的特点和作用,并且开始涉及服务领域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愈加重视大学生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另外,网络上也有专门的青年志愿者交流的网站,主要有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家园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之家,各省也都建立了志愿者网站。对文献进行整理和阅读,发现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和对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比较借鉴等几大方面。而国内对于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则鲜有研究。a.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例如: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蔡建淮和李荣志(2011)以南京某高校为例,分别从政府、学校等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立法欠缺、政府投入不足、学校不重视等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立法,制定配套政策和细化管理等建议。西南大学的许人冰(2011)认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特殊性因素所决定的,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组织者水平、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及其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冲突等方面。更多的学者则认为目前志愿服务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是资金和物质短缺、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等。b.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3许人冰.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p5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的彭海(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